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創作理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創作理念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創作理念

繪畫是視覺造型藝術,透過思想、情感鎔鑄為意像,並以技 巧運用媒介呈現出來。藝術創作和創作理念是一體兩面的,而藝 術創作並非從無中引出他所表現的美,藝術家的創造想像只能從 僅有的東西來。藝術家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繼續並駕馭自然,

也就是以自然供給我們的資料通過主觀的創造,予以超越及再生

(

註 1

)

。創作並非一蹴可及,而是需要經過觀察、體驗、想像、選擇、

組合、表現等六項過程,是需要積年累月孕育出來。

創作既然起源於生活,生活不能遠離時代性、社會性,從事 創作應該深刻的去體會自己的時代背景,表達心靈的感受,黃賓 虹常說: 「唐畫如麴,宋畫如酒,元畫如醇。元畫以下,漸如酒 加水,時代越近,加水越多,近日之畫已有水無酒,故淡而無味。」

他所批判的是中國繪畫自明清以來,模仿、抄襲之風喪失創造精 神,獨創與革新的思想也常在中國理論家、畫家畫論集中,反覆 的提出見解。

繪畫藝術是文化的一部份、同時也反映時代地域的特點。台 灣的水墨繪畫從荷西、明清、日治時期、至今各有風格且不間斷。

所以選擇「滬尾藝術人文」為創作題材,表現出作品的內涵,學

(1)

趙雅博《抽象藝術論》台北,大中國圖書,1979 年 8 月再版,頁 133

(2)

習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隨,使中國水墨畫更具其特質,個人的創作 觀念希望從傳統寫生出發,運用適合自己的筆法去描繪,依據傳 統繪畫寫生、佈局、用筆、用墨、設色,嚴謹的態度面對。

一、寫生

寫生等是面對客觀的素材,透過主觀的意識,而轉化作者的 意境,而非客觀現實的再現,「寫生」一詞最先出自宋劉道醇的

《聖朝名畫評》中,記載花鳥畫家陶裔精於寫生

(

2)

,「生」具 有時間與空間的要素。宋人所說的寫生,皆和花鳥畫有關,寫生 最早指花鳥畫之必備的觀念、技巧。

「 生」不但具有時間與空間的要素,而且以「物」作為基礎,

萬物皆有生命,莊子庚桑篇云: 「性者,生之質也。」生,性也。

自然萬物皆有其律則,所謂性也。不獨人有人性, 物亦有物性。

及東晉顧愷之「傳神寫照,盡在阿堵之中」方東美在中國人生哲 學中: 「中國藝術家貴在表現事物的生香活態。」

(

3)

唐朝之前的寫生觀念,只是對物象概括,強調特徵如:漢墓、

魏晉畫像磚上的圖像。唐代的寫生觀念主要在於追求形式,呈現 正面而平面的裝飾風格。宋代的寫生觀念技巧,已有結構準確 性,還要追求生意、傳神,如徐熙「傳寫物態,貴有生意」 (宣

(2)

劉道醇《聖朝名畫評》編入 俞崑《中國畫論類》(上)頁 415

(3)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4 年 5 版 頁 5

(3)

和畫譜) 。並且還要觀察與環境空間時間上也要合理。

近代的寫生觀念受到西畫素描結構、質感、光影、透視影響,

有西化的走向。徐悲鴻說: 「建立新中國畫,既非改良,亦非中 西合壁,僅直接師法造化而已。」林玉山老師說: 「寫意與寫生 是一體兩面,就是寫生的極致表現,若無寫生,即無所謂的工筆 與寫意。」 「寫生的目的在於得神韻,而非工整的寫實…。」

(

4)

李可染言:山水畫不是地理的圖解,不是自然境環的說明,客觀 事物只是藝術創作的素材,要進行藝術加工..剪裁、誇張和重新 組合

(

5)

。以上各大師都解說了寫生與客觀事物重組對創作的重 要。

二、佈局

自從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說明六法之後(氣韻生動、骨法 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之後,無論在 創作與評論上都是繪畫的最高標準,而六法論中的經營位置就是 章法佈局。西畫中所言「構圖」 。清人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

內說「凡作一圖,若不先立觀,漫為填補,東添西湊,最是大病…

自一樹一石,以至叢林疊嶂,雖無定式,自有的確之位置而不可

(4)

林玉山《略述國畫初步》文收 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 美術論叢二十九 ,台北市 立美術館,1991 年 頁 226

(5)

《 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國系列李可染 台北, 錦繡出版,1994 年 9 月 頁 26

(4)

移」明董其昌在《畫旨》上說: 「古人運大幅,只三四大分合,

所以成章雖其中細碎處多,要亦取勢為立。」立意為佈局的起點,

佈局要有虛實、賓主、開合…,有筆墨處是實,無筆墨處是虛,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並用。陰陽開合是繪畫的章法,林泉 溪壑乃是畫的句讀。佈局要從容、定氣勢,高低遠近,疏密濃淡,

左顧右盼,上下呼應,有隱有現,是作品有好的構圖。

此次作品的佈局方式,有以岸邊街屋、淡水河、觀音山所 組成的前、中、遠景三段空間的淡水河景,一河兩岸法,如「遠 眺觀音山」作品、與廖繼春的「淡江風光」 、陳德旺的「觀音山」

作品構圖相似。

三、用筆

中國繪畫的筆法為充分表達理想和現象,有頓挫、起伏、快 慢、中鋒、側鋒、方圓、疾倏…追求用筆的多樣的統一,達到筆 筆相生相應。畫論中論「用筆」 ,很多理論,如「圓,如折釵股」,

「平,如錐劃沙」, 「留,如屋漏痕」…,六法中的「骨法用筆」

與書法上的勾勒同筆法,繪畫講究骨法,如人之骨骼,書法有骨 力。中國畫之特色源於毛筆的發明,腹圓筆尖的彈性,可表現各 種肌理,可力透紙背。張彥遠《歷代名畫》中論: 「顧愷之之跡,

緊勁連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擊,意存筆先….。陸

(5)

探微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新奇妙絕。張僧繇點曳斫拂,一點一 畫別是一巧。無道子則彎弧挺刃,植柱構梁,虯鬚數尺飛動,毛 根出肉,力健有餘。」

(

註 6

)

用筆,可以把客觀的物象和主觀的情感 在「寫生」之「師造化得心源」後,表達出藝術情感的形式。也 因為每個時代之社會背景、生活環境、個人思想情感之不同,筆 墨表現也有所異同。處在此多元的時代,創作除了承接傳統的用 筆,鉤、勒、皴、點、染技巧外,不一再重複概念性符號的繪畫 形式,才有新的革新面貌。這次的創作也嘗試之。

在用筆中,實際運用中鋒、側鋒、圓筆、方筆、皴擦、、、

等各種筆法,書法與線條盡力追求「骨法用筆」部份取法於林朝 英、林覺之筆墨趣味精髓。

四、用墨:

用墨作畫是中國繪畫的特色,唐張彥遠主張運墨而五色具,

有濃、淡、乾、濕、焦五墨。清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裡:「傳 神家不識用墨,往往即以赭色佈置部位,不知面部雖有高下丘 壑,而其色實則一統,或有幾處深色,亦無關於凹凸者,乃竟全 以色添湊而成,必至薰俗板滯。縱得相似,殊乏意志。故必識用 墨之道,乃可以得傳三昧。」

(

7)

:濃淡墨色運用要得法,通常

(6)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編入 俞崑《中國畫論類》(上)1984 年 頁 35-36

(

7

)

沈宗騫《芥舟學畫編》編入俞崑《中國畫論類》台北,華正書局 1984 年 頁 517-518

(6)

是先淡墨後濃墨,淡墨紙須堅實有力,濃墨要滋潤不枯澀,渾融 活潑。用墨無他,惟在清淨,潔淨自能活潑。「濃不可痴鈍,但 不可模糊,濕不可混濁,燥不可澀滯,要使精神虛實俱到。」宋 李澄叟撰《畫山水訣》中得知「落墨無令太重,重則濁而不清;

不可太輕,輕則燥而不潤。」

(

8)

有筆有墨的運用是水墨畫的特色,若捨去而不用則與西畫無 分野。其中濃淡乾濕的掌握有破墨法、發墨法、枯墨法、縫墨法、

拓墨法、搭墨法等均在這次的創作中有運用得到。

五、設色:

謝赫六法中的「隨類賦彩」重視寫實,上色方法以色彩為主、

墨色為輔,隋唐時代用色鮮豔,使用石青、石綠、朱砂等礦物質 顏料,兩宋之後大都用花青、藤黃、胭脂等植物性顏料,色彩趨 向淡雅,如淺絳畫法的出現。清王昱《東莊論畫》中提到「麓台 夫子嘗論設色畫云:『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又須色中有墨,墨 中有色。』」

(

9)

水墨畫之用色也會因個人的喜好而作品設色有 所不同。

傳統的中國畫常以固有色的明度來作變化,用色時常以暈 染、平塗的方式以達到畫面的和諧,和西洋畫使用色彩的觀念不

(8)

李澄叟《畫山水訣》編入 俞崑 《中國畫論類編》上 1984 年 頁 620

(9)

王昱 《 東莊論畫 》編入 俞崑 《中國畫論類編》上 1984 年 頁 191

(7)

同,西畫以光影表現物體的明暗、透視、質感與量感。也因媒材 的差異,文人畫講求意境、色彩淡雅。西洋油畫色彩豔麗,由於 中西漸趨融合,彩墨畫的發展有其時代性,故此次創作中,除了 大部份用植物性顏料外,也使用了礦物性顏料,水干、廣告顏料、

壓克力顏料等,使其畫面更為生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五章 多項式.

幾年前,黑熊先生搬進深山裏居住。他種了很多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情勢緊張,自 2022 年初發生兩起巴勒斯 坦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之後,數月來雙方衝突不斷, 8 月 5

下午,一片斜暉,映照河面,有如將河水鍍了一層黃

輸入內容【充氣堤壩:在元朗排水繞道和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前約一百八十

 大渡河丨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丨都是 蜿蜒連綿的高山,河寬丨三百多米,水深 丨十幾米,我們去時丨剛好遇上暴洪,只 見湍急的河水丨閃着青光,噴着白浪,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唐古拉山,沿途滙集了 700 多條大小河川,全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