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探討我國法律對假新聞防治的不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三)探討我國法律對假新聞防治的不足"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投稿類別:法政類

篇名:

大家來找碴——假新聞之問題探討

作者:

鄭惟殷。麗山高中。高一三班 范定凱。麗山高中。高一五班 王若綾。麗山高中。高一九班

指導老師:

王意茹 老師

(2)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處在二十一世紀,人們能更方便、快速、簡單地取得任何資訊,相較以前網際網路 較不發達的年代,現在人們相對能有更多資料。然而也因為網路的過度發達,許多來源 不明的消息或是錯誤的資訊蜇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面對如此龐大的資訊量,哪些真?

哪些假?哪些是媒體用來混淆視聽?哪些又是為了單方面利益而產生的偏頗或是錯誤資 訊?

究竟哪些屬於假新聞?而假新聞的定義又是甚麼?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傳播迅 速,假新聞能更快速的散播,再加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險峻,我國也產生了不少相關的 假新聞,導致民眾的恐慌和社會的不安。

因此本文將要探討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肆虐全球,也嚴重影響我國的假新聞問題,詳 細了解假新聞及其造成的影響,進而探討我國針對假新聞防治的法律是否有不足之處以 及一般民眾該如何防治假新聞。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假新聞定義、形成及傳播方式。

(二)探討假新聞的實際案例及背後原因。

(三)探討我國法律對假新聞防治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藉由文獻分析法,彙整所需的資料後將其分類加以研究及探討,並找出問題及解決 方法。

貳、正文

一、何謂假新聞

為方便研究,本文參考麥金泰爾、江志堅、陳才等學者說法,由筆者將假新聞之定 義彙整為以下兩種:

(一)狹義的假新聞

只要是一則錯誤的消息,或是訊息中包含錯誤內容,即為假新聞的一種,包括 蓄意傳播的不實消息、錯誤資訊等。

(二)廣義的假新聞

除了虛偽不實的新聞外,各種基於幽默及嘲諷的戲劇節目、文章甚至是談話性 節目都被算是假新聞的一種。

(3)

本文以狹義的假新聞定義作為研究標準。

二、假新聞之傳播途徑及原因

(一)傳播途徑

假新聞的傳播方式有許多,有心人士常利用各種策略及手段讓假新聞在不知不覺 間,藉由戒心不足的民眾傳播。本文為便於研究,由筆者將假新聞主要傳播途徑背後 的策略整理如下:

表一:四種假新聞傳播的策略

種類 語言策略 媒體策略 網路策略 行動策略

內容

刻 意 混 淆 及 模 糊

「 關 聯 性 」 及

「 因 果 關 係 」 , 將 不 相 關 的 事 串 聯 導 致 聽 閱 人 誤 會 , 常 利 用 於 陰 謀論中

利 用 媒 體 喜 愛 煽 動 消 息 的 特 質 及 對 點 閱 率 的 注 重 , 故 意 製 造 危 言 聳 聽 的 輿 論 , 藉此煽動民眾

藉 由 修 改 維 基 百 科 、 操 控 影 音 平 台 和 社 群 軟 體 的 熱 門 話 題 及 創 造 網 站 上 自 動 搜 尋 的 有 利 結 果 , 讓 閱 聽 人 以 為 得 到 的 是 正 確 資 訊 , 藉 此 在 潛 移 默 化 中 影 響 閱 聽 人 的 思想

利 用 言 論 自 由 權 , 在 網 路 及 媒 體 上 散 發 不 實 訊 息

(表一資料來源:經紀人月刊(2019)。假新聞定義是什麼?從哪來的?搞懂 5 概念,

避免被「騙很大」。2019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8135)

經上述的表格可知,傳播途徑不只一種,也並非只有傳統的媒體能傳遞不實訊息。

有心人士會利用上述的策略傳播假新聞,而其中筆者認為「網路策略」是最容易影響 高中生的,現在是人手一台手機的時代,學生族群最常利用網路查詢資料或新聞,而 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

(二)傳播原因

1、閱聽人的主觀意識

所謂的閱聽人主觀意識是指閱聽人在接收到消息後未經與他人討論便產生的想法,

其內容往往與閱聽人本身的思考模式、價值觀、經驗等因素有關。麥金泰爾(2019)

及魯爾夫.杜伯里(2019)曾在書籍〈後真相〉中提到相關內容,為方便研究,筆者 將內容彙整為下表:

(4)

表二:三種影響閱聽人理解資訊的主觀意識

種類 認知偏差 預設值效應 動機推理

內容

有 特 定 模 式 的 判 斷 偏 差,主要是由於人們以 根據主觀感受而非客觀 資訊建立起主觀以為的 社會現實所致

人們會直接將過去的經 驗當作個人的預設值,

並把現狀視為神聖不可 侵犯,即便新資訊是正 確的,也不願輕易改變 舊有想法

人們對事物的期待,可 能會影響我們對實際情 況的知覺

(表二資料來源:麥金泰爾(2019)。後真相(P.159)。臺北市:時報出版。及魯爾夫.杜 伯里(2019)。行為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P.145)。臺北市:商周出版。)

上述三種理論圍繞著人們的主觀意識,由此可知假新聞背後原因都與人們本身意 識密切相關。當人們自以為在理性接受訊息時,可能早已受到主觀意識的干擾。筆者 認為其中「預設值效應」最難被察覺和改善,因為人們會直接將自己過去的經驗帶入 現有的資料中,而造成對資料判讀的偏差。

2、閱聽人的媒體識讀素養

閱聽人的知識和素養會影響到對假新聞和各類資料的解讀,假新聞的傳遞和閱聽 人的媒體素養有極大的關聯。影響閱聽人判斷的原因諸多,比如自己本身的警覺不足、

無法辨別此資訊是真是假,或因為立場的不同因而有極端的見解等等。江志堅、陳才

(2019)〈假新聞:來源、樣態與因應策略〉曾提到相關內容,由筆者整理後如下:

(1)對假新聞警覺不足:閱聽人過度信任媒體,因此對於接收到的訊息不疑有 他。在接收到訊息後,未經思考便直接採信,甚至將這些未經查證的消息散 布給親朋好友,導致假新聞的擴散。

(2)未查證將消息傳出:因為警覺性不足因此常將未經查證的消息上傳至社群媒 體,例如:LINE、臉書社團。有些人對於假新聞有錯誤的認知,認為其只出 現在新聞網頁或電視中,而對以其他管道或形式傳播的假新聞放下戒心,而 有心人士則利用這點來促成假新聞的傳播。

(3)辨別能力不足:假新聞包裝完美,導致閱聽人無法辨別真偽。為了讓民眾相 信,有些假新聞會曲解、捏造專家的言論、或是賣弄專有名詞以增加信服 力,導致大眾誤以為真而流傳。

(4)立場的兩極化:政治立場、經濟立場及意識形態都會影響閱聽人的接收。由 於認知偏差、預設值效應等等的主觀因素,導致人們在接收及傳播消息時,

會因自身的利益或理念而偏頗,在立場極端的狀況下,甚至會加油添醋、曲 解或隱瞞部分消息,導致錯誤消息的傳播。

(5)

3、傳播媒體的專業倫理

傳播媒體傳播新聞和資訊給閱聽人,是民眾了解社會和世界的管道。傳播媒體具 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因此傳播媒體的專業倫理須格外重視。假新聞的傳播有一大部 分取決於傳播媒體的專業倫理。媒體扮演守門人,保障人民「知」的權利,也替人民 監督政府,媒體分為兩種,分別是由政府預算支付的公共媒體,及靠廣告收入或收視 率營運的商業媒體。其中商業媒體會有金錢利益問題,常出現為了求快或吸引收視率 的報導,內容可能未經證實或甚至是蓄意渲染,造成不實消息被傳播。以下列舉四種 常見的傳播因素:

(1)消息來源設定效果:消息來源的主觀看法會影響事件呈現的內容。新聞消息 的來源可能是受訪民眾、政治人物或是企業主等等,其提供消息時,可能會 因自身的主觀看法或利益而有偏頗,導致新聞內容錯誤或有失公正。

(2)新聞價值選擇:媒體報導新聞常以是否有足夠的新聞價值來篩選,而判斷標 準包含影響範圍是否夠大、是否最新和最快。商業媒體因營收主要來自廣告 和收視率,所以會追求內容辛辣、最新最快的新聞,而有時為了求快,會報 導未經查證的訊息,甚至為求收視率而肆意渲染、捕風捉影,導致假新聞的 傳播。

(3)新聞室社會化:媒體經營者透過薪資、升遷等獎懲壓力形塑組織氛圍,導致 從業人員揣摩主管好惡而產生政治立場傾斜、媒體壟斷等現象,也就是說媒 體擁有者的自身立場可能會影響到整間媒體所播報的內容,導致報導內容偏 頗不均衡。

(4)廣告金主的影響:因商業媒體仰賴廣告收益,使企業透過廣告預算影響媒體 的內容,媒體可能因金錢利益將廣告包裝成新聞節目的一部分,導致媒體無 法全然公正, 例如:置入性行銷,而錯誤、過度誇大的訊息或知識也可能會 藉此傳播。

(5)不實標題間接產生假新聞而導致錯誤消息誤傳:媒體為吸引閱聽人目光、增 加點擊率,會使用聳動的字詞撰寫標題, 或是故意在標題中加入模稜兩可、

誇大不實的關鍵字。現在民眾常只看標題後就依自己的理解去想像新聞內 容,並不會詳細閱覽內文,導致被標題誤導而產生或散播假新聞。

由上述可得,傳播媒體會因不同的影響因素而有不同的理念或方向,導致報導內 容有偏誤或偏頗。因此身為閱聽人,應該格外謹慎,仔細思考這些報導背後真正的意 義和影響因素。而筆者認為其中「不實標題間接產生假新聞而導致錯誤消息誤傳」是 上述因素中最容易發生的,現代人接收新聞時往往只閱覽標題,只有少數幾則新聞會 點進去詳細閱讀 ,然而為了吸引目光,媒體常常在標題上措辭不當,導致人們容易產 生錯誤聯想。若媒體沒有保有專業倫理而成為假新聞的幫兇,將會導致社會上的假新 聞越來越多。

(6)

三、假新聞事件舉例

本文為研究假新聞事件,筆者將假新聞分為政治、經濟、生活三種類型依序探討。

(一)政治類型

不管是國內的政黨之間或是國家之間,社會上總充滿著許多與政治相關的假新 聞或謠言,接下來本文將舉例並探討政治類型的假新聞。

1、中國網友謠傳我國新冠肺炎疫情

這起事件發生在 2020 年,因新冠肺炎的疫情而延燒的假新聞事件。2020 年 1 月起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且國內陸續確診多起新冠肺炎相關病例,造成對於新冠 肺炎的假新聞、輿論也日趨增加,如:「……南部已經有 700 多例了。」、「……每 天都運好幾卡車的屍體去台中統一焚化。」、「……聽見蔡辦人員打電話給蔡總統匯 報,今天全台確診 222 人。累計 3456 個人了。」因為事件繁多,調查局開始著手調 查,並呼籲民眾勿相信假新聞且不要在未確認前轉傳。散播假消息的人將會引用《嚴 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負起刑事責任。

經由此案件,我們可以得知,假新聞的傳播往往不只有侷限於國內,國與國之間 也有可能。導致謠言肆起的最大因素應與我國與中國大陸近年來的立場不符有關。從 調查局發布的新聞可知,發布這類假消息的中國網軍,網名大多跟「中共要以武力解 放台灣」或是「主張台灣屬於中國」有關聯。由此可知這些網民多是因為自身的政治 立場,而製造假消息導致我國民眾恐慌。若仔細思考這些消息,便會發現其中有諸多 不合理的地方,但許多人收到消息後,往往未經思考和查證就轉發,導致不實消息的 散佈。希望藉由這起事件,民眾能增進自我的思辨能力,判斷消息是否屬實再進行轉 發。

(二)經濟類型

假新聞的形成與傳播常與特定族群的利益有關,例如業者為追求商業利益而散播 不實訊息。以下本文將舉例並探討經濟類型的假新聞。

1、2018 年台灣衛生紙搶購事件

2018 年台灣衛生紙搶購事件,又稱衛生紙之亂、安屎之亂,指從 2018 年 2 月底到 3 月初之間,因廠商行銷手法不當和媒體報導造謠漲價,導致民眾一窩蜂搶購衛生紙 的現象。2018 年初,因廠商表示國際紙漿原料將調漲百分之三十,將影響零售端的價 格上,因此造成後續一連串事件的發生。2 月 22 日媒體出現相關報導,內容指出國際 紙漿將要上漲,23 日中午多家電子報陸續報出漲價新聞並推廣,內容多指出大潤發接 獲各家衛生紙大廠的正式通知,衛生紙價格確定將調 1 成到 3 成,隨後電視台也跟進 大幅報導。此事件中,廠商利用民眾擔心價錢及漲價之情,藉此讓自己的衛生紙銷售 一空並造成社會大眾恐慌,民眾一窩蜂搶購衛生紙。事發後,公平交易委員會介入調

(7)

查,在 2018 年 3 月 14 日指向大潤發的不當行銷,藉由發布不實資訊,並且誤導民眾 造成搶購風潮,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5 條,遭處新台幣 350 萬元罰鍰。

經由 2018 年台灣衛生紙搶購事件可知查證事實十分重要,即便消息出自廠商,也 可能是為了謀取利益而散佈的不實消息。因此我們認為對於任何一種的資訊都應懷有 檢驗的心態,查證並觀察後續的發展,不要一味聽信。在本事件中,大潤發的錯誤雖 然佔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眾對於訊息處理的能力稍弱,看到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 報導後,家家戶戶便搶著去量販店囤積衛生紙,造成台灣社會對於民生用品的恐慌,

也造就社會氣氛的不穩定。由此可知閱聽人缺乏對假新聞的警覺不足的素養, 筆者希 望經由這起事件後,閱聽人能在資訊處理上多留心及警覺,不要讓自己陷入不肖廠商 的利益中。

(三)生活類型

生活中往往充斥許多知識,有些是出自文章或書籍,有些是口耳相傳,有些則是 出自於廣告,在習以為常中,人們反而容易忽略掉它們的正確性。以下本文將舉例並 探討生活類型的假新聞。

1、微波爐產生輻射會致癌

因為閱聽人的認知偏差、對假新聞的警覺不足等原因,造就微波爐產生的輻射會 致癌的錯誤消息。其實微波爐產生的輻射不會致癌,輻射包含游離輻射(頻率大於 3000 兆 Hz)及非游離輻射(頻率小於 3000 兆 Hz),其中游離輻射會使物質裡的一些 電子脫離原來的原子,改變物質的狀態與成份,因而會使 DNA 之類分子發生變化,

產生致癌的可能性,非游離輻射則不會。微波爐的頻率為 24.5 億 Hz,屬於非游離輻 射,因此微波爐產生的輻射並不會致癌。由此可知微波爐會產生輻射而致癌是錯誤資 訊。

2、淋酸雨會掉髮導致禿頭

同樣因為閱聽人的認知偏差、對假新聞的警覺不足等因素,導致常常在下雨天時 聽到有人對著沒撐雨傘的人說:「小心啊!萬一這是酸雨,你的頭髮就要掉光了!」

其實這也是錯誤資訊,我國目前定義酸雨(酸性沈降)為 ph 值小於 5.0 之雨水,屬於 弱酸。目前沒有任何學術文章或研究證實其與掉髮有直接關聯,由此可知「淋酸雨會 掉髮導致禿頭」的說法其實並無依據。

經由上述的事件可知,人們的確認偏差及對假新聞的警覺不足會導致民眾相信錯 誤資而影響生活,甚至因還會未經查證就將消息傳出,導致錯誤知識的誤傳。

四、我國如何防治假新聞

經由上述舉例的事件我們可知、不實消息早已流竄在各地。在這個時代,假新聞也 成為各國所面臨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將探討我國於假新聞防治的法律層面。

(8)

(一)行政院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報告中防範假新聞的策略與目標:

圖一:防治假訊息危害的策略與目標

(圖一來源:外交國防法務處(2018)。行政院院會議案 防治假訊息危害作為 。2018 年 12 月 13 日。取自 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c38a3843-aaf7-45dd-aa4a-

91f913c91559)

(二)我國防治假新聞的主要相關法律及其衍生之問題

1、《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5 條第一項第五款:散不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

處 3 日以下拘留或新台幣 3 萬元以下罰鍰。

2、《傳染病防治法》第 63 條: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 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3、《中華民國刑法》第 313 條:散布流言或以詐術損害他人之信用,處兩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以下的罰金。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 他傳播工具犯前項之罪者,得加重其刑之二分之一。

根據上述我國現行法規,以下有兩點有待討論:

1、對於假新聞的標準

法律明文中並沒有對假新聞的明確定義,諸如:占多少不實消息為假新聞?何謂 假真相?何謂偏頗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執法人員不但不容易判斷何為假新聞,更沒有實際標準來執行 法律,如此一來很有可能會因為執法人員本身的思維而判定一個案件,造成法律的漏 洞。

(9)

2、限制言論自由

在民主風氣盛行下的社會,發表言論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人們每天可以自由 自在的在任何地方發表己見、討論不同的議題。如果制定的法律在執行時沒有按照原 本的初衷進行,反而有可能因為要嚴厲懲戒假新聞,因而限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

五、一般民眾如何防治及釐清

區家麟學者在他中學周會的演講提到如何避免成為傳播假新聞的幫兇的九個要點,筆 者將內容整理成表格如下:

表五:如何避免成為傳播假新聞幫兇 要 點 內 容

設立預警系統 若碰見圖片或文章,太過巧合,不可思議的,讓自己有時間仔細 思考,不要直接相信

訊息源頭要清楚 來源不明的文章很多,勿隨意轉發。也要搞清楚每個傳播媒體的 可信度。最好多看幾個媒體,對照內文,判斷消息真偽

不要只看標題 媒體為了提升點擊率,標題常常誇大其辭,因此應至少要看完內 文,確定無誤再轉發

留意評論 若文章為假,一般總有讀者留言澄清,可作為判斷真偽的參考 留意日期 常常有媒體將舊的新聞拿出來重提,甚至是拿舊的圖片來對應新

的新聞內容,而引起誤會

有圖未必有真相 有圖未必有真相,有時圖片會經過加工合成藉此誤導閱聽人,民 眾可利用 Google 的圖片搜尋器,尋找是否真的有此張相片,也要 判斷片段前後發生甚麼事,勿直接下定論

調查及統計數據要細 心閱讀

媒體的統計及調查方法要先理解,再來閱讀調查結果,避免因為 傳播媒體的偏頗數據影響閱聽人的想法

小心斷章取義 留意前後文,節錄是否合宜,有無扭曲事實

(表五來源:區家麟(2017)。轉載《後真相之後:眼前鬼卒皆是妖》。香港 01。

2017 年 01 月日。取自 https://reurl.cc/D96qmd)

經由上述的表格可知道,防範假訊息有許多方法,以青少年為例,在高中課程中,有 關於媒體識讀的課程,學生們在當中學習到媒體近用權,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判斷 能力,對任何資訊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接收資訊後要小心求證,利用多方管道辨別真偽,

當發現不實訊息時,應善用公民的答辯權及更正權,使媒體或消息發布者能及時改正,以 達到最有效的假新聞防治。

(10)

參、結論

經過這次假新聞的小論文研究,我們發現社會大眾對於媒體識讀的能力稍顯不足。人們 常未經思考就轉發來源不明或內容不實的消息,導致民眾恐慌。一開始剛著手撰寫本文時筆 者以為假新聞並不常見,只會發生在特定層面及時期,例如選舉前,但經過這次蒐集資料後 卻發現假新聞其實十分猖獗,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且每天都在發生,例如社群軟體上不實消 息及謠言其實就屬於假新聞的一種。

其實自古以來都有不實消息的發生,假新聞是個老問題,但因為科技發展的快速讓它蓬 勃發展,越來越容易被傳播。因此為防止假新聞問題再擴大,政府制定及修改了許多法案來 防治,但許多矛盾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諸如對於假新聞的界線過於模糊以及與言論自由、新 聞自由的衝突都是目前假新聞防治所面臨的困境。筆者認為民眾不能期望只依靠政府制定的 法律來解決假新聞問題,畢竟法律僅是最後一道防線,人們應該要提升自己的媒體識讀能力,

提高思辨能力,科技的進步雖讓假新聞更容易被傳播,但也正因網路的發達,查證不實消息 變得便利許多。若民眾能妥善運用科技、遵守法律,再加上上述的識別要點,相信在政府與 人民齊心合作下,假新聞所帶來的傷害一定能被降到最低。

肆、引注資料 一、書籍資料

1、江志堅、陳才(2019)。假新聞:來源、樣態與因應策略。臺北市:前程文化。

2、 魯爾夫.杜伯里(2019)。行為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臺北市:商周出 版。

3、麥金泰爾(2019)。後真相。臺北市:時報出版。

4、蔡志明(2015)。科學發展五百一十六期。台灣:科技部。

二、網站資料

1、王寶兒(2019)。消基會 2018 十大消費新聞 衛生紙之亂奪冠。新頭殼 Newtalk。2020 年 01 月 28 日。取自自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1-10/192829

2、外交國防法務處(2018)行政院院會議案 防治假訊息危害作為 。2020 年 01 月 29 日。取 自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08/1080410/15.pdf

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如何防治假消息、假新聞。立法院第九屆第七會期經濟委員會全體委 員會議。2020 年 02 月 01 日。取自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08/1080410/15.pdf 4、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源資料庫。2020 年 02 月 01 日。取自

https://reurl.cc/L3daN7

5、李修惠(2018)。行政院為了「防堵假新聞」通過 7 個修法,最重可處無期徒刑。The new lens 關鍵評論。2020 年 02 月 03 日。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806

(11)

6、區家麟(2017)。轉載《後真相之後:眼前鬼卒皆是妖》。香港 01。2020 年 02 月 12 日。取自 https://reurl.cc/D96qmd

8、徐秀兒(2018)。衛生紙之亂誰起的頭?一張圖顯示消息由這而來!。中時電子報。

2020 年 02 月 01 日。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01003142- 260405?chdtv

9、黃哲斌(2019)。假新聞定義是什麼?從哪來的?搞懂 5 概念,避免被「騙很大」。經 濟人。2020 年 02 月 20 日。取自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8135 10、張銘坤(2020)。調查局溯源武漢肺炎假訊息 中國網民藉兩岸粉專散布。CNA 中央通

訊社。2020 年 02 月 28 日。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2280108.aspx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果我們將 此道題目運用在上述的新聞事件中, 假設這座山的平面圖是正方形的, 其中一個標記即代 表一個人力, 為了不造成危險,

這部紀錄片遭到中共中央宣傳部下令封殺,三月七日在中國各大主流影音網站

法新社報導,歐洲國際機場協會(ACI Europe)27 日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 影響之下,搭乘飛機的旅客人數驟降,而歐洲機場

(試說明為什

在看完這兩篇文章後,請你替這兩篇文章下標題,並說出一段你想對主角說的話。.

在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提到:「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

看完【科技的成就與破壞—基因改造食品】的相關文章及報導後,.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2020年1月30日根據該條例而將「2019冠狀 病毒病」疫情以及其他國家出現的輸入病例情況,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 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