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參與式社區規劃使用後滿意度之研究

-以新竹科學園區聯華電子之安居計畫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Client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Planning -The Case Study of UMC Detached Houses in Hsichu Science Park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9105022 洪 敬 婷

指導教授:陳 天 佑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七 月

(2)
(3)
(4)
(5)
(6)

摘 要

本研究最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居住者參與社區規劃後對於社區環境之滿意度 研究,應用使用後評估、滿意度相關理論,藉由實證研究之方法,調查聯華電子 安居計畫之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後對社區環境的滿意度,並探討有參與與無參與社 區規劃之居民對於社區環境滿意是否有明顯差異,再藉由敘述性統計中差異性檢 定方法,探討影響社區環境的住宅特性、基地特性、鄰里關係、以及周邊環境等 四大項因子,藉以提供相關單位往後開發與規劃社區重要之參考。

實證調查發現:受測者對於社區四大環境因子滿意度以基地環境較高,鄰里 關係次之,再者為住宅特性,而周邊環境的滿意度是較低的。其中受測者對基地 特性部份之水景生態最為滿意,最不滿意的亦是基地特性中之排水設備;有參與 的受測者對交通動線最為滿意,排水設備最不滿意;無參與者對公園綠地最為滿 意,排水設備最不滿意。分析後更進一步發現:基地位置、建築風格、公共設施 等,無參與者較有參與者平均滿意度高,與預期假設之有參與較無參與者之滿意 度高,不全然相符。

經由差異性檢定得知:無論參與與否對社區環境滿意度以基地位置、外觀造 型、遊憩設備、交通動線、服務設施、鄰里關係、社區刊物、管理狀況、聯外交 通、衛生安全、服務設備、市場距離等之差異性較大,是未來進行參與式社區規 劃時需注意之十二項因子。其中,有參與與無參與之受測者對衛生安全滿意度之 差異性最大;維護狀況、栽植狀況、家戶水平三者對於有無參與之滿意度則是沒 有差別的,未來開發時可以捨去。

本研究利用差異性檢定方法對社區環境滿意度加以檢測,得知有參與與無參 與對於社區環境滿意度是有差異的,參與式社區規劃與使用者滿意度是有絕對的 正相關,可見參與式社區規劃模式應該是具體可行,存在相當的市場性,更是未 來具體改變台灣傳統社區規劃樣態的新模式。

關鍵詞:安居計劃、參與式、使用後評估、滿意度

(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usage satisfaction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planning, the residents of UMC Detached Houses in Hsichu Science Park.

It not only investigates the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planning, but also focuses on making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attendance and un-attendance. This research applies to discuss the point of views of influences, such as,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site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neighborhood and the surroundings.

This investigation shows u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residents is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neighborhood, the third is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st is the surroundings. The most satisfaction for the residents is the watering ecology of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orst one is the drainage facilities of site characteristics. The attendance is pleased to transportation best, but they are un-pleased to the drainage facilities. However, the un-attendance is satisfied with green fields, complain about the facilities of drainage. It’s easy to find the details, the attendance are more satisfaction than the un-attendance with the site, the style of architecture, the public equipmentsetc. Of course, it is really different from the plan ahead.

The differences show us the most popular elements for the residents are the site, the style of outside, the equipments of playground, transportation, servicing facilities, the relationship of neighborhood, the community’s magazines, the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the secure of sanitati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market etc.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for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 future. The most difference between attendance and un-attendance is about the secure of sanitation. And the same ideas for the residents are keeping order, plantings and living standard.

In the research, we can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tendance and un-attendance. The attendance is much 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s. It is really useful to join the community planning. It has its

marketplace. It is also the model for the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Taiwan traditional community planning.

Key words: plan of the house, attendance, residents’ opin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8)

誌 謝

論文終於完成了,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囉!本論文完成,所經過的路實在 坎坷,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但也因為有這樣的磨練與經驗,也讓我無時無刻 記取教訓警惕自我。心中最要感謝的還是指導教授陳天佑教授的包容與指導,前 所長謝偉勳教授在書報討論課上不吝指正,以及張馨文老師在為人處事方法的教 導,論文口試委員陳政雄、李麗雪教授在論文研究方法、內容架構、分析方法與 另類思考的指點下,使本論文能在嚴謹的態度下完成。

能對於新竹科學園區聯華電子案例之周邊住宅市場有所瞭解,得力於新竹縣 工務局長林天俊先生提供寶山都市計畫資料,新竹市建築投資商業公會吳國寶先 生在社區資料的提供;互倚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林成穆先生,提供研究區聯華 山莊資料與訪談,並協助社區內的問卷調查。

研究所所學期間,受建築系陳天佑主任在歐洲建築史上的啟發,謝偉勳教授 於論文寫作思考上的循誘,江崇誠教授在研究方法上的指點,胡志平教授在統計 分析上的指導,解鴻年教授在專業實務上的教導;以及景觀系李麗雪主任、張馨 文、蔡靜嫺、張華蓀、張瑋如、戴伯芬老師的關懷;還有數學所羅琪教授的悉心 指正,行管系高子雲老師的提攜;畢輔室謝新梅組長、招發處賴清蓮主任、課外 活動鄭漪芝組長、邊政教官、白其剛先生於社團事務的指導,前助理曉雯和現任 助理梅琳在學生事物上的協助,在此一併感謝!。

還記得在寫論文這段期間,承蒙青蓉、顗芳、薇文學姐對我的啟發,班上同 學淳婷、英鳳、冠允、建勳、國駿、文嘉、獻文、富盛、允斌、世達、一誠、兩 山、大吉、昌憲同學的勉勵;同窗六年的靜慧、慧姍、曉琳、秀玉的監督,室友 鈺婷、晶儀在英文翻譯上的幫助、淑敏在統計分析上的協助、好友福國、炯宏、

明遠於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畢聯會全體幹部群的包容與合作。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首先最感謝我敬愛的父母親,這麼多年來提供我精神與 物質上充分支援,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完成至研究所的課業,及大妹敬媛於統計 分析上的幫助,小妹珮軒協助口試記錄,及弟弟宗揚提供電腦資訊,最後感謝曾 經於成長歷程中幫助過我的每一個貴人。

即將揮別這段在中華的一切種種,該是將所學轉化為實力的時候了,我想我

已經準備好要搶攻另一個山頭了。

洪敬婷 謹致 于新竹香山 2004.7

(9)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社區規劃理論 ... 7

第二節 參與式規劃理論 ... 17

第三節 使用後評估理論 ... 19

第四節 科學園區之安居計劃探討 ... 24

第五節 環境心理學與滿意程度 ... 29

(10)

第三章 個案分析與問卷設計 ...

32

第一節 實證基地選取 ... 32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 ... 41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方法 ... 46

第四章 問卷分析與結果 ...

53

第一節 居民者基本背景屬性及參與社區規劃分析 .... 53

第二節 社區環境滿意程度之分析 ... 63

第三節 是否參與規劃對社區環境滿意度之差異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與後續研究 ... 78

參考文獻 ... 80

附錄一、基地位置圖 ... 84

附錄二、都市土地開發審議規範 ... 85

附錄三、基地分析 ... 86

附錄四、景觀規劃平面配置圖 ... 89

附錄五、住宅配置圖 ... 93

附錄六、基本坪數與住宅樣式 ... 94

(11)

附錄七、參與後的建築型式 ... 95

附錄八、文獻整理表 ... 96

附錄九、居民問卷 ... 98

附錄十、抽樣計算 ... 102

附錄十一、問卷資料 ... 103

附錄十二、口試修正 ... 106

(12)

表目錄

表 2-1 社區環境品質整理表 ... 8

表 2-2 居住環境品質因 ... 9

表 2-3 鄰里單元規劃理論 ... 11

表 2-4 社區住宅發展演進 ... 12

表 2-5 山坡地開發相關法令 ... 13

表 2-6 山坡地規劃程序表 ... 14

表 2-5 使用後評估於建築環境面向 ... 20

表 2-6 使用後評估操作模式及層級 ... 22

表 2-7 寶山鄉大型社區開發案一覽表 ... 28

表 2-8 坡度分析 ... 34

表 3-1 居民屬性問項表 ... 48

表 3-2 社區現況之研究變項與因子 ... 49

表 4-1 社區居民基本背景屬性及參與社區開發分析表 ... 60

表 4-2 社區居民對整體社區環境之滿意度 ... 63

表 4-3 社區居民對住宅特性之滿意度 ... 64

表 4-4 社區居民對基地特性之滿意度 ... 65

表 4-5 社區居民對鄰里關係與維護管理之滿意度 ... 67

表 4-6 社區居民對周邊環境之滿意度 ... 68

(13)

表 4-7 住宅特性因子差異性檢定 ... 71

表 4-8 基地特性因子差異性檢定 ... 72

表 4-9 鄰里關係與維護管理因子差異性檢定 ... 73

表4-10 鄰近環境因子差異性檢定 ... 74

(14)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6

圖 2-1 使用評估應用程序圖 ... 21

圖 2-2 自力造屋流程圖 ... 26

圖 2-3 人類心理需求階梯圖 ... 3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2

圖 3-2 居民基本背景屬性測度架構圖 ... 43

圖 3-3 居民參與測度架構圖 ... 44

圖 3-4 社區環境滿意度測度架構圖 ... 44

圖 4-1 性別比例圖 ... 53

圖 4-2 性別分組長條圖 ... 53

圖 4-3 婚姻狀況比例圖 ... 54

圖 4-4 婚姻狀況分組長條圖 ... 54

圖 4-5 居住型態比例圖 ... 54

圖 4-6 居住型態分組長條圖 ... 54

圖 4-7 年齡比例圖 ... 55

圖 4-8 年齡分組折線圖 ... 55

圖 4-9 教育程度比例圖 ... 56

圖 4-10 教育程度分組長條圖 ... 56

(15)

圖 4-11 服務公司比例圖 ... 56

圖 4-12 服務公司分組長條圖 ... 56

圖 4-13 職稱比例圖 ... 57

圖 4-14 職稱分組長條圖 ... 57

圖 4-15 年收入比例圖 ... 57

圖 4-16 年收入分組折線圖 ... 57

圖 4-17 人口數比例圖 ... 58

圖 4-18 人口數分組折線圖 ... 58

圖 4-19 住宅擁有者比例圖 ... 58

圖 4-20 住宅擁有者分組折線圖 ... 58

圖 4-21 交通工具比例圖 ... 59

圖 4-22 交通工具分組長條圖 ... 59

圖 4-23 定居意願比例圖 ... 59

圖 4-24 定居意願分組長條圖 ... 59

圖 4-25 參與社區規劃比例圖 ... 60

(16)

第一章 緒論

台灣地區由於工商業發展,六十年代以後鄉村人口迅速流向工商發 達的市鎮。隨著居住生活需求,新興社區如雨後春筍,預售或實屋仲介 買賣已成新興行業。然而交屋後因不滿己意而須進一步敲除改建的情況 幾乎已成常態的現況下,不禁令人感嘆,為何不能事前提供參與溝通機 會,建築一次滿意完成,當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若能進一步在規劃、

設計過程給使用者有表達意見的機會,相信能減少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 適感,並有效節省資源,避免無謂的浪費,在往後使用者使用上的滿意 度也會提升。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社區機能完備是吸引人進住的基本條件,規劃時必須注重以能滿足 使用者的生活基本需求為原則;台灣民居樣式由三合院,轉變為透天的 建築形式,伴隨工商業發達,人口大量而快速的集中到都市,大規模集 合式住宅社區大為流行。但建商為追求利潤與效率的情況下,建築樣式 一致,缺乏開放空間,甚至居住使用者尚須透過二次施工、違建加蓋、

公用空間侵占等行為改善其環境;浪費資源費時費力一直為消費者所詬 病。顯然供需之間是有一定的落差,開發觀念與使用態度間的關係值得 探討。開發公司為何不在社區規劃、設計、建築、施工之初及過程中,

(17)

適時提供未來居住使用者參與的機會,讓使用者需求和意見適切反應在 建築上?或許在建築完成後,使用者的滿意度會高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係延續洪芳傑1、沈道剛2兩位研究者,對於園區高科技人員居 住的方式進行研究,由於當時之園區廠商自行開發社區,所涉及土地取 得、地形與都市計劃變更的因素眾多,導致無成功的案例;因此研究者 對園區科技人員之社區環境深入了解後,得知園區廠商聯華電子公司安 居計劃,乃運用參與式規劃設計方式凝具居民共識員工自力造屋,歷經 多年開發完成的「聯華山莊」社區。本研究即針對「使用者的滿意度」

之角度切入,期探究出社區開發時所需考量的因子,並作為未來「參與 式社區規劃」模式的可行性建議。

本研究極欲探究的有以下各重點因素:

1.社區居民是否參與社區開發?

2.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開發後使用的滿意度如何?

3.社區居民是否與參與社區開發與社群背景有何關係?

4.由使用者滿意度,探究社區開發是否成功?

5.本案例的研究可否提供進步社區開發案的有力參考?

1 (洪芳傑,2000):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高科技人員居住方式可分為居住在新竹、通勤、由公司承租住宅、

或是由廠商自行開發社區,但由於後者所涉及土地取得、地形、都市計劃變更等因素之限制,故到現在 為止還無自行開發的案例。

2 (沈道剛,2002):在園區工作的高科技人員選擇住宅時會考量以下因素:(1)住宅區位:與離工作地點越近越好的思考 方向背道而馳,喜鄰近商業活動以提供一般生活之需,因此出現在同一住宅區位住宅價位差異大的現象。(2)住宅需求:

有意在新竹置產約12-18 坪,附停車位的住宅,總價301-500 萬元。(3)住宅負擔:收入較高,也願意追求更高的環境生 活品質,住宅偏好透天、別墅。(4)交通運具:以汽車及大眾運輸工具為主,以及機動性高的機車。(5)園區族群差異:

員工間的同質性較高,但在族群差異下考量的因素亦有明顯差異,並對於資訊取得、環保設施等有獨特需求。

(18)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一)研究對象

研究者特別尋找具「參與式社區規劃」建築完成的「聯華山莊」做 為研究對象。而聯華山莊計劃是聯華電子公司為提供員工有一舒適而滿 意的居家環境,由公司出面規劃興建的『安居計劃』。它除了安頓員工 生活,給自己員工照顧上的福利,更是建立同仁所屬感並提升工作士氣 的好計劃。其中最特殊的是它採「參與式社區規劃」模式,讓將來的住 戶在社區規劃、設計、建築、施工的過程中,適時提供參與的機會,正 符合本研究基本條件。

(二)研究範圍

研究基地位於寶山鄉聯華山莊(請參閱附錄一),佔地 23.4 公頃的 山莊面積,共規劃 70、90、120、170 坪四種土地面積型態的別墅,總計 243 戶。目前第一期開發完成的為 188 戶,參與買地建屋者一律以抽籤決 定位置,不論層級皆無特權。受訪者以美國鄉村區 70 坪住戶和義大利山 莊區 90 坪住戶為主。

(19)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本研究依據各章節中不同之研究內容與流程採不同之研究方法3, 依其次序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利用文獻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文獻主要為文字、圖形、

符號、聲頻、視訊等方式紀錄下來,具有歷史保存價值的圖書資料。

在本研究中以使用者需求與使用行為特性等相關因子;並進一步了解 如何應用滿意度之測量方法於社區居民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加以探討 與深入的了解。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法是透過問卷蒐集各種社會資料,以抽樣問卷的方式,先去除 尚未搬遷之住宅,以門牌號碼方式來抽取受測戶,主要的受測對象戶 長,或是具有年收入及年滿二十歲之居住者,問卷調查的方式先驅測 驗後,再經修正始發放至家戶的郵筒,回收至警衛室始完成問卷調查。

(三)使用後評估法:

使用後評估(POE)4的研究,針對建築物或建築環境使用功能,以較 客觀和有系統的研究方法加以檢測的評量方式。本研究探討的研究因

3 席汝楫,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7。

4 陳格理,大學圖書館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捷元出版公司,1993。

(20)

素有「社區居民基本社經背景」、「社區居民參與程度」以及「社區 環境使用後的滿意度」測量格式分別採用:類別性題目、李克特氏 Likert 量表,以探討「參與」社區開發之營造過程的居住者,對於社 區環境使用後之滿意度。

(四)統計分析法:

資料之統計分析乃應用 SPSS 電腦軟體,進行大樣本的資料處理與 分析。分析方式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差異性檢定、滿意程度分析,

以了解居民對各項住宅環境之需求及其滿意程度。

(五)研究流程圖:建議研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 1-1)所示。

(21)

問卷調查 問卷設計

使用後評估 研究架構

統計分析 社

區 規 劃 理 論

用 後 評 估 理 論

研究流程與方法 研究對象與範圍 研究動機與目的

相關文獻回顧

結論與建議 滿 意 程 度 理 論 民

眾 參 與 理 論

安 居 計 劃 探 討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五章

圖 1-1 研究流程圖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回顧社區規劃理論以及環境心理與環境行為學理論,又科技 園區的安家計劃發展為一特殊的自力造屋案例,亦或是人類追求自我實 現的表現,因此運用使用後評估的方式,以檢測民眾在參與後之滿意程 度,為本研究重要之理論依據。

第一節 社區規劃理論

一、社區之定義

社區(community)又稱之為「共同體」,可以是「生而為一」,也可 以是「結合為一」的團體,前者偏向「空間社會化的過程」,後者卻是

「社會過程化的空間思考」。社區亦是一個地域性的人們結合,如一個 村、鎮,均可稱為社區。

新社區規劃5一書中則以一個社區至少包含數個里鄰,里鄰為住宅 區,是社區組成的單元之一,並包含學校、市場、公園、廟宇、運動場 等服務體系。再者就規劃設計6的成果而言,則包括兩具體空間「建築實 體」與道路與開放空間所代表的「虛體」。施鴻志7提到社區的概念是由 居民為構成主體,並有一定的空間領域作範圍界定,同時包含了其間構 成的社會關係,以及可能形成的社區組織及社區意識。

5 黃南淵,新社區規劃,銀來出版,1982

6 王明蘅,住宅社區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1997

7 施鴻志,社區實質環境品質評估作業手冊,內政部建研所,1996

(23)

(一)社區環境品質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的定義,住宅環 境除居住環境外,包含房屋構造、類型。鄰里社區環境則指附近居民的 鄰里關係,社區各項公共設施與服務情形,及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鄰 近土地使用類別。

社區實質環境品質評估作業手冊8指出,社區的發展不僅為城鄉空間 帶來新成長契機,同時亦為新環境的改造引來新的原動力;雖然社區實 質環境不若都市環境複雜,但基於其為一個小型社會的概念,不同社區 有其不同的發展目標,進而形成該社區特有的發展條件。社區環境品質 相關研究整理如下(表 2-1)。

表 2-1 社區環境品質整理表

部門 社區環境品質

「住宅社區環境改善策略研究」中提出:社區居民主體、維生系統、居民 互動、人和自然的關係、社區經營成長、社區意識及認同等六大評估指標。

內政部營建署

「住宅社區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住宅整體環境品質應包含以下六種類 別:數量的品質、使用的品質、空間的品質、設施的品質、物理環境品質、

管理的品質。

內政部建築研 究所

「社區實質環境品質涵構」在內容項目包括安全、衛生、便利、舒適、美 觀、發展、永續作為環境品質指標。

省住都局 區分為住宅基本需求、內部環境、社區外部環境及鄰里關係四類調查項目。

其中社區外部環境的評估指標有:交通情形、買菜購物、子女就學、幼教 設施、公園綠地、居住密度、環境衛生、社區安全、安寧程度、道路設施、

停車狀況、管理維護及外部總評價等十二項。

內政部建築研 究所

社區環境實質評估體系包括:區位關係、建築物配置、公共設施系統、交 通系統、公用設備、景觀美化、公害、安全防災及管理維護等評估項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王明蘅,1997,施鴻志,1996)

8施鴻志,社區實質環境品質評估作業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6。

(24)

(二)居住環境品質

根據台灣地區住宅使用行為調查指出,居住環境品質分為住宅特 性、內部設備、基地特性、鄰近環境等部份,見(表 2-2)。

表 2-2 居住環境品質因子

項目 居住環境品質因子

住宅單位特性 住宅形式、房屋年齡、結構形式、維護情形、建築師或屋主設計、

建築樣式,滿意程度。

室內情形 房間數、配置狀況、寢室數、儲藏空間、浴廁數、廚房設備、起居 室大小、起居室品質、冷暖調節設備、能源保育設備、車庫大小、

車庫是否進出方便,重要度與滿意程度。

基地特性 基地大小和形狀(建蔽率)、植物種類、庭院設施、遊憩設備、曬 衣區之配置狀況、維護情形、坡度、排水、視野。

鄰近環境 鄰居環境水準是否一致、所得與種族混合狀況、宗教組成、居住密 度、公共設施狀況、土地使用混合狀況、道路鋪面、排水、人行道、

道路清潔、交通量、停車方便性、垃圾收集處理、警察及衛生安全 設施、公園及兒童遊戲場、社區組織及設施。

資料來源:黃世孟9,1996

由於本文欲討論的對象為社區環境的滿意度,因此經過對社區環境 品質、居住環境品質的了解後,歸納出社區環境之因子,又因室內情形 隨各住戶需求而變動,且其不影響本研究之整體滿意度結果,故決定捨 棄此項目,僅分為基地上的住宅特性、基地特性、鄰里關係,基地外的 鄰近環境等項目。

二、近代的社區規劃

十九世紀的美國 George Perkins Marsh 則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平

9 黃世孟,基地規劃導論,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6

(25)

衡,對於都市開放空間的安排有極大貢獻,景觀之父 Fredesick Law Olmsted 設計紐約中央公園,強調都市中應保留足夠的開放空間,要求都 市及住宅之通風、採光、綠地,雷蒙‧歐文10著城鎮規劃實務一書,之後 的規劃師即將焦點轉向於找出分隔不相容土地的使用方法,以設計更好 的居住鄰里11

(一)鄰里單元規劃

山坡地開發必須尊重自然及生態環境的範圍,所以不得有零星開發 的現象,否則容易產生災害而降低開發效益。同時為確保山坡地社區的 生活品質,提供適當的公共設施與服務,才能以整體開發方式塑造理想 的環境,因此,必須有完善的規劃理論,藉以完成規劃理念。

傳統的鄰里單元由於自主性高,鄰里間多以綠帶或主要幹道相隔,

無捷運系統與市中心相連繫,致使居民減少鄰里之間的交流,讓居民向 心力及共同生活意識減低,產生社會孤立的詬病;現代的鄰里單元則以 開放式的社區交流為目標,縮小鄰里單元尺度,使居民在步行距離內能 享受較高層次的服務設施,也增加居民使用公共設施的選擇性。雖然鄰 里單元的構想有其弊端,但也影響後來以公共設施作為中心,以方便居 民的使用;人車分道的超大街廓,讓居住環境既安全又寧靜。這種將住 宅集中配置會形成密切的鄰里關係;尤其,當同質的人口組成鄰里時,

會有更好的往來。

10 雷蒙‧歐文 Raymond Unwin,城鎮規劃實務Town planning in practice,1909

11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現代都市地景,田園城市文化,台北市,1998。

p.80-96

(26)

表 2-3 鄰里單元規劃理論

理論 特色 規劃

霍華德12 Howard 1989

花園城市,為健康生活與工業而設 計,結合了城市與鄉村兩者的優 點,發展成獨立自主的最小里鄰單 元,使單元內的居民在社會、經濟 及文化上獨立的生活環境而不受干 擾,建立鄰里單元的雛型。

總面積 6,000 英畝,5,000 英畝為農 地,1,000 英畝為城鎮用地,城市人 口為 32,000 人,其四周以綠帶環 繞,全部土地為公有或全社區信託 持有13。1903 蘭屈瓦茲(Letch Worth) ,1919 惠靈市(Welwyn) 培雷

Perry,

1929

由居民在一組織下聚居於同一環境 地區內,以學校為中心步行 800 公 尺之距離內,減少汽車干擾,並獲 得寧靜的居民環境及服務設施。

基本理論為計劃單元整體開發方 式,居住密度每公頃 25 戶,屬中低 密度住宅區。

雷特朋 Radbum New-Jerey 1982

鄰里規模相似於培雷,是適用於美 國的案例,並影響 1950 年代後期的 簇群住宅發展。採分離式交通系 統、囊底路系統規劃原則,以取得 中央開放空間等優點,獲得安全的 步行系統。

在其鄰里單元內包含超大街廓,,

並集合三個鄰里單元,各設有小 學、遊戲場、商店區,共設有文化、

商業中心、中學,增加居民社交機 會,減少交通干擾。

經建會14 鄰里單元的規模應由親密的社會尺 度、舒適的步行距離及合理的服務 半徑等因素決定,理想的鄰里單元 面積為 20 至 100 公頃,容納 5000 至 12000 人口。

鄰里單元模型,以舒適的步行距離 10 至 15 分鐘,可到達主要活動中心 為原則,活動內容則以文化、商業 中心、小學為主。

資料來源:陳政雄,1992,研究者整理

(二)社區住宅相關文獻

因住宅為社區的基本單位,故根據(張哲凡15,1995) 光復後台灣集 合住宅發展研究建議:研究者應落實社區規劃的實質意義尋求提升居住 文化之設計方法,並建立建築立面的設計規範,以提升台灣建築的營造

12 Ebenezer Howard 艾柏尼茲‧霍華德, Garden Cities for Tomorrow 明日的田園城市,原譯「明天:邁向真 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

13 陳明竺,都市設計,創新出版社,1992。

14 陳政雄,山坡地計畫,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2。

15 張哲凡,光復後台灣集合住宅發展過程之研究,成大碩論,1995。

(27)

水準及精神層面需求的重視。(王文安16,1987)指出未來台灣居住空間發 展在商品期(1968-1979 年)之後居住空間已不再由設計者或使用者決 定,而是由房屋市場的整體機制所反應。(曾裕恆17,1996)台灣住宅演變 與發展之研究中指出:住宅社區空間檢討架構與內容,應由規劃、設計、

施工、使用上,研擬住宅社區管理制度。住宅產品藉由新的名詞提供了 不同時期、不同需求的消費取向。其不同的取向與價位似乎提升了消費 者對於產品的想像,但業者一方面擔心銷售風險、一方則為短視快速的 規劃,因此快速的生產過程中並沒有賦予多變的規劃結果(劉紹桓18, 1997)。而臺灣進年的社區住宅發展歸類為四個時期,請參照下(表 2-4)。

表 2-4 社區住宅發展演進

分期 年代 形成方式 型態 特色

蘊釀成 形期

民國 34-62 年

政府貸款 或民間自建

臨時住宅 公教住宅 國民住宅

1.留設空地供綠化休憩 2.地下排水與公共道路規劃

成長繁 榮期

民國 63-77 年

大規模開發 低層公寓 混合式(港樓 式、改良式)

1.重視社區公共設施 2.管理與保全系統

發展轉 型期

民國 77-84 年

社區總體營 造

別墅 透天住宅

1.社區整體規劃,重視開放空 間、運動設施、活動中心 2.高科技安全管理,結合休閒與 娛樂、網路等

發展成 熟期

民國 85 年後

居民參與 自力造屋

高品質住宅 1.社區意識凝聚 2.建立立面設計規範 3.量身打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6 王文安,光復後台灣居住空間型態的演變與未來發展之研究,淡大碩論 1987。

17 曾裕恆,台灣住宅演變與發展之研究,成大碩論,1996。

18 劉紹桓,台北市集合住宅產品空間關係演變之研究,淡大碩論,1997。

(28)

三、山坡地住宅

台灣地區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所得的不斷提高,致使都市化 及工業化加遽;都市人口的不斷成長與集中,遂促使都市社區生活環境 不斷的惡化,因此都會周邊山坡地住宅社區開發,如雨後春筍般的漸次 開放,山坡地社區具有起伏的山形、特殊的氣候、寧靜的氣氛、新鮮的 空氣、多變的線條與自然而調和的色彩等坡地特色之景觀意象。

(一)山坡地開發相關法令

山坡地住宅由於山坡地與市區距離較遠,且大部份是低密度開發的 透天別墅,由於平地可建地日漸稀少,加上房價節節升高,買不到或買 不起平地房地產的人,也就因而被推向都市邊緣。

近幾年行政院制定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請參照(表 2-5)。其中內政 部 79 年公佈的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規範,是國內第一個實施有關土地利 用規劃的審核條文。本案即依此規範進行審議,計有 46 條文(附錄二)。

表 2-5 山坡地開發相關法令

民國 法條 內容

65 年 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 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涵養水源,防治沖蝕、崩坍、地 滑、土石流失等災害,促使山坡地利用納入管理 72 年 山坡地建築管理辦法 山坡地開發建築面積不得少於十公頃,並須依開發許

可、雜項執照、建築執照等程序申請辦理 79 年 非都市土地山坡地住宅社

區開發審議規範 為山坡地住宅社區開發審核的準繩

79 年 國家六年計畫 將山坡地保育利用列為要項,實施區域性山坡地水土 保持處理與維護,治山防洪及重大災害地區工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9)

14

(二)山坡地規劃

山坡地規劃之特性與平地有所不同,因此山坡地之規劃有其獨特的 策略,應有適度的調查、分析與評估的過程,按評估結果劃分類型,劃 定土地使用分區,並以鄰里單元理論以及簇群住宅發展與計畫單元整體 開發方式等,依據法規、開發效益及市場需求等,推計適當的密度、戶 數、人口數及公共設施之規模,配合周圍地區之都市計畫,分區、分期 開發之。

表 2-6 山坡地規畫程序表

資料來源:陳政雄,1992

計畫規模

密度計畫 人口規模 公共設施

計畫目標 計畫原則

環境因素

天的因素 地的因素 人的因素

規劃原理

鄰里單元 簇群住宅 計畫單元

初步規劃

坡度計畫 土地使用 交通系統 公共設施

環境評估 替案評估

開發成本 開發利潤 開發效益

整地分析

整地規劃 土方平衡

實質規劃

配置計劃 交通規劃 開放空間 環境空間 景觀綠化 排水系統

實質開發 評估 初步規劃 構想

(30)

山坡地住宅社區規劃長使用簇群住宅開發及計畫單元整體開發,簇 群住宅開發是由超大街廓理論發展而成,而計畫單元整體開發是指達到 自給自足的社區開發規模,都可以應用 P.U.D 的規劃方式,所以計畫單 元整體開發(P.U.D)是包含多種住宅開發的方式等,具有焦點(focus)、

一體(unified)、領域(territory)、社區感,在居住在各個不同住 宅單元的居民都可滿足鄰近鄰里的機能需求,在心理上提供舒適的居住 品質,讓居民感覺就像在家一樣的社區(stay-at home community),

並保有其私密性。

同時 P.U.D 也是一種土地開發的管制方法,讓土地使用與建築配置 獲得更大的彈性,整體開發成本更為經濟。但因規模浩大,土地取得較 難、資金投入較大而回收慢、審核與管理層次較高、容易形成土地投資 的暴利等,對投資者與管理機構都是一大風險與考驗。又山坡地的環境 因素較為複雜,為降低開發之困難,增加開放空間以提升環境品質,山 坡地社區開發應依其自然環境、特殊地區的開發方式,讓土地資源、自 然景觀與生態資源有效的保育與利用。

(三)山坡地開發相關文獻

由相關論文中得知山坡地開發以法令層面、防災等面探討向較多,

而山坡地住宅僅有(林鼎19,2000)這篇論文中提出:山坡地住宅價格愈

19 林鼎,都會周邊山坡地住宅社區公共設施需求特性之研究-以大台北華城、台北小城、玫瑰中國成例,

淡江碩士論文,2000。

(31)

高,其公共設施規模、區位、營運亦較佳,顯示社區公共設施之規劃設 計受到住宅價格因素的影響,社區公共設施品質決定於使用者願意支付 的代價與規劃設計的專業知識兩方面共同的配合,才能真正提昇社區公 共設施之服務水準。

綜合上述,社區規劃者應重視建築實體與虛體兩者之關係,在規劃 時重視居民意見並納入規劃準則中,以使用者參與的角度凝聚居民共同 意識以建立設計規範。又山坡地社區依地形因素來發展,應減少開發面 積,節省道路及管線設施,降低開發成本,集中開發單元,留設較多的 綠地與廣場,以吸收較多的降水並減少徑流量,故山坡地開發的重點乃 為土地利用的規劃,而山坡地開發法是為坡地住宅社區開發的圭臬,影 響著山坡地住宅社區發展的型態。運用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制度的 PUD 開發模式,重視生態與水資源的維護,以優良的設施及社區結構建構 完整的社區機能需求;以優美的景觀及社區意識達到居住品質。

(32)

第二節 參與式規劃理論

一、參與式設計

台灣自 1987 年後,新興的社會力量如政治與社會運動不斷出現,而 後居民將焦點轉至生活領域,重視社區生活空間的塑造過程,這樣的變 化讓留學歸國的專業者帶動國內規劃師走出圓桌與象牙塔,去面對真正 的社區問題,作一個進步的規劃師20

「參與」是一種方法,在近代環境設計領域中的意義,是重新思考 人與人、人與土地以及人與空間的關係,以尋求共識去改善、變化原先 的空間現狀。而不把「參與」當作是設計性的技術方法,而是藉著居民 的經驗與共同工作的過程,發展出一份共同的意識去改造社區。因此,

更包含了引導民眾自動自發參與社區營造工作的理想,在精神上實踐『由 下而上』的都市規劃政策21

二、社區參與

「進步式的規劃」是指一個規劃案是由互動的過程、與參與者共同 討論、溝通,協調出來的規劃方案,它重視每個人的意見與思想,並將 這些不同的份圍納入規劃準則中,進而使規劃能夠是參與者共識下的結 果22。Alexsander23認為生活於同一個環境之下,對塑造環境有所貢獻的

20 喻肇青,參與式的空間,環境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3

21 葉庭芬,地區環境改造計劃之制度與執行:台北視地區環境改造計劃研討會暨成果展大會手冊,台北: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民88,頁42-51

22 刑幼田,進步式規劃進步嗎?國家體制內的進步規劃師,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民 79,頁 95-112

23亞歷山大 Alexsander,建築模式語言,台北市,83

(33)

任何人,都可以算是參與。行動學者 Nick Wates 指出,近年來社區規劃 與社區建築等新出現的技術,正透過各種不同的做法,提供民眾一個更 簡便的方式加入創造,以及經營其人為環境的工作24

在日本「民眾參與」更明確的定義為「以自己的手、決定自身所處 社區的未來」。不只是單純地將意見發表出來而已,而是一個社會性的、

法律性的、政策性的全面討論與協調結果,讓民眾對於己身所處的環境 能夠給予政策上的意見,甚而能夠主動自發地投入,參與社區成長的歷 史25。R. T. Heskr 等認為「社區設計的方法是尊重地區的特殊性,更進 一步地去推動它,成為一種民主設計,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鼓勵各個年齡層的男女老幼學習公共生活的事物,克服環境失序的狀況 並加以改善,同時享受共同創造的成果,這些目的的達成並不是仰賴所 謂的設計專家,而是由社區民眾共同完成的26。」

以抽象的心理層面而言,人們藉由居住、營造以及使用來賦予環境 獨特的意義,人造環境被賦予了意義,也因此人們才能對於這樣有特定 意義的環境產生認同感27。而共通點在於「民眾可以對於其自身所處環境 的未來,給予意見並以任何方式改變它」。因此,民眾參與不只是規劃 階段的參考值,而是整體性的過程,從規劃開始到未來使用。或許會影 響效率、會讓一個設施的完成行之數年,但這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重 要方式,也是凝聚社區意識、表現民眾主體性的重要過程。

24 N. Wates 原作、謝慶達譯,行動規劃:如何運用技巧改善社區環境,台北:創興,民 85,頁 14-15

25 渡邊俊一,市民參加,東京都:岩波書店,1977

26 R. T. Hester,Jr. 、張聖琳原作,張聖琳譯,造方有理:社區設計的夢想與實驗,台北:遠流,民 88

27 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 85

(34)

第三節 使用後評估理論

使用後評估(POE)法是環境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以此觀點來檢視參 與式設計的內涵,建立未來環境規劃設計的參考。

一、使用後評估理論

「ERDA 環境設計調查協會」針對實質環境建立一套建築設計程序的 分析方法,檢測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之間的關係。在 1960 年代末成為環 境行為學的研究焦點,對使用後評估(POE)研究具啟發性意義。1970 年代 時,除研究對象廣泛外,研究主題已從專注行為科學研究與實質環境關 係的研究,轉變為使用者滿意程度來反應實質環境的好壞,此時期並發 展出清楚的研究理念與較具體的研究方法,評估準則與測量技巧亦逐漸 被重視,並開始對建築物的物理功能與相關技術進行研究。1973 美國建 築協會(AIA)提出設計中切合條理研究調查方法的優點,建築師用使用後 評估來檢查委託人的原始需求,以做調整與補充28

二、使用後評估之意義

使用後評估是在「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根據建築法規和計畫內容,

對建築物進行使用後檢測,以了解其使用成效」也就是「在建築物建造 完後並使用一段時間後,以系統化且嚴謹的方式對其加以評估的程序」。

因此,「使用後評估的研究,是針對建築物或建築環境使用功能,以較

28 毛漢新,都市公園水景之使用後評估-以台中市中山與中正公園為例,東海碩論,p.1,1999。

(35)

客觀和有系統的研究方法加以檢測的一種評量方式」(陳格理,1991)。

廣義的使用後評估,可檢視過去所做努力和決策的反省,從而瞭解 到應進一步改善的行動。另外,從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研究使用者對 建築環境的反應以改進設計案的決策,或評估建築案的功能表現,並和 當初的規劃目標與內容、建築師對使用行為的假設相比較,從而瞭解期 間的差異,並探討造成差異的原因。

建築學者重視其對實質環境在設計工作上的回饋功能,因此就建築 環境而言 Preiser(1987)與 Cakin(1990)曾提出技術、功能、行為三項主 要評估項目,見(表 2-5)。

表 2-5 使用後評估於建築環境面向 評估項目 內容

技術方面 建築物之防火安全、結構、衛生、照明、傳音基本工程技術問題。

功能方面 使用者對空間使用的效率,如空間尺度、區位,是否使人感覺舒適、安全、

利於工作。

行為方面 使用者所設計的環境中有關心理需求、知覺與環境行為問題,如:隱私、

領域感、使用密度、意象、社交互動與滿意度。

資料來源: 陳惠美29,1995

三、使用後評估之程序

Marans 結合五種使用後評估技術和評估程序四階段,歸納成相互關連 之組合,整體關係圖如下(圖 2-1)。

29 陳惠美,鄰里公園使用後評估模式之建立,台大園藝所,碩論,1995

(36)

圖 2-1 使用評估應用程序圖 資料來源:毛漢新,1999

四、使用後評估之準則

使用後評估並無共通的準則,係根據原始設計構想,並以功能角 度借助環境行為、建築計畫、環境心理學等相關領域,及技術層面思考。

Preiser30(1988)提出三層次的使用後評估模式,操作模式由效用 層級、階段、步驟所構成,是以研究的複雜程度及分析項目多寡而分級 界定,應用於任何形式或尺度的建築或設施,見(表 2-6)。

30 Wolfgang F.E. Preiser,Harvey Z.Rabinowitz,and Edward T.White.1988.Post-Occupancy Evaluation,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p53-74 .

調查研究設計 資料收集

說明/資料分析 評

估 程 序

評 估 技 術

觀察/檔案調查研 訪談

觀測

資料分析 環境調查 勘察/資訊

TIME PROCESS

(37)

表 2-6 使用後評估操作模式及層級 步驟

目的

第一階段 計 畫

第二階段 執 行

第三階段 應 用

使用 資源

測量 技術

分析 技術 Level 1.

敘述

找出問題指 出優缺點

勘察及 可及性

原始基地資 料蒐集過程

紀錄發現

Level 2.

調查

驗證設計 假設

資源計畫 調查處理資 料蒐集方法

提出運作 方式 效

用 層

級 Level 3.

診斷

全面性診察 研究調查 計畫

分析資料 結果反省

參考資料: Preiser,1988

Level 1.敘述性之使用後評估:找出問題、指出優缺點、成功與失敗,適 合短期之評估。通常以檔案或二手資料的蒐集、執行或成果的評 估、實地踏勘、訪談四種方式進行。

Level 2.調查性之使用後評估:通常是需要更多細節資料時,才選用此評 估方式。

Level 3.診斷性之使用後評估:此評估是多種方法的組合,包括問卷、調 查、觀察、實際之測量等,可以改變個別的設施,或了解實際環 境及行為表現兩者之關係。

(三)用後評估相關文獻

「使用後評估」在建築相關論文與文獻中應用範圍廣泛, (徐天安

31,2000) 由使用後評估方式探討集合住宅,他建議先從「釐清民眾真正 的使用需求、思考學術研究的定位與成果實用性」二者間相關問題做起,

加強學術研究訓練,並降低學界與業界之認知差異,且目前的建築相關

31 徐天安,使用行為調查研究與國內集合住宅規劃設計關係之探討,台大城鄉研究所,2000。

(38)

之論文研究,只有二十多篇為使用後評估研究,跨領域在心理學、社會 學、行為學的研究僅有佔 3﹪。因此使用後評估這套方法,不全然由「環 境行為學」的角度出發,而是利用使用後評估這套方法,有關使用行為、

環境滿意度甚至是環境評估方面的研究。

根據(陳格理32,1993)先生之調查,研究分為「物」電梯、空調、

照明、廚房衛浴設備等建築材料設備;「人」與建築環境互動關係、設 計理念的實踐、建築計劃成效;「法」相關法令條例對物理環境使用者 或非使用者的影響。使用後評估(POE)基本上是對「實質物理環境」能否 有效滿足「使用者」而做的檢驗工作。民國 72 年李琬琬於建築師雜誌發 表翻譯自 C.M .Zimring 和 J.E.Reizenstein 著的「建築物使用後評估簡 介」,自此至今國內多篇針對不同建築進行使用後評估,包含集合住宅、

老人公寓、大專宿舍、高層辦公建築、學校建築、文化中心、鄰里公園 等。

本研究使用的環境行為的研究方法為使用後評估(POE)法,屬於建築 之功能與行為面向之研究,藉由「用後評估」方式來檢測,使用者是否 對環境滿意程度的結果,統計與分析後為未來環境規劃設計的參考。

32 .陳格理,大學圖書館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捷元出版公司,1993。

(39)

第四節 科學園區之安居計畫探討

一、科技園區發展

科技園區的發展乃是自1970 年美國加洲史丹佛大學提供校地給業界 設立公司開始,建立產學合作的「史丹佛研究園區」,由於廉價的地租,

當時正是資訊業的興起,吸引許多科技廠商進駐,至 80 年代已綿延成跨 越多個城鎮範圍的「矽谷」。至今全世界已經設置約 1200 處科技園區,

其中日本的筑波(Tsukuba)與韓國的大德(Daedok)及台灣的新竹科學園 區,並列為亞洲最成功之三大科學園區。

(一)新竹科學園區

在 1966 年臺灣也跟進這股「科技園區運動」開始設立研究機構,

1968 年在設立研究園區(research park),包括六大產業(積體電路產 業、電腦及週邊產業、通訊產業、光電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生物科技 產業,並招募海外學人回國,這股潮流至 1976 年將原本純粹以「研究」

為取向的園區構想轉變為具有經濟、技術、科技以及國防等多重意義象 徵的「科學工業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鄰近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食品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在科技氣氛濃厚的研究環境、技術支援、外部環境下,培育、聚集重視 研究發展活動的研究型的廠商與機構,顯示出高科技產業與研發特質。

(40)

(二)聯華電子公司

聯華電子公司33(UMC)為世界一流的晶圓專工公司,在台灣半導體 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是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服務公司外,也是台 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民國七十四年)。聯華電子公司由曹興誠先 生領導,為了在 IC 市場中脫穎而出,聯電先進製程技術涵蓋電子工業的 每一應用領域,「策略創新」更是聯電的特長,首創員工分紅入股制度,

此制度已被公認為引領台灣電子產業快速發展的主因。

聯華電子亦相當重視員工及眷屬的福利,在廠房旁設置「聯園」供 員工休閒的生活館;「聯華山莊」則是聯電高科技人對居住環境之願景

「打造有天有地的理想家園」,率領主管群籌劃興建,以公司團隊為考 量發展出特殊的自立造屋方式,另成立互倚工程公司延攬專業建築師與 營造廠商來開發,居民則以持股方式參與整體開發的過程,凝聚彼此之 間的共識,讓聯華電子在非本行專精的山坡地住宅社區,也締造台灣房 地產新紀錄。

二、安居計劃

安居計畫亦稱為「自力造屋」,十五年前很多美國返臺投身工研院 和竹科的人士,對於新竹有臺灣矽谷之稱,卻無寬敞和綠地圍繞的居民 品質感到遺憾,因此新竹科學園區廠商為吸引高科技人才進駐,從民國 七十六年起包括工研院、台積、聯電、華邦、華隆微、神達、全友、美

33 聯華電子公司網站,引用資料存放「聯華電子公司」網站,http://www.umc.com.tw

(41)

台電訊等,以構築員工安家計劃為號召,大部份選擇在新竹寶山鄉大量 購地(竹科三期住宅預定地),開始掀起國內自力造屋的風潮。

(一)自力造屋的意義

自力造屋有兩種含意,一指個人或團體在住宅的生產過程中承擔部 份責任;另外則可以是更積極地以合作組織的型態運作,透過整合的行 動來取得住宅甚至建立社區,進而對地區性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有所衝 擊,甚至翻轉既有的結構,此及合作的意義34

這樣的「自力造屋」案例屬於非常態性的,它並非一般的建設公司 所開發,且採取的開發模式與常態性案例不同,此種自力造屋的開發模 式,其產品定位及形成過程特質,是突顯聯華山莊之「獨棟別墅」異於 一般住宅區產品特性與開發過程的獨特性。介於地主「自地自建」和建 商「整體開發」之間,強調講求合作、不以利潤為主的房屋生產及銷售 過程。

介於地主「自地自建」和建商「整體開發」之間,強調講求合作、

不以利潤為主的房屋生產及銷售過程。特點在於居住者與地主之間整合 後開發興建的行為,一方面居住者的地權是由地主直接轉嫁而來而非經 由建設公司,對地主而言不必面對建商等利益掛帥的商業邏輯,買賣之 間少了一點價格上的猜忌;居住者則省去建商居間謀取的巨額利潤;另 一方面無市場風險的考量,故更能得到合乎共同居住者使用需求的住宅

34 曾旭正,協助民間自力建屋的政策意義與可行性研究,空間雜誌 70 期,頁 24-29,1995

(42)

空間環境。所以「自力造屋」不但可結合共識者成為社區或聚落,共同 集資依理想建屋,比市價低很多,通常比預售屋市場價格便宜 10%以上35, 自力造屋的流程請參照(圖 2-2)。

圖 2-2 自力造屋流程圖

(二)高科技人自力造屋

新竹科學園區第一宗自力造屋的創始人為現任漢民科技副總經理許 友耕,及當時的工研院化工所所長胡德,他們單純的想為工研院人塑造

「第二個光明新村」的居住品質,但是在擅長高科技研發;又不見得對 房地產經營、開發流程熟識的情況下,財務計畫和整合分岐的員工意見 就費盡心力36。工研院帶頭蓋房子於寶山購地,進行 1800 戶的富得計劃,

每單位 40 萬元的購屋計劃,可是沒想到這 100 多公頃的土地竟然是大埔 水庫預定地集水區,擬自地自建的社區計劃案卡在地目變更問題上,富 得計劃變成海底城,後來只剩下園區高科技廠商的聯華電子與華邦電子 的自力造屋案繼續興建。

35 楊世國,台中市七期重劃區住一獨棟別墅空間特性與形成之研究,東海建築碩論,頁 123,2001

36 謝美芳,台灣思想起之三-工研院掀起竹科自力造屋風潮,引用資料存放「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網站,http://itir.org.tw

私人集資

購買土地

招募專業

開發社區

凝聚共視與目標

(43)

(三)安居計劃案例

如下(表 2-7)中所列之社區開發案,皆為安居計畫之類型,許多為科 學園區之廠商代表如:聯華電子、華邦電子、神達電腦,也有開發案取 名為「愛迪生」科學大城,甚至有效法美國「比佛利」山莊,中國傳統

「龍之居」、「東方名人」、「楓橋」之社區開發。在開發面積上,可 發現最小的開發面積為「華邦家園安家計畫」佔地 15,247 平方公尺;最 大開發面積為「科學園別墅山莊」佔地 390,127 平方公尺。

表 2-7 寶山鄉大型社區開發案一覽表

開發案名稱 開發案面積(m2) 開發案名稱 開發案面積(m2

寶山龍之居 42,792 華邦家園安居社區 137,804

寶山坡地社區 208,253 華邦電子安居社區 251,267

楓橋山莊 119,200 比佛利大山莊 62,476

正隆花園新城 209,884 科學園別墅山莊 390,127

寶山龍之居 121,501 神達電腦安居社區 295,057

聯華電子安居社區 231,926 寶山花園新城 132,745

華邦家園安家計畫 15,247 華園山莊 201,431

寶山坡地社區 133,660 華園鐘鼎山林 100,900

比佛利大山莊 190,196 愛迪生科學大城山莊 202,480

寶山坡地社區 65,702 東方名人山莊 450,616

資料來源:寶山鄉都市計畫37 (民 86 年)

寶山鄉大型社區開發案中強調以「自力造屋」方式進行開發,僅有 華邦安居與家園計劃以及聯電安居計畫兩案,有鑒於華邦家園與安居計 畫38建商倒閉、居民與管委會之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比較本研究之適宜性 之後,選定優質的聯電安居計畫「聯華山莊」為研究案例。

37 寶山鄉公所網頁,都市計劃報告,民國 86 。

38 范榮靖,華邦電蓋房子漏洞百出 422 住戶不「安居」,引用資料存放「雅虎新聞-TVBS 周刊」網站,

2004.

(44)

第五節 環境心理學與滿意程度

一、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之間相互作用的邊緣學 科」,將心理學引進建築或環境的領域,發展成一門新興的學科。

環境心理學與建築學、都市計畫與心理學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是研 究居住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或是人的心理需求對居住環境提出的要 求,亦可稱為回饋。透過研究進而根據人的心理需求調整、改善、提高 居住的質與量39

在研究方法上可分為實驗法與調查法兩大類。本研究採用調查法,

常常將語言評價轉換成「得分」評價法,將環境調查所獲得的因素按優 劣順序劃分若干尺度,如:非常好、很好、好、中(不好不壞)、壞、很 壞、非常壞,進行得分評價。

環境行為是屬於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由於社會學、心理學、生態學、

地理學及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基於關心人類生活型態與實質居住 環境之問題,以觀測、調查、模擬、分析、統計等方法去了解人類生活 經驗與居住行為,試圖了解人類的環境知覺與認知。研究的內容可分為 人為環境、社會行為、自然環境與人類行為等。以使用者之心理向度探 討建築色彩、大小、造型、周圍環境、各種空間與人所產生行為的關係。

研究範圍可及辦公室周圍環境、大學宿舍空間、商業環境、特殊社會機

39 常懷生,建築環境心理學,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6。

(45)

構空間環境經驗的研究,實驗有關都市生活滿意度、都市品質向度、都 市意象等研究。

二、滿意度相關理論

國內有許多調查滿意度作為評估服務品質的研究,就其研究對象與 結果,因領域的不同差異性極大。「滿意度」是一種心理的結果,受到 許多因素所影響,因此需要藉由使用後評估來確認其滿意的程度。(洪 世全40, 1995)認為滿意度與否是受到知覺價值、本身期許、兩者知覺 不一致及公平對待的影響。(許惠娟41,1994)則認為產品績效與期望是否 一致時,會影響到滿意的程度。

環境與使用者的需求,會因使用者使用的動機不同,需求亦不相同。

依據馬斯洛42(Maslo,1954)的人類需求階層論(Hierarchy of Needs),

將人類諸多需要分化成階層結構,而人類通常是最基本的需求滿足後,

才能進而尋求滿足次級的需求。

圖 2-3 人類心理需求階梯圖

資料來源:張華葆43,1984,雲科大諮商輔導中心

40 洪世全,服務品質、服務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台大商學院,碩士論文,1995。

41 許慧娟,顧客滿意、服務品質與服務價值關係之研究-以零售產業之實證,中原企管,碩士論文,1994。

42 雲科大諮商輔導中心,King Net 國家網路醫院。

43 張華葆,社會心理學,三民書局,1984

安全需求

愛與隸屬需

生理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46)

在達到自我實現這個境界之前,馬斯洛認為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 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自我實現需求是包 括精神層面的臻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對自我實現 需求一層次來說,前面四層需求合在一起稱為基本需求,而最高層次的 自我實現需求,則稱為衍生需求。而各種需求之間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 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求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或程度。

新竹科園學園區高科技人員因有著高收入以及高知識水準,相較於 一般家戶在社區環境的需求與使用上,除獲得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更進 一步追求認知與美學的自我實現需求。對住宅環境的要求就不僅止於「能 用」,更希望它是可以「自我實現」,所以即使知道隔行如隔山,又非 建築專業背景與無開發經驗的情形下,義無反顧的堅持到底,以實現心 中理想的居家環境。

因此本研究選擇聯華山莊個案,測試其使用者對環境的滿意度,又 因住戶成員中分為全程參與開發以及後來購屋進住的居民,其全程參與 開發規劃者在自我實現後的使用後滿意程度,與無參與者對於社區環境 使用後滿意度之差異,將做為往後開發與規劃社區環境之參考。

(47)

第三章 個案分析與問卷設計

本章節乃以參與式規劃之社區觀點,針對聯華電子安家計劃個案進 行個案的探討,包括研究基地的選取、現況調查、研究概念與架構、調 查計畫擬定、調查問卷的設計等。

第一節 實證基地選取

實證研究基地選擇以高科技園區安居計劃,低密度住宅聯華山莊社 區做為本研究之案例,在建構發展的過程中它不僅打破在房地產市場運 作的方式,更擁有長達十五年的開發紀錄,不管是開發過程或是最終成 果皆表現出園區人的特色:晶圓代工團隊合作、生產作業嚴謹、持股模 式與雄厚資金後盾,再者以科技業的價值取向「實用」與「安全」,讓 整體規劃的山莊成為一座與大自然共同呼吸的生活家園44

一、社區鄰近環境分析

聯華山莊位於新竹縣寶山鄉三峰村,新竹科學園區南方約六公里 處,為低海拔山區,面積 23.4 公頃,距中山高速公路與第二高速公路直 線距離約一公里,聯外寶山環山道路通往新竹市及竹東鎮,讓安居社區 住戶有非常便捷且完善之交通網路。

另外在生活機能方面,距離寶山鄉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不遠,鄉公所、

戶政所、警察局等,車程約 5 分鐘;鄰近的學校則有寶山國小以及寶山

44 山地工程公司,聯華安居社區開發計劃細部報告書,未出版,1994

(48)

國中,從住所至學校約 5-10 分鐘距離;又市場日常消費方面,早上及傍 晚則在寶山郵局前的攤車提供十分新鮮的魚肉、水果等。

二、基地特性分析

(一)雨量

本計畫區距北方之新竹科學園區約六公里,由於研究基地範圍內無 雨量測站,其降雨量資料選用鄰近之省水利局新竹雨量站資料,該站位 於新竹市東大路 101 號,北緯 24°49,東經 120°58,設站年月起自民國 35 年至民國 69 年,引用歷年最大一日、二日之暴雨量資料丙已對數皮爾 遜第三類分佈法分析不同頻率年降雨量資料,得知 25 年一次頻率一日降 雨量為 299 ㎜,二日降雨量為 404 ㎜。

(二)溫度與溼度

溫度隨高度之增加而降低,相對溼度則隨高度之增加而升高,由於 山坡地地區高地起伏,因此對於氣候與基地間之關係應充分了解。新竹 地區之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 28.7℃。而平均相對溼度為 82.4%,其中 七月、十月最低溫為 79,而以二月、三月為 87 度最高。

(三)風

新竹是有名的「風城」,九月至四月為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其速 度超過 10.2m/sec(23MPH),且常帶有細雨。夏季之西南風經常會帶來 暴風雨。一般風速超過 10 m/sec,因此對於基地內防風應為景觀植栽及

(49)

建物細部規劃的重點之一。

(四)日照率與蒸發量

新竹地區平均每日照率以七月為最高 61.5%,二月為最低 20.8%,

全年平均日照率為 43.3%,在蒸發量方面,全年各月平均約為 111.1 公 厘,其平均最大蒸發量為 183.1 公厘(一月份),最低為 52 公厘(二月 份)。

(五)地形

基地為低海拔山區,高度分部在 75~100 公尺之間,包含兩條山脊 線和兩處谷地,呈南北走向。坡向起伏不定各方位坡皆有,不過以東、

西向為多,坡向圖(附錄三、圖 1)。坡度經分析分佈在三級坡~六級坡 之間,全區平均坡度 39.21﹪,坡度適中,其中坡度 55﹪以上者佔 15﹪,

坡度分析如下(表 2-7)所示,坡度圖(附錄三、圖 2)。

表 3-1 坡度分析

級序 面積 A(m2) 百分比(%) 平均值 b(%) 面積坡度 A×b 一級(0~5%) 6,188.00 2.67 2.5 154.70 二級(5~15%) 10,868.00 4.68 10.0 1,086.80 三級(15~30%) 48,287.00 20.82 22.5 10,864.58 四級(30~40%) 45,863.00 19.78 35.0 16,052.05 五級(40~55%) 85,673.00 36.94 47.5 40,694.68 六級(55~70%) 33,863.00 14.60 62.5 21,164.38 七級(70~85%) 33,863.00 0.51 77.5 915.28

總計 1,181.00 100.00 - 90,932.47

資料來源:山地工程公司,1994

(50)

(六)水系

基地中央以稜線分成兩個小集水區,左側的逕流由南、北兩側向中央 匯流,由南向北匯入青草湖,為客雅溪的上游水系,水系圖(附錄三、

圖 3)。

坡地環境有其一定的限度與敏感,在基地開發後原有地形及地貌必 然會產生變化,同時因不透水環境增加,造成地面保水能力地減低,將 對水文環境造成衝擊。因此未來的鋪面除必要的建築鋪面及道路外,應 儘量採用碎石及植栽等透水性鋪面,維護水資源的保育。

三、土地開發分析

社區內的規劃是採 PUD 整體規劃,在住宅部分與基地規劃都具有其 特色,在外部空間以「虛空間」方式切入,使宅地自然形成,以突顯建 地的價值與環境品質, 並以串聯空間之規劃方式來圍塑三個良好的住宅 簇群,使每一宗建地的區位、動線、可及性與空間的層次分明,涵蓋「非 建地」規劃了如道路、水、開放空間。

(一)因地制宜

各開放空間皆順應地形利用,表達出社區基地在周圍山形地勢的關 係,運用土地使用分區規劃配置與基地形狀及坡度的關係,充分展現地 形美的藝術,將建築與基地及自然氣候的關係,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 對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