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9 b @M X u|@v (Drama in Educatio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29 b @M X u|@v (Drama in Education)"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9

論戲劇和教學 — 「教育戲劇」

(Drama in Education)

在香港課室的實踐

何家賢

「戲劇」(drama)和「劇場」(theatre)是兩類東西,簡單來說,前者較重視語 言 文字,(最常見的例子是劇本)後者較側重整體演出的舞台效果,包括燈光、音 響、舞台設計等的配合,劇本只是其中一環,可有可無;前者未必以公開演出為終點

(performance),後者則是。

當然,二者的分野,絕不能用三言兩語便能交代清楚。

在香港,戲劇始終未能成為正規課程,實在是可惜的事。它不只是一門表演藝 術,也是啟發人心的重要工具;從教育的角度看,它更可引起同學的學習動機和興 趣、啟發想像力和創造思維、促進溝通和了解、培養獨立及有深度的思考、改善人際 關係等等。「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的意義正在於此。今天,我們強調「以 學生為中心」的學習(Student-centred learning),將戲劇融入教學,是一可行的方法。

在擠迫狹小的課室,我們也可進行戲劇活動,所需的時間可長可短,視乎需要而 定。在十月間,筆者利用了兩節時間,運用戲劇,和中四同學分享記敘文寫作。

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同學能摘取最能突顯文章主題的片段,作為記敘的高潮,避 免流水記帳式的弊病,並能從敘事中抒情。筆者選用了一篇中三的課文《爸爸的花兒 落了》為素材。這是一篇廣受同學歡迎的文章,他們對情節和文章主題仍有深刻的印 象,不會感到陌生,故不用花太多時間去構思情節。

筆者將同學分成六組,每組負責演繹一段情節,現摘錄如下:

1.英子在小一時,因賴床不起,給爸爸痛打;

2.爸爸將英子的棉襖送到學校;

3.英子第一次到銀行匯款;

4.畢業典禮前一天,英子往醫院探望爸爸;

5.畢業典禮,韓老師致辭;

6.英子得知爸爸的死訊。

在準備的過程中,同學或許忘記部分情節,但這倒不太重要,他們可以自由創 作;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在所負責的部份中,決定一個最能交代主題的場景,在演

(2)

30

繹時以「定格」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定格」時,所有演員都不許動,期間筆者便向其他同學提出以下問題:

1.這個場景在甚麼地方發生?

2.當時各人在做些甚麼?(如坐著,站著)有甚麼表情?

3.發生了甚麼事情?誰牽涉在內?如人物多於一個,他們的關係如何?

4.為甚麼會發生這事情?

在「定格」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感到吃力,還會引起哄堂大笑,但在重複「定 格」後,他們倒也認真起來(包括演繹者和觀眾)。

這個活動,關鍵在於「定格」部份,如時間不足,大可省略演出整個片段,只著 同學出來「定格」即可(因為他們已對故事情節耳熟能詳)。

六組輪流演出後,筆者提出了另一個場景,是原文所沒有的:「今天,五十多年 後,英子(故事的主角)已六十多歲,她帶了一位摯友重臨故居,回到昔日爸爸每日 澆花的園子,回到昔日曾責罵弟妹的地方……」。筆者邀請一位同學扮演英子,而我 就是那位摯友,課室變成故居,我拉著她(英子),一邊走著,一邊問她往事,又問 她有何感想。這時,課室鴉雀無聲,彷彿所有人都己成為英子。

活動完畢,筆者才交代作文題目,並為以提問的方式,由他們總結這兩節所學到 的東西,然後回家完成作文。

是次課室活動,乃運用了「教育戲劇」中「選擇性定格」(Depiction)的方法。我 們攝影時,都會選擇一個最能表現所思所想的畫面;每個片段就好像是一幅照片,為 了製造張力(Tension),吸引觀眾,便需要戲劇性的舉動(Dramatic Action)。同樣道 理,寫作記敘文,也需要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在記敘的過程中引起波瀾,令節奏產生 變化,緩急有致,幫助突出主題。

在課堂結束前,筆者請同學用紙,安靜地寫出自己的一點感受,也可作為評鑑之 用。他們的評語大多是正面,當然也有負面的批評。大致上,他們認為這總比老師講 授生動有趣,多一些參與,讓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印象會更深刻;其中三數位同學 的感想,令筆者雀躍不已,原來他們在看同學扮演年老的英子回憶往事時,不自覺地 想起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想彼此的磨擦,或是想到他們多麼的關心自己,自己又多麼 的愛父母等。戲劇的教育功能,在此可見一斑。

固然,一次的寫作練習,未必保証所有同學都能學懂,需要反覆運用,才能有所

(3)

31

掌握。教育不是吃即食麵,不可能要求學生一學即懂,特別是寫作。

在準備的過程中,同學都很積極、投入,即使是平日比較懶散的,都能認真地討 論;有些同學或許未習慣,或許是貪玩,都會在演出時失笑,特別是「定格」的時 候。老師的責任,便是協助他們投入角色,如向他們發問:「你是誰?」「你現在做 甚麼事情?」;又或是著他們再次「定格」,態度必須溫和但堅定,不可令他們輕率 了事,得過且過。

其實,同學的創作力蠻不弱,在演繹的過程中,他們想了不少原文所沒提及的場 景設計和人物,如果單靠老師的講解,未必及得上他們。

要同學一下子應付老師的要求,難度可謂不低,未必每位同學都能立即投入角 色,如果老師能在上課前給較多時間他們準備,便可利用課堂時間集中處理人物的思 想感情,讓他們對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各人的背景、對事件的反應,(行動的分 析,可分為五個層次,見註一)或在此事所扮演的角色等。如有更充裕的時間,老師 更可在上課前替各組拍攝錄影帶,或拍成幻燈片,這樣,同學就能夠更易閱讀各「定 格」片段;將它們重新排列,更有助了解各種敘述方法,如順敘、倒敘和插敘。

教授記敘的文章,如《驀然回首》,若參考以上的方法,相信同學會更了解白先 勇的心路歷程。

筆者深信,學生是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問題是老師對他們欠信心,又或是同學本 身也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們不妨以白話文為起點,這樣,才可以在有限的節數 內,收到最大的效益,況且,「教是為了不教」,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老 師的責任,就是扮演輔助者的角色(Facilitator),協助學生解決困難,如向他們發問,

以了解角色;有時,他也會進入故事,就像年老英子的朋友,引導主角追尋往事、抒 發感情。在教育戲劇中,老師進入角色(Teacher-in-role),是十分常見,而且作用也 很大。

在戲劇教育中,我們強調用大家投入角色時的過程(process),至於同學是否需 要在眾前演出(performance),則可視乎教學需要而定,若同學未習慣這類活動,或顯 得敷衍了事,「公開演出」也可算為敦促他們的方法之一。

利用戲劇進行教學,所需的地方不用太大,諸如禮堂,未必是理想的地點。筆者 曾帶同學到禮堂上歷史課,那裏寬敞,還有一道格牆,起初,新鮮感仍有,故同學尚 能集中精神聽講,但後來卻不能,東看看,西望望,反而帶來種種問題。

(4)

32

學校可供使用的特別室有限,而且使用率極高,所以在設計活動時,多會考慮到 課室的環境,有時稍作改動,觀感已有不同。

在歐美各地,戲劇是一門獨立學科,透過學科老師和戲劇老師,以「同輩教學」

(peer teaching)的方式,利用戲劇進行教學活動。師生也沒有高低階級之分,共同完 成一項工作 任務(task),同學的自信心和自學能力從而提高,無論在學科學習,或 人格建立方面,均能有所進益。

無疑,在香港,老師面對的環境和外國有很大的差別,但大家都要面對不同的問 題。我們在準備活動,固然要花上不少心血和時間,而且還要應付批改工作和種種不 能減少的行政事務;種種重擔,往往成為我們不願再花時間備課、構思新意念的藉 口,但當我們見到同學不再打瞌睡,對學習提起興趣,能從中獲益的時候,那種鼓勵 和興奮,絕對是不能言喻的。筆者經驗尚淺,所設計的活動仍有不少可改善之處,唯 希望能拋磚引玉,靜候各同工的指導賜教。

(註一):根據 Dorothy Heathcote 的理論,人物的行動,可用五個層次分析:最基本的是行 動 的 性 質 (do the action) , 如 進 食 、 追 打 貓 兒 , 其 次 是 行 動 的 動 機 ( motive ) 、 期 望

(investment)、模倣對象(model),最高的層次則為行動所表現的價值觀(value)。

(Dorothy Heathcote and Gavin Bolton, Drama for learning, Heinemann, 1995. P.19-20)

何家賢:聖心書院中文科老師,課外活動主任,曾赴英修讀碩士課程,主修 Theatre in Educa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llis 與 Romberg 於 1992 年出版了 第一套的按 SOLO 而寫的數學題庫, 可惜 只有十題。 然而, 不少文獻均反映 SOLO 測 試備受注視的趨勢。 香港的 「目標課程為本 課程」

此次數據為經過挑選所得到的數據,並不一定能夠完整的 表現真實的誤差率(挑選的過程可能有挑到真實的或是尚 未達平衡的)2.

目前我們所 稱的太 空垃圾 ,並 非泛指 所有漂浮在 外太空 的垃圾,而 是特 指.

目前我們所 稱的太 空垃圾 ,並 非泛指 所有漂浮在 外太空 的垃圾,而 是特 指.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同一數值若以 BCD 碼表示,必需比二進位碼表示法使用更多或相等的位元

裡有一個等號,並不是說它的極限等於 ∞ :其實它的極限是不存在的。無限大

戲劇中人常提及的 PLAY 一字便可解作遊戲;DRAMA 一字的希臘原意是行為、動 作。這些戲劇觀念實際在孩童時候已經存在。是以戲劇原不是甚麼神秘的東西,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