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 "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緒論」將分別探討:問題背景及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名詞 解釋、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分析架構與研究流程等六大主題。

第一節 問題背景及重要性

一、問題背景

臺灣早期籃球由王士選將軍所組織而成的「七虎隊」(1947 年)率先來 臺推展籃球運動,從此打開了臺灣籃球運動的大門。當時從臺北新公園東北 角的軟式網球場開打,到臺北鄭州路可容納四、五百人的小型籃球場,再到 第一座夜間球場-憲四團球場,以及後來興建的三軍球場;當時的七虎、空 軍大鵬、克難、國光、中興等籃球隊的比賽,都是人潮鼎沸、鑼鼓喧天、熱 鬧非凡。

1953 年的三軍球場,每場籃球比賽,觀眾幾乎都是場場爆滿,將整個 球場擠得水泄不通,甚至有許多球迷不得其門而入。籃球運動在那個年代受 到軍方和社會大眾喜愛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說是臺灣籃球的黃金時期。正 如瞿子清(1961:38)所言:人人以打好籃球為無上榮耀,各級社會階層與高 官顯貴,以看籃球為正當消遣娛樂。劉世珍(2001:4)也說:一般社會大眾 都認為, 「籃球就是體育,體育就是籃球」 。

1975 年,臺灣因會籍問題無法參加國際籃球比賽。所以,在 1977 年首

次爭取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研究者曾於 1985 年第九屆威廉瓊

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中協助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做比賽攻、守統計,親眼目睹

比賽盛況。尤其是中、日和中、韓之戰,許多球迷在比賽前一晚就夜宿中華

體育館,為的就是買一張球票進場為中華隊加油。

(2)

1963 年落成的中華體育館可說是繼三軍球場後,再度掀起臺灣籃球熱 潮的聖地。除了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外,每年固定甲組自由盃籃球錦 標賽、中正盃籃球錦標賽,亦在中華體育館捉對廝殺。熱情的球迷每逢比賽 必將球場擠爆,此時期又將臺灣籃球帶至另一個高峰。

但是臺灣籃球的發展並非就是這麼順利,1988 年在中華體育館所發生 的一件意外,這場意外事件將臺灣籃球帶入黑暗時期。這場意外發生於 1988 年 11 月 20 日,鴻源投資機構在中華體育館擴大舉行員工籃球賽,除了以中 華隊為主力的臺北鴻源,還有重金禮聘的 13 支外國球隊。就在賽前啦啦隊 表演施放沖天砲時,竟然引燃天花板的易燃物,屋頂延燒精光,掉落的火燼 也把地板燒毀,一時之間臺灣重大的籃球比賽流離失所,至今臺灣籃球仍成 為流浪兒(劉俊卿、王信良,1999:68)。

到了 1987 年,教育部長毛高文,仿照美國大學運動聯盟(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的比賽模式,啟動臺灣籃球聯賽 制度。此籃球聯賽制度帶動臺灣籃球運動從社會到學校在臺灣各處如火如荼 的展開,此一時期為臺灣另一形式的籃球高潮。

尤其是中華民國高級中學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HBL)在國內的異軍突起,從 1988 年的 129 隊,2167 人,到 2002 年 的 291 隊,6032 人,由此參賽隊數和人數的成長上可以清楚的看出中華民 國高級中學籃球聯賽(HBL)所受到學校重視的程度。以比賽現場來看,不論 在臺北的預、決賽或高雄的複賽,每一場比賽幾乎都是座無虛席、場場爆滿 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華民國高級中學籃球聯賽(HBL)受大眾歡迎的程度。

中華民國高級中學籃球聯賽(HBL)能有今天,除了企業化的包裝與行銷外,

從觀眾群大都是青少年來推測,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也是使中華民國高 級中學籃球聯賽(HBL)成為當今鮮紅炸子雞的幕後功臣。

1994 年,臺灣正式成立「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CBA)。此時,開啟了臺灣籃球重要的新里程碑,籃球不僅與企業

(3)

2003 年,可說是臺灣籃球的浩劫,2003 年中華男籃兵敗哈爾濱,得到 了有史以來亞洲盃籃球標賽最差的名次-十一名。各界輿論嘩然,彷彿是臺 灣「籃球」世界末日的到來,關心籃球的各界人士不得不擔心,臺灣籃球的 未來將何去何從?此時體育委員會為了力挽籃球的頹勢,排除萬難大力促成

「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SBL)的開打。

從 1945-2005 年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軌跡中,我們清楚的看到臺灣的籃 球體制從軍中萌芽之業餘籃球,到社會甲組球隊的半職業籃球,再發展成立 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在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停 賽後,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挽救臺灣籃球而成立的超級籃球聯賽(SBL)。

籃球不是一開始在臺灣就是受歡迎的運動,劉世珍(1994:46)指出籃球 在日據時代的臺灣並不是熱門運動,但臺灣光復後,一群由大陸來臺的籃球 人士大力提倡,才使籃球在臺灣逐漸地普遍發展,並在各次國際比賽中獲得 優勝名次。而經濟學家羅傑.諾爾(Roger Noll,1991)也說,籃球是「在淵 源上真正現代,而又為一受歡迎且有財政收益的運動」(引自王宗吉(譯),

2000:250)。

到底是什摩因素會讓臺灣籃球發展過程如文獻中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 同的風貌呢?臺灣籃球不是一開始就是現階段的形式,而是由一連串的事件 所造成的社會變遷所構成的。

19 世紀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轉變成現代都市化、工業化的社會,到了

20 世紀末葉,整個人類社會又面臨新的變局。可以想見 21 世紀的人類社會

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教育等各方面又將遭受更大的變遷。

(4)

社會變遷這個研究主題緣起於 19 世紀,主要是企圖瞭解從傳統轉變成 現代社會中,都市化、工業化、資本工業依序興起的基本現象。也對因此而 產生的種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的變化進行研究。到 20 世紀末葉,

整個人類社會又面臨新的變局,冷戰結束了,許多地區在後社會主義政權統 治後發生的激烈變化,而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也面臨眾多所謂的後現代問 題,21 世紀的人類社會又將再各方面遭逢難以諭之的變遷,這些狀況使得 社會變遷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課題和需要(瞿海源,1996:1)。英國社會學家 Giddens(1991)指出(引自瞿海源,1996:1): 「今天我們生活在令人震驚的 社會變遷時代裡,面臨與先前時期極為不同的大轉變。蘇維埃社會主義的崩 潰、世界兩極權力對峙分配的消退、緊密的全球交通體系的形成,一時全球 性資本主義的勝利使全球分工變成緊急問題而生態問題也愈來愈嚴重-社 會科學必須面臨所有這些和其他的議題。」

社會學家依跡翁尼(Amitai Etzioni)所云: 「對社會變遷做研究可說是 社會科學中研究的重點。我們正處於一個動盪的時代,其中有革命、改革、

進步與退步,嘗試去探索這些現象與過程的機制,事實上即掌握了時代脈動 的精隨」(引自陳光輝(主持研究),1996:56)。

臺灣籃球的發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隨社會變遷,呈現其不同的風

貌。研究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者關心的問題是在臺灣籃球發

展過程的階段性為何?在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外部的社會體制如何?和籃

球體制之交互作用為何?在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為

何?在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臺灣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為何?

(5)

二、研究重要性

足球是全世界運動人口最多的運動項目,每四年一屆的世界盃足球賽,

不論在哪個國家舉行,都會造成全球足球迷的瘋狂。也因此,研究者思考為 什麼中、南美洲和歐洲的足球會比較盛行?足球水平也比較高?甚至國際賽 會的成績也都比較優異?如果考慮經濟因素,那麼亞洲的日本亦是經濟強 國,但為何在國際足球比賽中其成績並不突出。如果考慮身材體格因素,認 為是因為亞洲人的身材不如中、南美洲或歐洲,那麼像足球明星馬拉杜那和 羅納度身材不高的亞洲人滿街都是。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研究者認 為關鍵因素在於文化、社會體制和運動的社會結構之差異。

Elias(1986,引自王宗吉(譯),2000:29)主張現代運動是一種新的現 象,他特別著眼於文明化過程。用運動社會學來分析現代運動發展的要務之 一,即在於解釋它如何隨著時間的轉變更趨文明。

摩爾(Moore,1974:6)在其所著的社會變遷一書中指出「許多早期稱得 上是社會學理論的,事實上都是社會變遷理論」 。社會變遷是現代社會學的 核心領域, 「變遷是社會極為重要而明顯的特徵,任何社會科學理論,不論 從什麼概念出發,後來總是必須探究變遷這個主題」(Haferkamp &

Smelser,1992:1)。可見早期現代社會學的開創者如孔德、馬克斯、涂爾幹 等的理論和研究,社會變遷確實是重要的核心課題。也可以說現代社會學實 在也是人類社會巨大社會變遷的產物。

從籃球文獻中的敘述所呈現的和我們所觀察到的只是臺灣籃球發展過

程的表面現象,並未解釋它們是什麼?又為何會如此?只有當我們以運動社

會學方法和社會變遷理論來分析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之交互作

用,才能真正瞭解什麼因素影響臺灣籃球發展的過程及臺灣籃球發展過程對

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且以此為反思籃球與社會之工具,以營造優質之

臺灣籃球運動結構,這樣的研究才具有其意義與價值。

(6)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三軍球場時期,可以說是臺灣籃球的黃金時代,最令人難忘的是一年一 度的介壽盃籃球錦標賽,其規模之大、觀眾之多,在臺灣可用「空前絕後」

四個字來形容(劉世珍,1994:52)。中華體育館時期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 邀請賽再造臺灣籃球盛世,尤其是中、韓和中、日之戰,球迷漏夜排隊及比 賽時擠爆中華體育館的場景,令人動容。

許多研究都顯示,籃球是臺灣青少年最喜歡的運動,例如教育部(1996) 調查青少年最喜歡的運動,籃球排第一;教育部體育司(2000)調查大專及國 (高)中實際參與休閒運動狀況,及期望參與的休閒運動,也發現籃球都排名 首位(引自張少熙,2004:252),臺灣最權威的 ICP 行銷年鑑 1999 年報告,

也指出臺灣的籃球運動確實保持運動人口第一及最受歡迎運動的優勢

註 1-1

從調查研究中可看出臺灣在不同時間(1996 年和 2000 年)、不同年齡

層,籃球都是最受歡迎的運動。籃球在國內休閒與運動中一直占有極重的份

量,也受到時下年輕人的喜愛(李一中,2000:79)。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也

不難發現,不論平時或假日,也不論學校、公園、社區,只要有籃球場的地

方,就可看到不同性別、階層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佔據籃球場,眾人隨著那顆

橘紅色的球起舞,也隨之痴狂。

(7)

臺灣籃球曾揚威國際

註 1-2

,但曾幾何時,臺灣籃球的國際比賽成績每況 愈下,強調大換血的中華男籃兵敗哈爾濱(2003 年),創下參加亞洲盃籃球 錦標賽的最慘成績-第十一名。

現階段國內各級籃球聯賽,每年主辦單位都大張旗鼓,盛大的舉辦,但 主辦單位和球員及新聞媒體都發現相同的問題-觀眾哪裡去了?

研究者從事籃球教學與訓練工作二十年,一直在思索和想瞭解為什麼籃 球在臺灣會那麼受歡迎?籃球在臺灣是如何發跡的?它的發展過程又是如 何?影響臺灣籃球發展的因素是什麼?以上各項問題促使研究者針對臺灣 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為研究主題之動機。

註 1-2:第 2、3 屆亞洲運動會分別在菲律賓馬尼拉和日本東京舉行,我榮獲籃球比賽亞

軍,取得參加世界盃籃球錦標賽資格。第 2、3 屆世界盃籃球錦標賽分別在巴西

里約熱內盧、和智利舉行,我榮獲籃球比賽第 5 名,其中王毅軍榮獲第 2 屆十

大射手榜第 5 名,陳烈祖榮獲第 3 屆十大射手榜第 3 名。第 2、3 屆亞洲盃籃球

錦標賽分別在菲律賓馬尼拉、和臺灣臺北舉行,我榮獲亞軍。

(8)

二、研究目的

在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陳述中,促使研究者針對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

會變遷為研究主題。研究者希望透過此研究瞭解臺灣籃球是如何發跡的?臺

灣籃球發展過程的階段性為何?以及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各階段(臺灣業餘

籃球、臺灣半職業籃球、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外部的社會體

制,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以及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為何?最後希望透過本研

究之結論,提供臺灣政府、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及後續研究之參考,用以營造

健全的臺灣籃球運動的社會結構,提昇和創造優質的臺灣籃球運動文化。

(9)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臺灣籃球(Taiwan's basketball):

臺灣籃球指的是籃球逐次發展成臺灣業餘籃球、臺灣半職業籃球、臺灣 職業籃球。

二、臺灣業餘籃球(Taiwan's amateur basketball):

臺灣業餘籃球指的是 1945-1962 年的軍中籃球、社會籃球及學校籃球等 不支薪的團體。

三、臺灣半職業籃球(Taiwan's semi-professional basketball):

臺灣半職業籃球指的是 1963-1992 年有固定訓練場館、專門教練及支領 訓練費、營養費等之社會甲組團體。

四、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Taiwan's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臺灣職業籃球指的是 1993-2005 年有支領薪資,以打籃球為職業的團 體,即中華民國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CBA)。

五、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

社會變遷是指 1945-2005 年之政治、經濟、教育等社會力,體育運動政

策與策劃及籃球社會分析的變遷過程。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範圍如下:

一、臺灣籃球發展過程方面,以戰後臺灣籃球整體發展過程(1945-2005 年) 為主要的研究範圍。

二、臺灣籃球發展過程(1945-2005 年),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

三、臺灣籃球發展過程(1945-2005 年),外部的社會體制方面,以政治、經 濟及教育等社會力變遷為主。

四、臺灣籃球發展過程(1945-2005 年),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方面,以籃球

社會體系和籃球文化體系為主。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分析架構與研究流程

陳光輝(主持研究) (1996:349)指出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就 字面定義上言,講求的是進行社會研究一整套完整的技巧和邏輯訓練;方法 論(methology)相對而言比較不重視具體、細微的研究流程中各階段該有的 技巧和實際方法,相反地,關心的是研究者由什麼立場來看研究的問題,也 可以說處理的比較是屬於「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進一步說,研究方法因 講究的是具體可掌握的技巧和邏輯訓練,因此不同的研究主題在相同研究方 法的運用「技巧」上可能不會有太多出入,但是如果採取不同的「方法論」

看問題,則整個研究方向、內涵,尤其是詮釋與結論部分可能就會有很大的 差別了。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和方法論(methology)兩者雖然有差 別,但關係卻相當密切。

簡短的說, 「方法論」若可被視為一項研究的靈魂, 「研究方法」便是肉 體,後者是比較具象層次的東西,前者則較抽象。但若僅著重後者而忽略前 者則一項社會學的作品將因缺乏背後的一些動力而見不出其中真正的精神 來(陳光輝(主持研究),1996:350)。

一、研究方法論

當代學術研究莫不強調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因為研究方法不 僅有助於我們對資料蒐集(data collection)的精確和便利,而進一步的分 析與解釋,更會因為採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社會科學往往有相似 的研究方法,也有其獨特或偏重的地方。通常科學方法大都經歷:建立假設 (hypothesis)、蒐集資料、分析資料、獲得結論等步驟(楊國樞、文崇一、

吳聰賢、李亦園,1990:5-6)。

社會學理論方法論通常是指社會學理論建造的方法過程,其要點在於如

何建立一個既合邏輯、又可驗證的社會學理論(蔡文輝,1995:12)。因為理

論並不是一個纯科學、永恆不變的原理原則,也不能單憑想像或臆測,必須

要有經驗資料來支持。因此,本研究有關方法論的部分可依照今拉克(Graham

Kilnoch,1977:12-16)將社會學理論的建造過程分成下列幾個主要步驟:

(12)

(一)範例的選擇:

任何理論建造的第一步驟是將所研究的現象加以概念化,用以描述因果 關係,並加以整理成幾個有用的範例(paradigm)或模式(model)。範例是理 論的指導原則。

臺灣早期籃球由王士選將軍率領的「七虎」籃球隊來臺開始,至

1951-1961 年代的臺北新公園、菸酒公賣局、憲兵球場及三軍球場,只要有 籃球比賽,都是人潮鼎沸、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籃球運動在那個年代受到 軍方和社會大眾喜愛的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 1951-1961 年代的三軍球場,每場籃球比賽,觀眾幾乎都是場場 爆滿,將整個球場擠得水泄不通,甚至有許多球迷不得其門而入,可謂是臺 灣籃球的黃金時期。正如瞿子清(1961:38)所言:人人以打好籃球為無上榮 耀,各級社會階層與高官顯貴,以看籃球為正當消遣娛樂。劉世珍(2001:

4)也說:一般社會大眾都認為,「籃球就是體育,體育就是籃球」 。

由楊國賜和辛旗兩位的研究指陳中,都將臺灣社會變遷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約 1945-1962 年,著重整軍經武的惰性穩定期。第二階段約 1963-1985 年,著重長治久安的異化嬗變期。第三階段約 1986 年以後,為 加速發展的轉型調適期。

王宗吉(編著)(1992:24)將運動的種類以運動體系之制度化程度(結構

之精密度或固定、安定化情形)為基準加以分類,如圖 1-1 所示。

(13)

圖 1-1 運動的種類

資料來源:王宗吉(編著)(1992:24)。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在圖 1-1 中,非正式的運動以參加者之樂趣為首要目的,其規則可依參 加者的互相同意而改變,如親子棒球傳接球。半正式的運動指參加者之利益 為首要目的,有一定成隊方式與規則,如各種校內競賽或市民運動。正式的 運動較重視其代表團體的利益,有強而有力的運動體系,如大專運動會或全 國運動會。職業運動一切以運動為其本身的職業,擁有高度化組織的運動體 系(王宗吉(編著),1992:25)。

研究者根據王宗吉(編著)(1992:24)的社會種類運動圖,將其修改為臺 灣籃球運動的種類,如圖 1-2。

制 度 體 系 之 水 準

社會控制 高

技 術 水 準

低 參加者本身之自由度

大 小

半正式之運動

正式的運動

職業運動

非正式之運動

弱 強

(14)

圖 1-2 臺灣籃球運動的種類

資料修改自:王宗吉(編著)(1992:24)。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王宗吉(2001)曾歸納社會變遷與運動發展的發展軌跡,如圖 1-3。

制 度 體 系 之 水 準

社會控制 強 高

技 術 水 準

低 參加者本身之自由度

大 小

臺灣半職業籃球運動

臺灣職業籃球運動

臺灣業餘籃球運動

(15)

圖 1-3 社會變遷與運動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王宗吉、洪煌佳(2002:20)。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民 體育季刊,31(4),17-22。

依據王宗吉(2001)社會變遷與運動產業發展圖研究者將之修改為臺灣 社會變遷與臺灣籃球運動產業發展如圖 1-4(引自王宗吉、洪煌佳,2002:

20)。

增 加 自 由 時 間

現 代 社 會 閒 暇 社 會

高 齡 化 社 會

高 度 資 訊 化 社 會 終 身 學 習 社 會 國 際 化 社 會

運 動 需 求 增 加

運 動 的 生 活 文 化

發 展 運 動 相 關 產 業

健 康 不 安 感 壓 力 增 加

為增進健康而運動

(16)

圖 1-4 臺灣社會變遷與臺灣籃球運動產業發展

資料修改自:王宗吉、洪煌佳(2002:20)。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 民體育季刊,31(4),17-22。

王宗吉(編著)(1992:27)又指出由運動體制為中心的「人-運動-社會」

間的相互影響模式仔細觀察,可以描繪「運動的社會結構」。運動體制不但 具有獨立的特性,且可伸入於社會各階層,並與其他社會層面產生互動,如 圖 1-5 所示。

增 加 自 由 時 間

現 代 社 會 閒 暇 社 會

高 齡 化 社 會

高 度 資 訊 化 社 會 終 身 學 習 社 會 國 際 化 社 會

運 動 需 求 增 加

運 動 的 生 活 文 化

發 展 臺 灣 籃 球 運 動 相 關 產 業

健 康 不 安 感

(17)

圖 1-5 運動的社會結構

資料來源:王宗吉(編著)(1992:27)。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依據王宗吉(編著)(1992:27)的社會種類運動圖,研究者將之修改為臺 灣籃球運動的社會結構,做為本研究之分析架構圖,如圖 1-6。

根據王宗吉(編著) (1992:27)對運動種類以及社會體制的分類為理論 基礎呈現臺灣籃球的社會結構如圖 1-6,本研究將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模式 特質,給予定義,確定臺灣籃球體制主要的研究範圍為臺灣業餘籃球、臺灣 半職業籃球和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 之社會力的主要研究範圍為政治、經濟、教育。臺灣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 析主要的研究範圍為臺灣籃球社會體系和臺灣籃球文化體系。

人 類 生 活 社 會 體 制 政 治 、 經 濟 、 文 化 、 教 育

運 動 的 要 求

職 業 運 動

正 式 的 運 動 半 正 式 的 運 動 非 正 式 的 運 動

運 動 的 體 制

運 動 需 要

運 動 政 策 與 策 劃

運 動 的 感 化

整 體 社 會 之 歷 史 、 社 會 的 結 構 與 變 動

(18)

(二)給基本概念下定義:

每一個範例或模式裡都包含數個有關的基本概念用以描述觀念的社會 現象,因此我們就必須根據範例或模式的特質將每一個概念仔細地給予定義 以確定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例的主要概念和定義如下:

1.臺灣籃球體制:臺灣業餘籃球、臺灣半職業籃球、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 業籃球 CBA)。

2.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政治、經濟、教育。

3.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間,為達體育運動目標之具 體方案。

4.臺灣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臺灣籃球社會體系和臺灣籃球文化體系。

5.社會變遷:本研究之社會變遷指的是社會體制、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以 及籃球社會分析等方面的改變。

(三)確定各概念間的邏輯關係:

各概念的層次(level)和型態(form)都可能不同,因此我們必須確定各 概念間的邏輯關係用以決定因果關係或前後次序。

政府透過社會體制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因為運動反映社會。所以,運 動亦包含在其中。是以,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會影響體育運動政策與策 劃和臺灣籃球體制。當然,臺灣籃球體制也會影響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和臺 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決策。另一方面,臺灣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亦會 與籃球社會體系和籃球文化體系的型態對臺灣籃球體制產生影響。相同的,

臺灣籃球體制也會影響臺灣籃球的籃球社會分析。然而在整個臺灣籃球結構

(19)

(四)變數與指數的確定:

以變數和指數來說明理論的架構及其間的因果關係,以驗證理論,概念 和範例是抽象的,但是變數與指數則是可以測量和驗證的。

臺灣籃球運動的發展過程變數主要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屬於臺灣 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即政治、經濟和教育等社會力;第二部分屬於臺灣籃球 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即籃球社會體系和臺灣籃球文化體系等指數。

(五)方法論的實際應用:

當確定概念和範例,以及選好變數和指數之後,選擇一種或數種較合適 的方法以蒐集資料來證明支持我們在原先裡所定的因果關係。資料蒐集的方 法包括歷史社會研究法、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在資料的蒐集方面包括:期刊、雜誌、論文、書籍和網路等文獻 蒐集。

(六)資料的分析:

統計法是社會學最常用的資料分析的方法,以測驗資料的準確性和變數 之間的因果關係。本研究希望能真正瞭解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背後 所隱藏的意義,故本研究主要採用歷史社會研究法和文獻分析法來分析所蒐 集的資料。

(七)資料的解釋:

確定資料的可信度後,將分析出來的變數間的因果關係加以解釋,說明 其分配的特質,必須以原有的理論為基礎根據做解釋。

(八)理論的批判:

將理論與研究所得結論重新加以對照,重新檢討理論的邏輯結構及其準

確度。可能原有的理論必須放棄,重造新理論,或只需稍加修正即可。

(20)

二、研究方法

社會科學在研究上的特徵是允許多種研究方法的應用和多元現象與價 值的存在。因此,為達到研究目的,以下依序探討本研究所採用的社會歷史 研究法(history method)和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等研究方 法。

(一)歷史社會研究法(history method):

社會科學中的歷史研究,是一種從個別因果關聯上去「重建過去」(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的工作(易君博,1977:170-171)。菲利浦.

阿布拉姆斯(Philip Abrams)在其「歷史社會學」(Historical Sociology) 中指出(引自朱柔若譯,2000:713): 「社會學的解釋必然是歷史的。歷史社 會學因此不像是某些特殊社會學;相反的,他是這門學科的本質。」

社會變遷本來就是一種歷史演進過程,不過研究者對歷史社會研究法的 運用;並不限於歷史材料的蒐集,希望透過學理架構,用比較深度和廣度的 途徑,探索其內涵,進行歷史社會學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縱剖的歷史社會結構途徑,整理出臺灣籃球發展過 程的原貌,也藉由縱剖的歷史社會結構分析不同時期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特 色。

(二)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

文獻分析法又稱歷史文獻法,它包括對歷史資料的蒐集、檢驗、分析等 內容。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蒐集和分析,可以探索歷史發展過程中新的社會 現象產生的規律性,掌握社會在歷史時期所具有的準則和價值,獲得瞭解社 會現象的歷史因素(葉至誠,2000:102)。

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分析法,將政府或學者歷年來出版的文獻、統計資

料、剪報、專書、期刊論文、網路資料、碩博士論文等研究有關臺灣社會變

(21)

本研究進行文獻分析研究的步驟為(葉至誠,2000:105):

1.確定問題與擬定假設:

研究主題為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主要探討臺灣籃球發展過程 籃球體制的階段性、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即政治、

經濟、教育等社會力,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及臺灣籃球 發展過程中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即籃球社會體系和籃球文化體系。

2.蒐集文獻資料:

研究者蒐集政府或學者歷年來出版的文獻、統計資料、報紙、雜誌、專 書、學術期刊、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網路資料、碩博士論文、研究報告 等有關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的資料。

3.分析、解釋與歸納資料:

研究者分析所蒐集的資料,用以釐清並整理解釋其內容,藉以提出研究 者的看法。本研究在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主要分為臺灣業餘籃球、臺灣半職 業籃球、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方 面,主要以政治、經濟、教育等面向去探究。另方面在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 臺灣籃球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主要以籃球的社會體系和籃球文化體系的面 向去瞭解對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內部因素的影響。

4.依據研究目的選擇分析的重點:

本研究主要的分析重點為:

(一)臺灣社會變遷與籃球發展過程的階段性。

(二)臺灣業餘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

(三)臺灣半職業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

(四)臺灣職業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

(22)

5.結論:

瞭解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階段性及各階段與社會變遷的相互關係,研究 結論提供臺灣政府、中華民國籃球協會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三、分析架構

費阿本德(Paul Feyerabend)說(引自結構編(譯),1990:133): 「沒有 任何單一的程序或單一的一組規則能夠構成一切研究的基礎並保證它是「科 學的」 、可靠的。任何方案、任何理論、任何程序都必須按照它自己優劣、

根據適應於它所應付的哪些過程的標準予以判定。」

本研究探討臺灣籃球的發展過程的性質是抽象的、動態的,不僅不能以 量化的設計來測量;也不能由單一的規則或面向來分析。因此,本研究中臺 灣籃球發展過程的社會變遷區分臺灣籃球外部的社會體制即政治、經濟、教 育等各層面社會力;臺灣籃球體制區分為臺灣業餘籃球、臺灣半職業籃球、

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等各階段;臺灣籃球發展過程中臺灣籃球

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區分為臺灣籃球社會體系和臺灣籃球文化體系等面向

來分析。以下圖 1-6 為本論文分析架構圖:

(23)

圖 1-6 論文分析架構圖

資料修改自:王宗吉(編著)(1992:27)。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臺 灣 籃 球 內 部 的 籃 球 社 會 分 析

臺灣籃球 發展過程

臺 灣 籃 球 外 部 的 社 會 體 制

籃 球 文 化 體 系 價 值 、 規 範 、 物 質 團 體 、 組 織 、 賽 會

籃 球 社 會 體 系

臺 灣 業 餘 籃 球

臺 灣 半 職 業 籃 球

臺 灣 職 業 籃 球

臺 灣 籃 球 體 制 體 育 運 動 政 策 與 策 劃 政 治 、 經 濟 、 教 育

臺 灣 的 社 會 變 遷

(24)

四、論文體系架構

本研究依上述基本論證與研究方法,建立論文體系架構,全部共分為陸 章,如圖 1-7 論文體系架構圖,各章要旨說明如下:

(一)第壹章「緒論」-說明問題背景及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名詞解釋、

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分析架構與研究流程。

(二)第貳章「臺灣社會變遷」-探討社會變遷的定義、社會變遷理論、臺灣 社會變遷、臺灣社會變遷與臺灣籃球發展階段以及本章小結。

(三)第參章「臺灣業餘籃球發展過程」-探討臺灣業餘籃球發展外部的社會 體制、臺灣業餘籃球時期的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臺灣業餘籃球發展內 部的籃球社會分析以及本章小結。

(四)第肆章「臺灣半職業籃球發展過程」-探討臺灣半職業籃球發展外部的 社會體制、臺灣半職業籃球時期的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臺灣半職業籃 球發展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以及本章小結。

(五)第伍章「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發展過程」-探討臺灣職業 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發展外部的社會體制、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 業籃球 CBA)時期的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發展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以及本章小結。

(六)第陸章「結論與建議」-根據研究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25)

圖 1-7 論文體系架構圖 製圖:研究者

臺灣業餘籃球發展外部的社會體制

臺灣業餘籃球體育運動的政策與策劃

臺 灣 半 職 業 籃 球

結 論 與 建 議

臺灣業餘籃球發展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

臺灣半職業籃球發展外部的社會體制

臺灣半職業籃球體育運動的政策與策劃

臺灣半職業籃球發展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

臺 灣 職 業 籃 球

臺灣職業籃球發展外部的社會體制

臺灣職業籃球體育運動的政策與策劃

臺灣職業籃球發展內部的籃球社會分析 臺灣業餘籃球

臺灣社會變遷

緒 論

(26)

五、研究流程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流程從擬定研究計畫、蒐集相關資料、閱讀、分 析、整理資料,至撰寫研究報告,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圖如圖 1-8。

圖 1-8 研究流程圖 製圖:研究者

整 理 相 關 資 料 歸 納 相 關 資 料

提 出 發 現 並 作 成 結 論

撰 寫 研 究 報 告 臺灣籃球發展外部

的 社 會 體 制

分 析 相 關 資 料

概念抽繹 資料蒐集

論 文 完 成

體育運動的政策與策劃 臺 灣 籃 球 發 展 內 部 的 籃 球 社 會 分 蒐 集 相 關 資 料

閱 讀 相 關 資 料

社 會 歷 史 研 究 法 研 究 方 法 論

擬 定 研 究 計 畫

文獻分析法

(27)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依序說明如下:

(一)擬定研究計畫

本研究的體系架構,全部共分為陸章,第壹章「緒論」 ;第貳章「臺灣 社會變遷」 ;第參章「臺灣業餘籃球發展過程」 ;第肆章「臺灣半職業籃球發 展過程」 ;第伍章「臺灣職業籃球(中華職業籃球 CBA)發展過程」 ;第陸章「結 論與建議」 。

(二)蒐集相關資料

蒐集有關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社會變遷及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等相關書 籍、專書、雜誌、學術期刊、碩博士論文、研討會論文、研究報告、政府文 獻、政策報告、官方出版品、網路等資料。

(三)閱讀相關資料

繼資料蒐集之後,即進行閱讀資料的工作,透過閱讀而對研究主題:臺 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有初步的認識。

(四)分析相關資料

資料閱讀之後,便進行資料的分析工作,這一步驟主要的工作是分類 (taxonomy)與描述(description)。分類是就性質相近的資料加以歸類。本 研究就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階段性、臺灣社會變遷、體育運動政策與策劃和 臺灣籃球發展過程的籃球社會分析等四方面加以歸類。資料經過歸類後,再 就各類有關資料的內容,分別加以有系統而客觀的描述,以探究其意涵並去 蕪存菁。

(五)整理相關資料

經過分類與敘述等分析的資料,依據邏輯體系加以整理。

(六)歸納相關資料

(28)

就整理過後的資料,加以分析所得給予歸納。

(七)提出發現並作成結論

依據歸納資料之所得提出研究的發現,作成結論,並提供政府、中華民 國籃球協會及後續研究者建議。

(八)撰寫論文

依據前述各項之所得,著手進行論文的撰寫。

數據

圖 1-1 運動的種類  資料來源:王宗吉(編著)(1992:24)。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在圖 1-1 中,非正式的運動以參加者之樂趣為首要目的,其規則可依參 加者的互相同意而改變,如親子棒球傳接球。半正式的運動指參加者之利益 為首要目的,有一定成隊方式與規則,如各種校內競賽或市民運動。正式的 運動較重視其代表團體的利益,有強而有力的運動體系,如大專運動會或全 國運動會。職業運動一切以運動為其本身的職業,擁有高度化組織的運動體 系(王宗吉(編著),1992:25)。  研究者根據王宗吉(編著)(1
圖 1-2 臺灣籃球運動的種類  資料修改自:王宗吉(編著)(1992:24)。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銀禾。  王宗吉(2001)曾歸納社會變遷與運動發展的發展軌跡,如圖 1-3。 高制度體系之水準低社會控制強高技術水準低參加者本身之自由度 大小臺灣半職業籃球運動臺灣職業籃球運動臺灣業餘籃球運動 弱
圖 1-3 社會變遷與運動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王宗吉、洪煌佳(2002:20)。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民 體育季刊,31(4),17-22。  依據王宗吉(2001)社會變遷與運動產業發展圖研究者將之修改為臺灣 社會變遷與臺灣籃球運動產業發展如圖 1-4(引自王宗吉、洪煌佳,2002: 20)。 增加自由時間 現 代 社 會閒 暇 社 會高 齡 化 社 會 高 度 資 訊 化 社 會終 身 學 習 社 會國 際 化 社 會運 動 需 求 增 加運 動 的 生 活 文 化發 展 運 動 相 關 產 業
圖 1-4 臺灣社會變遷與臺灣籃球運動產業發展  資料修改自:王宗吉、洪煌佳(2002:20)。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 民體育季刊,31(4),17-22。  王宗吉(編著)(1992:27)又指出由運動體制為中心的「人-運動-社會」 間的相互影響模式仔細觀察,可以描繪「運動的社會結構」。運動體制不但 具有獨立的特性,且可伸入於社會各階層,並與其他社會層面產生互動,如 圖 1-5 所示。 增加自由時間 現 代 社 會閒 暇 社 會高 齡 化 社 會 高 度 資 訊 化 社 會終 身 學 習 社 會國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一、依行政院一百十一年 一月四日核定國發會 提送之「強化優秀僑 外生留臺工作行動計 畫」 ,將取得我國副學 士學位僑外生納入評 點制適用,並以自我 國產業發展所需之相 關科系畢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

三、

1994 年發生的這場罷工事件,最後嚴重到把當年的世界大賽都取消,隔年季賽也被迫縮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

通識課程 課名請勿 重複,例 如:籃球 或台灣歷

國際半導體展即將於 23 日登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