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過程本位教學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 能與計畫能力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之跨行為 多探試設計,對象為國中三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以過程本位教學方案 為自變項,以三項職業技能及計畫能力的學習成效、保留效果為依變 項,展開為期十週的教學實驗,共進行二十三次教學與三十次評量。
茲將本研究之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綜合研究結果,分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結論
在分析與討論研究結果之後,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結論:
一、PBI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能的效果
(一)進入教學介入期後,二位受試的職業技能得分正確率都呈現逐 步提昇的效果,對照受試因為沒有進介入處理,職業技能始終沒有增 進,顯示出PBI的介入對受試者有學習效果。因此就職業技能的學習 效果而言,本研究結果為使用PBI教導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來學習 職業技能,可以獲得立即的學習成效。
(二)就職業技能的保留效果而言,進入處理期後,二位受試的職業 技能得分百分比皆能維持在表現水準,呈現保留效果。研究結果顯示 使用PBI教導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使用PBI來學習職業技能,在間隔 一週、二週與三週後,具有良好保留。
二、PBI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計畫能力的效果
即學習效果。因此就計畫能力的學習效果而言,本研究結果為使用PBI 教導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計畫能力,可以獲得立即的學習成效。
(二)就計畫能力的保留效果而言,進入處理期後,二位受試的計畫 能力得分百分比不但維持在表現水準且有更好的水準表現,呈現保留 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使用PBI教導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計 畫,在間隔一週、二週與三週後,仍具有良好保留。
第二節 建議
針對前述研究結論與發現,研究者擬就教學與未來研究兩方面,
提出建議。
壹、 對教學上的建議
一、使用PBI教導智能障礙者職業技能學習策略
本研究發現運用PBI學習策略,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學習職業技 能有立即效果與保留效果。國中階段為職業探索的階段,很重要的是 培養智能障礙者學習工作的能力,具備越好的學習能力,職業技能的 學習成效越好。有好的學習策略,讓學習者「學習如何學習」,在學 習過程中教導自己學習,進而增加學習的能力。實驗證明智能障礙者 能夠透過PBI學習策略的運用,由依賴老師的教導,轉換自自我學習。
當學習者成為主動學習者。對職業技能的學習成果負責,對於未來到 職場就業時,智障者能夠具備較好的工作效能與態度。
二、智障者的思考訓練
本研究顯示,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在適當的教學下,仍有能力從事 思考型的計畫活動。由於智能障礙的生理與心理的特質,過去智能障 礙的教學較常採用行為學派,教師為學習的主導者。未來的教學可加 入啟發智障者認知能力之教學活動,加強思考訓練。平常的教學或生 活中,可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事件的討論,加強他們對事件的判斷 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另外,建議教學中加入認知理論的教學模式,嘗 試讓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習者對所學習的對部分內容關係加以瞭解或
三、採用兼容並蓄的教學方式
本研究發現,綜合各種教學法的PBI運用於國中智能障礙職業技 能有教學成效。PBI一大優點之一是兼容並蓄的精神,接受各種教學,
只要是能讓學生學會計畫的教學方式皆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者在教 學前瞭解學生的能力與學習內容性質,以突破學生學習限制為目標,
綜合各種教學法之優點進行PBI教學。如此的教學方式,教學者的角 色可以是學習推動者、資訊提供者、輔導者、評估者等,多樣的角色 能照顧個別差異,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教學者從綜合的教學法中因應 學生個別差異教學,使每位學習提高學習層次,提高教與學效能:學 習者能夠在多變的教學方式中,維持高度的動機與興趣快樂學習,達 到學習效果。
四、計畫融入生活與教學中
本研究發現,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有能力學習做計畫,因此 教學者宜敞開智障者被動學習的禁錮,嘗試讓智障者做計畫,參與學 習。計畫能力並非一步登天,智能障礙者的計畫學習,更是需要花較 長的時間學習。教學者宜先從日常生活或教室活動開始,引導學生將 計畫應用生活中,使計畫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份。智障教育最耳熟能 詳的一句話「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即闡述教育目的是教 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培養智障帶著走的獨立生活能力,是智障教 育最高精神指標。加強智障者的計畫能力,即是訓練智障者一項帶著 走的釣魚能力,不僅到處能釣魚,還能釣到更多的魚分享給大家,增 加實現獨立生活與服務社會的可能性。
貳、 未來研究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亦可將對象擴展至 其他年齡層,如高職階段、成人階段,可確定認PBI運用不同年齡層 之教學成效,提供智障者職業技能教學參考。本研究僅採用智能障礙 者為研究對象,擴展至其他障礙類別,可探討應用PBI於不同障礙類 別職業技能之教學成效。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應用於職業技能,過去研究者應用於生活技能、社區資源 與數學解題,未來研究可以擴展範圍,諸如寫作、獨立研究、休閒技 能等,以擴大學生應用計畫之領域。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跨行為多探試設計,未來研究建議採用跨情境多探 試、實驗組與對照組、交替處理等研究設計,以確認PBI對教學之成 效。本研究行為目標設定係以達到預定水準之設計,建議可改成達預 定水準之後至少連續三次達標準才停止介入。如此進行處理期與保留 期階段間C統計分析時,可避免使用實驗期後半段多變資料點,產生 不穩定之狀態。另保留期的設計,可進行褪除計畫的方式,以探討是 否仍有保留效果。
四、研究變項
本研究僅進行PBI介入處理。PBI涵蓋幾種教學法之精神,未來研 究可以將PBI與圖片提示策略、結構式教學法、自我教導模式、傳統
五、研究時間
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時間,只侷限於引導及建立階段,無法完成 過程本位教學的四個階段,未來的研究可延伸至四個階段,以完整評 估PBI對教學的完整效益,亦可深入探討學生計畫能力養成的過程。
另保留期,可間隔較長時間如隔兩週或進行較長時間的保留評量,以 確認長時間的保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