• 沒有找到結果。

106 年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 閱讀專書―《凝視死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06 年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 閱讀專書―《凝視死亡》"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6 年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 閱讀專書―《凝視死亡》

來自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

(2)

目錄

一、前言………2

二、作者簡介………3

三、全書摘要………4

四、心得感想與啟發………4

(一) 獨立的自我………..………4

(二) 肉身解體………..…………5

(三) 依賴………..………6

(四) 老人家的生活願景………..………7

(五) 值得活的人生…………..………7

(六) 放手…………..………8

(七) 生死問答…………..………9

(八) 勇氣………..………10

五、結語…………..……….……….11

(3)

《凝視死亡》心得寫作

一、前言

這是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更深一層的提醒:「要是 我們不知道如何善終,那就只能讓醫學、科技和陌生人來操控自己的 命運」。作者身為一位醫生,他感性的自白醫學訓練的目的就是教我 如何救治病人,可從來沒有人教我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照顧臨終病 人,讓他們安然離去。

「接近生命終點之時,什麼是最重要的?」

打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每天都在變老─這是人生無可避免的悲 劇。如果我們不願坦然面對衰老與垂死的經驗,必然會活在痛苦中,

死亡使人的追尋成了虛空。如何面對死亡呢?正如本書書名─「凝視 死亡」,學習勇敢面對,破除所有幻想,直視現實。

二、作者簡介

作者葛文德(Atul Gawande),任職美國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是 一般外科和內分泌外科醫師,亦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管 理學系教授。自 1988 年起擔任《紐約客》主筆,著有《一位外科醫 師的修煉》、《開刀房裡的沉思》…等書,皆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 排行榜。兩度獲頒美國國家雜誌獎、麥克阿瑟研究獎、美國醫療服務

(4)

研究協會最具影響力獎…等獎。

三、全書摘要

《凝視死亡》這本書隨著作者一個一個故事拋出來,透過自己家庭 和病人的故事,描述了衰老、死亡過程中的困擾、痛苦與無奈。醫師 該如何與病人討論死亡?如何提供適度而不浪費資源的療法?如何協 助病人在虛幻的期望與有品質的臨終生活之間,作出抉擇?這些不僅 是醫學院很少會教的課,也是許多人避諱不敢面對的生命課題。作者 毫無畏懼的迎向這個禁忌話題,以誠懇的態度、溫暖的筆觸,描述老 人安養、臨終照護的種種面向,揭示人生的終極目標可不是「好好的 死」,而是「好好的活、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

四、心得感想與啟發 (一)獨立的自我

聖經創世紀第六章,神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 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國人現在平均壽命 80.2 歲,屢屢創歷年新高,由於營養、衛生和醫療各方面的改善,因此很 多人都得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子女長大成人。

有意思的是,以前常聽人說的「養兒防老」觀念,隨著時代變遷,

(5)

老年人似乎已不會因為子女離家而太難過,反而只要有經濟能力和獨 立自主的個性,選擇與子女保持「有距離的親密關係」。

但這種生活方式還是有個問題:獨立畢竟只是暫時的,老人遲早會 有虛弱或者重病需要人照顧。記得前陣子過世的崔小萍,曾是每個禮 拜天主日見到的崔婆婆,一直是一個人生活著,雖年事已高,但她耳 聰目明、記憶力相當好。直到 3 年多前,高齡 93 歲的她由她的乾女 兒接去台北照顧。聽媽說她的乾女兒照顧她無微不至,說崔婆很有福 氣。「老人家遲早需要別人的照料」,並且讓他們「好好的活、有尊嚴 的活著」。

(二)肉身解體

由於醫學進步,越來越多人得享高壽,衰老而終,或許更痛苦的是 還拖著病痛活著。這衍伸出現在的高齡化社會以及長照議題,問題已 越來越嚴重。

看見一則新聞是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因病痛纏身,開了 8 次 刀,摘除膽囊,胃也切掉一半。去年向蔡英文總統投書「安樂善終法 案」,表示願作台灣首位安樂死的人,引發社會關注。而他收到行政 院回函,表示仍以安寧療法為主,令他相當沉痛。他痛心提到日前上 吊自殺的資深演員高鳴,因老病痛苦不堪而選擇上吊身亡,因沒有法 而沒有人權,活得也沒有尊嚴。他認為「80 歲以上、不治之疾、出

(6)

於自願,不妨他人自由,可行善終權」,若能推動「安樂善終法案」,

安樂死是很人道的,是不希望自己插著管子被動地活著,這樣活得才 有尊嚴。

還想起近期一則沉痛的新聞,失控的哥哥當街持刀砍下妹妹的頭 顱。因為妹妹精神障礙近期又罹患癌症,哥哥已照顧妹妹長達三十 年,身心俱疲的他因著失控而犯下錯誤。這背後的故事令人鼻酸,因 著社會及政府對長期照護這塊仍未受重視且不完善。我們應正視這些 趨勢,確保將來老人及需要被照顧的人應可比今天過得更好。

(三)依賴

記得每次爸媽載姥姥來家裡吃飯坐坐,姥姥總是吃完飯就嚷著要回 家。因為老人家已經認定自己的家,而這裡不是我真正的家。相反地,

我們去到姥姥家時她總是很高興,嚷著在家一起吃飯,待的時間越久 她越是高興。老人家除了遲早需要別人的照料之外,老人需要的是「更 多的陪伴」。

這是個沉痛的記憶。奶奶隨著上了年紀,患有阿茲海默症,漸漸地 忘記家人,很多記憶一點一點的消失。她開始無法獨自生活,需要有 人照顧。長輩為她請了外勞照料,但奶奶一直覺得外勞不是家人而防 著,還覺得外勞是壞人。到最後,叔叔把奶奶和外勞一起接來家裡住,

才能緩和一點奶奶的不適應。直到在等待新的外勞來之前,長輩決定

(7)

先暫時將奶奶送到養護之家照顧,就在去養護之家的一個星期內,奶 奶就在睡夢中去世。回想奶奶在養護之家的神情,心很難過,她是如 此的想依賴家人,即使已經都不記得家人。「老人需要的是更多的陪 伴」。

(四)老人家的生活願景

老人除了需要照料和陪伴之外,還需要有尊嚴的活著。今年端午節 去堂妹阿嬤家幫忙包粽子,媽說別讓上一輩的好手藝失傳了。當我們 吵著阿嬤說教我們包粽子時,阿嬤的神情是很高興的。隔壁還有另外 一位鄰居阿嬤也來幫忙包,兩位老人家原來是互相照顧的。原來就聽 說阿嬤的家人一直不希望阿嬤一個人住,想接她一起住,但都被阿嬤 拒絕。

像爸媽和教會弟兄姊妹也常說「以後要住在附近,等老的時候就近 照顧」。這是一種輔助生活的概念,老人雖是需要照料和陪伴,仍盡 可能讓他們過著有自主權的生活,而非養老院或者沒有品質的照顧方 式。

(五)值得活的人生

書中提到一段話,值得好好來深思。「最重要的並非可降低老人的死 亡率,而是我們可為老人找到生存的理由」。常有人說老人就像小孩,

會有情緒和脾氣。還記得我姥姥常說的一句話:「我老了、沒用了,

(8)

現在就只是在等死而已」,這往往是在她頭很漲痛、身體不舒服的時 候。當家人全都回來,看見到家人的時候,問姥姥妳開心嗎?她會說

「我每天一早起來就是為你們的身體、工作和幸福禱告,看見你們都 很好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值得活的?我想趁著可以 的時候好好享受人生吧!

(六)放手

當生命進入決擇時,會交給醫療決定還是自己決定呢?

我曾因車禍受傷,經長輩介紹下來到一間整形外科診所治療腿上的 傷疤。還記得那位醫生神情透露著淡淡的哀傷,他知道我也在醫院工 作,開始聊起他的妻子。他說當知道自己的妻子罹患癌症,以醫生的 角度就是積極治療。前前後後做過兩次放射治療以及無數次的化療,

腫瘤在醫生的專業上來看,是有縮小了。然而他的妻子身體也越來越 差,因著治療的緣故,生活的品質也沒有了。直到有一天的半夜,突 然大吐血,送醫急救已回天乏術。他提及自己身為醫生,同時也是患 者的家屬,在積極治療和患者的心聲,他選擇了前者。然而若能時光 倒流,他希望能讓他的妻子活得有尊嚴和品質。

同樣是個沉痛的記憶。爺爺從小最最疼愛我,只管叫我是「爺爺的 小心肝」。隨著年紀增長,爺爺開始手腳不由自主的抖動,診斷出來 是帕金森氏症。有天爺爺因大量吐血送醫,因著長年吃辣關係以及腸

(9)

胃道已老化。醫院觀察期間,院內又感染肺炎,需要氣切才能存活。

醒過來之後請了看護,爺爺開始氣切的人生。加上帕金森氏症越來越 嚴重,人幾乎都是躺在病床上,漸漸記不得人。過了幾年,療養醫院 發現爺爺罹患上大腸癌,因為已經沒有自主意識,所以由家人決定開 刀切除癌細胞,身上又多了一個腸造口。記得反覆進出醫院急救活過 來,就這樣過了六年,最後器官衰竭過世。

醫療干預是可以永無止盡的,直到生命走到盡頭。然而若是因為逃 避或者避諱死亡不去談,不知道如何善終,也許真的沒有善終。看見 爺爺的經歷,我很沉痛,也清楚明白不能逃避,需要提早立定自己的 臨終想要如何過。是要教由家人決定或者照自己的意思還是醫生的積 極治療技術,值得去思考。

(七)生死問答

死亡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議題,然而那一天遲早會來。

台灣的安寧療護的推手─趙可式教授,傳達三善及四道人生的理念:

三善是善終、善別、善生;四道是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假如面 對我們生病的親人或自己,在生命有限之時能做到三善及四道,就可 以從容的面對病離死別的衝擊,替代的是生存者的心安及往生者的靈 安。

我記得我媽媽從我有記憶以來,不斷告訴我如果將來是她來到人生

(10)

最後的岔路,她不要作任何侵入性的治療和急救。倘若是身體還有完 好的地方,她要器捐。因為她有信仰在,她深信肉體有天雖會壞死,

但有更美好的盼望在─被主接回天家。死亡不再是終點,而是進入永 恆的入口。

(八)勇氣

面對死亡,什麼是有勇氣?

還記得剛踏進醫院工作的我,曾協助一位患者完成他的放射治療療 程。過了半年,再次看見他是從原先的走進治療室,到變成躺在病床 上全身不能動。也許是因為熟悉且接觸過的關係,他看見我露出淡淡 得微笑。我其實在走出治療室的當下,就已經難過的哭了。和我配搭 的資深學長,提醒我若是無法克服這一層,你就不適合待在醫院工 作。現在回想,非常感謝這位學長,他提醒著我要勇敢面對生命的盡 頭。

離開的這一天終就會來到,我們是否有勇氣面對,更甚至可以勇敢 地好好活到最後。還記得前陣子因著辦活動看到 Love Life 短片,影 片裡的三個女孩,他們活出生命勇氣來面對死亡,就是好好熱愛自己 的生命。其中一位 Dora 回答,她的生命奮鬥希望能幫助到其他人。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點點,你會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呢?如果可以,

「好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好好活到最後一分鐘」!

(11)

五、結語

什麼是人生故事的完美結尾呢?我相信是有永恆的確據!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

約翰福音十一章 25 節,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 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耶穌的復活戰勝了死亡,也使每一位相信 祂復活的我們,脫離了死亡所帶來的一切,將自己交給永恆上帝的手 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但是更好」書中提到:「做選擇的能力無法被人拿走或送人─它 只能被遺忘而已」,「我們已忘了自己有做選擇的能力」,「長久

以前讀侯文詠寫的《大醫院小醫師》 ,只是感覺有趣而已;後來 讀《白色巨塔》,開始對醫院內部的權力運作方式有了更多的想像或 瞭解。但是對這些問題或情境,純屬「旁觀」 ,而非「經歷」

你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教育局所持有關於你的個人資料。如需查閱或更正個人資料,請以書面向有關高級學校發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是一種很有趣的文本閱讀,只有對白和少數 的註解,就像閱讀樂譜,只有音符和少數的

那是我剛認識字不久,在小學二年級讀過的故事;依稀記得是《一百個好孩

已參加政府主辦或委辦之 教保員、訓練員、生活服務 員、照顧服務員、家庭托顧 服務員、臨時及短期照顧服 務員或個人助理相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