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II

蕭健忠

在數學傳播第84期中 , 提到了底下的問 題:

問題 C: ∆ABC中,

B 的大小是

A 的 n 倍, D、E 分別是 BC 與 AC 上的動 點, 且

EBC = n

DAB, 設 M 是 BE 與 AD 的交點, M 的軌跡為?

當時, 我們舉 n = 1 與 n = 2 的例子, M 的軌跡分別為圓及笛卡兒葉形線。 這篇文 章將給出一般的答案。

本文中, ∆ABC 皆設為直角三角形,

B = 90

, 且 A、B 的坐標固定為 (0, 0) 與 (0, −1)。

一. n = 3 的突破:

如圖一: M 是 BE 與 AD 的交點,

DAB= ϕ,

EBC = 3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C

D E M

圖一

直線 BE 與 AD 的方程式為 (1) AD : y = −x cot ϕ

(2) BE : y + 1 = x tan 3ϕ

由 (1), tan ϕ = −

x y

, 利用倍角公式, tan 3ϕ = 3 tan ϕ − tan

3

ϕ

1 − 3 tan

2

ϕ = x

3

−3xy

2

y

3

−3x

2

y, 代入 (2) 得

(3) x

4

−y

4

= y

3

−3x

2

y。

換成極坐標, 令 x = r cos θ, y = r sin θ, 代 入 (3) 得

r

4

(cos

2

θ −sin

2

θ)

= r

3

sin θ(sin

2

θ −3 cos

2

θ)

⇒rcos 2θ = sin θ(sin

2

θ −3 + 3 sin

2

θ)

⇒rcos 2θ = 4 sin

3

θ −3 sin θ

⇒rcos 2θ = − sin 3θ。

即 M 的軌跡為 r cos 2θ + sin 3θ = 0。

可以得到如此簡潔的極坐標方程式, 與 A、B 兩點的選擇有關, 尤其 A 當原點更是 得以突破的關鍵。

42

(2)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II 43

利用相同的辦法, 當 n = 4 時, M 的 軌跡為 r sin 3θ = cos 4θ。

二. n = 4k + 2 的情形:

有 n = 3、n = 4 的成果, 再接再厲算 出 n = 5 時, 軌跡為 r cos 4θ + sin 5θ = 0, 而 n = 6 時, 軌跡為 r sin 5θ = cos 6θ。 所 以猜測 n =偶數時, 軌跡為 r sin(n − 1)θ = cos(nθ), n =奇數時, 軌跡為 r cos(n − 1)θ + sin(nθ) = 0。 不過, 要證明可是非常 繁複的工作, 首先要知道這兩件事:

(a) 將 cos(nθ)、sin(nθ) 表示成 cos θ、sin θ 的多項式。

(b) 將 tan(nϕ) 表示成 tan ϕ 的分式多項 式。

以上兩件事都可以從棣美弗定理導出, 為了方便, 我們舉 n = 4k + 2 的情形, 而 其他情形是類似的。

(a) 由棣美弗定理

(cos θ + i sin θ)

n

= cos(nθ) + i sin(nθ), 得

cos(nθ) =

2k+1 X

j=0

(−1)

j

C

2 n j

cos

n−2j

θsin

2j

θ,

sin(nθ) =

2 X k+1

j=1

(−1)

j−1

C

2 n j−1

cos

n+1−2j

θ

·sin

2 j−1

θ (b)

tan(nϕ) = sin(nϕ) cos(nϕ)

=

2 k+1 P

j=1

(−1)

j−1

C

2 n j−1

tan

2 j−1

ϕ

2 k+1 P

j=0

(−1)

j

C

2j n

tan

2 j

ϕ

除了 (a)、(b) 之外, 證明過程中還需要 組合公式

(c) C

m n

− C

m−1 n

+ C

m−2 n−1

= C

m n−1

,

由 巴斯卡定理 C

m n

= C

m n−1

+ C

m−1 n−1

, C

m n

− C

m−1 n

+ C

m−2 n−1

= C

m n

−(C

m−1 n

−C

m−2 n−1

) = C

m n

−C

m−1 n−1

= C

m n−1

, 得證。

現在, 可以寫下問題 C 的解答:

解答一:

參考圖一: M 是 BE 與 AD 的交點,

DAB = ϕ,

EBC = nϕ, 直線 BE 與 AD 的方程式為

(1) AD : y = −x cot ϕ (2) BE : y + 1 = x tan(nϕ) 由 (1), tan ϕ = −

x y

, 利用 (b),

tan(nϕ) =

2 k+1 P

j=1

(−1)

j

C

2 n j−1

y

n+1−2j

x

2 j−1

2 k+1 P

j=0

(−1)

j

C

2 n j

y

n−2j

x

2 j

代入 (2) 得

(y + 1)

2 X k+1

j=0

(−1)

j

C

2j n

y

n−2j

x

2j

= x

2k+1 X

j=1

(−1)

j

C

2 n j−1

y

n+1−2j

x

2 j−1

, 齊次項合併,

2 X k+1

j=0

(−1)

j

C

2 n j

y

n+1−2j

x

2 j

(3)

44

數學傳播

24

2

期 民

89

6

2 X k+1

j=1

(−1)

j

C

2 n j−1

y

n+1−2j

x

2 j

=

2 X k+1

j=0

(−1)

j+1

C

2 n j

y

n−2j

x

2 j

,

左式 = y

n+1

+

2 X k+1

j=1

(−1)

j

(C

2 n j

−C

2 n j−1

)

·y

n+1−2j

x

2 j

= y

n+1

+

2 X k+1

j=1

(−1)

j

(C

2j n

−C

2 n j−1

+C

2 n−1 j−2

)y

n+1−2j

x

2 j

+

2k+1 X

j=1

(−1)

j+1

C

2 n−1 j−2

y

n+1−2j

x

2 j

, 由(c)

= y

n+1

+

2 X k+1

j=1

(−1)

j

C

2 n−1 j

y

n+1−2j

x

2j

+

2 k

X

j=0

(−1)

j

C

2 n−1 j

y

n−1−2j

x

2 j+2

= y

2

2 k

X

j=0

(−1)

j

C

2 n−1 j

y

n−1−2j

x

2 j

+x

2

2 k

X

j=0

(−1)

j

C

2 n−1 j

y

n−1−2j

x

2 j

= (y

2

+x

2

)

2 k

X

j=0

(−1)

j

C

2 n−1 j

y

n−1−2j

x

2 j

, 換成極坐標, 令 x = r cos θ, y = r sin θ 代 入, 再由 (a) 得 r sin(n − 1)θ = cos(nθ)。

三. 極坐標: 證明其實很簡單

發現答案的極坐標方程式如此簡潔, 覺 得直接用極坐標來找方程式應該比較好, 結 果正如預料。

解答二:

參考圖一: M 是 BE 與 AD 的交點,

DAB= ϕ,

EBC = nϕ。 設 M 的極坐 標 (r, θ), 即 AM = r, θ = ϕ +

3 2 π

, 考慮

∆ABM,

∵ ∠

ABC = 90

,

∴ ∠

ABM =

π

2

− nϕ,

AM B =

π 2

+ (n − 1)ϕ; 又 AB = 1、AM = r, 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 理, 得到

r

sin(

π 2

−nϕ) = 1

sin(

π 2

+ (n − 1)ϕ), 即 r cos(n−1)ϕ = cos(nϕ), 將 ϕ = θ−

3 2 π

代入, 得

rcos[(n−1)θ−3π

2 (n−1)]=cos(nθ−3π 2 n), 分別以 n = 4k, n = 4k + 1, n = 4k + 2, n= 4k + 3 討論, 得到,

n= 偶數時, r sin(n − 1)θ = cos(nθ), n= 奇數時, r cos(n − 1)θ + sin(nθ) = 0。

四. 結語

當發現直接利用極坐標, 證明其實很簡 單的時候, 覺得在直角坐標上與多項式的搏 鬥, 將成為 「抽屜裡的計算紙」, 最好藏起來。

後來想想, 不一定簡單的證明就比較有價值, 在此題目中, 我們於直角坐標上的衝鋒陷陣, 似乎有意思多了。

利用 Excel, 我們作出 n = 2, 3, 4, 5, 6 時, 極坐標方程式的圖形。 看到這些圖形的 人, 都覺得像是某種昆蟲, 而 n = 6 的圖 形, 更讓人聯想到蜘蛛。 在網狀直線中跑出蜘 蛛來, 也算趣味十足吧!

參考資料:

(4)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II 45

1. 蕭健忠, 網狀直線交點軌跡, 數學傳播季刊, 第二十一卷第四期, 1997, pp.68-71。

附圖:

n= 2 :

n= 3

n= 4

n= 5

n= 6

—本文作者任教於聖功女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當在蒐集資料時,研究團隊把自己當成一般用戶,既不屬於任何 特定的團體,也沒有與任何樣本用戶有連接的設定;檢索到的資訊都

— 本文 作者蘇柏奇任教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 陳明璋任教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顏貽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便利性不夠及教學媒體素材不足。 若每間教 室 都有投影設備, 教師上課時只需帶著手提式電腦到教室, 即可輕鬆將事先準備之教學媒體素

The Geometer’s Sketchpad Version 4 Reference Manual (2002), CA: Key Curricu- lum

我們稱 RW 平面為相位平面 (phase plane) ,而相位平面上 的軌跡,則稱為相位軌跡 (phase trajectories) 。. 因此一個相位軌跡便是 (R,W)

一組曲線 F 的垂直軌跡 (orthogonal trajectory) ,是指一條 曲線在與 F 中的曲線相交時,在交點相交的角度為直角。如

As the result, I found that the trail I want can be got by using a plane for cutting the quadrangular pyramid, like the way to have a conic section from a cone.. I also found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