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台灣史前與原住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章 台灣史前與原住民 "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台灣史前與原住民

一.史前文化

1

(一)石器文化

舊石器 新石器

代表性人類 北京人、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 人、台東長濱人、台南左鎮人

河南仰韶、山東龍山、浙江河 姆渡、

文化遺址 台東長濱鄉八仙洞(長濱文化)、

台南左鎮鄉菜寮溪

台北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打製石器 磨製、陶器

火(取暖、防禦、照明、熟食) 火技術可達燒陶 作物 找水果,不會種。 大陸仰韶、龍山:小米、粟、

黍等旱田作物(北方)

大陸河姆渡文化:稻米(南方)

採集、打獵(走動碰運氣) 農業(定居、可發現種籽)

畜牧

穴居 半穴居(半坡村)、干欄式(河

姆渡)、有村落

(二)金屬器文化:十三行文化(農業為主、漁獵為輔、聚落規模變大)

(三)史前文化作業區 (根據課本與講義,用 3-5 分鐘筆繪)

簡繪舊石器時代人的生活 簡繪新石器時代人的生活

二.原住民民族分佈

(2)

左邊的台灣地圖,透過英語 字母標示了原住民分佈之地 點,請寫出相對應的原住民 名稱:

A.

B.

C.

d.日月潭地區:

﹍﹍﹍﹍﹍﹍﹍﹍﹍

e.蘭嶼

﹍﹍﹍﹍﹍﹍﹍﹍﹍

f 花東海岸地區:

﹍﹍﹍﹍﹍﹍﹍﹍﹍

g.分佈於北桃竹山地地 區:

﹍﹍﹍﹍﹍﹍﹍﹍﹍

h.台東市以南:

﹍﹍﹍﹍﹍﹍﹍﹍﹍

●原住民知名人物 還有哪些人呢?星光四少、超偶的明星各是哪族呢?

阿美族:張震嶽 泰雅族:高金素梅 徐若瑄、夏宇童

鄒族:湯蘭花、高慧君 布農族:王宏恩 排灣族:動力火車 卑南族:張惠妹、陳建年

(3)

班級: 座號: 姓名:

三、原住民的族群與社會組織

漢人通常將原住民區分成【平埔族】和【高山族】兩大類。

平 埔 族 高 山 族

分布 臺灣西部的平原、丘陵地帶及東北部。 居住在臺灣的山區、東部平原地帶。

族群

包括宜蘭一帶的噶瑪蘭族、臺北地區的

凱達格蘭 】族及臺南地區的西 拉雅族等。

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

排灣族,東部的阿美族(人口最多)、卑 南族,以及蘭嶼的達悟族(人口最少)等 族。

漢化 程度

漢化程度】深。平埔族原住民很早 即與漢人接觸,長期漢化的結果,現在已

不容易與漢人區分開來。 與漢人接觸較晚,因此保有較豐富的傳統 文化和族群認同。

社會 組織

已知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是【】系社 會,行【贅婚 】制,子女與財產 繼承權歸女方所有。

母系社會:阿美族、卑南族。

父系社會:賽夏族、鄒族。

貴族社會:排灣族、魯凱族。

達悟族則沒有明顯的階級制度。

政治 運作

由男子負責,依年齡分成若干等級,老年 級才能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

有些族群有所謂的【長老 】會議,

以處理族中的重要事務。

平 埔 族 高 山 族

經濟 活動

1 以捕魚、打獵及農耕為主。

2 男人負責漁獵。

3 婦女負責農耕,主要採游耕的方式,種 植旱稻、小米等農作物。

1 以狩獵、捕魚和【粗放】農作為主。

2 他們捕獵鹿、羌、山猪,農耕多採輪耕方 式,農作物主要有粟、旱稻、小米和甘藷。

宗教 信仰

1 神靈崇拜:原住民崇拜各種【神靈,並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他們認為祖靈最 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因此最受敬畏。

2 歲時祭儀:較著名的有【阿美】族的豐年祭,賽夏】族的矮靈祭,及【達悟】族的飛 魚祭等。他們透過祭典活動,感謝神靈,祈求豐收。

3 生命禮儀:包括出生、成年、結婚、喪葬等,例如:成年禮儀式,表示個人跨入了人生 新階段。

四.原住民的農業採【 】方式,種植的是【 】和【 】。

★試題練習區

(4)

2

(C)1. 若想尋訪臺灣目前最古老的文化遺址,應前往圖中的 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A)2. 在臺灣史前文化代表中,哪一文化最早知道熟食?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靜浦文化 (D)十三行 文化。

(D)3. 卑南文化比長濱文化進步的地方是 (A)已知用火 (B)打獵 (C)使用打製石器 (D)懂得飼養家畜。

(A)4. 「矮靈祭」是哪一族特有的歲時祭儀? (A)賽夏 族 (B)泰雅族 (C)阿美族 (D)達悟族。

(C)5. 近年來,人類的環保意識漸趨高漲,蘭嶼所儲放的核廢料,引起當地原 住民的不滿,要求政府儘速撤除。請問:居住在蘭嶼的原住民屬於哪一 族? (A)泰雅族 (B)阿美族 (C)達悟族 (D)魯凱族。

(D)6. 總統府前面的馬路,原名是介壽路,前幾年為了紀念原先在臺北盆 地居住的原住民,乃以哪一平埔族的族名來命名? (A)西拉雅族 (B) 道卡斯族 (C)噶瑪蘭族 (D)凱達格蘭族。

第二章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題目:在下面繪有現行台灣行政區邊界的台灣地圖中,

國 際 人 士 主 要 開 墾 哪 個 地 區,請繪圖。

C.【 】國 B.【 】國

A.【 】國

(5)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二章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 講義正面

2

一、臺灣地理位置重要

臺灣是中國大陸東南海域上的交通樞紐,從荷蘭、西班牙到鄭氏時期,都 利用海洋特性發展【 貿易】,成為臺灣歷史文化最大的特徵。

時 間 在 臺 灣 的 活 動 12 世紀前期

(宋朝)

漢人:自中國大陸首先遷徙至【 澎湖】居住,且到臺灣 本島從事交易活動。

13 世紀末期

(元朝) 元朝朝廷設【巡檢司 】治理【澎湖】

14 世紀中期

(明朝初年)

漢人:澎湖和臺灣已漸成為捕魚、貿易、走私和海盜活動的場 所。

日本人:商人和海盜常到臺灣活動,用高砂、高山國等稱呼臺 灣。

16 世紀末期

明朝中、後期)

漢人:明朝為防備日本騷擾東南沿海地區,派兵進駐澎湖。

日本人:中、日走私貿易商站和【海盜】據點轉移到臺灣來。

17 世紀前期

(明朝末年)

今日雲林至嘉義交界一帶,成為著名海盜商人【 顏思齊】、

鄭芝龍】的大本營。

二、西方勢力的競逐

編號: 日期:

(一) 西方勢力東來:15 世紀末,歐洲人發現前往東方的新航路後,紛紛來到 東亞地區尋找【貿易】和【傳教】的新天地。

(二) 競逐臺灣的三股西方勢力

西方勢力 對 漢 人 的 統 治

葡萄牙人

1 16 世紀初,【葡萄牙 】人航行經過臺灣時,稱臺灣為【福 爾摩沙】。

2 對中國貿易的據點:【澳門

西班牙人

1 於西元 1626 年從菲律賓出發,占據臺灣的北部地區。

2 統治的中心:他們在【雞籠 】(今基隆)【淡水】建立城 堡,積極傳播【天主教 ,開闢雞籠和淡水之間的陸上交通,

促進臺灣北部的開發。

3 退出臺灣:後來受到日本鎖國政策,西班牙人對日貿易受挫,

退回經營【菲律賓】。總計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統治了 16 年,就 被荷蘭人驅離。

4 對中國貿易的據點:菲律賓的【馬尼拉 】

(6)

荷蘭人

16 世紀末,荷蘭人也來到東亞,雖曾兩度占領澎湖,但都被明朝 守將逼退。於是,荷蘭人轉往臺灣發展,在西元 1624 年,登陸【大 】(今臺南 安平),此後統治臺灣共【38 】年。

(三) 國際大國統治臺灣最久的是【荷蘭 】人:荷蘭人為了擴大其 勢力範圍,先以武力征伐當時人數較多的原住民,然後再施以行政控 制及宗教教化。

項 目 荷 蘭 人 對 臺 灣 的 統 治 經 營 建立行政中心

修築【 熱蘭遮】城(今臺南 安平古堡),後來又在附近建立商業市 鎮-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 】的前身),展開對南臺灣的經營,以 及作為對中國大陸、日本等地區貿易的據點。

行政控制 採取間接控制,每年召集原住民各社所選出的長老集會,傳達政令,並授 與統治象徵的權杖,在社內行使【司法】權。

宗教教化

1 先後派傳教士來臺設立教會與學校,教西拉雅族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 語言,這種文字後來稱為新港文。

2 臺灣原住民最早的文字紀錄:新港文書

開墾土地

荷蘭人為了商業貿易,大量招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漢人,帶來臺灣的第 一波移民潮。大量種植稻米和甘蔗,還收取鹿皮,然後將稻米、蔗糖轉銷 到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地,賺取利益。

抗荷事件

荷蘭人對漢人徵收重稅,結果引發【郭懷一 】領導的抗荷事件,

雖然失敗,但漢人對荷蘭人更加不滿,在後來鄭成功進攻臺灣時紛紛響 應,合力將荷蘭人逐出臺灣。

(四)荷蘭與西班牙人在臺活動的比較:

比較項目 荷蘭 西班牙

在臺時間 西元 1624~1662 年 西元 1626~1642 年

占領地區★ 臺灣南部 臺灣北部

傳入宗教★ 基督教 天主教

重要城堡

熱蘭遮城 普羅民遮城 紅毛城

聖多明哥城

來臺目的 貿易利益、傳教

相爭結果 荷蘭人打敗西班牙人,占有臺灣北部

(7)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三章 鄭氏治臺時期

3

一、鄭氏政權的興衰

鄭成功

1 立志反清復明,曾出師北伐但為清廷所敗。

2 西元 1661 年,鄭成功率軍自臺南【鹿耳門 】(今臺南安南區附近)登陸,攻打荷 蘭人。次年,荷蘭人投降,退出臺灣。

鄭經

1 鄭經在陳永華的輔佐下,積極經營臺灣,因此有「鄭成功開之,【 陳 永華】營之」的諺語。

2 三藩之亂 】時,鄭經曾出兵至福建、廣東地區與清軍作戰,但後來兵敗退回 臺灣。

鄭克塽

1 清朝在西元 1683 年派遣鄭氏降將【施琅 】攻臺,鄭軍在【 澎 湖】潰敗。

2 鄭克塽投降,結束鄭氏政權在臺灣【21 】年的經營。

3 次年,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

二、政治與文教制度的建立

項 目 重 要 建 設

鄭成功 1 稱臺灣為【東都 2一府:承天府 二縣:天興縣、萬年縣 建立行政

體系 鄭經 1 東都改稱【東寧 2一府:承天府 二州:天興州、萬年州

推展文教

1 鄭經 】在臺南建孔廟,設「明倫堂」,作為培育人才的學校。清代時成為臺灣 府學所在地,有【「全臺首學」 】之稱。

2 實施科舉制度,作為選才任官的依據,為漢人文化在臺灣的發展奠下了基礎。

三、拓墾與對外貿易

(一)獎勵招佃開墾,招收中國大陸移民:

1. 鄭氏來臺後,帶來大批軍民,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非常重視土地的 拓墾。

2. 曾經教導【原住民】學習漢人的農業技術。

3. 獎勵官吏自行招佃開墾,以及招收中國大陸的移民進行拓墾工作。

(二)施行寓兵於農的【屯田 】制。

1. 軍隊在各地駐紮,就地墾荒從事農耕,農閒時才進行軍事訓練,有戰爭時 則上戰場。

2. 臺灣仍保有許多與軍隊屯田有關的地名,如高雄市的前鎮、左營;臺南縣 的林鳳營、柳營等,但此時拓墾的區域仍以臺灣【南】部為主。

(8)

(三)積極發展與【海外】的貿易

1. 鄭氏在清初時與中國進行走私貿易。

2. 發展與英國、日本、南洋地區間的轉口貿易,

從臺灣輸出【蔗糖 】、【鹿皮 】等商品,輸入軍火、布料等物品。

3. 在鄭氏政權的經營下,臺灣成為中國大陸、日本與南洋等地的貿易轉運站。

(四)鄭氏的拓墾與對外貿易

四.試題演練

(A ) 1. 臺灣本是一個移民社會,最早的第一波移民潮,

是在下列哪一時期?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 領時期 (D)日治時期。

(D ) 2. 每年在臺南市延平郡王祠舉行的祀典,是為了追 念何人的功業? (A)劉永福 (B)沈葆楨 (C)劉銘傳 (D)鄭成功。

(B ) 3. 如右圖所示,請問:這是臺灣哪一時期的行政區 圖? (A)荷蘭人治臺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B ) 4. 下列哪一時期,因糧食匱乏成為臺灣亟需解決的

問題? (A)荷蘭人治臺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 本殖民統治時期。

項 目 重 要 方 式

拓墾事業 1 獎勵官吏自行招佃開墾。2招收中國大陸移民進行開墾。

3 實施軍隊屯田。 4 教導原住民學習漢人的農業技術。

中國大陸 走私貿易。

對外貿易 日本、南洋、

英國商人

★★主要輸出:蔗糖、鹿皮。

主要輸入:軍用物資、布料。

(9)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4 章 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4

一、消極的治臺態度

(一) 【施琅 】反對放棄臺灣:鄭氏投降後,清廷一度想要放棄臺灣這 個彈丸之地,將在臺灣的漢人遷回大陸,但經過施琅力爭勸諫,清廷才正 式將臺灣納入版圖,隸屬福建省。

(二) 為防臺而治臺:清廷因擔心臺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加上海盜 出沒不易管理,因此,採取【為防臺而治臺 】的政策。

(三) 畫定漢番界線:清朝怕漢人勾結較善戰的原住民作亂,或侵占原住民的 土地而引發衝突,因此【畫界封山 】,隔離漢人與原住民。所以清 領前期,政府實際的統治區域,主要局限在臺灣【西部】與【噶瑪蘭

(今宜蘭縣一帶)地區而已。

(四)康熙時期,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下轄臺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清 廷受到人民積極拓墾、民變等外力因素的影響,認為需要加強對臺灣的治 理工作,於是在雍正、嘉慶年間陸續增設縣、廳,從原先的一府三縣增至 一府四縣三廳。

●作業練習:請在封面背面的三個台灣圖中,依照課本 頁圖示,標示,並在 ABC區分別寫出康熙、雍正及嘉慶年間的行政區名稱。

二、土地開墾與水利建設

申請開墾的制度:清朝時期,漢人在臺灣的開墾,先由要開墾土地的【墾戶 向官府申請開墾的執照,官府核准後,就招募眾人拓墾荒地,開鑿水圳,慢慢將旱田 開墾成水田。

1 背景:灌溉水源是土地開墾首要條件,因此田園的開墾都會隨著水利建設而發展。

2 當時所興築的重要水利設施:臺北的【瑠公圳 、彰化的【 八堡圳

高雄的【 曹公圳】較具規模。

3 影響:隨著漢人土地開墾範圍的擴大,原住民的生存空間漸漸受到壓縮。最後,居住 西部的【平埔族】,部分遷往山區和東部,部分則漸被漢化。

(10)

三、農業生產與貿易

(一)農業生產

1. 臺灣的自然環境適合稻米及甘蔗生長,從荷蘭統治時期以來,農業生產都 以稻米及甘蔗為重心。

2. 稻米是糧食作物,甘蔗是經濟作物,但兩者都具有高度的市場價值,因此,

清代臺灣的農業生產一直以【稻米 、【甘蔗 】作物為主。

(二)貿易發展

1. 臺灣商人為控制貨品價格,避免惡性競爭,便產生一種【 郊】的組織,

類似今日的同業公會。

2. 早期成立的「郊」多是以【貿易區域】形成組織,例如:臺南的北郊、南 郊,鹿港的泉郊、廈郊等。後期的「郊」多是以商品類別而形成組織,如 糖郊、布郊等。大體而言,郊行主要輸出是米、糖等農產品,輸入則是日 常生活用品。

(三)貿易港口

1. 清初,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的貿易僅【 鹿耳門】是唯一合法的口岸,

所有臺灣與大陸貿易的船隻皆必須由此進出,因此當時鹿耳門商業相當繁 榮。

2. 清朝統治前期,隨著漢人貿易的需要及聚落的拓展,鹿港、八里坌等港口 亦相繼開放,聚落及街市相繼形成,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 的稱呼,即府城(今安平)、鹿港、艋舺(今萬華)為臺灣開港前的三大 聚落。

四、試題演練

(A ) 1. 臺南縣有一地名稱為「將軍」鄉,此將軍本為鄭成功軍中大將,

後來降清並帶領清軍攻滅鄭克塽因而得到封地,請問此人是誰? (A)施 琅 (B)沈葆楨 (C)陳永華 (D)劉永福。

(A ) 2. 清廷領有臺灣後,對臺灣治理採取何種策略? (A)消極態度 (B)積極治理 (C)鎮撫兼施 (D)三不政策。

(C ) 3. 西元 1684 年,清廷設臺灣府,府之下設置三縣,其中地理位置

(11)

班級: 座號: 姓名:

ff 第 5 章 清領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5

一、渡臺禁令

階 段 清 廷 治 臺 演 變

渡臺禁令 臺灣納入清廷版圖後,頒布了【渡臺禁令,嚴格規定前來臺灣的人必須提出申 請,而且不准攜帶家眷。

影 響

1 禁令規定只准【男子 】隻身來臺,他們往往娶平埔族女子為妻,出現「有 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

2 單身、【無固定職業】的男子充斥,往往不務正業,社會治安惡化。

3 儘管嚴禁偷渡,但許多生活窮困的福建、廣東人民為求謀生,仍然冒險從唐山

(中國大陸)偷渡到臺灣,從事開墾。

放鬆渡臺

禁 令 後來禁令的執行逐漸放鬆,漢人來臺的數量更多,土地拓墾範圍也持續擴張。

二、械鬥及民變、原住民的抗官

(一) 形成背景:移民來臺的漢人,為了互相照應,同【祖籍 】的人通 常會聚居在一起,並將原鄉的信仰和習俗,移植到新故鄉。

(二) 分類械鬥:不同祖籍的移民進入臺灣後,彼此之間往往會發生紛爭,出 現「打群架」的情形,一般稱為【分類械鬥 。原因大抵可分 為三種:

一經濟性因素 移民常為爭奪【 田地、【 水源】,發生結黨私鬥。

二社會性因素 由於「羅漢腳」人數多,加上各籍生活習性不同,常因細故鬥毆。

三政治性因素 由於行政區畫不敷實際需要,官方的管轄鞭長莫及,加上官員貪贓枉法,使民間遇 事容易私鬥了斷。

(三) 民變發生的原因:包括【 苛稅】的徵收、經濟的剝削、腐敗官吏 的不當措施等,而會黨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

(四) 大規模民變:在清朝統治期間,總共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民變,分別是 甲.康熙年間的【朱一貴 】事件、乙.乾隆年間的【林爽文 】事件 及丙.同治年間的【戴潮春 】事件。

(五) 爆發多次原住民抗官事件:由於入臺的漢人移民時常侵占原住民的土 地,導致原住民生計困難,加上不堪官方沉重的勞役負擔,原住民曾爆發 幾次抗官事件,但都被清朝以武力鎮壓(霧社事件→日治時期)。

(12)

三、宗教信仰與文教

(一) 宗教信仰

宗教活動 內 容

共同信仰 A.媽祖、B.王爺、C.土地公

神明信仰

原鄉神明

a. 泉州移民:【保生大帝】

b. 【漳州 】移民:開漳聖王 c. 粵東移民:【三山國王】

唐山祖 宗族組織是由同姓但不一定有【血緣】關係的人組 成,共同祭祀他們在大陸的遠祖。

祖先崇拜

開臺祖 宗族組織是由相同【血緣】關係的同姓者組成,祭祀 他們在臺灣的第一代祖先或其後代。

(二) 文教發展:清領時期,臺灣培養人才與傳播知識的主要機構:

●L5 試題演練(每題 20 分) 分數﹍﹍﹍﹍﹍﹍﹍﹍﹍ 答案:DDACD

D) 1. 清領臺灣之初,為何男、女人口比例差距大? (A)男子死於戰 場人數多 (B)男子身體較健康 (C)重男輕女風氣盛 (D)清廷只准男子 隻身赴臺。

D) 2. 清領前期,朝廷對臺灣原住民採取何種管理措施? (A)鼓勵原

教育機構 特 色

儒 學 設立府學與縣學,統稱儒學,是提供學子準備科舉考試的教 育機構。

義 學 教育貧寒子弟

【 社學】 供【原住民】子弟就讀

★書院、私塾 臺灣常見的教育場所

(13)

班級: 座號: 姓名:

C) 4. 從圖中可知,這是臺灣史上哪一階段的出口貿易情

形?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朝統治時期 (D) 日治時期。

( D) 5. 至臺北 淡水河口,眺望夕陽美景,想像著清領時期 貨物進出口的盛況,下列哪一項貨品最不可能出現在清領時 期的淡水(滬尾港)? (A)鴉片 (B)樟腦 (C)茶葉 (D)蔗 糖。

ff

第 6 章 清領後期的積極建設

一、開港後的貿易

6

開放通商 港口

19 世紀中期,清廷在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後,被迫開放臺灣,

【 雞籠】(今基隆)、【 滬尾】(今淡水)

【 安平】(今臺南)、【 打狗】(今高雄)等四個港口。

外商 供外國商人來臺設立【 洋行】,進行貿易,因而加速了臺灣 對外貿易的成長。

進出口 商品

這時期臺灣出口的三大商品有: 【茶】、【糖】、【樟腦】 進口的兩大商品有: 鴉片】、紡織品】

二、西方文化的再傳入

宗教傳播 臺灣開港後,西方傳教士可以自由進出臺灣,以通商口岸為傳教活動 的據點。

傳教方式 當時傳入的眾多教派中,基督教長老教會常利用【醫療】與【教育】

的方式來推展傳教事業,對臺灣的影響最大。

傳教舉例

1 長老教會】在臺灣南部的府城設立神學校、中學(今長榮中 學)及女學(長榮女中)。

2 【馬雅各 】建立臺灣第一間西醫醫館。

3 【 馬偕】在臺灣北部免費為人拔牙,並創建牛津學堂、淡水中 學堂及女學堂。

(14)

三、清廷治臺轉趨積極

(一)【牡丹社】事件: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逐漸向外擴張。 西元 1871 年 琉球漁民因船難漂流到恆春半島,大多被原住民殺害,史稱「牡丹社事件」

(二) 日軍侵臺:日本以「懲辦兇手」為藉口,企圖侵占臺灣,在西元 1874 年派兵攻打臺灣南部牡丹社等原住民。清廷在承認日本此戰為「保民義舉」

後,已默認琉球非清朝所屬,而琉球緊接在數年後,收入日本國土。

(三)清廷指派官員來臺灣建設:

在日清間的牡丹社事件戰役之後,清朝感受到台灣的重要性,依序有重要 大臣來治理台灣。

★清後期重要的大臣依序是:【 】→【 】→【 】。

清末積極建設內容:

官 員 治 績 說 明

沈葆楨

(欽差大臣 身分)

1 在【安平】、【旗後】(今高雄 旗津)等地修建炮臺,加強 臺灣海防。

2 為有效統治管理,因應北部地位重要,增設【 臺北府】

等府縣;另積極進行開山撫「番」的工作。

3 漢人可大量渡臺、漢人可入「番地」開發、漢人可娶「原 住民」為妻,促進「番地」的發展。

4 「化番為民」的政策:開築北、中、南三條道路通往後山

(臺灣東部),同時對「番人」進行教化工作。

丁日昌 1 巡察臺灣南北各地,對臺灣有不少興革的措施。

2 特別重視原住民的人才培育及獎勵經濟作物的種植。

四、劉銘傳與臺灣建省

(一)中 法戰爭爆發:西元 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戰火波及基隆、澎湖等地,

使清廷更加重視臺灣,遂於西元 1885 年(光緒 11 年)正式宣布改設臺灣 為更高等級的地方行政區,稱為【 行省】,任命【 劉銘傳】為 首任巡撫。

(15)

班級: 座號: 姓名:

1 【清丈】:就是先丈量田地,繼而清查逃避納稅的田地。

2 【改賦】:重新訂定田地等級與繳稅規則。

經過一番整頓,官府的稅收大為增加。

1 購置【輪船】:購置輪船往來臺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地。

2 架設【電報線】:架設淡水至福州以及聯絡臺灣南北等地的電報線。

3 設郵政總局:在【 臺北】設郵政總局,各地設據點,為臺灣新式郵政 的先河。

4 興築鐵路:由臺北的【大稻埕】分南、北興築鐵路,後來通車至新竹、

基隆。

五.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 三人政績比較表

項目 沈葆楨 丁日昌 劉銘傳

政治

1. 增為2府、縣

→台北府、宜蘭縣…

2. 廢除渡臺禁令

巡察臺灣南北各地 1. 首任臺灣巡撫

2. 增設成 3 府、縣、廳

交通 修築北、中、南三條 通往後山的道路

1. 購置輪船往來各地

2. 架設淡水至福州等地的電 報線

3. 在臺北設郵政總局,為臺 灣新式郵政的先河

4. 臺北至基隆鐵路通火車、

修築臺北至新竹的鐵路 財經 鼓勵漢人入山拓墾 進行清丈與改賦

原住民 對 原 住 民 進 行 教 化 工作

重 視 原 住 民 人 才 培

加強對原住民的管理 國防

在 安 平 「 億 載 金 城」、旗後 修建炮 臺,加強臺灣海防

基隆、淡水砲台(受到中法戰 爭影響)

文教 建立延平郡王祠 設西學堂、電報學堂,以培育 人才

★註:鐵路在劉銘傳任內,臺北至基隆段先通車,臺北至新竹段是在邵友濂巡撫期間通車。

(16)

●L6 試題演練(每題 20 分) 分數﹍﹍﹍﹍﹍﹍﹍﹍﹍ 答案:ADAAD

( A) 1. 臺灣開港通商後,社會增加不少西方的色彩,當時在南部傳教最 有名的傳教士是何人? (A)馬雅各 (B)馬偕 (C)利瑪竇 (D)南懷仁。

( D) 2. 下列何者並非清領時期來臺傳教士的貢獻? (A)傳遞福音,注 重對原住民的宣教 (B)引進西式醫療系統,改善醫療品質 (C)傳入西式 教育制度 (D)教導民眾自由民主的精神,灌輸民主知識。

( A) 3.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勢日強,逐漸向外擴張,最先侵略下列哪 一個地方? (A)臺灣 (B)琉球 (C)釣魚臺 (D)朝鮮。

( A) 4. 下列何者是沈葆楨來台前,便已經有的地方行政區?(A)在台 南的台灣府(B)在台中的台灣府(C)在北台灣的台北府(D)淡水縣。

(請先判斷有哪些是沈葆楨來台後才增加的廳縣呢?)

( D) 5. 劉銘傳清丈、改賦,並且推動大陸尚未普及的新式交通建設(如 鐵路、電報),也辦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西式學校,劉銘傳對台灣最大 的貢獻為何?(A)提議收入版圖(B)增劃行政區(C)開山撫番、化 番為民(D)推動現代化,使台灣成為清朝時最進步的省分。

●第六課作業:

請在封底四個台灣圖中的第四圖中,塗畫並標示光緒 11 年(1885)設省後劉銘傳在 所規劃的行政區,並標示出這些行政區大致的範圍。(請注意,原圖內的行政 區為現今行政區的疆界,其中嘉義縣和台南縣畫在一起。前三個台灣圖則分別 要畫康熙、雍正及嘉慶年間的台灣行政區)

★★繳交作業注意事項

1.本講義裝訂後繳交並評分。未準時集體繳交講義、講義頁數不全、講義紙張規格未統一、

未完全書寫等,皆有不同程度之分數。同學要完成講義中所有的任務,並要達成集體繳交。

2.講義不全?請至下列任一下載點:

■瑞元老師報告!網:下載點一http://qsirabc.blogspot.com/ (點選 2009/11/22 之公告內容) 下載點二專屬頁http://qsirabc.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22.html

■瑞元老師的教育資源網站→歷來補充教材→歷史科補充講義

下載點三http://teacher.fhjh.tpc.edu.tw/~t98fh05/ 或官網http://ryan9988.myweb.hinet.net/

下載點四http://teacher.fhjh.tpc.edu.tw/~t98fh05/S_lecture/s_lecture_history.html(指定網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報名路徑:點選右下角"〝

(一)除第二款另有規定,一律採網路報名。請於報名期間至文化部全球資 訊網

http://www.neci.edu/about-neci/ 美國 甜點/廚藝 1980 Vermont Italian Culinary Institute for Foreigners (ICIF). http://www.icif.com/en/about-us/history/ 義大利 甜點/廚藝

http://www.tokyoseika.ac.jp/summary.html 日本 甜點 1954 Tokyo New England Culinary Institute. http://www.neci.edu/about-neci/

http://www.tokyoseika.ac.jp/summary.html 日本 甜點 1954 Tokyo New England Culinary Institute. http://www.neci.edu/about-neci/

一、報名表(A4 紙張、附 2 吋正面脫帽相片 1 張,粘貼於報名表照片欄內,本表

五、 最遲應於甄試日前一週,於分署網站公告甄試資訊。甄試資

(1) 輸入 http://kpptr.wda.gov.tw 本分署網站,功能選項中點選「職業訓練」→點選「訓 練課程查詢及報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