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做 自 己 生 命 中 的 主 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做 自 己 生 命 中 的 主 人"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一)

熊  琬

壹、前 言

從三個實例說起。

一、了凡四訓的啟示:

袁了凡,明代江蘇吳江人。名黃,字坤儀,初號學 海。自幼好讀書,博學廣知,無所不通,舉凡天文、象 數、河洛、律呂、水利、兵政、堪輿、星命、岐黃、句股 等,均能精密研求。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曾任知縣、兵 部主事等。早年銳意功名,但因命運屢厄,遂棄官家居。

曾著有《了凡四訓》而聞名於世。其書敘述他的一生。自 遇孔先生給他算命,一生的吉凶休咎無不一一應驗,毫不 爽失。其後,每逢科考,名次先後,皆不出孔先生所算 者。甚至如廩生有獎學金可領,經過一陣波折後,竟升格 為貢生,仍如孔先生所算,九十一石五斗滿了其數,分毫 不差。始徹底相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榮辱生死,都 有定數」。真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於是,至 南京近郊棲霞山拜見了雲谷禪師,並向之請教。禪師說:

「你被人算定,不曾轉動分毫,豈不是十足的凡夫。」

了凡問:「定數可逃嗎?」禪師說:「命由我作,福自 己求。」並引用孟子說:「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以 及《詩經》所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書經》: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為孔先生算定你不 登科,無子,這是「天作之孽」;猶可得違。今當盡力擴 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功德,這才是自己所造的福。

既說「趨吉避凶」,足見天命豈是有常,否則,吉何可

(2)

非、有偏正、有半滿、有大小、有難易,其中有幾微之辨,非明智者莫 辨。其所以用「了凡」二字,蓋取「了脫凡情,優入聖域」之意。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老子》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五十二 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廿四章:「自見者 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 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四十章:「反者 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任何事情往往要從正反面兩看,正面是從反 面激發出來的。如槍炮火箭威力之所以強大,正是反作用力的所造成 的效果。《了凡四訓》給我們的啟示是:

(1)聖賢豪傑人中龍鳳,與其說是天生而成的,不如說是困頓的 命運中篩選出來的!

(2)與其說是他們的智慧過人,不如說是特殊惡劣環境、嚴苛挑 戰鑄鍊而成的!

(3)人不能安排命運,必被命運所安排。人不能創造自己,必被 他人所創造。

二、露意絲茜的真實故事

《生命的重建》,是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主角露意絲茜一生中 屢充滿悲慘、絕望,甚且罹癌,而竟於六個月後治癒。

(一)一出生的悲劇:

露意絲茜出生十八個月,父母就離婚。繼父的性情殘暴,五歲時露

(3)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一)

意絲茜就遭年老醉漢所強暴失身,童年在學校也遭到歧視。如她自述:

「我大部分的童年,都在忍受身體和性的虐待。」其悲慘情形就可知了。

(二)成長的悲劇:

少年時因沒培養一點自尊心,隨意獻身給關心的人,十六歲即 生了個女兒。母親也因受不了繼父的虐待,而一同離開獨立生活。但 留下一個妹妹(繼父的親生女)。後來的日子,因自卑而自暴自棄,

只吸引到毆打且虐待的男子。在潛意識中一直認為自己只有被虐待的 份,所以常接受那些行為不好的人,也就因為思想的不正確,總吸引 同樣的男性來到身旁。

(三)婚姻的悲劇:

曾在紐約當了名氣很大的時裝設計模特兒,並且幸運的嫁給一位 人品不錯,學歷很高的英國紳士。當時蠻以為這美好的一切可以永遠 保有,但不幸的也許由於她的自尊與自信心並沒有相對的提昇,對方 有所不滿。那位英國紳士,竟愛上另一個女人,絕情的離去。此次的 打擊更是創鉅痛深,非筆墨所能形容。

(四)命運的喜劇─參加宗教科學會

命相家曾預言露意絲茜在秋天會因某件小事影響後半生。其後她 真的因參加宗教科學會而改變一切,並進入一所校規嚴格─ 不准抽 煙、喝酒、吸毐的大學,因接觸佛教而開始每日靜坐四次。畢業後,

開始作講演,幫助求助的人,並著書,名為《醫療自己的身體》。

(五)癌症的嚴酷考驗:

命運之神要再度的考驗她。此時竟得了婦科癌,小時受性虐待 長期累積憤怒不平,發生毐素,長期侵襲細胞,使之失其正常功能,

然後形成癌症。她知道:如果按照醫生醫療方式只有一再被支解肉 體,直到無可支解。而根本醫療的方法,唯有清除導致癌症的心理系 統,那就根本不需要動手術。她選擇在心理上一心向佛,並要求醫生

(4)

沒有寬恕別人,才會導致癌細胞的產生,侵害到身體。今必將隱藏的 憤怒都消除,走上慈悲喜捨的人生,並開始試圖漸漸在內心中化解對 父親的責怪,而以悲憫心理去想它。更學習素食,排除過去因飲食不 當而積累在體內的毐素,連同將不當的思想所製造的心理毐素清楚盡 淨。如此六個月後,一經檢查,竟然身體沒有癌症的跡象了。

「基於這次親身的經驗,給了我更新的人生價值觀。我更證明 了一點,只要肯去改變慣常的不良想法與行為,則一切疾病都可以治 好。我生命中最好的經驗,即是有些看似悲慘的事,反可能因禍得 福。」最後,她做了某家中心的主持人、醫生及導師。生命充滿了愛 與希望。並且發願盡形壽為人群服務,永不休止。

她 有 一 個 名 言 : 「 如 果 我 這 一 生 , 只 是 不 停 的 怨 恨 和 責 怪 男 人,而不知改變自己的話,可能直到終身不斷的會遭到同樣悲慘的命 運。」她給我們的啟示是:

(1)命運是弱者給自己的藉口,勇且智者不允許自己找藉口,他 永遠在開創嶄新的人生道路。

(2)「天加福是逆來的」!所謂悲慘的命運,是上帝與佛菩薩給人 最大的恩賜。它讓人真正看清自己,培養悲心的最佳機會。

(3)如果不改變習慣和思考方式,自己永遠要作命運擺佈的奴 隸。就如作者所言:「只有自己不甘作命運的奴隸時,才能 真正作自己的主人。」

三、老鷹蛻變的故事

(5)

(一)壽命長短的選擇:

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一般可活到七十年,但牠們一生必須經 歷一個重要的蛻變期,而不為人所知。即牠在四十歲時,翅膀沈重而飛翔不 便,爪開始老化,難以掠食。此時牠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等死,一是蛻變。

(二)蛻變的過程:

首先牠得獨自棲息到懸崖上築巢而居。然後開始用自己的喙啄擊 堅硬的岩石,讓牠的喙完全脫落為止,等待新的喙長出來才行。次用 新生的喙將指爪一一拔出來,再等待新的指爪長出來。再次,用新生 的指爪再將自己的羽毛一一拔掉。俟五個月後,新生的羽毛都長成後 才算大功告成。此過程卻要有一百五十天的痛苦經歷。

(三)脫胎換骨:

老鷹經過了以上的蛻變,此時才算是脫胎換骨,才可以繼續翱翔 三十年。這個例子說明新生需要脫胎換骨的過程。人都活在老舊的習 慣與個性中,而渾然不覺。苦不經過一番蛻變的過程,怎能脫胎換骨 以超越自我的極限呢?所以:

(1)習慣、個性影響人的一生,但也支配了一生。然而突破習慣 束縛的人,才是創造命運的人!

(2)一個作家若不能推陳出新,必被讀者所厭棄。若一個人不能 清除老舊的思想與習慣,也必會被時光所遺棄!

(3)如果沒有敏銳的洞察力、反省力與意志力,絕對不能成為一個 成功者。作家如此,企業家亦然,何況號稱為覺者的修行者?

貳、心理學—從原慾到本我、自我與超自我

原慾(Libido):是一切慾望之來源,佛洛伊德認為原慾是「那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一)

(6)

愛、仁愛,包括對社會國家之愛,甚至更包括對藝術、文學、哲學、宗 教之愛。總之,原慾包括:色慾(性愛的本能)、我慾(自我的愛)、

仁愛(對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之愛)。色慾以發洩為出發點,我慾 以利己為出發點,仁愛以利他為出發點。從可知原我為本我的根本,而 自我與超自我均從原我發展出來。換言之,原慾為一切慾望或愛─不 論是善與惡、私與公的原動力。如果順著原慾發展,則品格自然會往卑 下處發展。如將原慾昇華,則人格自會向上提昇,往高尚處發展。總 之,原慾不僅是一切慾望的來源,也當是生命的來源,也是一切善、

惡,以至社會性利他,昇華的原動力。

一、原我(Id):原我是最原始的我,它毫無保留地保存自己的 本能慾望。它貪婪、衝動,常是違反社會;它是享樂主義,沒有理性 與道德,桀驁不馴,它完全深藏隱伏在潛意識中,卻有強大的力量在 支持著。如:吃、喝、拉、撒,飲食、睡眠、淫欲等生理之本能欲望 俱屬之。就佛法言,此「欲界」眾生之習氣也。

就唯識言,它是深沈潛藏的我執中的「我愛」的業習 ─ 有我 執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恆常相隨不斷。《成唯識論》卷四云:

「此意相應有幾心所?且與四種煩惱常俱。此中俱言顯相應義。謂從 無始至未轉依此意,任運恆緣藏識與四根本煩惱相應。其四者何?

謂我癡、我見,及我慢、我愛;是名四種。我癡者,謂無明,愚於我 相,迷無我理;故名我癡。我見者,謂我執,於非我法妄計為我;故 名我見。我慢者,謂倨傲,恃所執我令心高舉;故名我慢。我愛者,

謂我貪,於所執我,深生耽著;故名我愛。……此四常起擾濁內心令 外轉識恆成雜染。有情由此生死輪迴不能出離,故名煩惱。」

(7)

二、自我(Ego):若說原我是原始衝動的欲望,則自我是管控原 我的力量。它是屬於社會性的,是社會化、文化教養的表現,自我是 後天培養而有的。自我部分屬於意識,而部分屬於潛意識狀態。佛教 戒律部分,是屬於發展自我的一種。

三、超自我(transcendental-ego):超自我是原我、自我意識 的超越。如藝術、文學、哲學則是屬於自我欲望的一種超越。它是原 我的良知,原我是屬生理性的,自我是屬社會性的,而超自我則是屬 於道德性、宗教性的昇華作用。它常是屬於潛意識的部分。

參、三種意識:

意識,是我們對自己有自我意識到的,如我的姓名、出生年月 日、住址,或正在說話、走路、用餐等。下意識,則是自己不能清楚 的意識到的,如自己說話的口頭禪、語音變化、習性成自然的個性 等。潛意識,則是完全不能自我認知及意識到的,它深藏在我們的心 靈深處,可能在夢境中,或與心理醫師會談時,能被心理醫師挖掘出 來。這三種意識,實際上所謂的「意識」,其實,也是受「潛意識」

所影響的。就心理學言,不過是「潛意識」在操縱人,而不能知。

心理分意識為三層:即意識(The Conscious)即自覺層;下意 識(The Pre-conscious)即覺前層;潛意識(Unconscious)即不覺 層。而心理防禦機轉多半在潛意識中進行。從心理分析言,我們人類 心理自覺的意識層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冰山藏在水底之部分。也就是

「不覺層」的潛意識佔絕大部分,甚至「意識」部分反受「潛意識」

部分的操縱而不自覺。自「潛意識」學說提出後,早打破「理性支配 人類行為」,卻認為「人不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故佛洛伊德潛意 識學派的出現,對心理學之震撼蓋不下於日本長崎、廣島的兩顆原子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一)

(8)

業,為梵語karma之意譯,譯為業、辦事、作法等。凡人的行為,

以至起心動念的造作,都會在八識田中留下印象。成為一種潛勢力,

這在唯識學上稱之為「業」。業有熏習的作用,經過長期的種現熏 習,就會成為習慣,稱作「業習」。身、口的造作都是業。在身曰身 業,在口曰口業,在意曰意業。身、口、意三業,造成人的行為、個 性,名業力。業力是一種潛能、潛勢力,也是潛意識。

我人日常行為有其慣性,此稱為業習。人的習性有先天俱有的,

有後天養成的。先天俱有者,稱「本有種」,是多生以來生活經驗 熏習所成。後天養成的,則與這一生社會、文化、生活環境與教育 背景等有關。先天、後天的習性養成吾人的性格,性格復支配我人 的行為,又影響形成未來的性格。總之,業力是一種支配吾人命運 的力量。梁啟超先生所著《佛陀時代與原始佛教教理綱要》有云:

「業,……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大約是各人憑自己的意志力,不斷 的活動,活動反應的結果,造成自己的性格,這活動又成為將來活動 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運。從支配命運那一點來說,名曰業果,或 業報。業是永遠不滅的,除非業盡─ 意志活動停止,活動若轉一個 方向,業便轉個方向而存在。業果、業報決非以一期生命的死亡而終 了,死亡不過是色身─ 物理所構成的身體,循物理的法則由聚而 散。生命並不是純物質的,所以各人所造業。並不因物質的生命死亡 而消滅。死亡之後,業力會自己驅引自己換一個別的方向、別的形 式,又形成一個新生命。這種轉變形態名曰輪迴。懂得輪迴的道理,

便可以證明業力不滅的原則。」這是說明業果、業報及生命輪迴與業 的關連,頗為簡而易懂。 (待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意,原在引運人們深思 所以,「嘆茶去」這句話的用 們都要做自己的主人。 、坐、臥,每一個行動當下,我 引生命的力量,進而不論行、住 ,播種到我們的識田中,成為牽

你如果大腸很好的時候,你早上應該不是自己醒過來,而是被大腸的蠕動叫醒,大腸蠕動 在叫你了,為什麼?因為 5 到 7 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所以為什麼我們告訴 癌症 病人一定要 9

[r]

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慢你等,你等皆當作佛。」心中有佛性,修行

2.本電子郵件及其所有附件可能載有機密、限閱之特定資訊,僅供指定收件人特

擁有很強的內在動機 (探索自己和世界) 擁有內在和外在的動機,並能自我調控(提升能力、升 職準備). 喜歡與生活連繫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印尼人信奉伊斯 蘭教 ( 回教 ) , 每年伊斯蘭教九 月 是齋戒月,教徒 在三十日內,由 日出到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