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 這樣讀 兩岸 一起拼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媒體 這樣讀 兩岸 一起拼"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看見課堂新樣貌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媒體 這樣讀 兩岸 一起拼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想開一門媒體識讀的多元選修 但缺少新聞編採實務經驗?

Foresee Our Future

預知教育的未來

公民之眼

看見│ 課堂新樣貌

2017 10

兩岸政治拼圖

有可能嗎?

讓學生分組研讀與發表 還能兼顧教學進度?

(2)

1

穎、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在教育現場帶來學習的不同風貌。無論是近幾年翻轉 教室的風潮,或是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與議題融入,都是為了貫徹「以學 生學習為中心」的理念,促使學生更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內外的學習。

  有些人可能誤解,學生變成教室的主角,是代表老師不用存在了嗎?學生能不用 教就可以自己學習?尊師重道就此蕩然無存?其實並非如此。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並 非將課堂的「主導權」讓給學生(老師還是最核心的Coach);而是將讓學生在主觀 及客觀上,都得到更多的學習「主動權」!

  面對未來多元的挑戰,教師很難事前準備好答案,再一五一十地傳授給學生。因 此,傳授的知識本身並非重點,培育學生面對未知的領域與快速變遷的情境下,學會 如何學習,在生活中應用,才是活化教學的最主要目標。

本期熱門│為您介紹丹尼老師的 2 門課程

1

透過修正的拼圖教學法來進行兩岸關係的教學,在讓學生分組研讀與發表下,還 能兼顧教學進度。

2

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進行職人分享及分組實作,非常適合作為多元選修開課 的參酌。

從政治、經濟、社會到法律、文化與哲學,公民科包山包海 的內容令人眼花撩亂。讓丹尼老師和你分享社會的脈動、用 最簡單的方式讓公民與社會成為生活中的哲學。

前言:看見│課堂新樣貌

熱血新銳 ─「丹尼老師」呂昱達

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 識、能力與態度。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導向」與舊課綱「能 力導向」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 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 習者的全人發展。

「核心素養」

(3)

看見│課堂新樣貌  

爛新聞 OUT !捲起袖子一起拍新聞!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故的美國新聞工作者普立茲曾言「報紙不應該有朋友」,警惕世人新聞媒體應針砭時事、

挖掘真相,而不為財團、政黨、輿論綁架的本質。可是這本應出淤泥而不染、社會地位 極高的新聞業,卻隨著各種媒體亂象而越顯失色。大致可歸因於以下幾點,來觀察這些亂象形 成的主因。

1

大財團併購、壟斷媒體資源

影響報導一言堂、立場偏頗、新聞

臺染上特定顏色。

4

利潤綁架內容

廣告主掌握媒體命脈,致使置入性 行銷的業配新聞占據版面,且對廣 告主不利之重大公益新聞,容易遭 施壓而被覆蓋。

2

科技進步使得新聞資訊即時化 搶快、搶獨家易產生資訊零散、查

證不實的情形。

5

新聞從業人員遭資方剝削

在高壓環境下產製新聞,易產生

「寫錯字」、「照片移花接木」等 低級錯誤。

3

收視率掛帥

使得下標聳動、報導膚淺娛樂化、

內容充斥腥羶色與缺乏國際新聞等。

課程設計緣起

課程設計:丹尼老師

教學方法:工作坊 (職人演講及分組實作)

對應範圍:第一冊第 6 課 媒體識讀      多元選修─媒體識讀課程

(4)

3

作坊一開始除了複習高一上的媒體 識讀基本理論與概念外,還包括帶 領學生以圖表檢視系統業者瓜分市場的現 況、討論一則好新聞應該具備的要素、用 南港小模命案、太陽花學運、小燈泡事件、

馬航墜機事件及新聞常見錯誤用語,來介 紹常見媒體亂象。

  接著進行當日新聞評析(使用的報紙 為2017.07.08 的四大報),同組成員要分 工檢視四大報是否有「新聞下標不當」、

「主旨不明確」、「篇幅不合理」、「照 片使用不合乎規範」、「爭點論述不明」、

「報導偏頗立場不中立」、「資訊不正 確」、「代表性發言不足」等情形。

媒體識讀停看聽、

當日新聞評析

主軸

1

1 教學活動不一定要以當日的報紙 為新聞評析的素材:每天的新聞 產量落差極大,本次活動辦在假 日,較無重要社會事件或國際大 事,報紙便顯得貧乏,不易看出 各報之間的差異。建議教師可以 蒐集具「指標性」的報紙,例如 中國維權領袖劉曉波病逝,四大 報光是頭版的選擇就相當迥異。

選擇有大事件發生的那天購齊四 大報,便有相對完備的素材可供 學生比報分析。

2 在準備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 師若能從給學生的素材中,自 行評析一則不合格的報導,給 學生一個可以依循的範例,在 活動操作上會較為順暢。

課程心得與預計調整方向

許多同學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這麼認真看過報紙,也沒有 針對同一個主題認真看過四大報有什麼差異。我相信這個 經驗可以幫助學生體認「盡信報不如無報」這個觀念。

Foresee Our Future

(5)

4

看見課堂新樣貌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專題演講 / 傳播 生態與媒體亂象

主軸

2

新聞」的記者呂晏慈,主要是分享場專題演講邀請「NOWnews 今日

「記者的工作內容」、「自我調侃社會對 於記者的批評」、「提出對於新聞價值的 討論」、「闡述新聞娛樂化、廣告置入與 媒體壟斷的媒體亂象」、「解說看報紙的 方法與推廣獨立媒體」等。

雖然工作很辛苦,工時長導致無法好好吃 飯睡覺、也有上司跟廣告業主的壓力、還 得面對社會批評檢視的眼光,但她還是想 發揮影響力改變這個世界。最後她以曾任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說過的話「廢 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勉勵 同學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懼現實的困難 與挑戰。

  這次專題演講的時間安排在午 餐之後,學生容易因血糖上升而昏 昏欲睡。建議下午時段排定實作課 程,上午安排演講,較能達到學習 效果。

在炎炎夏日酒足飯飽後上課,老實說是有些為難孩子們 的,但他們仍舊認真參與其中,令講師跟協同老師們讚賞。

課程心得與預計調整方向

(6)

5

專題演講 / 新聞 撰稿與播報訓練

主軸

3

二個場次的專題演講,邀請的是在 臺師大校園新聞臺擔任三年記者、

一年主播的陳佳欣老師,主要帶同學解釋 新聞寫作的方法與播報技巧,佳欣老師帶 同學一一檢視「新聞切入的六大角度」、

「新聞採訪的技巧與困難」、「新聞播報 要避免使用的句式與贅字」、「新聞的倒 金字塔播報法」、「下標的六個入門策 略」、「稿頭的寫作」、「主播播報的基 本原則與聲音」等。

  建議播報訓練直接搭配主軸 4 的新聞改作,讓學生在專題演講前 先準備改作的素材,然後在演講中 改作並由講師指導修正。減少學生 因為純講述而恍神,也可以讓後續 緊接的新聞改作執行起來更有效率。

課程心得與預計調整方向

Foresee Our Future

(7)

6

看見課堂新樣貌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主軸

4 新聞改作

多人聽到要讓學生改作新聞,都覺 得這個工程太過浩大,不太可能成 真。而這個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學 生「新聞抓漏」及「寫出符合新聞專業倫 理的報導」。因此在改作的過程不必強調 新聞畫面有多精美,也不必進攝影棚、出 外景,全部以手邊現有的資源進行。(這 一次,丹尼老師自己設計,並利用學校海 報機印出了主播攝影棚的背板;利用學校 投影機投影出適合的照片,讓學生在布幕 前錄製現場採訪的過程;每一段播報畫面 都是一鏡到底,剪輯只需要用QuickTime 播放器直接把片段合在一起就好,完全不 需要用到剪輯軟體)

新聞改作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 機會,有講話易結巴的同學擔綱主 播、有生性害羞的同學扮演行政院院長,

也有講話字正腔圓的同學把新聞播報得讓 人以為在看央視,或表演慾很強的同學把 記者的角色表現地淋漓盡致。

其實無論是扮演主播、記者或受訪者,角 色模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要確保以 下的目標有達成:

1

認知層面:學生能夠理解一則符合專業 素養與倫理的新聞所具備的要素。

2

情意層面:學生能夠體認從事新聞工作 的挑戰,並激發其從事新聞工作的興 趣,或培養其成為具備批判思考能力的 閱聽人。

3

技能層面:學生能應用所學播報及產製 新聞,達成「媒體近用權」教育的目標。

主播們的播報各有優劣,願意嘗試並且在過程中修正讓 老師替你們感到驕傲!

(8)

7

實作課程讓學生更能身歷其境去感受,並連結前面所講 述的概念。

課程心得與預計調整方向 1

新聞改作的素材(也就是不合格

的新聞)在日常生活中雖比比皆 是,但適合拿來改作的新聞其實 並不好找。建議教師先行蒐集可 改作的新聞素材,或至少給各組 學生一週的時間,以降低不良率。

2

許多學生播報新聞易受「臺詞」

制約,往往想不起臺詞就接不下 去,其主因在於對稿子內容一知 半解。例如同學播報的其中一句:

「行政院院長強調,前瞻基礎建 設條例的通過,政府其實是受到 更嚴格的監督,並沒有對於財政 赤字、環境評估、土地徵收的排

除條款。」學生若能大致了解前 瞻建設的意義、在野黨的反對理 由與質疑,即可自然而然地表達 出相同的意思。建議教師稍微講 解一下稿子中特定的概念,以幫 助學生在播報新聞時更為流暢。

3

結合資訊課,讓學生學習剪輯的 技巧(包括綠幕去背、子母畫面、

製作動畫片頭等),成果會更為 精彩。

4

在學生撰稿前,先給予完整的檢 核指標,教師在指導與修正學生 作品的時間便可縮短,在攝影機 具有限的情況下,會比較有效率。

Foresee Our Future

(9)

8

看見課堂新樣貌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教學成果及心得建議

次的工作坊實際上可擴大發展成一門跨領域的多元選修課程,國文科能夠擔綱 撰稿播報訓練課程、社會科可以解構媒體識讀的本質及帶領新聞評析、資訊科 能教導學生製作新聞動畫及學習剪輯技巧、美術科可以帶領同學設計播報所需道具素 材等。老師們能夠複製經驗,將課程修正地更臻完美。

這次工作坊的設計原本是先聽講後實作,但操作之後,協 同教學的老師一致認為講座與實作應相互穿插會更有效果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課程修正比較表

課程:媒體識讀停看聽 課程:媒體識讀停看聽 實作:當日新聞評析 實作:當日新聞評析 專題演講:傳播業生態與媒體亂象 實作:尋找素材、撰寫評析

專題演講:新聞撰稿與播報訓練 專題演講:新聞撰稿與播報訓練 實作:尋找素材、撰寫評析 實作:新聞改作、找現場圖片 實作:新聞改作、找現場圖片 實作:新聞錄製

實作:新聞錄製 實作:新聞剪輯、上字幕 實作:新聞剪輯、上字幕 專題演講:傳播業生態與媒體亂象

各組成果觀摩 各組成果觀摩

修正前 修正後

https://goo.gl/Ddatkt

請掃描QR CODE 本次活動資料皆放在雲端硬碟,

有需要的老師歡迎自由取用!

{ {

(10)

9

讓兩岸關係的教學,像乒乓球賽般有來有回、毫無冷場!

兩岸政治拼圖

1

兩岸間的政治互動本身極其隱晦曖昧,往往見其文,而不解其意 前總統李登輝在 1996 年提出的「李六條」,當中提及「兩岸應共同

促進港澳民主與繁榮」。單單這句話其實背後有許多含義,李總統的 意思大抵是「中共要用一國兩制當籌碼談統一可以,但請先把香港澳 門的民主繁榮當展示品做出來給臺灣人看看!」但不在那個情境脈絡 下,要高中生單從文字解讀含義實在很不容易,更別說去感受不同時 期兩岸關係線的鬆緊程度。

岸政治就像是看兩個青少年在吵架,重點不在於他們說了什麼,而是要理解 他們吵架的原因、其他國際社會如何參與其中,這往返之間的互動過程。政 治學課程在進到「多數學生不感興趣的」臺海兩岸政治的單元時,其實不只是學生,

也是許多老師最恐懼的授課篇章,原因大抵分為三個:

課程設計緣起

看見│課堂新樣貌  

課程設計:丹尼老師

教學方法:修正的拼圖教學法 對應範圍:第二冊 第 8 課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11)

10

看見課堂新樣貌兩岸政治拼圖

2

「很多的口號配上一顆疲憊 的心」,是讓上課的師生都 很無力的主因

兩岸的戰爭從未真的停歇,

統 獨 議 題 持 續 撕 裂 這 個 社 會,我們的總統與對方的領 導人,這數十年來回打著威 逼利誘的乒乓球。但問題此 中沒有解決,年輕學子的無 力感可能輿論的「政治很複 雜,不要碰、不要討論」,

而化作冷漠。

3

老師不知從何教起是最大的 問題

年輕一輩的公民老師,有的 政治記憶多是阿扁上臺之後 的事。和有些學生一樣,縱 使努力研讀文獻,也很難去 重現各個時期的緊張感,更 遑論用親身經歷去幫助學生 感受、記憶。此外,兩岸政 治的敏感導致大考入題的機 率非常之低,如何拿捏其中 的深度、廣度,就成了老師 們兩難的問題。

正 的 拼 圖 教 學 法, 帶 著次運用的教學方法為修 學生去探究這場兩岸的政治乒乓 球賽,將每位學生化作專家,深 入理解以下四個問題:

教學策略與流程

時空 背景 每個政策及法

案提出的原因

1

角力 拉扯 此時雙方關係

是和諧或緊繃

3

因果 關係 提出後的影響

及對方的回應

2

國際 關係 國際與國內社

會如何評價?

4

(12)

11

講 臺

1 10 1 10

2 9 2 9

3 8 3 8

4 5 6 7 4 5 6 7

1 10 1 10

2 9 2 9

3 8 3 8

4 5 6 7 4 5 6 7

小組編號 研究主題

1 告臺灣同胞書、三不政策 2 葉九條、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3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訂 定國統綱領

4 江八點、李六條 5 戒急用忍

6 四不一沒有、一邊一國

7 胡四點、反分裂國家法、終止國 統綱領

8 胡六點、新三不政策 9 中國夢、國家安全法 10 九二史實、四不政策

步驟 1 學生分成 4 大組,各分成 10 位專家

Foresee Our Future

1 2

4

3

1 將各組學生分成 10 位專家,每一位專家予以 1 ~ 10 編號。

2 然後再將本節課所需探究的各項政策、法案,按照時序關係分

為 10 類。而各組的專家再依其編號進到相對應的專家小組。

(13)

12

看見課堂新樣貌兩岸政治拼圖

步驟 2 學生依編號,分別進入 1 ~ 10 號專家小組研 讀 30 分鐘

例而言,當學生不解李登輝為何訂 定「國家統一綱領」時,必須引導 他們思考1992 年左右發生的重要大事,

結合過去七次修憲時,學習過的野百合學 運、萬年國代改選。體會當時李登輝有國 民黨黨內大老擔憂臺獨勢力所施加的政治 壓力,進而理解「國統綱領作為安撫統派 勢力的意義」。

  又或者陳水扁總統在任期初提「四不 一沒有」時,並無提及廢除國家統一綱領 的問題,為何在任期末卻又一改承諾地終

止國家統一綱領呢?此時,要引導學生去 思考對岸對陳水扁執政時的態度,以及推 論對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使得「四不一 沒有」以「中共無意武力犯臺」的基礎不 復存在的概念。

講 臺

編號 1 專家小組

編號 2 專家小組

編號 3 專家小組

編號 4 專家小組

編號 5 專家小組

編號 6 專家小組

編號 7 專家小組

編號 8 專家小組

編號 9 專家小組

編號 10 專家小組

學生進到各專家小組後,須和來自其他 3 組的專家,一起研究手

上的文本,找出解答、做出 50 個字以內的摘要。而教師則在學生

討論的過程中巡迴各組,提供問題、線索及方向。

(14)

13

專家小組研讀後,回到原組別,依序教學 及分享。30 分鐘後回到原組別(一開始分 好的四大組),把整理出來的概念教給沒 看過該文本的組員。

各專家小組派出代表,上臺向全班報告,

教師適時補充。30 分鐘後,各專家小組派 代表上臺向全班同學報告,同時由老師直 接在每一個報告的過程中進行補充。

教學成果及心得建議

1

喚起學生參與感及責任感

活動開始前,必須敘明「這次的教學活 動仰賴每一個人的用心參與,沒有人可 以置身事外,因為如果你沒有負起責任 了解文獻、做好摘要,同組組員會被拖 累!」在整體操作上,比起老師單向講 述,此種拼圖式教學法較能喚起學生參 與感及責任感。(尤其適用於文獻資料 很豐富的課程)

2

修正後的發表方式

一開始執行的班級,採取的是原始的拼 圖法,亦即學生回到原組別後,各自教 原組別的同學。這麼做的優點在於每位

比起單向式教學,分組的方式較能提升整體參與感。

步驟 3 專家發表

發表方式 A

發表方式 B

Foresee Our Future

(15)

14

看見課堂新樣貌兩岸政治拼圖

同學都有訓練表達的機會,但缺點在於 老師很難掌握每個同學的報告品質(縱 使巡迴各組,也無法聽到每個同學的報 告),最後仍得由教師快速從頭講過一 遍,以確保每個同學得到的資訊都是正 確的。

因此,到後半部的班級,改為採取修正 版的拼圖式教學法。各專家小組要派代 表上臺向全班同學報告,同時由老師直 接在每一個報告的過程中進行補充。如 此,不僅各組的進度一致,也不會出現 資訊落差,但缺點是內向的同學會規避 發言的機會。

3

實際閱讀文獻理解更透澈

比起課本帶過政策或法令,學生透過實 際閱讀文獻,對兩岸政治的學習,可以 發揮數倍的理解力。同時對一來一往的 互動關係也有顯著的功效!

4

連堂授課效果最佳

這門課程若能連堂授課(共 2 節課)較 具效果,原因在於學生需要一節課的時 間研究文本並作摘要,再需要花一節課 的時間互相教學。若拆成兩次上課恐因 遺忘摘要內容,或忘記帶相關文件到班 而影響學習效果。

由各組同學派代表上臺報告各有優缺。

https://goo.gl/uNtxp6

請掃描QR CODE 本次活動資料皆放在雲端硬碟,

有需要的老師歡迎自由取用!

{ {

(16)

55801N3 王茗加

公民之眼:看見課堂新樣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是一個很長 期的計畫, 需要大量的估計。 我與 Sinestrari 合作, 嘗試逐一得到各個估計, 而目前獲得 的估計, 已讓我們能夠對均曲率流的某些 ancient solutions (古代解) 進行分類。 ancient

研究這個問題也讓我從中學習到很多技巧, 更多的, 是讓自己能夠更了解以前自己所學的 數學技巧與工具如何用到最大化。 曾經聽過一句話, 做數學研究就是給自己的一場數奧競賽。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 教材、 學生三個主 要部分組成的知識傳遞的雙邊活動。 要提高 教學品質, 必須較好地完成這一知識傳遞過 程。 那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讓學

除了要總攬校務之外, 還必須和其他教 師一樣地擔任教學工作, 校長要教三種不同 的科目, 而且每週要上 4 到 8 節課。 更使我們 吃驚 的是: 在一個擁有學生一千兩百多名的 學校當中,

今年大專 聯考共有 6745 名考生得了零 分, 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這個數據很讓數學 老師興趣濃厚, 作作二份試題就不意外了, 因 為題目很正常, 我不說它很容易, 容易不容易 是因人而異的。 社會組有

我們每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套生活哲學或教育哲學,這 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套明確好的(或壞的)哲學,也不 意味著每個人的哲學觀都是深思熟慮的。通常,我們的哲

瑟密斯衛星任務的 5 個人造衛星群 2007 年 2 月成功發射升空,3 月在阿拉斯加

這個都是很將來的事情,而現在我們都沒有答案的事情。我們現在必須要做 的也只是說,能不能把這個目前的情況先第一步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