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直線方程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直線方程式 "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公式卡 >>第一冊

直線方程式

1. 兩點關係

設P x y 、( , )1 1 Q x y 為坐標平面上相異兩點,則 ( , )2 2 (1) PQ= (x x12)2+(y1−y2)2

(2) PQ 的中點

M

坐標為x x y1+2 2, 1+2y2

⎝ ⎠。

2. 內分點

設P x y 、1( , )1 1 P x y 、 ( , )2( , )2 2 P x y 為同一直線相異三點,且

P

PP 的1 2

內分點,若

PP PP m n

1 : 2 = : ,則

x

=

nx mx m n

1++ 2

y

=

ny my m n

1++ 2

3. 重心

設A x y 、( , )1 1 B x y 、( , )2 2 C x y ,則△( , )3 3

ABC

的重心

G

坐標為

1 2 3, 1 2 3

3 3

x x+ +x y +y +y

⎛ ⎞

⎜ ⎟

⎝ ⎠。

4. 平行、垂直之直線

設相異直線

L

1L 的斜率分別為2

m

1

m

2,則

(1)

L L

1// 2

m m

1= 2 (2)

L L

12

m m

1× 2= − 1

《註》當一直線斜率不存在(即此直線垂直

x

軸),另一直線斜率為 0(即此直線平行

x

軸),

則此兩直線亦互相垂直。

5. 直線方程式的求法 (1) 點斜式:

過點( , )x y 且斜率為1 1

m

的直線方程式為

y y m x x

− =1 ( 1) (2) 斜截式:

斜率為

m

y

截距為

b

的直線方程式為

y mx b

= + 。

《註》斜率為

m

x

截距為

a

的直線方程式為

y m x a

= ( − 。 ) (3) 兩點式:

過相異兩點( , )x y 與1 1 ( , )x y 的直線方程式 2 2

若x1≠ ,直線方程式為x2 1 2 1 1

2 1

( ) y y

y y x x

x x

− = − −

− 。

若x1= ,直線垂直x2

x

軸,方程式為x x− = 。 1 0 (4) 截距式:

x a y b

x y

(2)

6. 直線斜率

設直線 :L ax by c+ + = 0

(1) 當b ≠0時:直線 L 的斜率為 a

− 。 b

(2) 當b = 時:直線 L 垂直 x 軸,且斜率不存在。 0 7.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設點P x y ,直線 :

(

1, 1

)

L ax by c+ + = ,則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為0 ax by c1 2 1 2 d a b

+ +

= + 。

8. 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公式

設兩平行線L ax by c1: + + = 與1 0 L ax by c2: + + = ,則2 0 L 、1 L 的距離為2 c c12 22 d a b

= −

+ 。 9. 線型函數(函數圖形為一直線)

( )

f x =ax b+ ( a 、 b 為常數)

(1) 當a ≠ 時:0 f x

( )

=ax b+ 稱為一次函數。

(2) 當a = 時:0 f x

( )

= 稱為常數函數。 b

10. 二次函數

( )

2

f x =ax bx c+ + ( a 、 b 、 c 為常數,a ≠ ) 0 11. f x

( )

=ax2( ≠ 0a )的圖形

以原點為頂點,y 軸為對稱軸的拋物線。

(1) 當a > 時,圖形開口向上,頂點為最低點, a 的值愈大,圖形開口愈小; a 的值愈小,0 圖形開口愈大。

(2) 當a < 時,圖形開口向下,頂點為最高點,a 的絕對值愈大,圖形開口愈小;a 的絕對0 值愈小,圖形開口愈大。

12. f x

( ) (

=a x h

)

2+k ( ≠ 0a )的圖形

二次函數 f x

( )

=ax2+ + 經配方可得bx c f x

( ) (

=a x h

)

2+ ,圖形是以k

( )

h k 為頂點,, x h− =0

為對稱軸的拋物線。

(1) 當a > 時,圖形開口向上,頂點為最低點,且在 x h0 = 時,函數f x 有最小值

( )

f h

( )

= 。 k

(2) 當a < 時,圖形開口向下,頂點為最高點,且在 x h0 = 時,函數f x 有最大值

( )

f h

( )

= 。 k

三角函數

1. 角度的換算

利用π (弧度) 180= ° 1 180

° = π (弧度)

1(弧度) 180 π

⎛ ⎞

= ⎜⎝ ⎟⎠

(3)

2. 扇形的弧長與面積

設一扇形的半徑為r ,弧長為 S ,圓心角為θ 弧度,面積為 A,則 (1) S rθ=

(2) 1 2 1

2 2

A= rθ = rS 3. 同界角

(1) 具有相同始邊與終邊的有向角。

(2) 設θ 與φ 為同界角, n 為整數,則θ φ− = ×n 360° 或θ φ− =2nπ 4. 銳角三角函數

直角 ABC△ 中,∠ = ° C 90 sinA a

= , cosc A b

= c tanA a

= , cotb A b

= a secA c

= , cscb A c

= a 5. 三角恆等關係式

(1) 倒數關係式:

sinθ×cscθ =1,即csc 1 θ sin

= θ cosθ×secθ = ,即1 sec 1

θ cos

= θ tanθ×cotθ = ,即1 cot 1

θ tan

= θ (2) 商數關係式:

tan sin

cos θ θ

= θ ,cot cos sin θ θ

= θ (3) 平方關係式:

2 2

sin θ+cos θ = 1

2 2

1 tan+ θ =sec θ

2 2

1 cot+ θ =csc θ 6. 特別角的三角函數值

函數

角度θ sinθ cosθ tanθ cotθ secθ cscθ 30 6

⎛ ⎞π

°⎜ ⎟⎝ ⎠

1

2 3

2

3

3 3 2 3

3 2

45 4

⎛ ⎞π

°⎜ ⎟⎝ ⎠

2 2

2

2 1 1 2 2

60 3

⎛ ⎞π

°⎜ ⎟⎝ ⎠

3 2

1

2 3 3

3 2 2 3

3

(4)

7.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r x2+ y2 >0 sin y

θ = r cos x

θ = r tan y

θ = (x x ≠ ) 0 cot x

θ = (y y ≠ ) 0 sec r

θ = (x x ≠ ) 0 csc r

θ = (y y ≠ ) 0 8. 象限角的三角函數值

函數

角度θ sinθ cosθ tanθ cotθ secθ cscθ

0° ( 0) 0 1 0 無意義 1 無意義

90 2

⎛ ⎞π

°⎜ ⎟⎝ ⎠ 1 0 無意義 0 無意義 1

180° (π ) 0 − 1 0 無意義 − 1 無意義 270 3

2

⎛ π ⎞

°⎜ ⎟⎝ ⎠ − 1 0 無意義 0 無意義 − 1 9. 三角函數的週期

函數 sin x cos x tan x cot x sec x csc x

週期 2π 2π π π 2π 2π

向量

1. 向量的坐標表示

設A x y 、

(

1, 1

)

B x y 為坐標平面上兩點,則

(

2, 2

) (

2 1, 2 1

)

AB= x −x y −y , 又 AB =

(

x2x1

) (

2+ y2y1

)

2

2. 方向角

設向量 p 的方向角為φ ,則 cos , sin

p ⎛ p φ p φ⎞

= ⎜⎝ ⎟⎠ 3. 向量加減的坐標表示

a =

(

a a1, 2

)

b =

(

b b1, 2

)

,則

(1) a + b =

(

a b a b1+ 1, 2+ 2

)

(2) a b =

(

a b a b1 1, 2 2

)

(5)

4. 向量與實數積的坐標表示

設向量 a =

(

a a1, 2

)

, r 為實數,則r a =

(

ra ra1, 2

)

5. 平行向量

a =

(

a a1, 2

)

b =

(

b b1, 2

)

,若 //a b ,則

1 2

1 2

a a

b = b (其中b b ≠ )或1 2 0 a b1 2 =a b2 1

《註》設 a 、 b 為二非零向量,若 //a b ,則存在一個實數 r ,使得 a =r b 。 6. 向量內積的定義

設二非零向量 a 與 b 的夾角為θ ,則 cos

a b⋅ = a b θ

當 a 、 b 有一向量為零向量時, a b⋅ 定義為 0 。 7. 向量內積的坐標表示

設二向量 a =

(

a a1, 2

)

b =

(

b b1, 2

)

,則

1 1 2 2

a b⋅ =a b a b+ 8. 向量的夾角

設二向量 a =

(

a a1, 2

)

b =

(

b b1, 2

)

的夾角為θ ,則

1 1 2 2

2 2 2 2

1 2 1 2

cos a b a b a b a a b b a b

θ = ⋅ = +

+ +

9. 向量垂直

設向量 a =

(

a a1, 2

)

b =

(

b b1, 2

)

,若 a b ,則a b a b1 1+ 2 2 = 0

《註》設 a 、 b 為二非零向量,則 a ⊥ b ⇔ a b⋅ = 0

指數與對數及其運算

1. 正整數的指數律

a 、 b 為實數,

m

、 n 為正整數,則

(1)am×an =am n+ (2)

( )

am n =am n× (3)

( )

ab n = × a bn n

2. 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

設 a 為實數,且a ≠ ,0

m

、 n 為正整數,則 (1)a = (2)0 1 n 1

a n

a

− = (3)amn am n

a

= −

(6)

3. 分數指數

設a > , n 為正整數,0

m

為整數,則

(1)a1n = na (2)amn =

( )

na m =n ma

4. 對數的定義

設a > 且0 a ≠ ,1 b > ,則 0 logab x= ⇔ ax = b 5. 對數運算性質

設 a 、 b 、 c 為異於1的正實數, M 、 N 、 d 均為正實數, r 、 s 為實數且r ≠ ,則 0 (1) log 1 0a = ; logaa = 1

(2) logaMN =logaM+logaN (3) loga M logaM logaN

N = −

(4) logaMr =rlogaM ;logarM 1logaM

= r (5) logaar = ;r alogaM =M

(6) (換底公式):log log logb

a

b

M M

= a (7) loga 1 logaM

M = −

(8)

(

logab

)(

logba = (即

)

1 loga log1

b

b= a) (9) log r s log

a a

M s M

= r

(10)

(

logab

)(

logbc

)(

logcd

)

=logad

6. 對數函數圖形: = logy ax ( > 0a 且 ≠ 1a , > 0x )

(1) 圖形恆過定點

( )

1,0 ,且在 y 軸的右方。

(2) 當a > 時, f 為嚴格增函數;當 01 < < 時, f 為嚴格減函數。 a 1 (3) y=logax的圖形與 log1

a

y= x的圖形對稱於 x 軸。

(4) y=logax的圖形與y a= 的圖形對稱於直線 y xx = 。

(7)

7. 對數不等關係 設x 、1 x 為正實數 2

(1) 當a > 時:1 logax1<logax2 ⇔ x1< x2 (2) 當 0< < 時:a 1 logax1<logax2 ⇔ x1> x2 8. 首數與尾數

log x n= (首數) α+ (尾數)(其中 n 為整數,0≤ < ) α 1 (1) 若真數x > 且 x 的整數部分為1

m

位數時,則首數

n m

= − 。 1

(2) 若真數x < (即 01 < < )且 x 在小數點後第x 1

m

位以前均為 0,而第

m

位開始出現不為 0

的數字,則首數

n

= −

m

(8)

數學公式卡 >>第二冊

數列與級數

1. ∑ 的運算性質 (1)

1

m

n

c mc

=

= (2)

1 1

m m

n n

n ca c an

= =

=

(3)

( )

1 1 1

m m m

n n n n

n a b n a n b

= = =

± = ±

∑ ∑ ∑

2. 等差

等差數列

數列 a 滿足 n

2 1 3 2 n n1

a a a a− = − = = −a a = = (公差) d (1) an = + −a1

(

n 1

)

d

(2) an =am+ −

( n m d )

(3) a an m

d n m

= ( n≠ )

m

等差中項 設 A為 a 、 b 的等差中項,則

2 A= a b+

( A為 a 、 b 的算術平均數)

等差級數 2 1

(

1

) (

1

)

2 2

n n n n

S = ⎡⎣ a + −n d⎤⎦= a a+ 3. 等比

等比數列

數列 a 滿足 n

2 3

1 2 1

n n

a a a r

a = a = =a = = (公比)

(1) an = ×a r1 n1 (2) an =am×rnm

等比中項 設 G 為 a 、 b 的等比中項,則 G= ± ab

( ab 為 a 、 b 的幾何平均數)

等比級數

(1) 當公比r = 時:1 Sn = × n a1 (2) 當公比r ≠ 時: 1

( ) ( )

1 1 1 1

1 1

n n

n

a r a r

S r r

− −

= =

− −

1 1

1 n n 1

n a ra ra a

S r r

− −

= =

− −

(9)

4. 無窮等比級數求和

1 2 1

1

k n

k

ar a ar ar ar

∞ − −

=

= + + + + +

1

<

r 1

1 1

k k

ar a

r

∞ −

=

= −

為收斂級數

1

r ≥ 1

1 k k

∞ ar

= 為發散級數

式的運算

1. 多項式

(1) 多項式

( )

n 1 n1 1 0

n n

f x =a x +a x + +a x a+ , 當a ≠ 時:n 0 deg f x

( )

= ,領導係數為n a 。 n

(2) 常數多項式a :0 0

0

0 0 a a

⎧ ≠

⎨ =

零次多項式( )

零多項式( ) 。 2. 多項式除法原理

f x 、

( )

g x 為二多項式,且

( )

g x ≠ ,則恰存在二多項式

( )

0 q x 及

( )

r x 滿足

( ) ( ) ( ) ( ) ( )

f x =g x q x r x× + ,其中r x = 或

( )

0 degr x

( )

<degg x

( )

3. 綜合除法演算方法

(

a xn n+a xn1 n1+ +a x a1 + 0

)

÷ −

(

x b

)

a n an1 an2 … a 1 a 0 b +) b c× n1 b c× n−2 … b c× 1 b c× 0

1 n

n

c a

− cn−2 cn−3 … c 0 r ……餘式

商式q x 的各項係數

( )

4. 餘式定理

(1) 多項式 f x 除以 x a

( )

− 的餘式為 f a 。

( )

(2) a ≠ ,多項式0 f x 除以 ax b

( )

− 的餘式為f b a

⎛ ⎞⎜ ⎟

⎝ ⎠。 5. 因式定理

設a ≠ , ax b0 − 為多項式 f x 的因式 ⇔

( )

f b 0

⎛ ⎞ =a

⎜ ⎟⎝ ⎠ 。 6. 整係數一次因式檢驗法

f x

( )

=a xn n+a xn1 n1+ +a x a1 + 為一個整係數多項式,若整係數一次式 ax b0 − 為 f x 的因

( )

式,且 a 、 b 互質,則 a 為a 的因數且 b 為n a 的因數。 0

(10)

7. 因式分解常用公式 (1) a b2− =2

(

a b a b+

)(

)

(2) a2+2ab b+ 2 = +

(

a b

)

2

(3) a22ab b+ 2 = −

(

a b

)

2

(4) a b3+ = +3

(

a b a

) (

2ab b+ 2

)

(5) a b3− = −3

(

a b a

) (

2+ab b+ 2

)

(6) a3+3a b2 +3ab b2+ = +3

(

a b

)

3

(7) a33a b2 +3ab b2− =3

(

a b

)

3

8. 根式的運算法則

設 a 、b 為實數且b ≠ ,0

m

、n 為大於1的正整數(當 n 為偶數時,必須限制 a 、b 為正數),

(1) na=mn ma (2) m n a =mna (3) nnb= nab (4) na nb nna n a

b b

÷ = = 9. 雙重根式之化簡

設 A、 B 為正數且 B 為無理數,若 2

A± B = x± y(其中x y> > ) 0 則 x y A+ = 且 xy B= 。

方程式

1. 方程式求解

(1) 方程式ax bx c2+ + = ( a 、 b 、 c 為實數且0 a ≠ )的公式解為 0

2 4

2 b b ac

x a

− ± −

= 。

(2) 二次方程式根的判別:

關於方程式ax bx c2+ + = ( a 、 b 、 c 為實數且0 a ≠ ) 0 判別式b2−4ac> 0 方程式有相異二實數根 判別式b2−4ac= 0 方程式有相等二實數根 判別式b2−4ac< 0 方程式無實數解

2. 二次方程式根與係數關係

設α 、 β 為二次方程式ax bx c2+ + = 的二根,則 0 b

α β+ = − ,a c αβ = 。 a

(11)

3. 二階行列式 a b ad bc c d = − 。 4.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對二元一次方程組 1 1 1

2 2 2

a x b y c a x b y c

+ =

⎧⎨ + =

⎩ ,設L 為直線1 a x b y c1 + 1 = ,1 L 為直線2 a x b y c2 + 2 = , 2

1 1

2 2

a b

Δ = a b , 1 1

2 2

x

c b

Δ = c b , 1 1

2 2

y

a c a c Δ = 。

0 Δ ≠

恰有一組解 x Δ= x

Δ ,y Δy

= Δ

相容方程組

L 與1 L 相交於一點 2 x y 0

Δ = Δ = Δ = 無限多組解 相依方程組

L 與1 L 重合為一直線 2 0

Δ = ,但Δ 、x Δ 不全為 0 無解 y 矛盾方程組 L 與1 L 互相平行 2

5. 三階行列式

11 12 13

21 22 23 11 22 33 12 23 31 13 21 32 13 22 31 11 23 32 12 21 33

31 32 3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6. 行列式基本性質

(1) 在一行列式中,將行的元素與列的元素互換,行列式值不變。

(2) 在一行列式中,將兩行(列)的元素對調,行列式值變號。

(3) 在一行列式中,任一行(列)的元素可提出同一數。

(4) 在一行列式中,若兩行(列)的元素相同或成比例,則行列式值為0。

(5) 在一行列式中,若某一行(列)的元素可分成兩行(列)元素的和,則此行列式可分解 成兩個行列式的和。

(6) 在一行列式中,將任一行(列)元素的 k 倍加到另一行(列)的對應元素上,行列式值 不變。

《註》在一行列式中,若有一行(列)的元素均為0時,此行列式值為 0。

7. 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克拉瑪公式)

對三元一次方程組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a x b y c z d a x b y c z d a x b y c z d

+ + =

⎧⎪ + + =

⎨⎪ + + =

1 1 1

2 2 2

3 3 3

a b c a b c a b c

Δ = ,

1 1 1

2 2 2

3 3 3

x

d b c d b c d b c

Δ = ,

1 1 1

2 2 2

3 3 3

y

a d c a d c a d c

Δ = ,

1 1 1

2 2 2

3 3 3

z

a b d a b d a b d

Δ = 。

當Δ ≠ 時:方程組之解為0 x Δ= x

Δ ,y Δy

= Δ ,z Δ= z Δ 。

(12)

不等式及其應用

1. 絕對值不等式

設 x 為實數, a 為一正數,則 (1) x a< ⇔ − < < 。 a x a (2) x a> ⇔ x a> 或 x< − 。 a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設 a 、 b 、 c 為實數且a > 。 0

判別式 二次不等式的解 y ax bx c= 2+ + 圖形(a > ) 0

2 4 0

b − ac>

設α 、 β 為ax bx c2+ + = 之二根,且0 α β< ,則

(1) ax bx c2+ + > 之解: 0 x α< 或 x β>

(2) ax bx c2+ + ≥ 之解: 0 x α≤ 或 x β≥

(3) ax bx c2+ + < 之解: 0 x

α< < β

(4) ax bx c2+ + ≤ 之解: 0 x

α≤ ≤ β

2 4 0

b − ac=

設ax bx c a x α2+ + =

(

)

2,則 (1) ax bx c2+ + > 之解: 0

不等於α 的所有實數 (2) ax bx c2+ + ≥ 之解: 0

所有實數

(3) ax bx c2+ + < 之解: 0 無解

(4) ax bx c2+ + ≤ 之解: 0 x α=

2 4 0

b − ac<

(1) ax bx c2+ + > 之解: 0 所有實數

(2) ax bx c2+ + ≥ 之解: 0 所有實數

(3) ax bx c2+ + < 之解: 0 無解

(4) ax bx c2+ + ≤ 之解: 0 無解

《註》設 a 、 b 、 c 為實數,則不等式ax bx c2+ + > 恆成立的條件為0 a > 且0 b2−4ac< ;又0 不等式ax bx c2+ + ≥ 恆成立的條件為0 a > 且0 b2−4ac≤ 。 0

(13)

3. 算幾不等式

設a ,1 a ,…,2 a 均為正數,則 n

1 2

n n 1 2

n

a a a a a a n

+ + + ≥ 。

上式等號成立的條件為a a1= 2 = = 。 an 4. 柯西不等式

設a ,1 a ,…,2 a 及n b ,1 b ,…,2 b 為 2n 個實數,則 n

(

a12+a22+ +an2

)(

b12+b22+ +bn2

)

(

a b a b1 1+ 2 2+ +a bn n

)

2

上式等號成立的條件為a a1= 2 = =an = ,或0 b b1= = = = ,或存在一實數 t ,使得2 bn 0

k k

b =a t(其中k =1,2,…, n )。

5. 二元一次不等式圖形

設直線L ax by c: + + =0且a > ,則 0

(1) ax by c+ + > 的圖形為直線 L 的右側半平面。 0

(2) ax by c+ + ≥ 的圖形為直線 L 的右側半平面及直線 L 。 0 (3) ax by c+ + < 的圖形為直線 L 的左側半平面。 0

(4) ax by c+ + ≤ 的圖形為直線 L 的左側半平面及直線 L 。 0 6. 同側與異側

設直線L ax by c: + + =0及A x y 、

(

1, 1

)

B x y 兩點,則

(

2, 2

)

(1) A、 B 在 L 的異側 ⇔

(

ax by c ax by c1+ 1+

)(

2+ 2+ <

)

0

(2) A、 B 在 L 的同側 ⇔

(

ax by c ax by c1+ 1+

)(

2+ 2+ >

)

0

7. 線性規劃

(1) 線性規劃所探討的是「在二元一次聯立不等式的條件下,求得一個一次函數的最大值或 最小值」,這組二元一次聯立不等式稱為限制條件,而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數稱為 目標函數。

(2) 線性規劃問題中,滿足限制條件(即一組聯立不等式)的解稱為此問題的可行解,又可 行解所成的區域,稱為可行解區域。在可行解區域內,使目標函數 f x y 有最大值(或

( )

,

最小值)的這種點

( )

x y ,稱為此問題的最佳解。 ,

(14)

數學公式卡 >>第三冊

排列組合

1. 相異物的直線排列

由 n 件不同的事物中,任選

m

件(

m n

≤ )的排列數為

! ( 1) ( 2) ( 1) ( )!

nm n

P

=

n m

= × − × − × × − +

n n n n m

− 。

《註》(1)

P n n n

nn= = × − × × × ! ( 1) 2 1 (2) Pnm= ×

n P

nm11= − + ×(

n m

1)

P

nm1

2. 不盡相異物的直線排列

(1) 設 n 件事物中有

m

件相同,其餘均不同,則此 n 件事物全取排列的排列數為 !

!

m

n (2) 設 n 件事物中,共有 k 類,第一類有

m

1件,第二類有

m

2件,…,第 k 類有

m

k 件(此時

1 2 k

n=

m m

+ + +

m

),則此 n 件事物全取排成一列的排列數為

1 2

!

! ! k!

m m

× n× ×

m

3. 重複排列

自 n 類不同的事物中,任選

m

件的重複排列數為n 。 m 4. 環狀排列

從 n 個不同的事件中,任取

m

個(

m n

≤ )作環狀排列,其排列數為 1 ! ( )!

nm

P n

m m n m

= ×

《註》 n 個不同事物全取的環狀排列數為 (n − 。 1)!

5. 組合

自 n 件相異的事物中,任選

m

件( 0≤ ≤ )為一組的組合數為

m

n

! ( 1) ( 1)

! !( )! ( 1) 2 1

n nm

m P

n n n n m

C

=

m

=

m n m

= × − × × − +

m m

− × − × × × 。

《註》(1) C = ;nn 1 C = 0n 1 (2) Cnm×

m P

!= nm 6. 重複組合

從 n 類不同的事物中(設每類皆不少於

m

個),每次取

m

個為一組,若各組中每類事物可以 重複選取,則 n 中取

m

的重複組合數為 1 ( 1)!

!( 1)!

n n m

m m n

m

H

=

C

+ − =

m n

+ −− 。

若限制每一類事物至少取一個(此時

m n

≥ ),則重複組合數為 1 ( 1)!

( )!( 1)!

n m

m n m n

m

H

=

C

=

m n n

(15)

7. 二項式定理

對於任意正整數 n

( )

0

n n n n r r

r r

x y C x y

=

+ =

1 2 2

0n n 1n n 2n n n n r r n n

r n

C x C x y C x y C x y C y

= + + + + + +

《註》

(

x y+

)

n展開式中,依 x 的降冪排列,第r + 項為1 C x yn n r rr ,又稱為一般項,而C 稱nr 為二項係數。

8. 組合數基本公式

(1) Cnm=Cnn m ( 0≤ ≤ )

m

n

(2) Cnm=Cnm1+Cnm11(1≤ ≤ − )

m

n 1

《註》 a 、 b 為不大於 n 的自然數,則Cna=Cnb ⇔ a b= 或 a b n+ = 。 (3) C0n+C1n+C2n+ +Cnn= 2n

(4) n 為奇數時:C1n+C3n+C5n+ +Cnn=C0n+C2n+C4n+ +Cnn1=2n1 (5) n 為偶數時:C1n+C3n+C5n+ +Cnn1=C0n+C2n+C4n+ +Cnn=2n1

機率

1. 集合的運算

(1) 聯集:A B∪ =

{

x x A x B

}

(2) 交集:A B∩ =

{

x x A x B

}

(3) 差集:A B− =

{

x x A x B

}

(4) 宇集:在研究集合的問題中,若每一個集合都是某一固定集合的子集,則這個固定集 合稱為宇集,通常以U 表示。

(5) 補集:集合 A的補集,以 A′ 表示,即A′ =

{

x x U x A

}

2. 古典機率的定義

設一隨機試驗的樣本空間S ( S ≠ ∅ )中,每一個樣本點出現的機會均等,而 A S⊂ 為一事 件,則事件 A發生機率為P A

( ) ( )

= n An S

( )

3. 機率的性質 (1) P ∅ = 。

( )

0

(2) P S = ( S ≠ ∅ )。

( )

1

(3) A S⊂ ,則0P A

( )

≤ 。 1

(4) 餘事件的機率: A S⊂ ,則P A

( )

′ = −1 P A

( )

(5) 機率的加法性: A、 B 為 S 中的二互斥事件,則P A B

(

)

=P A P B

( ) ( )

+

(6) 機率的單調性: A S⊂ 且 B S⊂ ,若 A B⊂ ,則P A

( )

P B

( )

(16)

4. 條件機率

設 A、 B 為樣本空間 S 中的二事件,且P B > ,則在事件 B 發生的情況下,事件 A發生的

( )

0

條件機率為P A B

( )

= P A B

(

P B

( )

)

,顯然P A B

( )

= n A B

(

n B

( )

)

5. 獨立事件

設 A、 B 為樣本空間 S 中的任二事件,若P A B

(

)

=P A P B

( ) ( )

× ,則稱 A、 B 為獨立事件,

否則稱為相依事件。

6. 數學期望值

設一隨機試驗的樣本空間為 S ,

{

A A1, , ,2 A 為樣本空間 S 的一個分割,且事件n

}

A 發生的機i 率為p (i i = 、2、…、 n ),若事件1 A 發生可得數值i

m

i(i = 、2、…、 n )的報酬,則1

1 1 2 2 n n

E p m p m

= × + × + +

p m

× 稱為此隨機試驗的數學期望值,簡稱期望值。

統計

1. 抽樣調查的方法 (1) 簡單隨機抽樣 (2) 系統抽樣 (3) 分層隨機抽樣 (4) 部落抽樣

2. 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 (1) 算術平均數:

設一群數值為x 、1 x 、…、2 x ,則其算術平均數 X 定義為n 1 2 1

n n i i

x x x x

X n =n

+ + +

= =

。 (2) 加權平均數:

設w 、1 w 、…、2 w 分別為一群數值n x 、1 x 、…、2 x 的權數,則這一群數值的加權平均n

數W 定義為 1 1 2 2 1

1 2

1 n n n i i i

n

n i

i

w x w x w x w x

W w w w w

=

=

+ + +

= =

+ + +

3. 中位數

將一群數值由小而大排列如下:x1≤x2≤ ≤ xn

當n=2k+ 為奇數時:中位數定義為1 Me x= k+1(排在正中間的數值)

當n=2k為偶數時:中位數定義為 1 2

k k

x x

Me= + + (排在正中間兩個數值的算術平均)

4. 眾數

一群數值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稱為眾數,通常用 Mo 來表示。

5. 百分等級

當某個資料數值,在整體資料中有 %k 的資料數值小於它,而且有

(

100k

)

%的資料數值大

於或等於它,我們稱這個資料數值的百分等級為 k ,記作 PR k= 。

(17)

6. 四分位距

設一群數值由小而大排列如下:x1≤x2≤ ≤ ,其中xn n=2k或 2k + ,則 1 第 1 四分位數Q 為1 x 、…、1 x 的中位數 k

第 3 四分位數Q 為3 xn k− +1、…、x 的中位數 n

而Q 與3 Q 的差稱為四分位距,以 IQR 來表示,亦即1 IQR Q Q= 3− 。 1 7. 標準差

(1) 母群體的變異數與標準差:

設 母 群 體 資 料 為 x 、1 x 、 … 、2 x , 其 算 術 平 均 數 為 μ , 則 母 群 體 的 變 異 數 為N

( )

2

2

1

1 N

i i

N x

σ μ

=

=

,其中μ= N1

iN=1xi

而母群體的標準差為

( )

2 2 2

1 1

1 N 1 N

i i

i i

x x

N N

σ μ μ

= =

⎛ ⎞

=

− = ⎜⎝

⎟⎠− (2) 樣本的變異數與標準差:

設 一 組 樣 本 資 料 為 x 、1 x 、 … 、2 x , 其 算 術 平 均 數 為 X , 則 樣 本 的 變 異 數 為n

( )

2

2

1

1 1

n i i

S x X

n =

= −

,其中X = 1n

in=1 xi

而樣本的標準差為S= n11

i=n1

(

x Xi

)

2 = n1− ⎝1

in=1 xi2nX2

8. Y aX b= + 線性變換

設一組抽樣數值資料 X 為x 、1 x 、…、2 x ,而另一組抽樣數值資料Y 為n y 、1 y 、…、2 y ,n 其中y ax bi = i+ ,i = 、2、…、 n ,又 a 、 b 為實數且1 a ≠ ,以 X 、Y 分別代表資料組 X 、0

Y 的算術平均數,以S 、x S 分別代表資料組 X 、Y 的樣本標準差,則y Y aX b= + ,Sy = a Sx。 9. 常態分配 68 95 99.7− − 規則(又稱σ −2σ −3σ 規則)

在任何常態分配當中,大約有

(1) 68% 的數據落在距平均數一個標準差的範圍內。

(2) 95% 的數據落在距平均數兩個標準差的範圍內。

(3) 99.7% 的數據落在距平均數三個標準差的範圍內。

(18)

數學公式卡 >>第四冊

三角函數的應用

1. 和差角公式

正弦函數 sin

(

α β+

)

=sin cosα β+cos sinα β

( )

sin α β− =sin cosα β−cos sinα β 餘弦函數 cos

(

α β+

)

=cos cosα βsin sinα β

( )

cos α β− =cos cosα β+sin sinα β

正切函數

( )

tan tan

tan 1 tan tan

α β

α β α β

+ = +

( )

tan tan

tan 1 tan tan

α β

α β α β

− = − + 2. 二倍角公式

(1) sin 2θ =2sin cosθ θ。

(2) cos2θ =cos2θ−sin2θ =2cos2θ− = −1 1 2sin2θ 。 (3) tan 2 2tan2

1 tan θ θ

= θ

− 。

3. asinθ+bcosθ 的極值( a 、 b 均不為 0 ,θ 為任意角度)

2 2 sin cos 2 2

a b a θ b θ a b

− + ≤ + ≤ + 。

4. 三角形面積公式

在 ABC△ 中, 1 sin 1 sin 1 sin 2bc A 2ca B 2ab C

Δ = = = 。

5. 正弦定理 在 ABC△ 中,

sin sin sin 2

a b c R

A= B= C = (其中 R 為 ABC△ 之外接圓半徑),

即a b c: : =sinA:sinB:sinC。 6. 餘弦定理

在 ABC△ 中,

2 2 2 2 cos

a = + −b c bc A,即cos 2 2 2 2 b c a A bc

= + − 。

2 2 2 2 cos

b = + −c a ca B,即cos 2 2 2 2 c a b B ca

= + − 。

2 2 2 2 cos

c =a b+ − ab C,即cos 2 2 2 2 a b c C ab

= + − 。

(19)

7. 海龍公式(Heron 公式)

ABC

△ 中,設s=12

(

a b c+ + ,則 ABC

)

的面積

( )( )( )

s s a s b s c Δ = − − − 。 8. 三角測量

將所欲求解的測量問題作圖,轉化成處理三角形邊與角的問題。

二次曲線

1. 圓的標準式

以C h k 為圓心,半徑是 r 的圓方程式為

( )

,

(

x h

) (

2+ −y k

)

2= 。 r2

2. 圓的一般式

2 2 0

x +y +dx ey f+ + = (1) 當d2+ −e2 4f > 時: 0

方程式的圖形為一圓,圓心是 , 2 2 d e

⎛− − ⎞

⎜ ⎟

⎝ ⎠,半徑 1 2 2 4 r= 2 d + −e f 。 (2) 當d2+ −e2 4f = 時: 0

方程式的圖形為一點,即點 , 2 2 d e

⎛− − ⎞

⎜ ⎟

⎝ ⎠。 (3) 當d2+ −e2 4f < 時:方程式沒有圖形。 0 3.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設點P x y ,圓

(

1, 1

)

C x 2+y2+dx ey f+ + =0,則

(1) P 在圓 C 的外部 ⇔ x12+

y dx ey f

12+ 1+ 1+ > 。 0 (2) P 在圓 C 上 ⇔

x

12+

y dx ey f

12+ 1+ 1+ = 。 0 (3) P 在圓C 的內部 ⇔

x

12+

y dx ey f

12+ 1+ 1+ < 。 0 4. 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

設圓C

(

x h

) (

2+ −y k

)

2 =r2,直線L ax by c + + =0

又 ah bk c2 2 d a b

+ +

= + (圓心

( )

h k 與直線 L 的距離) , (1) 當 d r> 時:圓 C 與直線 L 不相交(即相離)。

(2) 當 d r= 時:圓 C 與直線 L 恰有一交點(即相切)。

(3) 當 d r< 時:圓 C 與直線 L 交於相異兩點(即相割)。

5. 過圓上一點(切點)的切線方程式

利用過切點的半徑與切線互相垂直,斜率乘積等於 1− ,求出切線方程式。

6. 過圓外一點的切線方程式(有二解)

設P x y 為圓外一點,則切線可設為

(

1, 1

) L y y m x x

: − =1

(

1

)

,利用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於半

(20)

7. 圓的切線段長

(1) 自點P x y 到圓

(

1, 1

)

C

(

x h

) (

2+ −y k

)

2=r2的切線段長為

(

1

) (

2 1

)

2 2

t= x h− + y k− −r 。

(2) 自點P x y 到圓

(

1, 1

)

C x 2+y2+dx ey f+ + =0的切線段長為

2 2

1 1 1 1

t= x +y +dx ey+ + 。 f

8. 頂點為原點

( )

0,0 ,焦點在坐標軸上的拋物線

標準式 圖形

2 4

y = cx

2 4

x = cy

(21)

9. 頂點為

( )

h k ,對稱軸平行坐標軸的拋物線 ,

標準式 圖形

(

y k

)

2 =4c x h

(

)

(

x h

)

2=4c y k

(

)

10. 拋物線的一般式

(1) 對稱軸平行y 軸的拋物線方程式為y Ax= 2+Bx C+ (其中A ≠ )。 0 (2) 對稱軸平行 x 軸的拋物線方程式為x Ay= 2+By C+ (其中A ≠ )。 0 11. 中心為原點

( )

0,0 ,焦點在坐標軸上的橢圓

標準式 圖形

2 2

2 2 1

x y a +b =

(a b> > 且0

2 2 2

a = + ) b c

長軸長:2a 短軸長: 2b 正焦弦長:2b2

a

2 2

2 2 1

x y b + a =

(a b> > 且0

2 2 2

a = + ) b c

長軸長: 2a 短軸長: 2b 正焦弦長:2b2

a

(22)

12. 中心為

( )

h k ,長、短軸平行坐標軸的橢圓 ,

標準式 圖形

( ) (

2

)

2

2 2 1

x h y k

a b

− −

+ =

(a b> > 且0

2 2 2

a = + ) b c

( ) (

2

)

2

2 2 1

x h y k

b a

− −

+ =

(a b> > 且0

2 2 2

a = + ) b c

13. 中心為原點

( )

0,0 ,焦點在坐標軸上的雙曲線

標準式 圖形

2 2

2 2 1

x y a −b =

(c2 =a b2+ ) 2

貫軸長: 2a 共軛軸長: 2b 正焦弦長:2b2 a 漸近線:

1 0

L bx ay: − =

2 0

L bx ay: + =

2 2

2 2 1

y x a −b =

(c2 =a b2+ ) 2

貫軸長: 2a 共軛軸長: 2b 正焦弦長:2b2 a 漸近線:

1 0

L ax by: − =

2 0

L ax by: + =

(23)

14. 中心為

( )

h k ,貫軸、共軛軸平行坐標軸的雙曲線 ,

標準式 圖形

( ) (

2

)

2

2 2 1

x h y k

a b

− −

− =

(c2 =a2+ ) b2

( ) (

2

)

2

2 2 1

y k x h

a b

− −

− =

(c2 =a2+ ) b2

微積分及其應用

1. 無窮數列的極限

設 a 為一無窮數列,α 為一實數,當 n 趨向無限大時,n a 趨近於α,則稱數列n a 收斂於α,n

或稱數列 a 的極限為α ,記作n

lim

n an α

→∞ = 。

2. 數列極限的運算性質

設 a 、n b 為收斂數列,且n

lim

n an α

→∞ = ,

lim

n bn β

→∞ = , k 為一常數,則 (1)

lim

n→∞kan =k

( ) lim

n→∞an =

(2)

lim

n

(

a bn n

) lim

n an

lim

n b α βn

→∞ + = →∞ + →∞ = + 。 (3)

lim

n

(

a bn n

) lim

n an

lim

n b α βn

→∞ − = →∞ − →∞ = − 。 (4)

lim

n

(

a bn n

) lim

n an

lim

n b αβn

→∞ × = →∞ × →∞ = 。

(5)

lim lim

n

lim

n n

n n n n

a a

b b

α β

→∞

→∞

→∞

= = (其中β ≠ 且0 b ≠ 對所有很大的 n 值都成立)。 n 0

(24)

3. 分式型數列的極限

f n 、

( )

g n 為 n 的多項式,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deg deg

lim deg deg

deg deg

n

f n g n

f n f n g n f n g n

g n f n g n

→∞

⎧ <

=⎪⎪⎨ =

⎪ >

⎪⎩

,當

與 領導係數的比值,當

不存在,當 4. 夾擠定理

設 a 、n b 、n c 為三個無窮數列,且從某一項起恆有n an≤ ≤ ,若bn cn

lim

n an

lim

n cn α

→∞ = →∞ = (其

中α 為實數),則 b 亦為收斂數列,且n

lim

n b αn

→∞ = 。

5. 函數的極限

設 a、α 為實數,若函數 f x ,當 x 趨近於 a 時(由 a 的左、右兩邊趨近,且 x a

( )

≠ ),函數 f x

( )

的值會趨近於某一個固定的值α ,則稱「當 x 趨近於 a 時,函數 f x 的極限為α 」,記作

( ) lim

x a f x

( )

= 。 α

6. 函數的左、右極限

(1) 設函數 f x ,當 x 從 a 的右邊趨近於 a ( x a

( )

≠ )時,函數 f x 的值會趨近於定值α ,

( )

則稱α 為 f x 於 a 的右極限,記作

( )

x a

lim

+ f x

( )

= 。 α

(2) 設函數 f x ,當 x 從 a 的左邊趨近於 a ( x a

( )

≠ )時,函數 f x 的值會趨近於定值 β ,

( )

則稱 β 為 f x 於 a 的左極限,記作

( ) lim

x a f x

( )

β

→ = 。

《註》設函數 f x 在 x a

( )

= 的鄰近區域有定義,則

lim

x a f x

( )

= ⇔ α x a

lim

+ f x

( )

=x a

lim

f x

( )

= 。 α 7. 函數極限的運算性質

設函數 f x 、

( )

g x 在 x a

( )

= 的極限分別為α 、 β ,即

lim

x a f x

( )

= ,α

lim

x a g x

( )

= ,又 k 為一β

常數,則

(1)

lim

x a kf x

( )

=k

( lim

x a f x

( ) )

=

(2)

lim

x a ⎡⎣f x

( ) ( )

+g x ⎤⎦=

lim

x a f x

( )

+

lim

x a g x

( )

= +α β。 (3)

lim

x a f x

( ) ( )

g x =

lim

x a f x

( )

lim

x a g x

( )

= −α β

(4)

lim

x a f x g x

( ) ( )

× =

lim

x a f x

( )

×

lim

x a g x

( )

=αβ

(5)

( )

( ) ( )

( ) lim

x a

lim lim

x ax a

f x f x

g x g x α β

= = (β ≠ )。 0 8. 多項式函數極限的性質

f x 、

( )

g x 為二實係數多項式函數, a 為實數,則

( )

(1)

lim

x a f x

( )

= f a

( )

(2) 當g a ≠ 時,

( )

0

( )

( ) ( )

lim

x a g xf x = g af a

( )

(25)

9. 函數的連續

函數 f x 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 )

(1) f x 在 x a

( )

= 有定義(即 f a 存在)。

( )

(2)

lim

x a f x

( )

存在。

(3)

lim

x a f x

( )

= f a

( )

則稱函數 f x 在 x a

( )

= 連續。

當函數 f x 在定義域中的每一個點都連續,則稱函數

( )

f x 為連續函數。

( )

《註》函數 f x 在 x a

( )

= 連續,則

lim

x a f x

( )

存在。反之,

lim

x a f x

( )

存在,函數 f x 在 x a

( )

= 未

必連續。

10. 導數的定義

設函數 f x 在 x a

( )

= 及鄰近區域都有意義,若極限

lim

x a f x

( ) ( )

x a f a 存在,則稱函數 f x 在

( )

x a= 的導數存在,並稱此極限值為 f x 在 x a

( )

= 的導數,記作 f a

( )

,即

( ) lim

x a f x

( ) ( )

f a

f a x a

′ = −

− 。

《註》若函數 f x 在 x a

( )

= 的導數 f a

( )

存在,則稱 f x 在 x a

( )

= 可微分,否則稱為不可微分。

《註》函數 f x 在 x a

( )

= 的導數 f a

( )

=

lim

x a f x

( ) ( )

x a f a ,若令 x a h− = ,則 x a h= + 。當 x→a 時,意指h → ,因此函數0 f x 在 x a

( )

= 的導數亦可表示為

( ) ( ) ( )

lim

h 0 f a h f a

f a h

′ = + − 。

11. 微分公式(設 f x 、

( )

g x 為可微分函數)

( )

(1) 若 f x

( )

= ( c 為常數),則c f x

( )

= 。 0

(2) 若 f x

( )

= ( n 為有理數),則xn f x

( )

=nxn1

(3) 若h x

( )

=kf x

( )

( k 為常數),則h x

( )

=kf x

( )

(4) 若h x

( )

= f x

( ) ( )

+g x ,則h x

( )

= f x

( )

+g x

( )

(5) 若h x

( )

= f x

( ) ( )

g x ,則h x

( )

= f x

( )

g x

( )

(6) 若h x

( )

= f x g x

( ) ( )

,則h x

( )

= f x g x

( ) ( ) ( ) ( )

+ f x g x

(7) 若

( ) ( ) ( )

h x f x

= g x ,則

( ) ( ) ( ) ( ) ( ) ( )

2

f x g x f x g x

h x g x

′ + ′

′ =

⎡ ⎤

⎣ ⎦

g x ≠ )。

( )

0

12. 連鎖規則(設 f x 、

( )

g x 為可微分函數)

( )

h x

( )

= f g x

( ( ) )

,則h x

( )

= f g x g x

( ( ) )

( )

《註》設 f x 為可微分函數, n 為有理數,若

( )

h x

( )

= ⎣f x

( )

⎦ ,則n h x

( )

=n f x

( )

n1× f x

( )

13. 導數的正負與函數的遞增、遞減關係

f x 為區間

( ) [ ]

a b 上的多項式函數,對於任意, x

( )

a b,

(26)

(2) 若 f x

( )

< 恆成立,則0 f x 在

( ) [ ]

a b 上為嚴格遞減函數。 , 14. 利用第二階導函數判斷函數圖形的凹向

f x 為區間

( ) ( )

a b 上的多項式函數,對於任意, x

( )

a b,

(1) 若 f x′′

( )

< 恆成立,則0 f x 在區間

( ) ( )

a b 的圖形凹口向下。 , (2) 若 f x′′

( )

> 恆成立,則0 f x 在區間

( ) ( )

a b 的圖形凹口向上。 ,

《註》函數圖形凹向改變的分界點,稱為反曲點。

15. 利用第二階導函數判別極大、極小值 設 f x 為多項式函數且

( )

f c

( )

= ,則 0

(1) 當 f c′′

( )

< 時,函數0 f x 有極大值

( )

f c 。

( )

(2) 當 f c′′

( )

> 時,函數0 f x 有極小值

( )

f c 。

( )

16. 不定積分

F x 是函數

( )

f x 的一個反導函數,

( )

C 為任意常數,則F x C

( )

+ 稱為函數 f x 的不定積

( )

分,以符號

f x dx

( )

表示,亦即

f x dx F x C

( )

=

( )

+ 17. 不定積分的公式

(1) 設n ≠ − 的有理數,則1 1 1

n xn

x dx C n

= + +

+ C 為常數)。

(2) 設 k 為常數,則

kdx kx C ( C 為常數)。 = + (3) 設 k 為常數,則

kf x dx k f x dx

( )

=

∫ ( )

(4)

f x

( ) ( )

+g x dx =

f x dx

( )

+

g x dx 。

( )

(5)

f x

( ) ( )

g x dx =

f x dx

( )

g x dx 。

( )

18. 定積分的性質

f x 、

( )

g x 為多項式函數, a 、 b 為實數且 a b

( )

< , k 為任意常數,則 (1)

aaf x dx =

( )

0

(2)

baf x dx

( )

= −

abf x dx

( )

(3)

bakf x dx k

( )

=

baf x dx

( )

(4)

baf x dx

( )

=

caf x dx

( )

+

bcf x dx

( )

(其中 a c b< < )。

(5)

baf x

( ) ( )

+g x dx =

baf x dx

( )

+

bag x dx

( )

(6)

baf x

( ) ( )

g x dx =

baf x dx

( )

bag x dx

( )

19. 定積分與面積的關係

f x 為閉區間

( ) [ ]

a b 上的多項式函數,定積分,

baf x dx

( )

相當於曲線y f x=

( )

與 x 軸、

x a= 、 x b= 所圍成的區域中,在 x 軸上方部分的面積減去在 x 軸下方部分的面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次數分配表中,從各組的次數最小一組,逐一向次數較大一組依序

- 絕對數值為零 0 #

從思維的基本成分方面對數學思維進行分類, 有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直覺 思維三大類。 在認識數學規律、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在數位系統中,若有一個以上通道的數位信號需要輸往單一的接收端,數位系統通常會使用到一種可提供選擇資料的裝置,透過選擇線上的編碼可以決定輸入端

- 絕對數值為零

以下簡單介紹魔術三角形: 如圖 1, 若三角形每邊有 三個數且數字和都是定值, 稱為 3 階 (傳統) 魔術三角形; 如圖 2, 若每邊有三 個數且較大兩數和減最小數的差都是定值, 稱為

對任意連續函數,每個小區間上的取樣點 x 都選擇在函數最 大值與最小值發生的點。如下圖,淺色方塊的高度都挑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