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

Copied!
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 之研究

研究生:蔡宜芳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年 六 月

(2)
(3)
(4)

誌謝辭

感謝有此機會讓筆者有著充實的兩年,研究生的生活終於告一段 落了!這兩年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日子,真的是相當的充實,也要克 服許多困境,相信在這兩年中累積的挫折經驗,一定能提升更高的挫 折容忍力。

研究生生涯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周財 勝老師的辛勤指導,感謝老師能用最簡單易懂的溝通方式,讓我了解 論文方向;以及明泉老師生動活潑的統計學、美珠老師受用的身體察 覺,大豐老師消除疲勞的神奇手療、張翔老師有效率的行銷管理、素 華老師解碼中醫的傳授、景谷老師健身經營之旅,再來要感謝燕修學 長與佳峰學姐,這兩年來都因假日上課,而無法在訓練上分擔工作,

讓你們多費心了,也感謝學校同仁的鼓勵與關心,讓我無後顧之憂的 完成學業。

謝謝班上同學們互相鼓勵的力量,說好同進同出的諾言,讓我們 大家褲腳都綁在一起囉!還有一群姐妹淘的加油打氣,每天與我面對 面皺著眉,討論著論文方向的琪姐,幫我修正論文格式的哇弟媽,謝 謝妳們一路以來的陪伴,每當我灰心、沮喪時總時給我大大的溫暖與 鼓勵,讓我更有動力衝破難關。最後,要謝謝我的家人們,有你們的

(5)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現 況,並進而了解各個背景變項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之異同,以及挫折 容忍力與挫折經驗之相關。以取得102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中組 柔道選手為研究對象,共367人,採立意抽樣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工 具為參酌劉宣意(2012)所設計的「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與挫折 容忍力」,編修而成的「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及挫折容忍力量 表」。統計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 森相關係數等方法加以分析。

綜合研究發現,本研究可歸納以下的結論:

一、在挫折經驗方面

國中生柔道選手普遍有中、低挫折經驗。其中以學業挫折經驗最多,

其次為人際挫折經驗,第三為整體挫折經驗,運動挫折經驗最少。

二、在挫折容忍力方面

(一)國中生柔道選手普遍有中、高挫折容忍力。其中以運動挫折容 忍力最高,其次為整體挫折容忍力,第三為人際挫折容忍力,學業挫 折容忍力最低。

(二)國中生柔道選手的挫折容忍力在性別、不同年級、不同訓練年

(6)

齡、不同最佳比賽成績皆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柔道選手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有負相關性,亦即挫折 容忍力越高,挫折經驗也越少。

關鍵詞:學生運動員、運動團隊、抗壓性

(7)

The study of the experience and tolerance of frustration on Judo contestant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e study mainly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rustrated experience and tolerance on judo contestants of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and further to come at the various backgrounds of variables at all levels of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as well as the interrelation on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study subject, the Judo contestants of junior high group in year 102 of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Tournaments: a total of 367 peopl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Purposive Sampling and Questionnaires.

As research tools, it refers to the designing of Liu, Xuan yi (2012):

"The frustrated experience and tolerance of the physical training class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thus compiles "The table of the experience and tolerance of frustration on Judo contestant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doption of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at to be analyze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ound the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 In the area on the frustration experience: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judo contestants generally have middle and low

(8)

frustration experiences. Among which the highest frustration experience is the school work, followed by interpersonal setback experience, the third is the whole setback experience, and the least is the frustration experience of athletics.

B. The aspects of the ability on frustrated toleration:

(a)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judo contestants generally have middle and high frustration tolerance capabilities. Among those the athletic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whole frustration tolerance capability, the third is the ability to tolerate frustration on interpersonal, and the ability of toleration for the school work frustration is the lowest.

(b) In terms of gender,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training ages and the best competition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capabilities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judo contestants.

C. The ability of junior high judo contestants ha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on the frustration experience and tolerance, i.e. the higher frustration tolerance capabilities the less frustration experience.

Keywords: student athletes, sports teams, compression resistance

(9)

目次

致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VI 表次………IX 圖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柔道運動 ………8

第二節 挫折的產生及學生運動員挫折經驗來源………11

第三節 青少年發展特性………19

第四節 挫折容忍力及其相關研究………20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30

第四節 實施流程………3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現況分析………33

第二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不同背景變項與挫折經驗之分析………38

第三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不同背景變項與挫折容忍力之分析……48

第四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分析…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4

第一節 結 論 ………64

第二節 建 議 ………66

參考文獻………69

一、中文部分………69

二、英文部分………72

附錄………74

(11)

問卷同意書………79

(12)

表次

表2-1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男生組分級表 ………10

表2-2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女生組分級表 ………10

表 2-3 國內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25

表2-3 國內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26

表4-1 年級描述統計摘要表 ………34

表4-2 性別描述統計摘要表 ………34

表4-3 族群描述統計摘要表 ………35

表4-4 訓練年資描述統計摘要表 ………35

表4-5 段位描述統計摘要表 ………36

表4-6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統 ………36

表4-7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容忍力統計表 ………37

表4-8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變 異分析 ………40

表4-9 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的差 異分析 ………41

表4-10 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 分析………43

(13)

異分析………45 表4-12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45 表4-13 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分析………47 表4-14 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

之單因子變v異數分析 ………48 表4-15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體之

差異分析………51 表4-16 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體的

差異分析………52 表4-17 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體之 差異分析………54 表4-18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體之 差異分析………56 表4-19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56 表4-20 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 體之差異分析………58

(14)

表4-21 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 體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59 表4-22 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各層面之相關情形………63

(15)

圖次

圖3-1研究架構圖 ………29 圖 3-2 研究流程圖………31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國中生柔道選手的訓練挫折容忍力、運動競 賽冒險取向、學習失敗容忍力與訓練成就之間的關係與差異。本章蒐 集上述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與歸納如下共分為五節:第一節 研究背 景、第二節 研究動機、第三節 研究目的、第四節 名詞解釋、第五節 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九年出生率為千分之七點二 零五,雖然一百年出生率升為千分之八點四八,亦是全球最低(2011,

內政部)。臺灣少子化的現象明顯,父母對孩子寵愛多過於教養,過 度溺愛和保護,致孩子對於挫折容忍力偏低,現代「直昇機父母」除 了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外,還會因為不忍孩子受到責罵、遇到挫折,

對待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竭盡全力為孩子排除一切障礙,因而時時盤 旋其上,企圖為他們遮擋所有生活上的難題與挑戰。

父母常代替子女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鮮少提供子女有嘗試錯誤 的機會,如此一來,孩子進入社會就好像失去一層保護膜且不適應激 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環境,一點點挫折會讓他措手不及而深感痛苦。

(17)

少子化家長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 功」,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從小就已建立人脈存摺,雖然 沒有家長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 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而少子化家長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家長內 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父母盡可能的給孩子良好 的環境與學習機會,得到太多關愛的孩子,容易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 力,缺乏耐心、追求新鮮、喜愛炫耀、熱衷比較,而且挫折容忍度低,

稍遇不如意便會大發雷霆或是一蹶不振(天下雜誌,2007)。

面對環境的快速變遷與全球化的競爭,現在年輕世代面臨著比過 去更嚴苛的挑戰,在學生的求學歷程裡,更是充斥著許多容易導致學 業挫敗的逆境與壓力(黃德祥,2007;Martin & Marsh, 2006, 2008)。

梁藝陵(2010)研究指出,青少年是人生重要發展階段,面對生、心 理急遽發展與變化、求學、就業、家庭及生活概況等,壓力超過個人 所能承受的範圍或因無法適應多變複雜的環境時,自殺可能將是青少 年無法適應現實環境及心理狀況所引發之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根據 統計,民國 85~99 年自殺已連續 14 年列入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衛生 署,2010)。除了自殺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外,青少年自殺及自殘 的現象也逐漸增多,引起社會及教育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謝毓雯

(18)

(1998)透過挫折經驗量表對國中生進行調查,青少年六個主要挫折 來源為:與同學相處的問題、與師長相處的問題、與父母溝通的問題、

補習造成的挫折、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及考試成績所造成的挫折。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筆者從小學開始就參與柔道運動,現在正任職教練工作,一路走

來經歷過很多挫折經驗,包括訓練上出現的瓶頸、比賽後的成敗結果、

學業上遇到的困難、同儕中的影響、以及學習環境的改變,上述種種 現象問題是筆者從事運動訓練的心聲,但是在任何的環境下,多多少 少都有挫折跟失敗的存在,自己都要默默承受。

在面對這些挫折時的想法與忍受力,每個人也不盡相同,有的人

面對挫折時選擇用逃避、拒絕的方式;有的人將挫折視為一種挑戰並 發展出明確且切合實際的目標,解決問題。而當在校園中兼具學生及 運動員角色,當扮演學生角色時,必須專心在學業上,以應付各學科 的要求;當扮演運動員角色時,必須接受辛苦的訓練,締造優秀的成 績,在時間與精力的交互影響下,訓練與學業往往不能兼顧,因而產 生角色間的衝突,其角色之衝突,根源於其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許健 民,1998)。此外,許多學者發現運動員常有以下挫折經驗:入學適

(19)

應困難(張宏亮,1996)、運動競賽與訓練問題(李淑玲、馮麗花,

2004;季力康,1996)、人際關係的困擾(季力康,2000;黃永賢,

1998)、運動傷害的挫折(康翠籃,1998)、生涯規劃的問題(黃永 賢,1998;陳逸政、李欣靜、陳建樺,2009)等,在現今運動競爭力 強的環境中,學生運動員需要面臨多種壓力,了解他們挫折經驗來源 以及挫折容忍力的現況是一項刻不容緩的課題,就因自己經歷了這些 的人生過程,因此研究者想要探討目前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 折容忍力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一、瞭解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之現況。

二、瞭解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容忍力之現況。

三、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的差異。

四、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的差異。

五、分析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關係。

第四節 研究問題

一、探討國中生柔道選手之挫折經驗現況為何?

二、探討國中生柔道選手之挫折容忍力現況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上是否有差異?

(20)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容忍力上是否有差 異?

五、探討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間是否有相關性 存在?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挫折經驗

挫折經驗是指個體在挫折情境中,因追求目標無法達成所產生的 情緒性困惑、焦慮等心理狀態。另一種是指個體動機性行為造成障礙 或干擾的外在或內在的境。對個體發生阻礙的外在情境可能是人或是 物,也可能是自然環境;內在情境可能是個人能力、經驗等本身的條 件。(張春興,2006)

二、挫折容忍力(frustration tolerance)

當個體動機受到阻礙(遭遇挫折情境時),能維持喜悅、穩定的 情緒、承受精神打擊、不致行為失常或人格變態的能力(張春興,

2006)。個體遭遇到挫折打擊後,能夠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挫折 容忍力愈強者,愈能忍受重大的挫折。

三、柔道

(21)

可以繼續翻滾角鬥,並把對方背壓在墊上,或者是勒絞對方的頸部,

或者逼迫對方肘關節迫使對方認輸或無法比賽的一項具有制服對方特 點的專門競技運動。柔道是根據摔倒對方或者壓制住對方得分,評定 勝負,或者應用關節技、勒頸技制服對方直接獲勝的運動。

柔道技術分為立技與寢技:

立技 65 招:手技、腰技、腳技、捨身技 ;寢技 29 招:壓制、勒 頸及關節技;以上介紹之技術,也會因規則改變而不斷的創新,並且 變化更多 。

四、青少年

發展心理學者將青少年期分為青少年期前期,大約是指 11 歲到 14 歲之間(約為國中階段)、青少年期中期,大約是 15 歲到 19 歲

(約為高中階段)、青少年期晚期,大約為 19 歲後(約為大學/就業 階段)(引自劉玉玲,2005)。為使研究順利進行,本研究採以年齡 劃分方式且研究中是以青少年前期(約為國中階段)的學生為對象。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以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中組柔道選手為研究對象,

針對「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問卷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對象

(22)

是以 102 年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項目會內賽之國中組柔道選 手為研究對象,高中組比賽則不在本研究之範圍內。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樣本限制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僅限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項目國中 組,並無涵蓋其它組別,故僅以單一賽事來施測,其他全國性柔道競 賽、所以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它組別或不同項目。

(二) 問卷受試者限制

本問卷受試者填答時的情境、態度及價值觀等主觀情形,可 能影響填答問卷的真實性,研究者僅能假設所有填答問卷之選手能據 實填寫。

(23)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歸納過去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及研究結果,以作為本研究之 理論基礎。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 柔道運動、第二節 挫折的產生 及學生運動員挫折來源、第三節 青少年發展特性、第四節 挫折容忍 力及其相關研究。

第一節 柔道運動

柔道起源於日本古代的武術柔術。柔道是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於 1882 年改良自日本古武道柔術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運動。他是一位博學 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1911 年,日本政府開始協助推廣柔道至全國,並正式列為學校體 育課程之一。柔道以「精力善用」「自他共榮」為基本理念,並以鍛練 及教育身心為目的,而非單純以競技勝負為目標,正如嘉納治五郎於 講道館的遺訓:「柔道は心身の力を最も有効に使用する道である。そ の修行は攻撃防御の練習に由って身体精神を鍛錬修養し、斯道の神

(24)

髄を体得する事である。そうして是に由って己を完成し世を補益す るが、柔道修行の究竟の目的である。」(柔道是最有效使用身心之道。

其修行是以攻擊防禦的練習來鍛鍊休養身體精神,並體會該運動的精 髓。如此來完成大我並對世界有所補益,乃柔道修行的最終目的。)

現時柔道已於全球各地普及,並納入為奧林匹克競技項目之一。日本 的柔道自 1964 年東京奧運會之後被列為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維基 百科,2012)。

在民國 53年之前臺灣柔道比賽,以段級區分比賽級別,而不以體 重分級別,民國54年之後臺灣柔道比賽,以體重分級別並以段級分甲 組(有段組)與乙組(段外組),民國46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中開始舉辦 中學學生組,民國48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開始舉辦大專院校學生組,

民國51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加入舉辦警察組競賽,民國58年臺灣省柔 道錦標賽開始舉辦女子組柔道競賽項目。(呂耀宗,1990)。

演變成現在不同學齡階段有著不同體重分級,國小男、女組各分 為八級,國中男生分為十級、國中女生分為九級,高中男、女組各分 為八級,而大專社會男、女組各七級,本研究以青少年前期為主,體 重級別如下表:

(25)

表 2-1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男生組分級表:

國中男生組:

第一級:38.0 公斤以下(含 38.0 公斤) 第六級:55.1 公斤至 60.0 公斤 第二級:38.1 公斤至 42.0 公斤 第七級:60.1 公斤至 66.0 公斤 第三級:42.1 公斤至 46.0 公斤 第八級:66.1 公斤至 73.0 公斤 第四級:46.1 公斤至 50.0 公斤 第九級:73.1 公斤至 81.0 公斤 第五級:50.1 公斤至 55.0 公斤 第十級:81.1 公斤以上

表 2-2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女生組分級表:

國中女生組:

第一級:36.0 公斤以下(含 36.0 公斤) 第六級:52.1 公斤至 57.0 公斤 第二級:36.1 公斤至 40.0 公斤 第七級:57.1 公斤至 63.0 公斤 第三級:40.1 公斤至 44.0 公斤 第八級:63.1 公斤至 70.0 公斤 第四級:44.1 公斤至 48.0 公斤 第九級:70.1 公斤以上

第五級:48.1 公斤至 52.0 公斤

(26)

第二節 挫折的產生及學生運動員挫折經驗來源

一、挫折的定義

張春興(2006)在《張氏心理學辭典》指出,挫折是指個體動機 性行為造成障礙或干擾的外在或內在的情境。產生阻礙的外在情境可 能是人或是物,也可能是自然環境;內在情境可能是個人能力、經驗 等本身的條件。另一種是指本身在挫折情境中,因追求目標無法達成 所產生的情緒性困惑、焦慮等心理狀態。馮江平(1991)認為挫折包 含三種涵義:(一)挫折情境,即使個人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的內外 在阻礙或干擾等情境狀態或條件,例如考試成績不佳,比賽成績不佳 等;(二)挫折認知,指個人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知和評價;(三)

挫折反應,當個人的需求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例如焦慮、憤怒、躲避、緊張或攻擊等。假若挫折情境、挫折認知、

挫折反應一併存在時,此時便構成心理挫折。

二、挫折的產生

構成學生挫折的因素很多,以下分為客觀因素即環境的因素,與 主觀因素亦即個人自身的因素來進行探討(李海洲、邊和平,1995;

黃立賢,1996;張振成,2003):

(27)

(一)客觀因素

1.社會因素—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遭遇到各種人為所造成的限 制和阻礙,其影響層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種族、道德、

宗教及風俗習慣等。

2.自然因素—由非人為的力量造成的時間、空間限制,以及個 體無法預測的天災地變,其影響較少,常會隨著時間流逝而 減少挫折感。

3.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在家庭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的活動場 所,但目前學校教育偏重智能培養,智育掛帥的結果,卻忽 略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成長,造成孩子的心理上的挫折。

4.家庭因素—家庭是塑造個人情感、性格、品德的重要場所,

人們的心理挫折追溯其根本皆可發現家庭的影響。

5.人際因素—人是群居的動物,如何與人交往原本就是一門深 奧的學問,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磨擦,致使人 際關係的挫折產生。

(二)主觀因素

1.自身生理缺陷—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致使個體不能隨心所 欲,產生自卑心態,這樣的挫折往往會內化成人格的缺失,

(28)

除非個體能接納其缺陷,朝其它方向努力,乃有機會獲得成 功。

2.個人動機衝突—個體在有目的的行為活動中,往往會為一個 或一個以上的目標而同時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當動 機因種種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全部滿足時,就會造成動機衝突 的心理現象。

3.期望與實際間落差—當人對事物的期待不如預期,與現實情 形有所差距時便會產生挫折,一般而言期望越高,挫折感 越大,反之期望越低,目標越容易達成,挫折感也較小。

4.人格挫折—佛洛依德認為本我與超我之間產生衝突,亦為挫 折成因。

5.存在挫折—在青年時期,許多學生會思考存在的本質與意 義,雖然會嚐試去尋找,但往往徒勞無功,也因此產生挫折 感。

綜合上述的看法,挫折是個人向目標邁進的過程當中,所遇到的 困難和阻礙,不管是內外在因素、環境因素、課業與家庭因素,並在 此過程中產生焦慮、緊張、躲避等情緒和行為反應。產生挫折的原因 眾多且複雜,若能正面正視問題及分析挫折的原因,有助於個體克服

(29)

困難、勇敢的正視困境,進而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三、挫折反應

根據研究,將挫折經驗引起的反應分成以下兩類(蘇建文,1981;

陳永和,2003;黃堅厚,1992;張春興,2006):

(一)破壞性的反應 1. 情緒上的反應

(1) 焦慮:焦慮是指一種存在性、象徵性、不確定性的短暫威 脅。適度焦慮可增進工作和思考效率,焦慮過高則會使工 作效率降低。

(2) 生氣和憤怒:當自尊受到威脅或與自身意願、期望相違反 時,憤怒會激發當事者的「動員反應」,把大量的能量引 導出來,希望藉由此種方式克服當前的障礙,達成原來的 期望,以圖獲致滿足。

(3) 悲傷和沮喪:含有失望、抑鬱、悲傷的成分,通常是當事 者遭遇較強烈的挫折,因傷害性過高,一時間尚未找到應 付的途徑而陷入情緒低潮,個人會漸漸失去信心,勇氣和 希望。

2. 行為上的反應

(30)

(1) 攻擊行為:Dollard 和 Miller(1939)提出「挫折-攻 擊」理論,意指失敗的經驗和攻擊行為之間有固定不移 的關係,他們認為失敗必將引起攻擊行為,攻擊行為是 個體遭遇挫折的結果。Berkowitz(1982)主張攻擊是挫 折所引起的是一種未分化的喚起狀(undifferentiated arousalstate),認為由於認知線索的引導,引發個體的反 應,但並不是所有的挫折都會引發特定形式的反應,個 體的反應強度取決於挫折引發的喚起程度。上述理論之 後雖然經過修正,但是攻擊行為仍被認為是失敗後多種 反應中極為重要的一項。

(2) 防衛性行為:失敗產生時,當事人感覺到自己的名 譽、尊嚴、地位等受到損失,為使自身不受損並減少焦 慮感,就會形成防衛性行為。

(3) 退化行為:指個人遭受挫折後,追求目標之動機喪 失,同樣情境再出現時,以較幼稚之依賴行為應付困境。

(二)建設性的反應

Clifford(1984)提出「建設性失敗理論」(Theory of Constructive Failure),若個人在遭遇失敗時,能產生積極、努

(31)

力的反應,則失敗反而有助於個人的成就動機,進而增進行 為表現,所以挫折也可能是一種磨練,讓人在逆境中更加堅 強並成長。綜上所述,挫折經驗是一體兩面的,可能會導致 個體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焦慮、憤怒、沮喪等)及行為表 現(攻擊、防衛、退化行為),也可能激發個體越挫越勇的 精神,勇於接受生活中的挑戰,運動員常見當臨場表現不佳,

往往會出現過度的憤怒與沮喪,此時教練們會適時的加以輔 導,安撫運動員恢復該有的表現。

四、運動員挫折經驗來源

運動員要達到完美良好的成績表現,心理能力、技術能力和身體 能力三個因素息息相關,隨著訓練的科學化與競賽的激烈化,運動員 在身體能力的訓練,幾乎已達人類生理極限,在運動技術的訓練也已 達到穩定熟練的狀況,只有在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與心理能力的提昇,

是屬於一可開發之研究領域(李淑玲,2003)。然而運動員兼具學生 的雙重角色和身分,往往承受了比一般學生更多的壓力,因而造成許 多的挫折,根據研究文獻顯示,運動員的挫折經驗來源大致有:

(一)入學適應困難:

張宏亮(1996)的研究指出,運動員主要困擾來源是程度的問

(32)

題、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問題、考試問題以及需要更多的指導與 關懷的問題。

(二)運動競賽與訓練問題:

選手經年累月的從事各種艱苦的訓練,面對一次又一次無法預 知的比賽結果,背負著外界與家人們的期望,可以想像運動員在競技 場上時,往往面臨著許多的困境及壓力(李淑玲、馮麗花,2004);

運動員在面對運動競賽所受到的心理壓力困擾除了影響運動成績表 現外,甚至危害運動員身心健康,更可能導致運動員受傷與提早退休

(季力康,1996)。

(三)人際關係的困擾:

由於學生運動員分屬不同的運動團隊,在運動訓練上花費時間 很長,因此較少有閒暇與同學相處及發展適當的人際關係,造成社交 圈的狹窄(季力康,2000);當運動員在訓練時,未能與隊友建立良 好的人際關係,常會使他們感到沮喪(黃永賢,1998)。

(四)運動傷害的挫折:

當挫折情境造成壓力過大時,無助與絕望的情感即流露無遺;

希望自己沒有受傷或傷害會馬上恢復的期望破滅後的自暴自棄,即是 挫折後的反應;復健過程中,復原的速度不理想,亦會造成挫折感(康

(33)

翠籃,1998)。

(五)生涯規劃的問題:

運動員在過了巔峰時期之後,假設未能獲得合理的報酬,也會 使他們產生沮喪(黃永賢,1998);培育運動選手的過程中,除了須 重視選才、育才外,更應為選手提供未來生涯規劃輔導機制,解決運 動選手生涯發展中所面臨之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訓練,並留住 優秀運動選手,對我國競技運動才能有長遠且良好的發展(陳逸政、

李欣靜、陳建樺,2009)。在運動比賽情境中,輸贏與成敗是運動競 賽後必然的結果,失敗的經驗往往難為人所接受,卻是不可避免的,

特別是運動員,除了本身參加比賽未能獲勝而有挫折經驗之外,從小 到大各種不同的考試皆可能成為挫折經驗的來源。另外,人是群居動 物,人際挫折經驗亦可能產生,而這些挫折經驗是否會影響運動員的 表現,已成為研究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課題之一(李淑玲,2003)。根 據李淑玲(2003)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愈高,失敗反應 愈具建設性。學生運動員面臨上述諸多挫折,若能建立高挫折容忍 力,有助於其以正向思考態度面對失敗,愈挫愈勇,增進遭遇失敗或 挫折時的解決能力。

(34)

第三節 青少年發展特性

青少年期在個體的發展上是一個特殊時期,而且呈現一些特性,與 個體發展上的其他時期有所不同,根據文獻,將青少年其特性歸納如 下(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 1999;黃德祥,2006):

一、青少年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

青少年期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很多心理學家把青少年視為最重 要的發展時期,對未來人生的開展具有關鍵性作用,甚至影響到個人 的婚姻、家庭以及下一代子女。

二、青少年期是個體發展的快速不穩時期

每個青少年的發展速度各不相同,常因個別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營 養供給情形,而有快速或遲緩之差異。生理急遽發展是青少年期異於 其他人生階段的最重要特徵。

三、青少年期是個體可塑性最大時期

青少年的可塑性不僅呈現在身心方面,尚受傳統社會環境壓力的 影響,以及青少年個人次級文化(sub-culture)的感染,而塑造出各個 人在發展上的特性。

四、青少年期是個人發展的過渡時期

青少年是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時期,如同橋梁一樣,連結著不

(35)

成熟與成熟的兩個自我,青少年既要準備進入成人的世界,又要捨棄 兒童期的生活態度與行為觀念,在此蛻變的過程中,青少年遭受外力 壓力,而產生許多的緊張、煩惱與困擾。此時期各方面的改變都十分 鉅大,因此可視同人生發展直線上的一個蛻變、轉折、轉型或轉換期,

此種蛻變、轉折、轉型或轉換期比人生其它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更加的 廣泛與深入。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青少年可能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而處於青 春期的青少年面對內在不穩定的結構與有限社會化經驗,往往難以應 付外在環境的刺激與挑戰(連廷嘉,2004)。綜合上述,青少年在生理、

心理、社會行為及人際互動等方面皆面臨極大的轉變,在這個發展過 程中,青少年可能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造成身心的矛盾與衝突,

甚至產生適應不良、挫折、自殺等想法與行為,若能及早對青少年提 供適切的協助,進行預防性的動作,則有助於陪伴青少年順利度過狂 飆期,不致走上輟學犯罪之路。

第四節 挫折容忍力及其相關研究

一、挫折容忍力的意涵

(一)挫折容忍力的定義

挫折容忍力(frustration tolerance)有研究使用挫折忍受力、

(36)

挫折承受力、失敗容忍力(failure tolerance)、復原力

(resilience)以及逆境商數 AQ(adversity quotient)等詞,不 論哪一個名詞其本質意義都是相雷同的(谷宗芸,2007)。

有研究者發現挫折忍受力與自我韌性(ego-resilience)的 概念極為相似,它們都是一種調節情緒、控制行為的機制,

期望個體能夠以彈性的方式面對這變幻莫測的生活情境,不 論是挫折忍受力或是自我韌性,個體間都存在明顯的個別差 異(引自田運虹,2001)。

吳清山和林天祐(2003)指出,挫折容忍力是指個人需求 無法獲得滿足或是在遭遇困難情境時,能夠承受困境打擊或 忍受需求,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能力。張春興(2006)認為挫 折容忍力指的是:當個體動機受到阻礙(遭遇挫折情境時),

能維持喜悅、穩定的情緒、承受精神打擊、不致行為失常或 人格變態的能力。當環境出現挑戰性的工作,想要能持續參 與,就必須容忍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成功與失敗,容忍力會影 響個人願意冒險的程度以及面對失敗的反應(Clifford,1988)。 馮江平(1991) 提出,挫折容忍力為個體適應挫折、抗禦和 對付挫折的一種能力,也就是說個體遭遇到挫折打擊後,能

(37)

夠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挫折容忍力愈強者,愈能忍受重 大的挫折。Wiebe(1991)認為挫折容忍力是個體面對失敗或 困難時,仍然願意繼續堅持下去的傾向。

綜合上述探討:挫折忍受力的意涵大多學者認為是個體在遭受失 敗或是挫折情境時,不管在行動、思考、心理感受、生理等各方面仍 然可以維持正常運作,並延續需求繼續堅持下去的能力,接受挫折的 能力愈強,正視問題的程度愈高,事情的成功機率愈高。

(二)影響挫折忍受力高低之因素

影響挫折容忍力的因素有以下幾點(李海洲、邊和平,1995;

馮江平,1991):

1.生理條件: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致使個體不能隨心所欲,

產生自卑心態,這樣的挫折往往會內化成人格的一份,除非 個體能接納其缺陷,朝其它方向努力,乃有機會獲得成功。

2.生活經驗:人生經驗越豐富的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會比涉世 未深、嬌生慣養或是生活平順的人來得高。

3.挫折頻率:無論一個人的挫折容忍力有多大,也難以承受接 踵而來的挫折與困境,假如這時候面臨的是重大挫折,更是 無法接受。

(38)

4.認知因素:對自己的期望水準越高,目標越難以實現,挫 折感也越大,挫折容忍力也隨之降低。對於挫折有心理準備 的人,比起對挫折毫無防備的人更具有挫折容忍力。另外,

挫折認知也會影響個體對挫折容忍,挫折認知是指個體對 挫折情境的認識與評價,個體對於挫折的反應與忍受能力,

不僅是取決於挫折情境本身,更重要的是個體對於挫折情境 的認知情形。

5.個性因素:個性因素對於挫折容忍力有重要的影響,可由 以下幾項來分析:

(1)性格特徵:個人的性格影響他對挫折的態度和適應性,

心胸寬廣、樂觀開朗、意志堅強、獨立性強、有自信的 人對挫折的容忍力強。

(2)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具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積 極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人對於人生的價值有正向的 認識,有崇高的生活目標,能以宏觀的視野看待目前 的挫折。

(3)興趣:當個人對於某事物有濃厚興趣之時,即使面對 再多的挫折,也願意全力以赴。

(39)

6.社會支持:擁有較佳人際關係的人即有較多的社會支持,當 挫折來臨時,社會支持給予個體的心理力量,則能協助個體 渡過難關。

二、挫折容忍力與挫折經驗相關研究

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且大都以青少年及 國中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顯現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對青少年的重要 性,研究者整理國內、外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如下:

Bruntein 與 Olbrich(1985)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動態取向 者在失敗後,不斷改進其解決問題的策略,相反地,靜態取向者,一 味沉緬於過去挫折情境之中,無助感增加。

Clifford(1988)針對 10 到 12 歲的兒童進行學業冒險性與挫折忍 受力的研究發現,當學生擁有較大的選擇權去決定自己學習的東西 時,其挫折忍受力較高;而挫折忍受力又影響其面對問題時的冒險程 度與失敗反應。另外,其研究也指出挫折忍受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 低,行動上的表現則是女生優於男生,四年級高於五、六年級。

Clifford 與 McDonald(1988)研究發現,當遇到學業失敗時,高 挫折容忍力的學童會比低挫折容忍力的學童有更建設性的失敗反應,

而比較不會被情緒所困擾。

(40)

Paul(1996)研究逆境商數(AQ)和運動表現之間的關係,首先,

研究人員先測量美國大專運動協會男女游泳隊隊員的 AQ,再請這些游 泳選手盡全力游五十公尺,並將其真正成績加 1.2 秒後再告訴他們,

選手得知後都非常煩惱,接著請這些選手再游一次,發現 AQ 較高的 人成績都比原先更好,而 AQ 較低的人成績大都較原先更差。經過 AQ 強化密集訓練後,又重複一次游泳測試,有 86%的選手捲土重來的能 力和整體表現全都有了進步(莊安祺譯,2001)。

國內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統整如表 2-3:

表 2-3 國內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份 研究結果

谷宗芸 2007 挫折容忍力較差的學生,學業表現也較差;男與 女生在整體挫折容忍力尚無顯著差異

黃拓榮 1997 失敗容忍力越低,其偏差行為越高

陳柏齡 2000 低年級的失敗容忍力優於高年級;男生的挫折容 忍力優於女生;失敗容忍力越低,憂鬱傾向越高 田運虹 2001 學生挫折容忍力與違規行為有顯著負相關 謝毓雯 1998 男生學業挫折容忍度優於女生,女生人際挫折容

忍度優於男生;男生與女生挫折經驗無顯著差 異;國三挫折經驗顯著高於國一、國二;挫折經 驗與挫折容忍度呈顯著負相關

(41)

續上頁

研究者 年份 研究結果

李淑玲 2003 女生的挫折經驗多於男生、年齡愈大挫折忍受力愈 高,全國級運動代表隊學生學業挫折經驗多於校際 級學生、挫折經驗愈多挫折忍受力愈低。

吳慧怡 2006 學業冒險、整體及行動失敗容忍力會因年級、性別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康淳惠 2006 整體挫折容忍力及學業挫折容忍力男性優於女性 劉淑惠 2006 國中學生復原力與生活適應力呈現正相關

田欣佳 2007 資優班學生挫折容忍力明顯高於普通班學生

李建承 2009 國一學生較國三學生擁有較高挫折容忍力 劉宣意 2012 花蓮縣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與挫折容

忍力之研究

綜合上述研究,做以下之整理:

一、挫折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違規行為有顯著負相關(黃拓榮,1997;

田運虹,2001);挫折容忍力與生活適應力有顯著正相關(劉淑惠,

2006)挫折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違規行為有顯著負相關,即挫折容忍 力越低,其偏差行為、違規行為越多;挫折容忍力與生活適應力有顯 著正相關,即挫折容忍力越高,其生活適應力越高,越能調整心態,

(42)

適應環境。

二、挫折容忍力與學業表現有正向關係存在(Clifford &McDonald, 1988;谷宗芸,2007)挫折容忍力越低的學生,其學業失敗反應越不 具建設性,學業表現也越差;挫折容忍力越高的學生,其學業失敗反 應越具建設性,學業表現也較佳。顯示挫折容忍力與學業表現有正向 關係存在。

三、挫折容忍力會因年齡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一)年齡越小,挫折容忍力越高—國中一年級學生較國中三年級 學生擁有較高挫折容忍力(李建承,2009);國中一年級、二年級 學生挫折容忍力優於國中三年級學生(陳柏齡,2000)。

(二)年齡越大,挫折容忍力越高—大學運動代表隊學生,年齡越 大挫折容忍力越高(李淑玲,2003)。

四、挫折容忍力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國中一年級男生失敗容忍力高於國中一年級女生(林宜貞,1994);

國中男生失敗容忍力優於國中女生(陳柏齡,2000);國中男生資優 生挫折容忍力優於國中女生資優生(康淳惠,2006)。

五、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有顯著負相關

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呈顯著負相關(謝毓雯,1998);挫折經

(43)

驗越多,挫折忍受力越低(李淑玲,2003)。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討青少年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現況,並 進而了解各個背景變項在挫折容忍力各層面之異同,以及挫折容忍力 與挫折經驗之相關。本章共分為,依序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 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實施流程、第五節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擬訂 本研究各變項之關聯,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挫折經驗 背景變項 1. 學業挫折經驗

1. 年級 描述性統計 2. 人際挫折經驗 2. 性別 3. 運動挫折經驗

3. 族群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4. 運動年資 獨立樣本 t 考驗 挫折容忍力

5. 段位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學業挫折容忍力

2.人際挫折容忍力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運動挫折容忍力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 102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組選手為主要 研究象,國男組共有 65 所學校,195 位學生、國女組共有 50 所學 校,172 位學生共有 367 位選手做為正式調查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參考劉宣意(2012)所 設計的「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進行修編,但由於 本研究的對象國中生柔道選手,因此乃須重新編製修訂成適合國中生 柔道選手及本研究所欲探討變項之量表。

一、挫折經驗量表

此量表預測量受試者對學業學習、人際相處、運動競賽及訓練的 真實感受,本研究量表參酌劉宣意(2012)所設計的「國中體育班學 生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 」,加以編製符合本研究所需要的量表。

二、挫折容忍力量表

此量表欲測量受試者對遭遇學業學習挫折、人際相處挫折及面臨 運動競賽、訓練挫折所呈現的反應。本研究量表參酌劉宣意(2012)

所設計的「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 」,加以編製以符 合本研究所需要的量表。

(46)

第四節 實施流程

本研究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確立了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再根據 相關文獻,參考劉宣意(2012)所編製的「國中體育班學生挫折經驗 與挫折容忍力」問卷,並徵詢指導教授意見進行修改認可後,做為本 研究施測之問卷。之後整理調查問卷資料,經統計分析與討論,在撰 寫研究討論並研提相關建議,本研究流程,可簡要如圖 3-2 示。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探討

選用研究工具 實施問卷調查

資料結果分析結果與討

提出結論與建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各項資料回收後先行整理,剔除作答不完全、有明顯反應傾向或未 作答的廢卷,再將有效問卷的資料登錄編碼後輸入電腦,以 SPSS 17.0 電腦統計套裝程式進行相關資料的分析,以驗證各項研究假設,並剖 析資料顯示的結果。將主要的統計方法摘要說明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以平均數和標準差及平均數等描述統計,以瞭解國中生柔道選手 在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之整體及各分層面的得分情形。

二、獨立樣本 t 檢定

以 t 檢定考驗不同性別、族群及段位的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 驗、挫折容忍力之整體及各分層面上是否有顯著差異,藉以驗證假設。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年級及運動年齡的國中生柔道選手 在挫折經驗、挫折容忍力整體及各層面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以皮爾森相關係數考驗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 各層面是否有顯著相關性存在。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以問卷調查以及文獻探討的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以了解目前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及挫折容忍力之現況,並進一步分析在不同 背景變項中其挫折經驗及挫折容忍力是否有差異,以及挫折經驗與挫 折容忍力之關係。

第一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力現況分析

一、國中生柔道選手個人背景變項

依國中生柔道選手特性,將樣本分為年級、性別、族群、運動訓 練年齡、段位五個變項做描述性統計,國中生柔道選手描述統計摘要 表如下:

(一)、年級

由表4-1得知,研究對象為國中生柔道選手七~九年級學生,樣本 數為367人,其中七年級共81人,約佔全體研究對象22.1%;八年級共 123人,約佔全體研究對象33.5%;九年級共163 人,約佔全體研究對 象44.4%。

(49)

表4-1 年級描述統計摘要表(N=367)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七年級 81 22.1

八年級 九年級

123 163

33.5 44.4

總和 367 100.0

(二)、性別

由表4-2得知,國中生柔道選手性別樣本數為367人,其中男性共 195人,約佔全體樣本數53.1%;女性共172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46.9

%。

表4-2 性別描述統計摘要表(N=367)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195 53.1

172 46.9

總和 367 100.0

(三)、族群

由表4-3得知,國中生柔道選手族群分為原住民學生及一般學生,

樣本數為367 人,其中原住民學生共140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38.1

%;一般學生共223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60.8%。

(50)

表4-3 族群描述統計摘要表(N=367)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原住民 140 38.6

一般生 223 61.4

總和 367 100.0

(四)、運動訓練年齡

由表4-4得知,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訓練年齡的樣本數為367人,

訓練年齡未滿一年者共有45人,約佔全體樣本數12.3%;訓練年齡 介於一年以上未滿兩年者共有50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13.6%;訓 練年齡介於兩年以上未滿三年者共有95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25.9

%;訓練年齡為三年以上者共有177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48.2%。

表4-4 訓練年資描述統計摘要表(N=367)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未滿一年 45 12.3

未滿兩年 50 13.6

未滿三年 95 25.9

三年以上 177 48.2

總和 367 100.0

(51)

(五)、段位

由表4-5得知,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段位的樣本數為367 人,有段位 者共有109 人,約佔全體樣本數29.7%;未升段者共有252 人,約 佔全體樣本數68.7%。

表4-5 段位描述統計摘要表(N=367)

組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段者 109 30.2

未升段 252 69.8

總和 361 100.0

二、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之現況分析

由表4-6得知,挫折經驗經因素分析歸納為:「學業挫折經驗」、

「人際挫折經驗」、「運動挫折經驗」等三個層面。經由描述性 統計分析,針對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得分做分析,研究結果如 表4-6 所示:

表4-6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經驗統計表

因素名稱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1、學業挫折經驗 9 2.391 .66

2、人際挫折經驗 6 1.812 .60

3、運動挫折經驗 5 1.632 .53

4、整體挫折經驗 20 2.027 .61

(52)

(一) 由表4-6得知,在挫折經驗的層面得分中,「學業挫折經驗」、

「人際挫折經驗」、「運動挫折經驗」三個層面上題平均得分皆低於 每題之中位數3 分,屬中、低挫折經驗,其中以學業挫折經驗最多,

其次為整體挫折經驗,第三為人際挫折經驗,運動挫折經驗最少。

(二)由表4-6得知,整體挫折經驗每題平均為2.027 分,低於中間 值2.5 分,顯示國中生柔道選手普遍有中、低挫折經驗。

三、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容忍力之現況分析

挫折容忍力量表經因素分析歸納為:「學業挫折容忍力」、「人際挫 折容忍力」、「競賽及訓練挫折容忍力」三個層面。經由描述性統計 分析,針對挫折容忍力各層面及整體得分做分析,研究結果如表4-7 所 示:

表4-7 國中生柔道選手挫折容忍力統計表

因素名稱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1、學業挫折容忍力 10 2.629 .78

2、人際挫折容忍力 10 2.877 .58

3、競賽及訓練挫折容 忍力

10 3.969 .76

4、整體挫折容忍力 30 3.159 .71

(53)

(一)由表4-7得知,在挫折容忍力的層面得分中,「學業挫折容忍力」、

「人際挫折容忍力」,二個層面上題平均得分皆低於每題之中位數3 分,屬中、低挫折容忍力;「運 動挫折容忍力」這個層面上題平均得 分高於每題之中位數3 分,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在勾選的選項介於「一 半符合」到「大部分符合」之間,屬於中、高挫折容忍力,其中以運 動挫折容忍力最高,其次為整體挫折容忍力,第三為人際挫折容忍力,

學業挫折容忍力最低。

(二)由表4-7得知,整體挫折容忍力每題平均為3.159 分,高於中 間值2.5 分,顯示國中生柔道選手普遍擁有中上的挫折忍受能力。

第二節 國中生柔道選手不同背景變項與挫折經驗之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分析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的整體得分(t=2.49,

p

<.05)達顯著差異,因此整體挫折經驗會因為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李淑玲(2003)以大學運動代表隊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

不同性別在挫折經驗層面上達顯著差異,且女生的挫折經驗多於男 生,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劉宣意(2012)以國中體育班為

(54)

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挫折經驗層面上沒有顯著差異,

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同,也許與地區、對象、運動特性等因素 影響有關,仍有待未來研究者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二)、就各分層面而言 1.學業挫折經驗

由表4-8 得知,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學業挫折經驗」

層面(t=2.55,

P

<.05)達顯著差異,因此「學業挫折經驗」層面會 因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2.人際挫折經驗

由表4-8 得知,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人際挫折經驗」

層面(t=2.04,

p

<.05)達顯著差異,因此「人際挫折經驗」層面會 因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3. 運動挫折經驗

由表4-8 得知,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驗」

層面(t=.65,

p

>.05)未達顯著差異,因此「運動挫折經驗」層面 不會因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55)

表4-8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分 析

層面名稱

性別

t值 P值

男生 女生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學業挫折經驗 22.28 6.08 20.68 5.74 2.55** .01 人際挫折經驗 11.24 3.57 10.46 3.64 2.04* .04 運動挫折經驗 8.24 2.69 8.06 2.61 .65 .51 整體挫折經驗 41.71 10.00 39.13 9.67 2.49** .01

p<.05 **p<.01

二、不同族群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的差異分析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

由表4-9 得知,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整體挫折經驗的 得分(t=-1.54,

p

>.05)未達顯著差異,因此整體挫折經驗不 會因為不同族群而有所差異。

(二)、就各分層面而言 1.學業挫折經驗

由表4-9 得知,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學業挫折經驗」

層面(t=-1.94,

p

<.05)達顯著差異,因此一般生學業挫折經驗平 均數高、原住民學業挫折經驗平均數低。

2.人際挫折經驗

由表4-9 得知,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人際挫折經驗」層

(56)

面(t=-1.05,

p

>.05)未達顯著差異,因此人際挫折經驗不會因為 不同族群而有所差異。

3.運動挫折經驗

由表4-9 得知,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驗」

層面(t=.38,

p

>.05)未達顯著差異,因此運動挫折經驗不會因為 不同族群而有所差異。

表4-9 不同族群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的差異分 析

層面名稱

族群

t值 P值

原住民 一般生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學業挫折經驗 20.76 6.34 22.03 5.70 -1.94* .05 人際挫折經驗 10.61 3.53 11.02 3.69 -1.05 .29 運動挫折經驗 8.22 2.75 8.11 2.61 .38 .70 整體挫折經驗 39.48 10.16 41.15 9.76 -1.54 .12

p<.05

三、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分析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

由表4-10 得知,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整體挫折經驗(t=

-.86,

p

>.05)現況上未達顯著差異。

(二)、就各分層面而言

(57)

1.學業挫折經驗

由表4-10 得知,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學業挫折經驗」層 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t=-1.80,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 選手在「人際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為不同段位而有所差異。

2.人際挫折經驗

由表4-10 得知,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人際挫折經驗」層 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t=-.47,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選 手在「人際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為不同段位而有所差異。

3.運動挫折經驗

由表4-10 得知,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驗」層 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t=1.22,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選 手對於「運動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為不同段位類別而有所差異。

表4-10 不同段位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分析

層面名稱 段位

t值 P值

有段者 未升段者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學業挫折經驗 20.62 6.375 21.86 5.78 -1.80 .07 人際挫折經驗 10.71 3.34 10.91 3.74 -.47 .63 運動挫折經驗 8.38 2.52 8.02 2.65 1.22 .22 整體挫折經驗 39.73 10.21 40.72 9.74 -.86 .38

(58)

四、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的差異分析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

由表4-11 得知,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整體挫折經驗」層 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

F

=.85,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選 手對於「整體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

謝毓雯(1993)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學生 在挫折經驗層面上達顯著差異,且國三學生的挫折經驗高於國一、國 二學生,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同,也許與地區、對象等因素影 響有關,仍有待未來研究者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二)、就各分層面而言 1.學業挫折經驗

由表4-11 得知,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學業挫折經驗」層 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

F

=.13,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選 手對於「學業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

劉美君(2009)以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六年級學生 經驗到的學業挫折顯著高於四年級的學生。以上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 果不同,也許與地區、對象、年齡等因素影響有關,仍有待未來研究 者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59)

2.人際挫折經驗

由表4-11 得知,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人際挫折經驗」

層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

F

=1.61,

p

>.05)。表示國中生柔道 選手對於「人際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

3.運動挫折經驗

由表4-11 得知,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驗現況 上未達顯著差異(

F

=2.15,

p

>.05),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 挫折經驗整體現況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4-11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 分析

層面名稱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學業挫折經驗 21.38 5.98 21.30 6.03 21.66 5.93 .13 人際挫折經驗 10.21 3.51 10.87 3.68 11.11 3.58 1.61 運動挫折經驗 7.58 2.75 8.36 2.70 8.20 2.53 2.15 整體挫折經驗 39.18 10.10 40.54 9.98 40.98 9.76 .85

(60)

表4-12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

層面名稱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平方和 F

學業挫折經驗 組間 2 組內 353 總合 355

4.83 35.76

9.67 12623.22 12632.89

.135

人際挫折經驗 組間 2 組內 353 總合 355

21.01 13.00

42.03 4590.46 4632.50

1616.

運動挫折經驗 組間 2 組內 353 總合 355

15.00 6.96

30.01 2458.78 2488.79

2.154

整體挫折經驗 組間 2 組內 353 總合 355

83.79 98.24

167.59 34680.85 34848.44

.853

五、不同運動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挫折經驗各層面及整體的 差異分析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

由表4-13 得知,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整體挫折經驗上 未達顯著差異(

F

=3.674,

p

<.05)。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 手在整體挫折經驗現況上有顯著差異,而三年以上的選手挫折經驗多 於未滿三年的選手。

(61)

(二)、就各分層面而言 1.學業挫折經驗

由表4-13 得知,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生在「學業挫折經 驗」層面的得分,達到顯著差異(

F

=4.617,

p

<.05)。不同訓練年 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學業挫折經驗現況上有顯著差異,而三年以上 的選手挫折經驗多於未滿三年的選手。

2.人際挫折經驗

由表4-13 得知,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人際挫折經 驗」層面的得分,達到顯著差異(

F

=2.726,

p

<.05)。訓練年齡 未滿兩年及未滿三年之柔道選手的「人際挫折經驗」層面,平均都 高於三年以上的選手,並都達顯著差異。

3.運動挫折經驗

由表4-13 得知,不同訓練年齡之國中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 驗」層面的得分,未達到顯著差異(

F

=1.392,

p

>.05)。表示國中 生柔道選手在「運動挫折經驗」層面,不會因不同訓練年齡而有所差 異。

數據

表 2-1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國中男生組分級表:  國中男生組:  第一級:38.0 公斤以下(含 38.0 公斤)  第六級:55.1 公斤至 60.0 公斤  第二級:38.1 公斤至 42.0 公斤  第七級:60.1 公斤至 66.0 公斤  第三級:42.1 公斤至 46.0 公斤  第八級:66.1 公斤至 73.0 公斤  第四級:46.1 公斤至 50.0 公斤  第九級:73.1 公斤至 81.0 公斤  第五級:50.1 公斤至 55.0 公斤  第十級:81.1 公斤以上  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