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軟式網球戰術分析-以2014年仁川亞運中華台北男子個人雙打賽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軟式網球戰術分析-以2014年仁川亞運中華台北男子個人雙打賽為例"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 碩士論文        . 指導教授:吳勤榮 教授        . 軟式網球戰術分析-以 2014 年仁川亞運中華台北男子 個人雙打賽為例        . 研 究 生:賴立煌 撰                                           .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6 日.  .

(2)  .

(3) 謝. 誌. 在屏東大學研究所這幾年的過程當中,讓我學習了不少曾經沒有 接觸過的新的事物,也讓我每天過的非常充實,白天練球,晚上挑夜 燈寫論文,這種辛苦的日子真的是沒有靠著意志力撐下去是沒有辦法 完成的,如今真的沒想到我既然完成了我的碩士論文,在這我要非常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吳勤榮教授的指導與幫忙才能讓我順利的完成了 我的論文,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林耀豐教授及徐茂州教授,在暑假放假 的期間抽空來提供我寫論文的意見,並給予指導,最後我要感謝我的 父母與家人的一路以來的支持,此論文獻給我的家人與幫助過我的師 長及朋友們。 賴立煌 謹誌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I   .

(4) 軟式網球戰術分析-以 2014 年仁川亞運中華台北男子 個人雙打賽為例  . 中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我國選手在 2014 亞運會中,中華台北. 男子個人雙打比賽時,利用不同陣形對得分效率的影響。方法:本研 究是以 2014 亞運會,中華台北男子個人雙打比賽 13 場,利用當時日 本記者田中俊充先生所錄下之 DVD 影片作紀錄,並以分析描述性統 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卡方考驗、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我 國選手在比賽中,得失分時所保持之陣形,藉此紀錄何種陣形有最高 得分效率,進一步做得分形態研究。結論:研究假設一:2014 年韓 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與陣形與得失分有 顯著差異;假設不成立。研究假設二: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 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得失分有顯著差異;假設成立。研究假 設三: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陣形得 失分有顯著差異;假設成立。建議:本研究結果發現,選手在球賽中 運用不同陣形戰術,如:後場平行陣形、雙上網陣形,在前衛失分率 較高,團隊訓練期間應多加運用不同戰術加強前衛戰術訓練,降低前 衛打點失誤,並建立選手雙方之間的配合默契訓練。. 關鍵詞:軟式網球、陣形、得分、失分. II   .

(5) The Tactic Analysis of Soft Tennis - An Example for Chinese Taipei Individual Men’s Doubles of Asian Games Incheon 201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coring efficiency on Chinese Taipei Soft Tennis players using diverse formations in Individual Men’s Doubles of Asian Games Incheon 2014. Method: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irteen Men’s Double matches which Chinese Taipei individual men’s double players competed in 2014 Incheon Asian Games. The data was based on the films recorded by the Japanese reporter, Mr. Tanaka Toshimitsu, to analyze the winning and losing point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while Chinese Taipei players maintain diverse formations during the game. By analyzing the data, it was possible to comprehend which formations make the highest scoring efficiency, and further to do the scoring type research. Conclusion: Research Hypothesi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verse positions/ formations and winning/ losing points in Soft Tennis Men’s Doubles of Asian Games Incheon, Korea 2014;The hypothesis is untenable. Research Hypothesi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verse positions and winning/ losing points in Soft Tennis Men’s Doubles of Asian Games Incheon, Korea 2014; The hypothesis is tenable. Research Hypothesis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verse formations and winning/ losing points in Soft Tennis Men’s Doubles of Asian Games Incheon, Korea 2014; The hypothesis is tena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II   .

(6) of the research, the rate of losing-points of the forecourt player is higher while taking diverse formations such as Both-back formation and Both-up formation. During the team training, we should use different tactics to enhance forecourt player’s tactic practice, reduce forecourt player’s hitting errors and establish a cooperation and tacit understand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both players.. Keyword: soft tennis, formations, score, lose points.. IV   .

(7) 目. 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假設……………………………………..................................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五節 名詞解釋………………………………………………..................4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軟式網球發展史.....…………………………………........7 第二節 軟式網球與硬式網球之相關文獻..…………………….11 第三節 攝影記錄分析之相關文獻..………………….................17 第四節 總節……………………………………………………...19 第参章 研究方法……………………………………………...............20 V   .

(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2 第三節 研究工具………………………………………………...2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2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26  第一節 陣形得失分次數與得分率..…………………………….26 第二節 位置與陣行的得失分交叉表………………..……….....28 第三節 不同陣形得失分之分析………………………………...3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34   . 第一節 結論…...……………........................................................34 第二節 建議……...………………………………………………35. 參考文獻……………………………………………………………….36 附錄……………………………………………..……………………...39           附錄一 軟式網球-比賽得失分陣型記錄表………...………...39. VI   .

(9) 表. 次. 表 2-1 男子軟式網球代表隊 2010-2014 年內國際賽成績….…….....9 表 2-2 中華台北男子軟式網球歷年來亞運會國際賽成績…………10 表 2-3 羽球雙打擊球效果評分類目表………………………………15 表 3-1 2014 亞運會個人雙打對戰成績………………………………22 表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分次數與得分率………………………....26 表 4-2 描述性統計分析失分次數與得分率…………………………27 表 4-3 位置與陣形的得分交叉表…………………………………....28 表 4-4 卡方檢定………………………………………………………29 表 4-5 位置與陣形的失分交叉表…………………………...............30 表 4-6 卡方檢定………………………………………………...........30 表 4-7 不同位置得分 t 考驗表……………………………………....31 表 4-8 不同位置失分 t 考驗表……………………………………....31 表 4-9 不同陣形得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2 表 4-10 不同陣形失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3. VII   .

(10) 圖. 次. 圖 1-1 雁形陣……………………………………………………….....4 圖 1-2 逆雁形陣……………………………………………………….5 圖 1-3 雙上網陣形…………………………………………………….6 圖 1-4 後場平行陣形……………………………………….................6 圖 3-1 研究架構圖………………………………………………........20 圖 3-2 研究流程圖…………………………………………………....21. VIII   .

(1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節皆在闡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共分五節,詳述如下:第一 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 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日據時代就傳入臺灣,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歷史,1916 年,大 阪時事新報社運動部長兼記者鳥山隆夫,攜帶網球用具(網球、球拍、 球網)來到臺灣,熱心推行網球運動,鳥山隆夫到臺灣後,積極推廣 軟式網球,原本軟式網球是給移民的日本人及公教人員的休閒活動, 後來臺灣籍的公教人員開始有極少數在球場陪打。臺灣教育法令 1922 年修改,日本、臺灣人「共學制」實施,因此全台中等學校的學生及 師範學校學生,能在學校與日本學生一起學習軟式網球並參與比賽, 於是臺灣學生好手陸續產生,為臺灣軟式網球運動未來的發展奠定基 礎(賴永僚,1997)。 由於軟式網球是一種輕鬆愉快又老少咸宜的運動,場地設備簡單 經濟,所以很快就發展成為普遍的運動項目。林連禎(1989)指出軟式 網球運動之特質:一、裝備器材較經濟耐用;二、參與者大多數觀念 比較保守;三、選手來源大部分由中小學老師啟蒙及訓練產生;四、 團隊觀念比其他運動項目更明顯;五、此運動是日本發明,在行為組 織深受日本化觀念影響;六、該項運動符合亞洲人體格發展之項目且 深具教育價值。 軟式網球隨著國際化,比賽越來越多,而臺灣代表隊歷年的成績 亦隨著比賽經驗不斷求新求進步。根據賴永僚(1997)認為,雙打比賽 為能達到獲勝目的,雙方必須互相了解對方的技術程度與個性,才能 培養良好的默契。技術高超的後衛與前衛,未必是百戰百勝組合,能. 1 .

(12) 夠相互彌補彼此的缺點才是最佳拍檔,默契良好與否,則是營造己 方獲勝的主要因素。從軟式網球的發展史觀察,它可能是臺灣地區各 項運動中,發展最早且最普遍的球類運動之一。 根據王苓華、吳鴻文、羅國城(1995)研究中,談起臺灣的軟式網 球運動,都會聯想到分散在各地之好多愛好軟式網球各位前輩所熱愛 軟式網球運動及其鼓勵指導,使軟網運動能紮根在此區生長。近年來 軟式網球運動隨著國際比賽規則的不斷革新,以及被列為亞洲運動會 的正式項目,因此,在國際上已經慢慢佔有一席之地。目前發展軟式 網球運動,大多以亞洲地區的國家為主。 軟式網球以中、日、韓為主要的競爭對手,研究者曾代表國家參 加國際比賽,觀看過歷年我國參與國際賽會之成績,發現到韓國及日 本國家代表隊在國際比賽成績皆優於臺灣代表隊。而 2006 年杜哈亞 運、2010 廣州亞運中華台北雙打組合打破傳統的低手切球及雙上網 戰術奪得兩面金牌,有此可見後衛不再只是留在底線拉球做攻擊,而 是更全面性的在網前得分,在技術、戰略及戰術上的突破實在是個大 躍進。 以往針對選手技術訓練領域探討較多,研究者試圖以球賽過程進 行研究,以 2014 年仁川亞運會中華台北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中所使用 的雙上網技術結構,將得失分技術全部加以分析統整;以作為日後雙 打比賽戰術的參考與應用,並將所得結果提供國內各級教練、指導員 及選手,在擬定訓練計劃、教學、比賽之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以球賽戰術運用來進行分析比較與討論,以 2014 年 仁川亞運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資料進行技術之差異分析。研究目的 如下:. 2 .

(13) 一、瞭解 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 與陣形與得失分。 二、瞭解 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 得失分。 三、瞭解 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陣形 得失分。. 第三節 研究假設 一、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與陣 形與得失分有顯著差異。 二、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位置得失 分有顯著差異。 三、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陣形得失 分有顯著差異。.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 2014 年仁川亞運會,比賽時間 2014 年 09 月 29 日至 10 月 4 日,中華台北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為本研究分析探 討範圍。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因只記錄中華台北 4 位男子選手,參與個人雙打比賽 13 場次的實際比賽過程之技術,故無法考量選手當下之心理 及生理狀況。 (二)本研究限於 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會取樣個人男子雙打比賽 ,因考量時間、人力及工作諸多因素,所以擷取此次中華台 北男子個人雙打比賽選手。. 3 .

(14) (三)選手會因比賽場地材質的不同(壓克力或富立克硬地球場)而 採取不同的發球方式高低手切發球不同的陣形戰術。.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軟式網球比賽(Soft Tennis Game):軟式網球是一種類似於網球的 網運動,與網球一樣,軟式網球比賽也包括單打和雙打。運動員 需要將球擊在對方場地內並且讓對方無法回擊。軟式網球與網球 的不同點在於比賽用球,軟式網球的比賽用球是軟的橡膠球。是 使用球拍,把球擊出到對方場地,反彈一次或還沒落地的球,以 球網為界互相打進所規定的區域內,依雙方的得分與失分來爭取 勝負的競賽。(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2016)。 二、截擊(Volley):係指來球在空中過網之際,即予以回擊的擊球動 作(可分為網前截擊和半場截擊)(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2016) 。 三、網前戰術( Net game):比賽時大都上網利用在網前的擊球之方 式亦稱 Net play(蕭智文,2006)。 四、接發球(Receiving):是將有效發球在第一次反彈後與第二次落地 還前以球拍還擊之意(賴永僚,1997)。 五、陣形(Formations):可分為雁形陣、逆雁形陣、雙上網陣形、後 場平行陣形。 (一)雁形陣:前衛選手於左前方場區,後為選手於右後方場區之 陣形。. 4 .

(15) 圖 1-1 雁形陣. (二)逆雁形陣:前衛選手於右前方場區,後為選手於左後方場區之陣 形。. 圖 1-2 逆雁形陣. 5 .

(16) (三)雙上網陣形:兩位選手皆於網前之陣形。. 圖 1-3 雙上網陣形   (四)後場平行陣形:兩位選手皆於後場之陣形。. 圖 1-4 後場平行陣形. 6 .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之主題與目的,本章分為四節進行文獻探討,內容分 述為:第一節、軟式網球發展史;第二節、戰術分析之相關研究;第 三節、攝影記錄分析之相關文獻;第四節、總結。. 第一節 軟式網球發展史 一、硬式網球的起源 網球是在一定場地內隔著網於兩邊相互回擊的運動。網球運動起 源於十四世紀中葉的法國,由宮廷中的貴族仕女們開始流行,最初場 地是設在大廳中並沒有使用球拍來擊球,而由手掌來代替球拍,場地 中央也不是一張網子而是拉起一條繩子;且球是用布紮成的。在西元 1555 年以前,網球仍被稱為「宮廷遊戲」(李佳鴻,2010)。 臺灣網球雖然起自日據時代由日本引入國內,但當時所使用之 網球為日人所發明之軟式網球,不是今日國際上所承認之硬式網球。 由於早期網球一直被認為是貴族化的運動,雖然有熱心硬式網球的人 士大力倡導,但並未如經濟蓬勃般帶來普遍化及全民化,球技的進展 也未臻理想。我國硬式網球的發展是始於台灣光復之後,先後之有高 登科、蘇明德、蔡川發、林永源、唐福順、林吉元、張思聰等好手的 產生,給國內網壇帶來新的生機。同時中華網協每年也舉辦全國網球 公開賽,提供選手互相砌磋的機會,對提昇國內硬式網球水準產生巨 大的影響(張本卿,2002)。 二、臺灣軟式網球發展沿革 軟式網球運動最早源自於日本,是由美國人 Lilang Duo,於 1878 年帶本,當時硬式網球都是輸入品而十分昂貴,因此軟式網球因而誕 生,在 1890 年,由現在的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師生,改採用橡皮球,. 7 .

(18) 才有了今天的「軟式網球」(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2016)。東京高 師委託三田橡膠廠製造代用球是軟式的開始。不過當時的軟式網球只 被視為一種休閒運動,大家對其技術的研究並不熱衷,直至後來演變 為競賽項目,軟網的競技研究才開始展開。軟式網球首次對抗比賽於 1898 年由東京高師和東京高商交戰,而比賽規則於 1904 年由東京高 師、東京高商、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諸委員所製訂。1922 年正 式成立東京軟球協會,並於 1923 年介紹至韓國、中華民國。1956 年 舉辦第一屆亞洲軟式網球錦標賽;1974 國際軟式網球聯盟誕生後, 迅即發展為世界性運動,並在 1975 年舉辦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於夏 威夷舉行。今天軟式網球在日本軟網協會有計劃長期推動的結果下, 國際軟式網球協會已有 38 個會員國。 賴永僚(1997)指出,低手切發球是用球拍切割般的擊球方式,由 於球與球拍面接觸的時間較長,擊出的球呈側旋現象,會以變化球型 態著地,容易產生彎曲,著地後反彈高度低且產生角度變化,是一種 難於反擊的發球法。張森發(2008)指出,截擊球的變化很多,是在軟 式網球比賽中較難的技術之一,且截擊球是屬於靠近網邊的擊球技術, 也就是最靠近對方擊球地點的位置。因為截擊是在球未落地之前擊出, 故截擊的時間比著地的擊球時間快,在軟式網球比賽中截擊球是屬於 快速的得分武器。如 1985 年第六屆世界盃「名古屋大捷」獲得男子 團體金牌、男子雙打金、銀、銅牌;1988 年名古屋第一屆亞洲盃獲 得女子團體金牌、女子雙打金牌;1992 年印尼雅加達第二屆亞洲盃 獲得男子單打金牌;1994 年第十一屆廣島亞運獲得男子團打金牌; 1999 年第十一屆台灣林口世界盃「桃園大捷」獲得男子團體金牌、 男子雙打金牌、女子團體金牌、女子單打金牌;2003 年第十二屆廣 島世界盃獲得男子團體金牌;2004 年泰國清邁第五屆亞洲盃獲得男. 8 .

(19) 子團體金牌、男子單打牌;2005 年第四屆澳門東亞運獲得男子團體 金牌、男子單打金牌、男子雙打金牌;2006 年第十四屆卡達亞運獲 得男子單打金牌、男子雙打金牌、女子單打金牌;2010 年第十五屆 廣州亞運獲得男子團體金牌、男子雙打金牌。2014 年第十六屆仁川 亞運獲得男子團體銅牌、男子雙打銀牌與銅牌。獲得女子團體銅牌、 女子雙打銅牌。由此可見,軟式網球運動是一項適合國人體型的運動, 值得大力提倡發展。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中華台北男子軟式網球代表隊 2010-2014 年內國際賽成績 年代. 項目. 成績. 2010年. 廣州亞運. 男子團體金牌,個人男子雙打金牌,混合. 軟式網球. 雙打銀、銅牌,個人男單打銅牌。. 韓國聞慶世界. 男子團體銅牌。. 2011年. 盃軟式網球 2012年. 嘉義港坪亞洲. 男子團體銅牌,個人男子雙打金牌,個人. 盃. 男子雙打銅牌。. 軟式網球 2013年. 天津東亞運. 男子團體銀牌。. 軟式網球 2014年. 韓國仁川亞運. 男子團體銅牌,個人男子雙打銀牌,個人. 軟式網球. 男子雙打銅牌。. 資料來源: 研究者整理. 9 .

(20) 三、軟式網球亞運的起源 在臺灣、日本與韓國熱心軟網運動人士,不斷的斡旋協商,才使 得軟網運動於 1990 年北京亞運會時列入表演賽項目,亦創下我男子 代表隊奪下亞運軟網項目的首面金牌記錄。而後八年間的廣島亞運 (1994)和曼谷亞運(1998)已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我男子軟網代表隊成 為連續三屆亞運會都奪金牌的國家代表隊,風光十足,記錄是空前非 凡的,而其價值和意義亦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中華民國軟式網球 協會,2016)。如表 2-2 所示: 表 2-2 中華台北男子軟式網球歷年來亞運會國際賽成績 年代. 項目. 成績. 北京亞運(表 1990 年. 演賽)軟式網. 男子團體金牌。. 球 1994 年. 1998 年. 2002 年. 2006 年. 廣島亞運 軟式網球. 男子團體銀牌,個人男子雙打銅牌。. 曼谷亞運. 男子團體銀牌,個人男子雙打金牌、銀. 軟式網球. 牌。. 釜山亞運. 男子團體銅牌,個人男子雙打銅牌,個人. 軟式網球. 男子單打銅牌,混合雙打銀牌。. 杜哈亞運. 男子團體銀牌,個人男子雙打金牌,個人. 軟式網球. 男子單打金牌。 續下表. 10 .

(21) 續上表 續表 2-2 中華台北男子軟式網球歷年來亞運會國際賽成績 年代 2010 年. 2014 年. 項目. 成績. 廣州亞運. 男子團體金牌,個人男子雙打金牌,混合. 軟式網球. 雙打銀牌、銅牌、個人男單銅牌。. 仁川亞運. 男子團體銅牌,個人男子雙打銀牌、銅. 軟式網球. 牌。. 資料來源: 研究者整理. 第二節 軟式網球與硬式網球之相關文獻 洪文藝(1998)球具有擊球力量大、飛行速度快和落地時間短的特 點,因此,良好的殺球技術不但會給對手造成接球的困難,是有利於 自己得分最有效的技術方法,而且它在空間和時間上都能控制場上進 攻態勢、限制對方直接進行有效反擊的戰術作用。 李劍如(1996),針對 1996 年溫布頓硬式網球冠軍決賽進行分析, 認為 Krajcek 之所以能夠獲得壓倒性勝利,是因為善用發球上網的戰 術及能掌握打破對手發球局的時機。 賴永僚(1997)軟式網球良好的發球條件應包括:1.正確的動作 2. 強勁的球速 3.攻入對方的落點位置(落點)變化。二、抽球是單打選手 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三、單打基本技術:1.發球 2.抽球(正反拍).接發 球 4.截擊(中場、網前)高壓殺球 6.敏捷性 7.危機處理 8.心理素質 9.判 斷性(預測能力)。 馬達地、曾精雄(1991)硬式網球比賽中,戰略(Strangely)是運動 員在整場比賽中的指導思想,是針對不同選手選擇而制定的比賽方案。 11 .

(22) 戰術,是指在比賽中經常運用的手段,是對戰略指導思想的具體實施 方法。它可以在整場比賽中不斷變化,以便適應並破壞對方的戰略戰 術。 許樹淵等(2000),硬式網球雙上網前戰術是網球雙打比賽中最具 攻擊性、最能有效取分,以及最普遍被採用的一種作戰方式;另ㄧ方 式為兩人位置始終保持一前一後,在底線的球員負責著地長球的回擊, 而前衛者,則需出奇不意的去搶球以製造強迫得分的機會。此戰術為 基本之打法,是較能顧及全場又不失攻擊性的打法。 謝順風(2006)指出,軟式網球男子雙打比賽勝、敗組後衛平均每 場反手拍使用率只有 9.92%與 9.82%,目前仍是以正手拍為主要的運 用技術;勝、負組後衛反手拍擊球的表現,勝、負組成功率為 68.08%: 64.79%,失分為 31.92 %:35.21%;後衛反手拍技術運用型態;主要 的運用技術以慢速球、挑高球、及快速平擊球這三項佔總使 92.79%, 為後衛在比賽時最主要的回擊型態。 謝順風、郭旭東、方同賢(2009)為,軟式網球雙打比賽中,雙上 網陣形是利用發球後快速的上網截擊技巧來得分,比賽進行的節奏與 時間快而短,因此成功率與失分率的高低也可以決定選手能否勝出。 賴永僚(1997)認為,軟式網球雙打比賽為能達到獲勝目的,雙方 必須互相了解對方的技術程度與個性,才能培養良好的默契。技術高 超的後衛與前衛,未必是百戰百勝的組合,能夠相互彌補彼此的缺點 才是最佳拍檔,默契良好與否,則是營造己方獲勝的主要因素。 陳瑞台(1997),針對硬式網球比賽實用戰略與戰術進行探討, 提出對付底線型球員應改變對方節奏及自我掌控節奏;對付上網型球 員應善用短切球把球擊向邊線或對手的腳前,亦可採用挑高球挑向對 手反拍。. 12 .

(23) 張本卿(2002)指出,硬式網球不同球場的戰略,像在快速紅土 球場上,最有效的攻擊戰術是建立在深入的發球,正確的進逼球,和 落點漂亮的截擊球之上。各種球場的彈性、感覺和磨擦力或許會適合 於各種擊球的風格,因此面對不同的球場應有不同的擊法和戰略。 鄭元龍、羅月英、陳五洲(2001),在羽球戰術之分析:以大陸葉釗 穎在九場國際比賽中,進入準決賽與不同對手比賽的場次為研究對象。 分析結果:一、發球和接發球會影響選手的技戰術。選手會因不同對 手與比數,在發球與接發球呈現顯著差異。二、最後一拍的主被動與 得分得權、失分失權,可用以檢驗技戰術應用的成敗率。運動員會因 為不同對手,在對戰時使用不同的戰術,如面對後場技術特長選手, 在接殺球時,要特別注意高擋網前球被動失敗的機會。三、透過博奕 理論的應用發現: (一)與不同對手對戰時,應用多少技戰組成可以贏球或輸球的機 率。 (二)與不同對手對戰時,會因面對不同對手,在技戰術的應用亦會 有所不同,如與後場特長的運動員對戰時,盡量少以平高球回 擊,避免造成高失分失權的機會。 張世聰、詹淑月、方同賢(2010)研究指出,軟式網球在雙打比 賽中以雲林縣勝率高達92%,後衛比前衛得分高失分低,可以看出後 衛是控球製造機會,前衛比較積極與靈活得分,特別是在高壓殺球及 搶球部分。 張世聰、方同賢、郭旭東、曹健仲(2007)認為,軟式網球雙打比 賽中,二人良好的配合默契,後衛以穩定的方式擊出有速度之底線球、 高吊球及好的落點位置,製造機會給前衛得分,以主動及多元的戰略 方式,隨時互相溝通改變戰術,積極掌握贏球的局面。. 13 .

(24) 湯錦宏,(1998)指出手球是利用傳球、運球的方法得分,以獲得 勝利為最後目的,整個活動涵蓋了走、跳、跑之人的本能,再另外加 入投擲、傳、接、運、攔截等動作,活動過程需要快速度、長時間是 一項運動量極大的全身性的運動。陳祐正(1998)指出手球為了解及戰 術運用,將進攻分為三個階段,即為快攻期、組織期和突破期,每個 階段善用個人、技術專長及臨場表現來發揮能力。郭希濤(1996)指出 隨著競技運動能力的提昇,手球運動攻擊有強力、快速及多樣化特性, 射門成功與否對比賽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及與排名呈現相當程度的關 係,因此在比賽時應該提高射門成功率。 王志忠(2009)以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公布競賽資訊,整 理分析女子手球參賽隊伍挪威、瑞典、韓國、中國、羅馬尼亞、匈牙 利、俄羅斯、巴西、德國、哈薩克、安哥拉及法國之攻守紀錄,就不 同的攻擊位置比較射門數、得分數與成功率之相關,結果發現:九公 尺射門、快攻射門、進球比率、平均得分與得分差距達顯著相關,另 外平均得分、九公尺射門、七公尺射門能力越高,則得分分數也愈高, 球隊獲勝機率也相對提升。 祝煒欽(2014)認為目前運動技術分析方法中,最為常見也最容易 就能看出影響勝負因素的方法便是利用攻守數據來進行技術分析。攻 守紀錄分析法雖能輕易的看出球隊比賽表現的優勢及弱點,但有許多 運動賽場上的表現並未能具體呈現於攻守紀錄表中,於是有學者便使 用標記分析法。標記分析法將欲探討的運動技術設定標記,並編製「觀 察類目表」,由經過訓練的觀察員於比賽現場即時紀錄或經過比賽錄 影事後紀錄,將設定的技術表現紀綠於「觀察類目表」中,再將所得 數據經過統計方法後得到研究者欲探討的目的。溫卓謀等(2006)統計 2003 年至 2005 年羽球男子雙打全國排名賽前四強及國際賽前八強共. 14 .

(25) 26 場競賽影片,欲分析羽球雙打中特定技術對於比賽勝負的影響。 該研究針對雙打技術中的第一拍(發球)、第二拍(接發球)、第三拍、 第四拍、後場下壓、防壓及前場封網等七項技術進行標記分析,其觀 察類目表之編制為觀察各項技術表現所獲得效果的「評分類目表」: 直接失誤、間接失誤、一般表現、間接得分及直接得分的擊球效果得 分分別設定為 1~5 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羽球雙打擊球效果評分類目表 擊球效. 技能 判定標準. 果得分. 表現 直接. 該拍擊球犯規、掛網、出界、判斷失誤或來不及擊 1. 失誤. 球而讓對手擊球落入擊球方有效場區內。 該拍擊球後,對手將球回擊入擊球方場區,導致擊. 間接. 球方球員擊球犯規、掛網、出界、判斷失誤或來不 2. 失誤. 及擊球而讓對手擊球落入擊球方有效場區內。. 續下頁. 15 .

(26) 續上頁 續表2-3 羽球雙打擊球效果評分類目表 擊球效. 技能 判定標準. 果得分. 表現 該拍擊球後,雙方球員持續擊球擊球 5 拍以上,換 一般 言之,這一球得分或失分,這一拍因素已降至最小,. 3. 表現 這是擊球技能表現的基本分數。 該拍擊球落入對方場地之有效區,對手將球回擊至 擊球方場區,擊球方球員再次將球回擊至對方場 間接 區,導致對首次一拍擊球犯規、掛網、出界、判斷. 4. 成功 失誤、或來不及擊球而讓擊球方擊球落入對方有效 場區內。 該拍擊球落入對方場地之有效區並導致對手次一拍 直接 擊球犯規、掛網、出界、判斷失誤或來不及擊球而. 5. 成功 讓擊球方擊球落入對方有效場區內。 資料來源: 溫卓謀、林清和、林澤民、黃清裕、吳柏叡(2006) 依評分類目表編製完成後,聘請兩位具全國甲組資格之羽球選手 擔任觀察員。觀察員依據本「評分類目表」進行觀察前,尚須經過訓 練、建立觀察員間信度、建立觀察員內信度等步驟,確認觀察記錄的 一致性。在數據紀錄完成後分別進行國家級男雙競賽及國際級男雙競 16 .

(27) 賽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於國家級男雙競賽中,回歸 方程式中的顯著變項共有第二拍效果、第一拍效果及防壓效果等三項, 其顯示的意義為: 「國家級羽球男子雙打競賽,第一拍及第二拍擊球 效果越好,防壓能力越強,獲勝的機率就越高。」而國際級男雙競賽 中,迴歸方程式的顯著變項有第四拍效果及第三拍效果兩項,其意義 為: 「國際級羽球男子雙打競賽第四拍及第三拍擊球效果越好,其獲 勝的機率就會越高。. 第三節 攝影記錄分析之相關文獻 隨著科技文明進步,利用科學儀器運用在競技場上已成為現今潮 流,由於競技項目要求快速、精確、準度,在極短暫時間內贏得勝利, 也因為如此,在高速競技或冗長賽程,人類視覺的短暫停留與繁雜記 憶,往往無法瞬間一窺全貌,因此攝影儀器也應運而生。在眾多運動 項目,可準確紀錄比賽內容,忠實的呈現勝負結束,做為未來者學習 或警惕的準則。 比賽記錄(成績)不只有是賽程結束的象徵,其重要意義在於它 所記錄下的個人或團體的數據,可作為賽後檢討最直接的參考依據 (李炯煌,1998)。國內外賽事中,不只軟網賽事,與其相近之競賽項 目尚有硬網、桌球等,已有多位學者利用比賽攝影記錄作為研究數據 之來源,略述於後。 石世濱、洪得明(1995)以每秒 60 張的攝影機拍攝軟式網球正 手拍擊球動作,藉由影帶的放映,並將分析動作停格於螢幕上,再將 螢幕上的影像 SONYCVP-M3 翻拍成相片,並利用所建立的軟式網球 正手拍抽球模式,透過相片的觀察進行分析,從模式中找出動作的缺 點。 1994 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女選手發球贏球率與比賽勝負之關. 17 .

(28) 係,以影片做研究紀錄,結果發現有顯著差異,男女選手在第一發球 贏球率與總得分有密切的相關(劉中興,1996)。 許樹淵(1996)對運動訓練領域中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具有正面、 實質的意義;因為運動技術分析是透過對運動訓練計畫與比賽的現場 觀察,記錄觀察的內容和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經由統計獲得的數據是 研究運動訓練和比賽問題不可或缺的依據。 江少鈞(2009)分析軟式網球正手擊球之動力學與逆動力學,受試 者為台北體育學院軟式網球隊 5 名男性選手,以兩台高速攝影機分別 架立於離受測者 5 公尺的右前側方和右後側方程 90 度垂直。實驗前 先讓兩台高速攝影機預錄 5 秒鐘作為比例尺用;正手擊球動作的擷取 影像速率為每秒 500Hz,快門為 1/2000 秒,來分析受試者擊球動作。 劉中興(1996)研究 1994 美國硬式網球公開賽男女網球選手發 球贏球率與比賽勝負關係,結果發現:男女選手第一發球贏球率與總 得分具有高度相關,男子選手以發球相關變數為主的主成份戰略達六 項,而女子選手以接發球相關變數為主成份戰略達四項。 Kernodle,Groppel & Campbell(1982)研究以高速攝影機(每秒 200 張)拍攝,高級硬式網球選手的兩種截擊都能很正確的將球回擊到目 標區,中級程度的網球選手在抽截擊時大多偏離拍面中心,網球初學 者只能完成重截擊。研究結果顯示:重擊式較抽擊式截擊精確,抽擊 式截擊藉著較大的後拉拍動作,以加強上肢及拍頭的力量,但是在力 量增加的同時,準確性卻因此喪失。技術純熟的網球選手可以在要求 的時間內擊出有效的抽截擊,但是控球能力則大打折扣,就控球而言, 重截擊較抽截擊易控制。 第三屆東亞運動會,以比賽現場攝影方式,一共錄至 28 場比賽, 經慢數放影重複觀察 3 次比賽 DVD 帶,並加以記錄分析,探討男子. 18 .

(29) 雙上網得、失分方式、陣形及技術結構,並以統計分析研究(蕭智文, 2006)。. 第四節 總結 軟式網球是一種變化多端的球體,會隨著角度及擊球方式不同而 較大的變化。經由國內外相關文獻的討論可以得知。楊蕙如(2010)認 為依據選手不同的特性、打法,擬訂一套適合個人的技術與戰術,充 分發揮其優點,隱藏缺點來加強訓練是絕對必要的。 雙打技術,首重選手間之默契與協調,其次於戰術運用上並以上 擊為最佳得分技術,軟式網球運動須有良好的技術,戰術方能有效的 應用,簡瑞宇(2002)認為,雙打比賽中如以雙上網戰略模式時,應多 採用主動上網攻擊的戰略,在網前不僅戰有最能得分的位置,同時可 掌握比賽的主控權。 柯筌元(2011)認為,比賽中一有機會就愈盡量逼近網前,來壓迫 以獲取分數,如此將可提高你的勝算。所以後衛不在只是留在底線拉 球作攻擊基礎,而是更全面性的在網前得分,如此選手必須懂得隨機 運用戰略與戰術,增加比賽中的優勢和主控率,才能提升贏球的機 率。 在軟式網球的雙打賽場上,除了基本的雙打技術之外,戰術的運 搭檔彼此之間的默契是最重要的勝利因素,陣形的轉變是因應贏球的 形態下去改變的,提高戰略、戰術運用的成功率即能提升得分率,如 何選擇最高得分效率的陣形來應戰往往是在國際賽事中決定勝負的 關鍵。. 19 .

(30) 第参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描述本研究的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法,共分為四節:第一節 為研究架構與流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 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設計是以 2014 仁川亞運會,中華台北男子個人雙打比賽 時,利用當時日本軟網記者田中俊充先生所錄下之 DVD 影片作紀錄, 分析我國選手在比賽中,得失分時所保持之陣形,藉此紀錄何種陣形 有最高得分效率,進一步做得分形態與戰術研究,其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研究流程圖如 3-2 所示。. 自變項. 依變項. 1. 雁形陣 變異數分析變異數分析. 1. 得分. 2. 逆雁形陣. 2. 失分. 3. 後場平行陣形 相關性相關性 4. 雙上網攻擊陣形 5. 不同位置陣形.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0 .

(31) 設計主題研究方向. 蒐集相關文獻及資料. 搜尋 2014 仁川亞運相關比賽影片. 觀察比賽錄影帶並記錄分析各項戰術. 統計資料記錄與分析. 研究撰寫結果. 完成論文 圖3-2 研究流程圖. 21 .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 2014 年仁川亞運軟式網球項目,中華台北男子個人 雙打比賽 13 場次為研究樣本。2014 亞運會選手名冊及對戰成績如表 3-1 所示。 表 3-1 2014 亞運會個人雙打對戰成績 國籍. TPE. TPE. 姓名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TPE.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TPE.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VS. 國籍. VS. INA. VS. TJK. VS. VS. 姓名 KUSDARYANTO EDI SIMPATIAJI PRIMA RAJABALIEV NEGMATULLO YAKHYAEV MIRHUSEIN. 成績. 5:1. 5:0. CHN. ZHANG YUSHENG LIN CHENGWEI. 5:0. LAO. PHONGSAVANH KHANTHANOU KHAMPHOUMY ANANDA. 5:0. 續下頁. 22 .

(33) 續上頁 續表3-1 2014亞運會個人雙打對戰成績 國籍. 姓名. TPE.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TPE. TPE.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TPE.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TPE.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VS. VS. VS. VS. VS. VS. 國籍. 姓名. 成績. JPN. SHINOHARA HIDENORI KOBAYASHI KOJI. 5:4. KOR. PARK KYU CHEOL LEE SANG GWON. 5:2. PHI. ARCILLA JHOMAR ARCILL JOSEPH. 5:0. MGL. GANTULGA ENKHTUVSHIN UCHIRSAIKHAN BAYASGALANT. 5:1. VIE. LAM QUANG TRI HUYNH CHI KHUONG. 5:0. 續下頁 23 .

(34) 續上頁 續表3-1 2014亞運會個人雙打對戰成績 國籍. 姓名. TPE.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TPE.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TPE. LIN TING CHUN LI CHIA HUNG. TPE. LAI LI HUANG HO MENG HSUN. VS. VS. VS. VS. VS. 國籍. 姓名. 成績. JPN. KATSURA TAKUYA NAKAMOTO KEIYA. 5:4. KOR. KIM DONG HOON KIM BEOM JUN. 1:5. KOR. KIM DONG HOON KIM BEOM JUN. 3:5. INA. NARUN FERDY FAUZI PRAMONO HENDRI SUSILO. 5:2. 資料來源: 研究者整理. 24 .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2014 仁川亞運 DVD 比賽影片 二、電腦兩部(ASUS 華碩 K20CE-0011 雙核電腦) 三、燒錄機一台 四、錄放影機 五、光碟彩色印表機 六、剪輯系統 七、軟式網球-戰術與技術得失分總表格(附錄一)係參考 (蕭智文,2006;林鼎鈞,2014;陳翊佳,201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及檢定研究假設之需要,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如下: 一、分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運用次數分配、百分比、 類別變項,分析不同戰術及陣形得分率與失分率用比值來呈現。 二、卡方考驗( chi-squared test):檢驗兩個間斷變數間的問題,較常應 用方法為卡方考驗(吳明隆、涂金堂,2005)。因此本研究應用卡 方考驗分析不同位置與陣形得失分的差異。 三、T 考驗(T-test):本研究應用考 t 驗檢視不同位置得失分的差異。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independent one-way ANOVA):本研究以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不同陣形得失分的差異,最後以 Scheffe 做事後分 析。. 25 .

(3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陣形得失分次數與得分率 一、陣形得分次數與得分率 後場平行陣形後衛得分 13 分得分率 4.50%;前衛得分 11 分得分 率為 3.81%,雙上網陣形後衛得分 95 分得分率 32.87%;前衛得分 73 分得分率為 25.25%,逆雁陣形後衛得分 17 分得分率 5.88%;前衛得 分 22 分得分率為 7.61%,雁陣形後衛得分 26 分得分率 9.00%;前衛 得分 32 分得分率為 11.07%。如表 4-1 所示: 表 4-1 陣形得分次數與得分率 項目. 位置. 得分次數. 得分率. 後衛. 13. 4.50%. 前衛. 11. 3.81%. 後衛. 95. 32.87%. 前衛. 73. 25.26%. 後衛. 17. 5.88%. 前衛. 22. 7.61%. 後衛. 26. 9.00%. 前衛. 32. 11.07%. 289. 100%. 後場平行陣形. 雙上網陣形. 逆雁陣形. 雁陣形. 總和. 26 .

(37) 二、陣形失分次數與失分率 後場平行陣形後衛失分 19 分失分率 6.40%;前衛失分 14 分失分 率為 4.71%,雙上網陣形後衛失分 96 分失分率 32.32%;前衛失分 70 分失分率為 23.57%,逆雁陣形後衛失分 16 分失分率 5.39%;前衛失 分 17 分失分率為 5.72%,雁陣形後衛失分 35 分失分 11.78%;前衛失 分 30 分失分率為 10.10%。如表 4-2 所示: 表 4-2 陣形失分次數與失分率 項目. 位置. 失分次數. 失分率. 後場平行陣形. 後衛. 19. 6.40%. 前衛. 14. 4.71%. 後衛. 96. 32.32%. 前衛. 70. 23.57%. 後衛. 16. 5.39%. 前衛. 17. 5.72%. 後衛. 35. 11.78%. 前衛. 30. 10.10%. 297. 100%. 雙上網陣形. 逆雁陣形. 雁陣形. 總和. 27 .

(38) 第二節 位置與陣行的得失分交叉表 一、位置與陣行的得分交叉表 位置與陣行的得分交叉表得知。後場平行陣形後衛得分 13 分; 前衛得分 11 分。雙上網陣形後衛得分 95 分;前衛得分 73 分。逆雁 陣形後衛得分 17 分;前衛得分 22 分。雁陣形後衛得分 26 分;前衛 得分 32 分。如表 4-3 所示: 根據上述位置與陣行的得分顯示;在雙上網位置得分不管在後 衛、前衛都高於其它陣行,因為雙上網戰術比賽時對方來攻擊後衛 的次數會比前衛多,所以在雙上戰術後衛相對的得分會比前衛高。 表 4-3 位置與陣行的得分交叉表 位置. 總和. 後衛. 前衛. 後場平行陣形. 13. 11. 24. 雙上網陣形. 95. 73. 168. 逆雁陣形. 17. 22. 39. 雁陣形. 26. 32. 58. 151. 138. 289. 陣行. 總和. 28 .

(39) 卡方檢定結果 p 值.292 大於.05,未達顯著差異,故不同位置與 陣行得分無顯著差異。如表 4-4 所示: 表 4-4 卡方檢定 漸近顯著性 (雙尾). 數值. 自由度. Pearson卡方. 3.73a. 3. .292. 概似比. 3.74. 3. .291. 線性對線性的關連. 2.63. 1. .105. 有效觀察值的個數. 289. a. 0格 (0.0%) 的預期個數少於 5。最小的預期個數為 11.46。. 二、位置與陣行的失分交叉表 位置與陣行的失分交叉表得知。後場平行陣形後衛失分 19 分; 前衛失分 11 分。雙上網陣形後衛失分 90 分;前衛失分 70 分。逆雁 陣形後衛失分 16 分;前衛失分 27 分。雁陣形後衛失分 35 分;前衛 失分 30 分。 根據上述位置與陣行的失分顯示;在逆雁陣形失分差異較小,而 在雙上網陣形突顯後衛失分率,因為雙上網戰術比賽時,對方來攻擊 後衛的次數會比前衛多,所以在雙上戰術後衛相對的失分會比前衛高。 如表 4-5 所示:. 29 .

(40) 表 4-5 位置與陣行的失分交叉表 位置. 總和. 後衛. 前衛. 後場平行陣形. 19. 14. 33. 雙上網陣形. 96. 70. 166. 逆雁陣形. 16. 17. 33. 雁陣形. 35. 30. 65. 166. 131. 297. 總和. 卡方檢定結果 p 值.768 大於.05,未達顯著差異,故不同位置與 陣行的失分無顯著差異。如表 4-6 所示: 表 4-6 卡方檢定 數值. 自由度. 漸近顯著性 (雙尾). Pearson卡方. 1.136a. 3. .768. 概似比. 1.131. 3. .770. 線性對線性的關連. .481. 1. .488. 有效觀察值的個數. 297. a. 0格 (0.0%) 的預期個數少於 5。最小的預期個數為 14.56。. 30 .

(41) 第三節 不同陣形得失分之分析 一、不同位置得分 t 考驗 後衛得分平均數為 67.27 分,前衛得分平均數為 50.42 分。t 檢定 結果 p<.05,達顯著差異,後衛得分顯著高於前衛。如表 4-7 所示: 表 4-7 不同位置得分 t 考驗表 位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後衛. 151. 67.27. 0.45. 前衛. 138. 50.42. t 4.64*. 得分 0.37. *p<.05. 二、不同位置失分 t 考驗 後衛失分平均數為 69.86 分,前衛失分平均數為 47.81 分。t 檢定 結果 p<.05,達顯著差異,後衛失分顯著高於前衛。如表 4-8 所示: 表 4-8 不同位置失分 t 考驗表 位置. 個數 平均數. 失. 後衛. 151. 69.86. 分. 前衛. 138. 47.81. 標準差 0.46. t 6.33*. 0.35. 三、不同陣形得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F 值為 1287.08,p 值.00 小於.05 達到顯 著水準,故不同陣形在得分達顯著差異。經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結果, 雙上網陣形得分顯著高於後場平行陣形、逆雁陣形、雁陣形;逆雁陣 31 .

(42) 形得分顯著高於後場平行陣形;雁陣形得分顯著高於後場平行陣形、 逆雁陣形。如表 4-9 所示: 表 4-9 不同陣形得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陣形. 個. 平均. 數. 數. 標準差. (1)後場平行陣 24. 12.08. 0.5. 168. 85.44. 0.51. (3)逆雁陣形. 39. 19.82. 0.51. (4)雁陣形. 58. 29.31. 0.51. 形 (2)雙上網陣形. F. 1287.0 8. 顯著性 事後比較. * 00. (2)>(1),(3),( 4). (3)>(1) (4)>(1),(3). *p<.05. 四、不同陣形失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F 值為 1287.08,p 值.00 小於.05 達到顯 著水準,故不同陣形在失分達顯著差異。經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結果, 雙上網陣形失分顯著高於後場平行陣形、逆雁陣形、雁陣形;雁陣形 失分顯著高於後場平行陣形、逆雁陣形。如表 4-10 所示:. 32 .

(43) 表 4-10 不同陣形失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陣形.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顯著性. (1) 後場平行陣 24. 16.70. 2.54 887.88. 168. 84.70. 12.92. (3)逆雁陣形. 39. 16.56. .50. (4)雁陣形. 58. 32.24. 2.50. .00. 事後比較 (2)>(1),(3),( 4). 形 (2)雙上網陣形. *p<.05. 33 . (4)>(1),(3).

(4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根據研究結果得知結論如下: 一、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得分率,後場 平行陣形後衛得分 13 分得分率 4.50%;雙上網陣形後衛得分 95 分得分率 32.87%;逆雁陣形後衛得分 17 分得分率 5.88%;雁陣 形前衛得分 32 分得分率為 11.07%。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 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失分率,後場平行陣形後衛失分 19 分失分 率 6.40%;雙上網陣形後衛失分 96 分失分率 32.32%;前衛失分 17 分失分率為 5.72%,雁陣形後衛失分 35 分失分 11.78%。 二、研究假設一(卡方考驗):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 雙打比賽不同位置與陣形與得失分無顯著差異。假設不成立;其 原因是中華台北選手在雙上網陣形後衛得分 95 分、前衛得分 73 分,推估對方選手受到戰術之因素造成失誤過多,亦即可認為男 子個人雙打在不同位置與陣形得分與失分沒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假設二(T 考驗):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 打比賽不同位置得失分有顯著差異。假設成立;其原因是中華台 北選手在不同位置得分與失分點有所不同,推估對方選手運用戰 術之打點積極攻打前衛打點得分,亦即可認為男子個人雙打在不 同位置得分與失分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假設三(單因子變異分析):2014 年韓國仁川亞運軟式網球男 子個人雙打比賽不同陣形得失分有顯著差異。假設成立;其原因 是中華台北選手在戰術上用不同陣形造成失誤,其球賽進行中陣 形運用在逆雁陣形、雁陣形表現不如預期,使對方選手取得分數, 亦即可認為男子個人雙打在不同陣形得分與失分顯著差異。. 34 .

(45)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選手在球賽中運用不同陣形戰術,如:後場平 行陣形、雙上網陣形,在前衛失分率較高,團隊訓練期間應多加運用 不同戰術加強前衛戰術訓練,降低前衛打點失誤,並建立選手雙方之 間的配合默契訓練。 二、後續研究的建議: 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選手在參與賽事之戰術運用進行質性研 究,以深入訪談了解選手在比賽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本研究僅針對 2014 年仁川亞運會,中華台北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作為研究 範圍,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將研究範圍擴大至其他場次比賽,如:女子 個人雙打、前三名之隊伍戰術分析,使研究更加完整並提供後續參與 賽事之選手、教練團隊作為戰術運用參考內容。. 35 .

(46)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2016)。比賽規則。2016/1/5 取自 http://www.softtennis.org.tw/zh/qa/3.html。 王苓華、吳鴻文、羅國城(1995)。軟式網球正手抽球之上肢及軀幹三 維角運動分析。體育與運動雙月刊,96,66-75。 王志忠(2009)。2008 年北京奧運女子手球賽各隊攻守技術能力之比較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石世濱、洪得明(1995)。軟式網球正手抽球動作之定性分析。台灣體 育革新版,79,24-27。 李佳鴻(2010)。國家教練領導經驗之探討-以軟式網球教練郭旭東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李劍如(1997)。1996 年溫布頓網球冠軍決賽分析。成大體育研究集 刊,3,79-82。 江少鈞(2009)。軟式網球正手擊球之運動學與逆動力學分析(未出版碩 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李炯煌(1998)。85 學年度全國高中男子手球聯賽攻守技術之回歸分析。 體育學報,26,209-216。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林連楨(1979)。軟式網球之系統研究。台北體育雜誌社發行。 林鼎鈞(2013)。中華男子軟式網球代表隊雙打得分型態之分析:以 2006、2010 亞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 北市。 金聖明(2010) 男子羽球單打比賽戰術分析-以 2009 中華台北羽球公 開賽前十六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柯筌元(2011)。軟式網球男子雙打比賽後衛得失分技術之研究~以. 36 .

(47) 2009 年全國運動會個人男子前 8 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 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馬達地、曾精雄(1991)。網球基本技術與戰術。台北市:台灣珠海。 洪文藝(1998)。羽球單打各項技術得、失分之探討-以 1996 年台北羽 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為例。學校體育雙月刊,44,37-42。 祝煒欽(2014)。籃球戰術分析系統開發(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 學,台北市。 許樹淵、張思敏、張清泉、田文政(2000)。網球技術理論與實際。台 北: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張本卿(2002)。網球技術報告書(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 育學院。 張世聰、詹淑月、方同賢(2010)。軟式網球女子雙打技術分析。大專 體育學刊,12(1),96 -106。 張世聰、方同賢、郭旭東、曹健仲(2007)。2005 年世界青少年軟式網 球雙打技術分析。北體學報,15,312 - 321。 許樹淵(1996)。運動教練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 楊蕙如(2010)。軟式網球女子單打比賽得失分技術分析之研究~以 2009 年全國運動會女子單打 16 強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湯錦宏(1998)。台灣手球運動發展之歷史經緯(1965-1995)。台北市: 全壘打文化。 溫卓謀、林清和、林澤民、黃清裕、吳柏叡(2006)。國家級與國際級 與球男子雙打競賽勝負評估預測模式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4, 11-20。 劉中興(1996)。網球發球贏球率與比賽勝負關係之比較研究(未出版. 37 .

(48) 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希濤(1996)。我國手球射門能力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2(3), 41-42。 賴永僚(1997)。軟式網球技術報告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 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賴永倉(2003)。我國國際軟式網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瑞台(1997)。網球比賽時用戰略與戰術。成大體育研究集刊,3, 43 - 60。 陳祐正(1988)。手球的成隊進攻戰術。中華體育季刊,6,60-67。 謝順風(2006)。男子軟式網球雙打後衛選手底線反手拍擊球技術型態 之探討。東南學報,30,279-308。 謝順風(2001)。軟式網球接球形態對得分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謝順風、郭旭東、方同賢(2009)。軟式網球雙上網技戰術之探討。北 商學報,16,173 -182。 簡瑞宇(2002)。硬式網球雙打基本擊球及戰術應用分析。大專體育, 58,25 - 30。 蕭智文(2006)。軟式網球男子雙打比賽雙上網戰術之研究~以 2005 年 東亞運動會選拔賽前八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 學院,台中市。 鄭元龍、羅月英、陳五洲(2001)。博奕理論在羽球比賽技術分析支應 用-以 Peter Gade 為例。體育學報,31。91-102。. 38 .

(49) 附錄一  . 軟式網球-比賽得失分陣型記錄表 比賽名稱:2014 仁川亞運動會軟式網球男子個人雙打比賽 時間:2014 年 09 月 29 日至 10 月 4 日 地點:韓國仁川. 得分次數. 陣 型. 雁陣形. 逆雁陣形. 後 衛. 雙上網陣形. 後場平行陣形. 雁陣形. 逆雁陣形. 雙上網陣形. 後場平行陣形. 得失分次數.  . 失分次數. 後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後 衛. 前 衛. 13. 11. 95. 73. 17. 22. 26. 32 19 14. 96. 70. 16. 17. 35. 30. 合計. 39 .

(50)

數據

圖  1-1  雁形陣
圖  1-3 雙上網陣形
表 4-5  位置與陣行的失分交叉表  位置  總和  後衛  前衛  後場平行陣形  19  14  33  雙上網陣形  96  70  166  逆雁陣形  16  17  33  雁陣形  35  30  65  總和  166  131  297          卡方檢定結果 p 值.768 大於.05,未達顯著差異,故不同位置與 陣行的失分無顯著差異。如表 4-6 所示:  表 4-6    卡方檢定  數值  自由度 漸近顯著性  (雙尾)  Pearson卡方  1.136 a 3 .76
表 4-10  不同陣形失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陣形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顯著性  事後比較  (1) 後場平行陣   形  24  16.70 2.54 887.88 .00  (2)&gt;(1),(3),( 4) (2)雙上網陣形 168  84.70 12.92   (4)&gt;(1),(3) (3)逆雁陣形  39  16.56 .50 (4)雁陣形  58  32.24 2.50 *p&lt;.0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alyzed by occupation, 15 213 were engaged in positions that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betting services, such as hard and soft count clerks, cage cashiers, pit bosses,

According to a team at Baycrest’s 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 in Canada, 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a delayed onset of the symptoms of Alzheimer ’s and other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Researches of game algorithms from earlier two-player games and perfect information games extend to multi-player games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games3.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感恩 珍惜 積極 樂觀.. 體育科:舉辦歡度「挫」節分享環節,邀

The main hypothesis that we are most interested in is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denoted H 1 , that the mean birth weight of Australian babies is greater than 3000g.. The other

3.Secondary research may reduce the levels of trust between participants and researchers.. 4.&#34;One size fits all&#34; approach also risks lo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