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教學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 教學設計 "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材性質

學生特質

教學方法

1 合作學習 2 現行教學方式

學習成就 班級氣氛 學習動機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北市西門國小六年級一百七十八名學生為對象,

進行為期六週的實驗研究,並測量受試者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 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及學習成就上的改變情形。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第二節 為教學設計,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的選擇與編製,第四節為實施步 驟,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架構及依此架構所提出之研究假設。

一、 研究架構

下圖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可分為三類變項來說明:

控制變項 實驗變項 依變項

圖 1 研究架構圖

(2)

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之準實驗設計,以不相等控制組實驗設 計來進行,其中操弄實驗變項及依變項之部分,如表 4 之實驗設 計模式:

表 4 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 O2

控制組 O3 O4

茲將上表中各代號之含義說明如下:

O1:實驗組之前測 O2:實驗組之後測 O3:控制組之前測 O4:控制組之後測

X :實驗處理(採取合作學習教學法)

( 一)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乃實驗處理上為避免影響實驗結果,必須加以控制 的變項。本研究之控制變項主要為教材性質和學生特質。在教材 上,實驗組和控制組採用相同的教材;而在學生特質上,學生均 為普通國小六年級學生,並且在教學上,由同一位教師(即研究 者本人)擔任教學,以儘可能使控制變項之影響降到最低。至於

(3)

教材性質與學生特質再詳述如下:

1 . 教材性質:

表 5 主題單元「絢爛與平靜」實驗課程內容大綱

小單元名稱 教學內容大綱 時間/日期

一、關鍵性一刻 /藝術家如何 選取藝術表 現題材?

² 藝術家與藝術品欣賞

1 達文西的作品「最後的晚餐」

2 畢卡索「格爾尼卡」

3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4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5 布勒哲爾的「農民婚禮」

120 分/90 年 4 月 9-13 日

二、我們的經驗 /我(們)如何 選取藝術表 現題材?

² 了解劇本的編寫要點,並創作 1 劇本的形式

2 劇本的編寫

120 分/90 年 4 月 16-20 日

三、誕生/如何 進行藝術創 作?

² 皮影戲偶的雕刻藝術 1 影偶的製作工藝流程 2 影偶的造型藝術

² 影戲的表演藝術 1 演出程序 2 表演技巧 3 特技 4 聲光效果

360 分/90 年 4 月 23-27 日,5 月 1-14 日

四、故事的開始 /作品與經驗 分享。

² 各組正式演出 1 準備

2 各組輪流正式演出 3 組間評量

4 評量結果回饋 5 教師回饋

120 分/90 年 5 月 15-21 日

(4)

教材是實驗實施過程中,必須加以審慎處理的控制變項。本 控制變項之教材性質包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和測量工具。

( 1 ) 、在教學內容方面

教材設計由研究者自編,主要參考資料有陳瓊花(2001)所提 出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模式、實 驗學校目前採用合格之美勞課本(康軒出版的國小美勞六下課本 及教學指引)、翰林出版社所編的國小六下美勞教材和教學指引 及國小課程標準,以編製實驗教學單元(附錄一)。教學主題單元

「絢爛與平靜」,其中包括四個小單元「關鍵性的一刻」「我們 的經驗」「誕生」(一)、(二)、(三)及「故事的開始」。共計六 週的教學內容,內容如上表 5 所示:

( 2 ) 、在教學時間的分配方面

依現行課程標準規定,國小六年級美勞課每週有三節,實驗 學校採連續排課方式,故美勞課是每週上課一次,每次連續三

節,共 120 分鐘。因此教學單元的設計擬以每週進行一個小單元 的教學活動。

( 3 ) 、測量工具

至於測量工具,將於本章第三節中詳細述之。

2 、 學生特質:

本控制變項所要考量的特質,指的是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之 學業基本能力與藝術能力。

( 1 ) 、學業基本能力

(5)

由於這六個班級皆為常態分班,故在學業基本能力方面視為 相等。

( 2 ) 、藝術能力

本研究的實驗設計中,由於學生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的美 勞學期成績,可能會影響實驗效果,所以本研究係採實驗控制之 方式,以隨機抽樣之方式來決定實驗組與控制組。

本研究所選的研究樣本為台北市西門國小六年級一到七班

學生,即研究者原來任教之班級。在這七班當中,以班級為單位,

採簡單隨機抽樣,以取三個班級為實驗組(有九十人),而另三個 班級為控制組(有八十八人),進而達到以實驗控制美勞學期成績 (藝術能力)對於實驗結果之影響。本研究受試學生人數分佈如表 6:

表 6 實驗學生人數統計表

組別 班別 人數 合計人數

實驗組 A B C

30 30 30

90

控制組 D E F

29 30 29

88

隨後根據實驗組、控制組受試者在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的 美勞學期成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統計考驗並沒有差異,因為

(6)

可視為相等。

( 二) 實驗變項

本研究的實驗變項為教學方法,實驗組採用合作學習教學

法,控制組則維持原來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示範與練習為主。

實驗組採用之合作學習教學法,主要根據「學生小組成就區分」

法的實施步驟,加以修改以適合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詳細的教 學設計將於本章第二節說明。控制組採行原來講授、示範及練習 的教學方式,兩組受試者皆根據教學設計的內容進行教學。

( 三) 依變項

依變項為受試者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之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和 學習成就,設計如表 7:

表 7 依變項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學習動機 班級氣氛 學習成就

合作學習教學法 學習動機 班級氣氛 學習成就 控制組 學習動機

班級氣氛 學習成就

原 來 講 授 、 示 範、練習教學法

學習動機 班級氣氛 學習成就

(7)

1、學習動機,以學生在「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附 錄十四)中,第一部分:學習動機之「喜歡」「投入」及「積極 主動」三個分量表的得分表示。

2、班級氣氛,以學生在「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

上,第二部分:班級氣氛之「教師支持」、「同儕支持」、「滿意程 度」及「內聚力」四個分量表的得分表示。

3、學習成就,以學生在教師自編的「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 測驗」之「是非題」、「選擇題」及「排排看」三個分量表的得分 表示。

二、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之研究架構,提出以下三項研究假設:

(一)、「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組比原來講授、示範、練習教 學法之控制組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有較強的學習動機。

(二)、「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組比原來講授、示範、練習教 學法之控制組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有較好的班級氣氛。

(三)、「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組比原來講授、示範、練習教 學法之控制組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有較高的學習成就。

(8)

第二節 教學設計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教學設 計,分兩部分說明:一為實驗 組實施之合作學習教學法,二為控制組實施之原來講授、示範、

練習教學法。

一、 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研發迄今,已發展出許多方法,在眾多合作 學習教學法中應選擇何者較為適當,研究者考量實驗學校六年級 的美勞課,每週上課三節,共有 120 分鐘的教學時間,故本研究 以最容易實施、應用範圍最廣以及內容、標準和評鑑均和一般教 學方式無異的「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為架構,並加以修訂而成。

研究者為了深入了解合作學習教學之實施程序,並能熟練教 學方法,於民國 89 年 11、12 月期間,以西門國小六年級一到 七 班的學生為對象,採用實驗學校原來的教材-康軒國小六上美勞 課本,並配合教材單元,進行八週的模擬教學,於教學過程中拍 照、錄影以供教學設計之研討修正,使能完全掌握「學生小組成 就區分」法的方法、教學流程與合作學習的精神,再進行實驗階 段的教學設計。

以下就實驗組合作學習教學的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流程及評 分方式逐項說明:

( 一) 、準備活動 1 、 準備教材

(9)

本研究進行一個主題單元「絢爛與平靜」,其中包涵 四個小單元「關鍵性的一刻」「我們的經驗」「誕生

(一)、(二)、(三)」及「故事的開始」。共計六週的教學 內容(附錄一)。在上課之前教師先根據教學設計(附錄一) 編擬小單元學習單(附錄四)、學習單之答案卷(附錄

五)、競賽測驗卷(附錄六),並準備小組總分與角色分派 單(附錄七)、小組得分單(附錄八)及合作技巧觀察表(附 錄九)。

教學設計由研究者自編,採藝術知識、藝術史、藝 術創作、藝術批評、美學等混合學科之設計,多方面變 化互相配合。首先,將各教學單元詳列教學的單元目標 與具體目標,再將每單元即將教的課程安排成三節(120 分鐘)的教材,按照學習知識的階層,排列學習的材料。

如計劃中的教學單元,是以階層式編列教學單元,俾使 每一單元的教材,能夠遷移到下一個單元,而學生因為 已經精熟上一單元,再學習新的單元時不再覺得困難。

至於課業中所用之其他教材分述如下:

(1)、小單元學習單:學習單的設計主要配合教師的 授課內容,設計討論問題與作業練習,其中討論問題主要 提供小組討論之用;作業練習提供學生精熟教師授課內容 的機會。小組進行學習單討論時,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同儕 指導,一方面還要提醒學生,唯有每個人都精熟作業單上 的練習作業,小組的活動才算完成。

(2)、學習單之答案單:小組討論完後,由教師發給

(10)

各組或將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各組自行訂正、自我檢討,

強調立即回饋的效果,最後教師再視學生的需要,提回總 結性的檢討。

(3)、競賽測驗卷:每一單元結束後,立即進行競賽 測驗(或以小組活動成果評量),旨在讓學生呈現經由全班 授課、小組討論、小組作業練習後,小組與個人的學習成 果和表現。測驗分數不僅影響個人成績,同時也影響小組 得分。為了在競賽中有良好的表現,個人在小組討論與作 業練習時應力求了解,不懂的地方應立刻請教同學。

(4)、小組角色分派及總分單:本實驗在合作學習進 行前,先對班級進行管理措施。首先,由各小組選出一位 固定的負責人(組長),負責保管所有分發的表格及教學資 料,並主持討論角色的分派,各組自行商議在六週(實驗 階段)中,每一週每一位小組成員所擔任的角色,並確使 每一位成員都能分派擔任到每一種角色。實驗組,每班分 成五組,每組有六個人,角色分派情形如下:

• 主持人:主持小組活動的進行,鼓勵同學參與討 論。

‚ 記錄者:負責記錄小組學習單討論的結果,以及 轉換、計算、登記小組成員的進步分數與小組得分。

ƒ 觀察員:觀察小組成員合作技巧的表現,記錄於 觀察表上。

„ 報告者:就小組討論的結果、意見提出報告。

(11)

… 總 務:負責美勞材料、學習單、測驗卷的收發 等工作。

† 計時員:控制討論或各階段的活動時間。

角色分派完後,記錄於角色分配單上,每次上課前負 責人先行知會小組成員本週所擔任的角色。分派單上並列 有小組總分記錄表格,供每次競賽得分記錄用,由負責人 保管,以利組員查詢。

(5)、小組得分單:提供競賽測驗結束後各組記錄員 轉換、計算、登記小組成員的進步分數與小組得分,登記 完後交給老師,以做小組與個人表揚的依據。

(6)、合作技巧觀察表:主要用來了解學生在小組學 習時,個人運用合作技巧的情形。所要觀察的技巧,由教 師依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班級情境予以決定。由教師安排觀 察者提醒學生、並觀察這些技巧的使用情形,鼓 勵學生練 習直到純熟內化(黃政傑,1996)。

2 、 分配學生到各小組

合作學習採異質分組的方式,教師依學生的能力水 準、性別或其他社會背景、心理特質,將學生分成 5 至 6 人的異質小組,本研究實驗組採用的分組步驟如下:

(1)、排序:按照學生上學期美勞成績,從第一名到 最後一名依序排列。

(2)、決定小組人數 :盡量使小組人數一致,實驗組

(12)

每班分成 5 組,每組 6 人。

(3)、分配學生到各小組:根據 S 形平均能力分組辨 法,將學生分配到各組,每組由一至二名高能力者、三至 四名中能力者以及一名低能力者共六個學生,組成小組;

再依學生的美勞專長做調配(相同等級能力者互調),使每 一小組皆有不同美勞能力的成員,參見表 8:

表 8 實驗組班級學生 S 形分組方式

組別 一 二 高能力 1 2 3 4 5 中等能力 10

11 20 21

9 12 19 22

8 13 18 23

7 14 17 24

6 15 16 25 低能力 30 29 28 27 26

( 二) 、教學實施流程

國小美勞課一週三節,因此每一教學流程的實施時間為 120 分鐘,設計如下:

1 、全班授課

全班授課的教學方式和原來講授教學方式無異,但必須強調 概念和意義上的引導,並且不要一次分配太多內容,以免學生無 法吸收;時間約 10~15 分鐘。

(13)

2 、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主要的工作是精熟教師授課的教材,並幫助他人也 能精熟學習的內容。學生用學習單練習教師教過的教材,並可藉 以評估自已和組內同學學習的情形。學習單一組只發一份,或由 教師口述或板寫即將討論的問題與作業練習於黑 板上,主要是為 了能鼓勵組內同學一起進行學習。在開始前教師先解釋成功的標 準,即除非小組內的同學皆能百分之百作對作業單上的問題,否 則小組的研究便不算完成;時間約 40-50 分鐘。注意要點如下:

(1)、讓同學解釋答案,而不只是作對答案。

(2)、組內同學有問題在請教教師前要先請教同組的同學。

(3)、教師要在小組間巡視,獎勵表現優異的小組,並了解小組 如何進行。

3 、小組報告

主要在呈現小組合作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如 口頭報告、表演(各種形式)、作品展示等,時間約 30 分鐘。

4 、競賽測驗和團體歷程

測驗旨在評量學生的學習表現,以競賽為名,意在提示學生 測驗不是考試,而是以對個人的評量來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結

果,作為小組間的競賽成績;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每次上課內容 不以量多而以質精為考量,故題目數量較少,測驗總分以 100 分 為滿分。也可選擇其中一節課以表演或書面報告(如劇本編寫)做 為競賽的依據,時間約 20-30 分鐘。

(14)

5 、表揚

表揚分為小組表揚及個人表揚。小組表揚以小組得分為表揚 依據,小組得分是以小組成員之個人進步分數的平均分數來決

定,所以每個人都需精熟學習內容,並須指導、協助他人也能學 習成功;個人表揚則表揚進步最多及表現優異的學生,一方面鼓 勵同學不斷求進步,一方面獎勵表現優異的同學;時間約 5 分鐘。

( 三) 、評分方式

1 、分數計算

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中,其特殊的評分方式為特色之 一,由小考分數減去基本分後得一

X

,再找出

X 所得之

進步分數 為多少,即可得到本週的個人進步分數,參見表 9:

表 9 實驗組進步分數換算表

進步分數算法

本次測驗得分-基本分=X 進步分數 X<﹣20 0

﹣20≦X<﹣10 10

﹣10≦X< 0 20 0 ≦X< 10 30

10 ≦X 40

表現優異 40

換算的標準可依實際需要調整(林佩璇、黃政傑, 1996),本 研究考慮到第一次競賽測驗有十個題目,每題十分,以及整體學

(15)

生以往的美勞成績表現,故以每十分為一組,將進步分數分為六 個標準,如此,難易適中,容易刺激學生的學生動機。表現優異 的標準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視該次全班測驗成績決定一個分 數(例如 90 分以上),不管學生的進步分數如何,均可獲得最高 的進步分數,用意在提供學習表現一向優異的同學,維持優異的 表現,不因基本分數太高無法進步而造成不公平,或學習動機減 弱的現象(林佩璇、黃政傑,1996,64)。最後,合計小組成員的 進步分數,再求其平均數,即為本週小組得分。

2 、表揚方式

分為小組表揚與個人表揚兩種方式進行:

(1)、小組表揚:小組的表揚強調積極相互依賴的具體成效,

利用佈告欄或由班級同學自行設計來進行,教師並在課堂中給予 表揚。

(2)、個人表揚:個人的表揚是與自已過去的學習做比較,

從成功的滿足中,以提高個人的學習興趣(林佩璇、黃政傑,

1996,66),以佈告欄公佈或由教師口頭表揚。

二、 原來的講授、示範與練習之教學法

本研究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在控制組方面,教師保持一貫 的教學方式與態度,在實驗組方面加入實驗變項,也就是合作學 習教學策略。以下就原有的教學情形敘述如下:

( 一) 、教室空間

(16)

有專屬的美勞教室,學生可自由入座,有時視教學需要由學 生自行分組。

(二)、教具運用

電視、幻燈機、投影機、黑板、課本、複製畫、勞作工具、

美勞材料(由材料供應商統一提供)。

( 三) 、教學方式

多以全班授課、教師講授示範為主,輔以下列活動:

1、在美勞知識的認知教學方面與藝術欣賞部分,常以問題詢問 學生,學生也可提出問題請教老師。

2、在美勞的實作活動方面,教師在講授後,先行示範或請小朋 友示範,再讓學生操作,之後個別操作,教師在視學生需要給 予 個別指導。

3、課前視教學單元需要,學生有時必須收集資料。

4、課後視教學單元需要,學生需撰寫練習作業或心得感想。

( 四) 、成績評量方式

1、平時成績:每一大單元有數個成績,包括資料收集、實作表 現以及上課態度。同時視學生的平時表現記錄優點(加分)及缺點 (扣分)。

2、學期成績:仍平均平時成績而來。

(17)

以上就是原本實施的教學情形,研究者擬依據事先設計之教 材內容,於控制組實施一般教學。

綜合以上合作學習教學法與原來的講授、示範與練習的教學 法比較,可由下表看出,在人員、空間、小組性質、目標依賴、

教學策略、學習活動、評鑑及管理上的差異,表 10:

表 1 0 合作學習與原來的講授、示範教學方式比較

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 原來的教學法 人員 教師、學生 教師、學生

空間 學生依小組活動作調整 分配座位、自由入座 小組性質 異質小組 同質性小組或個人的活動 目標依賴 積極的相互依賴 獨立作業

教學策略 教師和學生呈現並分享資

教師呈現、擁有資料

學習活動 同儕指導、小組討論、問 題解決、分享資料、面對 面溝通

個 人 在 座 位 上 獨 自 練 習 作 業、教師指導

評鑑 對學科和小組功能,進行 個別和團體獎勵

對學科學習作個別獎勵 班級管理 教 師 、 學 生 共 同 解 決 問

題、一起建立規則

教 師 建 立 原 則 、 規 約 並 解 決問題

第三節 研究工具的選擇與編製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一、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 查問卷;二、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測驗;三、合作學習意見調查

(18)

表。以下逐項介紹各種研究工具的選擇或編製:

一、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

( 一) 、編製目的與依據:

本問卷旨在了解,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 驗組和控制組在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的表現上,是否有差異存

在。為達成此研究目的,研究者收集相關文獻,並參考林佩璇

(1992)編製之「社會科學概論」學習狀況調查問卷,然後加以改 編而成本研究之學習狀況調查問卷。

( 二) 、編製過程:

1 .收集資料

「社會科學概論」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主要分成兩部

分。第一部分調查受試者在美勞學習動機方面的表現,其中 再分成三個分量表,分別為「喜歡」「投入」「勝任」;第 二部分調查受試者在美勞課班級氣氛方面的表現,包括四個 分量表分別為「教師支持」「同儕支持」「滿意程度」,以 及「內聚力 」(附錄十四)。依據研究目的與實驗課程目標,

研究者將原始問卷重新修編後訂為初稿,諮請美術教育專家 修正指導。

2 .諮詢專家意見建立內容效度

研究者諮詢指導教授意見後,認為將本問卷第一部分,

(19)

第三分量表「勝任」改為「積極主動」更能說明兒童學習動 機的表現。同時,將本問卷分別諮請實驗學校-西門國小及 天母國小、內湖國小、碧湖國小、延平國小、大屯國小等美 勞教師與師大美研所研究生評閱,參考以上專家的意見,做 為修正問卷之依據。

3 .作答與計分方式

本問卷採五點量表,每一題項之後均有「很符合」、「符 合」、「普通」、「不符合」、「很不符合」五個選項,填答者根 據自已的經驗和感受圈選一項。選項的得分依次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分數 越高表示學習動機越強、或班級 氣氛越好。問卷分成兩部分,各分量表的題序及分數範 圍如 表 11:

表 1 1 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各層面題項

第一部分:學習動機

分量表 題序 題數 分數範圍 喜歡:

投入:

積極主動:

1-6 7-13 14-20

6 7 7

6-30 7-35 7-35

第二部分:班級氣氛

分量表 題序 題數 分數範圍 老師支持: 1-10 10 10-50

同儕支持: 11-21 11 11-55 滿意程度: 22-31 10 10-50 內聚力: 32-40 9 9-45

(20)

4 問卷預試與項目分析 (1) 問卷預試

為了了解問卷在實施上可能遭遇的困難,研究者將預試 問卷,先請西門國小六年級導師推薦兩位中等程度學生男、

女各一名試作,以實際了解學生對試題的反應,並提供研究 者分配填答時間的參考。之後,研究者再將預試測驗卷以西 門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級學生五十六人,與碧湖國小六年級一 個班級學生二十七人,為預試對象,於九十年三月二十一日 上午,分別以班為單位,由研究者 本人主持預試,預試時間 約需 20 分鐘,預試結果共得有效問卷八十三份。

(2) 項目分析

本學習況狀調查問卷,過去曾經分別有過林佩璇(1992)、葉 淑真(1993) 採用。

•林佩璇(1992)以台北縣淡水商工資料處理科一年級學生

一百人,及三重商工板金科二年級學生八十一人,合計受試一百 八十一人為對象,求得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á 係數。第 一部分:學習動機中之「喜歡」為 0.7858、「投入」為 0.8048、

「勝任」為 0.7242 以及總分為 0.8901;第二部分:班級氣氛中 之「教師支持」為 0.9038、「同儕支 持」為 0.8119、「滿意程度」

為 0.8916、「內聚力」為 0.8776 以及總分為 0.9504。

‚葉淑真(1993)以台北市成功高中一年級學生一百人,及景 美女中一年級學生九十九人為對象,合計受試者有一百九十九

人,求得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á 係數。第一部分:學習 動機中之「喜歡」為 0.7779、「投入」為 0.8165、「勝任」為 0.7712

(21)

以及總分為 0.8975;第二部分:班級氣氛中之「教師支持」為 0.8993、「同儕支持」為 0.8574、「滿意程度」為 0.8015、「內聚 力」為 0.8687 以及總分為 0.9242。

ƒ研究者將預試所得資料,請指導教授王國川老師利用 SAS 統計軟體進行量表之項目分析,求得預試問卷之鑑別度指數及內 部一致性信度指標,如表 12,表 13:

表 1 2 學習動機調查問卷之信度係數表

分量表 題序 與分量表 總分之相

刪除此題 目後α係

分量表內 部一致性 α係數

喜歡 0.83

1 0.64 0.81 2 0.64 0.80 3 0.75 0.78 4 0.51 0.83 5 0.70 0.79 6 0.47 0.84

投入 0.91

7 0.71 0.90 8 0.74 0.89 9 0.70 0.90 10 0.68 0.90 11 0.78 0.89 12 0.76 0.89 13 0.71 0.90

積極主動 0.88

14 0.64 0.88

(22)

15 0.65 0.87 16 0.66 0.87 17 0.76 0.85 18 0.74 0.85 19 0.56 0.88 20 0.67 0.86

註:藝術與人文學習動機整體量表內部一致性α係數=0.95

表 1 3 班級氣氛調查問卷之信度係數表

分量表 題序 與分量表 總分之相

刪除此題目 後α係數

分量表內部 一致性α係

教師支持 0.96

1 0.81 0.95 2 0.85 0.95 3 0.77 0.95 4 0.86 0.95 5 0.76 0.96 6 0.86 0.95 7 0.89 0.95 8 0.78 0.95 9 0.82 0.95 10 0.74 0.96

同儕支持 0.93

11 0.64 0.92 12 0.80 0.91 13 0.73 0.92 14 0.73 0.92 15 0.71 0.92 16 0.78 0.91

(23)

17 0.81 0.91 18 0.32 0.94 19 0.76 0.92 20 0.69 0.92 21 0.78 0.91

滿意程度 0.91

22 0.72 0.89 23 0.70 0.89 24 0.76 0.89 25 0.64 0.90 26 0.56 0.90 27 0.71 0.89 28 0.54 0.90 29 0.83 0.89 30 0.69 0.89 31 0.50 0.91

內聚力 0.92

32 0.49 0.93 33 0.78 0.91 34 0.73 0.91 35 0.70 0.91 36 0.81 0.91 37 0.74 0.91 38 0.72 0.91 39 0.76 0.91 40 0.75 0.91

註:藝術與人文班級氣氛整體量表內部一致性α係數=0.97

(24)

5 、形成正式問卷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採鑑 別度指數與內部一致性信度指標作為選題依據,其中凡是鑑別度 指數越大及內部一致性信度指標越高者,均列為正式題目。

正式問卷中題目共有六十題;包括第一部分學習動機之「喜 歡」六題、「投入」七題和「積極主動」七題,總共二十題;第 二部分班級氣氛之「教師支持」十題、「同儕支持」十一題、「 滿 意程度」十題和「內聚力」九題,總共四十題。

6 、前測結果

研究者於九十年三月二十六到三十日期間,對實驗組和控制 組學生共一百七十八人進行前測,以做為共變數分析時控制「差 異的選擇」因素之根據,前測結果,正式問卷各分量表之信度係 數摘要如表 14:

表 1 4 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調查問卷前測信度係數摘要表

量表 分量表 α係數

第一部分:學習動機 喜歡 投入 積極主動

全量表

0.86 0.89 0.87 0.95 第二部分:班級氣氛 教師支持

同儕支持 滿意程度 內聚力 全量表

0.94 0.92 0.92 0.92 0.97

(25)

二、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測驗

( 一) 、編製目的與依據:

本測驗編製的目的,是用來測驗受試者經過實 驗處理後 學習成就的表現。前測與後測採用同一份測驗,由研究者根 據教學設計的內容並參考美國國家美術教育協會(The

Nation -al Art Association, 簡稱 NAEA)提出的 1997 年教 育計畫的全國性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簡稱 NAEP)的題型與內容,自編而成,內容參見 附錄十。

( 二) 、編製過程:

根據上述編製依據與內容,研究者先行收集編製試題的 資料研擬試題初稿,由指導教授審定,並參考師大美研所研 究生五人意見編製而成,作為預試試題。在認知領域的分類 上,以雙向細目表(附錄十一)做為命題的依據, 並根據布魯 姆(Bloom, 1956) 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為依據,將本學習 成就測驗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與 評鑑六個不同能力層次(郭生玉,1996)。在效度上,以專家 效度(附錄十二)與預試內容效度為依據,通過以上考驗後方 擬定為正式的學習成就測驗卷,以下就編製過程概述如下:

1 .設計題目

由於施測時間、材料和工具、設備的限制,本研究所用

(26)

的學習成就測驗,主要以認知領域的學習成就為測驗內容。

題型分為四類即:是非題、選擇題、排排看、問答題。其中,

是非題、選擇題、排排看及問答題第三題,全部是採用純文 字結構的敘述。問答題第一、二題則採用文字敘述配合複製 畫的方式呈現。

2 .諮詢專家意見建立內容效度

研究者將初步編擬的試題,與相關授課教授、 實驗學校 (西門國小)及天母國小、內湖國小、碧湖國小、延平國小、

大屯國小等美勞教師 及師大美研所研究生五人討論,參考他 們的意見後修改,將修改後的試題請指導教授、師大美研所 研究生及任教於實驗學校-西門國小及天母國小、碧湖國小 美勞教師共九人,填寫專家效度評量表(附錄十二),建構內 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採用 Aiken(1980)’s V index 測量工具之內容效度量化指標,分析結果呈現於表 15:

表 1 5 專家效度評量表之內容效度量化指標

第一部分:是非題

題序 V 題序 V 題序 V 1 0.78* 7 0.83* 13 0.89*

2 0.83* 8 0.92* 14 0.89*

3 0.78* 9 0.75* 15 0.83*

4 0.81* 10 0.69 16 0.92*

5 0.56 11 0.86* 17 0.92*

6 0.92* 12 0.72*

第二部分:選擇題

題序 V 題序 V 題序 V

(27)

1 0.89* 7 0.89* 13 0.64 2 0.94* 8 0.94* 14 0.61 3 0.83* 9 0.92* 15 0.78*

4 0.92* 10 0.72* 16 0.83*

5 0.86* 11 0.72* 17 0.86*

6 0.86* 12 0.81*

第三部分:排排看

題序 V 題序 V 1 0.83* 2 0.81*

第四部分問答題:

題序 V 題序 V 題序 V 1 0.86* 2 0.86* 3 0.75*

註:*在統計考驗之顯著水準α=0.05 下,理想的內容效度指標之臨界值 Va=0.70

參考專家意見及內容效度量化指標後,形成學習成就預試測 驗卷(附錄十三),內容包含是非十七題,選擇十七題,排排看二 題,問答三題。

3 .作答與計分方式

本測驗的題型有四大類,其計分方式如下:

(1) 是 非 題 : 請受試者依個人的判斷,認為對的以打「Ο」表示,

認為錯的以打「×」表示,凡是與正確答案相同者計一分,不 符者則以零分計算。

(2) 選擇題:每一題均有四個選項,請受試者依個人的判斷在其 中選擇一項,計分時,凡是與正確答案相同者計一分,不符 者則以零分計算。

(28)

(3) 排排看:請受試者依個人的判斷,將題目要求的正確順序寫 出,凡是與正確答案相同者計一分,不符者則以零分計算。

(4) 問答題:問答題一和二,請受試者依題意看圖寫出個人的想 法,再視受試者的回答,以評分者一致性計分。問答題三,

請受試者依題意畫出皮影戲偶分解圖,符合五項要求者給五 分,符合四項要求者給四分,符合三項要求者給三分,符合 二項要求者給二分,符合一項要求者一分,完全不符合者以 零分計算。

4 問卷預試與試題分析 (1) 問卷預試

問卷預試旨在了解試卷的難度與鑑別度指數,以此作為正試 測驗卷之選題依據。

為了了解問卷在實施上可能遭遇的困難,研究者將預試用測 驗卷,先請西門國小六年級導師推薦兩位中等程度學生男、女各 一名試作,以實際了解學生對試題的反應,並提供研究者分配填 答時間的參考。之後,研究者再將預試測驗卷以西門國小六年級 兩個班級學生五十六人,與碧湖國小六年級一個班級學生二十七 人,為預試對象,於九十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分別以班為單位,

由研究者本人主持預試,預試時間約需 20 分鐘,預試結果共得 有效問卷八十三份。

(2) 試題分析與結果

將預試所得資料,請指導教授王國川博士利用 SAS 統計軟體 進行試題分析,計算出高、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的答對人數與百

(29)

分比,再根據公式計算出每題的難度與鑑別度指數,目的在確定 每一個試題的難度,以及題目是否具有區分能力高下的作用。統 計求得成就測驗「是非題」、「選擇題」與「排排看」預試卷試題 分析結果,如表 16、表 17 及表 18:

表 1 6 學習成就測驗「是非題」預試卷試題分析結果

預試卷 題序

正試卷 題序

高分組 答對百 分比

低分組 答對百 分比

難度指 數 P

鑑別度 指數 D

高低分 組差異 考驗 t 1 刪除 1.00 0.95 0.98 0.05 1.00 2 1 0.73 0.41 0.57 0.32 2.20*

3 刪除 0.91 0.73 0.82 0.18 1.75 4 2 0.77 0.50 0.64 0.27 1.92*

5 刪除 0.55 0.27 0.41 0.27 1.87*

6 刪除 0.95 0.77 0.86 0.18 1.78*

7 3 1.00 0.86 0.93 0.14 1.82*

8 刪除 0.64 0.50 0.57 0.57 0.90 9 4 0.73 0.45 0.59 0.27 1.87*

10 5 0.91 0.64 0.77 0.27 2.23*

11 6 1.00 0.50 0.75 0.50 4.58***

12 刪除 0.41 0.27 0.34 0.14 0.94 13 7 0.59 0.14 0.36 0.45 3.47***

14 8 0.86 0.59 0.73 0.27 2.08*

15 刪除 0.95 0.86 0.90 0.09 1.04 16 9 0.50 0.18 0.34 0.32 2.31*

17 10 0.64 0.27 0.45 0.36 2.54**

註:*p< 0.05. **p< 0.01. ***p< 0.001.

(30)

表 1 7 學習成就測驗「選擇題」預試卷試題分析結果

預試卷 題序

正試卷 題序

高分組 答對百 分比

低分組 答對百 分比

難度指 數 P

鑑別度 指數 D

高低分 組差異 考驗 t 1 1 1.00 0.73 0.86 0.26 2.81**

2 2 0.68 0.23 0.45 0.45 3.32***

3 3 0.73 0.23 0.48 0.50 3.75***

4 4 0.32 0.00 0.15 0.32 3.13**

5 刪除 0.41 0.18 0.29 0.23 1.67*

6 刪除 0.14 0.05 0.09 0.09 1.04 7 刪除 0.14 0.32 0.23 0.18 1.44 8 5 0.86 0.32 0.59 0.55 4.32***

9 6 0.77 0.27 0.52 0.50 3.75***

10 刪除 0.18 0.14 0.16 0.05 0.40 11 刪除 0.23 0.18 0.20 0.05 0.37 12 刪除 0.64 0.14 0.39 0.50 3.88***

13 7 0.77 0.23 0.50 0.55 4.22***

14 刪除 0.36 0.18 0.27 0.18 1.35 15 8 0.36 0.09 0.41 0.27 2.23*

16 9 0.95 0.50 0.73 0.45 3.85***

17 10 0.41 0.95 0.68 0.55 4.68***

註:*p.< 0.05. **p.< 0.01. ***p.< 0.001.

表 1 8 學習成就測驗「排排看」預試卷試題分析結果

預試卷 題序

正試卷 題序

高分組答 對百分比

低分組答 對百分比

差距 Z

1 1 1.00 0 1 6.63***

2 2 1.00 0 1 6.63***

註:***p.< 0.001.

(31)

5 確定正式測驗卷 (1) 選題

學習成就測驗採難度與鑑別度指數作為選題依據,其中凡是 鑑別度指數越大,且難度在.05 左右的題目,均選為正式測驗的 試題。其中選擇題十二與十三雖然達於上述標準,但都屬於同一 類型且內容相同的題目,故保留 t 值較大的十三題,刪除 t 值較 小的十二題。另外,問答題一、二和三,在預試中學生反應題意 不清,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認為其一原因可能是題意不清,其 二原因可能是受試者尚未接受實驗教材故不了解題意,因此,決 定修改題目,以達到測驗高層次認知能力-綜合與評鑑的目標。

(2) 、形成正式成就測驗

經過以上步驟,研究者從預試卷中,選出前測使用的正式測 驗卷,並依題目類型分為,第一類:是非題十題,第二類:選擇 題十題,第三類:排排看二題,第四類:問答題二題,第五類:

畫圖題一題。正式成就測驗卷的信度係數呈現於表 19:

表 1 9 正式學習成就測驗卷信度係數表

測驗類型 題數 人數 KR20 是非題 10 83 0.52 選擇題 10 83 0.75

排排看 2 83

問答題 3 83

(32)

三、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

( 一) 、編製目的與依據:

本調查表旨在了解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看法及感受,並探討合 作學習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學科上實施的問題與限制。研究者參 考林佩璇(1992)所編之社會科學概論「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改 編成藝術與人文學科「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

( 二) 、編製過程:

1、 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教學設計,參考相關文獻,編擬 開放性問題十題。

2、 邀請指導教授與美研所研究生五人,逐題斟酌修改。

如第一題: (2)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

將「傳統的」改為「原來的」。並針對藝術課程活動的 特色將第三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比較喜歡的活動 是…(可複選), (2)「小組討論」分成兩個活動呈現,

即: (2)「小組討論」與 (4)小組活動。此外,為 方便日後研究成果的呈現,將第九題:和同學一起合 作學習,對我的學習成績很有幫助: (1)是, (2) 否,理由:…,改為第四題。

3、 邀請導師推薦二位國小六年級中等程度的小朋友,試 作本問卷,以實際了解學生對試題文字敘述的反應,

並提供研究者分配填答時間的參考。

(33)

4、 經過以上三個步驟方定為正式問卷(附錄十五),附於 後測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中。

第四節 實施步驟

前面幾節介紹了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教學設計、

研究工具的選擇與編製,本節再就整個研究實施步驟做一說明。

一、進行文獻探討

研究者於八十九年三月起,以文獻分析法收集整理國內外相 關文獻,同時在研究者任教之班級進行教室觀察,收集編擬教學 設計與測驗所需之相關資料。

二、研擬研究計劃

八十九年五月決定實驗方法與選定實驗學校及實驗對象,並 彙整文獻與訪查資料擬訂研究設計、步驟與架構。

三、模擬教學

八十九年十月,研究者為了深入了解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施 流程並能熟練教學方法,乃採用實驗學校原本的美勞教材,研擬 教學方案與教學流程,進行模擬教學,並根據教學結果修正實驗 教材。

(34)

四、設計教材與擬定教學流程

合作學習之所以受到重視,其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所用的教材 內容與一般的教學法一樣,所以教師可依其一般教學之教材施

教,不必重新修改、編選。由於國小美勞課採用之教科書是由各 校自行決定,而教材內容與教學流程亦由美勞教師視學生之程度 與需要編選,故研究者於九十年二月期間,先依實驗學校之教學 進度,決定實驗期間所用之教材內容,而後進行教學設計單的編 擬,再依教學設計單編製每單元之作業單、答案單、競賽測驗卷,

並依據模擬教學修正結果,擬定實驗教學流程。

五、編擬決定研究工具

九十年三月期間,研究者參考所收集之相關資料,自編成「 藝 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與「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測驗」兩份問 卷,作為本研究對研究假設的主要評估工具;並採用「合作學習 意見調查表」收集實驗組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意見和反應。

六、進行預試

九十年三月二十一日,研究將編擬完成之預試卷以西門國小 學生五十六人,碧湖國小學生二十七人為預試對象,預試結果,

共得有效問卷八十三份,於試題分析後,釐定正式的問卷。

七、進行前測

為了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美勞學習狀況調查和美勞學習

(35)

成就二個量表上的表現是否相等,研究者於九十年三月二十六到 三十日,於正式實驗前對全體受試者進行「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 調查」與「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測驗」前測之測量。

八、正式實驗研究

九十年四月九日到九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六週期間,研究者 一方面實地教學,一方面架設定點錄影機錄影記錄,作為學習情 形的研究,並從中發現教學問題以供修正之參考。

九、進行後測

九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到五月二十八日,實驗教學結束後,由 研究者擔任主試,對全體受試者分別實施「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 調查」與「藝術與人文學習成就測 驗」問卷後測,實驗組於「藝 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後測之後,再填寫一份「合作學習 意見調查表」

十、實驗結果整理與分析

九十年六月始,研究者將實驗所得資料做整理建檔與統計分 析,並開始進行論文撰寫。

(3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方式,除了對本研究中受試者在「藝術與 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之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及「藝術與人文 學習成就測驗」問卷上的反應,進行統計分析外,並根據教師日 誌、錄影紀錄及「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作分析,以探究合作學 習的班級活動特色,及探討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看法與感受。

一、對量表的統計方法

為了考驗本研究假設,全體受試者的測驗資料(包括前測、

後測)必須作整理工作,首先核對基本資料,包括組別、編號、

班級、姓別、姓名等,將資料不全者核對受試者後,請受試者補 全,獲得有效試卷一百七十八份,在按照實驗組別重新編號,逐 步校閱確定無誤後,研究者分別將資料以 word 建檔,再將建立 之 PC 資料檔案逐筆核對後,送請指導教授王國川教授,協助進 行資料處理和分析,運用 SAS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相關的統計考 驗。

二、 對研究假設的統計方法

( 一) 、基本描述統計

在資料分析上,首先,本研究以基本描述統計量(人數、平 均數、標準、百分比等)來呈現本研究對象在基本資料及實驗依 變項(

藝術與人文

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及學習成就)之前、後測分 數之分配情形。

(37)

( 二)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再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來考驗本研究所提出之三項研究假

設,以組別(實驗、控制兩組)為自變項,以前測分數為共變項、

而以後測分數為依變項。

三、質性分析

研究者根據實際教學觀察所寫成的教室日誌(附錄十六)和

三十三卷的錄影紀錄(附錄十七),描述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教 學過程中的表現,互動情形,及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扮演的角色和 遭遇的困難。

同時,根據「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陳述實驗組學生對合作 學習的看法與感受。

數據

表 1 7       學習成就測驗「選擇題」預試卷試題分析結果  預試卷 題序  正試卷 題序  高分組答對百 分比  低分組答對百 分比  難度指數 P  鑑別度 指數 D  高低分組差異 考驗 t  1  1  1.00  0.73  0.86  0.26  2.81**  2  2  0.68  0.23  0.45  0.45  3.32***  3  3  0.73  0.23  0.48  0.50  3.75***  4  4  0.32  0.00  0.15  0.32  3.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野生新視界」 ( Windows on the Wild,簡稱 WOW),是由美國地區世界自然保育基金 會( World Wildlife Fundin United States,簡稱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簡稱CGE模 型)。又因為其應用性高,故也被稱為應用性計算一般均 衡模型(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編號 申請單位 計畫名稱 核定數 實支數 賸餘數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 3 年期計畫書撰寫格式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

那些圖形大部分都從「美國數學協會」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 MAA) 所 出版的 Mathematics Magazine 所摘錄出來的。MAA 與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