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唐朝王維的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研究者出身嘉義和平柔道館,學習柔道至今已經二十五年,喜歡歷史,因此不 時提醒著自我追尋嘉義柔道發展的「根」,常常聽到柔道前輩細說以前嘉義柔 道的各種豐富成就,這些歷史記錄,讓研究者興起一探究竟的興趣與「使命感」 。 因此本研究希望將嘉義地區柔道運動的發展作一系統的整理。

嘉義地區在台灣省運動會、台灣區運動會的柔道比賽上,曾經有過一段輝 煌的歷史,隨著時光的流逝及種種因素,逐漸為人們遺忘,研究者希望將過去 嘉義縣柔道代表隊參與國內外運動賽會的資料加以整理,探討其發展過程?此 為研究動機一。

談起嘉義柔道運動的發展,一般人會直接聯想起嘉義和平柔道館,它曾經 是培育眾多柔道國手的搖籃,但是在民國50年和平柔道館成立之前,已經有許 多為嘉義柔道運動付出心血的柔道前輩們,成立了柔道訓練場所,但眾說紛紜!

諸多柔道前輩們說法各異,為了更瞭解嘉義柔道運動場所的相關發展歷史,進 而展開多次的「尋根之旅」,由嘉義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賴彰能先生、嘉義柔道 前輩沈博和先生、胡文雄教授、日治時代嘉中校友楊立三先生等陪同研究者走 訪謝龍波、張尚賢、翁永真、鄭伯芬、黃正男、陳雷信、詹誌訓、蔡永昌、陳 再乞、黃宮富、吳清嚴、陳妙、陳來貴、何煥然、呂青霞、張平和、陳民祥、

吳水蔥、紀俊安、鄭吉祥、王百祿、顧尚志、張聰輝、吳金福等女士先生,探 索早期嘉義柔道前輩,進入柔道運動領域之過程及創立練習場所的緣由,此為 研究動機二。

根據上述動機,本研究有以下二項研究目的:

1.瞭解嘉義柔道運動之發展(西元 1938∼1973 年)。

2.提供未來柔道發展之參考。

(2)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在已經出版的柔道書籍中,大部分是敘述柔道技術,而敘述日本柔道發展 歷史者較多。至於敘述台灣柔道歷史者並不多,而論述嘉義柔道運動發展者更 是付之闕如。

柔道運動係由有「柔道之父」之稱的嘉纳治五郎先生所創設,有關嘉纳治 五郎先生創設柔道之文獻,經研究者走訪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私立輔仁大學圖書館、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等 地蒐集相關書籍整理如下:

一、有關柔道起源與發展之相關文獻,可以分為日文與中文兩大類,研究者以 各書籍中有關嘉納治五郎先生創立柔道之相關內容進行比對,並以表格方式列 出各家論著,其內容如下:(表1-1∼表1-2)

表 1-1 日文文獻一(依出版年代)

書 名 年代 作 者 論及嘉納創柔道年代之內容 柔道新教範 1935 服部興霸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纳先

生創講道館柔道 改正體操科

教授要目準 據

1936 體育聯盟會編 輯部

西元1882年6月(明治15年)嘉 纳先生創講道館柔道

柔道 1953 大瀧忠夫 西元1882年5月(明治15年)嘉 纳先生創柔道於東京下谷北稻 荷町永昌寺內

柔道 1956 金光弥一兵衛 西元1882年5月(明治15年)創 柔道於東京下谷永昌寺

圖解柔道 1956 小川長冶郎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纳先 生創講道館柔道

柔道上達法 1964 依田德藏 西元1882年5月(明治15年)創 柔道於東京下谷永昌寺

柔道之真髓 1965 三船九藏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創柔道 於下谷永昌寺

柔道見本 1984 佐藤宣踐 柏崎克彥

西元1882年(明治10年)嘉納習

柔術於天神真楊流(福田八之

助、明治12年磯正智) 西元1881

年(明治14年)習起倒流。西元

1882年2月(明治15年)創柔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由表 1-1 的文獻可知,西元 1877 年(日本明治 10 年)嘉納治五郎,師福田八 之助學習柔術,西元 1879 年(日本明治 12 年)福田歿,改師磯正智學習天神 真楊流,西元 1881 年(日本明治 14 年)磯正智過世,又師飯保久恒年學習起 倒流,西元 1882 年(日本明治 15 年)5 月,嘉納治五郎先生融合各流派創設 柔道於東京下谷北稻荷町永昌寺內。 (註 1)

表 1-2 中文文獻二(依出版年代)

書 名 年 代 作 者 論及嘉納創柔道年代之內容 柔道 1952 野鶴編譯 西元 1882 年(明治 15 年)從名師

三人自創柔道 圖解柔道大全 1962 會田彥一

蔡茂豐譯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納治五 郎先生創柔道全名為「日本傳講道 館柔道」

柔道學 1963 黃滄浪 李佐治

西元1878年(明治11年)嘉納氏創 設「日本柔道講道館」

柔道之系統研 究

1967 林春生 西元1878年(明治11年)嘉納氏創 設日講道館

柔道入門 1967 高一英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納治五 郎先生創柔道

中國摔角技術 與柔道摔倒法 之比較研究

1975 翁啟修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納治五 郎以起倒流、天神真楊流為基礎創 柔道

柔道之學理研 究

1987 黃武雄 西元1882年(明治15年)嘉納治五 郎創設「日本柔道講道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註1老松信一【柔道百年】。時事通信社。昭和45年7月1日。頁8-14。

(4)

二、台灣柔道史之相關文獻(按出版時間先後)

(一)黃滄浪、李佐治【柔道學】 。民國 52 年。中央警官學校編印。頁 1∼10。

本書籍主要以柔道運動歷史、柔道相關之練習常識、比賽規則及注意事項、柔 道練習之姿勢、柔道各種摔倒法、壓制法、急救法為主要內容,研究者針對台 灣柔道運動歷史摘錄如下:、

日治時代柔道運動在國民學校已被列為正式體育課程之一,在警察訓練所 規定巡查部長(巡佐)升學時必須具備柔道初段的資格,否則不准入學,每個巡 查(警員)每一週必須參加二次以上的柔道訓練,藉以增強自衛的技能。

設備方面各中學校以及州廳都有很完備而富麗堂皇的武德殿(訓練柔道場 所)。經常舉行比賽,用物質或精神來獎勵優勝的選手。一時學習柔道運動蔚成 風氣,極為流行。但是台灣光復後因乏人提倡便漸漸沒落了。

至民國 41 年 10 月第七屆全省運動會在屏東舉行時,黃滄浪先生鑒於柔道 運動有提倡價值,提請主辦單位增設柔道項目為表演項目,並建議台灣省體育 會成立全省柔道協會,經數次申請後始准予在第七屆全省運動會臨時增列柔道 為表演項目,該次參加者有 60 餘人,當時以本省濁水溪南北為界,分成龍虎二 隊對抗比賽。民國 42 年第八屆省運又將柔道項目列為表演項目,參加隊數共 11 縣市,該次比賽後於 10 月 30 日台灣省體育會正式成立全省柔道協會。民國 43 年第九屆省運時柔道便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各地柔道訓練班如雨後春筍般紛 紛設立,愛好柔道運動人士亦風起雲湧競相參加。

(二)林春生【柔道之系統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會。民國 56年10月。頁1∼6。

本書籍主要內容以柔道之歷史淵源及意義、柔道練習之相關注意事項、

柔道運動指導法、柔道各式摔倒法、各式壓制法,為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者 針對本論文相關之台灣柔道歷史摘錄其內容如下:

1.有關柔術起源部份之歷史:

今日所謂之「柔道」是於西元1882年(日本明治15年)經嘉纳治五郎綜 合全日本國內柔術諸派,經改革定名為「柔道」,考其淵源,乃是由我國的 擒拿術和摔角中脫胎而產生,柔道當初在日本被稱為「體術」又改稱「柔」

或「柔術」,眾多精研柔術者,紛紛自立門戶,傳授門徒。

2.有關台灣柔道之發展歷史:

台灣光復以後,所有日本人全部遣返,本省學習柔道之風氣因而曾一度 沒落,但於民國41年經我國柔道權威,黃滄浪先生等愛好柔道的前輩,不辭 堅苦,共同協力,排除萬難,終於民國42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全省柔道協會,

並自第七屆台灣省運動會增列柔道為表演項目,民國43年第9屆台灣省運動

會時柔道便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除此之外柔道之大小比賽有:全省柔道錦標

賽、南北柔道對抗賽、南部七縣市道賽、中北部柔道賽、嘉南區柔道賽、中

部三縣市柔道賽、三軍柔道賽、全省大專、中學柔道賽、全省警察柔道賽等。

(5)

此外各地柔道訓練班,各大專中學也紛紛成立,全省從事於柔道界或學 柔道者,人數已經在4萬5000人之上,其中加入柔道協會的有段者,亦有1000 多人。

(三)松本芳三【柔道百年歷史】。東京講談社株式會社。民國59年。頁216。

本書籍以日本柔道運動百年歷史為主,內容有柔道演進之相關歷史、嘉 納治五郎創立柔道及發展柔道之過程、柔道比賽之相關歷史、日本柔道國內 外柔道推展之相關歷史。針對本文提及台灣柔道發展之相關歷史如下:

台灣戰後6年間柔道在正式公開的場合被禁止,但在全國柔道運動參與 者努力爭取之下,終於得到政府的理解,如今柔道人口5萬人,有段者1500 人,全台灣的道場數約200個,大學、高中、國中的學校柔道也很盛行,各 縣市柔道委員會相繼組成,指導者有黃滄浪八段(武專)及其他日本大學畢業 的校友多人指導,因距離日本較近,天理大學、慶應大學、同志社大學、拓 殖大學等大學相繼至台灣親善訪問,對技術的提昇有很大的幫助。民國59年 6月第二屆亞洲杯柔道錦標賽在台灣高雄舉行,台灣的柔道快速發展。

(四)黃武雄【柔道學理研究】。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67年4 月。頁1∼4。

本書籍主要內容以柔道之歷史淵源、柔道之相關學理、柔道練習之相關 注意事項、柔道運動指導法、柔道摔倒法、壓制法、柔道相關之生理學常識 為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者針對本論文相關之柔道起源及台灣柔道歷史摘錄其 內容如下:

當初在日本柔道被稱為「體術」又改稱「柔」或稱「柔術」,此「武術」

即柔道之母體,是一種徒手格鬥的武術。

由柔術演化為柔道,則推嘉纳治五郎集其大成,嘉纳先生幼年身體虛弱,

常受同伴欺侮,為鍛鍊身體而立志學習武術,西元1877年(日本明治10年)

從福田八之助、磯正智學習「天神真楊流」 ,又從飯久保恆年學習「起倒流」。

講道館之發展初設於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創設,面積12疊席大,學生只有9 人,老師亦僅23歲,景況悽涼。

西元1885年(日本明治18年)舉行警視聽(國際警務處)武術大會,講 道館與當時眾強手經過激烈比賽,終獲得全面勝利,嘉纳先生為了將柔道推 廣至全世界,於西元1911年(日本明治44年)創設日本體育協會,自任第一 任會長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將柔道發展成世界性的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柔道在世界各地快速發展,先有歐洲柔道聯盟,後有國際柔道聯盟成立,

西元1964年東京奧運會柔道列為比賽項目,嘉纳先生一生的願望畢竟實現 了。嘉纳治五郎被推崇為「柔道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我國柔道運動,經過台灣省光復之初一段艱苦沒落的時期後,由於熱愛

柔道人士的提倡,政府的全力推展,近幾年來,柔道運動又風起雲湧地普遍

展開,在全國各大專、中小學,更有列柔道運動為體能訓練的一門課程,自

民國41年至今,柔道運動由復甦萌芽而至今日之有成,令人感到高興。

(6)

(五)黃武雄【柔道學理新銓】。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6年4 月。頁1∼4。

我國柔道運動,經過台灣省光復之初一段慘淡沒落的時期後,由於熱心 愛好柔道人士,尤其是中華民國「柔道之父」--黃滄浪先生的大力提倡,加 上政府的全力推展,柔道運動方得以普及提升。就目前統計,全國柔道運動 總人口數在20萬人以上,每年舉辦大小比賽如:台北市、台灣省、高雄市及 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和台灣區區運會柔道比賽、大專盃和警察長年教育比 賽等,皆為固定較重要的比賽;其他不定期的大小比賽更是不計其數。柔道 運動又風起雲湧地普遍展開,成績裴然,實可慶可賀。

(六)吳青華【柔道聯絡與反摔】。台北綠天出版社。民國68年4月。頁4。

本書籍主要內容以柔道起源和發展、柔道基本摔法、柔道心理學、生理 學、力學之分析、柔道動作聯絡與反擊、體型與投技之相關研究為主。研究 者針對本論文之相關文獻摘錄如下:

民國41年到42年,在本省柔道功臣黃滄浪先生大力協助奔走下,於第七 屆、第八屆省運會中增列柔道為表演項目,並於民國43年正式列入省運會比 賽項目。

(七)呂耀宗【臺灣柔道史】。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9年。

本書主要以柔術起源、日本柔道運動的轉變、日治時期台灣柔道起源與 發展、國民政府來台後柔道運動之發展、台灣柔道運動與國際柔道交流等敘 述,內容整理如下:

1.柔術為柔道之母體,文獻中有歷史古蹟可考證的柔術最早流派為西元1532 年生由竹門久盛所創的竹內流,就年代考證中國武術家陳元贇所創流派是在 西元1638年,陳氏對於日本柔術的演進有重要的影響及貢獻。

2.日治時期的柔道發展,對於台灣柔道本土柔道運動的發展.有決定性的重 要貢獻,因台灣本土第一代柔道名人,皆孕育於日本昭和時期(西元1925年 之後),進而造就了柔道運動在台灣本土流傳至今。

3.柔道自從國民政府來台時,因台灣面臨特殊的政治情節,在日治時期已經 有發展的柔道運動因此終止了好幾年的時間,直到民國41年第七屆省運(名 稱為國術表演)和民國43年第九屆省運(名稱改為柔道),終於將柔道運動推 展成省運正式比賽項目。

4.在民國53年之前台灣柔道比賽,以段級區分比賽級別。民國46年開始舉辨 中學學生組,民國48年開始舉辦大專院校學生組,民國54年之後台灣柔道比 賽以體重分比賽級別,並以段級分甲組(有段組)與乙組(段外組),民國58 年台灣省柔道錦標賽開始舉辦女子組柔道比賽項目。

(八)【嘉農口述歷史一】。『陳戊寅』。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校友會。民 國82年11月,頁150∼159。

文中訪問陳戊寅先生成長、求學、柔道學習等過程,是陳戊寅先生的回

(7)

憶錄。

(九)【嘉農口述歷史二】。『謝龍波』『陳再乞』。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 校友會。民國91年11月。頁25∼29,頁43∼51。

書中訪問陳戊寅先生成長、求學、柔道學習等過程,是謝龍波、陳再乞 先生簡單的回憶錄。

(十)【嘉農75年】。國立嘉義農專教務處。民國83年11月。

敘述嘉農創校75年以來的校史、發展沿革、校友回憶錄等。

---

註1金光弥一兵衛。 【 柔道 】 。1956年。頁6。

(8)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課題

西元1895年(日本明治28年)4月17日「大日本武德會」成立於京都,西 元1919年(日本大正8年)武德會將原來的「柔術」「劍術」「弓箭」之名稱正 式改為「柔道、劍道、弓道」,總稱為「武道」(註2),至此開啟柔道運動在 台灣發展的序幕。國民政府來台後,處在戒嚴時期的台灣柔道運動似乎是沒有 發展的空間,在柔道先進們努力的爭取下,終於在民國41年第七屆台灣省運動 會上列入「國術表演」融合國術、柔道、摔角等技巧舉行表演,重新開啟了發 展柔道運動的新紀元,因此柔道運動在這個時期,才又在公開的場合舉行比賽。

在柔道界先進們努力的付出推展下,柔道運動才得以快速的發展而至目前的情 形

。(註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研究者認為本研究主題可從三個方向來撰述:

一、日治時代:(西元 1938∼1945 年)此時期由「武德殿」與「嘉農」「嘉中」

發展柔道過程敘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元 1945∼1961 年)日本結束治台 50 年後,

嘉義地區出現 10 所柔道場。

三、和平館時代:(西元 1961 年∼1973 年)和平柔道館成立後,與其他柔道 訓練場所比較之下,因設備較新穎、面積寬闊(120 疊)、練習較為舒適

(道場加高,內有避震空間)、燈光明亮,因此嘉義地區柔道場紛紛結束 經營,5 年後開始稱霸省運並達成 6 連霸之榮景。由民國 35 年第一屆省運 到民國 62 年第二十八屆省運止,省運共走過 28 個年頭。民國 63 年開始第 一屆台灣區運動會,因此在賽會演變上,具有代表意義。

研究架構如下:(圖 1-1∼圖 1-2):

--- 註2陳信安 【 臺灣日治時期武道場建築之發展歷程 】 。史聯雜誌第34期。民國88年6月。頁

1-24。

註3呂耀宗 【 臺灣柔道史 】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

頁15。

(9)

研究架構圖

(圖 1-1)

嘉義柔道與國際交流

天 理 大 學

慶 應 大 學

同 志 社 大 學

農 業 大 學

嘉義柔道運動參加國際賽

亞 洲 柔 道 賽

世 界 杯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 嘉義柔道運動發展之研究

日本柔道起源與發展

(1882)

日治時代台灣柔道 運動之發展

(1938-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台灣柔道之發展

(1945-1961)

嘉義柔道運動 發展組織概況 日治時代嘉義

柔道運動發展

(1938-1945)

和平館時代

(1961-1973)

(10)

嘉義柔道運動發展淵源圖

嘉 中 武 德 殿 嘉 農

高橋 江頭計太 佐藤 翁焜輝 角田傑 邱錦章 濱田 角田傑 岩淵佶(日治時期)

楊立三 陳活源 民國 18 年

---(戰前)--- 蔡永昌 林良壽 陳再乞 謝龍波 吳柏堂

何秋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

玄道館 惠然齊國術館 陳阿祥 陳戊寅

翁焜輝 黃輝煌 王家瑞 民國 35-40 年 洪志甲 (戰後)

朴子柔道館

潘老勢 --- 吳水蔥 阿里山林場 嘉義醫院 中山堂後 東石農校

邱雲鴻 陳活源 李茂琳 陳戊寅 民國 41-45 年 邱宏修 蔡惠然 賴新宗

張聖雄 ---

建成柔道館 博愛柔道館 育人柔道館 北興柔道館 蔡永昌 林良壽 林朝慶 賴新宗

孫建將 黃國村 陳活源 賴仲和、侯英才 陳義勇 陳欲仁 賴華台

黃正男 郭瑞陽 黃文良 沈博和 民國 46-50 年

李賢德 張尚賢 朴子柔道館

潘老勢 吳水蔥

陳森川 涂清木 黃輝雄 ---

民國

(圖 1-2) 和平館 陳戊寅 50-83 年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採用歷史研究的方法為主,蒐集此時期論文、期刊、雜誌、報紙等 相關史料,同時以文獻分析法、訪問法進行研究。茲簡述如下:

(一)歷史研究法:歷史研究係指有系統的蒐集及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 有關的資料,以考驗那些事件的因果或趨勢,以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

進而有助於解釋現況以及預測未來的一種歷程。本研究蒐集西元 1938∼

1973 年間有關嘉義柔道運動發展之史料,如體育組織成立沿革及發展、參 與全省性柔道比賽紀錄及相關紀事、各級學校柔道發展紀事、與外國隊伍 交流等,經評鑑、綜合、分析、解釋過程,最後形成結論,以描述此時期 嘉義柔道運動發展概況。

(二)文獻分析法:本研究將採用以下幾種分析方式:

1.描述性敘述:針對某事件作描述性敘述,依年代告知始末的故事,敘述的 重點在於描述事件的細節。

2.詮釋性分析:詮釋性分析乃將某教育事件與該時期內其他事件的關聯性相 互結合的作法,該類分析包括同時發生在經濟的、社會的與政治的事件,

即對該事件的研究,不採孤立而在較寬闊的脈絡中,進行分析。

3.普遍性的分析:學理的分析或哲學的分析,提供普遍的詮釋。透過學理的 或哲理的分析、歷史的例證、過去趨勢的規則,以及事件的順序所提議的 命題,皆可用來解釋事件的過程(註 4)。

(三)訪問法:訪問法是由研究者提出問題,直接向研究對象以口語的方式進行

「發問」,以得到的回答作為研究資料(註 5)。

本研究部分資料內容將來自於訪問法,訪問此時期參與柔道運動之教練、

選手及相關柔道參與人士(週遭親人等)。訪問內容包括此時期柔道發展之背 景與概況、校隊訓練概況、比賽情形描述、重要紀事及人物回憶等,獲得之資 料內容將與研究者由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所獲資料進行考證,以避免訪問 資料內容有失客觀。(表 1-3)

--- 註 4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民國 88 年。頁 267∼279。

註 5 同註 1。頁 425∼429。

(12)

表 1-3 訪談資料摘要如下表: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陳阿祥 2003/08/07 雲林縣虎尾

若瑟醫院

嘉義農林學校 練習情形

嘉農畢業.民國 43 年第一 屆省錦標賽二段組冠軍

張尚賢 2003/08/07 嘉義縣朴子鎮自 宅

早期和平館練 習情形

和平館出身,擔任國家隊教 練長達 20 年。

謝龍波 2003/08/08 台南縣左營 自宅

嘉義農林學校 練習情形

嘉農民國 27 年畢業 人稱台灣「柔道天王」

黃輝雄 2003/08/08 嘉義縣朴子鎮自 宅

早期朴子推展、

和平館練習情形

和平館出身,優秀教練 人稱「朴子皇帝」

2003/08/09 嘉義縣大林鎮自 宅

2003/08/12 高雄市自宅 翁永真

2003/08/30 嘉義縣大林鎮自 宅

翁焜輝先生推 展柔道情形

翁焜輝先生公子

2003/08/10 嘉義市自宅 陳來貴

2003/08/13 嘉義市自宅

陳活源先生與柔 道之淵源

陳活源先生遺孀

鄭伯芬 2003/08/10 嘉義市水源地自 宅

陳戊寅先生推 展柔道的過程

嘉義文獻「柔道運動之播種 者與耕耘者-陳戊寅先生其 人其事」作者

黃正男 2003/08/11 嘉義市自宅 建成柔道館 和平館早期練 習情形

建成柔道館出身,和平館延 續,第一、二屆亞洲杯柔道 賽銅牌,嘉義市議員

林良進 2003/08/13 嘉義市中山路嘉 基眼鏡行

林良壽先生與 柔道之淵源

林良壽先生同父異母胞弟

陳雷信 2003/08/13 嘉義市新民路府 城魯味

和平館早期練 習情形

和平館出身,嘉義市摔角委 員會主任委員

詹誌訓 2003/08/13 嘉義市新民路府 城魯味

早期嘉義縣柔道 委員會運作情形

和平館出身,前嘉義縣柔道 委員會總幹事

2003/08/15 台北市自宅 2003/10/09 台北市自宅 沈博和

2004/03/06 台北市自宅

早期嘉義縣推展 柔道情形,道館創 立起源,保送制度 等。

博愛柔道館出身,林良壽先 生啟蒙,師範大學畢業,嘉 義中學教師,為嘉義地區早 期保送生背後重要推手,現 定居台北市。

(13)

續上表: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2003/08/23 嘉義縣民雄

鄉立委何金 松服務處 何煥然

2003/08/30 同上

何秋生與柔道 之淵源

何秋生先生公子

江再香 2003/08/23 嘉義市自宅 李茂琳與柔道 之淵源

李茂琳先生遺孀

林芳美 2003/08/23 嘉義市自宅 林良壽柔道之 淵源

林良壽先生千女

蔡永昌 2003/08/24 高雄市自宅 民國 50-60 年 代嘉義柔道推 展情形

建成柔道館館長 廣島世羅中學畢業

2003/08/24 台中縣梧棲 鎮台中港柔 道館 陳再乞

2003/08/31 台中縣梧棲 鎮自宅

武德殿、嘉農練 習情形、民國 47 年第三屆亞 運會賽況。

1941 年(民 30 年)

嘉農畢業,第三屆亞運會 金牌

黃寬慈 2003/08/30 嘉義市自宅 黃輝煌與柔道 之淵源

黃輝煌先生公子

(彰化銀行台南分行經理 退休)

王陳船錦 2003/08/31 台南市自宅 早期柔道推展 情形。

王溪清先生遺孀

2003/10/23 嘉義市自宅 吳鳳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黃宮富

2004/3/4 電話訪談 吳鳳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6 吳鳳中學畢業 第一位柔道保送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體育系者,第二 屆亞洲杯輕中量級銅牌,

第七屆世界杯國家代表

(14)

續上表: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2003/11/23 北投國中柔

道場 吳清嚴

2003/12/18 台北市立體 育館

民國 40-50 年 代台北市柔 道館情形

早期柔道名將,多次代表台 北市陽明山參加省運會,成 績輝煌。第五屆世界盃國 手。

楊長憲 宜蘭市自宅 宜蘭市推展

柔道情

宜蘭地區早期推展柔道前 輩,曾於高雄跟隨謝龍波先 生學習柔道。

林天來 2003/12/18 台北市立體 育館

民國 40-50 年 代台北市柔 道館情形

民國 45 年台北市多久柔道 館成員。

陳正昌 2003/12/18 台北市立體 育館

台東地區推 展柔道情

台東地區選手出身,擔任台 東地區基層教練 30 年。

張平和 200/1/3 彰化市自宅 彰化地區推 展柔道情

第一屆亞洲柔道錦標賽銅 牌、第七屆世界盃第四名、

第二十屆奧運會代表 2004/1/3 和平柔道館

舊址

和平柔道館 發展情形

陳戊寅先生遺孀 呂青霞

2004/3/12 和平柔道館 舊址

東石農校柔 道推展情形 陳 妙 200/1/4 嘉義朴子市

自宅

吳中川先生 推展柔道情 形

吳中川先生遺孀

陳民祥 2004/1/4 嘉義縣鹿草 鄉自宅

東石農校柔 道推展情形

民國 46 年東石農校畢業 鹿草國小教師退休 吳水蔥 2004/1/4 嘉義朴子市

自宅

朴子地區推 展柔道情形

嘉義縣朴子地區柔道柔道 前輩

鄭吉祥 2004/2/28 台北市天母 自宅

興華中學、和 平館練習情 形

民國 57 年興華中學畢業 第二十屆奧運會國家代表

王百祿 2004/2/28 電話訪談 興華中學、和 平館練習情 形

民國 58 年興華中學畢業,

第八屆世界盃國家代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柔道隊

教練。

(15)

續上表: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紀俊安 2004/3/2 國立體育學

院柔道場

興華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7 年興華中學畢業 第二屆亞洲盃輕量級銅牌 第八屆世界盃國家代表 蔡森群 2004/3/3 電話訪談 吳鳳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4 年吳鳳中學畢業

、和平館早期前輩,文化 學院畢業。

顧尚志 2004/3/8 台北市立圖 書館

吳鳳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4 年吳鳳中學畢業 第六屆世界盃輕量級第五 名

李鴻志 2003/3/10 電話訪談 吳鳳中學、和平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7 年吳鳳中學畢業 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榮錫 2004/3/11 電話訪談 吳鳳中學練習

情形

民國 57 年吳鳳中學畢業 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第二十屆奧運會國家代表 吳金福 2004/3/13 嘉義市東區

柔道館

早期和平柔道 館練習情形

民國 59 年興華中學畢業

張聰輝 2004/3/15 台北市自宅 40 年代台中地 區柔道推展情 形

張國安先生公子,民國 48 年柔道保送中央警官學 校,第二屆世界盃國家代 表,第三屆亞運會金牌,

第十八屆奧運會國家代 表。

黃新嚳 2004/3/17 電話訪談 東石農校柔道 推展情形

民國 48 年東石農校畢業 嘉義新埤國小教師退休 黃士庭 2004/3/17 電話訪談 東石農校柔道

推展情形

民國 48 年東石農校畢業 嘉義縣南靖國小校長 方孟昭 2004/3/24 花蓮市 93 全

中運資格賽 會場

台南市早期推 展柔道情形

中華民國柔道協會副理事

長,台南市柔道委員會主

任委員

(16)

續上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研究步驟

本論文的研究步驟,是以史料的蒐集、史料的分類整理、史實的真偽判斷、

史實的陳述及歸納、內容的分析與考察、結論的得出撰述等六步驟來進行,

分別敘述如下:

(一)史料的蒐集

1.柔道運動發展的背景與概況方面

研究者蒐集相關的史料及書籍,根據本研究的內容需要,走訪國內各大圖 書館,如: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台灣史料分館,及國內各大學圖書館,

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體育學院、私立文化大學、私立輔仁大學、私立 淡江大學等,將其有關之相關文獻,加以影印整理。

2.柔道運動在學校的發展方面:上網搜尋各校創始沿革、校務推展,加上訪談 當時參與之教練、選手等,再配合照片佐證,務求還原當時之景象。

3.柔道運動在社會與國際發展方面:研究者蒐集分類如下:

(1)奧林匹克運動會

「參加第十八屆世界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報告書」(民國 55 年)、

「參加第二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報告書」(民國 62 年)

(2)亞洲運動會

「參加第三屆亞洲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報告書」 (民國 48 年)、「中 華民國參加第四屆亞洲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公報第二期」(民國 51 年)

等。

(3)世界杯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廖武雄 2004/3/24 花蓮市 93 全中

運資格賽會場

台中市早期推展 柔道情形

涂清木 2004/3/26 電話訪談 興華中學 58 年畢 業

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體育系

蕭本立 2004/3/26 電話訪談 興華中學 60 年畢 業

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體育系

蕭世衍 2004/4/9 電話訪談 興華中學 61 年畢 業

保送省立體專,嘉義縣

過溝國中教師

(17)

蒐集台灣新生報、中華日報、聯合報、中央日報、偉華體育 (民國 45∼62 年)等各大報之相關報導。

(4)亞洲柔道錦標賽

「第二屆亞洲柔道錦標賽秩序冊」(民國 59 年)、台灣新生報、中華 日報、聯合報、中央日報、偉華體育(民國 45-62 年)等各大報之相關 報導。

(二)史料的分類整理:

1.史料的分類:經資料的蒐集研讀後,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依發展背景與 概況、柔道起源、日本柔道發展、台灣柔道運動發展、日治時代嘉義柔道

運動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嘉義柔道運動發展、和平柔道館成立、

嘉義柔道運動參與國內賽會、嘉義柔道運動參與國際交流、嘉義柔道運動 學校發展等予以分門別類。

2.史料的整理:順應各章節中,將上述欲撰述之內容,依年代的順序,比賽 別,加以整理,並以不同顏色的文件夾、資料盒、貼紙、封套等,來做為 不同章節的辨識,於撰寫論文時方便使用。

(三)史實的真偽判斷:

1.外在鑑定:將入手的文獻,就其著作、年代、出版、紙張、當時可用的知 識、已知的一致性等來加以鑑定,是否與時代背景吻合?是否偽造或被竄 改之虞?文中是否有筆誤或印刷上之錯誤?佐以其他證據的內容作比 較,主要的目的在求文獻的真實性。

2.內在鑑定:旨在確定文件或遺物的意義、準確性、價值或值得信任性,並 考慮作者的知識與能力,作者的偏見與動機,事件記錄的延遲時間及資料 的一致性。(註 6)

(四)史實的陳述及歸納:

研究者於此部分須考量各種資料的相對價值,將此時的資料加以適當的組 織和解釋,並對研究的問題提供有意義的答案。

(五)內容的分析與考察:

將獲得之資料,分別就發展背景與概況、柔道起源、日本柔道發展、台 灣柔道運動發展、日治時代嘉義柔道運動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嘉義柔道運動發展、和平柔道館成立、嘉義柔道運動參與國內賽會、嘉 義柔道運動參與國際交流、嘉義柔道運動學校發展等部分,分別加以解 釋分析及闡述,並究明其真相。

(六)結論的得出與撰述:

將所得到的結論,以文字敘述整理出,讓讀者能清楚明瞭。

---

註 6 王文裕【近代史】。台北。環球書局。民國 86 年 6 月。頁 189。

(18)

第六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的範圍

(一)就時間而言:從民國8年嘉義農林學校成立至民國62年省運結束,進入區 運時代的一段時期為主。

(二)就對象而言:主要以柔術與柔道運動起源與發展、柔道起源、日本柔道 發展、台灣柔道運動發展、日治時代嘉義柔道運動發展、第二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嘉義柔道運動發展、和平柔道館成立、嘉義柔道運動參與國內 賽會、嘉義柔道運動與國際名校交流、嘉義柔道運動學校發展、嘉義柔 道運動參與國際賽會等十一部份,藉以探討出由日治時代嘉義柔道運動 發展之沿革。

二、研究的限制

由於之前並無研究嘉義柔道運動發展之文獻,因此資料蒐集格外艱辛,

加上國人沒有保存文史、照片、秩序冊的習慣,所以資料的取得相當不易,

也造成部份過程無法詳細的深究,為本研究的限制。例如:南北對抗賽缺乏

完整出場名單,日本來台訪問隊伍缺乏秩序冊佐證,因此僅能依靠口述、當

時報紙、體育相關雜誌報導等整理,以期與事實更為接近,加上柔道書籍大

多為日文,翻譯過程無法充分了解作者的心境,這些都是本研究之限制。

(19)

第七節 名詞解釋與規定用語

一、名詞解釋

(一)柔道(Judo):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以「柔能制剛」與「精力善用」為 柔道宗旨。所謂「柔」是「柔能制剛」之柔,順應對手的力量與技術,利 用對手的力量與技術來制勝的意思。所謂「道」是指形而上的實存者,是 一種規律、一種理則、指標或典範。(註7)

(二)武德殿: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擊敗清廷,西元1895年(日本明治28年)

4月17日「大日本武德會」成立於京都,在全日本會員的捐輸下,展開位於 京都平安神宮西鄰的「大日本武德會本部武德殿」的興建工程,其設計者 為京都府技師松室重光,「武德殿」一辭從此成為武德會演武場的通稱。

西元1919年(日本大正8)武德會將原來的「柔術、劍術、弓術」之名稱正 式改稱為「柔道、劍道、弓道」,總稱為「武道」,自此武道使用之演武 場亦稱「武道場」。(註8)

二、規定用語

(一)年代:柔道自西元 1964 年成為第十八屆東京奧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以 來,因為擁有國際運動舞台,就成為世界各國大力推展的項目,因此本研 究的年代以西曆標示為主,第二章論述日本柔道起源與發展及日治時期台 灣柔道的發展,因此以日本朝代年號標記。例如:西元 1922 年(大正 11 年) 。在本研究之第三、四、五、六、七章以國民政府來台後柔道運動的發 展為主,因此在年代以民國為主,必要時加註西元年號。例如:民 41 年 3 月(1952 年)。在文獻引用上,則直接使用文獻上使用之年代方式。必要 時在其後補充西元與民國年代。

(二)用語:資料的引用,以當時的用語和柔道用語來敘述,必要時加以解釋。

(三)有關外語部分,以不違原旨的情況下,一律翻譯成中文來論述,如有必 要時則在譯文之後,於括號內加以說明,如仍不足,必要時於註釋中補充 說明之。

--- 註7黃武雄【柔道學理研究】。台北健行文化出版。民國67年。頁1。

註8陳信安【臺灣日治時期武道場建築之發展歷程】 。史聯雜誌第34期。民國88年6月。頁1-24。

數據

表 1-3 訪談資料摘要如下表:  受訪人員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重點  備註  陳阿祥  2003/08/07 雲林縣虎尾  若瑟醫院  嘉義農林學校練習情形  嘉農畢業.民國 43 年第一屆省錦標賽二段組冠軍  張尚賢  2003/08/07 嘉義縣朴子鎮自 宅  早期和平館練習情形  和平館出身,擔任國家隊教練長達 20 年。  謝龍波  2003/08/08 台南縣左營  自宅  嘉義農林學校練習情形  嘉農民國 27 年畢業  人稱台灣「柔道天王」  黃輝雄  2003/08/08 嘉義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福 1 字第 0980136398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18 條 2.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勞動部勞動發創字第 1039800598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2018 年 12 月 25 日,筆者應邀參與觀察「第九屆世界神明聯誼 會」全程活動,見證了宗教嘉年華會式的聯誼慶典。此次活動聚集 海內外 768 家宮廟、3478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0960501957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0970503244號令修正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