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人體結構的表象與實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人體結構的表象與實體 "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人體結構的表象與實體

一、比例

亞理士多德(Aristotle)曾說:「在自然界裡面,由無生命到動物 之間存在著一個不間斷的聯繫。」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L.A.

Feuerbach)說:「人是自然的產物,存在於自然之中,服從自然的法 則,不能超越自然,就是在思性中也不能超越自然。」(註 1)當我們論 述人體結構,以人體作為繪畫創作體裁及主要描寫物時,須將人體的 各個部分視作具體而微的整體性模式(Modification),肢體的構成不 可能完全獨立於整體,也就是依照自然法則,可以找出連貫人與自然 的種種軌跡。(註 2)

生物化學加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r)說:「實際上人並不 是獨立的,它只不過是生命領域中的一小部份而已,更廣義的說,它 只不過是一切事物中更小更小的一部份而已。在討論人體的構造與機 能時,我們若能把它放在生命與宇宙的大背景中去討論,則我門時時

註 1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p180,知書房出版:「出於自然生成就是自然生成。

所由生成的,我稱為資料;由某種自然而生成的,有的成為人,有的成為植物,

以及其他似的東西,我們統稱之為實體。全部被生成的,或者由自然,或者由人 工都具有質料。凡是生成的,每一個都可能存在或不存在,這是由於個別中的質 料造成的。普遍說來,自然即由之而生,自然即是循之生長。凡生成的東西都具 有自然,例如,植物和動物,那就屬上而言的自然,在屬上相同(儘管在他物之中);

如人就生出人來。」

註 2 西洋哲學辭典,p509:「拉丁文中 Structura 原意指有條理的砌牆工作;哲學中指一 個整體之不同階層的秩序,而整體中包含從屬的局部秩序。」

(2)

都會獲得一些好處,所以假如我們能假設對人體一竅不通(實則不 然),而去看人體的話,將會對我們有一些幫助的。現在讓我門來看 一看,到底我們所說的人體,其正確的定義是什麼。」(註 1)(見圖二、三)

我們可以從演化的角度,看人體各部位的功能成因,由適應環 境,克服自然的挑戰,使人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感官現象。也就是說,

我們把對人體的感官現象,直接的視作為一種對自然的抗爭,人體的 骨骼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直接的由鈣質(Calcium)的合成去對抗 來自自然界的二種巨大的力--地心引力(Gravity)與大氣壓力

(Atmospheric Pressure)。那麼,這兩種力便和人體骨骼成為一種「聯 繫」,也因為聯繫的本質出於長時間的協調適應,並已達一恆常的穩 定,所以形成了形式上的自然,形成了法則,由現象顯示出合理性,

也可由現象探索實體,這就是人體結構的恆常規則。

美國的解剖學教授羅伯特.貝弗利.黑爾(Robert Beverly Hale)針 對學習人體結構的要點告誡學生說:

「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一個具體結構的準確形狀,他就自然無法向別人 傳達這個具體結構的準確形狀。他還必須認識到,這是非常主觀的判 斷,是以立方體、圓柱、球體寫生和它們的各種變形為基礎的。身體 的結構實際上並沒有準確的形狀,各種形狀的概念只存在於每個畫家

註 1 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r),< 認識人論>,p1

(3)

的頭腦之中,這些形狀隨著畫家的知識、風格和時代不斷變化著。畫 家為了他自己的目的創造著這些形狀。」註 1

黑爾教授提到的「一個具體結構的準確形狀」,我們可以將其解 釋為-觀念上的實體,它並非為一可及的,可感的現象,但亦並非為 純粹的實體。它是我們以抽象概念所擬化的一個實體,具有恆常的特 質。所以,以幾何性質的立方體、圓柱、球體建立一個人的理型小宇 宙。它可視作一種積極,有目的的還原,一如科學家分解物質至不能 再分解。那最終不能再分解的,我們視其為實體的根本。由於科學的 進步使根本依然存在再分解的可能,所以這實體的根本永遠是建立在 觀念上的。

在自然結構的分等裡,由無生命起始,之上的為植物,而植物之 中,又依表面現象可見的生命力大小而互有差別,再上者為較植物更 具生命力的動物。這是層系上的關聯,人體結構的起始與終極的層系 關聯,以現象為主軸,由結構認知實體。「在結構體系中的一項特別 重要的步驟,是三次元空間秩序的結構,亦即,視覺空間,它是來自 於二次元秩序,亦即,視域。在這裡,首次被建構的事物屬於「實體」

(Reality)(「外在世界」的意思)。在認知的實際過程中,觸覺與肌 肉感覺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結構能只借助於視覺而被實行。它將轉 變成,為了這項結構,沒有新的基本關係是被要求的。我們將這項導 衍給予一個簡短的的指示,指出它能被實行。視覺(作為經驗的個

註 1 <向大師學繪畫—人體素描>,前言介紹

(4)

別的組成份子)是在三次元結構的一次元系列(時間系列)中被安排 的,以致於能從,(個別經驗的)空間秩序的視域之時間系列中被推 論出來,在那裡,它被假定著被看見的事物保留有顏色、形狀與位置 的特徵,除了在那裡變化世界是由類比而被看見或被推論出。(註 1)

稍後,我們將更正確的決定時空世界的結構。『視覺的事物』導自於 這種四次元結構的某些特徵的同等的『世界線』。」(註 2)

結構 現象 隱喻 Construction Metaphor

實體 表象 美感 Reality Appearance Sense of Beauty

有規則的另一種意涵是比例(Scale)。由於我們容易記憶理解的 人體結構,其依存的是一種比例上的關係。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直指人體比例:

註 1 馬赫,<感覺的分析>,p83:「由顏色表現出來的對化學生存條件的適應,較之 由味覺和嗅覺表現出來的對化學生存條件的適應,需要更大範圍的運動能力。至 少就這裡探討的唯獨我們能做出直接可靠判斷的人類來說,情況是如此。因此,

空間感覺(一種機械因素)與顏色感覺(一種化學因素)的密切聯繫就成了可以 理解的。我們現在要進行對視覺的空間感覺的分析。」

註 2 卡納普,<世界的邏輯結構>,p171

(5)

「指的就是一個生物,尤其是人類,也就是藝術表現對可為主題 之物,理論乃是他身上各個部分的數理關係的一個系統的建立。

由此,我們可以預先研究比例所可能採用的不同路徑。這數理關 係,既可以就整體的分解來表達,也可以依單元的累積來判斷。

而決定它的關鍵在於,可以由對美麗的渴望來引導,同樣地也可 以依循對『名詞』(Norm)的興趣,或者,退而求其次,藉由建 立傳統的需求,來做為指引。」(註 1)

其中能引人走入藝術創作的客觀的比例問題是實體,取決於創作 過程本身的技術上的比例問題為表象。這表象另有一層附屬的意義,

一如緒論之中所提及畢卡比亞的<Acrobate>作品所呈現的近於「自 我實踐」(self-realization)般的創作概念與直接顯現的非客觀因素。

人體的比例確切地說是指人體各部分之間度量的比較,它是人體 在三度空間中存在形式的起點,從表象的角度去理解三度空間存在形 式與延展(Extension)。它通常是一組量化的數據,而由簡化的統一 單位還原屬於人與自然之間聯繫的根源。(見圖四)

以「黃金比例分割」(Golden Section)它以某直線段分為二個部 分,使一部份的平方等於另一部份與全體之積,或使一部份對全體之 比等於另一部份對這一部份之比。它呈現了一組簡單數列的近似值-

-2、3、5、8、13、21;得出 2:3,3:5,5:8,8:13,13:21

註 1 <造型藝術的意義>,p64

等等的比值。古希臘人發現了此比值具有恆常的美感,是昇華

(6)

(Sublimation)的,淨化的(Purification)比例,能引人進入崇 高的精神領域,也是這個比例為美感的精神原型。(註 1)

由於人種的差異,性別的分野,乃至於年齡因素,環境與文化上 影響的個性差異,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的比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

這是表象的差異。實體結構的比例概念只是一組近似值的數字,由無 機的量詞確立有機的人體存在三度空間的座標,是抽象的,瞬間的存 有固定下來的方法。由人體的比例,引導我們探索自然和人的聯繫之 全體,即是一切心靈和一切藝術品的模型的基本形態。由此反觀,我 們更可以發現人的獨特。

人體比例是探討人體結構要素最基本的一項,通常則以「頭高」

為單位來衡量人體全身或其他肢體的相關關係。(見圖五)

註 1 <美學辭典>,p49:「黃金分割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畢達哥拉學派。該學 派從數學原則出發在五角星中發現了黃金分割的數理關係,並以此來解釋按這種 關係創造的的建築、雕塑等藝術形式美的原因,同時也是最早提出最美的線形為 長寬成黃金分割比例的矩形。黃金分割能成為審美對象中的重要因素,在於此種 比例關係在人類長期實踐活動中,與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結構形成的協調關係。」

一、 解剖

(7)

「比較解剖學」(Comparative Anatomy)學者 Buffon、Louis Jean Marie Daubenton 等人由「脊椎動物的相似性」這個前提導引出人類的 出現被看做是生物演化的最後目標。這個目標是已預定的,而達成此 一目標,也就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基本型態漸漸達到完美的過程。由 人體的結構中,以解剖研究人體生理構造中與外型有關的骨骼和肌肉 的生長規律、形態、特徵、生理機能,和相互的關係。是了解與實踐 人體創作的必須條件,因為由解剖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找出反映人體 性別的特徵和個性的特徵之要素。所以,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親自解剖了三十多具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的屍體,米開蘭基羅

(Michelangelo)花時數年的時間研究人體各部分的相應關係,也由於 高深的解剖學知識,他們的作品中的人體呈現主觀與客觀的混融,內 部結構與外在型態的共築,是表象因素與實體因素的完美展現,是崇 高美感的極緻。

梅洛.龐蒂說:「在藝術家畫筆的每一筆觸之中,都表現著解剖與 構思的規則;正如在拍球的每一次揮動之中,潛藏著網球比賽的規

則。」(註 1)客觀的觀察及測量是獲得人體解剖知識的不二法門,並且

要排除部分表象的干擾,達到實體的本身。我們可以視人體為「一大

註 1 <Ibid>,P60

堆支撐物和滑輪,流體和組織是怎樣結合形成直立的,雖然重力不停

(8)

地想移動它。更為奇妙的是,它如何運動,並達到協調的。」

(一) 骨骼

「人類骨骼成形於一百多萬年以前,那時他決定採取直立姿勢。

骨骼系統是由蝶鉸和關節聯繫而成的骨骼的堡壘,在裝配和平衡上,

精妙絕倫,使我們能夠奔跑、跳躍、屈曲,儘管雙腳不大,仍能運用 自如。成人身上共有 206 根骨頭,既需維繫肌肉,又須保護內臟,形 狀由扁平的頭蓋骨到背股的空環,花樣繁多不一而足。」(註 1)骨骼的 主要成分是礦物質鈣(Ca),單一以強度而言,其硬度較之花崗岩不

相上下。(註 2)骨骼是脊椎動物對抗地心引力的成果。由動物中吸收足

夠的礦物質於體內合成一個槓桿機制群組。(註 3)「人類的骨骼約佔全 體重的百分之十八,即二十五磅左右,一共包含了二百餘個骨頭,在 這些骨頭中,就演化的先後而言,最古老的要屬貫穿全背,成為人體 中軸的那一連串骨頭---即佔脊椎原位的那些骨頭,這些骨頭一般人成

註一 《時代-生活叢書.人體》 Jerry Korn 總編 p.44

註二 《時代-生活叢書.人體》P.58 「骨骼全部重量之中,約有一半是鈣,磷等無機 物和其他礦物質;約有四分之一是有機物---一種叫做膠原蛋白的蛋白質,此字源 於希臘文 kolla(膠、黏)與 gene(形成物);骨頭其餘的四分之一,卻是水分,

這大概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礦物質與膠原蛋白僅僅黏在一起---就像鋼筋混泥土 中的鋼筋和水泥一般----用以產生巨大的剛度。」

註三 伊薩克.阿西莫夫,<認識人體>p.17

為背骨,背骨一詞雖能達意,但好像說的是一塊骨頭似的,實際上背

(9)

骨所包括的骨頭卻在兩打以上。」人體的建構法則及骨骼的比例,可 看出其與同門、同剛、同目、同屬之間的演化層。純粹分析骨骼群組 的相互生理關係,並非藝術創作的主要目的,了解骨骼群組在三維空 間(3rd Demension)(註 1)的移動狀態,才是創作者應掌握的。

理則上,骨骼與情感隱喻並無直接關係。骨骼的形象僅能暗示死 亡、終結,或是另一層次的永恆,但是由於堅硬的礦物質外附蛋白質 的人體型態的原模是混合的綜合體(Complex)一如心靈上複雜的意 念與外在行為的聯繫特質。針對骨骼的研究其最終目的在於,獲得純 粹化的結構思維,對人體的直觀。這包含了兩層意義:一為物質上的 永恆,骨骼是人體最能展現實體恆常意義的。堅強的物質往往是無生 命的型態,對於一個活生生的人而言,這類似乎了無生命型態的物質 竟是我們人類的建構體。中世紀的聖像畫(Icon)在製作之時以碳酸 鈣白堊粉作八層的基底佈塗,以紀念上帝花了七天造世界,第八層代

註 1 田運,<思維辭典>,p14:「點的位置由三個座標決定的空間,具有長度、寬度 和高度。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時 間是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同物質一樣,空間和時間是不依賴人的意 識而存在的客觀存在,是永恆的。空間、時間同運動著的物質是不可分割的,沒 有脫離物質運動的時空,也沒有不在時空中運動的物質。」

表耶穌的復活。鈣的本質對聖像畫與骨骼而言,都是某種共通的隱

(10)

喻。這層的隱喻是針對起始或是最終的存有。

另一個是空間理則的直觀,探究人體的真實存有及理型。這理型 建構在一個可旋轉的鈣質機組上,並且成為表象的確立者。

(二)肌肉

「人體上的 600 多條肌肉,是牽拉骨頭完成運動的繩索。肌肉的 唯一機能就是收縮。它門通常是成對的工作----一塊肌肉收縮拉扯骨 頭向前,另外一塊肌肉拉它向後。肌肉系統能夠承擔各色各樣的運 動,從談話時捲起舌頭,到賽跑的激烈運動,它無所不能。」(註 1) 體能夠在三度空間之內運動延伸,是基本骨骼與肌肉的協調整合;大 腦藉由神經傳送信號產生化學反應使肌肉收縮(註 2),收縮產生物理作 用帶動肌腱,使骨骼運動,產生整體的動作。人體中絕大部分的肌肉 跨越過一個關節組,並且直接附著在該關節的關節骨骼之上。所以,

產生一整體的動作,其肌肉收縮時,這個化學運動產生的物理運動,

會將一個關節骨骼拉向另一個關節骨骼。由於這個群組的兩塊相互連

注一 《時代-生活叢書》,Jerry Korn 總編, p.46

注二 《時代-生活叢書》,p.61 一切肌肉,包誇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都靠本身收縮 來運動--這種獨一無二的特徵,使他和人類其他組織有了區別。就骨骼肌來 說,個別肌肉細胞,平常又長又薄,接受刺激之後它就收縮的又短又粗,同時產 生巨大拉力。在刺激過去之後,肌肉鬆弛,那些肌肉細胞又恢復了原來的形狀。

動的骨骼對肌肉收縮產生的受力基礎不同,所以產生的反應也不一

(11)

致。可以確定的是,其中有一塊骨骼被肌肉維持在原有的位置,而另 一塊則被收縮的肌肉帶動向相反的方向動作。這一串的有機反應全賴 於肌肉的兩個動作:收縮與放鬆,我們也可觀察到動作有二個端點:

起端(Origin)與止端(Insertion),二者皆由肌腱負責肌肉與骨骼的 聯合。

人體肌肉群繁雜,以美術創作而言,對人體肌肉的知識掌握有主 次之分。肌肉在身體的絕大部分呈現多層分布,在某些情況下,所有 的肌肉層都是由平滑肌所組成的。但有一部份的情況是由頂層的圓形 肌限制,並且也形成一部份的深層肌肉。由於肌肉是交錯地被覆蓋在 骨骼之上,我們很難找出單層的肌肉進行研究。所以,在藝術領域的 解剖研究上,肌肉通常只區分成深層肌肉和表層肌肉二部分探討。

(三)體廓

體廓骨骼群分脊椎和胸廓二部分

脊椎 : 由七個頸椎、十二個胸椎、五個腰椎和五個 椎(成年時 椎連成一塊,又稱為 骨)及幾各人不等的尾椎組成。

胸廓 : 由胸骨(胸骨柄和胸古體的連結體)和二十四個肋骨加上肋 軟骨、胸椎等組成。

體廓肌肉群由頸部的胸鎖乳突肌,胸部的胸大肌、前鋸肌,

(12)

腹部的直肌及背部的斜方肌、背闊肌和 棘肌組成。

胸大肌 :起於鎖骨內半,胸骨及第六到第七個肋軟骨處,止於肱 骨上端前側的大結節,它的作用是內收、內旋肱骨。

前鋸肌 :起於第一至第九肋骨,止於肩胛骨內側緣它的作用是拉肩 胛骨向前。

腹外斜肌:起於胸部側面第八肋骨外面,通過腱膜止於腹部正中線及髁 前部。它的作用是前屈、側屈并回旋脊柱。

腹直肌 :起於第五到第七肋骨及劍突的前面,止于恥骨聯合。它的作 用是前屈脊柱。

斜方肌 :起於枕外隆突擊全部胸椎棘突,止於鎖骨外側三分之一處、

肩峰及肩峰間。它的作用是提肩、降肩或拉肩胛骨向內。

背闊肌:起於脊柱的第七胸椎以下的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及髁 後部,止於肱骨上端內側。它的作用是使肱骨內收、內

旋和後伸。

棘肌:它由深層的髁肋肌、最長肌、棘肌組成。起於 骨背面及髁 後部、止於肋骨、脊椎棘突和頭骨後部。它的作用是伸直脊 椎及仰頭。

註;(節錄自<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陳聿強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四)四肢

(13)

大腿的前側肌群 :起於骼前上棘及股骨,止於脛骨上端內面、髕骨 及脛骨粗隆,它的作用是屈大腿、伸小腿。

大腿的內側肌群 :起於趾骨,止於股骨。它的作用是內收大腿。

大腿的後側肌群 :起於坐骨等處,止於腓骨小頭及脛骨上端的內側 面。它的作用是屈小腿、伸大腿。

小腿的後側肌群 :起於股骨內、外側踝及脛腓骨上端後側,止於跟 骨。它的作用是屈小腿、提起足跟。

小腿的外側肌群 :起於腓骨外面,止於第一楔骨、第一跖骨及第五 跖骨。它的作用是使足跖屈和外翻。

小腿的前側肌群 :起於脛、腓骨,止於跖、趾骨。它的作用是使足 背屈及內翻。

上 肢 肌 肉 群 :由肩部的三角肌、間下肌、大圓肌、小圓肌,

士臂的肱二頭肌、肱肌、肱三頭肌,前臂的外側 肌群(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

背側肌群(指總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側腕伸 肌)及掌側肌群(尺側腕屈肌、掌長肌、橈側腕屈 肌、旋前圓肌)等組成。

註;(節錄自<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陳聿強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4)

三 角 肌 :起於鎖骨外側三分之一處,肩峰、肩胛間,止 於肱骨上端。它的作周是使臂外展。

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起於肩胛岡下緣及肩胛骨下角背面,止 於肱骨。它們的作用是使臂內收、外展、外旋和 後伸。

肱 二 頭 肌 :起於肩關節上方前側,止於橈骨上端。它的作用 是屈肘。

肱 肌 :起於肱骨下方前側,止於尺骨。它的作用是屈肘。

肱 三 頭 肌 :起於肩關節下方、肱骨上端後側,止於鷹嘴突。

它的作用是伸肘。

前臂的外側肌群 :起於肱骨髁上面三分之一處,止於橈骨。它的作 用是屈和旋前前臂。

前臂的背側肌群 :起於肱骨外上髁、橈骨、尺骨背面,止于掌骨 等處。它的作用是伸腕、伸指。

前臂的掌側肌群 :起於肱骨內上髁附近,止於腕骨、指骨。它的 作用是屈腕、屈指。

註;(節錄自<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陳聿強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5)

下肢骨骼群,分髖部、腿部和足部三部分.

髖部:由兩個髁骨、兩個恥骨、兩個坐骨組成。

腿部:由二個股骨、二個髕骨和二個脛骨和二個 骨組成。

足部:出十四個 骨、十個 骨和二十八個恥骨組成。

上肢骨骼群分肩部、臂部和手部。

肩部:由兩個鎖骨、兩個肩胛骨組成。

臂部:由上臂的兩個肱骨、前臂的兩個尺骨和兩個橈骨組成。

手部:由十六個腕骨、十個掌骨、二十八個指骨組成。

(五)頭部

頭分腦顱和面顱二部分。

腦顱:由一個額骨一個枕骨二個頂骨二個骨及在外型上觀察不到的 蝶骨等組成。

面顱:由兩個上 骨、二個鼻骨、二個顴骨、一個下顳骨及在外型 上看不到的犁骨等組成。

頭部肌肉群:由顳肌和咬肌等組成。

顳肌:起於顳骨,止於下 骨上緣。它的作用是上提下 骨。

註;(節錄自<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陳聿強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6)

咬肌:起於顴骨的顴弓,止於下 角上面的下 骨上。它的作用是上 提下 骨。

(六)關節

關節(Articulation 或 Joint)是指兩塊骨骼或另一塊軟骨接解之 部位,依其功能分類,可將關節區分成不動關節、少動關節、可動關 節。

「在各骨之間的關節,既牢固又活動,是由骨端、韌帶、軟骨和關節 囊等的構成的組織,是人體各肢體得以靈活運動的關鍵所在。人體主 要的關節有:

肩關節 由肱骨頭和肩胛骨關節盂組成

肘關節 由肱骨下端與尺骨上端半月切跡構成的肱尺關節、肱骨小頭 和撓骨上端小頭凹構成的肱撓關節和撓、尺骨上端構成的撓 尺近側關節,這三個關節緊密相貼構成。

撓腕關節 由撓骨腕關節面和關節盤作為關節窩、腕骨中的舟骨、月 骨、三角骨為關節頭組成。

髖關節 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

膝關節 由股骨下端、脛股上端和髕骨組成。

踝關節 由脛、腓二股的下端與鉅骨上端的滑車組成。」

註;(節錄自<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陳聿強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五難有自然之法也。凡人於佛。而有反復之心。以施少善者。皆得大福。不唐棄

• 接下來是光的反射,會讓孩子去玩接光遊戲,體 驗光的反射,並融入簡易萬花筒、潛望鏡、雙面 ( 多面

在「If A then B」中, A 是 前設B 是果。如前設為真 ,

黑色色調(bk) 屬於深調(dp) 屬於亮調(v) 灰色調(ltGy).. 兩色比較 兩色調關係

說到地獄,一般人很自然會聯想到「十八層地獄」,在我們現 實生活中比較接近的則有監獄、看守所,犯人都是身陷囹圄,枷鎖

• 長久的結合體,就是那種與〝自我〞相關的包含

EPA)與世界衛生組 織(WHO),分別建議飲用水的鉻含量不可高於100 ppb與50 ppb( 10  9 ,即十億分之

「天外有天」的遠觀,早在佛經中已有明確的記載,例如有佛教百科全書之稱的《經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