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張進安老師的問題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張進安老師的問題到"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張進安老師的問題到 Riemann 的複變定理

林開亮

在 《數學傳播》2020 年第 1 期刊登的 limn→∞

Pn i=0

Fi

10i = 1089 的探源與推廣 一文 [19] 中, 張進安老師推導了與 Fibonacci 數列 Fn (按定義 F0 = 0, F1 = 1, Fn= Fn−1+ Fn−2(n ≥ 2)) 有關的幾個無窮級數的運算式, 例如他得到了標題中的等式 (改用無窮級數的常用記號)

X n=0

Fn

10n = 10

89. (1)

張進安老師還得到, 對一切正整數 k, 有 X

n=0

Fn

10kn = 10k

102k− 10k− 1. (2) 他認為 (2) 式中的 k 不必限於正整數, 例如取 k = log 2, 就有

X n=0

Fn

2n = 2. (3)

更進一步, 張進安老師認為可以令 k = log r (注意, 這相當於令 10k = r), 這裡 r 是一個正 數, 從而 (2) 式成為

X n=0

Fn

rn = r

r2− r − 1. (4)

[在原文中, (4) 式右邊分母中的r被誤寫為 rk。]

張進安老師在文章末尾進一步提出一個問題。 他注意到, (4) 中的 r 不必限於正數, 對 r = −2, −3 也成立。 於是問 : 有誰能將這個問題說得更清楚? 台灣大學數學系張鎮華教授在 發表於 2020 年第 2 期 《數學傳播》 的文章 [20] 中給出了一個清楚的回答, 我們在此給出另一 個解決方案並推而廣之。

整個文章所討論的問題, 似乎以生成函數 (generating function) 的觀點最為直接。 令

(2)

Fibonacci 數列 Fn 的生成函數為

G(z) = X n=0

Fnzn, (5)

則一個簡單的推理告訴我們, 如果 P

n=0Fnzn 對某個複數 z 收斂, 則其無窮和 G(z) 為 G(z) = z

1 − z − z2. (6)

推理如下 :

G(z) = X n=0

Fnzn

= X n=2

Fnzn+ F1z + F0

= X n=2

(Fn−1+ Fn−2)zn+ z

= zX

n=2

Fn−1zn−1

+ z2X

n=2

Fn−2zn−2 + z

= zG(z) + z2G(z) + z.

從而

G(z)(1 − z − z2) = z, (7)

由此就推出 (6)。 並且, 從等式 (7) 立即可以看出冪級數 (5) 對 z = ri(i = 1, 2) 不收斂, 其中 r1 =

√5 − 1

2 , r2 = −√ 5 − 1

2 (8)

是方程 1 − z − z2 = 0 的兩根。

現在, 通過做變數替換 z = 1

r, 張進安老師的問題轉化為:

問題: 冪級數 (5) 究竟對那些複數 z 收斂呢? (也許張進安老師只考慮實數。)

回答這類問題的一個基本結果, 是著名的 Cauchy–Hadamard 公式。 我們引述如下 (參見 [2, p. 73] 定理 1.2, 作者稱之為 Abel 定理, 並將 Cauchy–Hadamard 公式稱作 Hadamard 公式):

定理 1 (Cauchy–Hadamard 公式): 冪級數 P

n=0cnzn 在以 R 為半徑的圓盤 |z| < R 內 收斂, 其中 R 叫收斂半徑, 按照下述公式確定:

R =

n→∞lim pn

|cn|1

(9)

(3)

且冪級數在這個圓的外部任何點處都發散。

回到 cn= Fn 的具體情況, 看來我們是要計算這樣一個麻煩的上極限

n→∞lim pn

Fn.

如果我們知道 Fn 的通項公式, 其實是可以求出上述極限 (準確的說, 可以直接算出極限)。 當 然如果知道 Fn 的通項公式, 張老師的問題完全可以直接解決 (我們留給有興趣的讀者。) 如果 不利用 Fn 的通項公式, 可否求出這個收斂半徑 R 呢? 回答是肯定的。

在複變函數中, 我們有下述基本結果 (參見 [3, pp. 73–74], 作者概括為函數 f (z) 在其 冪級數收斂圓周上必有奇點, 我們重新表述如下) :

定理 2 (Riemann 定理): 函數 f (z) 在原點處的冪級數的收斂圓盤, 恰好是使得函數 f (z) 有 定義並且解析的最大圓盤 |z| < R。

據 [6] 講, Riemann 在 1856 年關於複分析的講義中提出定理 2, 並 (早於 Hadamard) 重新發現了定理 1 中的公式 (9)。

回到冪級數 (5), 我們知道, 它是 G(z) = 1−z−zz 2 在原點的冪級數, 於是根據定理 2, (5) 的收斂圓盤是使得 G(z) = z

1 − z − z2 有定義且解析的最大圓盤 |z| < R。 因為 z 1 − z − z2 僅僅在在 z = r1, r2 處沒有定義且不解析, 從而容易看出

R = min{|r1|, |r2|} =

√5 − 1

2 . (10)

於是根據定理 1, 級數 (5) 對對一切 |z| <

√5 − 1

2 收斂, 而對一切 |z| >

√5 − 1

2 發散。 進一 步, 利用 Fn 的通項公式 (參見 [20, p. 61]) 可以確定, 冪級數 (5) 在收斂圓周 |z| =

√5 − 1 上均發散。 綜合起來, 我們得到 2

X n=0

Fnzn 收斂 ⇐⇒ |z| <

√5 − 1

2 , 且此時有 X n=0

Fnzn = z

1 − z − z2. (11) 於是在 (11) 中令 z = 1

r, (r 6= 0), 就得到 X

n=0

Fn

rn 收斂 ⇐⇒ |r| >

√5 + 1

2 , 且此時有 X n=0

Fn

rn = r

r2− r − 1. (12) 特別地, 在 (12) 中分別令 r = 10, 10k(k為正整數), 2 就得到 (1) (2) (3) 各式。 而 (12) 所框 定的 r 之取值範圍 |r| >

√5 + 1

2 (也許他只是考慮實數值的 r) 就是張老師最後的問題的答 案。

(4)

注1: 這裡介紹的方法適用於由高階遞推關係 (給定初值 a0, a1, . . . , ad−1)

an= c1an−1+ c2an−2+ · · · + cdan−d, n ≥ d (13) (其中 c1, . . . , cd 是常數) 給出的數列 {an} 所對應的冪級數

X n=0

anzn (14)

的收斂區域問題之討論。 此時容易確定, 若 (14) 對某複數 z 收斂, 則必收斂於其生成函數 (推 導如前, 也可參見 [1, pp. 337–338])

G(z) = P (z)

Q(z), (15)

其中

P (z) = a0+ (a1 − c1a0)z + (a2− c1a1− c2a0)z2 + · · · + (ad−1 − c1ad−2− c2ad−3− cd−1a0)zd−1, Q(z) = 1 − c1z − c2z2− · · · − cdzd.

推導如前:

G(z) = X n=0

anzn

= X n=d

anzn+ Xd−1 n=0

anzn

= X n=d

(c1an−1+ c2an−2+ · · · + cdan−d)zn+ Xd−1 n=0

anzn

= c1zX

n=d

an−1zn−1

+ c2z2X

n=d

an−2zn−2

+ · · · + cdzdX

n=d

an−dzn−d

+ Xd−1 n=0

anzn

= c1z

G(z) − Xd−2 n=0

anzn

+ c2z2

G(z) − Xd−3 n=0

anzn

+ · · · + cdzdG(z) + Xd−1 n=0

anzn

= (c1z + c2z2 + · · · + cdzd)G(z) + Xd−1 n=0

anzn

(5)

−h

c1zXd−2

n=0

anzn

+ c2z2Xd−3

n=0

anzn

+ · · · + cd−1zd−1a0

i

= (c1z + c2z2+ · · · + cdzd)G(z) + [a0+ (a1−c1a0)z + (a2−c1a1−c2a0)z2+ · · · + (ad−1− c1ad−2− c2ad−3− cd−1a0)zd−1]

從而我們有 X

n=0

anzn = {a0+ (a1 − c1a0)z + (a2− c1a1− c2a0)z2 + · · ·

+ (ad−1− c1ad−2− c2ad−3− cd−1a0)zd−1}/{1 − c1z − c2z2 − · · · − cdzd}.

(16) 而且可以確定出使得 (16) 成立的 z 的一個範圍為

|z| < R, (17)

其中 R 可以如下確定。 設 d(x) 是 P (x), Q(x) 的最大公因式, 則 R = 多項式 Q(x)

d(x) 各個根模長之最小者. (18)

級數 (14) 對滿足 |z| > R 的 z 發散, 對 |z| = R 上的點則需具體分析 [我們在附記中以更簡 明的方式證明了, 級數 (14) 的收斂域恰好是 |z| < R]。

我們相信, 這一結果不是新的, 但絕不是人人都瞭解。 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結果包含了 an

是一個 d − 1(d ≥ 1) 次多項式的特殊情形, 此時結果更簡單。 考慮到這一問題張進安老師曾在 另一篇文章 [18] 提及, 我們特別介紹一下。 有下述結果:

定理 3: 設 f (x) 是 x 的 d 次多項式, 則 X

n=0

f (n)zn 收斂 ⇐⇒ |z| < 1, 且此時有 X n=0

f (n)zn = Xd k=0

kf (0) zk

(1 − z)k+1, (19) 其中 ∆kf (0) 是 f 在 0 處的 k 階差分。 特別地, 當 z = 12 時, 有

X n=0

f (n) 2n = 2

Xd k=0

kf (0). (20)

考慮到這個情形特別簡單, 我們給出一個直接的證明。

證明: 根據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 我們推出, 當 X n=0

f (n)zn 對某 z 收斂時有

n→∞lim f (n)zn= 0.

(6)

由此容易推出

n→∞lim |z|n= 0, 從而 |z| < 1。

另一方面, 當 |z| < 1 時, 為證明級數收斂並求出其無窮和, 注意到, 根據朱世傑招差公 式(參見 [11, p. 67] 定理 3), 有

f (n) = Xd

k=0

kf (0)

n k



. (21)

從而我們有

X n=0

f (n)zn= X n=0

hXd

k=0

kf (0)

n k

izn

= Xd k=0

kf (0)hX

n=0

n k

 zni

= Xd k=0

kf (0)hX

n=k

n k

 zni

= Xd k=0

kf (0)zkhX

n=k

n k

 zn−ki

. (22)

對冪級數等式

(1 − z)1 = X n=0

zn (23)

在收斂圓 |z| < 1 內求 k 階導, 我們有 k!(1 − z)1−k =

X n=0

zn

!(k)

= X n=0

(zn)(k) = X n=k

n(n − 1) · · · (n − k − 1)zn−k, 變形即得

X n=k

n k



zn−k = (1 − z)1−k, (24)

代入 (22) 式即得 (19)。 在 (19) 式中令 z = 1

2, 即得 (20), 證畢。  注2: 我們特別要指明, 定理 2 可以使我們冪級數 (23) 的收斂範圍是 |z| < 1 獲得更深刻的理 解。 事實上, 從複變函數的觀點來看,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複變函數 1

1 − z 對 z = 1 恰好無定義 且不解析, 從而其冪級數收斂半徑 R = 1。 講到這裡, 我要與讀者分享自學成才的數學家 I. M.

Gelfand (1913∼2009) 在 16 歲期間自學數學分析的一段經歷 [16]:

(7)

我開始參加大學的研討班, 在那裡我發現自己壓力很大。 我做數學的方式不合適宜。

當時, 數學界掀起了一股風氣 : 對嚴謹的證明的要求、 對實變函數論的濃厚興趣。

(今天看來, 這種嚴格性和這個特殊理論已陳腐過時, 但在那時 · · · )

直到那時, 我才認識到, 很重要的是 : 函數未必是連續的, 連續的函數未必是可微 的, 一階可微的函數未必是二階可微的, 如此等等; 甚至一個無窮次可微的函數, 其 Taylor 級數也未必是收斂的; 即便收斂, 也未必收斂到函數本身。 如果函數的 Tay- lor 級數剛巧收斂到它本身, 這個函數就稱為解析的。 (實變函數論愛好者認為) 這類 函數是如此狹窄, 以至於它被排除在主流數學之外。 而在此之前, 我就只見過這類函 數。

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 我讀了 de la Vall´ee-Poussin 的 “現代化的、 嚴格化的” 分 析教材 (Cours d’analyse)。 它類似於目前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用的教材, 但更好 一些。 因此我很同情那些大一學生, 他們只有在歷經長達一年的強調 “嚴格基礎” 的 痛苦考驗之後, 才能體會到數學分析的美妙。

即便如此, 我也是幸運的, 我讀了 I. I. Privalov 關於單複變函數的卓越教材 (指 1927 年出版的 《複變函數引論》), 有閔嗣鶴等譯的中譯本)。 讀這本書時, 我理解了, 為什麼函數 1

1 + x2 的 Taylor 級數在 x = 1發散, 雖然它的圖像是連續的。 (這根 源於下述事實 : 它所對應的複函數 1

1 + z2在z = i有奇性。)

讀完前 100 頁, 我感到一陣清風拂過。 我發現, 如果一個複變函數有一階導數, 那麼 就自動有任意階的導數, 並且其 Taylor 級數在某個區域內收斂到函數本身。 每樣東 西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又恢復了和諧。

張老師 [18, 19] 提出的這類問題, 恰好可以利用複變函數的結果(定理 2) 獲得近乎圓滿 的解決。 已故享譽全球之大數學家陳省身先生 (1911∼2004) 多次強調複數的美妙與重要。 比 如, 他曾在美國數學會的 Notices 訪談中 [5] 提到 : “My main idea is that you should do topology or global geometry in the complex case. The complex case has more structure and is in many ways simpler than the real case. So I introduced the complex Chern classes.” 相信讀者已從本文之討論對複數之美妙有所體會。

注3: 最後, 我要指出, 在上文寫成後, 為給讀者指引一個關於討論 Fibonacci 數列通項公式的 文獻, 我從 《數學傳播》 通過關鍵字搜索, 得到意外收穫, 即發現本刊刊登了幾篇與張老師所論 問題相關的文獻, 見 [8, 9, 14], 特別是 [14]。 這些作者的討論正是基於 Fibonacci 數列的通 項公式, 而且只考慮實數。 其結果均可用此處的概念性方法而非計算得到。 本文的重點不在於重

(8)

新推導, 而在於從複變函數的眼光來理解其本質。 正如德國大數學家 Kronecker (1823∼1891) 所說 : “Analysis does not owe its really significant successes of the last century to any mysterious use of√

−1, but to the quite natural circumstances that one has infinitely more freedom of mathematical movement if he lets quantities vary in a plane instead of only on a line.”

附記

本文投稿之後, 作者進一步思考了級數 (14) 在 |z| = R 上的收斂性問題。 蒙昔日恩師指 點, 解決了這一問題。 結論是 : 在 |z| = R 上, 級數 (14) 總是發散的1。 我們表述成以下定理 (相信它不是新的)。

定理4: 設多項式 P (z), Q(z) 互素, P (z) 的次數小於 Q(z) 的次數, 且 Q(0) 6= 0。 設有理函 數 P (z)

Q(z) 在 z = 0 處有冪級數展開 P (z) Q(z) =

X n=0

anzn. (25)

令 Q(z) 的所有根的模長之最小值為 r, 則我們有下述結論:

X n=0

anzn 收斂 ⇐⇒ |z| < r, 且此時有 X n=0

anzn = P (z)

Q(z). (26) 令人驚訝的是, 以下的證明完全避開了冪級數的收斂半徑(Abel 定理), 也不需要複變函數 的 Riemann 定理, 只需要一個巧妙的引理 (下面的引理 1) 和關於有理生成函數的一般展開 定理 (我們有推導)。

證明: 不妨設 Q(0) = 1, 假設 Q(z) 的相異根分別為 r1, . . . , rs, 重數為 m1, . . . , ms, 則有 Q(z) = (1 − r11z)m1 · · · (1 − rs1z)ms. (27) 為求出 P (z)

Q(z) 在 z = 0 處的冪級數, 我們注意到, 由於多項式 Qi(z) = Q(z)

(1 − ri1z)mi (i = 1, . . . , s) 互素, 從而存在多項式 U1(z), . . . , Us(z) 使得

U1(z)Q1(z) + · · · + Us(z)Qs(z) = 1. (28)

1恰好對李克大、 李尹裕 [7, p. 166] 註腳中提及的問題給出一個回答。

(9)

對每個 1 ≤ i ≤ s, 令

P (z)Ui(z) = qi(z)(1 − ri 1z)mi + Ri(z), (29) 其中 qi(z), Ri(z) 是多項式, 且 Ri(z) 的次數小於 mi。 (29) 式兩邊同乘以 Qi(z) 就有

P (z)Ui(z)Qi(z) = qi(z)Q(z) + Qi(z)Ri(z), 求和就得到

P (z) Xs

i=1

Ui(z)Qi(z)

!

= Xs

i=1

qi(z)

!

Q(z) + Xs

i=1

Qi(z)Ri(z), 即

P (z) = Xs

i=1

qi(z)

!

Q(z) + Xs

i=1

Qi(z)Ri(z). (30) 注意每個 Qi(z)Ri(z) 次數小於 Q 的次數, 從而後一項和式次數小於 Q 的次數。 由於 P 的次 數小於 Q 的次數, 我們有

Xs i=1

qi(z) = 0, 且

P (z) = Xs

i=1

Qi(z)Ri(z). (31) 進而

P (z) Q(z) =

Ps

i=1Qi(z)Ri(z) Q(z) =

Xs i=1

Ri(z)

(1 − ri1z)mi. (32) 設

Ri(z) = ci0+ ci1(1 − ri1z) + · · · + cimi1(1 − ri 1z)mi1. (33) 注意, 由上式有

ci0 = Ri(ri), (34) 在 (32) 式兩邊同乘以 (1 − ri1z)mi 並令 z = ri, 我們就得到

P (ri)

Qi(ri) = Ri(ri). (35) 從而 (注意 P (z), Q(z) 互素蘊含 P (ri) 6= 0)

ci0 = P (ri)

Qi(ri) 6= 0. (36)

(10)

注意到, 對正整數 m 與非零複數 ρ, 我們有冪級數展開 (參見 [1, p. 338]) 1

(1 − ρz)m = X n=0

m + n − 1 m − 1

 ρnzn,



|z| < 1

|ρ|



. (37)

於是, 對 |z| < ri 有 Ri(z)

(1 − ri 1z)mi =

mXi1 j=0

cij(1 − ri 1z)j (1 − ri 1z)mi

=

mXi1 j=0

cij 1 (1 − ri 1z)mij

=

mXi1 j=0

cij X n=0

mi− j + n − 1 mi− j − 1

 rinzn

!

= X n=0

mi

1

X

j=0

cij

mi− j + n − 1 mi− j − 1

 ri n

 zn

= X n=0

fi(n)ri n

zn, 其中fi(n)是次數為mi− 1的多項式, 此處用到ci0 6= 0.

從而當 |z| < r = min{|r1|, . . . , |rs|} 時, 將這些式子代入 (32) 式, 就有 P (z)

Q(z) = Xs

i=1

Ri(z) (1 − ri 1z)mi

= Xs

i=1

X n=0

fi(n)ri n zn

!

= X n=0

Xs i=1

fi(n)ri n

! zn.

(38)

根據冪級數展開的唯一性, 這就意味著 an=

Xs i=1

fi(n)rin, (39) 其中 fi(n) 是次數為 mi− 1 的多項式(這一結果在 [1, p. 341] 中被稱為 有理生成函數的一般 展開定理, 作者在那裡並未給出詳細證明)。 因此, 我們只要討論冪級數

X n=0

Xs i=1

fi(n)rin

!

zn, 其中fi(n) 是次數為 mi− 1 的多項式 (40)

(11)

的收斂範圍。 (38) 式表明, 當 |z| < r 時, 級數 (40) 收斂到 P (z)

Q(z)。 下面將證明, 當 |z| ≥ r 時 級數 (40) 發散。 為此, 只要證明級數 (40) 的通項 (39) 不趨於零。 這是下述引理的直接推論。

引理1: 設 λ1, . . . , λs 是不同的複數, 模長均大於等於 1, f1, . . . , fs 是複係數多項式, 令 an =

Xs i=1

fi(n)λni, n = 0, 1, . . . , 若 lim

n→∞an = 0, 則 an 是零數列。

證明: 令 T 是作用在數列上的右平移運算元, T an= an+1。 注意到, 若 fi 的次數為 mi− 1, 則有 (參見 [12, p. 73]定理 2)

(T − λi)mifi(n)λni = 0. (41) 現在對每個 i = 1, . . . , s, 由中國剩餘定理可知, 存在多項式 Ui(x) 使得



Ui(x) ≡ 0 (mod (x − λj)mj), j 6= i,

Ui(x) ≡ 1 (mod (x − λi)mi). (42) 於是將 Ui(T ) 作用於數列 an 就得到 (fi(n)λni 這一項不變, 而其它項 fj(n)λnj 變成零) Ui(T )an= fi(n)λni. (43) 注意到, 若 an → 0, 則對 T 的任意多項式 P (T ), 都有 P (T )an → 0。 特別地, 令 P = Ui 就得到

fi(n)λni = Ui(T )an→ 0, i = 1, . . . , s. (44) 從而有

|fi(n)| · |λi|n → 0. (45) 由於 |λi| ≥ 1, 這意味 |fi(n)| → 0, 從而 fi 是零多項式, 進而 an= 0, 證畢。 

再附記

作者在 2020 年 8 月 8 日瞭解到, 有理函數之冪級數在收斂圓周上不收斂 (定理4) 這一 結果確實不是新的, 它蘊含於 P´olya 和 Szeg¨o 的名著 《分析中的問題與定理》[15, p. 152] 的 問題 246:

命題1: 設冪級數在收斂圓周上有一個極點, 則冪級數在收斂圓周的每一點都不收斂。

(12)

其證明用到了 E. Ces`aro 的一個結果 ([15, p. 20] 問題 85), 如下:

命題2: 設數列 {an}n=0, {bn}n=0 滿足以下條件:

(i) 對 n = 0, 1, 2, . . . 有 bn > 0;

(ii) X n=0

bnzn 對 |z| < 1 收斂而對 z = 1 發散;

(iii) lim

n→∞

an

bn

= s。

則 X n=0

anzn 對 |z| < 1 收斂, 並且有

z→1−0lim X n=0

anzn X n=0

bnzn

= s.

最後, 作者還想補充一個從 Fibonacci 數列可能衍出的問題 (最初將我引向這個問題的, 是河南大學的陳敏茹博士與學友楊凡)。 眾所周知, Fibonacci 數列 Fn 前後兩項之比的極限恰 好為黃金分割數 (參見[13]), 即我們有:

n→∞lim Fn

Fn+1

=

√5 − 1

2 . (46)

所以, 我們也許會問:

命題2: 對由一般的常係數線性遞推關係 (13) 所定義的數列 {an}, 其前後兩項之比的極限是 否存在; 如果存在, 如何確定?

林鳳美老師在發表於 《數學傳播》2019 年第 4 期的文章 [10] 中考慮了這一問題, 但遺憾 的是, 其結果有瑕疵 (原因在於, [10, p. 103] 倒數第二行公式中 αn1 的係數 d1 可能等於 0)。

例如, 根據該頁定理 3, 只要數列 {an} 滿足 an= an−1+ an−2(n ≥ 2), 就有

n→∞lim an

an+1

=

√5 − 1

2 (47)

成立。 然而, 若取初值 a0 = 1, a1 = ω, 其中 ω = 1−

5

2 , 則根據 ω 所滿足的方程 ω2−ω −1 = 0, 容易求出 an 的通項公式為 an = ωn。 從而

n→∞lim an

an+1 = 1

ω = 1

1−

5 2

= −1 +√ 5 2 6=

√5 − 1

2 . (48)

(13)

事實上, 問題2 已蘊含於 P´olya–Szeg¨o[15, p. 152] 的問題 242, 而且那裡的結果更一般:

命題3: 設冪級數 X n=0

anzn 在收斂圓周上有唯一的奇點 z0, 而且它還是極點, 則有

n→∞lim an

an+1

= z0. (49)

在常係數線性遞推關係所定義的數列的特殊情形, 命題 3 可以表述為以下形式:

定理5: 設多項式 P (z), Q(z) 互素, P (z) 的次數小於 Q(z) 的次數, 且 Q(0) 6= 0。 設有理函 數 P (z)

Q(z) 在 z = 0 處有冪級數展開 P (z) Q(z) =

X n=0

anzn.

若 Q(z) 的模長最小的根是唯一的, 記為 z0, 則 (49) 成立。

實際上, 無需借助命題 3, 從 (39) 式不難推出定理 5, 我們留給有興趣的讀者。

注意, 若 Q(z) 最小模長的根不止一個, 那麼 (49) 不一定成立。 例如, 任取非零複數 a, 對由

1, a, 1, a, . . . (50) 構成的數列 an, 容易算出, 其生成函數為

1 + az 1 − z2.

注意, 當 a 6= ±1 時, 這個有理函數的分子與分母互素, 而分母的兩個根模長相等。 由前後兩項 之比構成的數列為

1 a, a,1

a, a, . . . , 它存在極限當且僅當 1

a = a, 即 a = ±1。 因此, 若 a 6= 0, ±1, 則數列 (50) 的前後兩項之比 就無極限。

從另一種角度看, 等式 (49) 意味著, 這給出了求多項式 Q(z) 的最小模長零點 (假定它 唯一) 的一個近似方法, 這本質上就是線性代數中求矩陣的占優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dominant eigenvalue and eigenvector) 的冪法 (power method), 參見 [17] 6.2 節或 [4, p. 81] 1.4 節 問題 7。

(14)

致謝

作者感謝高雄市中正高中張進安老師和 《數學傳播》 諸位編輯老師的鼓勵推動! 感謝復旦 大學邵美悅博士指正初稿的一處誤拼並指引文獻 [17], 並建議我們改用生成函數而非母函數的 稱謂。 感謝審稿人對初稿提出寶貴建議。

參考文獻

1. Ronald Graham, Donald Knuth, Oren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2nd ed.).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94. 中譯本 《具體數學》, 張明堯、 張凡 譯。 人民郵電出版 社, 2013。

2. 龔昇、 張德健。 複分析五講–第一講。 數學傳播季刊, 34(2), 52–75, 2010。

3. 龔昇、 張德健。 複分析五講–第三講。 數學傳播季刊, 34(4), 50–76, 2010。

4. Roger A. Horn and Charles R. Johnson, Matrix Analysis(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有中譯本 :《矩陣分析》, 楊奇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年;《矩陣分析》, 張明堯、 張凡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 年。

5. Allyn Jackson, Interview with Shiing Shen Chern, Notices of the AMS, 45(7), 860–865, 1998.

6. D. Laugwitz, E. Neuenschwander, Riemann and the Cauchy–Hadamard formula for the convergence of power series. Historia Mathematica, 21(1), 64–70, 1994.

7. 李克大、 李尹裕。《有趣的差分方程》(第2 版)。 合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19 年。

8. 林炳炎。 奇妙的費氏數列之一。 數學傳播季刊, 6(2), 34–38, 1982。

9. 林炳炎。 有關費氏數之無窮級數的分數和。 數學傳播季刊, 7(1), 27–33, 1983。

10. 林鳳美。 高階線性遞迴數列的一般化費氏螺線。 數學傳播季刊, 43(4), 99–109, 2019。

11. 林開亮。 微積分之前奏 (或變奏) : 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 數學傳播季刊, 41(1), 61–79, 2017。

12. 林開亮。 解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和遞推關係的新方法 — 秦九韶和亥維賽的遺產。 數學傳播季刊, 43 (2), 63–79, 2019。

13. 林開亮。 從咸道老師夢得的數學題談起。 好玩的數學, 2020 年 3 月 24 日。

14. 林智勇、 易正明、 許天維。 以費氏數列表示的無窮級數和與收斂半徑。 數學傳播季刊, 30(3), 53–65, 2006。

15. George P´olya and Gabor Szeg¨o, Problems and Theorems in Analysis I, Springer, 1978.

有中譯本, 《數學分析中的問題和定理》, 張奠宙、 宋國棟等譯。 上海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1。

16. V. S. Retakh and A. B. Sosinsky, A talk with I. M. Gelfand, Quantum, Jan-Feb, 1989.

有中譯文, 數學譯林, 第 4 期, 李錕譯, 340–347, 1990.

17. 徐樹方、 高立、 張平文。《數值線性代數》(第二版)。 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18. 張進安。 2n 在分母的級數收斂性質。 數學傳播季刊, 43(3), 56–59, 2019。

19. 張進安。 limn→∞Pn i=0 Fi

10i = 1089 的探源與推廣。 數學傳播季刊, 44(1), 89–93, 2020。

20. 張鎮華。 費氏數列與等比數列的交會處。 數學傳播季刊, 44(2), 58–61, 2020。

—本文作者任教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這個東西, 在數學上是再簡單不過 了。 可是, 一旦把它放到無限數學中去, 有時 連大數學家也受不了。 十七世紀, 牛頓創立 微 積分的初期, 由於沒有嚴謹的分析理論基

布林函數標準形式的表示是一個二階電路。不過,有時數位系統的設 計在閘的結構可能需要三階或更多階。通常設計多階電路的步驟是將布林 函數以 AND,OR 及補數來表示,所以函數可以用 AND 和

和實 變量的函數一樣, 複變函數也有單 變量和多變量的區別。 在實變量的情形, 是一 元微積分和多元微積分的區別。 在複變量的 情形, 是單複變函數和多複變函數的區別。 有 趣的是,

Cauchy 積分理論是複變函數論中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有了 Cauchy 積分理論, 複變 函 數論才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並且導出一系列在微積分中得不到的結果。 我們先從 Cauchy

由於極值定理保證了連續函數在閉區間上一定有最大或最小 值的存在,根據費馬定理,這些點若不是臨界點 (包含不可 微分的點)

加權冪平均函數與別的函數一樣, 是從 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 它雖然是一個函數, 但它的出現是客觀世界中所發生的諸過程在 數學上的反映。 確實如此, 不難發現加權冪平 均函數有概率、

(A) 數學符號 (如方程式) 上網的問題: 對想要製作數學網頁的人, 數學符號一直是一個麻 煩, 更何況是中文數學網頁。 對於網頁負擔量輕的網站, 固然可以使用微軟 WORD 程 式中有限的方程式功能去

如果函數是由基本函數所組成,至少需要注意:分式函 數分母會等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