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務人員專書『好城市』閱讀心得寫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公務人員專書『好城市』閱讀心得寫作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公務人員專書『好城市』閱讀心得寫作

一、前言

本書作者為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自 2000 年起陸續旅居費城、西雅圖、柏林、札幌、加州爾灣、新加坡、

香港,終於在 2017 年五月回台定居。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 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教學研究與實務 經驗兼具,曾於台北與西雅圖從事規劃設計相關工作。研究和寫 作興趣為永續/生態城市、韌性城市、水患治理、都市水環境設 計等。

本書前文序論找了需多知名專家學者【安郁茜(實踐大學設 計學院前院長)、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侯志仁

(美國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系主任)、姚松炎(前香港立法會 議員、前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郭瓊瑩(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 系系主任)、曾旭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舒楣(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助理教授)、楊子葆(文化部政務次長、曾任輔仁大學國際教育 長)】為本書之內容作推薦,我想這也是為何本書能被選為公務 人員閱讀心得專書之原因。

2009 年專書初版書名為《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圖一),

2017 年專書出版二版《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 畫》(圖二),本次讀書心得感想用書即為第二版,雖然第一版及 第二版內容大同小異,但是在書目標題上,看到足見作者在心態 上之轉變,在 2009 年時作者僅僅是長期旅居國外各國,所見各

(2)

國城市規劃完善,在其內心嚮往遇到更好的好城市也想要住下 來,所以在書名「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而作者在長期旅 居國外生活後,最終於 2017 年五月回台定居。作者也開始反思 為何國外能臺灣不能,並且在經歷臺灣多場水災後(20171011 豪 雨事件【註1、尼莎與海棠颱風【註2、0613 豪雨事件【註3、0601 豪 雨【註4),重新思考,因而有第二版「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 來城市整建計畫」的概念孕育而生,期望藉由整體城市整建計畫 改變臺灣。

二、專書摘要

在書中提到提及各國許多都市計畫規劃完善之標竿學習城 市,足供我們引以為鑒,參酌學習。

城市建築設計革新觀念,1998 年西雅圖公投通過 10 年「全 民圖書館」法案;2005 年發起美國城市運動,訂定「氣候行動 方案」積極對抗全球暖化;2006 年通過「自行車 10 年總體計畫」; 發行《Real Change》週報創意濟貧;自發性參與「開放空間 2100」…等。

在城市交通規劃部分,提及荷蘭「人車平權」、「提倡生活化 道路」的政策,早在 30 年前就已經開始重新規劃車道…。

在城市防洪部分,打造海綿般的城市,舉原本與海爭地的荷 蘭,2000 年放棄加高堤防、退一步展開「還地於河」15 年計畫;

西雅圖自然排水實驗 2000 年完工─縮減道路面積、蜿蜒路線、

設生態草溝,成功吸收 98%的雨水逕流量,取代傳統下水道,也 美化了居家環境,房地產價格頓時攀升…。

在城市永續經營部分,提到永續的綠色經濟與有節制的綠色

(3)

消費,實踐並推廣物資循環的觀念,用「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取代目前「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經濟生產模 式;而愛逛大賣場小市民,別忘了低價背後的高成本、即使搞不 清楚什麼商品才能環保節能,但減少消費、減少製造垃圾就是最 根本的方法。

三、啟發與心得

讀完本書後,書中有許多新的觀念值得我們學習,但筆者於 書中多處提及臺灣都市設計不完善之處,如「台灣大部分城市位 在河岸或水岸邊,興築堤防、河川整治工程是最優先的治水方 案,但雨水下水道普及率達 98%的台北市,依然逃不過納莉、

敏督利等颱風帶來的水災肆虐!」、「台灣追求交通便利的道路規 劃、全面都市更新的做法已落後了先進國家 30 年的腳步?」…

等。不禁讓人省思,為何外國能,而台灣卻不能呢?其原因應該 與我國國土規劃體系有關。

我國現行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由上而下依序為國土綜合開 發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及都市計畫,

以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計畫所構成。鑒於目前法定之區域計畫 對於土地使用部分僅作政策性的描述,缺乏實質規劃,對於各縣 市、地區之發展定位亦未予明確界定,以致無法將各部門、各縣 市地方之空間實質建設、投資開發計畫與區域整體發展產生有效 鏈結。因此,各部門計畫在空間資源利用上時有競合或彼此衝 突,土地、水、電資源缺乏有效配置,影響計畫執行與效益發揮;

而各縣市地方之間對於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的提供,因欠缺地區 市場規模以及資源互補、合作共享的整體考量,逕相投入同類型

(4)

的公共建設,造成重複投資與設施閒置之資源浪費,國土空間無 法有效循序整體發展【註5。在2015年底《國土計畫法》通過後,

內政部隨即準備「全國國土計畫」草案、辦理公展與公聽會、召開 國土計畫審議會。2018年 3月通過大會並送行政院審議,行政院 4月 26日通過審議後,內政部趕在30 日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 畫」承接《國土法》要求,考量未來 20年的整體需求,例如人口 成長的居住需求、用水需求等,以及各部會的開發與保育需求,例 如農地總量、產業用地總量等,進行全國尺度的整體規劃,以避免 過去零星土地個案申請開發造成的諸多弊端。「全國國土計畫」同 時也規定各縣市政府規劃「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

「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四大分區15分類時必須依 循的劃設原則。「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後,緊接著就是地方的「縣 市國土計畫」準備上場。不過,中央與地方的國土計畫都須等到 2022年,也就是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完成後,才會全面進入實質 管制階段【註6

綜合上述我國國土利用受到層層法令限制,依序由最高階之 國土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都市土地、非都 市土地、國家公園土地,而且是事先考量未來 20 年之整體需求,

因此有許多建築設計理念跟不上實際需求,以致於颱風暴雨後,

淹水災情頻傳,雖然有許多新的都市防洪理念,誠如書中提到之 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已落後於其他國家。甚至在道路規劃上及全面 都市更新的做法已落後了先進國家 30 年的腳步。

此外規劃城市景觀設計時,也應考量生態保育,在人造景觀 與生態環境保護上需達到平衡,避免因過度使用人造物品因而影 響到生態環境,於專書中作者也提及於韓國清溪川(圖三),筆者 認為韓國清溪川水泥及人造景觀物品過多,連河川底部都鋪上水

(5)

泥,阻礙土地對水分之吸收。無獨有偶臺灣也是如此,純粹就「都 市開放空間」的面向而言,臺中市柳川水岸步道(圖四)是值得肯 定的,因為這都市空間是台灣都市中極為少見的開放空間型態。

在台灣並不乏濱水空間,許多中大型河川旁都有河濱公園;但 是,大部分都市內部的小型河川往往惡臭,讓人避之唯恐;就算 不那麼臭的也因為三面光而欠缺美感、欠缺駐足空間,沒有親近 的理由。這也是為什麼改造後的柳川與綠川能夠成功吸引許多民 眾到訪,正是因為在台灣,這樣的都市開放空間實屬難得。因此,

台中市政府在擁擠的都市中,為市民創造舒適的親水開放空間,

用心值得肯定。然而,從「生態」的角度而言,柳川改造後欠缺

「河川生命力」。因為過多的水泥鋪面,影響了河川的生態,在 河底鋪上水泥更遏阻了土地吸附水分的功能。但在長期被當作純 粹的排洪排污渠道已久的柳川而言,即便在改造後都變乾淨漂亮 了,也成功帶入人潮,但這並非河川本身的「生命力」。【註9 當前城市水泥化問題院來越嚴重,就連我們周遭不知名的小溪整 治工程,普濟溪(普濟溪位於台中市西屯區、龍井區,是發源於 國際街一帶的山溝,經過榮總、東海大學,最後匯入筏子溪。),

普濟溪整治前景觀(圖五),兩側為榮總的院區,整治後景觀(圖 六),樹都被砍了,水溝加蓋連溝都看不到了,雖然加蓋後多 了開放空間,可供病人散步休憩,但是水泥鋪面過多,再加 上日曬,水泥地發散出高溫,心想應該是沒有人會想在此處 逗留吧。施工單位是否應思考再輔以綠色建築概念,讓設計更 完善。

四、結語

(6)

何謂好城市?於公部門而言,系指有完整的都市計畫,而完 整的都市計畫,依我國<都市計畫法>的解釋,則指「都市計畫 係在一定地區內對有關都市生活之經濟、交通、衛生、保安、國 防、文教、康樂等重要設施作有計畫之發展,並對土地使用作合 理的規劃」 (都市計畫法第三條)。其終極目標在於改善居民實 質生活環境,基本理念則在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原則和方法以提 高都市資源的經濟效益與合理利用、改進土地使用模式、建設公 共設施,使都市依理想的發展過程,達成一個適於居住、工作、

遊憩的安全愉悅的生活環境。

目前全球暖化,天氣瞬息萬變,透過公部門之都市計畫來規 劃城市,蓋綠建築也緩不濟急(因為我國國土計畫體系疊床架 屋,受到層層法令限制,依序由最高階之國土計畫、區域計畫、

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都市土地計畫、非都市土地計畫),我 們沒有空間持續興建道路橋樑、沒有時間等待工程浩大的雨污水 下水道來解決淹水和污染問題。我們應馬上修復不永續的城市,

由私部門先開始將現有建築改造為綠建築,再由公部門將基礎建 設改造為綠色建設,尤其是應盡量利用天然又免費的生態系統服 務,避免過多得水泥鋪面,讓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系統慢慢恢復健 康,讓城市漸漸成為綠色的美好城市,這才能符合本書作者「綠 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之理念。

(7)

五、附錄 (一) 圖片集

初版《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 二版《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 整建計畫》

圖片(一) 圖片(二)

韓國清溪川

圖片(一)【註7

臺中柳川水岸步道

圖片(二)【註8 普濟溪整治前

圖片(三)【註10

普濟溪整治後

圖片(四)【註11

(8)

(二) 附註

【註 1】2017 年 10 月 11 日至 10 月 15 日期間,受到卡努(KHANUN)

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導致臺灣北部及東部降下豪雨,後稱為

「20171011 豪雨事件」,10 月 11 日至 15 日五天的累積雨量,

在宜蘭與臺東地區高達 1,000 毫米,持續性降雨造成東部地 區發生土石崩落、道路中斷、淹水與農業災損等災情。(資料 來源:全球災害事件簿網頁

https://den.ncdr.nat.gov.tw/1132/1188/)

【註 2】2017 年尼莎與海棠颱風接連登陸台灣,兩颱風期間在南部山 區與平地出現強烈降雨,強烈降雨造成台南、高雄及屏東等 地的河川與區域排水水位暴漲。通報的淹水災情共 340 餘 處,分布在南部 8 個縣市。坡地災點共 41 處,零星分布在台 7、台 8、台 9、台 18、台 20、台 21 及台 26 等省道上。農業 總損失統計約 4 億 9,377 萬元,以屏東縣與宜蘭縣的損失金 額最高,屏東主要是養殖漁業的損失約 1 億 7,065 萬元,宜 蘭縣則為農產品損失約 1 億 1,835 萬元。此外,颱風期間造 成 60 萬戶停電,且 16 級強風吹垮了花蓮民營和平電廠的輸 電鐵塔,使得全國面臨近年最大的供電挑戰。中央災害應變 中心統計至 7 月 30 日止,全臺計有 111 人受傷。(資料來源:

全球災害事件簿網頁 https://den.ncdr.nat.gov.tw/1132/1188/)

【註 3】2017 年的 0613 豪雨事件發生在 6 月 13 日至 6 月 18 日期間,

臺灣受到西南氣流的持續影響,中部、南部山區與西部地區 降下豐沛雨量,其中最大累積雨量觀測值為臺中市和平區雪 嶺測站的 935.5 毫米,中部山區則有 7 個測站累積雨量皆超 過 700 毫米,0613 豪雨事件的總降雨量比許多輕度颱風還高

(9)

上許多。整體來說,災情規模相較於 0601 豪雨事件,0613 豪雨僅造成零星坡地與淹水災害發生。(資料來源:全球災害 事件簿網頁 https://den.ncdr.nat.gov.tw/1132/1188/)

【註 4】2017 年最強的梅雨鋒面於 6 月 1 日開始影響臺灣地區,6 月 2 日凌晨鋒面接觸北臺灣,在短短的 12 小時內為北部帶來驚 人雨量,北北基多處發生排水不及、溪水暴漲導致淹水災情;

6 月 2 日入夜後鋒面往南移並滯留在中部地區,雲林縣大埤 鄉最大時雨量高達 108 毫米,持續降雨使得大埤鄉大湖口溪 溢堤、斗南鎮石牛溪破堤,雲林出現多處大範圍淹水。全臺 農業損失總金額高達 2 億 7,115 萬元,雲林縣與南投縣是農 業損失集中區。山區道路阻斷集中在台 2、台 7、台 8(中橫)、 台 14 與台 21 線,災點記錄共 71 處。(資料來源:全球災害 事件簿網頁 https://den.ncdr.nat.gov.tw/1132/1188/)

【註 5】行政院 99 年 2 月 22 日院臺建字第 0990002926 號函核 定通過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

【註 6】環境資訊中心網頁(https://e-info.org.tw/node/210666),2018 年 05 月 01 日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陳文姿報導

【註 7】網頁:茵茵 weity 的部落格-MAY 04 FRI 2018 韓國之旅-1 清 溪川~

【註 8】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註 9】鳴人堂,廖桂賢文章

https://opinion.udn.com/author/articles/1008/1170

【註 10】網頁:普濟溪(一) @ HERETIC :: 痞客邦 ::

【註 11】google 地圖照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開會時間/地點 102 年 6 月 11 日上午 9 時行政大樓七樓行政會議室 主席

開會時間/地點 103 年 6 月 18 日上午 9 時 30 分行政大樓七樓行政會議室 主席

二十

二十

八、依採購法第 85 條之 1,受理廠商履約爭議調解(無金額限制)之採購申訴 審議委員會名稱、地址及電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 員會(地址:110 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3 號

100.2.22 第 2658 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 107.12.18 第 3024 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 一、

107.10.02 系所務聯合會議通過 107.10.11 院務行政會議通過 107.11.13 第3019次行政會議通過 108.10.01 系所務聯合會議通過 108.11.21 院務行政會議討論通過 108.12.10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