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 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 錄"

Copied!
1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目 錄

(2)

表目錄

表2- 文化創意產業主管機關與內容說明...12

表2- 創意活動的七項基本經濟特性與其內容...15

表3- 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邀請名單...18

表3- 焦點團體座談重點歸納與研究架構內容對照表...22

表4- 當前企業對大專畢業生初入職場時具備的就業力技能項目...50

圖目錄

圖3- 研究架構...21

(3)

研究摘要

為了解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轄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產業人力需求特性,

以及未來需要政府在勞動力市場對應之政策擬訂,乃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現有文獻的整 理,並以主辦單位之委辦目的為基礎,發展相關之座談議題,以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 之方法,邀集文化創意產業業者、行政管理者、專業之學術專家進行議題之意見表達。

期以質性資料之整理與歸納,描繪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轄區內文化創意產業勞動市 場概況,進而對就業服務所應調整的服務內容及未來努力方向提出參考或建議。調查 結果摘要如下:

一、現況調查

(1) 中部地區人力需求規模較小,易受經濟波動影響,即使如此,位於都會與鄉鎮 地區業者的用人需求呈現地域性差異,業者間以創意串聯,並需要跨界人力支 應。

(2) 選才管道因業別不同差異甚大,大致可分為師徒傳授型和一般管道 2 大類,一 般管道仍與其他產業相似,例如網路、建教合作、人脈推介、報紙、機構網站或公 佈欄。以一般管道用人者較易出現人力難以融入組織和穏定性不高的問題;而較 受青年勞動力青睞的網路,業者反映有應徵人員資歷填寫不實的問題,此外,

業者反映公立就業服務機制在文化創意產業界傳播不足。

(3)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界人才培訓方式主要透過學徒制訓練、學校基礎技能養成,

部分業者也借助政府的職業訓練培訓人才,部分偏好實地參訪或實習。

(4)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界工作時間與型態仍有相當比例從業人員為部分工時工 作者,部分業者為不定時的工作型態,且工時高,而創意工作並不必然獲得高 經濟收益。

二、未來調查

(1)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界未來仍多以異業結盟發展,異業結盟需要 整合平台,

其決定因素為(1)業者之間的互信;(2)專業的保護和尊重;(3)經紀人或整合單位 需具備整合能力;(4)業者端需要品牌建立的認知。

(4)

(2) 跨界人才交流係透過客製化程度愈來愈高的活動或契約內容形成。

(3)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仍有部分業者重視人才的國際進修;通常透過協會、公會 舉辦,或自行以及公司選送國外進修。

(4) 對員工就業力之期待為:專業技能、好的工作態度、學習能力、責任感、國際觀、團 隊能力、整合能力、多元能力、對業界運作內容的掌握。

(5)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擴大僱用規模之可能在不同產業間的條件各異,但仍需 要政府的扶植;至於業者部分則需加強經營管理的能力且需關注大陸形成的競 爭壓力。未來需要加強的關鍵核心人才為企劃人才、具備整合能力的專業經理人 和具備諮詢能力的諮詢顧問。而產業文化化所需的人才則為具備文化敏銳度的企 劃人才、具備藝術能力的人才、以及能整合多元傳統技藝的人才。

(6)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人力運用的發展契機可朝與水保局農村再造資源平行結合、

融合在地性的觀光價值、以及依賴專業者做資源整合等方向發展。但在發展過程 應掌握方案產出的管理、進用人員的能力、進用人員訓練是否缺乏對社區了解等 問題;未來應以就業機會開拓為主軸做相關部會資源的平行整合。

三、本調查研究的主要建議如下:

(1) 政府應扮演產業扶植的角色,並提供業者國際觀摩的平台。

(2) 公共就業服務的努力方向:

1. 就業服務應與其他政府部門的資源連結。

2. 就業服務需要進入校園,與學校做更密切的結合。

3. 強化文化創意產業求職與求才的媒合網路平台。

4. 運用文化創意業者整合平台的功能,增加就業機會。

5. 更專業的雇主服務。

(3) 人才培訓的努力方向

1. 提供更詳盡的訓練內容訊息以利業者查詢。

2. 訓練規劃過程加深業者的參與。

(5)

3. 與六大旗艦計畫的人力培訓接軌。

4. 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訓練資源結合。

5. 提供文化創意產業管理類課程技能訓練,並提供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結合的 課程。

6. 為文化創意業者提供短期研習的課程。

7. 文化創意產業辦理的人才培訓層次應修正。

8. 推動受訓者企業實習。

四、針對多元開發就業方案的未來發展建議

(1) 對於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也要有分類輔導和評核的概念。

(2) 讓績優單位的能力透過提案擴散。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勞動市場供需資訊的掌握為就業服務的內涵之一,為促進產業經濟發展與保障勞 動者的就業安全,政府應針對各類產業發展狀況,定期進行勞動人力需求的掌握,以 及各類產業勞動人口預估和透過培訓確保人力品質。因此,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 練局遵循「就業服務法」的規定,將「提供民眾即時、快速、正確之就業相關資訊」列為重 點業務執掌,其目的在於透過資訊的蒐集和提供,以提升就業媒合的功能。而各區就 業服務中心在職業訓練局就業安全政策之指導下,乃於各年度陸續擇定業別進行各產 業的人力需求狀況調查。

行政院為因應台灣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情勢,除了以技術轉型訓練方案 讓無法與廉價勞動市場競爭而易失業之勞動者能夠再就業外,當台灣已邁入開發階段 的後工業化社會的時刻,積極性的作法則需要推動具有發展前景的經濟發展計畫,其 中,「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即在以發展知識型經濟為本質,

透過中央與地方建立的夥伴關係,鼓勵民間參與,讓促進創新及知識型產業發展的作 為,帶動大量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由於行政院體認「文化創意產業」已屬當前世界趨 勢,乃將「文化創意產業」包含在此重點計畫行列中,此項產業係以生態和生活價值為 發展目標,產業發展模式著重以知識為重點內涵,政府以策略引導產業將文化直接轉 換成產業部門,把文化和設計、創意發展加入國家發展政策中(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3)。

為了解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轄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產業人力需求特性,

以及未來需要政府在勞動力市場對應之政策擬訂,乃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現有文獻的整 理,並以主辦單位之委辦目的為基礎,發展相關之座談議題,以焦點團體座談之方法,

邀集文化創意產業業者、行政管理者、專業之學術專家進行議題之意見表達。期以質性 資料之整理與歸納,描繪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轄區內文化創意產業勞動市場概況,

進而對就業服務所應調整的服務內容及未來努力方向提出參考或建議。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已被行政院列為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並且分別由文建會、經濟

(7)

部、內政部、新聞局編列預算,以及規劃主管職掌推動各項輔導產業發展的工作。行政 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雖未直接負責產業扶植與管理職責,但基於國家整體產業發 展所需之人才供需資訊蒐集,對於產業的人力資源規劃有其重要性,因此乃針對文化 創意產業用人需求和人力資源的樣貌,以本計畫進行探索性的調查與研究,本研究的 目的如下:

 一、了解中彰投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目前的產值和人力資源現況。

 二、歸納中彰投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的發展走向和擴大用人規模的預估。

 三、蒐集產、官、學界對於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就業服務政策建議。

第三節 研究報告架構

第一章部分,針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進行說明,並以當前文建會的資料為 依據,界定文化創意產業之範疇。

第二章部分,首先對於文化創意產業近十年政府政策發展的脈絡簡要說明,並臚 列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內容和文建會推動之第一、第二期計畫的內容。第二節部分針對 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意涵,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特性和其內容加以探討。

第三章部份,首先界定本調查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其次,由於研究資料的蒐集主 要來自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與會者的觀點與經驗分享,第二節針對受邀座談對象與選 取方式進行說明。第三節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第四節部分簡要說明質性研究設計之信、

效度原則,以及本研究依據各項原則的設計內容。

第四章為調查結果,依研究架構自與會者所談內容摘錄各項重點,分別以產業現 況調查與產業未來發展調查二節歸納各重點之內涵。

第五章為建議與研究困難部分,從焦點團體座談中與會者針對議題方向所做提供 的建議,分項予以歸納。

第四節 文化創意產業與就業服務的定義 一、文化創意產業

文建會參考英國與聯合國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將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定 義為「源自創意與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

(8)

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昇的行業」(文建會文化白皮書,2008,p.126)。被納入文 化創意產業的行業大致具有就業人數多或參與人數多、產值大或關聯效益高、成長潛力 大、原創性高或創新性高等幾個特性。

二、就業服務

依據就業服務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就業服務:指協助國民就業及雇主徵求員工 所提供之服務」,因此,就業服務包含求職端對於尋職者的就業機會媒合與就業促進 的服務;在求才端則針對雇主用人需求給予滿足。

(9)

第二章 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文獻分析

第一節 產業發展與產業範疇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全球化與科技化兩股力量交相作用,促使台灣也走向必須加速發展知識經濟以參 與全球經濟競爭的行列,植基於「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主流思維,我國於2002 年正 式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其中一項發展計畫,其 目的在結合藝術創作和商業機制,以創造具本土文化特色之產品,進而增強人民的文 化認同與增加產業附加價值(文建會,2004)。

「挑戰2008」計畫執行期程係自 92 至 96 年,由 4 個部會共同推動,其延伸有 28 項子計畫之多。其中經濟部負責統籌並主管設計產業;教育部負責跨領域的人才培訓,

新聞局負責媒體產業,文建會負責藝術產業的扶植,除了跨部會組成「文化創意產業 推動小組」外,並於經濟部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文建會網站,2009)。

如前章所述,文建會在2002 年議定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性,大致上為符合下列考 量:(文建會,2004)。

(1) 就業人數多或參與人數多。

(2) 產值大或關聯效益高。

(3) 成長潛力大。

(4) 原創性高或創新性高。

(5) 附加價值高。

就後4 項而言,充分展現當前知識經濟的產業內涵;而第一項在我國產業分佈經 過多年來的變遷為農業和工業比例下降,而服務業持續增長的趨勢下,充分符合發展 創意型與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以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效益。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內容與主管機關

「文化創意產業」在主計處「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中,係被劃分在與文化有關的 產業分類第N 類的「文化、運動與休閒服務業」。而根據文建會的歸類,總計分類出視 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文化展演設施、工藝、電影、廣播電視、出版、廣告、設計、時尚 設計、創意生活、數位休閒娛樂、建築設計等13 類,分屬文建會、新聞局、經濟部、內政

(10)

部等4 個部會的主管與監督(細項產業內容如表 2-1)。

文化創意產業近期就業人數,經濟部工業局針對2004 年的統計,不含設計品牌 時尚業全台共有185,758 人,占全體就業人數比重 1.75%,各分業從業人數以廣告業 的人數最多,達42,162 人,其次為出版產業的 39,005 人(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9)。

繼之,至2007 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口(不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 產業、工藝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為211,550 人,較前一年成長約 1.81%。所有類別 中以創意生活產業(17.61%)和廣告產業(6.48%)的就業人數所占比例最高。從 2002 年至 2007 年的 6 年發展過程,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口呈現逐年穩定成長,6 年 的總成長率為30.24%;其中又以設計產業的成長率最高,達 93.42%,其次為建築設 計產業(88.27%)(文建會,2009)。

(1) 文建會主管類別與發展計畫

文建會主管4 個產業,分別為「文化展演設施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 演藝術產業」及「工藝產業」,並分期擬訂二期計畫(一)第一期計畫計畫期程自 92 年至 96 年,規劃執行 6 項子計畫,包含:「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延攬、進修及交流」、「規劃設 置創意文化園區」、「數位藝術創作」、「傳統工藝技術」、「創意藝術產業」及「整合活動產 業」。

1. 第一期計畫  

第一期計畫核心目標在於耕耘文化創意源頭,並以文化藝術觀念強化工作為藝文 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其具體做法為引進民間力量,以OT、ROT 及 BOT 方式活化創意 文化園區,藉由此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台,推動創意人才培育、生活工藝運動、數位藝 術、活動產業、生活美學運動等(文建會網站,2009)。

2. 第二期計畫

計畫期程自97 年至 100 年,規劃執行 3 項子計畫,包含:「強化產業環境發展計 畫」、「工藝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創意文化園區發展計畫」。第二期計畫的核心目標在於 發展及輔導藝文產業;藉由政策引導地方政府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在環境發展 部分,以建立創意銀行資料庫、提供業界媒合平台、扶持青年藝術家達成目標。;而創 意文化園區的扶植以建構一個文化群聚與異業結合的推動平台,使文化創意產業獲得

(11)

更大的發展空間(文建會網站,2009)。

(2) 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

不論銷售商品或生產與製造商品的組織,其形成「產業」,通常以公營或民營,

為公司組織或合夥組織,或為獨資經營的商店、工廠(包含家庭工廠及家庭工藝生產 者)、農場、工匠及自由職業等形態存在,另外也包括擁有房地主身份的家庭及私人 非 營 利 團 體 , 以 及 對 企 業 提 供 服 務 的 私 人 非 營 利 機 構 及 研 究 機 構 等 ( 詹 德 松 , 1999)。

上述為整體性產業的一般性定義,而在所有產業中,特定產業有其定義之範疇。

以文化創意產業而言,從以強調文化企業精神的最狹義定義至以具體項目為定位的 最廣泛定義,可看出其具有文化深度的強調和範疇涵蓋的廣度。其狹義的定義為強調 文化企業家的精神,尤其強調商品化價值創造的部分,並且特別強調交換商品的意 義性。至於最廣義的定義為,文化產業係奠基在一個意義內容上的產業,它的範圍從 傳統產業,服裝或者是商業品牌都涵蓋在其中。它包含了傳統的和當代的藝術,從藝 術創作到生產的過程,例如文學、塑像、建築、戲劇、舞蹈、影像、電影、工業設計、媒體 等等都包含其中。而若從再製率觀點看(the criterium of reproducibility),電子化製作的 部分,如電影、電視、廣播、音樂、出版都是屬於再製率的週轉比較高的部分,這些也 突顯文化創意產業的另一種特性(歐盟研究團隊,2003)。

(12)

表2- 文化創意產業主管機關與內容說明

(13)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

13

主管

機關 產業名稱 說  明

文 建 會

視覺藝術

凡從事繪畫、雕塑及其他藝術品的創作、藝術品的拍賣零售、畫廊、

藝術品展覽、藝術經紀代理、藝術品的公證鑑價、藝術品修復等之行 業均屬之。

音樂與表演藝 術

凡從事戲劇 (劇本創作、戲劇訓練、表演等)、音樂劇及歌劇 (樂曲創 作、演奏訓練、表演等)、 音樂的現場表演及作詞作曲、 表演服裝設 計與製作、表演造型設計、表演舞台燈光設計、表演場地 (大型劇院、

小型劇場、音樂廳、露天舞台等)、表演設施經營管理(劇院、音樂廳、

露天廣場等)、表演藝術經紀代理、表演藝術硬體服務(道具製作與 管理、舞台搭設、燈光設備、音響工程等)、藝術節經營等之行業均屬 之 。

文化展演設施 凡從事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村)、音樂廳、演藝廳經營管理暨服務 等之行業均屬之 。

工藝 凡從事工藝創作、工藝設計、工藝品展售、工藝品鑑定制度等之行業 均屬之。

新 聞 局

電影

凡從事電影片創作、發行映演及電影周邊產製服務等之行業均屬之。

如影片生產、幻燈片製作業、影片代理業、電影片買賣業、電影片租 賃業製作廠業、影片剪輯業、電影錄音廠業、映演業、影片放映業、電 影製片廠業、電影沖印廠業、卡通影片。

廣播電視 凡從事無線電、有線電、衛星廣播、電視經營及節目製作、供應之行 業均屬之。

出版

凡從事新聞、雜誌期刊、書籍、唱片、錄音帶、電腦軟體等具有著作權 商品發行之行業均屬之。但從事電影發行行業歸入項次9,從事廣 播電視節目及錄影帶節目發行之行業歸入項次8。

經 濟 部

廣告 凡從事各種媒體宣傳物之設計、繪製、攝影、模型、製作、及裝置等行 業均屬之。獨立經營分送廣告、招攬廣告之行業未歸入本類。

設計

凡從事產品設計企劃、產品外觀設計、機構設計、原型與模型的製作、

流行設計、專利商標設計、品牌視覺設計、平面視覺設計、包裝設計、

網頁多媒體設計、設計諮詢顧問等之行業均屬之 。 時尚設計

凡從事以設計師為品牌之服飾設計、顧問、製造與流通之行業均屬 之。

創意生活

凡從事符合下列定義之行業均屬之。

1. 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以創新的經營方式提供食衣住行育樂 各領域有用的商品或服務。

2. 運用複合式經營,具創意再生能力,並提供學習體驗活動。

數位休閒娛樂

凡從事數位休閒娛樂設備、環境生態休閒服務及社會生活休閒服務 等之行業均屬之。

1. 數位休閒娛樂設備 -- 3D VR 設備、運動機台、格鬥競賽機台、

導覽系統、電子販賣機台、動感電影院設備等。

2. 環境生態休閒服務 -- 數位多媒體主題園區、動畫電影場景主 題園區、博物展覽館等。

3. 社會生活休閒服務 -- 商場數位娛樂中心、社區數位娛樂中心 數位休閒事業、親子娛樂學習中心、安親班 / 學校等。

內 政 部

建築設計 凡從事建築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展場設計、商場設計、指標設計、庭 園設計、景觀設計、地景設計之行業均屬之。

(14)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的經營趨勢與經濟特性 一、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意涵

文建會於1995 年「文化產業研討會」中,首先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構 想,「文化產業」的概念隨後成為我國「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隨後即定調「文化產業 化」、「產業文化化」為未來經營的兩大趨勢。

產業文化化在於從原有的產業為基底,讓產業注入文化意義或歷史內涵,以使舊 有經營模式的產業再出發,令其轉變為能夠兼具彰顯文化特質的另一種經濟活動,例 如金門的造酒產業和刀具產業發展出的另類金門文化觀光活動。我國目前積極努力在 推動的在於促使初級產業直接轉型為第三級產業,進而重建社區文化(林秉慧,2005)

文化產業化則以文化為主體,透過企業化經營理念的建構,讓原不具營利的傳統 活動能夠具備市場經濟價值,它需要衍自地方性的歷史與人文為基礎,否則即無法成 為一項文化產業(林秉慧,2005),例如各地方的歷史古蹟與民俗文化活動,重新以經 營管理和創意結合,發展成為地方特色的經濟產業。陳其南(1995)進一步闡釋「文化產 業化」的概念,它是將在舊傳統資本主義之利益導向發展模式下,被忽略或甚至被犧 牲的地方環境、傳統、特色等文化資源,重新賦予生命力,並藉由創意、想像力與科技 的協助,加以適度的包裝成為文化產品,使其發展成為兼具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的

「文化產業」。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就地域的觀點看其內容,都會性文化產業與地方文化產業各 有不同樣貌。都會性文化產業具有都市再生的策略展現,其與都會的全球化經濟網絡 和新科技傳播技術密切相關,它包含了例如電影、廣播、錄音帶等大眾消費文化產業,

以及展場、會議產業等大型設施文化產業。不同的,地方文化產業具較深的「地理依存 性」和「地域特殊性」,產業之發展與地方密不可分,楊敏芝(2001)研究地方文化產業 與地方互動類型,提出文化性互動模式、地方性互動模式、經濟性互動模式等。文化性 互動模式強調地方文化產業的文化主體與自主性,並藉由多元性文化活動導入;地方 性互動模式強調以地方認同感和地方動力為地方文化產業注入生命力,並以地方經理 機制發展產業效益;經濟性互動模式藉由關聯產業鏈帶動產業效益,它強調不同型式 的結盟。

(15)

二、產業經濟特性與其內容

劉曉蓉(2006)針對歐、亞、美幾個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與定義,歸納出文化 創意產業所包括的幾個條件為:(1)源於創意、文化或知識;(2)產值與就業的提升;(3) 產品的普羅化;(4)智慧財產權的保障。

既然所談的為產業,即必須關注其經濟價值,而以上述的創意產業第一個條件為 源於創意來看,針對創意活動所具備經濟特性,學者Caves(2003)提出了 7 項的經濟 特性的內容(如表 2-2)。對照這些特性,其實皆與商品被大眾所評價而至認同,乃至於 具備市場的機制。

此外,特性之一的創意商品需要多元技能,以及企業家對創意工作者的僱用條件 考量,似乎顯露文化創意產更深一層的特性意涵,亦即其發展需要架構在多元技能的 異業結盟,以及不同業別之間需要的整合角色。

林秉慧(2005)針對文化產業之策略聯盟類型提出了地方生產策略聯盟、觀光旅遊 策略聯盟、都市行銷策略聯盟、公共空間再生策略聯盟、培育研發策略聯盟等,這些聯 盟類型的提出係建立在地方性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上,至於都會性文化創意產業或不 同歷史軌跡的地方區域,伴隨著史蹟的不同,類型可能會更加多元,然而,較一致性 的,不論聯盟參與者為何,其需求的專業應多元,而政府在主管任務的配置也非單一 部門即可滿足扶植產業發展之所需。

2- 創意活動的七項基本經濟特性與其內容

經濟特性 內容

需求不確定性 由於創作者難以實際在消費者面前創作,且創作者 對作品創作過程過於投入,造成對等的無知,致使 無法掌握消費者對其創作的評價。

創意工作者重視其作品 藝術家與工匠的差異在於對藝術真實的追求,此外 創作者的品味與偏好亦會影響創作表現,因此對企

(16)

業家而言,創意工作者的僱用條件與其創作產品的 特性必須同時協議,但實際上有困難。

創意商品需要多元技能 大多數的創作需要眾多不同專業的工作者完成,某 些產品甚至每位投入者必須在場工作或至少以熟練 的程度在某個端點執行任務。

區隔性產品 消費者評價一件創意商品時通常透過比較的方法做 商品評估,比較的方法包括垂直性區隔(如一張 CD 與一部電影)與水平性區隔(如兩首歌),這樣的特性 誘使創作者創作較受歡迎的作品。

垂直性區隔之技能 創作者被熟悉市場運作的經理人定位在不同的水平 上,而這樣的排名評比建構創意市場的價格。

時間就是金錢 因為部分創意商品的創作必須要所有的參與者同時 在場,因此人力成本變成重要考量,具備短期密切 合作及快速兌現獲利之經濟依賴的特性。

耐久性產品與耐久性租金 因為藝術不朽的特性,因此許多的創意商品是耐久 性的,並且會隨著每一次的演出或播放而累積名聲。

資料來源:徐子超、仲曉玲譯,Richard Caves 原著(2003),頁 5-1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問題

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中部地區求職者與求才雇主的就業媒合,以及為促進 產業人力素質提升,以三合一就業服務機制提供勞動力參與的品質和效能,除了必須 針對中部地區特定產業人力需求定期行區域人力預估外,同時也需要透過服務需求的 調查與用人單位進行行政服務的對話,進而為未來的政策方向尋求規劃的資訊。文化 創意產業在90 年代初為政府規劃為既定的國家重點發展政策,因此為瞭解中彰投區 就業服務中心轄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現況、人力需求特性及未來潛在需求預測,乃進行 探索研究,期望以文化創意產業產、官、學與相關第三部門之意見匯集,供求職者現有 產業就業訊息,並了解中心所轄區域之勞動市場概況,進而對公立就服機構所應調整 的服務內容及未來努力方向提出參考建議。是以本研究將探討以下問題:

一、中彰投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實際發展概況、人才運用概況、求才管道利用情形、受僱員 工人數、薪資與工時、員工之專業知識與技能、員工職業訓練辦理情形等現況為何?

二、中彰投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前景預期、未來人力招募需求、未來求職者核心就業力技 能之需求為何?

三、文化創意產業業者或團體是否願意與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進行合作關係或者希 望中心提供何種就業服務措施?

四、文化創意產業業者或團體僱用中區職業訓練中心結訓學員的意願為何?以及對於 政府提供該產業之職業訓練和需要政府以何種方式提供訓練之建議為何?

第二節 受邀座談對象與選取方式說明 一、座談邀請對象

本探索研究係以焦點團體座談進行議題之探討,以歸納各界透過議題所反映出的 產業現象和發展走向。焦點團體座談首以設籍於台中縣(市)、彰化縣及南投縣之「文 化創意產業」團體或個人廠商。

為使研究可以含括產業界、政府機關、教育界、第三部門的多元觀點,本研究乃依 13 類文建會所定義之文化創意產業類別之業者、政府機關代表、第三部門長期參與文

(18)

化創意工作專家等,進行名單規劃。由於本項調查係以設籍於台中縣(市)、彰化縣及 南投縣之「文化創意產業」為對象,邀請座談者主要仍以工作所在地在中部地區之代表 為主,因計畫審查過程部分委員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仍有跨區域的現象,因此為 滿足此項建議,以及邀請部分主管機關之需求,各場次並視討論議題之內容另邀請中 部以外之專家參與座談。而邀請與會座談者所屬業別皆含概在文建會、經濟部、新聞局、

內政部主管業別中,4 場次邀請名單如表 3-1。

表3- 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邀請名單

編碼 所屬文化創意 產業

單位 職稱 員工數 資本額 C 展場設計

0101 展場設計 國際會議顧問

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102 人 3000 萬 G 工藝

0102

視覺藝術/文化展 演設施/工藝

財團法人國家

文化藝術基金會 總監 30 人 60 億 C 創意生活

0103

文化展演設施/創

意生活 美食餐廳 顧問 40 人 C 表演藝術

0104 音樂與表演藝術 美食餐廳 樂手 C 設計

0105 設計 品牌企劃設計

公司 總經理 9 人 300 萬 N 工藝

0106 工藝 手工業推廣中心 代表 52 人 1 億 3 千萬 C 廣播電視

0107

文化展演設施/廣

播電視 傳播有限公司 總經理兼導

演 10 人 2 億 C 工藝

0108 工藝 木業公司 研發部經理 14 人 1000 萬 A 視覺藝術

0201 視覺藝術 大學 助理教授 兼主任 C 設計

0203 廣告/設計 廣告企劃 有限公司

多媒體網頁

設計師 6 人 300 萬 C 廣告

0204 廣告 美學廣告 有限公司

藝術指導

總監 3 人 200 萬 A 時尚設計

0205 時尚設計 大學 系主任

教:300 生:

7000 C 設計

0206 設計 形象設計公司 經理 7 人 100 萬

(19)

C 攝影

0207 攝影 商業攝影社 攝影師 3 人 5 萬 G 工藝

0208 工藝 國立台灣工藝

研究所 代表 130 人 C 數位設計

0301 出版/設計 數位科技(股)

公司 技術總監 15 人 200 萬 C 時尚設計

0302 時尚設計 百貨業 襄理 500 人 A 表演藝術

0303 表演藝術 高中 主任 200 人 C 工藝

0304 工藝 窯業 總經理 10 人 100 萬 C 工藝

0305 工藝 陶藝文化園區 負責人 18 人 63 萬 A 出版

0306 出版 大學 兼任講師

C 設計

0307 廣告/設計 廣告設計公司 負責人 2 人 20 萬 G 文化創意

0308 文建會 代表

C 創意生活 0401

創意生活/數位休

閒娛樂 遊樂園公司 經理 980 人 41 億 N 展場設計

0402 展場設計 經營顧問

有限公司 總經理 15 人 100 萬

C 景觀設計/

社造0403

設計/建築設計/

其他(社造、景觀、

休閒)

社造聯盟促進會 景觀工程 有限公司

(1)秘書 (2)大學兼任

講師

(1)志工 3~5 人 (2)15~20 人(設計 師)

300 萬

C 數位印刷 0404

數位印刷/建築 設計

數位印刷

有限公司 營運總監 10 人 C 攝影

0405 攝影 廣告攝影

設計工作室 攝影師 2 人 20 萬 N 創意生活

0406

工藝/設計/創意 生活

文化創意

有限公司 創意總監 3 人 50 萬 C 安親班

0408 安親班 兒童

教育學校 副執行長 60~65 人 資料來源:本次研究整理。

(20)

二、座談對象選取說明

如前述,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主要係以業別含括產、官、學代表等二構面為選取考 量,並力求各業別均能受邀以具備代表性,但預擬名單中若有規模過小者,即以其他 同業或產業說明內的次業別取代;邀請對象選取來源主要如下列各管道。

(1) 文建會網站連結的文化創意業者名單

此部分的名單主要以文建會主管並經該會網站連結的企業和產業公協會為選取 範圍,其中產業公協會提供了大量可選取名單,初步選取僅以中部地區業者為限。

(2) 函請縣市政府文化局提薦名單

由於各縣市政府多設有文化局(處),組織架構中多設有藝文推廣或表演藝術的主 管業務,另考量業者對於參與座談的意願和經驗,乃函請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 4 縣市政府提供可邀請名單,並且邀請各該文化局主管與會。

(3) 自學術界管道搜尋跨界參與者

中部部分大學已設有文化創意相關科系,且許多學校為與產業接軌,紛紛聘請 具備業界經驗的工作者專任教學,或者邀請業界專業者至校兼任授課,此部分具備跨 界專長者即為學界選取名單來源。

(4) 透過與文化創意業者深度接觸之機構提供名單

此部分主要係透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以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 機構,提供 與其業務密切相關或受其輔導之業者名單,並自名單中選取有參與意願和用人規模適 宜者。

(2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需求與目的,本調查研究之架構如圖3-1;焦點團體座談重點歸納依研 究架構內容對照如表3-2。

圖3- 研究架構

對文化創意產 業

就業服務之建 議

1. 產值 2. 人力需求 3. 選才管道 4. 培訓人才方式 5. 工作時間與型態 6. 學用對稱狀況

1. 產業異業結盟 2. 跨界人才交流 3. 人才國際進修 4. 員工就業力之期待 5. 擴大僱用規模之可行

6.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 人力運用

產業現況 產

業 發 展 期 望

未來發展

落差

(22)

表3- 焦點團體座談重點歸納與研究架構內容對照表

主要架構 次要架構 座談重點歸納

現況調查

產值 1.中央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的預估 2.產值受經濟波動影響

人力需求

1.六大旗艦計畫預定的人力培訓與需求 2.用人需求受經濟波動

3.地域性差異

4.中部地區需求規模小 5.需要跨界人力

6.以創意串連

選才管道

1.師徒傳授型 (1)自行培養

(2)從教學中選擇適合人才 (3)從實習過程發掘適合人才 2.一般管道

(1)網路 (2)建教合作

(3)人脈推介 (4)報紙

(5)機構網站或公佈欄 3.用人管道遭遇的問題

(1)人力難以融入組織和穏定性 (2)網路應徵人員資歷填寫不實

(3)鄉村地區的人力供給管道有限

(4)公立就業服務機制在文化創意產業界傳播 不足

人才培訓

1.訓練方式 (1)學徒制訓練

(2)學校基礎技能養成 (3)職業訓練

(4)實地參訪或實習

2.業者對政府與學校人才培訓觀感 3.中部專業研習資源不足

工作時間與型態

1.部分工時

2.不定時的工作型態 3.高工時

學用對稱狀況 創意並不必然獲得高經濟收益 1. 產業異業結盟

2. 跨界人才交流 3. 人才國際進修 4. 員工就業力之期待 5. 擴大僱用規模之可行

6.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 人力運用

(23)

未來調查

產業異業結盟

異業結盟整合平台的決定因素 (1)業者之間的互信

(2)專業的保護和尊重

(3)經紀人或整合單位需具備整合能力 (4)業者端需要品牌建立的認知

跨界人才交流 透過客製化程度愈來愈高的活動或契約內容 形成跨界人才交流

人才國際進修 1.透過協會或公會舉辦 2.自行或公司選送國外進修

員工就業力之期待

1.專業技能 2.好的工作態度 3.學習能力 4.責任感 5.國際觀 6.團隊能力 7.整合能力 8.多元能力

9.對業界運作內容的掌握

擴大僱用規模之可 行性

1.不同產業的條件各異 2.需政府的扶植

3.需配合經營管理的能力 4.需關注大陸形成的競爭壓力 5.關鍵核心人才

(1)企劃人才

(2)具備整合能力的專業經理人 (3)具備諮詢能力的諮詢顧問 6.產業文化化所需的人才

(1)具備文化敏銳度的企劃人才 (2)具備藝術能力的人才

(3)整合多元傳統技藝的人才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的人力運用

1.發展契機

(1)水保局農村再造資源平行結合 (2)融合在地性的觀光價值

(3)依賴專業者做資源整合 2.發展問題

(1)方案產出的管理 (2)進用人力的能力

(3)人力訓練缺乏對社區的了解

(4)應以就業機會開拓為主軸做相關部會資源 的平行整合

(5)對方案缺乏分類管理 資料來源:本次研究整理

(24)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一、研究信度

計量研究的信度在於運用工具蒐集的觀察資料結果具有一致性;而質性研究的信 度則指「研究者的互動形式、資料記錄、資料分析,以及資料中詮釋參與者意義的一致 性」(王文科,2000,p.104)。

(1) 外在信度

王文科(2000)認為質性研究的外在信度指獨立的研究者在相同或類似情境中,能 發現相同的現象的程度(p.105)。外在信度可以利用以下幾個部分加以滿足(王文科,

2000;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

1. 研究者角色/社經地位,指研究者運用本身的專業素養與社會關係,使研究者能把 握在該團體的角色與地位,以提升信度。

2. 提供資訊者的選取,指研究者必須對資訊提供者的背景與選取的歷程加以說明。

3. 社會情境與條件。

4. 資料蒐集與分析架構,指研究者必須描述回溯與解釋資料的綜合方法,以及確證與 詮釋資料的一般策略。

5. 研究者說明分析的研究的架構,並以該架構統合各種發現。

本研究主要以邀集設籍於台中縣(市)、彰化縣及南投縣之「文化創意產業」13 類 之文化創意產業類別之業者、政府機關代表、第三部門長期參與文化創意工作專家等進 行特定議題之焦點團體座談,並為使議題有官方代表之意見,以及部分具跨區域整合 與人力運用之業者和團體代表,也在不同場次受邀參與討論。

本研究之架構係依研究需求之規劃,包含「現況調查」、「未來調查」、「對就業服務 政策之建議」等三大方向:

1.「現況調查」著重在產業發展概況和困境、人才需求才管道偏好、工作與工時、學用配 合狀況、員工之專業知識與技能、員工職業訓練辦理情形等。

2.「未來調查」著重在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異業結盟所呈現產業多元內涵的發展狀況、產 業的跨界人才交流和國際進修、對員工就業力的期待、如何以產值及擴大規模提升用

(25)

人需求。

3.「對就業服務政策之建議」主要著重在對於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人力再就業契機的經 驗分享和建議、對於未來建議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如何與文化創意產業界合作以提供 更具創意和效能的就業服務、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的模式和內容的改進建議。

(研究架構如圖 3-1) (2) 內在信度

內在信度指蒐集資料的信度,亦即資料蒐集者之間對資料的蒐集與詮釋的一致性。

王文科(2000)指出有六種策略可以提升質性研究的內在信度:

1. 直接引用文件逐字描述與低推論解,以及具體、精確的對正面與負面的報導同樣予 以關注。

2. 使用多位研究者。

3. 研究者透過參與者的協助確認記錄的內容、參與者對意義的詮釋;其做法可在研究 者將資料綜合歸納後,請參與者加以檢核。

4. 同儕檢查與參與者檢查。

5. 以錄音機、錄影機、照相機等記錄資料,增加內在信度。

6. 負向個案或不一致資料,研究者應對這些資料主動的探討、記錄、分析與檢核。

本研究進行之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皆進行現場錄影和錄音,結束後並將討論內容 整理成逐字稿,並依據各議題從不同業者或產、官、學界的不同觀點分析和檢核內容的 意義。

二、研究效度

研究效度是讓研究有用重要的關鍵,(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 (1) 內在效度

內在效度的意義在於研究者認為所觀察的內容被真正的觀察(王文科,2000),係 在研究過程各環節對特定事件、議題或資料所做解釋能被所獲得實際資料支持,亦即 研究的準確度(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讓質性研究資料具有內在效度,

(26)

學者Hamersley 主張以下幾項重點:

1. 合於現實且可信

2. 需有足夠種類和數量證據:有足夠豐富的可信證據即可支持較廣的主張。

3. 由研究產出的主張必須具備各種明確的特性(如可界定的、描述的、解釋的、由理論產 出的。

此外,學者Lincoln & Guba 認為尚可運用以下幾項確保資料的確實性:

1. 加長在場域的研究時間。

2. 持續的觀察,以建立所關注焦點特徵的關聯性。

3. 包括方法、來源、調查及理論等之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此方法另有認為 研究者 研究中,當使用單一方法時,可利用多種資料來源,例如使用單一的訪談法,而 採用多次訪談以提供多種資料來源;另一種資料的三角交叉是在不同時間、在不同 地方、從不同的人蒐集資料。

4. 同儕討論。

5. 相反個案分析。

6. 成員檢核,亦即由受訪者提供進一步訊息或強調所記錄訊息的機會。

(以上資料轉引自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

本研究依討論內容除了完成調查研究報告外,並發展成未來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產業概況調查的問卷。各場次討論內容所完成的逐字稿已分別依場次寄送給與談者進 行內容之確認和修正,以避免因轉譯過程誤繕或誤解而致意思表達的錯誤,另外,問 卷草稿也請業界進行專家效度的檢核。

(2) 外在效度

質的外在效度著重可比較性和可轉譯性,可比較性包括場所、參與者特徵、使用的 文件、分析單位和產生的概念(王文科,2000)。可轉譯性指研究者可以使用相同或其他 類似學科的理論,用以解釋研究結果的程度,若可以類似(或不同)的理論來解釋研 究的發現,則意義可以延伸。

外在效度尚有以下幾個重點:(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

(27)

1. 須對情境實際狀況的多樣性和多重解釋做完整和平衡呈現,以達公平性。

2. 研究本身對情境必須提供一個未經加工處理過的了解,並對這些了解產生一種新 的評價。

3. 研究必須引起特定方向課題的行動,並對所涉的全體有益。

三、資料代碼編輯方式

基於對發言者個人身份資料的保護,以及資料分析不同觀點呈現的需要而以逐字 稿作為引據,代碼編輯原則如下:

(1) 第一個英文字母代表4 類的屬性,C 代表來自業界,G 代表政府部門,A 代表學 術界,N 代表第三部門(NPO)。

(2) 第2 碼直接以與談者填寫個人所屬或工作所在的產業,例如廣播。

(3) 第3 碼 01、02、03、04 分別代表第 1、第 2、第 3 場和第 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

(4) 第4 碼以與談者在各場次受邀名單上的排列順序呈現。

(28)

第四章 調查結果

本項文化創意產業就業服務調查研究,主要係針對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行政轄 區的產業概況做探索性的研究,資料蒐集方式係以辦理4 場次焦點團體座談方式,邀 集包括產業界、文化創意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學術界文化創意相關科系學者、具備文 化創意特性之第三部門或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輔導專家等4 類與會者,進行就業服務 相關的議題討論。

第一節 產業現況調查

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概況

行政院於2000 年初推動「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係藉 由透過中央與地方建立的夥伴關係,並以引導、鼓勵民間參與方式共同合作完成。

該計畫推動的目的,在於以產業的扶植刺激景氣,著重方向在於促進創新及知識 型產業、核心優勢產業及新興服務業之發展,讓大量投資及就業機會從其中創造出 來(文建會網站)。

根據文建會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報告(文建會,2009),我國自推動文化創 意產業,2002 年至 2007 年的營業額增加 1,976 億元;附加價值增加 1,043 億元,年平 均成長率為7.73%。以行政院為最高主導機關的本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預計將 從2009 年起至 2013 年要以 280 億台幣,投入六大旗艦計畫和環境整備的工作,在 5 年的方案期程內預估創造台幣1 兆元的產值,並增加 20 萬個就業機會。

除了在第二章所述4 個文化創意產業主管機關,以及 13 大類產業內容的具體說 明詳列了各項子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的六大旗艦計畫,具體臚列6 項包含 了電視內容產業、電影產業、流行音樂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設計產業、工藝產業等重點 產業。

(1) 至 2014 年中央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的預估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在2002 年尚僅 4 千億元,在 2007 年已突破 6 千億元的 營業額。後續將推動的六大旗艦計畫的各個產業發展在行政院推估至2014 年的產值大 致如下:(文建會,2009)

(29)

1. 電視內容產業

2014 年預估自海外市場銷售的金額由現有的 9.8 億元跳升至 30.62 億元;而透過距 離最近的大陸市場版權銷售預估自現有的3.44 億元

跳升至2014 年的 25.05 億元。

2. 電影產業

預估票房產值由現在的4.26 億元跳升至 2014 年的 43.38 億元;而大陸市場的佔有 率要由現在的2.3%提升至 2014 年的 6.9%。

3. 流行音樂產業

預估海外市場銷售由現在的10 億元增加至 2014 年的 50 億元;而大陸市場佔有率 則自現在的1.47%躍升至 2014 年的 7.35%。

4. 數位內容產業

預計在2013 年產值達 6,800 億元,而透過產業創新產品數量的增加,衍生產值達 100 億元。

5. 設計產業

預計在2013 年產值達 1,000 億元,透過促進產業投入產品設計開發達新台幣 9 億 元,並衍生創造產值900 億元。

6. 工藝產業

輔導設置5 至 10 個聚合市場創造多元市場通路爭取工藝產品能見度及行銷通路,

預估計畫產值達10 億元以上。而透過媒合工藝家與民間設計公司、產銷企業進行授 權開發,創造商機且預估計畫產值可達4 億元以上。至於透過誘發民間投資產值預 估有50 億元,媒合異業結合部分投資預估 40 億元,代理經紀投資可達 10 億元。

(2) 文化創意產業六大旗艦計畫預定的人力培訓與需求

既然談到產業發展,任何產業發展仍以人才為本,六大旗艦計畫的各個產業發展 在行政院預定的人才培育方向大致如下:(文建會,2009)

1. 電視內容產業

(30)

具備人才培訓機制的「才庫開發計畫」,將進行的工作有:

(1)開辦電視編劇研習營,協調大專院校設置電視編劇相關課程。

(2)推動產學合作,培養學生編、演、導、製及後製實作技能。

(3)與影劇相關團體合辦影劇創作新人獎活動。

(4)協助產業建立與國際優良製作團隊合作機制。

2. 電影產業

相關的人才培訓在厚植我國電影人才的發展策略,但與產業人才較直接有關的計 畫僅有推動我國電影從業人員與國際接軌一項,人力發展的方向並未如電視內容 產業完備。

3. 流行音樂產業

未來為流行音樂產業的人才發展,訂定了「網羅明珠計畫」,將進行的工作有:

(1)培育音樂創作類新秀及團體企劃專案。

(2)鼓勵跨國技術合作機制在台製作並帶動台灣人才與技術提升。

(3)大專院校增設流行音樂專業課程。

(4)補助赴國外音樂技術研習及聘用國外師資技術合作。

(5)鼓勵唱片界與教育界建教合作。

(6)培植多元語言創作人才發展及作品推廣。

4. 數位內容產業

數位內容產業的重點計畫之一的「數位內容學院計畫」,將培訓中高階人才,並將 培訓產業專業人才達4,500 人次。

5. 設計產業

設計產業人力發展的方向甚具體,且兩個不同的子計畫中規劃未來的人才培訓做 法:

(1)台灣設計產業翱翔計畫將強化設計人才培訓。

(31)

(2)商業設計發展計畫將培訓商業設計菁英。

6. 工藝產業

在創新研發設計計畫所要完成的卓越工藝人才培訓目標,將有1,500 人次的專業工 藝創新設計與技術研習學員數。

二、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況

前述所提的六大旗鑑產業發展是行政院對國家整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至2014 年 後的產值預估,除了這是一個預定計畫期程的期望值,並不能確保一定可以實現,而 本次調查研究仍以中部地區的產業發展為重點。因此,針對中部的產業發展現況,雖 然沒有一些較具體明確的調查數據可為佐證,但從這次的焦點團體座談中仍可由業者 觀點歸納一些現象。

(1) 中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環境

中部整體產業的發展受到基礎建設遲緩,交通問題,例如台中都會捷運、台中鐵 路地下化工程則還只在規劃階段仍然存在,交易成本難以降低,影響產業進駐中部的 意願。此外中部具有一些地方特色產業,因缺乏整體規劃,且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投注 經費予以業者協助仍有不足,也未能研訂有效發展的策略,呈現由民間自行摸索方向,

以致中部產業的發展面臨瓶頸,招商比不上北部、南科、和高雄(陳華昇,2001)。

因為中部上述這些諸多一般產業發展環境的限制,中部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否也有 類似的發展困境?根據2008 年文化創意產業年報,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以營業額的 區域排名,台北市是第1 大創意城市,高達 3,573 億元,占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總營 業額6,100 億元的 58%,第 2 大城市是台北縣(689 億元),第 3 是高雄市(267 億 元),台中市僅排在第4 位(259 億元,4%)。與英國一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中 化現象,創意經濟的發展在台灣呈現城鄉差異、南北差異等明顯集中化的態樣,台北 縣與台北縣就占了超過近7 成的比率,台中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僅占全台灣地 區營業額僅約4%而已。

不過就單一的產業而言,中部地區比較可貴的在工藝類的扶植方面,有國立台灣 工藝研究所,該研究所自1999 年從原有的「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更名為「國立台灣工 藝研究所」,即開始以文化創意視野為台灣工藝產業界再覓發展新機。該所其實在

(32)

1990 年代開始即確立以「文化」為核心,定位台灣工藝之價值與方向並具體的以辦理 工藝設計競賽、生活用品評選展、原住民工藝展、文化產業研討會等措施,從文化層次 推動工藝產業發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網站 a,2009)。

為了藉由工藝產業研發、製造、行銷等各類型資源的整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建 置了「工藝產業交流平台系統建置」,提供工藝產業人員、專業人才所需之相關工藝產 業知識、商情資料及人才資訊,透過這個彈性易使用的工藝產業資訊服務網絡,讓相 關工藝產業人員、專業人才、廠商及工藝行銷通路於本平台上揭露訊息並提供主動媒合 服務,達到產業交流、帶動工藝產業蓬勃發展的目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網站 b,2009),而這個機制,也顯示了政府對個別力量相對較薄弱的業界而言,扮演整合 平台角色的重要性,有關整合平台的想法和建議在後續的資料分析再予說明。

本次座談來自政府的產值預估仍較為具體,例如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對工藝產業 的產值統計。

“在過去2003~2005 年依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屬於工藝類別的部份,約有 1 萬家相關 廠商,整體產值約是6、7 百億臺幣左右。” (G 工藝 0208)

此外,長期協助業者做行銷的第三部門的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也創造 出可觀的產值。

“我們年營業額1 億多元,員工維持在 50-52 人左右,員工流動率不大,產值與人力比 一般業界相對穩定。”(N 工藝 0106)

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1957 年即成立,為一個以發展暨推廣台灣手工業 為目的之非營利機構,在其機構下另成立附設之「中華工藝館」為全國規模最大之工藝 品展售場所,現場展售藝品種類多達4 萬餘種。而推廣中心早期以協助農村發展,輔 導各種中小型傳統藝品企業的業務拓展,但隨著顧客對工藝商品品質提升的需求,台 灣手工業推廣中心逐漸多元輔助不同對象,除輔導中小型手工業外,也積極協助原住 民藝術產業發展(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網站,2009)。

目前較具規模或具備政府輔導機制的,至少有研發和產業輔導功能的國立台灣工 藝研究所,而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則長期給予工藝業者行銷的協助。但13 類 文化創意產業似乎僅有工藝類有此類整合型機制,但因拜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早期即 在中部的南投成立之賜,中部地區才能具有此項可貴資源。

(33)

(2) 經濟波動對中部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和用人需求影響

前述提到13 類大化創意產業中以工藝類較具有得天獨厚的政府資源挹注,具備 機構式研發輔導機制。但受這波金融海嘯影響,中部地區的其他業界並未如此幸運,

由於平時皆處於自行摸索狀態,且多以工作室或小企業型態存在,也在這一波金融海 嘯中面臨嚴峻的經營考驗。

個別業者生存不易除了大環境不景氣影響營收,從焦點團體座談的回應發現,中 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也多彼此互為連結形成不同業別之間的供應鏈,當領頭的業者業 務緊縮時,其他相關業者也受到波及,較幸運的僅營業額下降,較嚴重者則歇業或關 閉,影響所及自然在於就業機會的減少。

“而以去年文創業情況來講,台灣的設計公司至少就收掉了2 百多間(218 間),大大小 小各式各樣的設計公司,包括一些攝影公司,政府一直說文創產業,可是為甚麼設計公 司卻收掉這麼多間?而目前還在線上的設計師和經營者都非常辛苦,但每年營業額都往 下掉”(A 時尚設計 0205)

“從台中市政府那邊有做立案登記的廣告業者(不包括所謂的招牌製作)就純粹是平面設 計、品牌設計和包裝設計,開立發票的有627 家,根據台中廣告協會最新數據,從去年 7 月 1 日到今年的 6 月 1 日,現在只剩下 421 家,從去年到今年短少了有 2 百多家,其 中有些公司的員工數從之前的11 人變成目前的 2 至 3 人;中部廣告產業大多數都靠商 業的案子在生存”(C 設計 0206)

然而,2008 年下半年影響全球的經濟衰退固然使文化創意產業受到波及而減少 營業的企業家數,從正面角度看中部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既然在過去僅台中市 廣告業即能夠擁有六百多家的規模,那麼,當景氣復甦時,重新再設立或復業的企業,

應能再帶動人力需求的增加。

(3) 中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力需求和發展概況 1. 人力需求的地域性差異

中部地區的台中市是除了北、高兩院轄市外,就一般產業人口或服務業的發展皆 比其他地區的發展較具就業機會的區域,而南投、彰化、台中縣相較於台中市的都會氣 息,仍然有較多比例的傳統製造業和農業的成份。以這樣的產業結構,即使中部地區 也開始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仍然受限於產業的經濟規模,甚至發展程度與資源相

(34)

對較多的北部地區有一段差距,產業規模是決定人才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因而目前在 人才的整備、需求量並未如前述六大旗艦計畫所預估的那麼樂觀,部分業者具備整合 能力,但仍苦於無足夠的專業人力可用。

“這方面中部人才有時候還是從北部去支援,雖然說有辦法去受到ㄧ些刺激,這方面在 做的話,我們業界坦白來講,中部這邊早期像是24 號倉庫、放送局,現在還有台中酒廠 創意文化園區,像是這些需要多少人進來,其實它是有堪慮的。”(C 廣播電視 0107)

“因為像台中市好像去年度做一個綜合節目,它是希望透過這樣子的短片宣導把台中市 推廣出去,其實要在這老地方找到一個新元素,人才方面的訓練是有困難的,因為它比 較缺乏這方面人才”(C 廣播電視 0107)

“找人才和區域性有關,我也會藉由鄉公所來媒合,找尋合適的人才,但在鄉下的區域 , 幾乎很少找到能媒合的人才,只能找較基層的人才”(C 工藝 0305)

2. 人力需求規模小

中部地區人力不足與產業經濟規模也可能一體兩面,中部地區業者經營規模不夠 大,除了形成就業機會不足、薪資相對較低,也可能因為如此而導致人才不會大量流 入。以個人工作室型態經營者,當然員工人數以個位數計,小型表演團體也如此,除 非企業經營規模大的,例如與時尚有關的百貨賣場或遊樂為主的創意生活樂園,因需 服務的顧客人數龐大,才有可能在人力規模幾10 人上或以百人計。

“它可以做一個part time 的,有可能ㄧ個月請你兩次或三次,可能是禮拜六或禮拜五晚 上,甚至我可以請ㄧ個DJ 就可以把整個現場炒作氣氛帶起來,所以樂團對於整個餐廳 是一個特色但也是一個很大的開銷,ㄧ般來講的話,除非它的生意很好。因為台中這個 圈子其實蠻小的” (C 表演藝術 0104)

“在廣播電視這個行業來講中部這邊比較沒有規模經濟,北部那邊市場的規模是夠大的 , 那邊的相關人才就夠,中部這邊有時候訓練出來的人會有差距”(C 廣播電視 0107)

“人力需求情況來講,我們從家數,譬如說從1 萬家裡面來分析,是以個人工作室為主 要的一個形貌。”(G 工藝 0208)

“以我本身是屬企劃的部門,以企劃行銷的部門而言,大約有50 位人員”(C 時尚設計 0302)

3. 跨界人力需求的未來性和特色

從4 場次的焦點團體座談發現,以多元角度的創意和專業技術組合形成的跨界合

(35)

作,是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很可貴也很核心的一個運作模式。如果將這樣的組合過程視 為一個能夠無限延伸的有機體或變形體,那麼,無限的創意也代表人力需求的無限可 能。

“從人才培訓上面來講,包括它的需求大概都比較ㄧ致化,但是我看創意產業ㄧ個特點 , 它好像是一個比較跨領域的特點,也有跨領域產生的交流,我想這實際上在文化創意產 業上所謂的一個業界來講,所謂的交流結合的這種型態,反倒是文化創意產業最可貴的 一個核心的部分”(G 工藝 0102)

例如,目前以景觀設計投入社區營造工作的內容多在用人時以專業組合的方式執 行工作,其原因在於工作的本質似乎隨著不同計畫內容,創意元素的差異,需要的專 業技能內容不斷的改變,或者計畫執行的有無並無法穏定而確切的掌握,因而為因應 不同的工作內容需求,專業組合必須不同,固定的僱用員工模式,無法因應此種「變 形蟲」模式的運作,大致上,業者不會自行僱用太多所屬的長期不定時契約員工,以 定期契約或外包人力是跨界人力組合的常態。

“因為我不願意這樣的人才,只是我們沒辦法再養一個同仁在一家公司,因為他來,只 有一個單項技能會很容易陣亡,我舉中華工程設計公司為例子,他裡面都是專業技師人 員,但他們在景觀面向還是較弱的,因為他們主要的專業技術及業務還是在水利、建築、

土木、開發…等,這麼大的公司要養一組景觀的專業團隊,也非常地難”(N 景觀設計/社 造0403)

“幾乎在未來會很多都是異業結盟,就算規模很大的公司,不可能一家公司就養這麼多 部門,因為一個計劃就會涵蓋很多部份,像九族文化村、科學博物館或國立美術館…等 單位,從開始到現在,他們的景觀維護都是外包或請其他公司來,為什麼這麼大的公司 不靠自己,因為這個還是牽扯到一個專業的部份。” (N 景觀設計/社造 0403)

4. 從一般人力中以創意串聯

文化創意產業跨界人力需求並不代表人力的技能內容皆要全部翻新,而是以創意 不斷的帶領,讓原有一般的技能人力形成一個有創意意義的工作團隊。

“那依我們來講很單純的就是找我們需要的人力,例如吧檯的人力、外場的服務人力,

你說他們是從文化創意產業裡面學習而來的,其實無關,仍是回歸到原來餐廳的操作模 式,來應徵的一般的人都可以”(C 創意生活 0103)

(4)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不同型態的人才網羅管道和管道偏好的原因

從4 場次的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業者的座談中發現有關人才網羅管道有幾個重點:

(36)

1. 師徒傳授型

(1)從自行培養人才中選才,又可分為幾種途徑:

A.師徒傳授型的業別通常其產業人才養成特性為養成時間長、一般教育體系並未 大量培育,此類業者乃自行長期從學徒中培養再納為業內的員工。

“針對人才網羅方面,工藝跟其他文創產業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工藝產業比較少 靠就業網站或報紙去找尋人才,比較常靠學校或者學長學弟引介”(G 工藝 0208)

B.以文化創意產業科系為名而成立的系所在近幾年開始,為與業界接軌,許多 文化創意產業界專業人士多受學校聘任為兼任教師,在協助學校培育學生的 過程,透過對個別學生專業技能和處事能力的了解,再從中選取適合的優秀 人才進入其工作團隊中成為其一員。

“後來我們發現這種方式來的員工流動率很高,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在教書時,從 所教的學生群中找到,…其實過去在一般的科技大學,…從設計課裡聘用大量的實 務兼任老師,這些兼任老師大部份是建築、空間設計、都市設計及景觀等非常有經驗 的實務執行業者,所以這些學生在學生時期就會跟這些業者的負責人,如建築師、

設計師作接觸,而我們業者也能從中找到學生,依過去經驗若我們是從這個管道進 來產業,所找到的學生,流動率就會變得非常低”(N 景觀設計/社造 0403)

C.從實習過程的接觸發掘適合的人才,業者對目前學校教育系統培養的畢業生 最多垢病在於所學與業界的落差太大,其中有部分原因來自於學生長期在學 校,並未有機會可以在業界的實境中體會真實的運作過程。而業者僅憑一紙履 歷表也對於應徵者所知有限;實習除了可解決彼此不熟悉的問題,也可取代 試用期的雙方磨合。

“從實習中讓業者了解這個人是不是適合業者需求;相對的,…這個方式也可以讓 求職的人充分了解業界要什麼樣的人,業者也可以找到真正符合他們要的人。”(C 創意生活0401)

(2)師傅型的專業人員需依賴人脈介紹

有技能的人例如工藝類的師傅,這類人才僅關注在其專業,未必懂得求職管道 或如何行銷自己,仍需仰賴掌握人脈的人做媒合。

“我們目前所使用的人力是傳統的老師傅的一種型態跟作業員的那種型態並存,…那在

(37)

人力的需求管道上,像那種五六十歲的的不會去上我們的網站,那大部份這是用介紹來 的,因為它是有專業技術,那另外一個部份是透過像是中區還是南投地區的就業服務站 , 那種管道進來大部份是作業員,那另外我在設計部份、創新部份,到這還是透過像筆試 的方式,他們具有比較主動的尋求各類型的一個工作機會,他會到網站去找”(C 工藝 0108)

2. 一般用人管道

(1)網路(人力銀行)

若產業員工來源來自目前大專院校科系有培養的人才,例如設計類、一般餐飲、

建築、廣告等,因為大專以上青年求職管道的習慣,運用網路求職和徵才者比例 較多。

“招募的管道主要是以人力銀行為主要,但我們對此種管道的人才其實是還蠻失望的,

所以我們還有喜好利用另一個管道,就是請學校的老師幫我們推薦人才,這是我們較偏 好的僱用人才方式”(C 數位設計 0301)

(2)建教合作

此外,業者與學校直接以建教合作的方式,讓業者可以掌握用人來源以及學生 所學內容儘量符合業界需求。

“往年**百貨和學校都會建立技術合作學程的規劃…透過網路的人力銀行做人才的 網羅,本身在公司部份做系統性的教育訓練,所以,這是大部份**在人才網羅的管道為 主”(C 時尚設計 0302)

(3)透過不同人脈系統推介

不同的人脈系統包括親友介紹、學校老師的個人人脈,尤其從學校老師的人脈介 紹給產業界,或者透過社團媒介再回到學校找適合人才。

“我都會從學校找尋較優秀的學生,無論在人際關係上,溝通上,或者在設計能力上 與創造力上,在畢業後,替他們安排他們工作機會,我也認識設計社團,透過這些社團 的介紹推薦,來找到合適的學生”(A 設計 0307)

“我從那時候開始接觸展館的設計到後來有接亞太藝術節等的活動,類似的展場設計。

而在人才方面,我們還是不會從學校這邊作徵才,我們的動作會比較趨向是從社區的 角度切入,或從協會社團”(N 創意生活 0406)

(4)報紙

(38)

(5)機構網站或公佈欄

“那進用的管道,以前就是用報紙,十多年來已經不用了,就是用我們自己的網站,或 者我們用台大BBS 站上刊登過這個人力的需求,那還有在我們的公佈欄”(N 工藝 0106)

3. 不同用人管道所遭遇的問題

(1)新進人力難以融入組織和穏定性的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異業結盟的現象較明顯,其多元特性已非當前職場一般求職者所可 想像,部分文化創意產業業者透過報紙選才,但以此途徑甄選的員工發現有兩個 主要的問題,其一為不了解工作內容,進入工作團隊後無法快速的因應團隊運作 的需求;其二為因前項原因,造成人力的不穏定,人才較易在工作適應不良中離 開。

“過去我們都是直接應徵,一般他們來,看到之後都說跟他們想像的不一樣,所以流動 率非常的高,過去我們都是直接應徵”(N 景觀設計/社造 0403)

“人力銀行比較難符合我們本公司篩選人才的標準。..主要是因為網路上新進人員的不確 定性,例如新進人員的穩定性等” (C 數位設計 0301)

“我所從事的業別是出版廣告產業及設計相關,本公司主要是以技術訓練及轉移,招募 的管道主要是以人力銀行為主要,但我們對此種管道的人才其實是還蠻失望的,所以我 們還有喜好利用另一個管道,就是請學校的老師幫我們推薦人才”(C 數位設計 0301)

(2)應徵人員資歷填寫不實又無法事先查驗能力與品格

如同對中部文化創意產業規模的說明中所述,許多中部產業業者規模小,未必能 熟練操作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選、用、訓、留制度與工具,其中在甄選人才過程,

大部分可能僅能以面談為篩選人才的主要方法,但假若面談中未輔以其他測驗機 制,或面談過於主觀,錯選不適任人才仍常見。

“而從人力銀行來所應徵的新進人員,我不能確切地知道對方的工作資歷,履歷上面所 陳述的能力可能沒有經過一個比較完整的訓練或訓練時數不夠,惟有經由推薦的方式較 能了解對方的如穩定度或技能的指標”(C 數位設計 0301)

“但其實人力銀行上的描述都是大同小異,很難快速地發掘出人員是否為我們所要僱用 的,所以我還是會比較傾向藉由同行的介紹這個方式來晉用人才,因為藉由這個方式,

較能從同業那得知人員的人品、個性或態度等” (A 出版 0306)

“中心偶有職缺出現時,就是以前述方式。需要經過篩選,面試,對我們作業上有一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不少人認為服用人工合成的維生素 C 製劑可以代替蔬果之食入及產生效果是一樣 的,其實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 C 與人工合成的維生素

• Merriam-Webster (Gustafson & Branch, 1997)所定義的教室內涵- -班級同學相遇之處,曾是社會大眾普遍認同之一社會派點.. • 工業化時代的產出成果是 靜態知識

A-16 附表 9 企業引進外勞對生產線進度落後問題的影響 (五級制量表).. -依產業別、規模別、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一、學雜費:28 小時* 21 元=588 元 (依本中心工藝文創產業人才培 育訓練、研習課程學雜費收費標準規定,每人每日以 8 小時新臺幣 168 元/每小時新台幣 21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家樂福著名醒目的紅藍白企業標誌, 看似 簡單, 卻饒富意義, 裡面隱含著家樂福創 立至今的企業願景與對消費者的承諾。這個 企業標誌第一次出現是在 1966 年, 設計概 念取自 Carrefour 的字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