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瑜伽師地論》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瑜伽師地論》CBETA 電子版"

Copied!
8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瑜伽師地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4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0, No. 1579

No. 1579 [cf. Nos. 1580-1584]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云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拕南曰  五識相應意  有尋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  有心無心地   聞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無依  是名十七地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 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 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 地。十六者有餘依地。十七者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

  云何五識身相應地。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如是總名五 識身相應地。何等名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 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如是略說二種所依。謂色非色。眼 是色餘非色。眼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謂眼識無間過去識。一 切種子識。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彼所緣者。謂色

。有見有對。此復多種。略說有三。謂顯色形色表色。顯色者。謂青黃赤白。光影明 闇。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形色者。謂長短方圓。麁細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謂 取捨屈伸。行住坐臥。如是等色。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形色者。謂若色 積集長短等分別相。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由變異因於先生處不復重生轉 於異處。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差別生。或即於此處變異生。是名表色。又顯色者

。謂光明等差別。形色者。謂長短等積集差別。表色者。謂業用為依轉動差別。如是 一切顯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 識境界。意識所緣。名之差別。又即此色復有三種。謂若好顯色。若惡顯色。若俱異 顯色。似色顯現。彼助伴者。謂彼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所謂。作意觸受想思。及餘 眼識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又彼諸法同一所緣。非一行相。俱有相應一一而轉。又彼 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謂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唯

(2)

了別自相。唯了別現在。唯一剎那了別。復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 轉。又復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云何耳識自性。謂依耳了別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耳。等無間依。謂意。種子 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耳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如 前分別。彼所緣者謂聲。無見有對。此復多種。如螺貝聲大小鼓聲。舞聲歌聲諸音樂 聲。俳戲叫聲女聲男聲。風林等聲。明了聲不明了聲。有義聲無義聲。下中上聲。江 河等聲。鬪諍諠雜聲。受持演說聲。論義決擇聲。如是等類有眾多聲。此略三種。謂 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初唯內緣聲。次唯外緣聲。

後內外緣聲。此復三種。謂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又復聲者。謂鳴音詞吼。

表彰語等差別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識所行。耳識境界。耳識所緣。意識所行

。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眼識應知

  云何鼻識自性。謂依鼻了別香。彼所依者。俱有依。謂鼻。等無間依。謂意。種 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鼻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 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香。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好香惡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 莖華葉果實之香。如是等類有眾多香。又香者。謂鼻所聞。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別之 名。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識所行。鼻識境界。鼻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 識所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云何舌識自性。謂依舌了別味。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舌。等無間依。謂意。種 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舌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 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味。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苦酢辛甘鹹淡。可意不可意。若 捨處所舌所甞。又味者。謂應甞應吞應噉。應飲應舐應吮應受用。如是等差別之名。

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識所行。舌識境界。舌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 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云何身識自性。謂依身了別觸。彼所依者。俱有依。謂身。等無間依。謂意。種 子依。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身謂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意及種子 如前分別。彼所緣者。謂觸。無見有對。此復多種。謂地水火風。輕性重性滑性澁性

。冷飢渴飽。力劣緩急病老死蛘。悶粘疲息軟怯勇。如是等類有眾多觸。此復三種。

謂好觸惡觸。捨處所觸。身所觸。又觸者。謂所摩所觸。若鞕若軟若動若煖。如是等 差別之名。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識所行。身識境界。身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 界。意識所緣。助伴及業如前應知。

  復次雖眼不壞。色現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識必不得生。要眼不壞

。色現在前。能生作意。正復現起。所生眼識。方乃得生。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 亦爾

(3)

  復次由眼識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謂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初是眼識。

二在意識。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而彼不由自分別力

。乃至此意不趣餘境。經爾所時。眼意二識。或善或染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至身 識。應知亦爾

  復次應觀五識所依。如往餘方者所乘。所緣如所為事。助伴如同侶。業如自功能

。復有差別。應觀五識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緣如所受用。助伴如僕使等。業如作用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已說五識身相應地。云何意地。此亦五相應知。謂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緣故

。彼助伴故。彼作業故。

  云何意自性。謂心意識。心謂一切種子所隨依止性。所隨(依附依止)性。體能執受

。異熟所攝阿賴耶識。意謂恒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識謂現前了別所緣境界。

  彼所依者。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如前說一切種子阿賴耶識。

  彼所緣者。謂一切法如其所應。若不共者所緣。即受想行蘊無為。無見無對色。

六內處及一切種子。

  彼助伴者。謂作意觸受想思。欲勝解念三摩地慧。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 安不放逸捨不害。貪恚無明慢見疑。忿恨覆惱嫉慳誑諂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

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勝解忘念散亂不正知。惡作睡眠尋伺。如是等輩。俱有相應心 所有法。是名助伴。同一所緣非同一行相。一時俱有。一一而轉。各自種子所生。更 互相應。有行相。有所緣。有所依。

  彼作業者。謂能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復能了別自相共相。復能了別去來今 世。復剎那了別。或相續了別。復為轉隨轉發淨不淨一切法業。復能取愛非愛果。復 能引餘識身。又能為因發起等流識身。

  又諸意識望餘識身。有勝作業。謂分別所緣。審慮所緣。若醉若狂。若夢若覺。

若悶若醒。若能發起身業語業。若能離欲若離欲退。若斷善根若續善根。若死若生等   云何分別所緣。由七種分別。謂有相分別。無相分別。任運分別。尋求分別。伺 察分別。染污分別。不染污分別。有相分別者。謂於先所受義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 起分別。無相分別者。謂隨先所引。及嬰兒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別。任運分別者。謂 於現前境界。隨境勢力任運而轉所有分別。尋求分別者。謂於諸法觀察尋求所起分別

。伺察分別者。謂於已所尋求已所觀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別。染污分別者。謂於過去 顧戀俱行。於未來希樂俱行。於現在執著俱行。所有分別。若欲分別。若恚分別。若 害分別。或隨與一煩惱隨煩惱相應。所起分別。不染污分別者。若善若無記。謂出離 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隨與一信等善法相應。或威儀路工巧處。及諸變化所 有分別。如是等類名分別所緣。云何審慮所緣。謂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 不如理所引。如理所引者。謂不增益非真實有。如四顛倒。謂於無常常倒。於苦樂倒

。於不淨淨倒。於無我我倒。亦不損減諸真實有。如諸邪見。謂無施與等諸邪見行。

(4)

或法住智。如實了知諸所知事。或善清淨出世間智。如實覺知所知諸法。如是名為如 理所引。與此相違當知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者。謂依無記慧審察諸法。

如是名為審慮所緣。云何醉。謂由依止性羸劣故。或不習飲故。或極數飲故。或過量 飲故。便致醉亂。云何狂。謂由先業所引。或由諸界錯亂。或由驚怖失志。或由打觸 末摩。或由鬼魅所著。而發癲狂。云何夢。謂由依止性羸劣。或由疲倦過失。或由食 所沈重。或由於闇相作意思惟。或由休息一切事業。或由串習睡眠。或由他所引發。

如由搖扇。或由明呪。或由於藥。或由威神。而發惛夢。云何覺。謂睡增者不勝疲極 故。有所作者要期睡故。或他所引從夢而覺。云何悶。謂由風熱亂故。或由捶打故。

或由瀉故。如過量轉痢及出血。或由極勤勞而致悶絕   云何醒。謂於悶已而復出離

  云何發起身業語業。謂由發身語業智前行故。次欲生故。次功用起故。次隨順功 用為先。身語業風轉故。從此發起身業語業

  云何離欲。謂隨順離欲根成就故。從他獲得隨順教誨故。遠離彼障故。方便正修

。無倒思惟故。方能離欲

  云何離欲退。謂性軟根故。新修善品者。數數思惟彼形狀相故。受行順退法故。

煩惱所障故。惡友所攝故。從離欲退

  云何斷善根。謂利根者。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得隨順彼惡友故。彼邪見 纏極重圓滿到究竟故。彼於一切惡現行中得無畏故。無哀愍故。能斷善根。此中種子 亦名善根。無貪瞋等亦名善根。但由安立現行善根。相違相續名斷善根。非由永拔彼 種子故

  云何續善根。謂由性利根故。見親朋友修福業故。詣善丈夫聞正法故。因生猶豫 證決定故。還續善根

  云何死。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此復三種。謂壽盡故。福盡故。不避不平等故

。當知亦是時非時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無記心

  云何壽盡故死。猶如有一隨感壽量滿盡故死。此名時死

  云何福盡故死。猶如有一資具闕故死。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說九因九緣

。未盡壽量而死。何等為九。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 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時死

  云何善心死。猶如有一將命終時。自憶先時所習善法。或復由他令彼憶念。由此 因緣。爾時信等善法現行於心。乃至麁想現行。若細想行時。善心即捨唯住無記心。

所以者何。彼於爾時。於曾習善亦不能憶。他亦不能令彼憶念

  云何不善心死。猶如有一命將欲終。自憶先時串習惡法。或復由他令彼憶念。彼 於爾時貪瞋等俱諸不善法現行於心。乃至麁細等想現行。如前善說。又善心死時安樂 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受逼迫於身

。又善心死者見不亂色相。不善心死者見亂色相

(5)

  云何無記心死。謂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將命終時自不能憶。無他令憶。爾時非 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樂死亦非苦惱死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然憶先 所習善及與不善。或他令憶。彼於爾時於多曾習力最強者。其心偏記餘悉皆忘。若俱 平等曾串習者。彼於爾時。隨初自憶或他令憶。唯此不捨不起餘心。彼於爾時由二種 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終。謂樂著戲論因增上力。及淨不淨業因增上力。受盡先業所引果 已。若行不善業者。當於爾時。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得不愛果之前相。猶如夢中見無 量種變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說。若有先作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於爾時如日後 分或山山峯影等懸覆遍覆極覆。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明趣闇。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 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闇趣明。此中差別者。將命終時。猶如夢中見無 量種非變怪色。可意相生。若作上品不善業者。彼由見斯變怪相故。流汗毛竪手足紛 亂遂失便穢。捫摸虛空翻睛咀沫。彼於爾時有如是等變怪相生。若造中品不善業者。

彼於爾時變怪之相或有或無。設有不具。又諸眾生將命終時。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長 時所習我愛現行。由此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報。若預流果及一 來果。爾時我愛亦復現行。然此預流及一來果。於此我愛由智慧力數數推求制而不著

。猶壯丈夫與羸劣者共相捔力能制伏之。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若不還果。爾時我愛不 復現行。又解肢節。除天那落迦。所餘生處一切皆有。此復二種。一重二輕。重謂作 惡業者。輕謂作善業者。北拘盧洲一切皆輕。又色界沒時皆具諸根。欲界沒時隨所有 根或具不具。又清淨解脫死者。名調善死。不清淨不解脫死者。名不調善死。又將終 時。作惡業者。識於所依從上分捨。即從上分冷觸隨起。如此漸捨乃至心處。造善業 者。識於所依從下分捨。即從下分冷觸隨起。如此漸捨乃至心處。當知後識唯心處捨

。從此冷觸遍滿所依

  云何生。由我愛無問已生故。無始樂著戲論因已熏習故。淨不淨業因已熏習故。

彼所依體由二種因增上力故。從自種子即於是處中有異熟無間得生。死生同時如秤兩 頭低昂時等。而此中有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業者 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是極清淨天眼所行。彼於爾時先我愛類不 復現行。識已住故。然於境界起戲論愛。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又中有眼猶如 天眼無有障礙。唯至生處所趣無礙如得神通。亦唯至生處。又由此眼。見己同類中有 有情。及見自身當所生處。又造惡業者。眼視下淨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 傍。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有得生緣即不決定。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 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得生緣。又此中有七 日死已。或即於此類生。若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轉者。便於餘類中生。又此中有有 種種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間生故。或名健達縛。尋香行故。香所資故。或名 意行。以意為依往生處故。此說身往。非心緣往。或名趣生。對生有起故。當知中有 除無色界一切生處。又造惡業者。謂屠羊雞猪等。隨其一類由住不律儀。眾同分故作 感那落迦。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於爾時猶如夢中。自於彼業所得生處。還見如是種

(6)

類有情及屠羊等事。由先所習喜樂馳趣。即於生處境色所礙。中有遂滅生有續起。彼 將沒時如先死有見紛亂色。如是乃至生滅道理。如前應知。又彼生時唯是化生。六處 具足。復起是心而往趣之。謂我與彼嬉戲受樂習諸伎藝。彼於爾時顛倒謂造種種事業 及觸冷熱。若離妄見。如是相貌尚無趣欲。何況往彼。若不往彼便不應生。如於那落 迦。如是於餘似那落迦鬼趣中生。當知亦爾。如癭鬼等。又於餘鬼傍生人等及欲色界 天眾同分中。將受生時。於當生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由此於彼起其欣欲。即往生處 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前應知。又由三處現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調適而復值時。二 父母和合俱起愛染。三健達縛正現在前

  復無三種障礙。謂產處過患所作。種子過患所作。宿業過患所作

  云何產處過患。謂若產處。為風熱癊之所逼迫。或於其中有麻麥果。或復其門如 車螺形。有形有曲有穢有濁。如是等類產處過患應知

  云何種子過患。謂父出不淨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爛。或母或俱

。如是等類。種子過患應知

  云何宿業過患。謂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長感子之業。或復俱無。或彼有情。不作 不增長感父母業。或彼父母。作及增長感餘子業。或彼有情。作及增長感餘父母業。

或感大宗葉業。或感非大宗葉業。如是等類宿業過患應知。若無如是三種過患。三處 現前得入母胎。彼即於中有處。自見與己同類有情為嬉戲等。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 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起顛倒者。謂見父母為邪行時。不謂父 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覺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 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若女於母欲其遠去。若男於父心亦 復爾。生此欲已。或唯見男或唯見女。如如漸近彼之處所。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父母餘 分。唯見男女根門。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若薄福者。當生下賤家

。彼於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 蘆 等中。若多福 者。當生尊貴家。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可意相現

。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 如熟乳凝結之時。當於此處。一切種子異熟所攝。執受所依阿賴耶識和合依託。云何 和合依託。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與顛倒緣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一切種子 識功能力故。有餘微細根及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於此時中 說識已住結生相續。即此名為羯羅藍位。此羯羅藍中有諸根大種。唯與身根及根所依 處大種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諸根大種力故。眼等諸根次第當生。又由此身根俱生根 所依處大種力故。諸根依處次第當生。由彼諸根及所依處具足生故。名得圓滿依止成 就。又此羯羅藍色與心心所。安危共同故名依託。由心心所依託力故。色不爛壞。色 損益故彼亦損益。是故說彼安危共同。又此羯羅藍。識最初託處。即名肉心。如是識 於此處最初託。即從此處最後捨

(7)

  後序    中書令臣許敬宗製

  原夫。三才成位。爰彰開闢之端。六羽為君。猶昧尊卑之序。訊餘軌於襄陸。淪 胥靡徵。考陳跡於懷英。寂寥無紀。暨乎黃軒振武。玄頊疏功。帝道盛於唐虞。王業 著於殷夏。葳蕤玉冊。照耀金圖。茂範曾芬。詳諸歷選。然則基神襲聖衍慶摛和。軼 三代而孤標。掩百王而逈秀。我

  大唐皇帝。無得而稱矣。斷鼈初載。萬有於是宅心。飛龍在辰。六幽於是仰德。

偃洪流而恢地絡。練清氣而緝天維。散服韜戈。扇無為之道。移澆反璞。弘不言之化

。悠悠庶類。叶夢於華胥。蠢蠢懷生。遂性於仁壽。大禮大樂。包曲臺而掩宣榭。宏 謨宏典。澄璧水而藻環林。瑞露禎雲。翊紫空而表貺。祥鱗慶翼。繞丹禁而呈符。歲 精所記之州。咸為疆場。暄谷所謨之縣。並入隄封。廣闢轅宮。被文軌於殊俗。還開 姬弈。均正朔於王會。大業成矣。大化清矣。於是遊心羽陵。寓情延閣。總萬篋於天 縱。資一貫於生知。洞照神襟。深窮性道。俯同小伎。則絢發三辰。降習微毫。則妙 逾八體。居域中之大寶。畢天下之能事。雖則甲夜觀書。見稱優洽。華旦成曲。獨擅 風猷。仰挍鴻徽。豈可同年而語矣。有玄奘法師者。胎彰辯慧。躡身子之高蹤。生稟 神奇。嗣摩什之芳軌。奚初束髮。即事抽簪。逈出蓋纏。深悟空假。研求四諦。嗟謬 旨於真宗。鑽仰一乘。鑒訛文於實相。遂迺發弘誓願。起大悲心。思拯迷途。親尋正 教。幸屬時康道泰。遠安邇肅。裂裳裹足。直趣迦維。闡皇澤於遐方。徵釋教於前域

。越葱嶺之外。猶跬步而忘遠。遵竹園之左。譬親受而何殊。訪道周遊十有七載。經 途所亘百有餘國。異方之語。資一音而並貫。未譯之經。罄五財而畢寫。若誦若閱。

喻青蓮之受持。半句半偈。隨白馬而俱返。以貞觀十九年。持如來肉舍利一百五十粒

。佛像七軀。三藏聖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二月六日還至長安。奉勅於弘福寺安置

。令所司供給。召諸名僧二十一人學通內外者。共譯持來三藏梵本。至二十一年五月 十五日。肇譯瑜伽師地論。論梵本四萬頌。頌三十二字。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義。

三藏法師玄奘。敬執梵文譯為唐語。弘福寺沙門靈會。靈雋。智開知仁。會昌寺沙門 玄度。瑤臺寺沙門道卓。大總持寺沙門道觀。清禪寺沙門明覺烝義筆受。弘福寺沙門 玄暮。證梵語。大總持寺沙門玄應。正字。大總持寺沙門道洪。實際寺沙門明琰。寶 昌寺沙門法祥。羅漢寺沙門惠貴。弘福寺沙門文備。蒲州栖巖寺沙門神泰。廓州法講 寺沙門道深。詳證大義。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

無尋無伺地。凡十七卷。普光寺沙門道智。受旨證文。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

有心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凡十卷。蒲州普救寺沙門行友。受旨 證文。聲聞地初。瑜伽種姓地盡第二瑜伽處。凡九卷。玄法寺沙門玄賾。受旨證文。

聲聞地第三瑜伽處盡獨覺地。凡五卷。汴州真諦寺沙門玄忠。受旨證文。菩薩地。有 餘依地。無餘依地。凡十六卷。簡州福眾寺沙門靖邁。受旨證文。攝決擇分。凡三十 卷。大總持寺沙門辯機。受旨證文。攝異門分。攝釋分。凡四卷。普光寺沙門處衡。

受旨證文。攝事分。十六卷。弘福寺沙門明濬。受旨證文。銀青光祿大夫。行太子左

(8)

庶子。高陽縣開國男。臣許敬宗。奉

  詔監閱。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絕筆。總成一百卷。佛滅度後。彌勒菩薩自覩 史多天宮。降于中印度阿瑜他國。為無著菩薩之所說也。斯固法門極地。該三藏之遺 文。如來後心。暢五乘之奧旨。玄宗微妙不可思議。僧徒並戒行圓深。道業貞固。欣 承嘉召。得奉

  高人。各罄幽心。共稟新義。隨畢奏上。有感宸衷。爰降殊恩。親裁鴻序。情超 繫象。理絕名言。皇太子。分耀黃離。纘基青陸。北搖傳樂。仰金聲而竊愧。東明御 辯。瞻玉裕而多慚。九載勤經。漢儲斯陋。一朝成賦。魏兩韜英。既睹天文。頂戴無 已。爰抽祕藻。讚歎功德。紆二聖之仙詞。闡三藏之幽鍵。載揚佛日。式導玄津。開 夏景於蓮華。法流逾潔。泛春光於貝葉。道樹增輝。冀夫聖藻長懸。與天地而無極真 如廣被。隨塵沙而不窮。凡厥含靈。知所歸矣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9)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復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闕三 種菩提種子。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 界一切種子。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 一切種子。又羯羅藍漸增長時。名之與色平等增長俱漸廣大。如是增長乃至依止圓滿

。應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漸漸增廣。由水界故攝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堅鞕由 無潤故。由風界故分別肢節各安其所。又一切種子識。於生自體雖有淨不淨業因。然 唯樂著戲論為最勝因。於生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果。即淨不淨業為最勝因。又諸凡夫 於自體上。計我我所及起我慢。一切聖者觀唯是苦。又處胎分中有自性受。不苦不樂 依識增長。唯此性受異熟所攝。餘一切受。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又苦受樂受。

或於一時從緣現起。或時不起。又種子體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性雖無始有之。然由淨 不淨業差別熏發。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為新。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為已受果。由此 道理生死流轉相續不絕。乃至未般涅槃。又諸種子未與果者。或順生受。或順後受。

雖經百千劫。從自種子。一切自體復圓滿生。雖餘果生要由自種。若至壽量盡邊。爾 時此種名已受果。所餘自體種子未與果故。不名已受果。又諸種子。即於此身中應受 異熟。緣差不受。順不定受攝故。然此種子亦唯住此位。是故一一自體中。皆有一切 自體種子。若於一處有染欲。即說一切處有染欲。若於一處得離欲。即說於一切處得 離欲。又於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名為麁重亦名隨眠。若異熟品所攝。

及餘無記品所攝。唯名麁重不名隨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麁重亦非隨眠。

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體。麁重所隨故。

麁重所生故。麁重自性故。諸佛如來安立為苦。所謂由行苦故。又諸種子。乃有多種 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 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又般涅槃時已得 轉依。諸淨行者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轉得內緣 自在。又於胎中經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從此已後。復經四日方 乃出生。如薄伽梵於入胎經廣說。此說極滿足者。或經九月或復過此。若唯經八月。

此名圓滿。非極圓滿。若經七月六月。不名圓滿。或復缺減。又此胎藏六處位中。由 母所食。生麁津味而得資長。於羯羅藍等微細位中。由微細津味資長應知

  復次此之胎藏八位差別。何等為八。謂羯羅藍位。遏部曇位。閉尸位。鍵南位。

鉢羅賒佉位。髮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結凝箭內仍稀。名羯羅藍。若表裏如酪未至 肉位。名遏部曇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尸。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為鍵南。即此肉 摶增長支分相現。名鉢羅賒佉。從此以後。髮毛爪現即名此位。從此以後。眼等根生 名為根位。從此以後。彼所依處分明顯現。名為形位。又於胎藏中。或由先業力。或

(10)

由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隨順風故。令此胎藏或髮或色。或皮及餘支分變異而生。髮 變異生者。謂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惡不善業。及由其母多習灰鹽等味若飲若食。令此 胎藏髮毛稀尠。色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習近煖熱現在緣故。令彼 胎藏黑黯色生。又母習近極寒室等。令彼胎藏極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噉熱食。令彼胎 藏極赤色生。皮變異生者。謂由宿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婬欲現在緣故。令彼胎 藏或癬疥癩等惡皮而生。支分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馳走跳躑 威儀及不避不平等現在緣故。令彼胎藏諸根支分缺減而生。又彼胎藏若當為女。於母 左脇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脇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其母不 堪持此重胎。內風便發生大苦惱。又此胎藏業報所發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

胎衣纏裹而趣產門。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生後漸次觸 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次復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次復耽著家室

。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就故。次造諸業。謂起世間工巧業處。次復受用境界。所謂 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 涅槃

  又諸有情。隨於如是有情類中自體生時。彼有情類於此有情作四種緣。謂種子所 引故。食所資養故。隨逐守護故。隨學造作身語業故。初謂父母精血所引。次彼生已 知其所欲。方求飲食而用資長。次常隨逐專志守護。不令起作非時之行及不平等行。

次令習學世俗言說等事。由長大種類故。諸根成就故。此復於餘此復於餘。如是展轉 諸有情類。無始時來受苦受樂。未曾獲得出苦樂法。乃至諸佛未證菩提。若從他聞音

。及內正思惟。由如是故方得漏盡。如是句義甚為難悟。謂我無有若分若誰若事。我 亦都非若分若誰若事。如是略說內分死生已

  云何外分若壞若成。謂由諸有情所作能感成壞業故。若有能感壞業現前。爾時便 有外壞緣起。由彼外分皆悉散壞。非如內分由壽量盡。何以故。由一切外分所有麁色 四大。所成恒相續住。非如內分。又感成器世間業。此業決定能引劫住不增不減。若 有情數時無決定。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種種業故或過一劫。或復減少。乃至一歲。又 彼壞劫由三種災。一者火災能壞世間。從無間獄乃至梵世。二者水災能壞一切。乃至 第二靜慮。三者風災能壞一切。乃至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無災能壞。由彼諸天身與宮 殿俱生俱沒故。更無能壞因緣法故。復有三災之頂。謂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

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 劫。假立為一大劫數。又梵世間壽量一劫。此最後壞亦最初成。當知此劫異相建立。

謂梵眾天。二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梵前益天。四十中劫合為一劫。

即依此劫施設壽量。若大梵天。六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

  云何火災能壞世間。謂有如是時。世間有情壽量無限。從此漸減。乃至壽量經八 萬歲。彼復受行不善法故。壽量轉減乃至十歲。彼復獲得厭離之心受行善法。由此因 緣壽量漸增乃至八萬。如是壽量一減一增合成一中劫。又此中劫復有三種小災出現。

(11)

謂儉病刀。儉災者。所謂人壽三十歲時。方始建立。當爾之時。精妙飲食不可復得。

唯煎煮朽骨共為讌會。若遇得一粒稻麥粟稗等子。重若末尼。藏置箱篋而守護之。彼 諸有情多無氣勢。蹎僵在地不復能起。由此飢儉有。情之類亡沒殆盡。此之儉災。經 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聚集起下厭離。由此因緣壽不退減儉災遂 息。又若人壽二十歲時。本起厭患今乃退捨。爾時多有疫氣障癘。災橫熱惱相續而生

。彼諸有情遇此諸病多悉殞沒。如是病災。經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 聚集起中厭離。由此因緣壽量無減病災乃息。又人壽十歲時。本起厭患今還退捨。爾 時有情展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由此因緣隨執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極銳利刀 劍。更相殘害死喪略盡。如是刀災。極經七日方乃得過。爾時有情復有三種最極衰損

。謂壽量衰損。依止衰損。資具衰損。壽量衰損者。所謂壽量極至十歲。依止衰損者

。謂其身量極至一搩或復一握。資具衰損者。爾時有情唯以粟稗為食中第一。以髮毼 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莊嚴中第一。五種上味悉皆隱沒。所謂酥蜜油鹽等味及甘蔗變味

。爾時有情展轉聚集起上厭離不復退減又能棄捨損減壽量惡不善法。受行增長壽量善 法。由此因緣壽量色力富樂自在皆漸增長。乃至壽量經八萬歲。如是二十減二十增。

合四十增減便出住劫。於最後增已。爾時那落迦有情唯沒不生。如是漸漸乃至沒盡。

當知說名那落迦世間壞。如那落迦壞。傍生餓鬼壞亦如是。爾時人中隨一有情自然法 爾所得第二靜慮。其餘有情展轉隨學亦復如是。皆此沒已生極淨光天眾同分中。當知 爾時說名人世間壞。如人趣既爾。天趣亦然。當於此時五趣世間居住之處。無一有情 可得。所有資具亦不可得。非唯資具不可復得。爾時天雨亦不可得。由無雨故大地所 有藥草叢林皆悉枯槁。復由無雨之所攝故。令此日輪熱勢增大。又諸有情能感壞劫業 增上力故。及依六種所燒事故。復有六日輪漸次而現。彼諸日輪望舊日輪。所有熱勢 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熱遂增七

  云何名為六所燒事。一小大溝坑。由第二日輪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 輪之所枯竭。三無熱大池。由第四日輪之所枯竭。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輪及第六一分 之所枯竭。五蘇迷盧山及以大地體堅實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輪之所燒然。即此火 焰為風所鼓。展轉熾盛極至梵世。又如是等略為三事。一水所生事。謂藥草等。由初 所槁。二即水事。由五所涸。三恒相續住體堅實事。由二所燒。如是世界皆悉燒已。

乃至灰墨及與餘影皆不可得。廣說如經。從此名為器世間已壞。滿足二十中劫。如是 壞已復二十中劫住

  云何水災。謂過七火災已。於第二靜慮中有俱生水界起。壞器世間如水消鹽。此 之水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如是沒已。復二十中劫住

  云何風災。謂七水災過已。復七火災。從此無間於第三靜慮中有俱生風界起。壞 器世間。如風乾支節復能消盡。此之風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所以者何。現見有一由 風界發。乃令其骨皆悉消盡從此壞已復二十中劫住。如是略說世間已壞

(12)

  云何世間成。謂過如是二十中劫已。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故世間復成。爾時最初於 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如第三靜慮。第二及初亦復如是。爾時第三災頂有諸有 情。由壽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從彼沒已生第三靜慮。餘一切處漸次亦爾。復從第二災 頂。生第二靜慮。餘一切處應知亦爾。復從第一災頂。有一有情由壽等盡故從彼沒已 生初靜慮。梵世界中為最大梵。由獨一故而懷不悅便有希望。今當云何令餘有情亦來 生此。當發心時。諸餘有情由壽等盡故。從第二靜慮沒已。生初靜慮彼同分中。如是 下三靜慮。器及有情世間成已。於虛空中欲界四天宮殿漸成。當知彼諸虛空宮殿皆如 化出。又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而來生此諸宮殿中。餘如前說。自此以後有大 風輪。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從下而起。與彼世界作所依持。為欲安立無有宮殿諸有情 類。此大風輪有二種相。謂仰周布。及傍側布。由此持水令不散墜。次由彼業增上力 故。於虛空界金藏雲興。從此降雨注風輪上。次復起風鼓水令堅。此即名為金性地輪

。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為風颷之所衝薄。此地成已即由彼業增上力故。空中復起諸 界藏雲。又從彼雲降種種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輪而住。次復風起鼓水令堅。即 由此風力所引故。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此山成已四寶為體。所 謂金銀頗胝琉璃。若中品性者。成七金山。謂持雙山。毘那矺迦山。馬耳山。善見山

。朅達洛迦山。持軸山。尼民達羅山。如是諸山其峯布列。各由形狀差別為名。繞蘇 迷盧次第而住。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廣亦如之。下入水際量亦復爾。又持雙山等 彼之半。從此次第餘六金山。其量漸減各等其半。若下品性者。於蘇迷盧四邊七金山 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并輪圍山。此山輪圍四洲而住。量等尼民達羅之半。復成非天 宮殿。此宮在蘇迷盧下。依水而居。復成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次成最下八大那 洛迦處諸大那洛迦及獨一那洛迦寒那洛迦近邊那洛迦。復成一分鬼傍生處。四大洲者

。謂南贍部洲。東毘提訶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其贍部洲形如車箱。毘提訶洲 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圓滿。北拘盧洲其形四方。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毘 提訶洲量。七千踰繕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繕那。拘盧洲量。八千踰繕那。又 七金山其間有水具八支德。名為內海。復成諸龍宮。有八大龍並經劫住。謂持地龍王

。歡喜近喜龍王。馬騾龍王。目支隣陀龍王。意猛龍王。持國龍王。大黑龍王。黳羅 葉龍王。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與非天共相戰諍。其諸龍眾類有四種。謂卵生胎生濕生 化生。妙翅鳥中四類亦爾。復有餘水在內海外故名外海。又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從 蘇迷盧初級傍出一萬六千踰繕那量。即從此量半半漸減。如其次第餘級應知有堅手神 住最初級。血手神住第二級。常醉神住第三級。持鬘神住第四級。蘇迷盧頂四隅之上 有四大峯。各高五百踰繕那量。有諸藥叉。謂金剛手止住其中

  又持雙山於其四面有四王都。東南西北隨其次第。謂持國增長醜目多聞。四大天 王之所居止。諸餘金山是彼四王村邑部落。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非天脅。其量縱廣五 十踰繕那。善住龍王常所居鎮。又天帝釋時來遊幸。此中有樹名曰善住。多羅樹行七 重圍繞。復有大池名漫陀吉尼。五百小池以為眷屬。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前後圍繞遊

(13)

戲其池。隨欲變現。便入此池採蓮花根以供所食。即於此側有無熱大池。其量深廣各 五十踰繕那。微細金沙遍布其底。八支德水彌滿其中。形色殊妙端嚴憙見。從此派流 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私多。四名縛芻

  復次於蘇迷盧頂處中建立帝釋天宮。縱廣十千踰繕那量。所餘之處是彼諸天村邑 聚落。其山四面對四大洲。四寶所成。謂對贍部洲琉璃為面。對毘提訶白銀為面。對 瞿陀尼黃金為面。對拘盧洲頗胝為面。又贍部洲循其邊際有輪王路真金所成。如四大 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若輪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減焉。又無熱池南有一大樹。

名為贍部。是故此洲從彼得名。次於此北。有設拉末梨大樹叢林。四生種類妙翅諸鳥 栖集其中。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為眷屬。復有一洲羅剎所住

  如是器世間成已。有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來生此中。餘如前說。此皆由 彼感劫初業。此業第一最勝微妙。欲界所攝。唯於此時此業感果。非於餘時。爾時有 情名劫初者。又彼有色從意所生。如是一切如經廣說。彼於爾時未有家宅及諸聚落。

一切大地面皆平正。自此以後由諸有情福業力故有地味生。如是漸次地餅林藤。不種 粳稻自然出現。無糠無 。次有粳稻。有 有糠。次復處處粳稻叢生。於是有情方現 攝受。次由受用味等資緣。有情之類惡色便起光明遂滅。其多食者惡色逾增身極沈重

。此諸有情互相輕毀惡法現行。由此因緣所有味等漸沒於地。如經廣說。復從此緣諸 有情類更相顧眄便起愛染。次由能感男女業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 起。遞相陵犯起諸邪行。遂為他人之所訶呰。方造室宅以自隱蔽。復由攝受粳稻因故

。遂於其地復起攝受。由此緣已更相爭奪。不與取法從此而生。即由此緣立司契者。

彼最初王名大等意。如是便有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吠舍眾戍陀羅眾。出現世間。漸次因 緣如經廣說。又彼依止光明既滅。世間便有大黑闇生。日月星宿漸漸而起。其日輪量 五十一踰繕那。當知月輪其量減一。日輪以火頗胝所成。月輪以水頗胝所成。此二輪 中。月輪行速及與不定。又彼日輪恒於二洲俱時作明。復於二洲俱時作闇。謂於一日 中。於一日出於一夜半於一日沒。又一切所有日月星宿。歷蘇迷盧處半。而行。與持 雙山高下量等。又復日行時有遠近。若遠蘇迷盧立為寒分。若近蘇迷盧立為熱分。即 由此故沒有遲速。又此月輪於上稍欹便見半月。由彼餘分障其近分遂令不見。如如漸 側。如是如是漸現圓滿。若於黑分如如漸低。如是如是漸現虧減。由大海中有魚鼈等 影現月輪。故於其內有黑相現。諸星宿中其量大者十八拘盧舍量。中者十拘盧舍量。

最小者四拘盧舍量

  復次於世間四姓生已。方乃發起順愛不愛五趣受業。從此以後隨一有情。由感雜 染增上業故。生那洛迦中作靜息王。從此無間有那洛迦卒。猶如化生。及種種苦具謂 銅鐵等。那洛迦火起然後隨業有情於此受生。及生餘趣

  如是百拘胝四大洲。百拘胝蘇迷盧。百拘胝六欲天。百拘胝梵世間。三千大千世 界俱成俱壞。即此世界有其三種。一小千界。謂千日月乃至梵世總攝為一。二中千界

。謂千小千。三大千界。謂千中千。合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無邊無際

(14)

三千世界正壞正成。猶如天雨注如車軸無間無斷。其水連注墮諸方分。如是世界遍諸 方分。無邊無際正壞正成。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土。如來於中現成正覺。於無邊 世界施作佛事。如是安立。世界成已於中五趣可得。謂那洛迦傍生餓鬼人天及四生可 得。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復有六種依持。復有十種時分。謂時年月半月日夜剎那怛 剎那臘縛目呼剌多。復有七攝受事。復有十種身資具。復有十種受欲者。此如中阿笈 摩說。復有八數隨行。復有八世法。謂得不得若譽若毀稱譏苦樂。復有三品。謂怨親 中。復有三種世事。復有三種語言。復有二十二種發憤。復有六十二種有情之類。又 有八位。復有四種入胎。復有四種威儀。復有六種活命。復有六種守護。復有七種苦

。復有七種慢。復有七種憍。復有四種言說。復有眾多言說句

  云何那落迦趣。謂種果所攝。那洛迦諸蘊。及順那洛迦受業。如那洛迦趣。如是 傍生餓鬼人天。如其所應盡當知。云何卵生。謂諸有情破 而出。彼復云何。如鵞雁 孔雀鸚鵡舍利鳥等。云何胎生。謂諸有情胎所纏裹。剖胎而出。彼復云何。如象馬牛 驢等。云何濕生。謂諸有情隨因一種濕氣而生。彼復云何。如蟲蝎飛蛾等。云何化生

。謂諸有情業增上故。具足六處而生。或復不具。彼復云何。如天那洛迦全。及人鬼 傍生一分

  云何六種依持。一建立依持。謂最下風輪及水輪地輪。令諸有情不墜下故起。是 名依持。二藏覆依持。謂屋宇等。為諸有情離流漏等所損故起。是名依持。彼屋宇等 略有三種。或由造作。或不由造作。或宮殿化起。三豐稔依持。為諸有情段食故起。

是名依持。四安隱依持。為諸有情離刀仗等所害故起。是名依持。五日月依持。為諸 有情見色故起。是名依持。六食依持。謂四食。一段食。二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為諸有情任持身故起。是名依持。云何七種攝受事。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 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五田宅邸肆事。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七庫 藏事。云何十種身資具。一食二飲。三乘四衣。五莊嚴具。六歌笑舞樂。七香鬘塗末

。八什物之具。九照明。十男女受行

  云何八數隨行。謂諸世間數數隨所行事。一蔽覆事。二瑩飾身事。三威儀易奪事

。四飲食事。五睡眠事。六交會事。七屬彼勤劬事。八屬彼言說事

  云何三種世事。一語言談論更相慶慰事。二嫁娶賓主更相飲噉事。三於起作種種 事中更相營助事

  云何三種語言。謂有法語言。無法語言。及餘語言。有法語言者。謂宣說厭捨離 諸纏蓋趣可愛樂等。廣說如經。無法語言者。謂染污心說飲食等。餘語言者。謂無記 心所起言說

  云何二十二種發憤。一偽斗。二偽稱。三偽函。四邪業方便。五拒鬪。六輕調。

七違反。八諍訟。九罵詈。十忿怒。十一訶責。十二迫脅。十三捶打。十四殺害。十 五繫縛。十六禁閉。十七割截。十八驅擯。十九諂曲。二十矯誑。二十一陷逗。二十 二妄語

(15)

  云何六十二種有情之類。一那洛迦。二傍生。三鬼。四天。五人。六剎帝利七婆 羅門。八吠舍。九戍陀羅。十女。十一男。十二非男非女。十三劣。十四中。十五妙

。十六在家。十七出家。十八苦行。十九非苦行。二十律儀。二十一不律儀。二十二 非律儀非不律儀。二十三離欲。二十四未離欲。二十五邪性聚定。二十六正性聚定。

二十七不定聚定。二十八苾芻。二十九苾芻尼。三十正學。三十一勤策男。三十二勤 策女。三十三近事男。三十四近事女。三十五習斷者。三十六習誦者。三十七淨施人

。三十八宿長。三十九中年。四十少年。四十一軌範師。四十二親教師。四十三共住 弟子及近住弟子。四十四賓客。四十五營僧事者。四十六貪利養恭敬者。四十七厭捨 者。四十八多聞者。四十九大福智者。五十法隨法行者。五十一持經者。五十二持律 者。五十三持論者。五十四異生。五十五見諦。五十六有學。五十七無學。五十八聲 聞。五十九獨覺。六十菩薩。六十一如來。六十二轉輪王。此轉輪王復有四種。或王 一洲。或二三四。王一洲者有鐵輪應。王二洲者有銅輪應。王三洲者有銀輪應。王四 洲者有金輪應。云何八位。謂處胎位。出生位。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

老年位。耄熟位。處胎位者。謂羯羅藍等。出生位者。謂從此後乃至耄熟。嬰孩位者

。謂乃至未能遊行嬉戲。童子位者。謂能為彼事。少年位者。謂能受用欲塵乃至三十

。中年位者。謂從此位乃至五十。老年位者。謂從此位乃至七十。從此以上名耄熟位

。云何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

。四俱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四謂所餘有情

  云何六種活命。一營農。二商賈。三牧牛。四事王。五習學書算計數及印。六習 學所餘工巧業處

  云何六種守護。謂象軍馬軍車軍步軍藏力友力

  云何七種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云何七種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云何七種憍。謂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族性憍。色力憍。富貴憍。多聞憍   云何四種言說。謂依見聞覺知所有言說。依見言說者謂依眼故現見外色。由此因 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見言說。依聞言說者。謂從他聞。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聞 言說。依覺言說者。謂不見不聞。但自思惟稱量觀察。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覺 言說。依知言說者。謂各別於內所受所證所觸所得。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知言 說

  云何眾多言說句。謂即此亦名釋詞句。亦名戲論句。亦名攝義句。如是等類眾多 差別。又諸字母能攝諸義。當知亦名眾多言說句。彼復云何。所謂地根境法。補特伽 羅自性差別。作用自他有無。問答取與。正性邪性句。又有聽制功德過失得不得毀譽 苦樂稱譏堅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現教導讚勵慶慰句

(16)

  又有七言論句。此即七例句。謂補盧沙。補盧衫。補盧崽拏。補盧沙耶。補盧沙

。補盧殺娑。補盧鎩。如是等。復有施設教勅標相靜息表了軌則安立積集決定配屬 驚駭初中後句。族姓等。立宗言說成辦受用尋求守護羞恥憐愍堪忍怖畏簡擇句。又有 父母妻子等一切所攝資具。應當廣說。及生老等乃至所求不得。愁歎少年無病長壽愛 會怨離所欲隨應若不隨應。往來顧視若屈若申。行住坐臥警悟語默解睡解勞句。又有 飲噉咀味。串習不串習。放逸不放逸。廣略增減。尋伺煩惱隨煩惱。戲論離戲論。力 劣所成能成。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又有雜 糅共有現見不現見隱顯句。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產真妄利益非利益骨體疑慮驚怪 句。又有怯弱無畏顯了不顯了殺害繫縛禁閉割截驅擯句。又有罵詈忿怒捶打迫脅訶責 燒爛燥暑。摧伏渾濁聖教隨逐比度句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17)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復次即前所說自性。乃至業等五事當知。皆由三處所攝。謂由色聚故。心心所品 故。及無為故。除餘假有法。今當先說色聚諸法。問一切法生。皆從自種而起。云何 說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長養耶。答由一 切內外大種又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內相續心。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造色種子 終不能生。造色要由彼生。造色方從自種子生。是故說彼能生造色。要由彼生為前導 故。由此道理。說諸大種為彼生因。云何造色依於彼耶。由造色生已不離大種處而轉 故。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種損益。彼同安危故。云何彼所任持。由隨大種等量不壞故

。云何彼所長養。由因飲食睡眠修習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復增廣。故說大種為彼 養因。如是諸大種望所造色。有五種作用應知

  復次於色聚中。曾無極微生。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或細或中或大。又非極微 集成色聚。但由覺慧分折諸色極量邊際。分別假立以為極微。又色聚亦有方分。極微 亦有方分。然色聚有分非極微。何以故。由極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極微。復有 餘極微。是故極微非有分。又不相離有二種。一同處不相離。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 等。於無根處有離根者。於有根處有有根者。是名同處不相離。二和雜不相離。謂即 此大種極微與餘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故。是名和雜不相離。又此遍滿聚色。應知如種 種物石磨為末以水和合互不相離。非如胡麻綠豆粟稗等聚。又一切所造色。皆即依止 大種處。不過大種處量乃至大種所據處所。諸所造色還即據此。由此因緣說所造色依 於大種。即以此義說諸大種名為大種。由此大種其性大故為種生故

  復次於諸色聚中。略有十四種事。謂地水火風。色聲香味觸。及眼等五根。除唯 意所行色。一切色聚。有色諸根所攝者。有一切。如所說事界。如有色諸根所攝聚。

如是有色諸根所依大種所攝聚亦爾。所餘色聚除有色諸根唯有餘界。又約相攝有十四 事。即由相攝施設事極微。若約界攝。隨於此聚有爾所界。即說此聚爾所事攝。若約 不相離攝。或內或外所有諸聚。隨於此聚中。乃至有爾所法相可得。即說此聚爾所事 攝應知。所以者何。或有聚中唯一大種可得。如石末尼真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等中。

或池沼溝渠江河等中。或火焰燈燭等中。或四方風輪有塵無塵風等中。或有聚中二大 種可得。如雪濕樹葉花果等中。或熱末尼等中。或有聚中三大種可得。如即熱樹等中

。或動搖中。或有聚中四大種可得。謂於內色聚中。如薄伽梵說。於各別內身。若髮 毛等乃至糞穢是內地界。若小便等是內水界。若於身中所有煖等是內火界。若上行等 風是內風界。如是若於此聚。彼相可得說彼相為有。若不可得說彼相為無。復次聲於 一切色聚中界故說有。相即不定。由現在方便生故。風有二種。謂恒相續又不恒相續

(18)

。恒相續者。謂於彼彼聚有恒旋轉風。不恒相續者。謂旋風及空行風。又闇色明色。

說名空界及孔隙。又諸闇色恒相續者。謂世界中間。不恒相續者。謂於餘處加是。明 色恒相續者。謂於自然光明天中。不恒相續者。謂於餘處。又明闇色。謂於顯色增聚 應知。又由依止色聚種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緣時。或小聚無間大聚生。或大聚無間小聚 生。由此因緣施設諸聚有增有減。如經言。若堅堅攝近攝非近攝執受乃至廣說。堅云 何謂地。堅攝云何謂彼種子。又堅者即彼界堅。攝者謂髮毛等或土塊等。近攝云何謂 有執受。執受云何謂內所攝。非近攝云何謂無執受。無執受云何謂外所攝。又心心所

。所執種子名近攝名執受。與此相違名非近攝名非執受。又隨逐自身故名近攝。執受 如前說。如是水等界如理應知。又於一切色聚中。一切時具有一切大種界。如世間現 見乾薪等物鑽即火生。擊石等亦爾。又銅鐵金銀等極火所燒即銷為水。從月愛珠水便 流出。又得神通者。由心勝解力。變大地等成金銀等。又色聚有三種流轉。一者長養

。二者等流。三者異熟生。長養有二種。一處遍滿長養。二相增盛長養。等流有四種

。一長養等流。二異熟等流。三變異等流。四自性等流。異熟生有二種。一異熟體生 名異熟生。二從異熟生名異熟生。又諸色聚略說依六處轉。謂建立處。覆藏處。資具 處。根所依處。根處。三摩地所行處

  復次於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所可得。謂作意等。乃至尋伺為後邊如 前說。問如是諸心所。幾依一切處。心生一切地一切時一切耶。答五謂作意等。思為 後邊。幾依一切處。心生一切地非一切時非一切耶。答亦五。謂欲等。慧為後邊。幾 唯依善非一切處。心生然一切地非一切時非一切耶。答謂信等。不害為後邊。幾唯依 染污非一切處。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時非一切耶。答謂貪等。不正知為後邊。幾依一 切處。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時非一切耶。答謂惡作等。伺為後邊。復次根不壞。境界 現前能生作意正起。爾時從彼識乃得生。云何根不壞。謂有二種因。一不滅壞故。二 不羸劣故。云何境界現前。謂或由所依處故。或由自性故。或由方故。或由時故。或 由顯了不顯了故。或由全分及一分故。若四種障所不障礙亦非極遠。謂覆蔽障。隱沒 障。映奪障。幻惑障。極遠有二種。謂處所極遠。損減極遠。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由 四因故。一由欲力。二由念力。三由境界力。四由數習力。云何由欲力。謂若於是處 心有愛著。心則於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念力。謂若於彼已善取其相已極作想。心則於 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境界力。謂若彼境界或極廣大。或極可意正現在前。心則於彼多 作意生。云何由數習力。若於彼境界。已極串習已極諳悉。心即於彼多作意生。若異 此者。應於一所緣境唯一作意一切時生。又非五識身有二剎那相隨俱生。亦無展轉無 間更互而生。又一剎那五識身生已。從此無間必意識生。從此無間或時散亂或耳識生

。或五識身中隨一識生。若不散亂。必定意識中第二決定心生。由此尋求決定二意識 故。分別境界。又由二種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謂分別故。又先所引故。意識中所 有由二種因。在五識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何。由染污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 間於眼等識中。染污及善法生。不由分別。彼無分別故。由此道理說眼等識隨意識轉

(19)

。如經言。起一心若眾多心。云何安立此一心耶。謂世俗言說一心剎那非生起剎那。

云何世俗言說一心剎那。謂一處為依止。於一境界事。有爾所了別生。總爾所時名一 心剎那。又相似相續亦說名一。與第二念極相似故。又意識任運散亂緣不串習境時。

無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心。唯緣過去境。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

唯應說緣現在境。若此即緣彼境生。又識能了別事之總相。即此所未了別所了境相。

能了別者說名作意。即此可意不可意俱相違相。由觸了別。即此攝受損害俱相違相。

由受了別。即此言說因相。由想了別。即此邪正俱相違行因相。由思了別。是故說彼 作意等思為後邊。名心所有法遍一切處一切地一切時一切生。作意云何謂心迴轉。觸 云何謂三和合。受云何謂領納。想云何謂了像。思云何謂心造作。欲云何謂於可樂事

。隨彼彼行欲有所作性。勝解云何謂於決定事。隨彼彼行印可隨順性。念云何謂於串 習事。隨彼彼行明了記憶性。三摩地云何謂於所觀察事。隨彼彼行審慮所依心一境性

。慧云何謂即於所觀察事。隨彼彼行簡擇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理所引。

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又作意作何業。謂引心為業。觸作何業。謂受想思所依為業。受作何業。謂愛生 所依為業。想作何業。謂於所緣令心發起種種言說為業。思作何業。謂發起尋伺身語 業等為業。欲作何業。謂發勤為業。勝解作何業。謂於所緣任持功德過失為業。念作 何業。謂於久遠所思所作所說憶念為業。三摩地作何業。謂智所依為業。慧作何業。

謂於戲論所行染污清淨隨順推求為業

  云何建立三世。謂諸種子不離法故。如法建立。又由與果未與果故。若諸果法。

若已滅相是過去。有因未生相是未來。已生未滅相是現在

  云何建立生老住無常謂於一切處識相續中一切種子相續俱行建立。由有緣力故。

先未相續生。法今最初生。是名生有為相。即此變異性。名老有為相。此復二種。一 異性變異性。二變性變異性。由有相似生故。立異性變異性。由有不相似生故。立變 性變異性。即已生時唯生。剎那隨轉故名住有為相。生剎那後。剎那不住故名無常有 為相。如是即約諸法分位差別。建立四相

  又有四緣。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因緣者。謂種子。等無 間緣者。謂若此識無間諸識決定生。此是彼等無間緣。所緣緣者。謂諸心心所所緣境 界。增上緣者。謂除種子餘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識。所餘識亦爾

  又善不善性。能取愛非愛果。如是等類名增上緣。又由種子故建立因緣。由自性 故立等無間緣。由所緣境故立所緣緣。由所依及助伴等故立增上緣。如經言。諸因諸 緣能生識者。彼即此四因緣。一種亦因亦緣。餘唯是緣。

  又如經言。善不善無記者。彼差別云何。謂諸善法或立一種。由無罪義故。或立 二種。謂生得善。及方便喜或立三種。謂自性善。相應善。等起善。或立四種。謂順 福分善。順解脫分善。順決擇分善。及無漏善。或立五種。謂施性善。戒性善。修性 善。愛果善。離繫果善。或立六種。謂善色受想行識及擇滅。或立七種。謂念住所攝

(20)

善。正勤所攝善。神足所攝善。根所攝善。力所攝善。覺支所攝善。道支所攝善。或 立八種。謂起迎合掌問訊禮敬業所攝善。讚彼妙說稱揚實德所攝善。供承病者所攝善

。敬事師長所攝善。隨善所攝善。勸請所攝善。迴向所攝善。修無量所攝善。或立九 種。謂方便無間解脫勝進道所攝善。及軟中上世出世道所攝善。或立十種。謂有依善

。無依善。聞所生善。思所生善。律儀所攝善。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善。根本眷屬所 攝善。聲聞乘所攝善。獨覺乘所攝善。大乘所攝善。又立十種。謂欲界繫善。初二三 四靜慮繫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繫善。無漏所攝善。又有十 種。謂十善業道。又有十種。謂無學正見乃至正解脫正智。又有十種。謂能感八福生 及轉輪王善。及趣不動善。如是等類諸善差別。略說善有二種義。謂取愛果義善。了 知事及彼果義。不善法者。謂與善法相違。及能為障礙。由能取不愛果故。及不正了 知事故。無記法者略有四種。謂異熟生。及一分威儀路。工巧處及變化。若諸工巧。

但為戲樂不為活命。非習業想非為簡擇。此工巧處業是染污餘是無記。如工巧處。威 儀路亦爾。變化有二種。謂善及無記。

  復次眼有一種。謂能見色。或立二種。謂長養眼。異熟生眼。或立三種。謂肉眼 天眼慧眼。或立四種。謂有瞚眼。無瞚眼。恒相續眼。不恒相續眼。恒相續者。謂色 界眼。或立五種。謂五趣所攝眼。或立六種。謂自相續眼。他相續眼。端嚴眼。醜陋 眼。有垢眼。無垢眼。或立七種。謂有識眼。無識眼。強眼弱眼。善識所依眼。不善 識所依眼。無記識所依眼。或立八種。謂依處眼。變化眼。善業異熟生眼。不善業異 熟生眼。食所長養眼。睡眠長養眼。梵行長養眼。定所長養眼。或立九種。謂已得眼

。未得眼。曾得眼。未曾得眼。得已失眼。應斷眼。不應斷眼。已斷眼。非已斷眼。

或立十種者無。或立十一種。謂過去眼。未來眼。現在眼。內眼外眼。麁眼細眼。劣 眼妙眼。遠眼近眼。如眼如是。耳等亦爾。是中差別者。謂增三增四。三種耳者。謂 肉所纏耳。天耳。審諦耳。四種耳者。謂恒相續耳。不恒相續耳。高聽耳。非高聽耳

。三種鼻舌者。謂光淨。不光淨。及被損。四種鼻舌者。謂恒相續。不恒相續。有識 無識。三種身者。謂滓穢處。非滓穢處。及一切遍諸根所隨逐故。四種身者。謂恒相 續。不恒相續。有自然光。無自然光

  或立一種意。謂由識法義故。或立二種。謂墮施設意。不墮施設意。初謂了別名 言者意。後謂嬰兒意。又初謂世間意。後謂出世間意。或立三種。謂心意識。或立四 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或立五種謂五位差別。一因位。二果位。三樂 位。四苦位。五不苦不樂位。或立六種。謂六識身。或立七種。謂依七識住。或立八 種。謂增語觸。相應有對觸。相應依。耽嗜依。出離有愛味。無愛味。世間。出世間

。或立九種。謂依九有情居。或立十種者無。或立十一種如前說。或立十二種。即十 二心。謂欲界善心不善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無色界亦 爾。出世間心有二種。謂學及無學

(21)

  或立一種色。謂由眼所行義故。或立二種謂內色外色。或立三種。謂顯色形色表 色。或立四種。謂有依光明色。無依光明色。正不正光明色。積集住色。或立五種。

謂由五趣差別故。或立六種。謂建立所攝色。覆藏所攝色。境界所攝色。有情數色。

非有情數色。有見有對色。或立七種。謂由七種攝受事差別故。或立八種。謂依八世 雜說。一地分雜色。二山雜色。三園林池沼等雜色。四宮室雜色。五業處雜色。六彩 畫雜色。七鍛業雜色。八資具雜色。或立九種。謂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麁若 細。若劣若妙。若遠若近。或立十種。謂十種資具。或立一種聲。謂由耳所行義故。

或立二種。謂了義聲。不了義聲。或立三種。謂因受大種聲。因不受大種聲。因俱大 種聲。或立四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或立五種。謂由五趣差別故。或 立六種。一受持讀誦聲。二請問聲。三說法聲。四論議決擇聲。五展轉言教若犯若出 聲。六喧雜聲。或立七種。謂男聲女聲。下聲中聲上聲。鳥獸等聲。風林叢聲。或立 八種。謂四聖言聲。四非聖言聲。四非聖言者。一不見言見。見言不見。非聖言。二 不聞言聞。聞言不聞。非聖言。三不覺言覺。覺言不覺。非聖言。四不知言知。知言 不知。非聖言。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不見言不見聖言。二聞言聞不聞言不聞聖言。三 覺言覺不覺言不覺聖言。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聖言。又有八種。謂四善語業道。四不 善語業道。或立九種。謂過去未來現在。乃至若遠若近。或立十種。謂五樂所攝聲。

此復云何。一舞俱行聲。二歌俱行聲。三絃管俱行聲。四女俱行聲。五男俱行聲。六 螺俱行聲。七腰等鼓俱行聲。八岡等鼓俱行聲。九都曇等鼓俱行聲。十俳叫聲

  或立一種香。謂由鼻所行義故。或立二種。謂內及外。或立三種。謂可意不可意 及處中香。或立四種。謂四大香。一沈香。二窣堵魯迦香。三龍腦香。四麝香。或立 五種。謂根香莖香葉香花香果香。或立六種。謂食香飲香衣香莊嚴具香乘香宮室香。

或立七種。謂皮香葉香素泣謎羅香栴檀香三辛香熏香末香。或立八種。謂俱生香。非 俱生香。恒續香。非恒續香。雜香純香。猛香非猛香。或立九種。謂過去未來現在等 如前說。或立十種。謂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洟香。脂髓膿血香肉香。雜糅 香淤埿香

  或立一種味。謂由舌所行義故。或立二種。謂內及外。或立三種。謂可意等如前 說。或立四種。謂大麥味。粳稻味。小麥味。餘下穀味。或立五種。謂酒飲味。非酒 飲味。蔬菜味。林果味。所食味。或立六種。謂甘苦等。或立七種。謂酥味油味蜜味 甘蔗變味乳酪味鹽味肉味。或立八種。如香說。或立九種。亦如香說。或立十種。謂 可嚼味。可噉味。可甞味。可飲味。可吮味。可爆乾味。充足味。休愈味。盪滌味。

常習味。後五謂諸藥味

  或立一種觸。謂由身所行義故。或立二種。如香說。或立三種。謂可意等。或立 四種。謂摩觸搦觸打觸揉觸。或立五種。謂五趣差別。又有五種。謂蚊虻風日蛇蠍等 觸。或立六種。謂苦樂不苦不樂。俱生所治攝能治攝。或立七種。謂堅鞭觸。流濕觸

。煖觸動觸。跳墮觸。摩按觸。身變異觸。謂濕滑等。或立八種。謂手觸觸。塊觸觸

(22)

。杖觸觸。刀觸觸。冷觸觸。煖觸觸。飢觸觸。渴觸觸。或立九種。如香說。或立十 種。謂食觸飲觸。乘觸衣觸。莊嚴具觸。床坐觸。机橙臺枕及方座觸。女觸男觸。彼 二相事受用觸

  略說法界。若假若實有八十七法。彼復云何。謂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從作意。

乃至尋伺為後邊。法處所攝色有二種。謂律儀不律儀所攝色。三摩地所行色。不相應 行有二十四種。謂得。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生老住 無常。名身句身文身。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和合。無為有 八事。謂虛空。非擇滅。擇滅。善不善。無記法。真如不動想受滅。如是無為廣八略 六。若六若八平等平等

  復次法界或立一種。謂由意所行義。或立二種。謂假所攝法。非假所攝法。或立 三種。謂有色無色及有為無為。或立四種。謂有色假所攝法。無色心所有所攝法。無 色不相應假所攝法。無色無為假非假所攝法。或立五種。謂色心所法。心不相應行。

善無記無為。或立六種。謂受想。相應行。不相應行。色無為。或立七種。謂受想思

。染污不染污。色無為。或立八種。謂善不善無記受想行色無為。或立九種。謂由過 去未來等差別。或立十種。謂由十種義。一隨逐生義。二領所緣義。三取所緣相義。

四於所緣造作義。五即彼諸法分位差別義。六無障礙義。七常離繫義。八常非離繫義

。九常無顛倒義。十苦樂離繫義。非受離繫義及受離繫義如是。若內若外六處所攝法

。差別分別有六百六十

  復次屢觀眾色。觀而復捨。故名為眼。數數於此聲至能聞。故名為耳。數由此故 能嗅諸香。故名為鼻。能除飢羸數發言論表彰呼召。故名為舌諸根所隨周遍積聚。故 名為身。愚夫長夜瑩飾藏護。執為己有計為我所。我及我所又諸世間。依此假立種種 名想。謂之有情。人與命者生者意生及儒童等。故名為意。數可示現在其方所質量可 增。故名為色。數宣數謝隨增異論。故名為聲。離質潛形屢隨風轉。故名為香。可以 舌甞屢招疾苦。故名為味。數可為身之所證得。故名為觸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為法

。如是等類諸法差別應知。此中重說嗢拕   南曰

 自性及所依  所緣助伴業   由此五種門  諸心差別轉 

  此中顯由五法六識身差別轉。謂自性故。所依故。所緣故。助伴故。業故

  又復應知蘊善巧攝。界善巧攝。處善巧攝。緣起善巧攝。處非處善巧攝。根善巧 攝。

  又復應知諸佛語言九事所攝。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 住事。五染淨事。六差別事。七說者事。八所說事。九眾會事。有情事者謂五取蘊。

受用事者謂十二處。生起事者謂十二分事。緣起及緣生。安住事者謂四食。染淨事者 謂四聖諦。差別事者謂無量界。說者事者謂佛及彼弟子。所說事者謂四念住等菩提分

(23)

法。眾會事者所謂八眾。一剎帝利眾。二婆羅門眾。三長者眾。四沙門眾。五四大天 王眾。六三十三天眾。七焰摩天眾。八梵天眾。又嗢拕南曰

 色聚相應品  世相及與緣   善等差別門  巧便事為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是乃至無明望行。答由此言教道理。顯從自相續緣。即自相續餘

 粉壇儀式法則等  能了真實十種義   施諸眾生常無畏  恒樂大乘祕密法 

  唵 (引一句) 薩哩嚩 (二合) 怛他 (引) 誐多 (二) 倪也 (二合引) 那莎婆 (引) 嚩 (引) 怛摩 (二合) 酤 (引)

在相隔 80 公尺的兩根電線桿中間,每隔 20 公尺種榕樹一 棵,在兩棵榕樹之間種椰子樹 3

在相隔 80 公尺的兩根電線桿中間,每隔 20 公尺種榕樹一 棵,在兩棵榕樹之間種椰子樹 3

18 《瑜伽師地論》卷 21(大正 30,401a);另參,《瑜伽論記》卷 6 上(大正

。如是菩薩觀察。是時於眾生類而起大慈。眾生之類長夜自處幽冥無智之所。由無有

(辛二) 出教證分二: (壬一) 無上瑜伽教中所說, (壬二) 以下續部教中所說。初又分 二: (癸一) 續中所說, (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