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同行並進──
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學與教策略」研討會
李孝聰博士
2016年6月11日
照顧學生多樣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與獨特的個體,在不同範疇,如個 性、興趣、學習動機、能力、學習風格及社經背景等,
均各具特性。雖則這樣為課程規畫和學與教方面帶來 不少挑戰,但其實也可視作促進協作能力及學習資源 的有利條件。如教師可善用學生的多樣性,鼓勵他們 協作互動、彼此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多樣 性也可以讓學習經歷更多元化及更豐富。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
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反映個體的思考模式,是個體接收、整理、
組織和記憶資料所傾向的方法和習慣,會影響個體在 學習情境中的學習水平和成就。學者把認知風格歸納 成不同類別,例如,從兩個向度劃分認知風格類型,
包括「整體──分析」認知風格和「文字──圖像」
認知風格。
……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認知風格,給予合適的學習材 料或設計適切的學習活動。
……個體雖然都有一套慣常的認知風格,但亦能夠因 應情況形成其他風格。因此,教師可以透過不同學習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培養、發展和形成不同風格。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
3
三種學習風格
1.
聽覺學習者靠傾聽學習;
2.
視覺學習者靠看來學習,為了學習所 需,他們必須在腦中得到一個畫面;
3.
觸動覺學習者靠觸摸和動作來學習。
(Carbo, Dunn, Dunn,1986)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亦可以在社交互動中培養出 來。它反映學習者的獨特學習習慣,以及處理資訊的偏好,
包括遇到某項學習任務時,會採取某種特殊的學習策略,
又或者選擇自己喜好的學習形式,以及對學習環境的偏好。
同樣地,學者把學習風格劃分成不同類別,例如,因應感 知方式和處理方式兩個向度,可以分成四種學習類型──適 應型、擴散型、聚斂型和同化型,教師可因應學生的學習 風格,選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
適應型 學習特性
• 學習者較依賴實作,從實行計畫和任務來 獲得新經驗
• 傾向靠直覺解決問題 學習處境
• 課堂結構具彈性
• 能嘗試各種新體驗
• 同儕互動
聚斂型 學習特性
• 學習者擅長解決問題、作決定和應用實際 想法,以假設、演繹與推理的方式獲得知 識
• 傾向處理技術類的工作與問題 學習處境
• 解難活動
• 實踐意念的機會
• 幫助聯繫課堂與現實活動的閱讀和討論 擴散型
學習特性
• 學習者擅長想像,以及意義與價值的覺察,
透過觀察來獲取具體經驗,並且能夠將觀 察到的事物組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
• 傾向以觀察的方式學習,較有創造力 學習處境
• 開放性及形式自由的課業
• 規限少的課堂
• 自我診斷的活動
• 個人化學習
• 多角度分析
同化型 學習特性
• 學習者擅長歸納與推理、創造理論,能夠 把觀察的事物同化及加以解釋
• 重視理論的精確性和邏輯性 學習處境
• 遵照指示和規則
• 閱讀指定篇章
• 講授
• 學習理論
• 整理資訊和概念
積極型處理方式 (積極實驗)
具 體 感知 方 式 ( 具體 經驗)
抽 象 感知 方式 (
抽 象概 念 化)
6
發展學習優勢:
多元智能學習優勢理論
語言及口語優勢
邏輯數學優勢
視覺空間優勢
身體運動知覺優勢
音樂節奏優勢
人際關係優勢
內省優勢
博物學者優勢(或譯自然觀察者智能)
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
學習風格 多元智能
聽覺型 語文智能
邏輯—數學智能 人際智能
內省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
視覺型 視覺—空間智能
邏輯—數學智能 內省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 觸動覺型 肢體—動覺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 音樂—節奏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 8
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的主要類別包括:
肢體傷殘、視障、聽障、言語障礙、自閉 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特殊學習 困難、智障等。由於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 的學生在能力、環境要求和適應情況均不 同,所以他們需要的支援也有種類的不同 和程度上的差異。按他們的具體情況給予 個別 化的支援,採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就可以照顧他們學習的多樣性。
拔尖保底
PISA 2009 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校內學生之間的學習 能力差異仍然大,顯示教師需要提供更多支援和資 源來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國際調查研究如 PISA 2009/ 2011、PIRLS 2011 及 TIMSS 2011 都發現香港的尖子比例偏低,這反映學 校在落實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時,除了照顧能力稍遜 學生的「保底」需要,也要努力「拔尖」,以保持 香港學生的優勢。
基本原則
1. 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和需要
2. 盡量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
3. 提供解決學習困難的協助
4. 拔尖保底
照顧學習多樣性的學與教
配合學習風格和多元智能的教學
絕對不要以單一形式帶領一整堂課;
把視覺元素放入每一堂課的教學裏;
在學生做作業時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
盡可能經常提供操作經驗;
在合作學習和獨立作業之間取得平衡;
定期給學生時間反思甚麼是老師教過的和學會的;
鼓勵所有學生都能實現目標;
蒐尋及使用適合的教學軟體,以提高學習動機;
教導常處於混亂的學生刺激腦的兩側,使能成功吸收學習材料。
(Winebrenner, 2008)
學習策略
提供能發揮學生學習優勢和解決他們 困難的學習策略。
指導他們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建構 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有效地組織這些學習策略,建構學習 鷹架。
教學策略:以字詞教學為例
學習目標
認識常用詞
1. 大小(體積)
2. 快樂、不快樂;大怒/憤怒(情緒)
不一定要用繪本,以教科書插圖配合也可。
《大猩猩和小星星》
安東屁尼布朗 (文‧圖) 林良譯
圖文結合識字
目標字 詞語 圖
小 小貓
刺激淡出的作用
1.
詞語是抽象的符號,如果教師能圖文結合,
對智障學生理解與記憶語文材料很有幫助;
2.
但圖象是相當明顯的刺激物,所以會導致 學生只注意圖片而忽視文字,到圖片完全 淡出時,無法對文字作出正確反應;
3.
教師可以運用刺激淡出策略,將圖象逐漸
淡出,將學生的注意由圖象轉移到文字。
朋友在一起做甚麼
配合故事語境插入提問,引導學生 思考,掌握較抽象的概念。
大猩猩和小星星在一起做甚麼?
他們的關係怎樣?
他們的心情怎樣?
你從哪裏知道?
你和朋友在一起會做甚麼?
朋友有事你會怎樣做?
17
低層次目標
1.
以識字識詞為主要目標(例:大、小;快樂、
憤怒)
2.
用圖文識字、語境識字策略
3.
逐步引導掌握較抽象的概念
4.
建構心理詞典,擴闊詞匯
在學生達到上述目標後,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第 二層發展。
18
適用對象
1. 文字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
低年級/低能力生(認知能力)
讀寫障礙(以圖象輔助文字)
非華語生(以圖象跨越文字障礙)
2. 視覺學習者(視覺優勢的學生)
施教時,老師須因應對象特徵微調教法。
教學設計
學習鷹架的建構
20
分層教學設計(教學調適)
1. 教學調適:為顧及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以進 行教學調適,為學生訂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
並配應組織適當的學習活動,設計教學任務。
2. 學習鷹架:過程中,教師逐步提供程序性協助,
使學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然後在前一活動 的基礎上再嘗試實踐下一階段任務。
3. 多元評估:教師按基本學習目標,訂定不同層次 和形式的評估。
4. 單元設計:按學生能力,組織多個任務,包括不 同學習範疇目標的教學單元。
21
學習目標
1.
學習常用詞
2.
理解故事內容
3.
觀察能力訓練
4.
體會朋友的意義
5.
學習中文詞語的搭配
教師可因應學生能力、程度選擇不同目
標,組織為教學單元。
大猩猩和小星星
瀏覽圖書 理解
掌握 內容要點
角色 代入
閱讀故事 理解
學習字詞/
掌握概念
看圖配詞
透過關 鍵詞理 解故事
延伸 思考
閱讀故事 觀察
猜測心 情 學習表達 情緒的詞
語
看圖配詞
描述 心情 掌握人物
情緒
提出 解決方案
延伸活動 生活識字
語 意 圖
創作
詞語 小書
故事 小書
基本層
第二層
活動
能 力
學習 重點
/ 學習 策略
分層教學設計
第一節
教學步驟
1. 瀏覽圖書的第1-7頁。(鼓勵學生以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2. 提問故事內容。
3. 思考:為甚麼管理員對大猩猩說:「不許你把 小星星吃掉。」
4. 活動:角色代入
管理員(讀──低能力)
大猩猩(回應──高能力)
24
第二節
教學步驟
1.
看圖說故事/讀故事(1-14頁)
2.
提問:
「疼」是甚麼意思?(大猩猩很疼小星星)
從哪裏可看到大猩猩很疼小星星?
有誰「疼」你?或你最「疼」誰?
3.
思考:
你會怎樣對他/她?
你覺得大猩猩為甚麼這麼「疼」小星星?
如果你是小星星,你會有甚麼感覺?
25
第三節
1.
閱讀故事接下來的6頁內容。
2.
提問:發生了甚麼事?
3.
請學生細心觀察四幅圖中大猩猩的表情、
神態,說說大猩猩表現出的情緒。
4.
請學生想想可以怎樣解決。
總結
你有沒有試過大怒?
為甚麼大怒?
結果怎樣?
你滿意/同意這個結局嗎?
和你的解決方法比較,哪一個方法較好?
為甚麼?
延伸活動:大字報
學生
故事中「大」字出現了多少次?
請學生找出來。
這些以「大」字組成的詞語是甚 麼意思?
你還認識其他用大字組成的詞語 嗎?請列出來,愈多愈好。
在你的周圍環境中,搜集更多有
「大」字的詞語,放在詞語袋中。
教師
將故事中出現的「大」字 分類。
派發一張大白紙,請學生 列出更多用「大」字組成 的詞語。
請學生介紹他們找到的詞 語。
將詞語畫成語意圖。
活動目的:
1. 認識中文字詞的搭配。
2. 從生活識字,擴闊學生詞匯。
28
鷹架理論
鷹 架 支 持 ( Scaffolding ) 這 個 概 念 由 活 特
(Wood)等學者最先提出,開始時僅為一概 念,並沒有完整的架構,多年來經不同學者演 繹詮釋後發展出不同的形式。
簡而言之,鷹架支持是指兒童內在心理能力的 成長有賴成人協助,成人如能針對兒童的認知 特質給予系統性的指導,則兒童的能力便能得 以發展。
鷹架教學設計
鷹架學習
在教學上,鷹架是師生互動的方式與策略,
目的在引發學生發展或建造新的能力。透 過鷹架的支持,教師可引發學生參與,減 輕學生學習負擔、幫助學生管理活動方向、
指出事物關鍵特徵、控制挫折程度,以及 達到示範作用,最終目的是協助學生在接 近發展區(ZDP)向前發展。
(Wood, Bruner & Ross, 1976;邱景玲,2007)
鷹架教學的原則
1.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專家(教師)充當學習者 能力發展的鷹架。
2. 支持的程度依學習者目前的程度調整。
3. 學習者的能力增進時,支持的數量隨之遞減。
4. 支持的多少與難度成正比。
5. 支持以逐步漸進與隨時校正的方式進行。
6. 支持以內化為目標,逐漸使學習能獨立自主。
(Greenfield, 1984;中譯引自邱景玲,2007)
教學組織示例:讀-說-寫
小雞和狐狸(1) 觀察/描述 (2) 看圖學
詞語 (3) 看圖說話
(3.5)看圖說話/
看圖寫話
(3.51) 寫對話 說話泡
(3.52)寫插圖說 明
(3.53)寫旁白
(4)看圖說故事/
看圖寫故事
(5) 結局改寫
(5)仿作
(5)創意寫作 第一層 (基本層―低)
第二層(進階層―中、高)
小組協作 先說後寫
先寫話後寫故事
搭建支持鷹架,協助 所有學生都能完成任 務。
部分學生要經歷更多步驟才進到(4)
也可以 透過協 作學習 的方式 完成任
不同類型的鷹架
1.
回溯鷹架:透過回憶舊經驗以提取記憶,以利主題進行;
2.
同儕鷹架:運用混能分組方式增加同儕刺激;
3.
架構鷹架:提供思考框架,讓學生有探究或討論焦點;
4.
語文鷹架:語文是心智思考工具,透過語文可以引發思考及 推理。
• 讀寫鷹架:以明確視像幫助學生聚焦討論、思考或紀錄討論結果;
• 言談鷹架:師生進行教育性對話;
5.
示範鷹架:給予學生恰當的示範;
6.
材料鷹架: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元材料和表徵策略。
(周淑惠,2005)
促進學習的評估
1. 以多元評估照顧學習的多樣性
2. 恰當診斷,分析學生問題的成因
3. 加強修訂指導,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特殊學習需要
理論框架:心智解讀教學
自閉症兒童的社會認知能力弱。社會認知能力 包括情感認知能力和社會訊息認知能力,前者 為了解與辨識表情態度的能力,後者則為推論 情境因果關係的能力。如果自閉而加上智能障 礙,則會更嚴重影響兒童的社會溝通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會自我中心,不能了解別 人的想法,無法感受他人的情緒,甚至言行常 常侵犯他人或使人不快而不自知。
36
社會故事教學法
社會故事是由父母或老師針對自閉症兒童的 學習需要撰寫的簡短故事。故事描述一個社 會情境,在此情境中涉及相關社會線索及合 適的反應(所希望的行為)。其目的是教導 自閉症兒童認識該情境的相關線索,並做出 合適的應對技巧,早期多應用於高功能自閉 症學生,但近年研究發現,如作適當調整,
也適用於低功能自閉症學生。
(劉碧如,2004;江婉寧,2008;李治翰、魏慧美,2012 )
由繪本轉化社會故事
1.
閱讀繪本後,教師將繪本故事簡化為社會故事,總 結繪本故事,並提供創作示例;
2.
在編寫時不必拘泥於原有的句式和比例,先盡量寫 下與學習目標或主題有關的語句,然後再修訂;
3.
高能力生:教師可建議或提供情境,讓學生以第一 身方式寫自己的句子/故事(教師可協助)。
4.
低能力生:教師編寫故事後,與學生一起讀故事。
38
針對低功能學生的指導方法
1. 以社會故事形式改寫繪本故事(教師協助學生改寫);
2. 將故事編成一本書,一頁、一圖、一句句子;
3. 與學生一起閱讀改編的故事;
4. 教師與學生一起選定適當的情境;
5. 教師協助學生編寫自己的故事;
6. 加入相片或圖畫幫助學生理解句子;
7. 如有需要可以適度修訂(簡化)故事;
8. 有學者運用錄音、錄影、連環圖和電腦多媒體等,提 高學生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