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明末清初版畫在藝術 明末清初版畫在藝術 明末清初版畫在藝術 明末清初版畫在藝術、 、 、社會與文化上的價值 、 社會與文化上的價值 社會與文化上的價值 社會與文化上的價值

中國的版畫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從現藏英國大英博物 館世界最古的版畫,即唐朝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印的 《金剛般若波 羅密經》扉頁中的「祇樹給孤獨園圖」,其高超刻版技術和精美印刷效果,

便可以獲得證明。

中國的版畫原用以印製佛經和佛畫,到了宋、元時代逐漸擴展到作為 曆書、醫書、子書、文集和占夢等書的插圖,可以說已經漸漸走入文藝的 範疇而和民間生活發生關聯,使得版畫不但具有高度藝術水準,同時也發 揮其實用價值。

明代以後,插圖的應用尤廣,已有以版畫作為表現社會生活、誇耀政 治家的治績和大官僚地主的園庭佈置的宣傳工具。在家譜裏,除了使用在 墓道、祠堂的景色描寫之外,祖先的畫像,也都以版畫來表現。這便成了 很珍貴的歷史資料。中國木刻版畫的輝煌時代是在明末萬曆、天啟年間

(1573~1627年),不僅保存的插圖本特別多,而且門類繁雜、包羅萬象,

是研究封建社會生活最貴的資料,像《忠義水滸傳》插圖、《元曲選》插 圖、《帝鑑圖說》、《古今列女傳評材》、《程氏墨苑》、《方氏墨譜》等,都 是以大量的一兩百幅乃至三五百幅的插圖,表現形形色色的封建社會人民 的喜怒哀樂之情與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還有許多小說、戲曲的插圖,也 有種種的詩、詞畫譜,並涵括了古代名畫成為以插圖為主的歷代畫史的《顧 氏畫譜》,以及實用的《本草》、《醫經》、《武備書》等,均有豐富的插圖;

而且大畫家仇英、陳洪綬等,皆親自參與畫稿之繪製。陳洪綬的《水滸葉 子》傳遍天下,也就壯大了版畫的聲勢;蕭雲從以遺民的身份,寫《離騷 圖》、《太平山水圖畫》,劉源寫《凌烟閣功臣圖》,金古良寫《無雙譜》,

故國的山河,無雙的英雄人物,可泣可歌的為祖國、為自由而鬪爭的事跡,

(2)

皆以版畫表現出來,化身千百,宣傳的作用甚大。滿洲的皇室,也隨卽運 用版畫來宣傳他們自己。

清代以後,中國版畫因與民間生活更加密切結合,又展開另一個新的 局面,各地木刻年畫的製作極為普遍。以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與山東 濰縣楊家埠的作品為主,年畫題材廣泛、形式淳樸,極受民間大眾所喜愛。

其內容如「年年有餘」、「金玉滿堂」、「財神叫門」和 「天官賜福」

等,表達民間大眾之思想和願望,因此更能深入農村和市井,成為民間裝 飾大量採用的藝術品。

在中國版畫發展史中,值得提到的是明末彩色套印技術的發明。江寧 的吳發祥和金陵的胡正言,利用所謂的「餖板拱花」法,即分版、分色的 彩色套印法,以凹凸兩版嵌合使畫面拱起的技法,刊印傳世傑作《蘿軒變 古箋譜》和《十竹齋書畫譜、箋譜》等書,樹立了中國版畫的獨特風格。

至此,版畫已經不僅止是書籍中的插圖,而是一項獨立的藝術了。中國明 末清初之間,不但是中國版畫藝術史上,同時也可說是世界版畫藝術史上 最輝煌的時代。

魯迅先生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圖畫中國木刻圖畫中國木刻圖畫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從唐到明從唐到明,從唐到明,,,曾曾曾曾 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

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 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

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它對世界藝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藝 術是沒有國界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藝術,絕不會長期固守在自己的 國界,一定會透過各種媒介、各種管道,逐漸使中國版畫藝術流傳到世界 各地。這種木刻藝術,特別是水印套色法傳入日本後,促進了著名的日本 浮世繪版畫的發展;而十四世紀初傳入歐洲後,又促進了西洋版畫藝術的 發展。除彩色套印版畫以外,各種畫譜與其他山水版畫等傳入朝鮮以後,

對朝鮮繪畫的發展,也產生極大的影響。

直到清末,由於西洋石印法和照相影印法相繼傳入,逐步取代了自古 流傳下來的木版精妙細雕及富有深湛韻味的拓印法,遂使木刻版畫日益衰 微不振。銅版畫因材料要求、刻製方法和複印方法較木刻複雜,難度較大,

清初傳入中國後,僅在宮廷內部小量使用,嘉慶、道光後便絕跡了。乾隆 二十九至三十一年(1764~1766年),外國畫家郎世寧等人繪製了大型銅版

(3)

畫《乾隆西征記圖》,並送至法國鏤版,其藝術特點是中西結合,強調光 線明暗投影,人物造型準確,合乎解剖原理。

十九世紀末,歐洲的石印技術傳到上海,開始了石印畫報的興辦,美 術作品因依靠複製品而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流傳。石印畫報中的代表作,是 吳友如等人編繪的《點石齋畫報》,創辦於光緒十年 (1884年),它是畫報 與時事新聞相結合的產物,前後印行十餘年。其中的作品表現社會生活,

記述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等事態發展,亦暴露出封建王朝的腐朽和社會上 的畸形怪狀,反映出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前期的歷史狀況。近代商業 經濟的發展,商業廣告和圖畫相結合,因而形成月份牌畫這種特殊的美術 形式;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上海出現的月份牌畫,即是使用擦筆 畫和水彩畫兩種技法結合而成。

而中國現代版畫的特色,已逐漸從實用性藝術轉變成純藝術。中國古 代版畫的發達,是以實用為基礎的,無論是宗教版畫、農書圖譜、方輿志 書,或是小說戲曲插圖、年畫、畫報等,都有一定的實用目的;隨著現代 文明的發展,古代版畫所賴以存在的許多實用基礎已不復存在。另一方 面,現代攝影技術與印刷技術的結合,使得版畫在迅速、生動等方面的實 用性大大降低了。

而且,中國現代版畫不是古代版畫的直接承襲。歐洲人在複製、借鑒 中國古代版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了「創作版畫」,亦即將傳統版畫 的畫、刻、印等程序分開進行的模式,轉化為畫、刻、印都由藝術家自己 來完成的獨立存在的藝術品。這種版畫重新傳入中國以後,也就產生了中 國現代版畫。

總之,版畫已從以實用為基礎、主要由民間作坊印製的民間藝術型 態,轉變成包含諸多製作種類、有著豐富表現力且主要由專門的藝術家來 創作的純粹藝術形式。從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大力提倡創作版畫以來,中國 的版畫藝術家在創作上和理論上,都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他們廣 泛地借鑒了西方現代版畫和中國古代版畫的優秀成分,創作出一批有代表

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標示著中國版畫由古代向現代的轉型軌跡。

(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自古以來,中、韓兩國的關係很密切,韓國在文化、思想、政治、社 會、藝術、宗教等方面,多受到中國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而朝鮮繪畫也深受中國的影響。

朝鮮繪畫發展的風格樣式,可分為初期(1392~1550年傾)、中期(1550 傾~1700年傾)、後期(1700傾~1850年傾)、末期(1850傾~1910年傾)。

朝鮮初期(相當明朝武宗正德元年至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繪畫發展以中 國的李郭派、院體派為主;中期以院體派、浙派為主流;後期以南宗畫風、

吳門畫派和清初各種流派為主;到了末期,前期流行的畫風逐漸沒落,至 此,對南宗畫的接觸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南宗畫風遂成為朝鮮畫家模仿的 對象。據文獻的記載,其對象以元、明諸大家為最多,受米芾、米友仁父 子、黃公望、倪瓚、董其昌的畫風與理論影響的作品,不勝枚舉。不過,

當時朝鮮畫家除了燕行使者之外,絕大多數畫家無法看到中國畫家原作,

在此種情形之下,對於朝鮮畫壇來說,能夠揣摩中國古代大師的筆墨的各 種中國畫譜,便具有更大的意義,也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明末清初所發展出來的版畫藝術,隨著中、韓兩國交流頻繁,很快便 傳入韓國,且對到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朝鮮後期畫壇產生了極大的影 響。中國從十六世紀開始刊行的各種畫譜中,對朝鮮畫家之習作具有影響 力的,以《顧氏畫譜》(1603年)、《唐詩畫譜》(1620年傾)、《集雅 齋畫譜》(1621年)、《十竹齋書畫譜》(1627年)、《十竹齋箋譜》(1644 年)、《芥子園畫傳》(1679年)為主,其中《顧氏畫譜》和《芥子園畫 傳》在山水畫方面影響十分巨大。除上述畫譜之外,還有專刻山水版畫,

如《海內奇觀》(1609年)、《名山圖》(1633年)、《太平山水圖》(1648 年)等,亦對朝鮮山水畫頗具影響力。明末清初刊行的這些版畫,被朝鮮 畫家在師法古人時加以利用,因此,這種依賴版畫來模仿中國古人畫作的 情形,也讓朝鮮畫家的畫作,容易產生筆墨形式化的現象。另一方面,朝 鮮畫家雖然參考明末清初版畫來創作韓國繪畫,但由於彼此的地理環境、

(5)

民族性與繪畫思想等方面的不同,所呈現的畫風仍具有韓國畫作獨特的風 格。

由文集及各種文獻、作品等資料,可確定在朝鮮倣效中國畫譜最活躍 的畫家,有尹斗緒(1668~1715年)、鄭鄯(1676~1759年)、趙榮祏(1686

~1761年)、沈師正(1707~1769年)、姜世晃(1713~1791年)、金弘道(1745

~1815年)、李維新(?~1839年)、申命衍(1809~?)、許維(1809~1892 年)、張承業(1843~1897年)、安中植(1861~1919年)等十餘位。其中 鄭鄯與沈師正在創作一幅作品時,會兼採多種畫譜的表現法倣效中國畫 風。而朝鮮畫家倣作時,常於畫作上題「仿某家」或「仿某家某圖」等字 樣,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畫家自己喜愛倣效中國畫,或者是因為購買者、愛 好者也願意如此所致,當時這樣的情況,在畫壇上是相當流行而普遍的。

尹斗緒、尹德熙等尹氏家族與許維倣作時,是以《顧氏畫譜》為主。

鄭鄯原本是倣自《顧氏畫譜》、《唐詩畫譜》、《十竹齋箋譜》、《芥子 園畫傳》、《海內奇觀》、《名山圖》、《太平山水圖》中形式化的南宗 畫法,到了後期,漸漸演變為有自己個性的畫作風格;如鄭鄯於一七一九 年所作的「四季山水圖」,看起來是將多種畫譜的表現法結合所畫成的。

而沈師正倣中國畫風時,也是在一幅畫作上借用幾種畫譜的題材、樹枝法 與岩石法等,兩種以上的混合畫風。沈師正自《顧氏畫譜》、《十竹齋箋 譜》、《芥子園畫傳》中,學習董源、巨然、黃筌、李唐、黃公望、倪瓚、

沈周的畫風,也留下許多以這些中國畫家為模仿對象的仿作。姜世晃最喜 愛倣沈周的畫法,其代表作品「仿沈石田碧梧清署圖」,完全是臨仿《芥 子園畫傳》中「沈石田碧梧清署圖」而來。金弘道於花鳥畫、人物畫方面,

多借由畫譜倣林良、吳道子、李公麟、吳偉等人的畫法;他於一七九五年 所作的「海岩鷲豪」、五十年代前半作《山水一品帖》中的「滄海浪鷗」, 以及晚年所作的「滄海浪鷗圖」,都選取一樣的題材及相似的構圖,皆為 模仿《唐詩畫譜》中構圖、題材與表現法。許維一生摹倣王維、米芾父子、

黃大癡、倪雲林等人的畫法,其中以倣倪雲林的畫風為最多,代表作為「竹 樹溪亭圖」、「疎林茅屋圖」、「山水圖」;而且許多是倣自芥子園畫詩

(6)

中的形式化的南宗畫法,在構圖、筆法上倣《芥子園畫譜》的「雲流泉斷 法」、「范寬畫法」、「關同畫法」等;後期則形成許維自己個性的畫作 風格。

倣《顧氏畫譜》中之董源的朝鮮畫家,以鄭鄯(1675~1759 年)「山 窓幽竹」、沈師正(1707~1769 年)「深山草舍圖」、金喜謙(1710~?)「山 妻稚子圖」、許維(1809~1892 年)「山水圖」與「秋景山水圖」、吳慶錫

(1831~1879 年)「山水圖」看來,距當時九百多年前的董源(?~約 962)

山水畫風,確實為韓國畫家所景仰,且成為模仿的對象。

總之,朝鮮畫家通常先倣自畫蹟、畫譜與文物中的畫法,然後漸漸演 變出自己個性化的風格,他們倣作時多使用有繪畫教科書功能的中國畫譜 與山水版畫,也可以說,中國畫譜與山水版畫,啟發了朝鮮畫家的創作活 動,幫助朝鮮畫家走出自己創意的藝術境界。至今,這些中國畫譜與山水 版畫,對韓國仍有極大的貢獻。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未來的展望與期待 未來的展望與期待 未來的展望與期待 未來的展望與期待

中、韓兩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版畫的民族,目前全世界最早的雕版印 刷品,是在韓國慶州佛國寺的釋迦塔中所發現的新羅時代之雕版佛經(704 年);而目前全世界現存最古的雕版畫,是中國唐代咸通九年(868年)的

《金剛經》刻本和經卷扉頁上的《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圖》。兩國的版畫藝 術,至少都有一千多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因此中、韓兩國版畫發展史的研 究,是相當值得深入討論的課題。

從大約十七、十八世紀明清刊行的印刷物傳入朝鮮之後,除了對朝鮮 繪畫產生影響以外,對書籍與版畫方面的影響也極大,其中以明清畫譜、

耕織圖類、稗官小說的插圖之類的影響力最大。例如一七六二年,有畫員 金德成翻刻《中國小說繪模本》,現藏漢城國立中央博物館。不過,朝鮮 畫家並沒有承繼明清的套印彩色版畫,清乾隆時期所流行的銅版畫也不受 歡迎。這點不知是否是為了保持朝鮮木刻版畫獨自的特色,或是因為朝鮮

(7)

版刻的技術不足而無法接受明清流行的新技法,我們對於這些問題,應該 要更深入研究,並希望藝術創作者或是藝術理論者,能進一步研究中國版 畫與韓國藝術上的相互關聯性等問題。

據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 年)高松所編繪的《高松畫譜》「翎毛 譜」中鳥的形貌、表現法與構圖等看來,與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畫稿接近。

尤其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所藏之十五世紀永樂年間的「青花宿 禽圖綾花大盤」、十五世紀宣德年間所作的「青花鸚哥圖大盤」等,與畫 譜的表現法相近,可推論畫譜與陶瓷之間密切的交流關係;而且《高松畫 譜》中的畫稿,在比《高松畫譜》早一世紀的林良水墨花鳥畫中,也可看 出其類似之處。由此可瞭解,繪畫作品上的表現手法對畫譜具有影響力,

而畫譜也對繪畫以外的藝術品形成極大的影響。

明代套印水印版畫,對世界的美術史亦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十八世紀 中期,明代的水印版畫傳入日本,日本人極為珍愛;畫工奧材正信氏,即 吸取明代套色的技法,而嘗試「紅繪」的創作,再經過畫工鈴木和刻工金 六的努力,因而完成了聞名近代的多彩套印版畫「浮世繪」。而浮世繪對 西洋的印象派畫風,也曾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以上這些例子來看,無論繪畫、版畫、瓷器,都在藝術發展上相互 影響,若能以中國版畫為主,探討其對世界藝術史的影響,以及受到影響 之後如何發展出各自獨特的風格,也是日後希望探討的問題。

中國的版畫,從世界上現存最古的雕版畫「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圖」開 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彩色套印技法,及至清代的木刻年畫等,

對世界藝術畫壇的貢獻十分巨大。這麼偉大的文化遺產,如何進一步地發 揚光大,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在由古典木刻版畫向現代版畫轉型的過程 中,如何汲取前者的營養以豐富後者的創作?如何綜合並提升古典木刻版 畫素樸的民間形式使之昇華為現代版畫?如何傳承中國古典木刻版畫那 蓬勃熱烈的生命力?

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無疑還需要版畫藝術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在此 我們不擬做過多的探討,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中、韓

(8)

兩國藝術,終有一日會重新走向更輝煌的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料一:載於1883年7月7日《倫敦新聞畫報》的 木刻版畫,描繪了江南機器製造局生產來福槍及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第三入文判釋者。從品初下。訖偈竟轉無上法輪等。第二明法說周中領解段。約中有 二。第一長行。明身子領解陳 (云云)

作為 19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梵高熱愛生活卻倍 感艱辛。他的畫像目光鮮明,紅髮、紅鬍子、稜角 分明的臉,浮現躁鬱不安的心情,從畫作中看到他

討論結束,整理腦圖。首先嘗試將資料歸類,然 後可以開始收窄範圍,定出文章中心,再按照重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

3   有關這一組石刻浮雕的圖解,參見楊泓《南朝的佛本行故事雕刻》,《現代 佛學》1964 年第 4 期,第 31-33 頁。轉刊氏著《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北 京: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