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物與數學專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生物與數學專題"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生物與數學專題

前言

謝復興

在台灣從國中以上的基礎數學課程, 我們 不難看到, 它與物理的密切關聯, 但卻比較 少看到數學與生物有過濃厚關係。 這現狀並 不意味著, 它們倆過去沒有過交互成長的歷 史, 更不能斷言將來由生物衍生的數學將不 會替代微積分的角色。 在幾世紀以前人類就 對植物的 developmental algorithm 及動 物族群的成長有著迷戀般的興趣。 Fibonacci number 是較有名的例子。

到了 20世紀中葉, 電腦的出現將數學與 生物交互成長注入一劑難以預測的生長激素, 繼而有 self-smilimar 至 Chaos 和 Com- plexity 的理論出現。 如今人類的基因圖譜已 經在今年完成, 這個從生命奧秘的門縫露出 的一絲微弱的光芒, 卻燃起人類 「空前的希 望」, 在這個人類意志難得匯聚成的共同方向, 我不得不推想我們將很難維持現狀, 這也是 我認為 10年或 20年後, 會有出現代替微積分 課程的可能性。

生物與物理的主要不同在於, 生物有

「生殖 (reproduction)」, 亦有生也有死, 也

就是說在生物的研究中我們很少, 甚至不曾, 將一個生物個體當作物理學中的 「粒子」 來 看待, 繼而很少談平衡, 如果有也是非常短暫 的, 比較重要的是演化。 這也是說古典統計與 量子物理的看法在生物上可能的用處是非常 有限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 與其談生物, 更適 切的我們應談生態學, 我的觀點是生物在不 同的環境會呈現截然不同的 「信訊」, 而且這

「信訊」 可能是非常的 「個人化」, 正如一句話 的意思, 與它所在的 context 有關。

在此的三篇文章可以視為我所說的信訊 之不同呈現的方式與看法, 洪淑彬教授用模 型的選取, 試圖挖掘出有關族群動態的信訊, 而後加以利用; 李後晶教授由兩個例子來傳 達基因、 生理及環境交互作用, 數學的運作皆 隱而不見; 蔡紋琦教授更指出 「信訊」 是必須 被挖掘出來的, 而不是 「自然地」 呈現。

—本文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統計所—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魁北克地區,總數三十幾人的交換生裡,有半數以上甚至到七八成的學生

數學家抱怨物理學家與工程師不願與數學家對話, 事實上, 物理、 工程、 金 融、 經濟甚或生物都需要數學作為工具。 今日電腦進步, 網路發達, 這些需要用數學

這個新的數的成員就通稱為 有理數 ∗ —– 任 何可以用分數形式寫出來的數。 而整個數系 之推廣則是由於“測量” (measure) 概念之 引進, 早在西元前六世紀, 古希臘數學家便 發現: 每邊長為 1

摘要 : “民族數學”是 20 世紀 80 年代前後在國際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興起的一個新 的研 究領域, 就其基本意義而言, 可被看成數學與人類文化學的一種交叉。 作為一個 研

老師在課程內容安排時,都會 加入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判斷 科學現象以及生活中遭遇問 題的解決能力。.. 數位素養

和 Dedekind 幾乎同時, Georg Cantor (1845–1918) 也提出了另一套實數理論。 他注 意到每個實數都可以看成收斂的有理數列的極限。 在沒有無理數的條件下, 收斂於無理數的數 列雖然沒有極限,

眾所周知: 數學結論 (命題、 定理、 公式、...) 的給出往往是數學家們深思熟慮、 甚至終 生不懈的努力使然, 而這些結論產生的方法多是由具體的抽象、 特例的推廣以及不完全歸納所

Geman 教授從小愛動手, 對事物充滿好奇, 成長中一路探索與志趣相合的目 標, 循著一條看似與眾不同, 實則自然的路, 進入數學的領域; 大學念物理, 畢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