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CBETA 電子版"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3, No. 1444

No. 144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總攝頌曰

 舍利子出家  并外道二人   及驅烏少兒  阿羅漢病女    別攝頌曰

 舍利子出家  許受近圓法   調伏謂小軍  外道并五種 

  爾時有占波國王。名曰央伽。復有隣國摩揭陀王。號大蓮華。兩境相接。並皆人 民熾盛。豐樂安隱。兵馬精強。互相攻伐一得一失。已歷多年。後於異時。其央伽王

。以國充人實。追計舊怨。即繕甲治兵。盛興軍旅。誡期誓眾。共來誅滅。于時邊人 先覺。馳使報王。其王既聞。出師禦捍。交兵對戰。蓮華敗績。收軍入城。閉關固拒

。時央伽王志在平剋。遣使報曰。若也出降為善。如其不者。終不相容。假使騰空。

飛羅掩取。設令入水。沈網牽來。乃至登山竄林。亦無逃路。其蓮華王聞已大懼。即 告群臣曰。今央伽兵盛。嚴使又來。國難既深。何方免釋。諸臣答王。說伽他曰  有王便有國  無王國不存 

 國破可還興  命殞終難續   國命兩相違  人應善護命   國破還成立  命斷更難期 

  時諸臣等勸王出降。王從其義。便自鎖頸。詣央伽處。相與立盟。永供輸稅。其 事既畢。遂即放還

  爾時菩薩在覩史天宮。觀察世界。有五事具處。將欲下生。時六欲諸天。辦所應 辦。於迦維羅衛國。閱頭檀家。三淨摩耶夫人胎中。乃令獲大吉夢。見菩薩作白象形

。降神母胎。當此之時。大地震動。光明晃耀。映奪金色。周遍世界。過日月輪。乃 至上極三十三天。朗然洞徹。一切幽暗。無不皆除。設使日月威光。先所遺漏。不自 分辯。長處晦冥。一遇神先。普皆相見。然聖人示相。非世間所知。于時有四大國王

。第一王舍城。有大蓮華王。第二室羅伐城。有摩羅大王。第三鄔舍尼城。奢多彌大 王。第四驕奢彌城。阿難多泥彌大王。此之四王。當菩薩降生之日。各於內宮。俱誕

(2)

威光。能照世界。以其光影殊勝。用表休祥。因遂名為影勝太子

  時摩羅大王。亦同彼王。以彼光明。而為子瑞。便作是言。我今此子初生。休徵 殊勝。光明遍滿。國界清夷。宜可表德立名。因遂名為勝軍太子

  時奢多彌王。亦同彼王。將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有德。出現光明。宜可立名

。表彰休祥。因遂名為出光太子

  時阿難多泥彌王。亦同彼王。以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誕生。如日初出。揚光 破暗。光輝轉昇。用表嘉祥。因遂名為日初太子

  爾時四國王等。各各為子標瑞立名。咸悉不知並是釋迦菩薩。大威神力之所顯現

。然諸王子。並久積勝因。有大願力。各將眷屬。隨聖來生。所以影勝應期。亦是異 人間出。遂使初生之日。五百大臣。皆生一子。隨其族姓。而為立名。其影勝太子。

置八乳母。而保養之。日就月將。如蓮華出水。其所習學。經書技藝。曆數算計。及 一切剎利灌頂王法。無所不解。更復留心工巧之處。及調象馭馬。乘車等法。彎弓走 箭。搭索之方。擊劍治瘡。眾術皆盡。四種明處。貫練無遺。并五百大臣之子。亦悉 通達。後於異時。太子監國。因於暇日。乘象遊行。乃見人間徵斂賦稅。便問從者。

此輩何故有所徵求。答曰。彼是隣國央伽王使。遠來收索。太子問曰。我國何故輸稅 與他。答曰。久來若此。是時太子。即召使人問曰。彼國是剎利灌頂王。我國亦是剎 利灌頂王。統化不同。人民各異。何緣越國踰限。就此徵求。宜可即還。從茲永絕其 使聞已。便作是念。今此太子。稟性剛獷。意欲違盟。令我空返。我等今者可就大蓮 華。而為徵索。既見王已。還勅依舊徵收。太子却歸。還逢此使。如前徵索不止。太 子告曰。我已發遣。何得尚留。即還為善。若不去者。必加嚴罰。諸人懷懼。相率俱 還。至國具奏王知。其影勝太子。為人獷暴。違盟負信。不受徵科。幸願大王早為先 策。如其不爾。恐招後患。時王即以伽他。答使臣曰

 樹木在萌芽  爪甲便能斷   扶踈大連抱  斤斧莫能摧 

  爾時央伽王大怒。便發使致書大蓮華王曰。影勝逆命。繫頸送來。若不然者。我 當自往。就彼屠戮。宜知朕意。蓮華聞已。君臣恐懼。唯憂亡國。便召影勝。責其違 拒。并遣與書。影勝白言。彼是剎利灌頂王。我國亦是剎利灌頂王。境界各殊。何緣 供稅。唯願大王與我四兵。自共對決。時蓮華王即自思忖。知其影勝堪謀大事。遂乃 復書央伽王曰。辱書。賜追影勝。仍令繫頸馳送將來。但我此子。欲令紹繼先王。嚴 告雖加。未敢從命。大王必欲雄力掩覆。猛氣相陵。橫野列兵。唯知待罪。央伽披奏

。忿怒非常。便勅合國徵兵。鍊磨器械。我將親往。破滅蓮華。誅斬影勝。遂興萬眾 千軍。兵馬騰躍。旌旗蔽地。鍾鼓聒天。直入摩揭陀國。時蓮華大怖。即召影勝。付 授四兵。于時太子既受王教。率大臣子。而宣令曰。央伽與國宿讎。我今報復。寇賊 入境。佇濟嘉謀。汝等世積功勳。受國恩寵。何方助我。破賊安人。答曰。某等雖無 計略。敢竭股肱。侍從太子。爾時影勝說伽他曰

(3)

 治國養黎人  應當善守護   為他所侵奪  萬姓失歸依 

  是時太子告諸人曰。汝等同心共力。衛護於我。作是語已。號令三軍。兵馬咸發

。時大蓮華王。登高樓上。與諸侍衛。前後圍遶觀望軍眾。謂諸臣曰。此是誰兵。答 曰。此是影勝太子兵。王曰汝等應知。兵眾甚大。宜可號為兵眾影勝。其中或稱此是 大梯影勝。如是種種歎美太子威德盛相

  爾時太子告諸人曰。吾聞善戰者。不勞軍陣。今央伽王有大兵馬。其數甚多。不 可爭鋒。致傷我眾。權謀祕決。擒獲為先。即募驍雄。伺其無備。遂殺央伽。三軍六 師。一時退散。爰整兵士。逐北前臨。彼國之人。不知王死。安城固守。時影勝太子 即令鎗彼王頭。示於城內。仍宣令曰。此是汝國央伽王頭。汝等可急開門。若不爾者

。同時喪命。眾聞大怖。即為開門。諸有大臣。繫頸歸款。所有百姓。無不順伏。是 時影勝太子既入城已。遣使聞奏。還白父王。幸承大王威嚴。臣人盡力。央伽逆命。

今已斬除。合境無虞。遠安邇肅。蓮華聞已。慶悅無量。即以種種衣服瓔珞嚴身之具

。及七寶蓋送與影勝。即便令彼占波為王。以代央伽。其國百姓。因共號為影勝大王

。後時聖德神功。通被幽顯。人民豐樂。寇賊屏除。威德嘉聲。流布遐邇。後於異時

。蓮華王崩。摩揭陀國諸群臣等。告哀請還。統治本國。是時影勝即以占波國事。付 彼舊臣。嚴駕星馳。赴哀歸國。服制既畢。紹繼父王。以法化人。風調雨順。百穀豐 熟。兆庶又安。立德轉高。隣國慕化。無諸怨賊。爾時中方有一婆羅門子。欲學法術

。遍行諸處。漸至南方。其南天竺。有大婆羅門。名曰地師善明四論。世號大師。即 便詣彼師所。頂禮其足。叉手白言。我於師所。為弟子禮。彼即問曰。欲何所學。答 曰。我今學四明大論師曰。任隨所學。即便學諸事法。婆羅門法。每月三日。諸事皆 悉不作。或時洗浴。或入城市。或火中燒木。既到是日。諸婆羅門子。共往取木欲燒 隨路而去。便即相問種姓生處。犢子等四姓。隨一而說。復相問言。汝是何方。一即 說言。我是東方。或有說言。我是南方。或有說言。我是西方。或有說言。我是北方

。復作是言。彼諸國土。我悉見聞。即伽他曰  智慧出東方  兩舌在西國 

 敬順生南國  惡口居北方 

  婆羅門子等作如是言。諸處悉知。不知中國如何。諸弟子等諮其師曰。鄔波馱耶

。我今欲往中國。見彼國土。復欲於彼水中洗浴。承事參禮彼方諸師。彼國論師。我 欲伏之。我等名稱。必遠知聞。多獲珍財。而為利益。彼婆羅門。於弟子處。甚生愛 念。所有衣物。分給弟子。資緣既辦。共往中國。隨路而行。或有諸餘智人來者。與 其言論。悉皆得勝。或有得服。以瓶盛灰。打其頭上。或有諸人。來學騎術弓箭戰具

。咸悉教之。或有諸人。以香花等幢幡寶蓋。而來迎之。復有無量諸人皆悉來至。而 師事之。漸漸遊行。所經諸國。城邑村落。悉皆得勝。方至中國。時婆羅門作是念曰

(4)

及枝葉。我所經諸處。論議得勝者。猶如枝葉。若於王邊。而得勝者。由如罰根。我 今宜往王所。即便往去。既至其所。呪願王曰。長壽無諸災障。立住一面。而白王言

。我於師所。承得少多學問。願欲與王國內諸師。共為談論。王即告曰。任自隨意。

王又告諸臣曰。我此國中。有如是婆羅門。能與彼人論議不。諸臣答曰。有那羅村中 婆羅門。解四明論。智慧如火。彼自造論。題名摩吒羅。王曰。喚彼鄔波馱耶來。大 臣依命。請至王所。同前呪願。王即告曰。汝能與彼婆羅門。於我前論議不。彼答曰

。承王威命。盡其力能。敢為酬對。當即依法。作曼荼羅兩邊施座。王即勅曰。誰當 先與。大臣答曰。客婆羅門。名曰地師。可令先首。彼既先與誦五百頌已。便住默然

。時摩吒羅覆誦其頌。出多過失。即便告言。其誦言義。甚不相當。不合道理。地師 聞已。便即默然。無所言說。論議之法。默然不答。便是墮負。王告臣曰。誰為得勝

。誰是不如。大臣答言。摩吒囉論議得勝。其王心悅。作如是言。我國界內。亦有如 是聰明大智慧人。王問。鄔波馱耶。住何聚落。答曰。那羅村。王即賞賜那羅村。任 汝受用。世人常法。悉欲求樂。有諸婆羅門女。比求夫婿。竟未能得。時摩吒羅便於 自類取妻。共住歡娛。不久乃生一子。廣為設會。其子體長。便與立字。名為長體。

以種種供給養育。漸漸長大。教其藝業。所謂算計手印。婆羅門行。洗淨取灰取土。

讚歎四薜陀書。祭祀讀誦。施受六種悉得成就。後於異時。復誕一女。其女眼目。如 鸜鵒鳥。諸親會集。建立名字。號為鸜鵒。其女養育。漸長成已。父教文字論義之法 後於異時。共兄論義。互相擊難。妹得勝時。父告子言。汝是男子。被女論勝。我若 無後。所有受用。必輸失他。於後有南天竺國。有婆羅門童子。名曰底沙。善明無後 世論。為求法故。從南方來至摩吒羅所。禮其足已。白言。大師。我欲於鄔波馱耶處 學問。問曰。欲學何藝。白言。欲學無後世論。報曰。任汝所作。既受法已。若放學 時。論說之事。如前廣說。其童子底沙後在王前共師論。各立兩宗。此摩吒羅最為年 尊。可應先舉。其摩吒囉便作是念。彼婆羅門子。新學論成。恐難不得。今應捉彼錯 處。作是念已。時摩吒囉即先舉出長五百頌。彼婆羅門子復頌答已。便捉過失。此是 非言。此言非類。此說不可。彼遂默然而住。凡論難不如。無言答者。是為墮負。于 時國王問大臣曰。此誰得勝。臣白王曰。底沙婆羅門為勝。時王告言。勝者賜其村邑

。時諸大臣前白王言。若來論難得勝。即賜村邑。其摩揭陀國。不久總盡。應取摩吒 囉村。與彼受用。時王告言。如是即奪摩吒囉受用所封。與彼底沙。其摩吒囉即命妻 曰。賢首。宜速裝束。往詣餘方。其妻問曰。何故。時夫答言。我久承事國王。今論 難之時。不護於我。奪我村邑。其妻裝束欲去。時諸親族既聞此事。即來問曰。鄔波 馱耶。何故裝束。答言。我久承事國王。論難之時。不護於我。是故餘去。親族報言

。此住甚好。於親族中。請住於此。彼即頌曰  本國被人欺  外國住最勝 

 不被欺之處  是本國親族 

(5)

  時底沙婆羅門聞已。報言。鄔波馱耶。我是客人。暫住即去。其邑受用。還當相 與。時摩吒囉。雖蒙恩惠。亦不肯住。底沙又言。且宜住此。分取半邑。我亦取半。

報曰。善哉。摩吒囉即命妻曰。賢首。我久承事國王。不護於我。今底沙極大恩造。

與我半邑。我以此女。與彼為妻。妻曰。待長子俱瑟恥羅。其父即命子曰。我久事王

。於論難時。不能護我。此底沙婆羅門。有大恩惠。分半邑與我。今嫁舍利。與彼為 妻。子白父言。此之底沙。是父怨讎。奪邑將去。豈合為親。父便報曰。汝是愚癡。

無所識知。父母正意。子不敢違。即依禮法。嫁女與彼底沙。時俱瑟恥羅便作是念。

我今被欺。但由少學寡聞。然此底沙婆羅門。為解無後世論。今時得勝。我亦應學。

作是念已即問。諸人何處方國明解無後世論。有人報曰。南方最善。彼即漸次而行。

至南天竺。遍問國內。誰明無後世論。有人報曰。某甲梵志。彼既聞已。即詣梵志處

。白言。尊者。我欲事仁為師。願哀納受。彼師即問言。欲求何事。答曰。欲學無後 世論。梵志報言。我不教授俗人居士。彼即答言。若如是者。我今出家。梵志即與出 家。便自要期。我若不解此論者。終不剪爪。爪既漸長。時人皆號長爪梵志。于時舍 利與底沙婆羅門。歡娛欲樂。時有淨天。久種善根。當受最後身。不樂生死。專求涅 槃。不求後有。持最後身。從淨天沒。便於舍利腹中受胎。當受胎時。其母夢有人持 炬入己腹中。復登大山。騰在虛空。又見大眾而禮己身。是時舍利於夢覺已。即向夫 說如是等夢。其底沙婆羅門。雖解夢書。不閑此事。即往明解夢書婆羅門處。說言。

我妻昨夜作如是夢。彼即答言。其夢甚善。婆羅門記曰。當生善子。年至十四。即能 善誦天帝等論。復於一切論難問答。得為最勝。所言登大山。騰虛空。眾禮等者。當 得出家。有大威德。成就大戒。天人所敬。作是記已。後於異時。底沙婆羅門而與舍 利論難。舍利得勝。時底沙作如是念。昔時論難。我已得勝。今時不如。此有何緣。

復作是念。此應由胎。是彼威德。乃於後時。十月滿足。生一男子。形貌端嚴。色相 具足。身紫金色。頂圓若蓋。垂手過膝。額廣平正。鼻高修直。廣說如餘。乃至宗親 集會。欲與立字。當作何名。父曰。此兒宜可將詣外翁。當與立字。既至翁處。白言

。大翁。此子當立何字。其翁告曰。既是底沙之子。宜可名為鄔波底沙。使將兒還。

底沙問曰子立何名。報曰名為鄔波底沙。于時底沙便作是念。此子既與父族為名。我 今更與母族為字。名舍利子。時人或云舍利子。或云鄔波底沙。即以孩兒。付八乳母

。時母養育。以上乳酪。及以醍醐。而供給之。速得長成。如蓮出水。既漸長大。令 修學業。世間技藝。悉皆通達。四薜陀論。總蘊在懷。至年十六。善解帝釋聲明。能 伏他論。後於異時。遂於父前。誦薜陀等論。子白父言。向所誦者。是何義趣。父曰

。我今不知。答曰。此所誦者。是古昔仙人所作讚誦。時人雖不知義。仙人讚頌。非 無義理。其舍利子。學既勝於諸人。其父先有五百弟子。悉歸舍利子。爾時舍利子教 諸弟子。所有明論。無不周悉

(6)

  爾時林圍聚落。有一大臣。名曰形影。於此而住。大富多財。受用豐足。娶妻雖 久。了無子息。常希男子。在處祈求。所有山林樹神。無不祈請。如是廣說。時有最 後生人。從天沒已。來託母腹。廣說如上。既誕子已。廣設親會。欲立名字。諸人報 言。既是天抱將來。可名天抱。亦名目乾連。時彼長者即以孩兒。付八乳母。養育長 成。如蓮出水。乃至廣說。六種法事。四薜陀論。悉皆通達。時彼天抱教五百弟子。

學罷之時。五百弟子誦讚入城。其鄔波底沙諸弟子等。亦誦讚入城。爾時底沙弟子報 目連弟子曰。仁等何故錯誦論文。彼問如何。復問。仁等於何處學。答曰。我之師主

。猶如日月。具一切智。在林圍聚落。有大臣子。名目乾連。我於彼學。鄔波底沙弟 子。學問具足。無有畏懼。情懷喜悅。即往親教師邊。師既見來。問曰。何故喜悅。

答言。無事。師即以頌曰

 所有內情意  亦應准可知   以聲色根形  知隱不可得 

  說是頌已。告弟子曰。必應有事。時諸弟子以緣具說。師即報曰。彼所誦者。是 我迴文。並皆不錯。弟子聞已。默而不喜

  爾時目乾連弟子等。往詣師處。悉皆不喜。師見問曰。何故不樂。答曰。無事。

師即報言。必應有事。何故不說。是時弟子以緣具說。師言。彼所誦者。然彼師主聰 明智慧。所是長論短論。促文引文。極甚巧妙。爾時二師互相知聞。欲求相見。時鄔 波底沙詣其父所白言。我欲暫往林圍聚落。父問何故。答言。彼有大臣。名曰形影。

有子名為俱哩多。我欲相見。父曰彼人智慧。可勝於汝。子報父曰。智慧不勝。然彼 大富多財。眾人歎美。時鄔波底沙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財人亦尊   若有多聞者  咸共尊承事 

  父聞子語。而告子曰。彼若來此。當可教授。不應往就。時俱哩多詣父白言。我 欲往那刺陀聚落。父言。何故。子白父言。彼有婆羅門。名曰底沙。有子名鄔波底沙

。欲往相見。父告子曰。彼富於汝。子言。不富於我。然彼智慧勝於我故。時俱哩多 說伽他曰

 年長是為尊  多聞人亦尊   若有多財者  咸共尊承事 

  父告子曰。彼若來此。應與財物。不應往就。後於異時。王舍城中。有大節會。

時王常法。或自往詣。或使太子。王有別緣。不獲自出。即遣太子未生怨去。出城遊 戲。于時形影聞太子出遊。便作是念影勝王死。未生太子當繼王位。我俱哩多承事為 臣。作是念已。而告子曰。汝可往彼遊戲之處。安四高座。所為王座。大臣座。音聲 座。婆羅門座。復告子曰。汝宜於大臣座上坐。聞父語已。即詣往坐。是時底沙。亦 聞影勝王遣太子。出城遊戲。即告子曰。汝應往彼。看四高座。汝將瓶鉢。及以錫杖

。置第三座。汝於第四高座上坐。日出日沒所有論師。非與汝等。子聞依教。即詣往

(7)

坐。時諸人等。種種音樂。歌詠讚歎。鄔波底沙。默然而住。諸人見已。各相謂曰。

此人必應大愚。非愚大智。所以默然。時諸音樂。悉皆停住。于時俱哩多問鄔波底沙 曰。汝見音樂歌詠人不。答曰。我整內觀。不見斯事。報曰。不見耳可不聞。鄔波底 沙以伽他答曰

 死皮筋作樂  令眾有歡喜   無常急若輪  智者知非樂 

  時俱哩多。及以眾人。聞說頌已。便即問曰。汝是鄔波底沙不。報曰。大眾當知

。我是鄔波底沙。即問俱哩多曰。汝見如上音樂等不。答曰。不見。又復報曰。汝貪 內觀。耳可不聞。時俱哩多以伽他答曰。一切瓔珞等。莊嚴身受重。作舞動形軀。皆 是虛誑攝。歌詠作戲者。譬如號叫聲。此等皆無常。思之有何樂。爾時鄔波底沙告言

。汝是俱哩多耶。眾人答曰。如是。鄔波底沙報曰。我為汝來。共汝出家。俱哩多答 曰。所為諸祭祀。及祭祀火神。求福修苦行。斯其果報。皆在手中。家是大臣之種我 常乘象。何為出家。爾時鄔波底沙說伽他曰

 樹若欲倒時  枝葉不相濟   死時亦如是  受用不能救 

  爾時鄔波底沙說伽他已。告曰。仁來。同共出家。答曰。我問父母。告言好去。

如是語時。此俱哩多即至父所。白言。願父放我。清信出家。從家出家。其父告曰。

所為諸祭祀。及祭火神法。求苦修行所得果報。汝今已獲。復是大臣之子。乘象之士 當作大臣。何為出家。時俱哩多即於父前。說伽他曰

 寧於林內樹皮衣  共獸同居食諸果   不緣國事禁閉縛  智者不為恐懼事 

  父聞頌已。告曰。唯汝一子。如初月輪。愛之若此。如前廣說。凡是兒子。皆依 父母。志願不移。從汝出家。既蒙許已。于時同侶咸並到來。時俱哩多即發勝心。策 勵身意。往那刺陀村。其鄔波底沙。常樂寂靜。在阿蘭若處。領諸弟子。有五百人。

令誦梵靜神呪。時俱哩多漸次而行。至那刺陀聚落。問諸人曰。鄔波底沙。今在何處

。村人答曰。今在阿蘭若處。領五百眾。誦梵靜神呪。時俱哩多即往阿蘭若處。既相 見已。報鄔波底沙曰。出家之事。今正是時。鄔波底沙曰。仁得父命。放出家耶。答 曰。得也。鄔波底沙。語俱哩多曰。仁今暫住。我亦問父。令我出家不俱哩多曰仁今 去問何時得來。答曰。暫去即來。鄔波底沙至父母處。白父母曰。今有啟請。願垂哀 愍。我意欲求清淨出家。父母報曰。甚為善事。如汝所願任汝出家。爾時鄔波底沙還 至俱哩多處。白言。俱哩多。父母已聽。來共出家。又問眾人。汝等父母放出家不。

眾人答曰。已聽。時俱哩多曰。我問父母。已淹日月。仁作何計。來去速還。答曰。

汝家因緣。厚重牢禁。所以來遲。我家累輕。是故來早。非但今日。乃至五百生來。

曾已出家。又常發願。願當生處。非貴非賤。處中而生。緣此縛輕。所以來速。時俱

(8)

道。在彼城中。皆悉自謂。俱得神通。自在無礙。其鄔波底沙。俱哩多等。即問六師 脯刺拏曰。行何法眼。習何教法。復得何果。若持梵行。獲何殊勝。彼師答曰。我如 是見。我如是說。無與。無愛。無見。無祭祀。無善行。無惡行。無善惡業報異熟果

。無今世。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世間無阿羅漢。正行正成就。若見此 世後世者。於此自法。證明神通。說得圓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 後有。唯受此生。斷後世有。命終即壞。四大共成。假為人身。是命斷時。四大各歸 本處。第五空界。諸根即轉。將此死屍。於林間焚燒。既變為灰。骸骨鴿色。即無人 也。乃知了已。智者行施及受施者。所是說有之人。悉空妄說。虛叫之言。並皆愚夫

。若是智者。了俱斷壞。知無後身。爾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作如是念。此師住於 非道。行於非智。仁者不應隨彼而學。修行嶮道。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善教若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語已。當知彼是如擊空器。擊已而去。次詣末羯利瞿闍離子處。白言。仁者 行何法眼。習何教法。復得何果。若持梵行。獲何殊勝。答曰。我如是說。如是見。

無因無緣有情受苦。無因無緣得淨。不由因緣自然得淨。無因無緣有情無智慧無見無 因無緣有情自然智慧有見。無力。無精進。無丈夫無世力。無我形。無他形。無我作

。無他作。一切有情。一切有命。一切有類。無處無居無觀。決定正道。有情歸依。

苦樂覺悟。所謂六道眾生。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作如是念。此師住於非道。乘於 邪道。智者遠離。此是嶮道。如是知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若如此  非法當云何 

  作是語已。如擊空器。知非而去。次往珊逝移毘刺知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

。習何教法。復得何果。有何殊勝。修何梵行。答言。摩納婆。我於此處。作如是見

。作如是說。汝應如是。為殺命故。應如是作。及教他作。應以自燒。及命他燒斫截 害等。亦如是作。不與應取。於欲應行。妄語應作。酒等應飲。多積人山。利刀應殺

。應剉為聚。如是種種殺害。無有罪業。亦無有報。於恒河南岸。種種殺生。於北種 種設會祭祀。無罪無福若行布施持戒精進等法。及以四攝。如不作者。得大果報。爾 時俱哩多。鄔波底沙。共相謂曰。此說非理。並是邪教。應當恐怖。智者遠離。作是 語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作是語已。如擊空器。捨之而去。次詣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子處。白言。仁者行何 法眼。作何教示。有何殊勝。修何梵行。復得何果。彼便答曰。摩納婆。我有如是見

。如是說。復有七身。何等為七。所謂地水火風。苦樂及命。彼皆無作。無所作。無 化所化。無有損害。積聚安住。猶如木梢更互相持。彼皆不生。無變易故。至不相害

(9)

。若福若罪。若以罪福。若苦若樂。若以苦樂。於彼七中。誰是丈夫。能相殺害。能 殺所殺。皆無主宰。不壞世間。命於六身。居竅而住。與六為主。終無損害。於中亦 無能相害者。亦無鬪諍。無有悟者。亦無發悟。亦無憶念。無有省者。亦無表者。無 表示者。凡有一萬四千六百發趣度門。以為上首。復有五業。三是應作。二是所作。

亦有全業。亦有半業。六萬四千觀屬。六十中劫。一百三十那刺迦諸根。復有一百三 十六病界。四萬九千龍眷屬。四萬九千妙翅鳥。四萬九千尼揵子眷屬。四萬九千外道 眷屬。七有名劫。七無名劫。七阿蘇羅世。七毘舍遮世。七天居。七人間。七大池。

七小池。七大夢。七百小夢。七大巔坑。七百小巔坑。七大悟。七百小悟。六端嚴生

。十增長。以大丈夫。此是八萬四千大劫。於中愚夫智者。莫不流轉已。而得苦盡。

然始解脫。譬如以線。纏繫重物。從高擲下。而轉線盡。愚夫智者。亦復如是。經於 八萬四千劫中。流轉生死。至劫終已。而得解脫。於中若沙門婆羅門。能作如是語。

我以此禁戒。勤苦修梵行。未成熟者。令成熟。其成熟者。苦盡獲果。作此說者。無 有是處。然苦樂當住。無有增減。不可得知。我如是說。了知生死。是實不虛。作此 說已。時俱哩多。及鄔波底沙。咸作是念。然此教師。住於非道。猶如嶮路。智者應 當遠離於彼。作是念已。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頌已。如擊空器等。廣說如前。次詣昵揭爛陀子處。白言。仁者行何法眼。

作何教示。有何殊勝。有何梵行。復得何果答曰。我如是見。我如是說。一切有情所 受果報。皆由宿業。過去惡業。今修梵行。而得苦盡。今修善業。因緣獲果更不造惡

。當得漏盡。漏既盡已。苦業俱盡。苦果既盡。得至邊際。爾時俱哩多。鄔波底沙。

聞是語已。便作是念。此師說者。亦住非道。猶如險道。智者應離。說伽他曰  邪解非善說  情樂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當云何 

  說是頌已。如擊空器等。廣如前說。便即捨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1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二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此有度舍利目連緣

  爾時有教師。名曰珊逝移。即便詣彼。問諸人曰。此教師何處宴坐。其教師先在 房中。聞是語已。便作是念。我久在此。不聞說此宴坐之語。時俱哩多等復作是念。

彼人宴坐。我等不應輒令起動。待坐起已。即應相見。作是念已。便隱屏處。爾時珊 逝移從宴坐起。諸根清淨。彼二知已。即便詣彼。白言。仁者有何法眼。作何致示。

有何殊勝。修何梵行。復得何果。答曰。我如是見。我如是說。實不妄語。不害眾生

。常不生不死。不墮不滅。當生二梵天。爾時彼二問曰。所說何義。答曰。不妄語者

。名為出家。不害生者。與一切法以為根本。常不生不死不墮不滅等處。是為涅槃。

生二梵者。諸婆羅門等所修梵行。皆求彼處。聞是語已。白言。尊者。願與我等。攝 受出家。修行梵行。即俱與彼二人出家。既出家已。四遠皆聞俱哩多等於珊逝移處。

而得出家。于時珊逝移多獲利養。即作是念。我昔族望憍陳種姓。今時亦為憍陳種姓

。今獲利養。莫不由彼二人福德。非我福故。作是念已。時珊逝移先有五百弟子。常 教論典。即命彼二。各領二百五十弟子。受其教法。時珊逝移便染時患。時鄔波底沙 告俱哩多曰。師今染患。汝求醫藥。為看侍耶。答曰。仁有智慧。宜應看侍。我當求 藥。時俱哩多求得諸藥根莖花等。與師噉服。其病轉加。于時教師即便微笑。底沙白 言。大人無緣。必不應笑。師今微笑。有何因緣。師便告曰。如汝所言。我向所笑。

金洲有王名曰金主。命終欲焚。其妻悲惱。亦自焚身。眾生愚癡。由慾所牽。欲情染 故。受斯苦惱。鄔波底沙白言。何年日月。有如是事。答曰。某年月日。及以時節。

其二弟子即便錄記。又白師曰。我所出家。求斷生死師既獲已。願今教我。得斷生死

。師即答言。我意出家。亦求此事。如汝所請。我不獲得。然十五日褒灑陀時。有諸 天眾。在於虛空。作如是語。於釋種中。有童子生。於雪山所有河。名曰分路。於彼 河側。有劫比羅仙人住處。有婆羅門。善解天文。及能占相。彼記童子。當作轉輪聖 王。彼若出家。當證如來應正等覺。名聞十方。告弟子曰。汝等於彼教中出家。修持 梵行。不應自恃族種尊高。應修梵行。調伏諸根。汝等於彼。當得妙果。不受生死。

說先語已。而說伽他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會合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爾時教師不久命終。諸弟子等。以青黃赤白繒綵纏已。將向林中。以禮焚訖。于 時金洲有婆羅門。名曰金髮。從彼來至王舍城中。到鄔波底沙處。時鄔波底沙問。汝 從何來。答曰。從金洲來。汝彼曾見希有事不。答曰。不見餘事。然金主王命終焚燒

。其妻悲念。亦自焚身。便即問曰。何年日月。答曰。某年月日。及以時節。其鄔波 底沙自撿私記。誠如師言。時俱哩多告鄔波底沙曰。我之教師。已證妙法。然師祕法

。不教我等。師若不證天耳法眼。寧知他方有如是事。時俱哩多便作是念。鄔波底沙

(11)

。聰明智慧。於教師處。應得妙法。不教於我。作是念已便即告曰共立誓言。若先證 得上妙法者。應相度脫。作是誓已。俱遊人間爾時菩薩年二十九。欲在王宮。受五欲 樂。既見生老病死。心生厭離。中夜踰城。往詣林藪。六年苦行。都無所獲。隨意喘 息。便飡美味乳酪等食。酥油塗身。以香湯浴。便即往詣軍營聚落。受歡喜歡喜力二 牧牛女十六倍乳糜。菩薩食已。時有黑色龍王。讚言善哉。復有一人。名曰常住。授 與菩薩吉祥草已。即詣菩提樹下自敷斯草。其草不亂。便即右旋。於此草上。結跏趺 坐。端身正念。便即發要期之心我若諸漏不盡。終不起于此座

  爾時菩薩應未證悟。便即降伏三十六萬俱胝惡魔。其魔各有百千鬼神眷屬。爾時 菩薩以慈鎧仗。降伏魔已。便證無上正等菩提。時有梵天。來請世尊。於波羅痆斯。

三轉法輪。時會聽者。有大臣子五十餘人。既聞法已。並請出家。及受近圓

  爾時世尊復詣聚落。名白 林。有六十人。同為善伴。聞佛說已。便得正信。復 詣聚落。名曰軍住。其聚落主。有二女人。一字難陀。二名難陀波羅。聞佛說法。同 前正信。復有一池。名憂樓頻螺。其處有一大仙。名曰迦攝。并諸弟子一千人俱。聞 佛說法。咸請出家。及受近圓。佛到伽耶頂制底所。有伽耶迦攝。示現三種神變事已

。遂令迦攝。住圓寂處。後往杖林。令摩揭陀主影勝大王。得見真諦。與八萬天眾。

及摩揭陀國婆羅門居士。至王舍城。住於竹林爾時世尊在竹林園。羯蘭鐸迦池側。時 鄔波底沙。與俱哩多。遊行人間。至王舍城乃見城中寂靜。便作是念。有二事因。令 彼大城。得寂靜住。或為有他怨怖。或緣有大威德沙門婆羅門。作是念已。即行觀星

。無他怨怖。面點三畫。漸次遊從。復有無量百千萬人。隨後而去。後於異時。面粧 畫已。漸次遊從。隨後無有一人。便作是念我先遊從。乃有無量百千人眾隨從。今無 一人。是事云何。爾時諸佛常法如餘。佛即作念。此異學人。一名地師。一名拘哩多

。已於過去諸佛之所。多種善根。久修福業。猶如熱腫。時節若熟。逢緣發破。即得 除愈。此人根熟。今正是時。佛又觀其根器。云何得度。復於誰處。而得有緣。觀知 此人當於具足律儀人所。而得發心。世尊即令馬勝苾芻。往彼而度。時馬勝苾芻威儀 庠序。諸天人眾。見者發心。佛告馬勝。汝可攝受二人。既受勅已歡喜默然。頂禮佛 足。便即往去。爾時馬勝至明食時。著衣持鉢。入王舍城。次第乞食。威儀庠序。顧 若牛王。時鄔波底沙梵志出遊。乃見尊者馬勝。威儀具足。與世希奇。歎未曾有。于 時鄔波底沙便作是念。所有城中諸出家者。非與此等。我應問彼。誰邊出家。所學何 法。教師是誰。作是念已。便往近路。而候尊者。于時尊者從彼而來。鄔波底沙見已

。便即問曰。誰是汝師。所學何法。誰邊出家。馬勝答言。我之大師。是釋迦種。沙 門喬答摩。今證無上正等菩提。彼是我師。我依於彼。剃除鬢髮。而為出家。修行梵 行。讀誦教法。爾時鄔波底沙告言。具壽。願與我說。令我得聞。馬勝報曰。如來教 法。甚深微妙。難解難知。我近出家。不能廣說。然我今者不能記文。略說其義。底 沙告曰。願說其義。爾時馬勝便以伽他。而告之曰

(12)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沙門說 

  說是頌已。時鄔波底沙即便離垢。證得法眼。法中之眼。得見法已。心無疑惑。

情無畏懼。忽便起立。恭敬合掌。作如是言。此是我師。此是正法。住此法者。更不 墜墮。是無憂處。我從無量曠大劫來。未曾聞此甚深要法。即告具壽。大師世尊。今 在何處。答曰。我之大師。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側。時鄔波底沙聞是語已。歡喜踊 躍。恭敬合掌。右遶三匝。奉辭而去。便即往詣俱哩多處。時俱哩多遙見而來。告鄔 波底沙曰。汝今容貌。異常鮮潔。諸根清淨。為得甘露上妙法耶。鄔波底沙答曰。如 是如是。如汝所言。時鄔波底沙具申上事。說伽他曰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沙門說 

  爾時俱哩多聞是法已。告言。具壽更為我說。時鄔波底沙復為重說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沙門說 

  說是法已。時俱哩多便得離垢。證得法眼法中之眼。既見法已。恭敬合掌。歡喜 頂禮。作如是言。此是正法。若住此者。不墮落處。我從無量俱胝劫來。未聞此法。

時俱哩多告鄔波底沙曰。大師世尊今在何處。答曰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側。聞是語已

。又告鄔波底沙。今宜共往。於彼出家。修行梵行。答言。甚善。俱哩多曰。問諸弟 子。共許以不。鄔波底沙報言。善哉善哉。汝是名德。眾所知識。應問弟子。爾時俱 哩多告諸弟子曰我與鄔波底沙。今欲往詣佛世尊所。出家學道。修行梵行。汝等云何 弟子答曰。我等所學。皆依師授。今鄔波馱耶隨佛出家。我等亦願隨佛出家。師告言 善今正是時。爾時鄔波底沙與俱哩多。各與二百五十弟子。即出王城。欲往羯蘭鐸迦 竹林池所。爾時具壽馬勝苾芻。去世尊不遠。在一樹下。寂然宴坐。鄔波底沙既遙見 已。告俱哩多曰。為當先去禮世尊耶。為先於鄔波馱耶處。而為聽法。俱哩多曰。應 聽法處。作是語已。俱詣尊者馬勝苾芻處。頭面禮足。退坐一面。爾時如來眾中。有 一婆羅門。先事月神。世尊。為彼婆羅門。而說伽他曰

 若人能了法  無論老與少   當須起恭敬  猶如月初出 

  爾時會中。有一事火婆羅門。世尊復為而說頌曰  若人能了法  無論老與少 

 當須起恭敬  如火能淨穢 

  爾時鄔波底沙。與俱哩多等。頂禮尊者馬勝足已。即詣佛所。爾時世尊。與無量 百千苾芻眾等。前後圍遶。而為說法。世尊遙見俱哩多等。便告諸苾芻曰。汝等見此 二人。大眾圍遶。而為上首不。答言。如是。我等已見。世尊復言。汝等當知。此二 人等。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於聲聞中。神通智慧。最為第一。時俱哩多。及鄔波底

(13)

沙。至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願與我等。於善法中。出家近 圓。成苾芻性。修持梵行

  爾時世尊命彼二人善來苾芻。修行梵行。佛既語已。時彼二人。鬚髮自落。袈裟 著身。如曾剃髮。已經七日。威儀具足如百歲苾芻。而攝頌曰

 世尊命善來  諸根得寂靜   髮落衣著身  威儀如百夏 

  時有眾多苾芻。食時著衣持鉢。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於其城內所是珊逝移諸弟 子等。見諸苾芻。共相譏笑。而說伽他曰

 佛於王舍城  摩揭陀最勝   珊逝悉度訖  汝今當度誰 

  時諸苾芻聞是語已。便失威德。情不歡喜。乞食得已。還至本處。飯食已訖。收 衣洗足。至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時諸苾芻白佛言。世尊。我等食時。王城 乞食。所有珊逝移弟子等。種種譏嫌。具說上事。我等默然。無有威德。情懷不樂。

佛言。彼若作如是語。汝應此答  凡度應如法  世尊教是正   汝等有何知  彼度是依法 

  若作此答。彼無威德。默然而去。時諸苾芻著衣持鉢。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時 珊逝移諸弟子等。如上譏嫌。說伽他曰

 佛於王舍城  摩揭陀最勝   珊逝悉度訖  汝今當度誰 

  時諸苾芻聞是語已。便說伽他答曰  凡度應如法  世尊教是正 

 汝等有何知  彼度是依法 

  時珊逝移弟子。聞是語已。威德俱失。默然退散。後於異時。摩吒羅婆羅門夫妻 俱亡。底沙婆羅門。及妻舍利。命亦終歿。俱瑟恥羅從南方還。將無後世論。至那刺 陀聚落。有守門人問曰。具壽。汝是俱瑟恥囉不。答言。如是。眾人得知。問守門人 曰。摩吒囉婆羅門今在何處。答言。已死。又問其妻及底沙等。具答如前。又問。舍 利子今在何處。答言。在王舍城。有一大師。名曰珊逝移。近出世間。於彼出家。俱 瑟恥羅便作是言。婆羅門法。不應出家。此非善事。作是語已。漸次而行。至王舍城

。問諸人曰。珊逝移大師今在何處。諸人答言。大師已死。所有弟子。悉於沙門喬答 摩處。於彼出家。歎言甚善。彼既記言。當作轉輪聖王。彼若作王。舍利子應為大臣

。爾時長爪梵志。聞是說已。即詣佛所。作如是語。沙門喬答摩。一切我法。所有見 等。皆我不欲。所有事火。作如是見。作如是說。我所見者。悉離悉除。亦離變易。

若離此見。不取相續。更不取餘見。沙門喬答摩。我如是見。我如是解。世人所見。

(14)

論曰。若沙門婆羅門等。能捨此見。不取餘見。如是此等。真沙門婆羅門。是微妙處

。又事火者。皆住三見。云何為三。一者一切不欲。二者一切欲。三者一切願不欲。

乃至出家

  佛告諸苾芻。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明解聰利。俱瑟恥羅苾芻。最為第一。時具壽 舍利子。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舍利子。先作何 業。由彼業故。感得利智。深智。無疑惑智。佛言。諸苾芻。汝等應聽。其舍利子。

先所作業。還應自得。非於餘處。廣說乃至。果報還自受等。乃往古昔。於一聚落。

有婆羅門。娶妻未久。便誕一息。不經多年。復生一女。俱漸長大。父母遇病。皆悉 身亡。時彼童子既遭憂慼。念往山林。即携其妹。共至林所。採拾花果。以自支持。

汝等苾芻。如大黑蛇。有五過患。云何為五。一者多瞋。二者多恨。三者作惡。四者 無恩。五者利毒。應知女人。亦有五過。一者多瞋。二者多恨。三者作惡。四者無恩

。五者利毒。云何名為女人利毒。凡諸女人。多懷猛利染欲之心。是時童女既至成人

。欲心漸盛。告其兄曰。我今不能常飡花果。以自存命。可往人間。求請飲食。時兄 將妹。共出山林。往婆羅門家。而行乞食。兩俱齊喚。主人出看。見而告曰。隱居之 人。亦畜妻室。兄曰。此非我妻。是親妹也。即問兄曰。曾娉人未。彼報言未。若如 是者。何不與我。答曰。此已遠離世間惡法。女心欲盛。報其兄曰。豈我林中食諸花 果。不能活耶。然我不堪煩惱所逼。共辭林野。遠至人間。今可以我與婆羅門。兄曰

。我實不能嫁娶於汝。此是惡法。非我所為。汝有俗心。任情所欲。時婆羅門知女心 已。延入家中。大會宗親。納以為婦。報其兄曰。今與我同宅而居。別為一室。兄曰

。我不求欲。當樂出家。妹曰。共立要契。方可隨情。兄曰。是何言要。妹曰。若其 證得殊勝果者。可來相見。兄曰。善哉。如汝所願。即便辭去。至隱士所。而為出家

。由彼宿世善根力故。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便作是念。我 先與妹。共立要契。今可往看。便至其所。上昇虛空。身現神變。上出火光。下流清 水。奇相非一。縱身而下。諸凡夫人見神通時。心疾迴轉。猶如大樹崩倒於地。頂禮 尊足。白言。大兄。今得如是殊妙勝德。答言。我證。白言。兄為資身。須得飲食。

我為求福。願興供養可住於此。答曰。汝無自在。可入報夫。即白夫言。仁今知不。

我兄出家。成就禁戒。得上妙果。世間第一。我欲供養。不敢自專。若見許者。於三 月中。飲食資給。答言。賢首。彼不出家。我雖不欲。終須供濟。況已出家。獲殊勝 道。今隨汝意。供養三月。其三月中。種種上妙供給其兄。三月既滿。即以上 刀子 及針。即便奉施。兄既受已。以刀割截。刀子善利。裁割迅疾。其妹見已。便即蹲踞

。作如是言。願我根性。如此刀子。得善迅利。乃至未來。成就利智。于時獨覺取衣 縫刺。善用針線。縫刺無礙。妹便發願。願我今身。乃至未來。令我智慧。猶若此針

。智慧深遠。通達無礙爾時佛告諸苾芻。勿生異念。往昔婆羅門女者。豈異人乎。今 舍利弗是。由彼過去供養獨覺。奉施刀子。及白 等。廣發誓願。由此善根。今得利 智聰明第一。汝等苾芻。當知黑業。還得黑報。若行白業。還得白報。乃至廣說。如

(15)

上應知。時諸苾芻咸皆有疑。白世尊曰。具壽舍利弗。昔作何業。今得非貴族種。非 極下賤。處中而生。數數出家。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聽。乃往過去。有一國王。娶妻 不久。自恣慾樂。乃至遊獵。不經多年。便誕一息。其子長大。見其父王非法化世。

便作是念。我父滅度。當墮地獄。我紹王位。亦同斯苦。我應往於善法律中。出家修 道。乃至梵行。作是念已。即詣父所。白言。大王。願王放我出家。王告子曰。所有 種種祭祠天等。皆求富貴。汝是太子。乘象之種。王位在即。汝今何故。而求出家。

種種呵責。不放出家。後於異時。太子乘象。出城遊觀。見一貧人持葉乞食。告曰賢 首。我是貴種。不得出家。汝非貴種。何不出家。答言。我無衣鉢。云何出家。報言

。賢首。我當與汝三衣鉢等。汝應出家。答言。極善。于時太子如上付與。時有五通 仙人。在一樹下。樂寂宴坐。于時太子。及與乞士。俱詣仙人處。太子下象。至仙人 處。白言聖者。願與出家。時彼仙人。即與出家。太子告言。我今欲去。汝若得道。

及與證果。願令相報。彼即答言。如仁所言。既出家已。即往靜處。宴坐修定。遂於 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便作是念。我所證果。皆由太子。我應於 彼今可往看。示現神變。作是念已。便至其所。上昇虛空。種種神變。乃至火光。下 流水等。廣如上說。時諸人等見神變已。心疾迴轉。猶如大樹崩倒於地。咸皆頂禮。

白言聖者。今證如是殊勝果耶。答言。我證。太子見已。作如是念。彼所獲者皆悉由 我。我不出家證斯果者。莫不皆由高族家生。作是念已。便發誓願。唯願我等生生世 世。勿於高族家生。及以下賤。處中而生。令我無障。易得出家。汝等苾芻。勿生異 念。往太子者。豈與人乎。今舍利弗是。由彼昔時誓願力故。今生出家。自在無礙。

當知果報。自作自受。若作白業。還得白報。若作黑業。還得黑報。乃至善惡。廣說 如前。汝等苾芻。當如是學。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斷疑惑。諸苾芻等白世 尊言。此具壽舍利弗。作何福業成熟善根。於聲聞中。智慧第一。佛言。由昔過去發 願力故。諸苾芻等白言。世尊。作何誓願。唯佛慈悲。為我廣說。佛告諸苾芻。汝等 應聽。乃往過去。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出世。號曰迦攝波。十號具足。此 舍利弗有一教師。迦葉佛所。而得出家。迦攝波佛記舍利師。汝於聲聞眾中。聰明智 慧。最為第一。乃至梵行。而無虧缺。然無果報。非獲於果。至師命終時廣發誓願。

我所修行梵行功德。以此善根。願迦葉波佛與彼嗢怛囉婆羅門。當來世時。人壽百歲

。有佛出世。號曰釋迦牟尼應正等覺。十號具足。於彼教中。而得出家。斷諸煩惱。

乃至漏盡。證阿羅漢果。爾時舍利弗。今所獲果。一如師願。由彼願力故。今舍利弗

。諸聲聞中。智慧第一。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能斷白世尊曰。彼具壽大目乾連。

先作何業。成熟善根。諸聲聞中。神通第一。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聽。彼大目乾連。

乃往過去。善行善業。積聚善根。乃至果報。廣說如前

  佛告諸苾芻。乃往過去。波羅奈城。去斯不遠。有一仙人。於彼居止。心行慈悲

。憐愍有情。于時有一採樵貧人。負薪至彼。疲極偃息。仙人見已。極生憐愍。遂作

(16)

人出家。令修焚行。作是念已。告言。賢子。汝受辛苦。何不出家。答言。大仙。我 是貧人。採樵活命。誰能見是。度我出家。告言。賢首。我當度汝。令得出家。儻若 獲果。願當相報。答言。聖者。必若證果。必當相報。時彼仙人即與出家。既出家已

。而逐靜處。修禪習定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便作是念。我 所證果。皆由仙人。我應覆誓。往看相報。作是念已。至其仙所。上昇虛空。下流清 水。乃至火光。十八變等。如前廣說。其仙見已。心疾迴轉。猶如大樹。崩倒於地。

便發願言。願我所修無量功德。於當來世所有威德。如汝所有神通第一。汝等苾芻。

勿生異念。往仙人者。豈異人乎。即大目乾連是也。當知果報黑白業等。廣如上說。

汝等苾芻。應如是學。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能斷。來白佛言。此大目乾連。復作 何業。於大德中。神通第一

  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聽。乃往過去。此賢劫中。迦攝波佛出現世時。以誓願故。

廣如上說。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能斷。來白世尊。具壽憍陳如。先世作何善業。

成熟善根。能四如意解。今時利根明了。佛告諸苾芻。於此賢劫中。過去有佛出現。

名迦攝波。有教師修持梵行。不獲果報臨命終時。發誓願故。如前廣說。於佛住世之 時。若有出家近圓者。皆來於世尊所。佛言。善來苾芻。鬚髮自落。袈裟著身。自然 持鉢。即為出家近圓。別有一人。在外遠國。於苾芻處。來求出家。彼苾芻將此人。

來於佛所。欲與出家近圓。其人在路身亡。乃不得出家。時諸苾芻緣此事故。來白佛 言。具如上說爾時世尊便作是念。疲乏我聲聞。若有人求出家近圓。在遠國者。我許 於苾芻僧眾。與彼出家近圓。時佛世尊集諸苾芻。告言。緣此事故。從今已後。若有 求出家者。許苾芻僧眾。與出家與近圓。佛許此事已。彼苾芻眾。不知云何與出家與 近圓。以緣白佛。時世尊告諸苾芻。但有人來。求出家者。當問諸難。若無障難者。

然後與受三歸。即令合掌胡跪。當自稱名。盡一形世。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眾中尊。後與受五學處。十戒。二百五十戒。廣如餘說

  既出家近圓已。於阿遮離鄔波馱耶處。無怕懼心。所作之事。皆無所問。時諸苾 芻以緣白佛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我今為諸弟子。制其學處。若諸弟子所作事業。以水洒地。

及瞿摩耶塗壇掃地。及修理衣鉢。食噉等事。不告白師。及有客苾芻。先不相識。來 至房中。應白師知。唯除五事。餘悉皆白。若不如是。得越法罪。言五事者。所謂嚼 齒木。飲淨水。大小便利。及四十九尋內禮制底。此不應白二師。所有縫衣等事。弟 子應白。師勿自勞。我當代作。若如是者善。不如是者。得越法罪。師若為福及眾作

。不代無犯。二師有病。須勤看侍。應白師言。所須醫藥。及以飲食。應隨師意。不 得違情。若如是者善。若不如是。同前得罪。若二師有犯。同住弟子。應善方便。白 二師言。師犯如是惡作之罪。師應發露。廣說如上。二師邪見。大眾為作驅擯等。令 出住處。弟子應須於大眾處。慇懃求謝。令眾歡喜。又須白師。勿作惡見。方便正諫

。令捨是事。令眾及師。和合樂住。若不如是。得越法罪。乃至廣說。如上應知。若

(17)

二師犯僧伽伐尸沙罪。弟子應須令師發露。若復僧伽與其二師。行遍住法。及以意喜 不得與善苾芻。同室眠臥等事。若如法悔。罪根及業。悉皆除滅。同善苾芻。乃至復 本等。廣如上說若如是者善。若不依行者。得越法罪。其弟子等慇懃諫悔。弟子有過

。師亦慇懃呵責令改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二

(1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近軍苾芻。遊行人間。三月坐雨安居 已。度一弟子。與彼漸行。至室羅筏城。爾時具壽近軍洗足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諸佛常法。若有客苾芻來。先唱善來。從何處來。復於何方。三月坐雨 安居。爾時佛告近軍苾芻。汝從何方來。何處三月坐雨安居。近軍苾芻白言。世尊。

我從餘國來。於彼三月坐雨安居佛問言。此善男子。是誰弟子。近軍答曰。是我弟子

。佛言。汝出家幾時。答曰。經今二年。其弟子度經一年爾時佛告諸苾芻曰。此近軍 已起過為首。我今制諸苾芻。不應出家經年。度餘弟子。及授近圓。不與同住。應自 依止。若出家未滿十夏。不度求寂。及授近圓。有客僧來。先不相識。不與依止。若 滿十夏。於別解脫戒經。善知通塞。應度求寂。依止等事。皆悉應作。自未調伏。調 伏於他。無有是處。如是愚小亦不應度。自未證悟解脫寂定。及以涅槃。為他說者。

亦無是處。自墮淤泥。猶未得出。擬欲度他。此亦非理。時有年老無知苾芻。不閑戒 律。度一外道。及授近圓。既近圓已。白鄔波馱耶曰。今教授我。其師不解。默然無 對。遂生譏嫌。諸苾芻知。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許十夏苾芻。許度弟子。近圓如前

。不於他依止。而成就五法。何等為五。一者近圓經十夏已上。二者弟子患。能為看 養。三者有惡作疑犯。隨事舉勗。四者若有邪見。教令正見。五者若不樂法。勤攝受 令樂住。是名五法。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四者持 律。五者善持母論。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無缺。二者多聞。三 者善明經義。四者於毘奈耶。善知通塞。五者磨窒哩迦藏。善明義趣。是名為五。復 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知義。四者善通毘奈耶。五者善 明摩窒哩迦藏。是名為五。廣如前說。復有五種。云何為五。此五同前。於一一上。

唯加極言。廣說如上。復有五種。此五亦同。於一一上。更加勝字。復有五種。亦同 上說。於上加能。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戒成就。二者多聞成就。三 者勝解脫成就。四者證智勝解脫成就。五者智慧成就。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一者信 成就。二者戒成就。三者多聞成就。四者捨成就。五者智成就。廣說如前。復有五種

。云何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念。五者慧。是名為五。廣說同 前。復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定。五者般若。是 為五。復有五種。四者同上。第五為是樂寂靜坐。復有五種。一者有學戒蘊成就二者 有學定蘊成就。三者有學慧蘊成就。四者有學解脫蘊成就。五者有學解脫知見蘊成就

。廣說如餘。復有五種無學成就同有學說。復有五種。一者知有過。二者表示。三者 意表示。四者捨棄。五者隨解。復有五種。何者為五。一者知有留難。二者知無留難

。三者隨說教示。四者與依止弟子。五者攝受。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 者知有犯。二者知無犯。三者知輕。四者知重。五者知波羅底木叉。廣解演說。成就 五法。滿十夏者。得與人出家近圓。與依止及教示。如自不具上五法成就者。應依止

(19)

他。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已五法成就。滿十夏。應度弟子。自 不應依止他。若苾芻近圓。經六十夏。不解別解脫。若不成就五法者。應依止他住不

。佛言。應依止他住。白言。云何依止。佛言。依止老者。白言。若無老者。云何當 住。佛言。當依止少者。唯除禮拜。餘皆取教示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苾芻。愚癡無智。不閑善惡。遂度外道

。令受近圓。乃共諸苾芻。常為諍論。遂便歸俗。種種謗毀。遂生譏嫌。時諸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何有斯事。愚癡無智。棄善法律。而就邪見。譬如有人。飢火所逼。

棄好飲食。噉諸穢惡。如是之人。亦復如是。由彼愚癡。棄善法律。愛樂外道邪見。

是故苾芻。不應輒度外道。以為弟子。唯度釋子。若有釋子。持外道服。來求出家。

及近圓者。如此應度。成苾芻性。除斯釋種。自餘外道。皆應四月共住。佛已許度外 道。四月共住。承事供養不捨本衣。時諸苾芻不知共住。及以度法。以緣白佛。佛言

。若有外道。來求出家。先可應問身無障難。若無障難已與受三歸。及五學處。將向 眾中。於僧伽前。蹲踞合掌。教彼作如是言。大德僧伽聽。我是外道。名字某甲。今 求出家。於四月中。以我本服。供養僧伽。願眾許我。已著眼見耳不聞處。應可差一 苾芻。謂作羯磨。作如是說。大德僧伽聽。此外道某甲。今求出家。以本服於四月中

。供養鄔波馱耶。及以僧伽。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若不許者說。如是三說。

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於四月中所有事業。一同求寂。著親教師衣

。食僧伽食。於四月中。若舊見改。應與出家。若心樂外道者。應驅令出。爾時具壽 鄔波離問佛。世尊。如佛所說。改舊見者。云何得知改於舊見。佛言。應於彼前。讚 歎三寶。說佛功德。應毀外道。種種毀訾。若聞讚歎佛法與僧。聞毀本族。心生歡喜

。應與出家。若讚三寶。心則不喜。聞毀訾外道。心生憂慼。即不應度。應驅擯出。

若聞毀訾外道之種。心不瞋恨。便生歡喜。是改舊見。佛言。若有事火外道。來求出 家。應與彼度。及授近圓。何以故。此事火種類。信三種業。何等為三。所謂有業。

及所作業。與作因業。是故應度。汝等苾芻。應如是學。此等有業。與有所作業。及 所作因業。汝等當學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三月坐雨安居已。時王舍城。耆宿苾芻數少

。年少者多。爾時世尊欲往南山。遊行人間。告阿難陀曰。汝應告諸苾芻。欲隨世尊 者。應修營支伐羅。時阿難陀受教勅已。即詣諸處。告諸苾芻曰。世尊欲往人間遊行

。若欲隨世尊者。應修營支伐羅。時耆宿苾芻告具壽阿難陀。我不能隨世尊遊行。阿 難陀告言。何故不能。答曰。我等年老。時少年者。我等不去。問曰。何故。答言。

我之師主。既不隨去。我今須為看侍鄔波馱耶。爾時世尊與少弟子。具持衣鉢。即往 人間。在路遊行。左右顧望。如大象王。恐諸苾芻執持瓶鉢。有不如法。世尊迴顧。

乃見苾芻其數不多。世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何故苾芻。徒眾減少。時阿難陀以 如上事。具答世尊。佛告諸苾芻。我今應許五夏已上苾芻。成就五法。得隨處學。遊

(20)

。五者善持鉢唎底木叉。廣能宣說。是名五法。遊行人間。隨處受學。得往勿疑。具 壽鄔波離問佛。世尊。六年已去。成就五法。遊行人間。受學得不。佛言得。又白世 尊。三夏成就五法。得往以不。佛言。不得。佛言。我今當制。五夏已上。成就五法

。得隨意去。若未滿者。縱閑三藏。亦不應往遊行受學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大目乾連。與十七眾出家。并受近圓

。此皆幼年。以鄔波離為首。夜中忍飢。徹曉啼泣。時佛世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

。何故夜中小兒啼聲。阿難陀以緣具答。佛告諸苾芻。我今當制。若年未滿二十。不 應與受近圓。成苾芻性。所以者何。未滿二十。不能忍飢寒熱渴乏。蚊蟲所唼。及病 等。又師呵嘖。不能忍受。及諸苦惱。由是幼小。不能忍斯如上等苦。佛告阿難陀。

若滿二十。即有志烈。能忍如上呵嘖等苦。由年未滿。與受近圓。有如是過。是故苾 芻。若未滿二十。不應與授近圓。若有求寂。來求近圓。苾芻應問。年二十不。若不 問者。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息。

長養漸大。長者家業漸漸散盡。便作是念。我今貧困。應求出家。便命子曰。我今年 老。不能與汝紹其家業。我今欲於善法律中。於彼出家。於汝意云何。子白父言。父 若出家。我今亦應隨父出家。父報言善。于時父子相隨。往詣逝多林。於苾芻處。白 言。聖者。願與我等。而為出家。苾芻報言善。又告曰。賢首。此小童子。是汝何親

。答言。是子亦欲出家。時彼苾芻俱與出家。教四威儀。及以喫食。經數日已。告言

。汝去。鹿不養鹿。室羅筏城。是我境界。極以廣大。多諸人民。敬信三寶。汝應往 彼。自求衣食。養活軀命。聞是語已。嚴持衣鉢。相隨往。詣室羅筏城。次第乞食。

遂於衢路。見一婦人。作其煎餅。時小求寂即從乞求。女人報曰。與我價直。求寂報 言。我是沙門不畜財物。既不與直。乞餅不得。時小求寂高聲啼泣。宛轉于地。時諸 人等遂生譏嫌。何故苾芻度此血團。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所有過失。悉由度彼 幼小出家。從今以去未滿十五。不與出家。若有童子。來求出家苾芻應問。年十五不 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具壽鄔波難陀有二求寂。更相調戲。猶如女 人與丈夫戲。亦如男子共女人戲。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所有過失。斯由畜二求 寂。若畜者。得越法罪。佛既制已。時有兄弟二人。年幾相似。來求出家。時諸苾芻 不敢度彼。不知云何。以緣白佛。佛言。若有兄弟。一時求出家者。應度無犯。彼二 求寂。並未年滿。應自留一。教受事業。將一付與親知識處。或大德處。若至年滿。

應與近圓。其未滿者。自養無犯。若年二十。不與彼等。而受近圓。得越法罪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居士。家有一奴。勤求作務

。無有懈怠。所有作務。先首為了。後於異時。曹主生瞋。便作是念。曹主甚難承事

。我當逃走。復作是念。生處難捨。是諸聲聞釋子。於王得恩。無能損者。我投彼處 出家。其奴即往逝多園林。於苾芻處。白言。聖者。我欲求出家。時諸苾芻即與出家

(21)

。及近圓已。種種教示。依教修行研求。能除諸煩惱。而證阿羅漢果。如餘廣說。于 時長者乃生悔心。便作是念。我奴所作之事。一切無有懈怠。我不應瞋。令彼捨我。

我若見彼。應從懺摩。即於室羅筏城。城門邊立。然彼苾芻。食時執持衣鉢。入城乞 食。彼見告言。賢首。汝得出家耶。答言爾。報曰。現今無人可給事我。相隨歸舍。

爾時苾芻即昇虛空。乃現種種神變。是時居士而生悔心。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如 大樹摧倒。頂禮其足白言。聖者。得證如此功能。願從今已後。受我衣服臥具。飲食 湯藥。名稱普聞。某甲奴出家。證阿羅漢果。有如是勝妙功德。時勝光王聞此語已。

某甲長者有奴出家。殊勝證悟。能獲四果。作是語已。即命群臣。而告之曰。汝等應 知。我是灌頂剎利王種。從今已往。一切官寮長者等家。有奴求出俗者。便放出家。

勿令障礙。室羅筏城。時有長者。家有一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廣說如前。便即出 家。并受圓具。令學法式。告言。賢首。鹿不養鹿。其室羅筏城。土地寬廣。父母居 處。汝今可去乞食而活。時彼長者心生追悔。便作是念。彼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我 若見時。應求懺悔。時彼長者。遂於室羅筏城門側而立時彼苾芻。食時著衣持鉢。入 城乞食。長者見已。告言賢首。汝得出家。誰當事我。可共歸家。即便執臂。苾芻告 曰。若觸我者。當截汝腕。勝光王勅。恩垂苾芻。由如太子。是長者毀呰苾芻曰。沙 門釋子。壞我城隍。及壞梵志。豈合與奴出家。時諸苾芻聞此事已。以緣白佛。爾時 世尊便作是念。既有斯過。從今已往。汝等苾芻不應與奴出家。若有求者。當可問之

。汝是奴不。若與奴出家者。得越法罪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每放課錢。或 時收利。或時本利俱收。復於後時。見負債人。本利俱索。牽掣久捉不放。即共立限

。方始放還。彼人便作是念。然此長者。甚是惡性。我復不能本利俱還。我當逃走。

復作是念。鄉土難捨。沙門釋子而於王所。由如太子。我今於彼。求出家耶。即往逝 多林。詣苾芻處。白言。聖者我求出家。彼與出家。及受近圓。并教法式。既近圓已

。勇厲精勤。於中無間。不經多時。乃證阿羅漢果。時彼長者便生追悔。作如是念。

彼負我債。於時時間。常還本利。以何因緣。輒見輕棄。如若今時。重得見者。我當 懺謝。即於城門。佇立而住。時彼苾芻。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長者便見

。問言。賢首。汝已出家。雖復時時常還本利。今可共歸。便執其手。欲引而行。爾 時苾芻便即昇空乃現種種十八神變。廣說如上。時彼長者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如 大樹崩倒于地。白言。聖者。獲得如是殊勝功德。上妙果證。從今以去。聖者所須資 具衣食。我當給與。願尊納受。爾時四遠。皆悉聞知某甲長者所負財主。獲如是果。

時勝軍王既聞斯事。勅大臣曰。從今以去。所有負債。未得還者。此等欲於佛所出家

。若有如是。不應與彼生其留難。時室羅筏城。有一長者。放債與人。時有一人。舉 物生利。乃至出家。不養鹿等。廣如上說。復於異時。持鉢乞食。長者遇見。告言。

苾芻。汝已出家。誰復時時償我本利。今可共歸。欲執其手。苾芻告曰。汝莫觸我。

(22)

負債。皆悉放免。彼共譏嫌。作如是語。出家釋子多懷慠慢。現負他債。度令出家。

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度負債者。有如是過。告諸苾芻。從今已後。負債之人

。不應輒度。若有度者。得越法罪

  爾時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生一息。乃至年漸長大

。因父瞋責。遂即私逃。後作是念。鄉國難離。然諸釋子。皆如王子。得免眾事。我 今宜可於彼出家。即往給園。至苾芻所。報言。聖者。我願出家。時有苾芻。即與出 家。及授近圓。復於異時。其父覓子。往苾芻所。白言。聖者。見有如是童子來不。

報言。今已度訖。長者告言。此等苾芻常執刀耶。所有來者。即與剃髮。又言。豈不 待於七八日間。何故即度。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即度。若有童子。去來不遠。

來求出家應七八日。然後方度出家。若有遠方來欲出家者。不七八日與度無犯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長者。娶妻不久。便生一息于時長者告 其妻曰。賢首。我子長養。雖復損我。我今欲往外國興易。我所負債。令子代還。作 是語已便即出去。遂乃不還其妻養育。兒漸長大。送於學內。令教外典。其同學者。

所有論典。悉皆明解。唯此童子。全無所獲。復於異時。其母詣學。告博士曰。一種 與直。何故諸人學問俱備。唯我童兒都無所解博士報曰。夫所學者。有二種事。學業 成就。何等為二。一者具羞。二者有怖。然此童子。都無此二。其母告言。博士何不 與杖。復於異時。博士纔打。種種呵責乃即啼泣。歸向母邊。具陳上事。其母還打。

時彼童子便作是念。我遭苦事。前於一處被打。今遭兩處。不能受苦。宜可逃去入逝 多林。至彼見一求寂採花。便即歎言。甚大快樂。問言。何故。答言。出家。求寂報 言。汝今何不出家報言。聖者。誰能與我出家。報言。汝來。共汝往問鄔波馱耶。既 見師已。白言。鄔波馱耶。此善男子欲求出家。時彼師主即與出家。其母後時往詣學 堂。問博士曰。我子何在。博士答言。我打走歸。母即報言我見歸來遂即還打。棄我 逃走于時慈母遂往諸處。尋求訪覓不得。乃於王舍城門首立。東西顧望佇立不久。乃 見童子剃除鬢髮。與彼求寂。俱時瓶鉢。相隨而來。母時見識。以手搥胸悲號啼泣。

告言癡子。我比無處不覓。遍歷諸方。尋求不得。音信不通。汝今何故賤沙門中。而 為出家。執手將歸。脫其衣鉢。抑令還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不白父母

。與出家者。多生過失。佛告諸苾芻。我今當制所有出家。不告父母。輒與出家者。

得越法罪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羯蘭鐸迦池。於此城中。有一婆羅門。娶妻不久。誕生一 息。年漸長大。忽嬰疾病。遍問醫人療治不可。母告子言。可於侍縛迦長者所。療治 其病。既至其所。白言。長者。為我治病。長者告曰。汝身病重難可療治。然我所醫

。治二種人。何等為二。一者佛及僧伽。二者王宮內人。汝等之病。無暇可治。汝今 歸去。其子即歸。母問子曰。其病療耶。答曰。我病無人可治。具如上說。母告子言

。汝應出家。子答母曰。我是婆羅門種。云何於雜種沙門釋子中。而為出家。又告子 曰。汝且出家。病可還俗不難。子曰。若出家者。必剃我頭。此事云何母曰。剃髮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今懇切求哀諸  願離肉身毒火海   騰波沸涌無暫停  魔竭出入吞船舫 

  沙彌十戒 (沙彌者梵語。此云息慈。息惡行慈故曰沙彌。息於十惡故受十戒耳。慈念眾生故有 不殺等也。此之十戒乃是眾戒之根本。先護持之)

49 參看氏著“Two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the layman/monk distinction and the doctrines of the transference of merit.”(1985) Bones, Stones, and Buddhist Monks:

從二月十六日至月盡。即是月半。令減一夜為其小月。餘皆倣此。為東西不同故)

  鄔波馱耶存念。我某甲此僧伽胝 (譯為複衣) 我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如是三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并月二十三  下九及三十   三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 

許顯良 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子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 179.. 朱漢國 一本書讀懂民國

。雖復增長未甞痛惱。後漸熟破出一童子。顏貌端正。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莊嚴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