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二)

熊 琬

肆、幾種心理學理論

一 、 交流分析理論

(Transactional

Analysis)

─包括人際交流分析

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由父母、

兒童,以及成人三大部分構成的。

(一)兒童的部分:

代表原我的階段,故是原我 的表現。它代表慾望、感情、衝 動,它是生理的反應,是「自我 中心」;屬於「原我」的人格部分

─ 原始狀態。故一方面,它表 現的是幼稚、無知。但另一方面,

又表現天真、浪漫無邪,淳真未 鑿,具有無比好奇及創造力。

(二)父母的部分:

父母本代表權威、責任感、

主觀的價值體系,它是「他人中 心」的;屬於社會性的「自我」

的人格部分。具有自恃,不可商 量 , 惟 我 獨 尊 等 意 義 。 另 一 方 面,它也具有愛護、關懷與體貼 的一面。

(三)成人的部分:

它 代 表 人 格 的 成 熟 面 , 理 性、具邏輯分析能力;它也是功 利的,也更有其圓熟與智慧的一 面。屬於平衡「自我」與「超自 我」的人格部分。它是調和兒童 與父母之間的功能,它能反省,

自 我 檢 討 , 具 有 超 然 的 態 度 去 思 考 問 題 、 面 對 問 題 及 解 決 問

(2)

一人身上,交互作用。

二、四種人生態度:

(一)「我好你不好」:

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脹、自 以為是的我。唯識瞋心所、慢心 所、忿、恨、惱、覆、嫉、慳、

誑、害、憍等心所的作用。

(二)「我不好你好」:

這 種 人 較 自 卑 , 自 信 心 不 足 。 常 因 處 於 下 位 或 能 力 不 足 , 往 往 借 巴 結 、 奉 承 得 到 好 處及利益。唯識中的諂心所。

(三)「我不好你不好」:

是自己恨自己,也恨他人。

天下沒好東西,不能承認自己之

人物。

(四)「我好你好」:

這 是 正 常 而 成 熟 的 一 種 心 態 , 既 能 肯 定 自 己 , 也 能 肯 定 別 人 。 能 不 斷 的 學 習 進 步 、 成 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 華 嚴 經 》 中 善 財 童 子 五 十 三 參 , 無 論 凡 夫 、 外 道 、 小 乘 都 是 我 參 訪 的 對 象 。 「 普 賢 十 大 願 」 , 如 禮 敬 諸 佛 、 稱 讚 如 來 、 廣 修 供 養 等 ; 六 度 、 十 波 羅 蜜 等 。 雙 贏 的 人 際 關 係 ( 沒 有 輸 家 ) , 無 論 親 子 關 係 、 處 世 、 交 友 , 交 涉 問 題 , 商 業 關 係 、 國 際 談 判 等 , 都 是 最 高 不 易的原則。

三、阿奇里斯併發症

(The Achilles Syndrome)

阿奇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勇 士,在他幼時,其母為使他刀槍 不 入 , 便 抓 其 足 跟 , 在 史 蒂 克 斯 河 水 中 , 遍 洗 全 身 , 但 未 注 我好

(I am O.K)

你不好

(You are not O.K)

我不好

(Iam not O.K)

你不好

(You are not O.K)

我不好

(I am not O.K)

你好

(You are O.K)

我好

(I am O.K)

你好

(You are O.K)

(3)

意 足 跟 部 分 。 阿 奇 里 斯 便 因 刀 槍 不 入 , 所 向 無 敵 , 稱 雄 於 天 下 。 於 是 到 處 與 人 挑 戰 , 終 因 一 次 戰 役 中 , 被 勁 敵 巴 利 斯 一 箭 正 中 足 跟 而 致 命 。 此 故 事 有 兩點啟發:

( 一 ) 母 親 無 不 愛 其 子 , 保護惟恐不周到,而忽略保護之 中,往往得之於此,而失之於彼。

(二)阿奇里斯併發症意味 著人人都有死角,愈欲保護,總 免不了會有破綻。人非神非佛,

不免有盲點與缺陷,必定顧此失 彼。即使是個強者或賢者也都不 免,何況常人。

( 三 ) 如 何 避 免 阿 奇 里 斯 腳跟的疏失,只有借重他人。在

「我不知你知」的部分,如唐太 宗 借 著 魏 徵 , 能 避 免 犯 錯 ; 如

《 了 凡 四 訓 》 雲 谷 禪 師 的 話 語 中 。 在 「 你 不 知 我 不 知 」 的 部 分,如《生命重建》中的主角露 薏絲茜。修行者,借著戒律以及 禪修的觀照功夫。

(四)《阿奇里斯併發症》

一書說到幾個重點:「我們身上

的阿奇里斯腳跟,是我們每個人 最大的弱點,同時也為我們帶來 最嚴厲的考驗。如果我們能接受 它,並從中學習,那麼阿奇里斯 腳跟反而可能成為我們每個人力 量的泉源,進步的動力,以及人 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大多 數 時 候 , 我 們 就 像 阿 奇 里 斯 一 樣,拒絕去承認自己的弱點,並 且連帶地也把本身原有的優點忘 得一乾二淨。」「所謂阿奇里斯 併發症,就是由於我們拒絕承認 自己的阿奇里斯腳跟,所付出的 代價。」

四、四個視窗

 

以上四個視窗:

(一)「我知你知」:

屬於一般的認知,如對自己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二)

我知

(I Know)

你知

(You Know)

我不知

(I Don't Know)

你知

(You Know)

我知

(I Know)

你不知

(You Don’tKnow)

我不知

(I Don't Know)

你不知

(You Don’tKnow)

(4)

屬 於 個 人 自 己 的 秘 密 , 內 心的想法,往往只屬於自己的私 密,別人無從得知的。即所謂己 所獨知者。

(三)「我不知、你知」: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亦即己所不知,而別人則一目了 然。如不能自見其面及背,但他 人無不容易可見。

(四)「我不知、你不知」:

如我們自己的身體實狀,不 經過精密儀器的檢測,不易清楚 得知。又如我們每個人的深層潛 意識,非但不能為人所知,即自 己本身也多未能了知。

《 精 神 分 析 入 門 譯 者 序 》 : 「 十 九 世 紀 末 期 , 佛 洛 伊 德 創 立 精 神 分 析 , 此 學 說 不 僅 為 精 神 醫 學 界 的 新 發 展 , 並 且 因 為 它 在 通 往 『 人 的 了 解 』 的 道 路 上 開 啟 了 一 扇 大 門 , 打 破 理 性 支 配 人 類 行 為 一 貫 信 念 , 以 致 它 對 人 類 思 想 和 生 活

此 震 撼 人 心 , 主 要 由 於 它 揭 露 了 人 們 心 理 上 『 潛 意 識 』 的 存 在 ; 我 們 的 思 想 、 情 感 和 行 為 不 能 夠 完 全 自 我 意 識 到 , 並 且 理 性 地 加 以 控 制 的 ; 源 之 於 潛 意 識 的 慾 望 和 需 求 藉 著 種 種 方 法 , 不 知 不 覺 地 操 縱 我 們 的 精 神 活 動 。 人 不 完 全 是 他 自 己 的 主 人 」 , 這 是 多 麼 驚 人 的 事 實 。 」 又 說 : 「 人 的 過 去 經 驗

( 原 註 : 尤 其 是 童 年 經 驗 ) 一 直 影 響 成 年 以 後 的 精 神 活 動 ; 它 們 在 潛 意 識 裡 形 成 強 大 的 力 量 , 而 不 知 不 覺 地 影 響 著 成 長 後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種 種 思 想 、 感 覺、行為。」「這些重要的理論 影 響 著 那 些 以 『 人 的 心 理 與 行 為 』 為 探 索 對 象 的 學 問 。 每 一 個 學 問 的 領 域 ; 舉 凡 心 理 學 、 教 育 、 道 德 、 宗 教 、 哲 學 、 藝 術 ( 又 如 精 神 醫 學 ) …… 皆 掀 起 巨 大 的 變 革 。 以 藝 術 為 例 , 精 神 分 析 為 藝 術 開 拓 了 一 個 新

(5)

的 探 索 領 域 , 提 供 豐 富 的 表 現 對 象 。 」 賀 伯 特 荷 德 在 本 書 前 言 說 : 「 人 的 情 緒 問 題 和 他 本 身 同 樣 地 古 老 , …… 一 直 到 了 佛 洛 伊 德 博 士 出 現 時 , 通 往 心 理 的 門 戶 才 被 打 開 , 而 心 理 治 療遂得以達到成熟階段。」

《 莊 子 逍 遙 遊 》 云 : 「 瞽 者旡(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 者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 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莊 子齊物論》云:「人之生也固若 是芒(闇昧)乎?」「芒」,玄 英疏:「芒,闇昧也,言凡人在 生,芒昧如是,舉世皆惑,豈有 一人不昧者?」《莊子齊物論》

又云:「庸鉅知(何知)吾所知 之非不知邪?庸鉅知吾所謂不知 之非知邪?」

《 東 萊 博 議 . 晉 懷 公 殺 狐 突 》 曰 : 「 明 於 觀 人 , 闇 於 觀 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見秋毫之 末,不能自見其睫;舉千鈞之重 者,不能自舉其身。甚矣,己之 難觀也。人皆知以己觀己之難,

而 不 知 以 人 觀 己 之 易 。 因 人 之

善,見己之惡;因人之惡,見己 之善;觀孰切於此者乎?」所謂 學佛,就是覺的意思。如何發覺

「我不知、你知」及「我不知、

他也不知」的部分。就是善於運 用「阿奇里斯腳跟」,轉缺點為 優 點 , 所 謂 「 煩 惱 即 菩 提 」 、

「反者道之動」也。

伍、心理學與禪學的昇華方法

心理學方面的昇華─自覺 層的擴大:

自 潛 意 識 心 理 學 認 為 : 人 的 行 為 、 心 理 無 論 理 性 的 或 者 情 緒 的 , 有 的 是 可 以 意 識 到 的 , 更 有 許 多 是 不 容 易 被 意 識 到 的 。 《 禪 與 心 理 分 析 》 說 :

「 禪 的 目 標 是 在 認 識 人 自 己 的 自 性 。 它 尋 求 知 汝 自 己 。 但 這 種 知 識 不 是 現 代 心 理 學 家 的 科 學 知 識 , 不 是 那 把 自 己 當 客 體 來 認 知 的 知 性 的 知 識 ; 禪 宗 對 自 我 的 知 識 , 不 是 知 性 的 , 不 是 疏 離 的 , 而 是 知 者 與 被 知 者 合 而 為 一 的 充 分 體 驗 。 」 《 禪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二)

(6)

與 心 理 分 析 》 又 說 : 「 無 意 識 並 不 意 謂 沒 有 衝 動 、 情 感 、 慾 望 、 恐 懼 等 等 , 而 只 是 說 他 沒 有 察 覺 到 它 們 。 」 《 佛 洛 伊 德 心 理 分 析 》 云 : 「 自 覺 的 心 只 是 我 們 全 部 精 神 的 尖 端 , 他 是 和 注 意 相 伴 , 就 是 所 謂 凝 神 。 我 們 愈 自 凝 神 , 則 愈 自 覺 。 換 言 之 , 即 我 們 的 注 意 愈 集 中 , 則 我 們 心 意 界 內 便 愈 分 明 。 心 理 學 家 有 個 巧 妙 的 比 喻 : 心 理 學 家 認 為 , 我 們 心 意 有 中 心 有 邊 緣 , 好 像 一 個 有 光 的 圓 圈 , 其 中 心 的 光 點 是 極 亮 的 。 其 漸 移 周 圍 則 漸 漸 淡 了 。 所 謂 中 心 就 是 注 意 , 至 於 周 圓 以 外 , 便 是 不 自 覺 。 所 謂 禪 定 就 是 在 提 撕 心 念 集 中 一 點 , 正 如 令 光 圈 從 中 心 點 不 斷 擴 大 其 光 明 以 達 到 光 圈 整 體 內 外 遠 近 無 不 透 明 通 澈 。 而 本 性 智 慧 光 明 由 之 顯 現 。 」 又 《 禪 與 心 理 分 析 》 曰 : 「 禪 的 目 標 是 在 認 識 人 自

作 客 體 來 認 知 的 知 性 知 者 的 知 識 ; 禪 宗 是 對 自 我 的 知 識 , 不 是 知 性 的 , 不 是 疏 離 的 , 而 是 知 者 與 被 知 者 合 而 為 一 的 充 分 體驗。」

其 中 , 將 無 意 識 、 潛 意 識 變成意識。借著注意力集中、凝 神 , 達 到 自 覺 的 境 地 。 這 可 借 禪 修 達 到 自 覺 的 是 一 條 很 方 便 殊 勝 的 道 路 。 唯 識 , 在 印 度 名 曰 瑜 伽 , 梵 語 y o g a 之 音 譯 。 意 譯 作 相 應 。 依 調 息 ( 調 呼 吸 ) 等 方 法 , 集 中 心 念 於 一 點 , 修 止 觀 ( 奢 摩 他 與 毘 婆 舍 那 ) 即 定 、 慧 而 與 之 相 應 , 必 與 正 理 相 應 冥 合 一 致 。 最 後 達 到 能 、 所相應一如的境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略疏》卷二云:「由澄諸念,覺 識煩動。由前以靜澄心,諸念不 起,心合靜源,體非分別。故見 分別之識,煩勞動擾。苦自是識 則不能見識,如眼不自見。今由

(7)

念澄智顯,故覺識也。」《大方 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一謂: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以 淨 覺 心 , 取 靜 為 行 ; 由 澄 諸 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 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 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 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 者名奢摩他。」

陸、結 論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 安樂。」《老子》五十二章曰:

「 禍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禍 之 所 伏。」《老子》廿四章曰:「自 見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無 功 。 」 《 老 子 》 三 十 三 章 曰 : 「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者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

《 老 子 》 四 十 章 曰 : 「 反 者 道 之 動 , 弱 者 道 之 用 。 」 以 福 禍 相 倚 伏 , 反 者 道 之 動 。 易 以 正 反相生。

佛 教 有 「 一 飲 一 啄 , 莫 非 前定」之說。人是一呼一吸長大

的,生命是自己點點滴滴所造成 的!浩瀚大海是一滴一滴水聚合 而成。要創造怎樣的將來,就要 注 意 現 前 的 一 呼 一 吸 、 一 思 一 念。命運之神,不是別人,正是 你自己!

有 人 年 齡 雖 然 增 加 , 但 心 態 卻 是 負 成 長 。 這 屬 於 奴 隸 的 生 命 。 反 之 , 有 人 是 隨 年 齡 之 增 加 , 而 德 業 、 智 慧 則 不 斷 成 長 , 這 是 不 斷 能 重 塑 生 命 的 人 。 但 其 中 , 少 部 分 屬 等 加 級 數 的 成 長 , 極 少 部 分 屬 成 等 比 級 數 的 成 長 。 在 逆 境 中 沈 淪 的 屬 第 一 種 , 在 逆 境 中 成 長 的 屬 第 二 種 , 無 論 順 、 逆 境 中 都 能 成 長 的 屬 第 三 種 。 所 以 廿 五 歲 不 是 五 十 歲 的 一 半 , 三 十 五 歲 也不是七十歲的一半。

生命雖然有限,但智慧的成 長卻是無限的。故生命不重在於 它 的 長 與 短 , 而 在 德 業 、 智 慧 上 是 否 能 不 斷 的 成 長 與 突 破 , 這 種 人 才 真 正 能 做 自 己 生 命 中 的主人! (全文完)

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刺青的風險,在於刺青的工具是否衛生、刺青師的

情調中的情調? 這不是享受中的享受? 完全放下的用一餐。誰說 面對自己生命生存的意義, 菜詣的原昧,自己 咀嚼著飯粒的馨香 始的叫 mrd 喘繆繆級弩曳,

藉由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於小學生活做省思、回顧,想想自己在這六年中什麼

意,原在引運人們深思 所以,「嘆茶去」這句話的用 們都要做自己的主人。 、坐、臥,每一個行動當下,我 引生命的力量,進而不論行、住 ,播種到我們的識田中,成為牽

藉由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於小學生活做省思、回顧,想想自己在這六年中什麼是自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 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 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 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 真正接收的並不是別

但是更好」書中提到:「做選擇的能力無法被人拿走或送人─它 只能被遺忘而已」,「我們已忘了自己有做選擇的能力」,「長久

2.本電子郵件及其所有附件可能載有機密、限閱之特定資訊,僅供指定收件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