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論仁論仁論仁論仁、、、、論孝論孝論孝論孝、、、、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 論仁論仁論仁論仁、、、、論孝論孝論孝論孝、、、、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論仁 論仁 論仁 論仁、 、 、 、論孝 論孝 論孝、 論孝 、 、論君子 、 論君子 論君子 論君子 論語

【 論仁論仁論仁 】論仁】】】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第四)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 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3.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 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4.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第 十五)

【 論孝論孝論孝 】論孝】】】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7.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第四)

(2)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第四)

【 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論君子】】】

9.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 憚改。」(《學而》第一)

10.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第七)

11.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顏淵》第十二)

1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13.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第十四)

14.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衛靈公》第十五)

15.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第十五)

16.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第十五)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3)

2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孟 子 曰 :「 魚 , 我 所 欲 也 , 熊 掌 ,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魚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 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 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 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 不為也,是故所欲有 甚於生者,

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 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 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 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4)

3 逍遙遊 逍遙遊 逍遙遊 逍遙遊 (節錄) 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

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 用 而 掊 之 。 」 莊 子 曰 :「 夫 子 固 拙 於 用 大 矣 ! 宋 人 有 善 為 不 龜 手 之 藥 者 , 世 世 以 洴 澼 絖 為 事 。 客 聞 之 , 請 買 其 方 百 金 。 聚 族 而 謀 曰 :『 我 世 世 為 洴 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 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 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 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 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 去 也 。 」 莊 子 曰 :「 子 獨 不 見 狸 狌 乎 ? 卑 身 而 伏 , 以 候 敖 者 ; 東 西 跳 梁 , 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 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 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 用,安所困苦哉?」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5)

4 勸學 勸學 勸學 勸學 (節錄)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 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 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 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

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 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6)

5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司馬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趙惠文王十六年,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 破之,

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 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 請易璧。趙王與大將 軍廉頗諸大臣謀:欲 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徒見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 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 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 如 謂 臣 曰 :『 夫 趙 彊 而 燕 弱 , 而 君 幸 於 趙 王 , 故 燕 王 欲 結 於 君 。 今 君 乃 亡 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 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 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 城 , 奈 何 ? 」 相 如 曰 :「 秦 以 城 求 璧 而 趙 不 許 , 曲 在 趙 ; 趙 予 璧 而 秦 不 予 趙 城 , 曲 在 秦 。 均 之 二 策 , 寧 許 以 負 秦 曲 。 」 王 曰 :「 誰 可 使 者 ? 」 相 如 曰 :「 王 必 無 人 , 臣 願 奉 璧 往 使 。 城 入 趙 而 璧 留 秦 ; 城 不 入 , 臣 請 完 璧 歸 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 授 璧 , 相 如 因 持 璧 , 卻 立 , 倚 柱 , 怒 髮 上 衝 冠 , 謂 秦 王 曰 :「 大 王 欲 得 璧 , 使 人 發 書 至 趙 王 , 趙 王 悉 召 羣 臣 議 , 皆 曰 :『 秦 貪 , 負 其 彊 , 以 空 言 求 璧 , 償 城 恐 不 可 得 』。 議 不 欲 予 秦 璧 。 臣 以 為 布 衣 之 交 尚 不 相 欺 , 況 大 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

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 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

(7)

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 柱。秦王恐其破璧, 乃辭謝固請,召有司 案圖,指從此以往十 五都予趙。

相 如 度 秦 王 特 以 詐 佯 為 予 趙 城 , 實 不 可 得 , 乃 謂 秦 王 曰 :「 和 氏 璧 , 天 下 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 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 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 負約不償城,乃使其 從者衣褐,

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 曰 :「 秦 自 繆 公 以 來 二 十 餘 君 , 未 嘗 有 堅 明 約 束 者 也 。 臣 誠 恐 見 欺 於 王 而 負趙,故令人持璧歸 ,間至趙矣。且秦彊 而趙弱,大王遣一介 之使至趙,

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羣 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

而 絕 秦 趙 之 驩 , 不 如 因 而 厚 遇 之 , 使 歸 趙 , 趙 王 豈 以 一 璧 之 故 欺 秦 邪 ! 」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 歸之。相如既歸,趙 王以為賢大夫,使不 辱於諸侯,

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 頗 、 藺 相 如 計 曰 :「 王 不 行 , 示 趙 弱 且 怯 也 。 」 趙 王 遂 行 , 相 如 從 。 廉 頗 送 至 境 , 與 王 訣 曰 :「 王 行 , 度 道 里 會 遇 之 禮 畢 , 還 , 不 過 三 十 日 。 三 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 王 飲 酒 酣 , 曰 :「 寡 人 竊 聞 趙 王 好 音 , 請 奏 瑟 。 」 趙 王 鼓 瑟 。 秦 御 史 前 書 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 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 前 進 缻 , 因 跪 請 秦 王 。 秦 王 不 肯 擊 缻 。 相 如 曰 :「 五 步 之 內 , 相 如 請 得 以 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 懌, 為 一 擊 缻 。 相 如 顧 召 趙 御 史 書 曰 :「 某 年 月 日 , 秦 王 為 趙 王 擊 缻 。 」

(8)

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 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 加勝於 趙。 趙亦盛設 兵以待 秦, 秦不敢動 。

既 罷歸 國 , 以 相 如 功 大 , 拜 為 上 卿 , 位 在 廉 頗 之 右 。 廉 頗 曰 :「 我 為 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

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 頗 , 相 如 引 車 避 匿 。 於 是 舍 人 相 與 諫 曰 :「 臣 所 以 去 親 戚 而 事 君 者 , 徒 慕 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 人 尚 羞 之 , 況 於 將 相 乎 ! 臣 等 不 肖 , 請 辭 去 。 」 藺 相 如 固 止 之 , 曰 :「 公 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 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 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 如 門 謝 罪 。 曰 :「 鄙 賤 之 人 , 不 知 將 軍 寬 之 至 此 也 。 」 卒 相 與 驩 , 為 刎 頸 之交。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9)

6 出師表 出師表 出師表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 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 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 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 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 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 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 帝 稱 之 曰 「 能 」, 是 以 眾 議 舉 寵 為 督 。 愚 以 為 營 中 之 事 , 悉 以 咨 之 , 必 能 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 傾頹也。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 不歎息痛恨於桓、靈 也!侍中、

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

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 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

(10)

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 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 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 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 零,不知所言!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1)

7 師說 師說 師說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

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 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 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 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 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 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 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 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 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2)

8 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 與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窮迴溪,幽泉怪 石,無遠不到。到則 披草而坐,

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 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 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 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 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 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 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 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 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3)

9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 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 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 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 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 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 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 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 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4)

10 六國論 六國論 六國論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 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 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 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 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 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 已判矣。至於顛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

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 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 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 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 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 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幷 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 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 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5)

11 唐詩三首 唐詩三首 唐詩三首 唐詩三首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 (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登樓 登樓 登樓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16)

12 詞三首 詞三首 詞三首 詞三首

念奴嬌 念奴嬌 念奴嬌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 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 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聲聲慢 聲聲慢 聲聲慢 聲聲慢

秋情 秋情 秋情 秋情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 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 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

元夕 元夕 元夕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 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以上僅就坊間所見資料,提供一個參考版本;教師亦可參考、使用其他版本。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avid Tong 為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 研究量子理論及廣義相對論。 本文 「Ein- stein and relativity: Part II」 由作者 2013 年於倫敦南岸藝術中心的演講精簡而 成, 原載

 差別十二支  能仁說緣生   於煩惱業苦  三中俱攝盡   初八九煩惱  二及十是業   餘七習是苦  十二唯三攝   從三生於二  從二生於七 

「三昧空」,與上面三空中的觀空不同。這是就修空觀──三三昧的 時候,在能觀的心上 所現的空相 所現的空相

案: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句,論君子之學,需內外兼重;

[r]

大約分成三個層次:宿命論、因果律、機率論。其中,機率論可以看為廣義的因

16 《喪家狗──我讀論語》 李零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印刷本 名家作品、賞析

喇沙里、陳廷敬《日講四書解義》:「此一章書是孔門治心之實學也。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