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蜀王建墓永陵文物與武人政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前蜀王建墓永陵文物與武人政權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前蜀王建墓永陵文物與武人政權

公元 907 年,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建後梁自立為王

1

,其他節度使乘中央崩潰,

紛紛獨立。「五代十國」一稱出自《新五代史》,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

2

,即 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在前蜀王建墓永陵中,武士造型文物隨處可 見

,本文將以王建座像、玉哀册和扶棺武士石雕解讀由唐過渡至北宋的政治狀況,分析 武人政權的建立及唐末武將對於五代十國整體格局的影響。

王建墓永陵簡介

永陵建造在一個漢代遺址之上,1940 年被發現,起初被誤認為司馬相如的撫 琴台。隨著工作人員的挖掘出玉哀冊,才確認為前蜀開國君主王建的陵墓

3

發現地點: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 10 號 面積:全長 30.8 米,室內長 23.4 米

4

狀態:被盜

5

,由專家修復,原址設博物館

結構:地面上的皇陵,其封土呈圓形高 15 米,直徑 80 餘米

6

。墓室位於封土正中 的底部,前後共分三個墓室,當中以存放棺床的中室面積最大

7

永陵有何重要性?

五代十國政權短暫掌權,戰亂頻仍,臣子以下犯上,武人奪權,仿似東漢末年與 民國初期軍閥割據的局面。若能仔細分析其中一個政權的發展,無疑能更具體地陳述

1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二‧梁本紀第二》「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梁。封唐 主為濟陰王。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以唐東都為西都。廢京兆府為雍州。賜東都酺一日」

2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七十一‧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及僭竊交興,而稱號紛雜,則不可以 不別也。五代十國,稱帝改元者七……錢氏訖五代,嘗外尊中國,豈其張軌之比乎。十國皆非中國有 也,其稱帝改元與不,未足較其得失,故並列之。作《十國世家年譜》」

3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北京: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4),頁 1 4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7

5 樊一:〈永陵被盜年代小考〉,《四川文物》,2000 年 03 期,頁 76 指出永陵 1942 年考古挖掘前已 經被盜。盜口在墓門左上方,盜墓者由墓頂掘洞而下至墓門位置,抽掉部分封門磚石,破門而進 6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5

7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7

(2)

時代的歷史。本文探究永陵的文物,期望能從中以小見大,一窺五代十國的發展脈 絡。

如永陵般經受歷史洗禮仍大致保持良好狀態的中國帝王墓,非常罕見。雖然永陵 曾被盜竊,但對基本的結構影響不大。考古發現大量珍貴文物,如王建座像、玉大 帶、諡寶、諡冊、玉哀冊、石雕、銀器、石、陶器及墓門等

8

,是幫助我們認識該時期 的建築特點、墓葬文化、人文娛樂、藝術特色及社會發展不可多得的一手材料。

永陵的文物

永陵有不少精美文物,下文將以王建座像、玉哀册和扶棺武士石雕介紹王建的身 分及前蜀的歷史。

一、王建座像

此乃一小人座像,原立於几上。像下有淤泥,泥內含漆皮、小銀片、石灰塊、

木紋土等,專家指出此造像或原放於矮木座上,木腐朽後,落於淤泥之上

9

造型:王建的造像濃眉深目,隆準高顆,薄唇大耳,望之頗爲莊嚴

11

。石像頭戴 折上巾,身穿長袍,因為袍長不見鞋履,故不知鞋履為何

12

。學者推論王建的穿 戴應為唐代帝王的常服:赤黃袍衫、折上巾、九環帶、六合靴

13

。此推測亦呼應王 衍以皇陵形式設壇祭父,其目的乃鞏固王建統治的合法地位

14

分析:

8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9-47 9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38 10同上註

11同上註

12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頁 38-39

13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頁 99 指出唐代帝王的常服它起源於北 魏、北周,適於戎馬征戰之用。自唐太宗貞觀以後,如非元旦和冬至日受朝賀和盛大的祭祀,帝王一般 都是穿戴常服

14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頁 126

材質:石

發現位置:後室

大小:全高 86 厘米

10

(3)

學者考究陵中置像或是五代的風氣

15

,墓主王建的衣著有唐遺風,乃天子的規格

, 揭示了墓主人地位不凡,且追慕唐文。墓內後室石床上的石像刻得太年輕,作為一 代帝王的造像形體太小,而王建 72 歲逝世,與石像所展示的年齡不符

16

。另一方面,

史冊記載上王建乃驍勇善戰的武將,其「身長七尺」,身形魁梧

17

。不過,永陵中的 王建石像卻把他塑造成一個文雅的儒士,故有學者認為這是藝術的誇張和理想化,甚 至座像並非王建,而是其子王衍

18

。中外學者對此展開激烈的討論,至今未有共識,

本文不細作討論,讀者可自行思考。

二、玉哀册

哀册是君主崩逝,頌揚其功德的文字。由於永陵出土的哀册材質為珉玉

19

,故為 玉哀冊。永陵共出土哀冊 51 簡,「褾首彩繪武士像,冊尾彩繪金龍。簡與簡之間聯以 銀絲,首尾結帶」,其字體為楷書,書法精美,字皆深鏤敷金

20

。玉冊呈豎長條形從 右到左排列,共 700 餘字

21

,是繼承人王衍追悼父親王建之辭

22

王建玉哀册有何重要性?

「冊」與「寶」乃自漢以來就是皇帝葬禮中的隨葬器物,除了親臨葬禮者,無人 能睹其真容,因此其形制與做法一直無從得知。永陵發現的玉哀冊乃科學發掘出土的 實證,驗證古書中所記內容正確

24

。學者認為在中國發掘的帝王陵墓之中,如王建墓 這樣保存完好,文字如此清晰的玉哀冊,實在不可多得

25

15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第 38 頁 16 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14

17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引張唐英《蜀檮杌》指出若按前蜀尺度換成今日的單位,王建身高應在 1.81 米以上,當屬高大型

18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19-124 19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85 20 同上註

21 同上註

22 玉哀冊簡 6 至 15 點出王衍在父親死後繼位,命令宰相撰文陳其孝思哀怨 23 秦方瑜:《王建墓之謎》,頁85

24 馮漢驥、何汀:〈永陵——王建墓的發現及發掘〉,《四川文物》,2019 年 05 期,頁 83-87 25同上註

出土位置:後室

大小:每簡長 33 厘米,寬 3.5 厘米,厚 1.9 厘米

23

(4)

玉哀冊如何幫助我們了解王建?又如何反映歷史?

雖然王建的玉哀册部分內容殘缺,但現存的文字仍為認識王建生平及前蜀政治的 有力證據,比如死者的祖籍

26

、逝世時間、葬於永陵及繼承者為王衍等項都合符史實

。玉哀册的大致內容如下:

 簡 1 至 6 指出王建的死亡時間、出殯過程及陵墓名稱

 簡 7 至 12 為繼承人王衍對父親離世的沉痛思念

 簡 13 至 24 為王衍的輓歌:祖籍、祖先的名諱、王建的功業

 簡 25 至 31 描畫王建治下前蜀的瑞兆

 簡 32 至 38 記述王建生前勤政敬業並交代死因

 簡 40 至 46 記敘送靈的經過,王衍再次表述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 簡 47 至 51 為玉哀册的收結:王衍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子孫會銘記王建 的事蹟

首先,玉哀册能清晰點出死者的資料,比如王建的死亡時間、出殯時間及場景;

其祖宗、貫籍及死因。開冊顯示王建於光天元年夏季六月初一死亡,其遺體在皇宮內 停放到十一月初三日,靈車駕往永陵

27

。兒子王衍繼承皇位,命令宰相撰文訴說孝思 哀怨而製此玉哀册

28

。簡中提及嵩山、淮水

29

,是位於河南的自然之景,引此景物乃因 王建為河南人士,此外「周之子孫克比堯舜」一句強調王建是周室之後,功業可與堯 舜相比

30

。後文指出王建的祖先乃周室後代,是周靈王的太子王子晉

31

。王建曾有功於 唐室,三年之內,速貶速升

32

。及後建立前蜀,王建日以繼夜處理政務,疲於奔命,加

26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引《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第三》「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

27玉哀冊原文及譯文參考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74、177-180。玉哀冊簡 1:「惟光天元年夏六 月王寅朔」是指 918 年 6 月。《資治通鑑》、《蜀檮杌》、《新五代史》等書均記王建死亡於 918 年。

王建玉哀冊簡 2:「大行皇帝登遐/粵十月三日」指王建的遺體會在宮中停留到十一月三日;玉哀冊簡3

:「神駕遷座於永陵也/嗚呼攢塗」指出王建的大體將以泥車運送,並葬於永陵

28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82、184-185。玉哀冊簡 7:「誰訴哀子嗣皇帝臣衍恨」;玉哀冊簡 11:「音徽之巳隔奠盏斝以增悲爰诏宰辅」向死者神靈獻貢品,王衍令宰相撰此玉冊

29秦方瑜:《王建墓之謎》,頁 186。玉哀冊簡 14:「維嵩孕靈長淮積潤周之子孫克比堯舜」,

30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圖版 LXXII 簡 14

31秦方瑜:《王建墓之謎》,頁 187。玉哀冊簡 15:「我祖惟何實曰子晉上賓於天爰生」。王子晉姓 姬,名晉,字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不幸早逝,而無緣王位。歐陽修:《新五代史‧卷 63》寫「…

…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即前蜀後主王衍以他為王氏始祖

,上廟號聖祖,諡號「至道玉宸皇帝」

32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97。玉哀冊 簡 34:「難黜陟三載將期文混一寰瀛」

(5)

上受了暑風侵襲,最終藥石無靈,將王建塑造成一個勤政的明君

33

。最後,玉冊則交 代送靈的經過及兒子王衍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34

其次,刪文能歸納王建的治績。簡20至24極陳王建的三大功,包括重視農業生 產,建設蜀地、收集地方上方敵的兵力,為唐室保駕以及網罷賢士,以確立其統治的 合法性

35

。此三者分別展示王建實幹、軍事實力之強和任用賢能的優秀特質,其並非 一介武夫,反而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治下蜀國國力強大、民生安定。此亦呼應前文,

為王建之功堪比堯舜的說法提供依據。「金承土運,開國於坤」一句

36

,則進一步確 立王建所在政權的正統性和合法地位。古人尤重正名,一政權的建立乃以推翻暴政為 己任,符合天之旨、民之意,故古人多以「五德終始說」解說朝代的興衰

37

。按此理 論,唐朝居於中央屬土,蜀國位於西南坤位屬金,金德接替土德

38

,即前蜀承接唐的 社稷,暗示著王建從臣子(節度使)成為君主乃天命所歸。

玉哀冊有何局限?

讀者誠需注意,玉哀冊雖為一手資料,文筆的潤飾卻局限我們認識當時的史實。

玉哀冊與墓誌銘形式相近,但是對象不同,後者為百姓與貴族,前者僅限於帝王及帝 后。一般人的墓誌銘尚且帶有主觀感情,而哀冊是後代對已逝君主的評價,內容未必 完全可信,下將舉出兩例說明。

簡 11 至 15 的內容必為杜撰,以抬高王建的出身。史書指出王建的先輩遷居河南 後四處飄泊,賣燒餅糊口,大約到了王建的祖父或父親一代,才在舞陽定居

39

。王建 讀書不成改習武,曾從事屠牛、盜驢、販賣私鹽,後因投軍逐漸上位

40

。由此可見,

王建出身卑微,但其既然已經位居王座,出身必然要加以修飾,因此兒子王衍舊事不 談,反將家族歷史追溯至東周。王子晉是姬姓王氏的始祖,而且在嵩山成仙,而嵩山

33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98。玉哀冊簡 36:「去華務實極思研精始因勤倦寒暑遘侵」

34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200-205。 玉哀冊簡 41 至 51

35 三大功勞分別對應玉哀冊簡 20「鑿井耕田焉知」、簡 22「收兵地絡,杖劍天門」及簡 25「搜羅俊 逸」。值得留意簡 20 是以反問的語句,強調王建發展蜀地的農業和基建之功是毋庸置疑的

36 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90-191。玉哀冊簡 22-23

37 由於「天」乃政治哲學中的形上概念,所以學者就以五種自然界出現的物質:「木」、「火」、

「土」、「金」、「水」分別呼應「五德」,以此分別代表不同的朝代,再以元素之間的相生相剋理 論,化成朝代更替的公式

38 秦方瑜:《王建墓之謎》,頁 208-209

39 張唐英:《蜀檮杌》「其先潁川郾城人,後徙居項城」

40 歐陽修: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第三》「(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

『賊王八』」

(6)

正正在河南,同姓三分親,假借也更有理據。因時間久遠已無法考究,可美化家族歷 史,也保存了死者的體面,令人信服王建成王實有根據。

簡 26 至 30 的更是以誇耀為主,內容失實。玉簡指出王建因施行德政,因此天降 異象:蜀國境內出現金龜和素烏,神鼎上開出了靈芝,稻子生出九個穗及麥子長出兩 枝,這些均是吉祥的徵兆

41

,以此說明王建對國家經營有道,受上天的庇護。

小結:

永陵出土的玉哀冊是確認墓主人身分的有力證據,由此我們可認識王建的生平及 功業。結合史書來看,王建出身平庸,乃武人當政,因此玉哀冊大篇幅地講述王建的 祖先、功業,目的是確立前蜀的合法統治地位。雖然資料大多符合史實,但部分確實 存在美化成分,讀者閱讀時候應加思量。

三、扶棺武士石雕

出土位置:中室,棺床的東、西兩側

42

大小:自股至頂,高約 50 至 63 厘米,最寬處約 51 厘米

43

數量:12 座,左右各 6 座

44

作用:裝飾、守護墓主,或有宗教含義 設計特點:

王建墓棺床兩側的武士石像是工技家六壬式所使的十二神:天一、騰蛇、朱雀、

六合、勾陳、青龍;天后、太陰、玄武、太常、白虎、天空,前六為天神,後六為天 將

45

。十二武士均身穿鎖子甲

46

,而他們的穿戴明顯分兩類:東西側之二、四、六戴力 士帽,其餘六座戴盔

47

。原本冠、盔、甲應貼金,遺憾的是出土時大部分已脫落

48

41 秦方瑜 :《王建墓之謎》,頁 192-195。玉哀冊簡 26 至 30:「德音孔昭日環黃道云簇絳/朱草長搖 三辰克□六符爰吐惟/睿作聖惟德是輔玉燭璇樞□煙含露/乃聖乃神允文允武況復□□□產/金龜素烏□口神鼎 靈芝禾生九穗麥秀/兩歧瑞□盈畝嘉蓮出池禎祥壘□」。(□為缺字)

42 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頁 102 43同上註

44同上註

45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20。六壬(音淫)是中國古老三大占卜術之一,與奇門 遁甲、太乙神數並稱三式

46溫廷寬:《王建墓石刻藝術》,(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頁 62 47 同上註

48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頁 102

(7)

這些石像均為半身圓雕像,二目圓睜向外斜視、緊閉嘴唇、精神飽滿的武士

49

,他 們雙手伸入棺底,呈抬棺狀

50

。學者認為如十二武士為全身像,一方面無法承受棺床 的重量。另一方面表示即使武士深陷入土中,仍保持至死不渝的護主精神

51

扶棺武士石雕如何反映歷史?

學者多以神將、神或力士形容永陵發現的十二個扶棺石雕

52

,姑勿論何者更為正 確,這些稱呼均帶出石雕的武者特性。其中的原因有二:一者,以凶神惡煞,面容猙 獰的武者作抬棺人,黃泉路上可嚇退妖魔鬼怪,為棺中亡魂保駕護航,令其得以安

53

;另一方面則是王建為武人出身,其投軍成名,先後救駕唐僖宗及唐昭宗,得以 加官受封,最後甚至立國成王,此等事蹟實在值得紀念。因此陵墓中以十二武士護棺

, 便是呼應了王建的身分。這些武士,除了是有宗教寓意的天神天將,也可能是他的 部下,而工藝師將武將形象神化,用於裝飾。

事實上,永陵除了有十二抬棺武士,也有不少類似的武士圖像,就如玉哀冊褾首 是一彩繪金甲武士像,其雙手執斧,背有一龍

54

。保存諡寶的寶盝

55

,內外重盝底盒四 面各嵌飛鳳二、蓋面四角鑲忍冬紋,正中嵌團龍紋,團龍紋兩旁各立一金甲神,其雙 手執斧作守護狀

56

。除了視覺證據,諡冊簡中更提及王建「大功於唐」

57

,以確實的文

49溫廷寬:《王建墓石刻藝術》,頁 63 50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36 51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頁 104

52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20,稱十二武士石雕為「神」; 鄭以墨,<往生凈土——前 蜀王建墓棺床雕刻與十二半身像研究>,《四川文物》,2012 年 06 期,頁 50-63 則稱為「藥師淨土中的 十二神將」;溫廷寬:《王建墓石刻藝術》,頁 62 以「力士」稱呼十二石像

53鄭以墨:〈往生凈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與十二半身像研究〉,2012 年 06 期,頁50-63認為十二 半身像是「藥師淨土中的十二神將, 其半身的形式與墓葬位於地上的設計表現了墓主在眾神將的保護下 衝出地獄,向西方淨土飛升」

54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47

55 諡(音仕)寶是仿照帝王在世時所用的璽印而製,即將諡號刻於預製的璽印上,隨葬墓中,表示其 所得的稱號。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76 指出王建的諡寶是一枚兔子型的璽,其有頭有 角,身腹均有龍甲,長 11.7 厘米,寬 10.7 厘米,厚 3.4 厘米,其底刻有「高祖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諡 寶」十四字的諡號。其為兔形是因為王建本人肖兔,而前蜀亦是 907 年開國,所以以兔代龍為璽;寶盝

(音六)是指用放置帝王、帝后諡寶的盒子 56 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42

57諡冊簡 14,見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LXVI

(8)

字證明王建曾救駕唐僖宗及唐昭宗,進一步確認其武人出身。對此,史書也有下列的 記述:

 公元 880 年,黃巢軍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奔成都,王建率領部屬數千人投奔 僖宗,封隨駕五都頭

58

 公元 885 年,唐僖宗返回長安,任王建為神策軍使,負責宮廷警衛

59

。次年,

李克用兵直逼長安,唐僖宗出奔興元,王建因二次護駕有功,破例任命他為 壁州刺史

60

 公元 901 年,王建出兵援助朱全忠,二人夾攻李茂貞

61

。唐昭宗於公元 903 年 加封王建為蜀王,令王建紮根四川

62

公元 907 年 4 月,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朝。王建號召四方興復唐室,但無人響 應。同年 9 月,王建在成都稱帝,改國號為蜀,史稱前蜀

63

小結:

上述的文物:王建座像、玉哀册和扶棺武士石雕均圍繞王建的勤政與武功,旨在 展現其文韜武略的形象。王建雖「目不知書,卻禮重文藝」,卻效忠中央,直至唐覆 滅方立前蜀;另一方面,前蜀所在的四川在時代中發展相對穩定,大量外鄉之民入蜀 避亂,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有的治景

64

。可見,王建確在政事上有所作為,惟永陵中王

58廣明元年即 880 年,是唐僖宗的年號。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僖宗得 之大喜,號『隨駕五都』,以屬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為養子。僖宗還長安,使建與晉暉等 將神策軍宿衛」

59 885 年即光啟元年,是唐僖宗的年號

60 興元為今陝西漢中;壁州為今四川通江;刺史,官職名,「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

「史」為「御史」之意

61901 年即天復元年,天復是唐昭宗的年號 62903 年即天復三年

63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頁 6 及馮漢驥,《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頁 20

64馮漢驥、何汀:〈永陵——王建墓的發現及發掘〉,2019 年 05 期,頁 83-87 引《十國春秋卷三五‧

前蜀一‧高祖本紀上》:「帝雖目不知書,而好與儒生談論,頗解其理。是時唐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

帝禮而用焉,使修舉政事,故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

》,第 501 頁,(北京:中華書局,1983)

(9)

建座像及玉哀冊側重於「文」,一般讀者或以為扶棺武士和其他武者圖只是宗教裝 飾,忽略了王建武將的身分。

從永陵文物窺探五代十國的歷史

認識前蜀的歷史發展,可以幫助我們捋清五代十國的大背景。

 907 年,王建建國前蜀

 918 年,王建薨,在位 12 年,時年 72 歲

 918 年,王衍繼位為帝

 925 年,王衍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後唐兵進攻前蜀,王衍投降,前蜀為後唐 所滅

65

從上述的時間線可見,前蜀經歷兩代統治不過二十年就滅亡了。從前蜀的經驗

, 我們大致能歸納出五代十國的兩大政治特色:武人當政及國祚短促。

1. 武人當政

五代十國的統治者多為唐末節度使,他們為武夫出身,所以即便建國成王,也難 改武人習氣

66

。十五個開國皇帝中有八個都是唐末的節度使:朱溫、李存勗、楊行密

、劉隱、王建、王審知、馬殷、錢鏐,他們本身已經手擁重兵,在朱溫亡唐之後紛紛 自立。前蜀開國皇帝王建雖「目不知書,卻禮重文藝」,已經算是該時代的「清流」

。不過他的繼承者王衍只顧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以至父親身故後七年就亡國。

五代十國的國祚之所以如此短暫,很大程度上與君主的武將出身有關。他們只會

「打天下而不會守天下」,對經營國家一竅不通,有的甚至還以聚斂為務、荒淫為 樂,有的更是為了奪權而骨肉相殘、以下犯上

67

。最典型的例子要數後唐,石敬瑭受 李嗣源的賞識,不但被封節度使,更被招為女婿

68

。李嗣源身故後,其子李從厚為閔

65鍾大全:《王建與王建墓》,頁 9;張唐英:《蜀檮杌》 「三年三月,衍還成都。五月,宣華苑成,

延袤十里,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土木之功,窮 極奢巧。衍數於其中為長夜之飲,嬪御雜坐,舄履交錯」

66鄭學檬:《五代十國史研究》,(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頁 13 67鄭學檬:《五代十國史研究》,頁 13-14

68 歐陽修: 《新五代史‧卷八‧晉本紀第八》「敬瑭為人沈厚寡言,明宗愛之,妻以女,是為永寧公 主, 由是常隸明宗帳下,號左射軍」。石敬瑭(892-942年),五代十國時的後晉開國皇帝(936-942

(10)

帝,養子潞王李從珂與閔帝相爭,內政動盪。閔帝討伐潞王失利向石敬瑭求援,可是 部下卻把閔帝的隨從殺盡,而李從珂亦因此得位,之後將閔帝貶為鄂王,李從厚不久 就被殺

69

。李從珂繼續任石敬瑭為將,但石敬瑭舉兵叛變,引入外部勢力,更不惜稱輩 份比他小十年的耶律德光為「亞父」,並在國書中稱自己為「兒皇帝」,耶律德光為

「父皇帝」,耶得契丹的支持

70

。936年,契丹軍南下滅後唐,石敬瑭受冊封為大晉皇 帝

71

2. 國祚短促

國祚短促是五代十國的一大政治特色,總體來說五代的國祚要短於十國,而最短的 是後漢,只維持了四年,最長的南漢也不過54年。除了前蜀,後晉、後漢及後蜀亦不過 兩代,同期的政權平均只傳三、四代就滅亡,即便是經歷了六位君主的閩,也只能維持 36年。可參考下表:

五代

政權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時間(公元) 907-923 923-937 936-947 947-951 951-960

君主 朱溫 朱友珪 朱友貞

李存勗 李嗣源 李從厚 李從珂

石敬瑭 石重貴

劉知遠 劉承祐

郭 威 柴 榮 柴宗訓

國祚(年) 16 14 11 4 9

年),廟號高祖。936 年石敬瑭反後唐自立,向契丹求援,為得到契丹的支持不惜割讓燕雲十六州,並 向遼太宗自稱兒皇帝;李嗣源(867-933年),沙陀族人,為李克用的養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 皇帝(926-933年)

69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七‧唐本紀第七》「康義誠叛於唐,來降。殺宣徽使孟漢瓊。愍帝出居於 衛州……癸酉,以太后令降天子為鄂王,命王監國。乙亥,皇帝即位。丙子,率河南民財以賞軍。丁 丑,借民房課五月以賞軍。戊寅,弒鄂王」。李從厚(914-934 年),後唐閔帝,為後唐明宗李嗣源 之子;李從珂(885-937 年),五代時期後唐皇帝,或稱末帝或稱廢帝,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養子 70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八‧晉本紀第八》:「廢帝下詔削奪敬瑭官爵,命張敬達等討之,敬瑭求 援於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門,與唐兵戰,敬達大敗。敬瑭夜出北門見耶律德光,約為父子

」。耶律德光(902-947 年),遼太宗,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94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

947 年2 月 24 日,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國號由「大契丹國」改為「大遼」,成為遼朝首位皇帝 71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八‧晉本紀第八》「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國號晉。以幽、涿、薊、

檀、順、瀛、莫、蔚、朔、雲、應、新、媯、儒、武、寰州入於契丹」

(11)

十國

政權 吳 南唐 吳越 楚 閩 南漢

時間 919-937 937-975 907-978 909-945 909-945 917-971

君主 楊行密 李昇 錢鏐 馬殷 王審知 劉隱 楊渥 李璟 錢元罐 馬希聲 王延翰 劉玢 楊隆演 李煜 錢弘佐 馬希範 王延鈞 劉晟 楊溥 錢弘棕 馬希廣 王繼鵬 劉繼興

錢弘褚 馬希萼 王曦 王延政

國祚

(年)

18 38 71 36 36 54

十國

政權 前蜀 後蜀 南平

時間 907-925 934-965 924-963

君主 王建

王衍

孟知祥 孟昶

高季興 高從誨 高保融 高保勗 高繼衝

國祚(年) 1872 31 39

(12)

總結

72 王建於 889 年已經入蜀,建立政權,不過他仍臣於李唐,未為獨立。直到 907 朱溫亡唐,王建才建 蜀立國。但早在光啟元年, 王建因就駕有功便封節度在蜀發展,若以此計算王建的政權可達 45 年

王建所建的前蜀,是五代十國中較早期的政權,本文藉分析永陵中的文物透視當

時社會局面。王建座像、玉哀册帶出墓主的身分,閱讀史料時,讀者需注意資訊的真

偽。十二扶棺武士石像或為宗教裝飾,反映王建武將的出身。結合五代十國混亂的時

局背景,讓人聯想到扶棺武士石像乃統治者對部下忠誠守護的盼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時代是教政二具的政府。由尊侍語王尊勝建立教法政治的政府直到現在,絲毫沒

10 Jinhua Chen, Monks and Monarchs, Kinship and Kingship, Kyoto: Scuola Italiana di Studi sull’Asia Orientale, 2002,

關於倍立方問題的來源,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克里特國王 Minos 要為他的兒子 Glaucus 建一座立方體形狀的墳墓。但是他聽說建好的墳墓只有每一邊 100 呎,他覺得 太小了。 “It must be doubled

南越王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一枚青白玉篆刻 的「趙 眜 」玉印,可證墓主人是南越文王趙 眜 。趙 眜 ,《史記》稱為趙胡,是南越國的第

 1968 年出土於 滿城 陵山 中山靖王 劉勝 墓。為劉勝金縷玉衣,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 1969

35 《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發掘簡報》, 《文物》, 1976 年 06 期指出:「始皇三年(公元前 24 年)他十九歲,「八月,喜榆史」,就是在榆這個地方當官,

偽朝︰指前朝蜀漢,屬蔑稱。因為李密曾任職於蜀漢,蜀漢亡後,上此

用何其芳自己的講法,就如印度王子離開自己的王國,體驗著人 生的蒼涼一樣。 1 詩人不直接稱北海為北海,是要喚起讀者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