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四運動前後的太虛法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五四運動前後的太虛法師"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五四運動前後的太虛法師

(1917–1923)

/侯坤宏

壹、前言

1919 年 5 月 4 日爆發的五四運 動,對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影響是 多方面的:外交方面:五四運動發生 後,中國代表拒簽對德和約,逐漸步 上自主外交之途。經濟方面:五四運 動激起國人愛國情緒,各地出現抵制 日貨行動,阻遏日本在華經濟發展。

學術方面:知識分子開展新文化運 動,提倡「科學」與「民主」,促使 中國科學及教育得以進一步發展。思 想方面:五四運動使中國人對傳統禮 教及儒家思想重新批判,提出「全盤 西化」,助長國民思想解放,其中馬 克思主義對日後政局之演變,影響尤 為深遠。11919 年 5 月 4 日只是一個 時間點,許多五四時代的新事物,在 五四之前就早已存在;2本文所稱的

「五四運動前後」,配合太虛法師的 生命軌跡及本文要探討的主題,暫定 為 1917–1923 年。本文想探討的是:

作 為 近 代 佛 教 改 革 大 家 的 太 虛 法 師,在五四運動前後的活動與思考,

從中解析「新文化運動」對於他的衝 擊,並探討此種衝擊對他後日在佛教 界所展開的系列改革運動的影響。

關於五四思潮對太虛法師之影 響,江燦騰認為:在五四運動後,太 虛法師因對傳統佛教的社會功能產 生質疑,為疏解這種來自外在環境的 鉅大壓力,尤其是來自梁漱溟及吳稚 暉等人對佛教的批評,才提倡「人生 佛教」,以為因應。太虛法師對佛教 改革運動的實踐,適逢五四新文藝運 動,反宗教迷信特濃的時代而逐漸展 開的。3胡適是五四運動的主要代表 人之一,太虛法師和他也有一些互 動。從 1919 年 8 月兩人見面到 1928 年間,雙方的書信,以及太虛針對胡 適著作所寫的書評等,在數年之間,

兩人從互相引為同調到互帶敵意,4 其中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也 是重評五四運動的一種切入點。但本 文之重點不在此,而是從近代中國佛 教史角度,探討太虛法師在五四運動 前後與佛教有關的活動,先從五四運 動前後太虛法師重要行蹤(1917–

1923)說起,再依序論述:五四思潮 中的太虛法師、從創立「覺社」到創 刊《海潮音》雜誌、弘化武漢創辦武 昌佛學院、廬山暑期講習會是太虛

「世界佛教運動」的開端等方面,以 說明五四運動前後的太虛法師。

貳、五四運動前後太虛法師重要行蹤 (1917–1923)

本文所謂五四運動前後太虛法 師,指的是 1917 至 1923 年間有關太 虛法師的重要活動。這裡先依印順法 師所著《太虛大師年譜》一書,將太 虛法師在此期間的重要行蹤依時間 先後臚列如下,以方便後續討論。

一、1917 年:2 月 4 日,立春,從普 陀山錫麟禪院出關。1917 年秋,臺灣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善慧法師,請圓瑛 法師講演佛法,圓瑛以事不克分身,

介紹太虛法師代之。在臺期間,曾到 基隆之水族館、臺北新北投之溫泉、

彰化曇華堂、臺中慎齋堂、林獻堂 家、鹿港等處所。12 月 2 日,善慧陪 太虛作遊日之行。5 日,抵門司。9 日抵神戶。11 日,遊西京,以佛剎多 在其地。13 日,返抵大阪,往觀天王 寺。翌日,歸神戶。15 日登輪,別善 慧回國。19 日薄暮,歸抵上海,結束 2 月餘之遊化。5

二、1918 年:8 月,太虛法師與陳元 白等抵滬,商諸章太炎、王一亭、劉 仁航(靈華)等,創立覺社,推蔣作 賓任社長,開始弘法新運動。覺社初 期事業,定為:出版專著,編發叢刊,

演講佛學,實習修行。11 月,主編覺 社叢書創刊。《整理僧伽制度論》開 始發表;並宣布〈覺社意趣之概要〉,

〈覺社叢書出版之宣言〉。6

三、1919 年:6 月,太虛到北京,寓 法源寺。在京期間,歷遊名剎名園。

京中學者林宰平、梁漱溟、畢惠康、

殷人庵、梁家義、范任卿、黎錦暉等,

並先後來法源寺晤談。胡適之曾約 晤,太虛告以宋明儒之語錄體,創自 唐之禪錄。胡因而進為壇經及禪錄之 考究。9 月,張仲仁等發起己未講經 會,推莊蘊寬、夏壽康為會長,請太 虛講《維摩詰經》於象坊橋觀音寺。

12 月,覺書 5 期出版。適大慈購得西 湖南山之淨梵院,從事潛修。太虛乃 商決結束滬之覺社;改覺書季刊為海 潮音月刊。卓錫西湖,專心編輯。7 四、1920 年:1 月 10 日,作〈太虛 宣言〉,述整理僧制之志願。舊正月,

海潮音創刊。太虛發表「覺社宣言」,

並 作 〈 海 潮 音 月 刊 出 現 世 間 的 宣 言〉,略云:「海潮音非他,就是人 海思潮中的覺音。……宗旨:發揚大 乘佛法真義,應導現代人心正思」。

12 月,講《心經》於黃岡會館。時信 眾之請求皈戒者眾,太虛乃在《心經》

法會終了,發起漢口佛教會。8 五、1921 年:新春,太虛鑒於僧寺內 外交困,唱「僧自治說」。3 月 23 日,任西湖淨慈寺住持。9 月 6 日,

(2)

2 講《法華經》於北京弘慈廣濟寺。10 月 27 日,以善因有病力求回湘,集 京中緇素議決:海潮音自十一期起遷 北京,由史一如編輯。

六、1922 年:2 月 17 日,應漢陽歸 元寺請,啟講《圓覺經》。3 月 13 日,開佛學院籌備會於歸元寺。5 月,

讓得武昌黎邵平宅為院舍。4 日,佛 誕,於漢口佛教會受院董會禮聘為院 長,進行招生事宜。8 月 26 日,佛學 院開董事會成立會。舉梁啟超為院董 長(陳元白代),李隱塵為院護。9 月 1 日,佛學院舉行開學禮。佛學院 僧俗兼收,出家者實行整理僧制工 作,在家者組織正信會。張宗載、甯 達蘊亦自北京平民大學來從學。太虛 之建僧運動,發軔於此,中國佛教界 始有佛學院之名。9

七、1923 年:舊曆新年,《佛化新青 年》出版。甯達蘊、張宗載先曾發起 新佛教青年會,編行《新佛化旬刊》

於北京,太虛為改稱佛化新青年會,

令甯、張推行佛化青年運動。甯、張 等奉太虛為導師,以「農禪工禪」、

「服務社會」、「自食其力」、「和 尚下山」等為號召。4 月 4 日,漢口 佛教會成立宣教講習所,太虛法師任 所長,唐大圓為教務主任。7 月 10 日,太虛偕王森甫、史一如等去廬 山,主持暑期講習會。講習會開圓滿 後,於大林寺發起世界佛教聯合會,

日本領事江戶以日本佛徒名義來參 加,並電日本,約派代表明年來會。

太虛乃著手於明年夏季召開第一次 世界佛教聯合會之籌備。太虛之世界 佛教運動,於是開始。10

參、五四思潮中的太虛法師

1917 年至 1923 年期間的太虛法 師,在五四浪潮中,他是如何面對與 度過的?新文化運動思潮對太虛法 師的思想,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衝擊與 影響?關於這問題的解答,先從太虛 法師在五四運動之前的行止來觀察。

1917 年 2 月 4 日,太虛法師從普 陀山錫麟禪院出關,這時他已 29 歲,

他是自 1914 年 10 月起開始閉關的,

「在關中,坐禪、禮佛、閱讀、寫作,

日有常課。初溫習臺賢禪淨諸撰集,

尤留意《楞嚴》、《起信》,於此得 中國佛學綱要。世學則新舊諸籍,每 日旁及。於嚴譯,尤於章太炎各文,

殆莫不重讀精讀。」1915 年春,「致 力 於 三 論 玄 疏 , 於 百 論 疏 契 其 妙 辯」,「關中著作,首成《佛法導論》」

「其後,繼作〈教育新見〉、〈哲學 正觀〉、〈辨嚴譯〉、〈訂天演〉、

〈論荀子〉、〈論周易〉、〈論韓愈〉、

〈百法明門論的宇宙觀〉等論文。」

同年冬,因「痛於管理寺廟條例,審 度時勢,欲據教理教史以樹立佛教改 進運動,乃作《整理僧伽制度論》。」

11太虛法師生於 1889 年,五四運動主 將胡適生於 1891 年,兩年在年齡上 只差 2 歲。胡適是在 1917 年的 6 月 離開美國,9 月後任教於國立北京大

學,其〈文學改良芻議〉發表於本年 元旦。胡適在〈四十年來的文學革命〉

宣稱,這場文學革命,「是我與我的 朋友在 1915、1916 與 1917 年,在美 國的大學的宿舍中發起的,直到 1917 年,這一運動才在中國發展。」12 胡適倡導文學革命,提倡白話 文,是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太虛法 師在閉關前,在政治上曾參與革命活 動。先是在光緒 34 年春,他 20 歲時,

從華山法師那裡接觸到康有為《大同 書》、梁啟超《新民說》、譚嗣同《仁 學》等。同年秋,遇見李棲雲,開始 與革命黨人往來。宣統 2 年到廣東,

結識潘達微、鄒海濱等。入民國後,

曾加入江亢虎的中國社會黨。13印順 法師在〈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一文 中,將太虛法師「佛教生活的全程」,

以他「普陀閉關」為界,分為前後兩 時期:閉關以前,為「浪漫(激昂)

的革命時期」;閉關以後,可說是「溫 和的改進時期」;也可稱前者為「政 治為先的革命時期」,後者是「佛教 為本的改進時期」。14

早在 1912 年初,太虛法師與仁 山法師等,開佛教協進會成立會於鎮 江金山寺,有「大鬧金山」事件,震 動佛教界,15一般人也就以「革命和 尚」來看他,「在近代中國與中國佛 教中,他確乎是有過一番的革命言論 與行動。」161917 年 2 月 4 日,太虛 法師從普陀山錫麟禪院出關,這時候 的他,已有過去的革命經驗,對於佛 教義理的體會,已有相當的基礎與自 信,他又是如何面對胡適等人掀起的 五四新思潮呢?

太虛法師非常留意時事,勤於吸 收新知,對當前的學術風潮也多所留 意,《太虛大師年譜》1920 年部分,

有云:太虛法師「時多論評世學之 作:〈論陳獨秀自殺論〉,〈昧盦讀 書錄〉、〈論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 上篇〉、〈讀梁漱溟君唯識學與佛 學〉、〈近代人生觀的評判〉。大師 不滿胡適之進化論的歷史觀念,責其 抹殺個人之才性,不明佛法所說之心 性。」17太虛法師和胡適本人曾有過 接觸,他說:「我因覺社叢刊及論衡、

攝論等發行到北京,如林宰平、梁漱 溟、畢惠康、殷人庵、梁家義、范任 卿、黎錦熙等,都來法源寺相訪,胡 適之亦曾約談。他購華嚴經閱,認為 是一種想像文學;談及宋明儒語錄亦 白話文,我告以宋明儒語錄文體刱自 唐朝禪宗語錄,胡因此遂及六祖壇經 並搜覽各種禪錄。」18

太虛法師在〈佛教對於中國文化 之影響〉,也提到:「民國七、八年 時,胡適提倡白話,主張多讀語錄。」

「胡適雖醉心歐化,因為他欲全成中 國哲學史大綱,而中古之哲學又與佛 教有關,故他現在正在專心於佛學。

不過、因為他是提倡語體文之人,所 以他以為語錄易讀,唯從禪宗研究而 已。」19

(3)

3 1920 年月,太虛法師撰〈論胡適 之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有云:「予 作此論,先有欲申明者,胡君此書與 佛學本無甚關係,然取而論之者,不 僅以其為新近出版的國語傑作,有關 於現代人心思想者頗鉅,而更有二種 之原因在也。」20胡著的主導思想,

是援用西方學術的歷史觀念,以為解 釋、演述中國哲學史的工具,胡適「對 於佛教底評判所微露的端倪」,為太 虛法師所不滿。21此外,太虛法師論 評說:「宋儒等也用『清淨寂滅』來 論斷佛學,至今胡適之等亦謂佛學不 是人生的,不知從積極方面肯定『真 美善』,曰清淨,亦曰真如、正覺;

從消極方面否定『偽醜惡』,曰寂滅,

亦曰真如、涅槃。換言之,不過『純 善無惡』的四個字而已。」22太虛法 師和胡適的交集,主要是關於佛教歷 史(或者是佛教義理)方面的議題。

肆、從創立「覺社」到創刊 《海潮音》雜誌

1918 年 8 月,太虛法師創立覺 社,開始弘揚佛法的新運動。1920 年 舊曆正月,《海潮音》創刊。《海潮 音》雜誌是民國時期歷時最久、影響 最大、學術價值最高的佛教刊物,太 虛法師本人對《海潮音》雜誌,也投 入極大的心力,他的著作大多發表在

《海潮音》;太虛法師的佛教革新運 動,也是透過《海潮音》來宣傳,23《海 潮音》雜誌的發行,恰好處於五四新 文化運動浪潮中,也標誌著中國佛教 的一種新發展趨勢(方向)。

覺社之「覺」字,依太虛解,包 含智慧與慈悲二義。太虛說:「何名 覺者?謂有全德全能之大智,圓通圓 明之大慧,安人利物之大慈,救世度 生之大悲也。」24太虛創辦覺社,實 寓含極為深刻的意義與理想,而此正 是覺社之所由緣起也。25

《覺社叢書》轉型成《海潮音》

月刊,主要的原因是:隨順讀者要 求,亦即太虛所說「應現代人心之需 要」。261920 元月,《海潮音》正式 出刊,太虛曾撰〈海潮音出現世間的 宣言〉及〈宣言〉,發表在創刊號上,

27在〈海潮音出現世間的宣言〉,太 虛法師有云:「或問『海潮音』一名 是何涵義?有一個社友簡單的答他 道:海潮音非他,就是人海思潮中的 覺音。若依這句話分析起來,便可知 道那『海」是宇宙間人類公共的;那

『潮』是人海中一個一個時代所產生 的,更有些屬於現今這個時代的意 思;那『音』是人海思潮中能覺悟的,

更有些屬於佛法、屬於覺社的意思。

因此、便用兩句話定下一個宗旨:發 揚大乘佛法真義,應導現代人心正 思。」28

1920 年也就是《海潮音》月刊出 版的這一年,對於佛教史來說算不上 一個特殊的年頭,但對於一直抱持著 復興佛教理念的太虛法師來說,卻是 一個充滿機緣的年頭。這一年,佛教

界中的僧人寄禪(1851–1912)、月 霞(1858–1917)、居士中的楊文會

(1837–1911 )都 已去 世;而 諦 閑

(1858–1932)、印光(1861–1940)

已 60 歲上下,難以承擔登高一呼的 領袖角色和大刀闊斧的改革重任,居 士中的歐陽漸(1871–1944)以俗家 身份主持內學院,側重佛學研究而非 佛教運動,思想界熱心佛學的梁啟超

(1873–1929)、章太炎(1868–1936)

雖魅力猶存,畢竟只是學者非佛門中 人。因此,佛教新運動的使命自然落 在年僅 31 歲,對佛教有真摯信仰、

對國學西學兼有涉獵的太虛法師身 上。29

其後《海潮音》持續發刊,編輯 地點多次變遷,參與編輯的人員也常 隨之更換,但都是由太虛法師的弟子 與認同其理念者主持。歷屆編輯人員 較著名者有唐大圓、史一如、張化 聲、法舫、芝峰、葦舫、福善、大醒 等人。又《海潮音》擁有堪稱強大的 作者陣容,國內當時第一流學者,如 章太炎、梁啟超、歐陽漸、湯用彤、

韓德清等,僧人如圓瑛、仁山、持松、

倓虛、佛源等都為之撰稿,並不限於 太虛一派,內容也不限於佛教,內外 之學無不涵蓋,在讀者中卓有聲譽。

《佛教半月刊》稱其「為吾國佛學雜 誌中之最精彩者」,30而太虛法師正 是民國佛教史上革新派最主要的代 表人物,《海潮音》雜誌是民國佛教 史上革新派最主要的宣傳陣地。31 伍、弘化武漢創辦武昌佛學院

太虛法師一生弘化過程,在「九 省通衢」--武漢弘法,很值得我們 留意的一段。他以武漢為據點,除創 辦武昌佛學院,還組織佛教正信會,

講經傳戒,發表系列闡揚佛法要旨。

太 虛 法 師 在 武 漢 所 推 動 的 系 列 活 動,對於後來中國教發展走向,產生 了不小影響;而作為近代「新佛教運 動」發源地的武漢,是太虛法師透過 創建武昌佛學院來發動的。32

武昌佛學院正式成立舉行開學 禮的時間在 1922 年 9 月 1 日;從 1918 年 10 月到 1922 年 9 月將近 4 年時間,

太虛法師有多次到武漢弘法經歷,主 要是去講經說法,和當地信眾結法 緣,才有後來武昌佛學院的建立。

331922 年 9 月 1 日,武昌佛學院舉行 開學禮。佛學院僧俗兼收,目的在造 就師範人才,出家者實行整理僧制工 作,在家者組織正信會,推動佛教於 廣大人間。課程參取日本佛教大學;

管理參取禪林規制。早晚禪誦,唯稱 念彌勒,迴向兜率為異。印順法師於 此,評價曰:「大師之建僧運動,發 軔於此,中國佛教界始有佛學院之 名。」34

武昌佛學院是中國近現代第一 所以革新振興中國佛教為標的,培養 精通佛學,旁通近現代思想學說的僧 教育學校。武昌佛學院的創立,在當 時佛教界獨樹一幟,在其影響帶動

(4)

4 下,中國各地相繼興辦起佛學院,如 廈門之閩南佛學院、四川漢藏教理 院、福州鼓山佛學院、九華山之江南 佛學院、北平之拈花學院、陝 西之 慈恩學院等,達 20 多所,為佛教教 育開一新局。35

漢口佛教正信會是太虛法師在 武漢弘化過程中建立的佛教團體,是 湖北地區規模最大、創辦時間最久、

影響最深遠的佛教組織。361922 年 6 月 10 日,天津版《大公報》登有〈歐 人 學 佛 釋 道 西 漸 之 先 聲 〉 一 文 提 及:「茲有挪威國皇族,基督大學哲 學教授希爾達君,乃為代表該國,參 與北京基督教同盟會來華者。與會 畢,因平日閱西報,深知太虛法師為 中國佛教泰斗,特前往專訪太虛法師 於漢口佛教會,晤談良久。」37希爾 達係挪威大學哲學教授,「此次以赴 耶教同盟大會來中國,在北京聞太虛 法師之名,折道來漢臬,至佛教會投 剌進謁」,「師叩其來意,希以來求 佛學對。師於是語之以佛學之大旨,

希聞而樂甚。」並謂:「承誨茅塞頓 開,數年疑團,一旦冰釋。曩日聞人 稱佛學為無上之學,實非虛語也!」38 陸、廬山暑期講習會是太虛 「世界佛教運動」的開端

1923 年 7 月 10 日,太虛偕王森 甫、史一如等到廬山,主持暑期講習 會。暑期講習會 8 月 11 日圓滿。於 大林寺,發起世界佛教聯合會,大為 旅廬日人屬目。日本領事江戶,以日 本佛徒名義來參加,並電日本,約派 代表明年來會。太虛乃著手於明年夏 季召開第一次世界佛教聯合會之籌 備;由此地方轉呈中央備案。1924 年 7 月,太虛偕武漢緇素上廬山,召 開世界佛教聯合會。中國方面的代 表,到有:湖北了塵、湖南性修、江 蘇常惺、安徽竺庵、江西李政綱、四 川王肅方等十餘人;日本推法相宗長 佐伯定胤、帝大教授木村泰賢來會,

史維煥為傳譯;英、德、芬、法等國 佛教徒數人(其中有後來開創基督教 叢林的艾香德)。這是太虛法師世界 佛教運動的開始。39

1925 年之所以在日本能舉行「東 亞佛教聯合會」,有其不同的遠因與 近因:緩和「五四運動」後高漲的反 日浪潮勢其遠因之一,而近因則是為

「太虛的佛教事業牽線」。為緩和這 種日益高漲的反日情緒,藉「東亞佛 教聯合會」之召開,促進日華佛教親 善,改變民眾對日敵意。40

太虛法師在〈我的佛教改進運動 略史〉中,將自己的佛教改進運動分 為三期:第一個時期,是從光緒 34 年至民國 3 年(19 至 26 歲);第二 個時期從民國 3 年至 17 年(26 至 41 歲);第三個時期從民國 3 年至 17 年(41 至 51 歲),「這個時期的發 動,應該從世界佛教運動說起。世界 佛教運動,即是佛法救世運動。」41

1933 年 9 月 24 日,太虛法師在 世苑圖書館,為館員講〈世界佛學苑 之世界佛法系統觀〉。42在這次演講,

太虛歸納世界佛學苑的工作,即對於 佛法提綱挈領的「教」、「理」、「行」、

「果」四部份去下功夫。其中第一部 分是有關教之整治,包括將世界各地 的佛教,所有種種制度,寺院、佛像、

經書等,都能搜集整治到精確完美,

以 為 世 人 研 究 佛 學 共 遵 共 信 的 基 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世苑特 別成立法物館與圖書館。為實現世界 佛學苑計劃,太虛法師對此亦有所布 局,將一些相關道場(或學院)分工 如下:以雪竇寺為禪觀林,北平柏林 佛學院為中英文系,閩南佛學院為華 日文系,專為研究漢藏文佛學的漢藏 教理院,及武昌佛學院改設之世苑圖 書館。43

為落實世界佛學苑的理念,太虛 派遣他的學生出國留學。早在 1925 年,太虛法師即派遣大勇、法尊、嚴 定、觀空等武院高材僧,留學西藏;

1940 年 9 月,太虛法師以在錫蘭商及 之派教師宣揚大乘,派學僧修學巴利 文佛教,請得教育部認可協助,以世 界佛學苑名義,派法舫(初擬派惟 幻)、白慧、達居,於是月底成行。

44此外如:談玄兩度留學日本,學習 台密與東密;慈航在緬甸居留 6 年,

在緬京仰光創立中國佛學會。45這些 都可以視為是太虛法師世界佛教運 動的一種實踐,而其發端則是在 1923 年 7 月的廬山暑期講習會。

柒、結論

本文前述已從創立「覺社」到創 刊《海潮音》雜誌、弘化武漢創辦武 昌佛學院、廬山暑期講習會是太虛世 界佛教運動的開端各節,說明五四運 動前後的太虛法師,以下稍就:太虛 法師與五四運動的關係、太虛法師對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思想界的回應、五 四反傳統非宗教精神對中國佛教的 影響等三個問題加以論述,以呈顯本 文之題旨。

一、太虛法師與五四運動的關係:五 四運動爆發之際,太虛法師剛從關房 出來,閉關之前他就曾參革命活動。

1914 年 10 月起開始的兩年多的閉關 期間,除坐禪、禮佛,就是閱讀、寫 作,閱讀範圍並不限於佛典內學,對 於當時嚴復翻譯的西方名著及章太 炎寫的文章,「莫不重讀精讀」。1917 年 2 月出關後的太虛法師,其思想已 臻成熟階段。或許我們可以說:由於 太虛法師對世局的敏銳眼光,得以使 他 成 為 五 四 時 代 佛 教 界 的 代 表 人 物;隨著五四的脈動,而去從事他所 重視的「佛教改革運動」。

二、太虛法師對五四運動前後中國思 想界的回應:太虛法師對當時學術風 潮多所留意,這可以從他的「論評世 學之作」中體現出來。除前文第參節 論及之〈論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上 篇〉外,他對陳獨秀、梁漱溟與吳稚

(5)

5 暉等亦曾有過回應。1、〈論陳獨秀 自殺論〉:此文發表於 1920 年 1 月,

原題「新青年自殺論的批評」。太虛 法師從:自殺果足為破滅社會的危險 思想嗎?最近代思潮果足為自殺的 救濟嗎?我對於自殺的批評,我對於 自殺的救濟等四方面,與陳獨秀的觀 點進行論辯。462、〈讀梁漱溟君唯識 學與佛學〉與〈論梁漱溟東西文化及 其哲學〉:這兩篇均係對梁漱溟著作 之批評,前文肯定其《唯識述義》,

認為是「研究唯識宗學的良書,亦認 為條貫東西洋哲學得一適當解決的 方法論」。但太虛法師不同意梁漱溟 所說唯識學在佛教上的價值地位,所 以就「寫出來請梁先生賜教」。47後 文 1921 年 11 月撰,太虛說:「梁君 視佛法但為三乘的共法,前遺五乘的 共法,後遺大乘的不共法,故劃然以 為佛法猶未能適用於今世,且慮反以 延長人世之禍亂,乃決意排斥之。…

余則視今為最宜宣揚佛法的時代。」

483、對吳稚暉的回應:1924 年初冬,

太 虛 法 師 在 寧 波 撰 〈 人 生 觀 的 科 學〉,認為:「吳稚暉的黑漆一團論,

較有力量。」49吳稚暉的黑漆一團論,

出自他的〈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 生觀〉。1927 年,太虛法師在〈致吳 稚暉先生書〉中說:「馬克思主義,

我是向來看不起的,我自己是以為實 行 上 最 低 限 度 也 必 克 魯 泡 特 金 才 可。」50

三、五四反傳統非宗教精神對中國佛 教的影響:在五四運動風潮下,馬克 思主義被引進中國,1924 至 1927 年 間,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馬克思主義 思想在城市知識界迅速傳播並且成 為知識界最主要的思想,為 1949 年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鋪墊了思想上的 基礎。51共產黨強調唯物論,反對一 切宗教,佛教自然不可能置身度外。

當我們把眼光往後移,看看後來中共 統治下佛教所遭遇的厄運,很難不聯 想到,這與五四時代的「反宗教」,

主張「全盤西化」(馬克思主義也是 來自西方),是有很大關係的。

1〈五四運動事件始末及影響〉,網址:

http://www.yckmc.edu.hk/subj_chist/c ontent.php?page=ch_32.html,下載日 期:2019 年 3 月 16 日。

2李雲漢著:《中國近代史》(臺北:

三民書局,1985 年 9 月,初版),頁 348。

3江燦騰:〈從「人生佛教」到「人間 佛教」——為紀念太虛大師百歲誕辰 而作〉,《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臺 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 3 月,初版),頁 171;江燦騰:

〈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探源〉,

江燦騰著:《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

(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 年 7 月,初版),頁 98-99;江燦騰 著:《太虛大師前傳(1890-1927)》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 年 4 月,臺 1 版),頁 112。

4許軼冰、黃新華:〈太虛高級職稱,

從 學 術 吊 詭 重 審 太 虛 與 胡 適 之 爭 —— 兼 論 近 代 佛 學 研 究 的 邊 緣 化〉,《現代哲學》,2014 年第 6 期 , 網 址 : http://www.lunwendaqua n.com/zhexue/191330.html、http://www.

lunwendaquan.com/zhexue/191330_2.ht ml 、 http://ww w.lunwendaquan.com/

zhexue/191330_3.html,下載日期:2019 年 3 月 16 日。

5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臺 北:正聞出版社,1991 年 12 月,13 版),頁 88–95。

6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97–100。

7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04–109。

8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10–120。

9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34–143。

10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50–162。

11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74–79。

12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 初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 年 5 月,初版),第 1 冊,頁 263;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年 譜長編初稿》,第 10 冊,頁 3432–

3433。

13印順法師:〈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 印順法師著:《華雨香雲》(臺北:

正聞出版社,1992 年 4 月,修訂 1 版),頁 284–285;印順法師著:《太 虛大師年譜》,頁 49、54、63–64;

陳立夫、馮自由、劉成禺等(原作),

龔雋、賴嶽山(整理/文):〈“太 虛 檔 案 ” 一 : 太 虛 法 師 與 民 初

(1912—1913)政黨〉,《漢語佛學 評論》,第 4 輯(2014 年 11 月),

頁 5–34。

14印順法師:〈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 印順法師著:《華雨香雲》,頁 283。

15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50。

16印順法師:〈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 印順法師著:《華雨香雲》,頁 283。

17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13。

18太虛法師:〈太虛自傳〉,《太虛大 師全書》,精裝第 29 冊,頁 239–

240。

19太虛法師:〈佛教對於中國文化之影 響──二十年十月在西安高級中學 講〉,《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0 冊,頁 97。

20太虛法師:〈論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 綱上卷──九年作〉,《太虛大師全 書》,精裝第 25 冊,頁 291;太虛法 師:〈佛乘宗要論──民國九年六月 在廣州講經社講〉,《太虛大師全書》, 精裝第 1 冊,頁 120。

21郭朋著:《太虛思想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 8 月,

1 版 1 印),頁 471。

22太虛法師:〈致吳稚暉先生書〉,《太 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31 冊,頁 1299。

23侯坤宏著:《太虛時代:多維視角下 的民國佛教(1912–1949)》(臺北:

(6)

6 政大出版社,2018 年 9 月,初版 1 刷),頁 49。

24太虛法師:〈覺社意趣之概要〉(1918 年秋作),《太虛大師全書》,精裝 第 31 冊,頁 1021–1024。

25太虛法師:〈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

(1940 年 7 月在漢藏教理院暑期訓 練班講),《太虛大師全書》,精裝 第 29 冊,頁 85–86。

26太虛法師:〈太虛宣言〉,《太虛大 師全書》,精裝第 31 冊,頁 1028。

27太虛法師:〈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 閱〉,《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5 冊,頁 132–133;印順法師撰:

《太虛大師年譜》,頁 109。

28太虛法師:〈海潮音月刊出現世間的 宣言〉,《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31 冊,頁 1040–1041。

29葛兆光:〈十年海潮音──20 年代 中國佛教新運動的內在理路與外在 走向〉,《葛兆光自選集》(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 9 月,

1 版 1 印),頁 159。

30孟令兵著:《老上海文化奇葩──上 海佛學書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3 年 1 月,1 版 1 印),頁 94。

31侯坤宏著:《太虛時代:多維視角下 的民國佛教(1912–1949)》,頁 70–

71。

32何燕生:〈太虛大師在武漢的弘法活 動及其新的佛教思想〉,《法音》,

1989 年第 11 期,頁 12、24。

33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99、114、117–119、133–134、138。

34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42;太虛法師:〈答武昌佛學院請 為院長書〉,《太虛大師全書》,精 裝第 31 冊,頁 1512–1513。

35呂有祥:〈太虛法師與武昌佛學院〉,

《法音》,1990 年 1 月 31 日,頁 38–

39;太虛法師:〈議佛教辦學法〉(1925 年講),《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17 冊,頁 466–467。

36湯湘林:〈民國時期漢口佛教正信會 研究(1929–1949)〉,華中師範大 學中國近現代史 2014 年碩士論文,

頁 56;〈漢口佛訊 佛教會三大盛况〉,

《大公報(天津版)》,1923 年 1 月 12 日,11 版。

37〈歐人學佛 釋道西漸之先聲〉,《大 公報(天津版)》,1922 年 6 月 10 日,11 版。

38陳維東記:〈與挪威哲學博士希爾達 論佛學〉(1922 年 5 月 4 日),《太 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7 冊,頁 705–

709;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

頁 137。

39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159–162。

40江燦騰:〈「日華親善」架構下的臺 日中三角國際佛教交流——以大正 昭和之際「東亞佛教大會」為中心〉,

江燦騰著:《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 發展史》(臺北:南天書局,2001 年元月,初版 1 刷),頁 261–273。

41太虛法師:〈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

《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9 冊,

頁 68、79、95。

42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361。

43太虛法師:〈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 觀〉,《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1 冊,頁 486–487;太虛法師:〈我的 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 書》,精裝第 29 冊,頁 100–101;

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361。

44法舫法師:〈從武昌佛學院到世界佛 學苑〉,梁建樓整理、法舫法師作:

《法舫文集》,第三卷,頁 216–217;

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頁 482。

45法舫法師:〈1930 年代中國佛教的 現狀〉,梁建樓整理、法舫法師作:

《法舫文集》(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1 年 1 月,1 版 1 印),第 5 卷,

頁 237–239;侯坤宏著:《太虛時代:

多 維 視 角 下 的 民 國 佛 教 ( 1912 – 1949)》頁 478。

46太虛法師:〈論陳獨秀自殺論〉(1920 年作),《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5 冊,頁 276–290。

47太虛法師:〈讀梁漱溟君唯識學與佛 學〉,《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5 冊,頁 11。

48太虛法師:〈論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 哲學〉(1921 年 11 月在杭州作),

《太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5 冊,

頁 300–306。

49太虛法師:〈人生觀的科學〉(1924 年冬在寧波作),《太虛大師全書》,

精裝第 23 冊,頁 1、51。

50太虛法師:〈致吳稚暉先生書〉,《太 虛大師全書》,精裝第 26 冊,頁 187–

188;印順法師著:《太虛大師年譜》,

頁 246。

51費正清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 華民國史》,第 1 部,頁 474-47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華梵大學等校哲學相關系所。專長於中國 哲學研究,著有《劉蕺山的功夫理論與形 上思想》、《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 形上學進路》、《莊周夢蝶》、《北宋儒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29 太虛: 〈議印度之佛教〉 (民國 31 年 10 月) , 《太虛大師全書》 ,第 25 冊,雜藏,書評,一 六,頁 48-49。.. 30

從現存史料來看,圓瑛與太虛的第一次會面,可能是在一九○四年冬月間。那時,太虛

太虛大師的「四句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

佛教作為滿足人類精神追求的一種信仰文化,與其他信仰形式一樣,必須通過適時的理

太虛大師這位遊學法海、貫通各家學派的出家人,可以說引進了西學之長,更奠定了以

現代人間佛教皆以建設人間淨土 1 為目標。如近代以來人間佛教 的弘傳者太虛大師、印順法師、星雲大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