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期末報告 電機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期末報告 電機二"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期末報告

電機二 107501506 張芳淇

⚫ 前言: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文本中,在看郵票說大歷史(下)的結語部分,有提到,

在 19 世紀中葉以後,就很少有可以跟大家說的數學故事了。作者認為這並不完 全是因為數學變得越來越脫離人間的普通經驗,而是因為學術上的分工越來越 精細,原本本質上屬於數學的故事,被劃分到其他領域了,不再成為數學科普 的題材。作者邀讀者看看近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是否多半具有數學背景?而 得獎的作品是否多半具有數學的本質?所以,本著好奇心,我的期末報告是想要 探討、佐證這個論點是否為真。

⚫ 研究方法:

本書是 2020 年 1 月初版一刷,因為篇幅問題,所以我決定往回推 3 年,以 2017~2019 年的諾貝爾爾經濟獎得主為例。從得獎理論以及其相關研究領域、

得獎者學歷,來判斷這些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是否具有數學背景,而得獎的作 品是否具有數學的本質。

⚫ 研究內容:

(一)2019: 阿巴希·巴納吉、艾絲特·杜芙若、麥可·克雷默 1.得獎簡介:

得獎理論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方法。以「隨機對照實驗」的研究方

法,把研究對象隨機分配,試驗不同的方法,找出最有效的方法或著影響的原 因,其中原因複雜多樣。他們走訪世界各地(後期研究主在印度以及肯亞),研 究窮人「不合理」的消費行為,以及驗證社會政策對於脫貧是否有實質上的幫 助。他們提供詳實的統計數據與實驗結果,主張以「窮人經濟學」取代「菁英 經濟學」做為政策制定依據。一般被認定為主要的突破是有效的實驗方法,用 做實驗的方法,不加入個人主觀想法,避免無同理心或者過度同理的現象,也 不探討受試者內心想法,以及實驗前後想法是否改變等等其他變因,單純就實 驗結果數據評斷,更貼近社會現實情況地去找到能夠有效改善貧窮的援助方 法。

其中的數學分析可舉「貧窮陷阱曲線」為例,班納吉和杜芙若的著作《貧窮的 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書中有一個案例,研究一名意外獲得面費肥 料的農夫,在豐收後有了積蓄,擺脫了貧窮後,他會怎麼做呢?

在書中,作者使用圖表模型來展現肯尼迪的遭遇(如圖一):圖一中的S 型曲線 即是「貧窮陷阱」的來源。當 S 型曲線低於對角線時,將來的收入將低於今天 的收入,因此「貧窮陷阱」範圍內的目標最終會變得越來越窮(收入走勢為

(2)

A1=>A2=>A3),而「貧窮陷阱」之外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富(收入走勢為 B1=>B2=>B3)。

圖一 貧窮陷阱曲線

在查詢資料時,我個人猜想他可能會把錢投資在肥料中,以保障之後的收成是 足夠讓他保持脫貧的狀態、或者也可能會把錢花在穩定未來生活中,例如投資 在教育、學習新技術、引進新的作物品種、購買新的農作地等等可能因素,但 結果證明,貧窮是真的會限制你的想像,結果和我所猜想的截然不同,原本都 處在貧窮處境的農夫,事實上最關心的是眼前的安危而不會去規劃預期未來,

導致她即使有了脫貧的機會也因為想法狹隘,目光短淺,使得他最後又回到了 貧窮的處境。

2.人物分析:

(1).班納吉:

班納吉和杜芙若是夫妻,同時也是杜芙弱的博士指導教授,他在 1981 年取得 加爾各答大學的理學學士學位,1983 年取得賈瓦哈拉爾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碩 士,1983 年取得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 學教授,其實並沒有和數學有直接關聯。

(2).杜芙若:

杜芙若是歷年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年僅 46 歲,他的父親是數學 家,她就讀亨利四世中學時專修文科,後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主修歷史;後 來轉攻應用經濟學,1994 年獲得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歷史學碩士,1995 年獲得社 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碩士(DEA),同年入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後取得

(3)

博士學位,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杜芙若的學歷主要是 在歷史和經濟,和數學也沒有直接關聯。

(3)克雷默:

克雷默在 1985 年獲哈佛大學社交研究文學士學位,1992 年獲經濟學哲學博 士學位,自 1999 年起擔任哈佛大學發展中社會蓋茲教授。從學歷看來和數並沒 有直接關連,但他在發展經濟學有顯著的成就,在人口成場與轉型的分析用到 了大量數學。

圖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小檔案_自由財經 圖三 得獎作品_貧窮的本質 3.總結:

他們三人在學歷上並沒有和數學有直接關聯,但在理論內容,雖然此實驗並不 具有可複製性,所以並不歸類於自然科學實驗,而偏向田野工作報告,屬於廣 義上的歷史研究,但從提出假設理論、驗證、到分析都會運用到數學,大部分 都屬於統計學、機率,以及幾何學,運用圖表來呈現分析。

(二)2018: 威廉·諾德豪斯、保羅·羅默 1.得獎簡介:

諾德豪斯和羅默透過經濟模型,解釋市場與自然相互作用,拓展了經濟分析 的範圍。羅默研究主在探討知識如何成為推動長期經濟成長的動力,模擬經濟 決策和市場條件如何決定技術創新。雖然在後面可以看到,羅默是這些得獎者 中唯一學歷和數學有直接關聯的學長,但是相對於羅默的理論,諾德豪斯在結 果呈現上,運用了更多數學技術去呈現。諾德豪斯在 1990 年中期成為第一個提 出「整合性氣候變遷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的經濟學 家。諾德豪斯的模型被廣泛運用來探討經濟與氣候的共同發展,檢討氣候政策 干預的結果,例如碳稅。諾德豪斯研究出一套可量化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成 本)的經濟學方法,並整合經濟和科學模型(DICE 和 RICE 模型),

DICE 為「整合評估模型」,探討地表的碳排放,如何改變大氣當中的碳排放 濃度,接著又會如何影響全球暖化,最終對於經濟產業的損失影響為何;RICE 模型 (Regional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

(4)

進一步分析全球不同區域的情況,從個體角度出發,研究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農 業、沿海地區、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損害。,開啟了一套完整的敘述的數 理模型建構,希望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有效途徑,藉此鞏固他的論點「徵收碳 排放稅」。

圖四 氣候變化估算模型 圖五 陸地和海洋碳庫碳含量預测(RICE)

圖六 2005—2100 年全球升温和二氧化碳濃度預测(DICE)

圖七 Nordhaus 三層碳庫模型(φij 表示了碳庫間的碳傳遞系数) 2.人物分析:

(1)諾德豪斯:

諾德豪斯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1967 年在麻省理工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5)

1967 年起任教於耶魯。

(2)保羅·羅默:

保羅·羅默在 1977 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並於 1983 年在該校獲 經濟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本科所學的專業是數學和物理,由於想轉到法 學院,在大學四年級學習了他的第一門經濟學課程。授課教師對經濟學的精彩 講授深深吸引了他。在佩爾茲曼的影響和鼓勵下,羅默放棄了學習法律的念 頭,轉而走上了經濟學的求索之道。1983 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圖八 2018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_上報 3.總結:

從學歷來看,諾德豪斯在學歷上沒有和數學有直接關聯。保羅·羅默在學歷上和 數學有關聯,原先專業為數學和物理,後來轉而走向經濟。而從理論來看,在 建立數學模型和分析時,無疑運用到大量數學,包括統計、機率、幾何、線性 規劃等等,由前幾年的統計數值,運用數學計算預測未來走勢,而且相較於 2019 的得獎作品一般被認為是更為複雜的數學。

(三)2017:理察·塞勒 1.得獎簡介:

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 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在理論研究中,他對反 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賬戶和股票市場等方面研究 做出重大貢獻;他發現「受限的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社會喜好」

(social preferences)與「缺乏自我控制能力」(lack of self-control)的人 類特點對個人經濟行為決策上有系統性影響,這同樣影響了金融市場投資決定

(6)

與導致的結果。而這份得獎作品,其實和心理學、行為的分析上有較大的關 係,運用到的數學相對 2019 年和 2018 年的部分較少。

2.人物分析:

理察·塞勒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1970)和哲學博士(1974)學位,1995 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 今。他在行為金融學領域也是最知名的理論家之一,被尊稱行為經濟學之父。

圖九 2017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圖十 塞勒著作《不當行為》 3.總結:

從學歷來看和數學並沒有直接關聯,而在理論方面,因為主要在探討的是人類 在消費時會出現的不理性行為,和行為心理學關聯較大,和數學的關聯相對較 小。

結語:

從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以推論出,在探討問題「是否多半具有數學背景?」

時,

若我們認定經濟學領域和數學領域是獨立的,那麼近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其實多半並不具有數學學歷背景;若將經濟學專業視為數學的分支,那麼這些 學者全部都符合具有數學背景的條件了。而這個問題的探討原先是為了證明

「因為學術上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原本本質上屬於數學的故事,被劃分到其他 領域了,不再成為數學科普的題材,所以數學故事在 19 世紀中葉之後就鮮少傳 出。」所以為了符合此條件,我們將經濟學專業視為數學的分支,具有數學背 景的條件成立。

另一個探討問題「得獎的作品是否多半具有數學的本質?」不論是 2019 的實 驗,或是 2018 的是學模型,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運用到了數學。所以「得 獎作品具有數學的本質」這個條件成立。

可以得出作者的這個推理論點為真。

而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到,羅默是唯一在學歷上和數學有直接關聯的學者,但

(7)

是在數學運用上,其實相對於賽諾豪斯的模型是較少的,也就更證實了,「學術 上的分工」這個部分,是經濟為數學的分支之具體實證。

其他:

其實從以上得獎作品的方向可以看出,諾貝爾獎比起過往更為注重「人權」, 像是 2019 的實驗和得獎學者都為「幫助貧窮」努力、2018 的得獎理論,主在 探討環境和經濟間的關聯,例如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和經濟發展上的關聯、解 決辦法(如碳稅,碳排照等等),而這也是有些理論批判的論點,比起對經濟、

金融上有實質貢獻的發現,被看到的機會變少了,而得獎的作品似乎需要配合 現代潮流(提倡人權、環境保護),也有輿論懷疑是不是有其中的利益與政治因 素。

在找尋這方面的資料時,看到不少觀點認為數學是經濟學的基礎技能,將數 學視為一種工具,我想,若是以前的我,我可能會不加思索地接受這個說法,

但是經過一學期的修習,我反而更認同數學是一種語言的說法,藉由數學語言 表達,自然而然地傳達出實驗結果或理論,把數學說成工具,反而有一種大驚 小怪的感覺。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8%B4%9D%E5%B0%94%E7%BB%8F%E6%B5%8E%E5%AD%A6%E5%A5%96%E5%BE%97%E4%B8%BB%E5%88%97%E8%A1%A8

吳惠林https://www.cier.edu.tw/site/cier/public/data/187-005-011-%E6%9C%89%E6%84%9F%E6%96%BC2019%E5%B9%B4%E8%AB%BE%E8%B2%9D%E7%88%BE%E7%B6%93%E6%BF%9F%E5%AD%B8%E7%8D%8E-%E5%85%BC%E4%BB%8B%E4%B8%89%E4%BD%8D%E5%BE%97%E7%8D%8E%E8%80%85%E5%B7%B4%E7%B4%8D%E5%90%89%E3%80%81%E6%9D%9C%E8%8A%99%E6%B4%9B%E5%92%8C%E5%85%8B%E9%9B%B7%E8%8E%AB-

%E5%90%B3%E6%83%A0%E6%9E%97.pdf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343

生態學報http://www.ecologica.cn/stxb/ch/html/2014/22/stxb201302250298.htm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009002368-260408?chdt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無論是華林問題或是華林-哥德巴赫問 題都是屬於圓法的處理模式, 也就是討論單 位圓上或單位圓內相關的指數和問題。 在本 節中, 我們要探討一種非歐基里德線上的圓

在數學的領域裡, 數學的結構、 性質的 探 討, 自然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可是, 問題 的提出及解的追求卻又是另一件更原始、 更 能引人入勝的事。 在本期的數學傳播裡,

例如, 從歷史的角度看, 數學對象的實 在性問題 (本體論問題) 和數學的真理性問 題 (認識論問題) 可以被看成數學哲學研究 的兩個基本問題;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我們先來討論這樣一個初等的幾何問題。 設想曠野中有一個有興趣的點 p, 一架偵察機探 得它的位置, 而後告訴一架別的飛機, 以便救援或清除該點。 那麼偵察機是怎樣來描寫 p 點的 位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最大的挑戰常常是將問題轉化成數學的 模型,其中一類可能的模型便是最佳化問題,也就是如何設

本作品從跳棋遊戲得到靈感, 主要探討平面中由 n 個 (特定) 仿射變換合成的映射是 否存在固定點的問題.

很多數學的新發現大都是從猜想、 估計開始的, 這些猜想再經過嚴密的論證推理, 獲得數 學上的新 結論。 因此, 在數學問題的探究中滲透合情推理的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合情推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