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如圖 4.1-1 所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架構如圖 4.1-1 所示"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運用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針對新竹市推動玻 璃文化產業之社區學習體系深入討論分析。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設計與實施情形,謹就研究架構、研究問題與對象、

研究工具、資料處理等,依序分述如次。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社區學習體系,首先說明 社區學習體系及地方文化產業的意涵、重要性,兩者的關聯,並參考美、英、日 等國家社區學習體系的做法,以及地方文化產業推動成功案例的經驗,歸納出推 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社區學習體系。其次,以文件分析、深度訪談、焦點團體等多 重途徑針對新竹市玻璃產業文化化的社區學習體系進行討論與分析。最後提出我 國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社區學習體系的建議。研究架構如圖 4.1-1 所示。

文獻探討 1、社區學習體系之意義與重要性。

2、地方文化產業之意義與重要性,和社區學習體系 之關聯。

文獻探討結果 1、社區學習體系之架構。

2、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社區學習體系。

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社區學習體系之建議

圖 4.1-1 研究架構圖

焦點團體集思廣益,對於研究結果檢核與確認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對象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參考美、英、日等國家的做法,分析我國的現況,

提出未來建構社區學習體系的建議為:型塑社區共同願景,激發民眾及組織自主 學習;建立學習機構的夥伴關係;成立社區學習中心;研擬共同的學習課程。

並從成功案例探討分析,歸納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社區學習體系的建議 為:建立共同願景;發展議題式的學習;系統性的規劃學習課程;以社群組織做 為推動的主體;鼓勵居民自發的參與;結合政府、企業部門的資源一起推動。

經由上述的歸納,據以發展出「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社區學習體系」的訪 談大綱,研究問題為:

1、新竹市對於玻璃文化產業的推動是否建立了共同的願景?

2、在推動的過程中是否規劃系統性的議題,提供主、次要作用者進行學習?

3、是否設置社區學習中心,系統性的規劃學習課程?

4、是否由民間組織做為推動的主體?

5、如何鼓勵居民參與?

6、是否結合政府、企業部門的資源一起推動?發展學習機構的夥伴關係?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希望透過相關人士有目的的談話過程,取得正確的 資訊,並瞭解受訪者對問題或事件的認知、看法、感受與意見,經由資料收集與 分析後,舉行焦點團體座談,透過團體互動與討論過程,以獲得研究議題更完整 的資訊,研究對象如下:

(一)深度訪談法

在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參與人員包含了政府部門、社區組織、藝術 工作者等不同的主體,每個主體各有不同的角色任務與觀點。因此,本研究採立 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目的在於選擇資訊豐富之個案,以說明研究所關 注之問題(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135),訪談對象以上述類別的主要參與人 員為主,包含下列人員(訪談人員代號、經歷、訪談時間表列如 4.2-1):

1、政府部門:新竹玻璃文化產業的推動,開始是由新竹市文化中心提出,並積 極建立各種操作機制,訪談對象為文化中心主要參與人員,代號為 A1、A2。

2、社區組織及玻璃藝術工作者:為了推動新竹玻璃文化產業,文化中心輔導業 者成立新竹市竹塹玻璃協會,後來部分玻璃藝術作家又成立了新竹市風城藝 術作家玻璃協進會,當地的文史工作者也參與相關的推動工作,訪談對象包

(3)

括這些組織的主要成員,代號為 B1-B5。

3、教育部門:有關新竹市玻璃文化產業,教育單位的投入是從國中的技藝班開 始,目前有綜合高中設置玻璃技藝班,訪談對象為主要的推動者,代號為 E1。

表 4.2-1 本研究研談人員一覽表

單位 代碼 人員資歷 訪談時間、地點 A1 文化藝術工作者、曾擔任新竹市

文化中心主任

2007/02/08 13:30-15:30PM 新竹市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政府部門

A2 文化行政人員、曾擔任新竹玻璃 工藝博物館館長

2006/07/16 11:30-12:30AM 新竹市文化局會議室 B1 新竹市玻璃組織成員、玻璃藝術

作家、曾擔任協會理事長

2006/07/16 10:30-11:30AM 新竹市文化局會議室 B2 新竹市 玻璃 組織 成員 、玻璃業

者、曾擔任協會理事長

2006/07/09 14:30-16:30AM 玻璃藝品店玻璃教室 B3 新竹市玻璃組織成員、玻璃藝術

作家、曾擔任協會理事長

2006/07/09 9:00-11:00AM 個人工作室

2007/02/10 11:30-12:00 新竹市某高中校長室 B4 新竹市玻璃組織成員、玻璃藝術

作家

2006/07/09 11:00-12:30AM 個人工作室

社區組織 及藝術家

B5 文史工作室者 2006/07/16 9:30-10:30AM 新竹市文化局會議室 教育部門 E1 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國小、國中、

高中校長

2007/02/10 10:00-12:00AM 新竹市某高中校長室 資料來源:研究者編製

(二)焦點團體座談

焦點團體的基本精神之一,在於營造讓參與者願意談話的環境,唯有適當的 團體組成,方能產生流暢的討論,從而提供有用的研究資料。因此招募「適當」

的參與者是焦點團體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鄭夙芬,2005)。另外,規劃焦點團體 的另一個面向是找出「具有豐富研究資訊」(information-rich)的案例。描述這種 豐富研究資訊案例為「對研究目的重要相關議題能提供大量訊息者」

研究者要找的是:「誰對此議題具有最多的經驗或創見?」基於明確的定義 參與對象的特質是獲取必要資訊的前提,本研究在招募的策略係採「立意樣本」

(purposive samples),除招募在深度訪談進行過程中,對本研究提供豐富訊息及貢 獻最多意見者,並招募具社區學習、社區總體營造,或地方文化產業具有推動經 驗的產、官、學、研之專家學者,以便達到建設性討論的目的。

(4)

本研究焦點團體邀請名單計有 10 位,除從深度訪談名單中挑選,並慎選其 專長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專家學者,包括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學習、地方文化產 業、社區教育等領域,考量因素包括其學術專長、個人參與意願、行程方便以及 對本研究之積極參與度等。焦點團體參與者名單如表 4.2-2。

表 4.2-2 焦點團體參與者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

姓名 現職 專長

1 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教授 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學習 2 王淑宜 三角湧文化協會理事長 地方文化產業、社區學習 3 林振春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社區學習

4 林榮洲 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 玻璃文化產業

5 洪惠冠 國立交通大學藝文中心主任 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化產業 6 張鐸嚴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 成人教育、教育社會學

7 黃世輝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學系教授 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化產業 8 黃明月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成人教育、社區學習

9 郭曜棻 輔仁大學講師 地方文化產業 10 蔡松平 玻璃文化產業業者 玻璃文化產業 資料來源:研究者編製

(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法是藉著面對面言語的交換,引發受訪者提供一些資料,或是表達

他對某項事務的意見與想法,訪談設計及實施程序如下:

(一)訪談設計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的訪談」,又稱為「半標準化的訪談」或「引導式的 訪談」,此是介於結構式與非結構式訪談間的資料收集方式(潘淑滿,2003:143) 是一種有目的的談話,也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和平等互動的關係,必需保持彈 性和積極的傾聽,使受訪者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盡量的表達心中的想法和看法。

為使訪問進行得更流暢,研究者在進行訪談之前,根據文獻探討所歸納的 社區學習體系編製訪談大綱(如附錄 1),作為訪談指引。內容包括如何形塑願 景?如何規劃學習課程?如何激發居民自主學習?如何進行資源整合?如何建 立社區學習的夥伴關係?對於設立社區學習中心的看法、進一步的建議等。但 是,在訪談過程,並不依照訪談大綱的順序進行,而是就實際狀況彈性調整。

(二)實施程序

研究者在確認本研究的目的與方向以後,即於 2006 年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 節期間,前往參觀,並與部分藝術工作者接觸,進行初步的訪談與溝通,文化行 政人員則以電話進行初步的瞭解,日期分別為 A1(2006/3/24)、A2(2006/3/26)、

B2(2006/04/02)、B3(2006/04/02)、B4(2006/04/02),因此項展覽係在玻工館 及其周邊舉行,因此,首次訪談內容大都以玻璃工藝博物館的運作為主。

研究者將上述訪談資料加以整理,對於新竹市玻璃文化產業的推動有了概略 的輪廓,確立研究方向,於 2006 年 7 月 4 日論文計畫書口試通過以後,便以電 話聯繫,分別於 2006/07/09、2006/07/16 分赴玻璃藝術工作者的工作室、玻璃教 室及文化局會議室等不同地點,就不同對象進行訪談,並參觀其設備與作品。其 中政府部門之一及教育部門因值暑假出國,不克接受訪談,直至 2007/02/08 及 2007/02/10 始聯絡確定,研究者乃分赴各校訪問,並參觀玻璃教室與學生作品。

研究者在前往訪問的前一天,準備了訪談大綱、錄音機、錄音帶、電池等,

以便錄下訪談內容;並且準備紙、筆等,俾隨時做摘述,以防重要資料遺失。進 行訪談時,首先表達感謝之意,並闡明地方文化產業的精神意涵,在於共同願景 的型塑與居民的認同,同時它是一個學習的歷程,大家透過學習以促使願景實 現。因此,研究的重點與主題,主要在瞭解新竹市玻璃文化產業推動過程中,政 府部門、社群組織、教育部門的互動,操作過程的學習機制,以及他們對於未來 的想法和建議等,並就訪談大綱與受訪者做一說明。

(6)

研究者並表達為了真實記錄他們的想法,希望他們同意錄音,訪談結束後,

將仔細聆聽錄音帶,做成逐字稿,送請確認。經由他們同意以後,乃進行訪談並 錄音。因為本研究是採「半結構式的訪談」,雖有訪談大綱以為指引,但是並不 依據其順序,而是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導引受訪者,依照其偏好與價值關聯,願 意講什麼就講什麼,讓受訪者講出他認為比較有意思的部分(陳介玄,2004:89)

在此情況下,受訪者很快便能進入情境,侃侃而談。研究者在過程中仔細傾 聽,並做札記,覺得有重要的資訊,當場便在筆記本上做標記。只在偶爾不清楚、

或想引導回主題時,才提出發問,俟相關問題都已獲得陳述,便停止訪問。訪問 結束時,研究者再度表達感謝之意,並說明如有不清楚之處,將再電話聯繫,或 安排第二次訪問,並且將儘快做成逐字稿,送請他們確認。

二、焦點團體座談

使用焦點團體的特色,在於團體成員的互動與討論,除了可以探討新課題、

解釋研究現象以外,對於不同的意見,往往也有「聚焦」以及集中意見的作用(歐 素汝譯,2000),因此,本研究於深度訪談之後,再以焦點團體座談法,希望蒐 集更完整的資料,訪談設計及實施程序闡述如后:

(一)訪談設計

焦點團體的研究工具首要決定於團體的結構,摩根(Morgan,1997:39-40)

認為其結構基本上可分為低結構性、結構性與混合性三種。其中結構性團體係著 重於研究者的考慮及興趣所在,將討論完全集中於研究者想要參與者討論的事物 上面。結構性團體必須設計一份問卷或訪談大綱(interview guide),讓主持人依問 題順序逐一提出討論;主持人沒有非得達成共識的壓力,而關注於釐清受訪者在 討論某一特定主題時的情感、意見與思路(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12)。

本研究除了以深度訪談蒐集相關作用者的意見,並組織結構性團體,研擬 焦點團體討論議題,引導參與者討論。議題的設計原則如下:

1、討論的議題依研究目的事先審慎決定;

2、開場是重要的關鍵性議題,後續則為各體系是否成立的問題;

3、每個問題都仔細斟酌用字遣詞,並經過適切地排序及完整說明,讓參與者既 容易瞭解又覺得合乎邏輯。

在議題的設計方面,首先針對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都提及業者學習意願 低的問題,就「如何激發業者自主學習?」進行討論;而產業的推動首要建立共 同願景,因此議題 3 至 4 就「是否可藉由社區學習凝聚居民共識?」進行討論;

議題 5-17 就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所得之新竹玻璃產業文化化過程之社區學習體 系的做法,包括玻璃工藝博物館成為社區學習中心、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社區 組織、藝術工作者、中小學、高中、大學及社區大學是否成為社區學習體系等進

(7)

行討論。議題 18 是針對未被提及的社區學習體系「社教館、社教站及電子媒體」 議題 19-20 就是否結合社區參與及建立社區學習的夥伴關係討論。

為使參與訪談成員確實了解討論內容,研究者並詳細羅列文獻探討所得、

深度訪談結果及論文摘要,作為討論依據,相關議題設計內容如附錄 4。

(二)實施程序

焦點團體的招募必須是一種系統化的程序(Morgan,1998)。本研究的招募分為

3 個步驟,首先於進行焦點團體前 6 星期以電話邀請,除感謝他們對論文的指導 與幫助外,並說明焦點團體的目的、進行方式及參與的人員等,並再次傳達他們 的參與對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強化目標群體能積極參與討論。

其次擬具邀請函(如附錄 2),於焦點團體進行前 2 星期,函發予焦點團體 成員。邀請函內容除載明座談目的、座談時間與地點外,並附寄開會相關資料(含 背景資料、討論議題等,如附錄 3 和附錄 4)。然後於焦點團體召開的前 3 天聯 絡每一個參與者,除了提醒座談時間之外,並再次確認出席狀況。

本研究焦點團體於 2007 年 3 月 29 日(星期四) 召開,在場地的安排上,考 慮到地點的便利性及場地的設施與安排等問題,特別選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院 7 樓會議室舉行。並於 7 樓電梯出口及會場外張貼海報告示,俾便參與者容 易辨識與抵達會議地點。再者,製作座位名牌,以引導專家學者依序入席,且於 桌上備妥乙份資料袋,內含焦點團體參與者名單、簡報 powerpoint 書面資料、論 文摘要、札記用紙、原子筆等。此外,安排一位專責工作人員協助簽到、致奉出 席費、引導入席與錄音等事宜。

焦點團體的主體是參與者與主持人,其間牽涉主持人與參與者,以及參與 者彼此之間的互動,故而人和因素是焦點團體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鄭夙芬,

2005)。爰於焦點團體強調營造一個參與者願意表達意見的環境,主持人必須時 時注意營造討論的氣氛、導回問題的焦點及維繫場面的和諧,方能達到有效率的 討論目的。本研究主持人由指導教授林振春主持,會議開始前,主持人先和與會 人員一一握手寒喧致意,並致贈與會者每人一本由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的

「社區學習新思維」一書,與會人員亦互相交換名片,彼此認識,會場氣氛交流 熱絡。會議正式開始時,先由主持人進行開場白、說明會議議程,並由研究者簡 報初步研究結果,陳述焦點團體座談目的、相關討論參考資料附件說明,而後進 行議題的討論。

在 2 小時的討論過程中,會議氣氛輕鬆自在,與談者皆能聚焦在核心議題 的論辯,並未偏離主題,且在主持人幽默風趣的主持下,每一位參加人員皆知無

不言、言無不盡,對本研究議題熱心發表高見,並予諸多鞭策、鼓勵與期許。

(8)

第四節 資料處理

一、深度訪談法

質 的 研 究 目 的 在 於 發 現 , 終 極 活 動 是 分 析 、 詮 釋 以 及 呈 現 發 現 結 果

(Patton,1990。轉引自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372),因此,研究者就深度訪談 所得的資料,採取逐字稿記錄與確認、資料登錄與資料分析 3 個步驟處理,依次 說明如下:

(一)逐字稿記錄與確認

質化研究資料分析,第一步就是要閱讀訪談的記錄、觀察筆記,或是其他要 分析的文件(Dey,1993;Smith,1979。轉引自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

2001:116)。為了瞭解資料是否飽和,以及能清楚產生分類的概念,逐字稿的轉 譯均由研究者自行處理。

研究者在訪問回來後,首先是重新聽一遍錄音,接著一面聽錄音帶,一面進 行逐字稿的記錄,在聆聽與記錄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想法,便立即將此想法或 概念在筆記本上紀錄下來,發展對於一些概念和分類的暫時性想法。

逐字稿的記錄是相當費時費力的工作,遇有不清楚的地方,需要反復的聽,

2 小時的訪問,往往要耗上 20 小時進行紀錄,無法清楚辨識的部分,以及不確 定的人名便以紅字標記。紀錄完成以後,除了再聽一次錄音帶檢視,看有無曲解 原意,或登打錯字。然後,打電話予受訪者聯絡,送請他們閱讀確認。

大部分的受訪者都有 e-mail 信箱,便以 e-mail 傳送,請他們確認。其中一位 可能人在大陸,無法聯繫,便將逐字稿印出,以郵件寄去其住處,並附上信件,

表達感激其接受訪問,並請其回來後能加以確認。研究者並持續耐性的打電話,

該名受訪者回來後,即作部分修正,並以 e-mail 送回。另一位因無法使用 e-mail,

遂將逐字稿請居住於新竹市的好友淑惠專程送達去其住所請求確認。

確認工作大抵順利,小部分如人名錯誤,或語意不周全之處,受訪者都直 接加註修正後回傳。其中一位認為文字太過口語化,詢問是否需要由其改寫成精 練簡潔的文章,研究者乃與其溝通,說明逐字稿是依訪談情境錄音紀錄,以求真 實,只要確認文字內容是否正確即可。另有一位則覺得,其中有一些訪談時隨意 說出的情緒話與批評,似乎不宜呈現與外人知悉,研究者考量這些並非本研究的 重點,基於當事人的自主權利,乃將此些部分刪除。

另外,為使訪談資料更為豐富、確實,研究者於資料分析過程中,與受訪 者保持密切聯絡,遇有不甚明白之處,便以電話諮詢。同時獲知易展管理顧問有 限公司刻正進行「新竹市竹塹玻璃產業聚落輔導計畫」,覺得亦可從中獲得相關 資料的檢核,乃於 2007/4/8 就相關的議題進行電話訪談(代號為 C1)。

(9)

(二)資料登錄

在 紮 根 理 論 中 登 錄 ( coding) 是 指 將 所 收 集 到 的 資 料 打 散 、 賦 予 概 念

(conceptualized),再以新的方式將資料重新放在一起的操作化過程,是由開放 登錄(open coding)、成軸登錄(axial coding)及選擇登錄(selective coding)所 組成(Strauss and Corbin,1990。轉引自胡幼慧、姚美華,1996:151),乃是將理 論自原始資料中引導出來的重要過程。

研究者於逐字稿完成後,反復的閱讀,身旁並備有筆記本,撰寫備忘錄,以 幫助捕捉資料分析時所產生的想法,促進思考和刺激分析的洞察。同時將原始資 料以每一句子、段落的形式打散,針對各形式所代表的現象以概念化的形式命 名,將相同的概念叢聚起來,形成相同概念的類屬,對類屬加以命名,並以概念 的屬性和面向的形式發展類屬。

接著,持續性地尋找類屬和次類屬的屬性,並使之產生關係。然後,選擇一 核心類屬(core category),有系統地說明及檢證主要類屬和其它類屬的關係,明 確一故事線(story line),對所研究的現象逐一探索、解釋。

(三)資料分析

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隨研究者的典範及風格而有所異,研究者可以是偏向客 觀、標準化、實證科學式之類似統計分析風格(quasi-statistical analysis style),

也有偏好主觀式、直覺、特殊的、存在的、詮釋性分析。主觀/詮釋的分析又可 分為模版式(template)、編輯式(editing)及融入/結晶化(immersion/crystalization)

的形式(Miller & Crabtree,1992。轉引自胡幼慧、姚美華,1996:155)。

本研究採主觀/詮釋的分析,以樣版式的分析法,採用一分析大綱,以開放 的方式進行分類分析,來回進入文本檢視、修訂,而後進入詮釋的階段,將文本 安放在詮釋的架構內加以表達。並兼採融入/結晶化分析,在文本和經驗之間來 回檢視,不斷地洞查經驗的融入和新的領悟,最後形成本研究的詮釋形態。

二、焦點團體座談法

焦點團體座談的目的在經由團體成員的互動和討論,獲取與研究有關的大 量資料和洞識,因此,研究者就座談所得的資料,採取逐字稿記錄與確認及資料 分析 2 個步驟處理,依次說明如下:

(一) 逐字稿記錄與確認

本研究焦點團體的主要資料來源含研究者的摘要筆記、記憶及錄音帶資 料。其次,本研究之焦點團體座談採全程錄音,為了避免在篩選的過程中遺漏重 要資料,或者有選擇性錯誤產生,特別將焦點團體的討論內容,悉轉譯為書面文 字記錄,即「逐字稿」(transcript)。

(10)

為了保持資料之完整性及真實性,於座談會後 3 天內,記憶仍清新的時候,

反復聆聽錄音帶,親自製作文字紀錄,並堅守以下原則:

1、詳實記錄:逐字逐句紀錄參與者發表之所有內容、不完整的句子、發語辭、

語尾助詞、笑聲、插話等;

2、不予潤飾或編輯:完整保留發言的真實面貌,不對任何發言文句或語辭加以 潤飾或編輯;

3、逐字稿之確認:紀錄完成後,傳送與會者確認。除了與會者個別的發言資料,

並傳送全文,俾使他們能清楚回想當時的脈絡。

詳細訪談紀錄如附錄 5。

(二)資料分析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的分析可作質化結語式(summary)直接分析,及按系統 登錄(coding)後進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內容分析可直接引用(quote)

受訪者之言辭。分析的策略往往是先詳細檢視轉錄資料,據以發展出假設和分類 架構(coding)。再從冗長的轉錄資料中,根據分類架構分類後,選取合適的引 用句(quotations)來表達(presentation)內容(胡幼慧,1996:236)。

由於互動的動態是討論的重要層面,因此在選取引用句時,最好能呈顯出 挑選的對話動態。本研究在反覆檢視資料中,發展「比較」的架構,及挑選出最 終的論點。使用的是「剪刀和分裝」(scissor and sort)的技巧(Wells,1974。轉 引自胡幼慧,1996:236),在假設、分類和歸類中,挑選引用句表達,進行比較 分析,而後導出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

如果有事先的預防,則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再加㆖無線遠距檢測的好點 子因此讓我產生了研究 RFID 的興趣。本論文將設計 RFID 系統㆗的

通常在研究賽格威這類之平衡系統時在於機構之設計是十分的昂貴,本論文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 RFID 安全性的研究,2003 年首先由 Weis 等 學者提出了 RFID 認證協定之論文,開啟了 RFID

本研究於 2017 年 4 月以市面上瓶裝水的品牌隨機抽取國內外各五種品 牌作為研究對象,並利用環檢所公告之採樣方法檢測,收集的樣本以兩種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