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銅器與西周封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青銅器與西周封建"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青銅器與西周封建

人類智能的進步可以體現在工具的製造上。遠在石器時代,人就懂得就地取材,以石 頭和泥製造出工具和陶器,方便勞動及儲存物品。隨著農業發展,食物的來源穩定下 來、人口上升,人也有更多時間投入創作更精美的工藝品。考古挖掘出形形式式的青 銅器,歷史學家推定它們是商和周時期的產物,因此將這段作器世代統稱為「青銅時 期」。

故此我們認定青銅器是研究商周兩代的重要一手資料——青銅器本身就是歷史的敘述 者,而它身體的銘文記錄著它的身世遭遇,反映當時的政治環境,是考究西周封建制 度不可或缺的證據。

(一)青銅器的出土及種類

中國最早的青銅發現在甘肅的馬家窯內,經校正時間約為前 3000 年1。現有的西周青銅 器基本出土於周原2附近,也有在甘肅、寧夏和大西北的發現,證明周幅員之大3

青銅器的種類非常多,功能也很廣泛,它們可以用來承載食物、又可以是禮器、樂器、

兵器、農具或裝飾品,不但有觀賞價值,同時具備實用功能。事過境遷,受戰亂、各 種人為因素和自然災害影響,存世而又保存良好的青銅器只有少數。

(二)青銅器的重要性

青銅器的重要性有三點︰

1.青銅器在歷史時段當下鑄造,可反映時代脈動。一經鑄造就難以刪改,因此整件器 物都是可靠的原始資料。

2.青銅器並不純粹是器皿或裝飾,某些青銅器的器體還刻鑄的文字——金文4,為研究 提供文字記錄。採取「二重驗證法」,以銘文為基礎,對照《周禮》、《尚書》等古 籍所記,兩者互相補足,又避免「孤證不立」的情況,可進一步核實古書內容的真偽。

1 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經聯,2005),頁 2

2 周人的原都,周、召二公的封地。文王都豐、武王以下以鎬為都。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

(台北:經聯,2005),頁 12

3 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經聯,2005),頁 13

4 又名金石文或鐘鼓文

(2)

3.青銅器造價高昂,極費資源鑄造,所以在商周時期擁有青銅器必然身份非凡,既有 官方認可,也是財富的象徵。這種高端的製造技術標誌著中國科技史的新高峰,間接 反映西周皇室和貴族對財富的積累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

《史記》記載秦始皇命人在泗水打撈周鼎一事。為迎取該鼎,秦始皇還特意齋戒沐浴,

但事與願違,即使動用千人,也是求而不得5。縱使君臨天下、隻手遮天的秦始皇也苦 苦求鼎,該事例足見青銅器的重要性:它不但是身份的象徵,彰顯了持有者的社會地 位,同時亦有宣立政權合法性的內涵。

(三)製造方法

青銅器的外形和銘文內容一般分別不大,這是因為鑄造青銅器的過程非常複雜:工匠 先將,紅銅、錫、鉛等融化成合金6,調配至適當比例,再倒人模具塑型高溫燒製。 製 作青銅器所需時間、資源、人手遠比製作石器和陶器來得要多,而且技術也是十分複 雜,只有極為富裕、掌握重大資源的政權才能製造。商製青銅器,從造型的複雜性和 銘文長度比不上周製,這也反映周族的經濟、科技實力凌駕於商;也可推敲至少在西 周初期,皇室貴族壟斷了青銅器的製造。

(四)閱讀青銅銘文

青銅銘文詳細記錄了時間和地點,後代才能以此為線索,重塑周的歷史。不僅如此,

我們還能從中推敲周的官職制度、祭祀儀式等一系列政治、文化、社會息息相關的事 務,是歷史研究的巨大助力。不過,古文字與現今漢字的讀音和意義相差甚遠,青銅 器上的銘文對現代人來說就顯得佶屈聱牙。雖然如此,銘文有固定的格式,要讀懂並 不難。

就以常見的訓誥和冊命銘文為例,大部分銘文天都明確標示時間(以天干地支表示),

再點名地點。這也間接證明周王的活動範圍不只是在首都,周王有巡視國邑的職能。

封獎冊命多數在宮殿進行儀式,以表莊嚴。

接下來,王會先回溯歷史,述祖先之德,許多銘文都會記錄文武二王克商建周一事。

繼而會有一段對受封者或其祖先的讚揚辭,對他們的服務表示肯定。若此乃冊命,王 就會宣布任命的官職並對其加以勉勵。

5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

弗得」

6 馬承源主編,(台北:南天書局,1991),頁 492

(3)

緊接著便是王的賞賜,銘文會列出禮品的名稱和具體數量,這些禮品都有一定的象徵 意味。受封者感激王的封賞並因此作器,銘刻上希望「子子孫孫永寶用」之類的祝願 辭。7

閱讀銘文需要注意的事項:

閱讀銘文時,讀者需要留意兩點。

第一,受封者多對周王心存感激,而且青銅器的製造過程或由王室監控,所以我們也 不可忽視青銅銘文有政治傾向,其所言之事乃王室觀點8

第二,由於青銅器是後製的,所以會出現時間誤差,讀者需謹慎。比如該器是記武王 對答謝諸侯為其服務,因此有所封賞,那麼此成器時間可能要到成王時期。這是因為 製造青銅器需耗費時間和收集物料,得到王的嘉獎是件大事,作器者必然隆重其事,

盡可能把最好的物料用來製造。另一種可能就是後人作器紀念祖先的偉績,並藉此彰 顯家族地位。

青銅器反映商亡周衰的歷史

許多青銅器都刻有銘文,這令青銅器不只是器具,而是歷史的一部分。西周早期紀念 性銘文多與戰爭有關9

(一)利簋——牧野之戰,交代武王征商人一事

10是一種是食器,利簋 1976 年出土於陝西的一處青銅器窖內。器體有銘文四行,共 三十二字,據考究應造於武王時期11

銘文大意:

武王帶領軍隊出征殷商,在甲子日的早上,歲星當空12,大勝。七日後,武王在管地 駐軍,賞賜銅器給右史利。利因而鑄造了這件寳器作為紀念13

7 馬承源主編,(台北:南天書局,1991),頁 355-357

8 李峰《西周的政體——中國最早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頁 22

9 同上註

10 音鬼

11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頁 31

12 吉兆,有利征戰

13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頁 34-35

(4)

利是該青銅器擁有者的名字。銘文顯示利是武王的右史,受武王賞賜,他因而作器記 錄這場大戰14。利簋的重要意義是記錄了周武王向天下宣布周打敗了商的事實,商已 成過去,周室是權力的掌控者。

為何製造青銅器?

那麼利為什麼鑄造青銅器呢?他是史官,本身的職責就是記錄歷史,即使武王沒有對 他進行賞賜,利還是要把戰勝商這件大事記錄下來。他得到金屬作為賞賜,即代表他 有製作青銅器的權力,這是何等榮耀啊?故其將武王克商之事鑄在簋上。不難猜想其 他鑄造青銅器者大多出自這種心態,畢竟王地位超然,得到封賜是很值得慶祝的事。

以青銅為媒介,而不以其他隨手可得的材料造器,一來因為青銅材質堅硬有助保存,

二來有具體器物能展示給更多人看,三來是能以此凸出受器者(家族)的地位,最後 就是青銅器本身有裝飾作用,能讓觀者賞心悅目15

(二)天亡簋——武王祭天以示權威

天亡簋與利簋並稱西周初最早的青銅器,其內容可補足利簋所言武王到管地之由,又 反映了周初的天命觀。天亡簋是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陕西西岐山,器體有 8 行,共 77 字。

銘文大意:

在辛未日,武王舉行了盛大祭禮。武王率領西方諸侯,在太室山16上祭天。祭祀完畢 後,武王由太公望陪同下山。之後武王在宗廟遍祭先王, 特別為父親文王舉行了隆重 祭禮。文王天命歸德, 武王承其大業, 推翻商王。丁丑日, 武王又舉行了祭禮。太公 望因輔助王祭天,得到王之賞賜。他永久感激, 因而造天亡簋, 以頌王之誇美。

分析:

天亡簋作於武王時期。天亡是器主之名,指的是太公望,也就是後代所說的姜子牙。

他曾輔佐周文王及其子武王,是西周的開國元老。利簋指出武王戰勝商人後曾到過管 地,而利也是在這個時候受到賞賜,天亡簋或進一步解說武王到此的原因。研究指出,

14 牧野之戰

15 李峰,《西周的政體——中國最早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頁 22

16 今嵩山主峰太室山

(5)

武王此舉是準備出發到太室山祭天封禪17,有巡守宣示權威的意味18。管地19與太室山 相距約 50 公里20。換言之,武王從管地出發,登上太室山報天地之功,祭祀祖先,祈 求庇佑,從而確立統治的合法性,並將這個消息昭告天下。

小結:

從銘文中我們也可以核實周的建立、周王的經歷以及當時的政治局勢,因為這是青銅 器的主要題材。將利簋與天亡簋並看,會發現周王常提及推翻商的管治而建立周這個 政權,也一再陳文、武二王之善。這些類似的段落重複出現在其他青銅器上,下文也 有提及,表示周王認為周氏得位是承天命,故有義務要推到暴政,訴諸於形上力量將 統治合理化。

青銅器與西周封建模式

封建是周的一種政治模式。周武王成功建立周,因為國土之大難以一人控制,而且要 嘉獎協助伐商的宗室人員、各部族和功臣,便把土地、人口、禮物賞賜給他們,讓他 們協助管理。這些接受封地的人,被賦予公或侯的職銜,周王一般不會干預封地的內 政,所以他們可說是擁有了封地的自治權。封建制度發展下去,公侯會在封地內部進 行二次或多次分封,封地就像是國家的縮小版。一層一層下去,自天子以至諸侯、大 夫以至於庶人,構成整個封建系統。作為獲得身份和封地的代價,諸侯必須效忠周室,

為周王提供軍事服務、覲見周王。

封建的特質我們都能在青銅器中窺見,而且青銅器也能敘述西周盛衰的故事。

(一)克罍21——西周的分封模式

罍是酒器的一種。克罍其作於成王時期,1986 年出土於北京,有銘文 6 行,長 42 字,

又名大保罍22

銘文大意:

17 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禮,君主向天地報告重整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治理人世

18 李學勤,<天亡簋試釋及有關推測>,中國史研究, 2009(4),頁 5-8

19 即今河南省石佛镇

20 李學勤,<天亡簋試釋及有關推測>,中國史研究, 2009(4),頁 5-8

21 音雷

22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頁47

(6)

王說:「太保23,以你敬明之心,侍奉先王24。我大封土地,供你享用。我封你到燕地 為侯,把六族劃歸燕國管理。」克來燕地就任侯,受王封國,於是讓人製作此件罍器,

以示紀念25

分析:

銘文中所說的「太保」是指召公奭,他與周室一樣姓姬, 曾與周公旦一同輔助武王伐 商,也是成王的重臣26。因受封於燕國,稱燕召公。成王為表率召公用心侍奉周室,

便把燕地和六族封給他,交由他來管治。

(二)何尊——西周官職的任命

尊是酒器一種。何尊刻有銘文 12 行,總長 122 字,因底部破孔,殘損 3 字,現存 119 字,記錄了成王對何的訓示。在 1963 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郊。

銘文大意:

周成王五年四月,居於成周27,後來又折返豐京。四月丙戌日受天庇佑,大吉之日,

成王在宮內召見宗子——何,對他訓話:「你的父親一直效忠文王、武王,文王受天 命,而武王大敗殷。武王曾祭天祈禱:我要住在這裡,這會成為天下中心。你要謹記 先輩的功勳,並效法他們,敬慎祭祀 。我順應天意,對你作此訓示。」成王訓示完畢 賞賜何貝三十朋28,何故作此尊,以作紀念29

分析:

何尊應作於周成王五年30。西周青銅器大致承襲商的傳統,但自成王開始,青銅器的 銘文長度顯著增加,何尊就是一個好例子。從譯文可見周王並非只是出現在首都,也 會在封邑巡視,何就在豐京覲見成王。何是此尊的擁有者,他的身份是「宗子」,負 責祭祀致福之事。篇中成王先提及文王受天命和武王祭天兩件大事,繼而表率何的父 親,讓何日後用心工作,恰恰是宣示了個人的權威。以上訊息透視了周代官位的世襲

——何的父親是祭祀官,他也子承父職,擔任祭祀工作31。何尊的銘文為後代解讀周

23 官職

24 周王,如文、武等

25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頁47-49

26 《書君·奭》:「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

27 今河南洛陽,成王欲遷都成周,但遇上困難。

28 金文中用作貨貝的計量單位

29 李學勤 ,<何尊新釋>,中原文物,1981 年第 01 期

30 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經聯,2005),頁 186

31 李學勤 ,<何尊新釋>,中原文物,1981 年第 01 期

(7)

代的行政架構和官職提供線索,雖然未必直指嫡長子繼承權利,也未必完全保證官位 的獲取只有世襲這種方式,但不妨將此視為仕途的開始或一種可期的職位32

(三)多友鼎——西周末年外族入侵頻繁

多友鼎在 1980 年出土於陝西省的下泉村,作於西周厲王時期,有銘文 22 行,共 277 字。

譯文大意:

厲王某年十月,玁狁33重兵攻打周京,周厲王命令武公、多友率兵出戰。多友與玁狁 激戰半月,四次 都大捷,在戰爭中共殺敵軍近四百餘人,俘虜二十,繳獲戰車合共一 百二十七輛,玁狁大敗而逃。厲王得悉捷報,重賞多友,禮品包括酒勺、樂鐘、合金 一百多鈞34。多友於是命匠以部分合金鑄造該鼎,並在鼎內鑄銘文,感謝周王賞賜,

紀念戰爭的勝利,讓子孫後代永遠珍愛祖先的功績。35

分析:

多友是鼎的擁有者,他是厲王時期的一名武將,其功績在於成功打敗玁狁,保衛周室。

以上譯文除了描述多友驍勇善戰的形象,更有幾個值得留意的地方。(一):多友與 玁狁多次交戰,證明西周後期外族入侵頻繁。(二):多友不是直接隸屬厲王,而是 武公的武將。所以厲王要先命令武公,才能驅使多友出征。(三)武公作為諸侯,有 對周王提供軍事協助的義務。

這些線索都鋪墊了周的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西周之初為周天子為穩定人心,分 封諸侯,諸侯在封地擁有自治權,其權利與周王無異,日後容易坐大,威脅周王的地 位。其次,周室依賴諸侯提供軍事協助對抗外來侵略者,假如諸侯離心,周室將無法 控制大局。

總結——青銅器作為一手資料的利弊

研究青銅器對了解封建概念起莫大作用。周天子有巡視封國、分封諸侯、任命官員和 祭天的職責。受封賞者多是因為服務或保衛當時或歷代的周王,又或者承繼祖先的職 責,繼續對王表忠。如此之下,周王透過賦予土地、奴隸等一系列的禮物籠絡人心,

32 同上註

33 音險允,匈奴的一支

34 現重約 3000

35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頁 221

(8)

受封者感恩戴德,事後作青銅器紀念該事。受封的領地可視為國家的縮小版,周王一 般對此不加以干預,因此該處可謂是高度自治。諸侯效仿周王,設區內的行政架構,

實施二次或多次分封,不過分封者還是名義上尊周。作為獲得禮物的代價,受封者及 其部下必須為周王提供軍事服務,並服從國家安排。

不過青銅器作為史料涵蓋度不足。其製作費用高昂、工序繁複,非常人可以鑄造,故 青銅銘文多反映皇室和貴族政治發展,未能從中得知低下層的生活。

參考資料:

《尚書》

司馬遷《史記》

李峰(2010),《西周的政體——中國最早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李學勤(2005),《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經聯 馬承源主編(1991),台北:南天書局

王輝(2006),《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學勤 ,<何尊新釋>,中原文物,1981 年第 01 期

李學勤,<天亡簋試釋及有關推測>,中國史研究, 2009 第年 04 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55 諡(音仕)寶是仿照帝王在世時所用的璽印而製,即將諡號刻於預製的璽印上,隨葬墓中,表示其 所得的稱號。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76

公元前 482 年,吳王夫差為了成為春秋霸主,因而與諸侯會盟,在黃池之地打敗

(i) 承認當時邦國林立的現狀 (ii) 分封同姓子弟保衛周室 (iii) 分封異姓諸侯來屏衛周王室.

(i) 承認當時邦國林立的現狀 (ii) 分封同姓子弟保衛周室 (iii) 分封異姓諸侯來屏衛周王室.. (iv)

指西周時居住在 東南亞的越裳氏 派使者晉見周成王 歸國時成王為了

第二十三代商王武丁自幼在鄉間長大,了解民間疾苦和稼穡(粵音嫁色,農耕之

(i) 承認當時邦國林立的現狀 (ii) 分封同姓子弟保衛周室 (iii) 分封異姓諸侯來屏衛周王室.

等。台灣都是站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在這個位置與福建是一對雙胞 胎;福建到江西有五百公里還有一座武夷山,武夷山很高聳,從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