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在家教育肢體障礙學童運用輔助性科技的經 驗,包含介入的階段歷程、運用的相關因素及對其個案產生的影響等,

為能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擬採用個案研究方式並以質性的分析進 行研究。本章將分別從研究設計、研究參與者、研究場域、研究工具、

資料蒐集與分析及研究的可信賴度等一一闡述。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學研究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唯一推崇的研究 方法,這種量化的研究是以大量樣本為母群體來測量,以操作性定義、

操縱變項、考驗假設、統計等方法,使其研究結果具客觀及可複製性,

並可類推至其他相同性質的群體,一般而言,若其研究目的為欲分辨變 數與變數間的因果關係,且研究理論架構完整者,使用統計分析之量化 研究較為適合。若非,則可以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其強調以描述 性、歸納分析、紮根理論以及深入探究人們生活經驗及理解內涵,不預 設立場與任何假設,可以深入而廣泛的探討各種教育議題,且更具人性 化。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已被視為教育研究方法的二大主流,採用質性 的方式進行教育研究漸漸成為一種趨勢。

質性研究必須在自然情境下進行,對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及 社會組織的日常運作進行考察。研究者必須與被研究者直接接觸,在當 時當地面對面交往。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需長時進行觀察,瞭解

(2)

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態與過程,及其所處社會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們的影 響。要求研究者深入實地,對現象的發生和發展經過進行追蹤調查,與 被研究者一起生活,通過親身的體驗獲得與對方的共情與理解(陳向 明,2002、潘淑滿,2003)。強調以自然的研究方式,秉持開放的同理 的中立態度經由歸納分析個人的接觸與洞察,注意動態歷程敏覺情境脈 絡和全面的觀察,從獨特的個案導向,蒐集資料以探索現象和意義或發 現概念(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性研究的人文性使其非常關注社 會結構和社會制度中的人,要求對教育活動中的各種角色身份的生存狀 態;情感感受、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探究,可以兼顧宏觀和微觀兩 個層面。(陳向明,2002、潘淑滿,2003)其主要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 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做「解釋性理解」,而理解是雙方互動的結果,研 究者事先不能有預設及偏見。本研究之研究者與研究對象認識且共同相 處達八年的時間,對其生活經驗、學習過程及家庭狀況相當瞭解,學習 輔導記錄及相關文件資料保存完整,並與過程中參與輔導協助的相關人 士熟識,確信能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場,深入同理其真實現象與行動之意 義,將收集到的訊息與理解,建構完整的意義傳達給讀者。

二、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

「個案研究法」是質性研究分析常用的方法,一般用於敘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是描述和形容某種特殊事件或特徵的一種研 究設計。陳李綢(1991)認為個案研究是:「在某種情況下,有關於個人 或特定事物的一種報告」。狹義的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些特定的人、事、

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報告而言;廣義的個案研究則可界定為:採用各 種方法,收集有效的完整資料,對一個人或一個有組織的單位作縝密而

(3)

深入的研究歷程。Yin(1989,引自潘淑滿,2003)則主張,只要研究 者運用多元資料來源,深入探討真實生活情境的社會現象,就是所謂的 個案研究。 Yin並將個案研究定義為:一種實徵探究(empirical

inquiry),在真實的背景下,研究當時的現象,特別是在現象跟背景 間的界線不是非常清楚時,此種研究需使用多重來源的證據(1994,尚 榮安譯,2001)。Gall , Borg 和 Gall (1996) 認為個案研究是:「在 自然的脈絡中,以現象參與者的觀點對一種現象實例所做的深度研 究」。所以,它是一種個別的、深度的、描繪的,且偏向質的一種研究 方法,期望對個案進行深入的瞭解,是一種探索及分析社會單位生活過 程的方法(潘淑滿,2003)。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一個個案在特定 的情境脈絡下的活動性質,以瞭解他的獨特性和複雜性;對研究者而 言,研究的興趣在瞭解過程,而不在結果(林佩璇,2000)。至於個案 研究的設計類型,Yin認為可分成下列四種:1.單一個案整體性設計2.

單一個案嵌入式設計3.多重個案整體性設計4.多重個案嵌入式設計。相 較於量化研究,其具有下列主要特性:(一)研究對象少而特定(二)

毋需實驗或操弄(三)探索問題具深入性(四)適合於知識形成過程中 的探索、分類,或是形成假說的階段(五)研究者的整合能力很重要(六)

適用於研究「為什麼」以及「如何」的問題。進行個案研究時必須蒐集 研究對象的所有相關資料,了解及分析其生活經驗與內在特質,透過資 料蒐集及深入訪談進一步歸納整理。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在家教育極重度肢體障礙的學童,其在接受 在家教育巡迴輔導十年間,透過輔助性科技的運用,順利成長及成功學 習的實際案例。在一個完全自然的情境脈絡中,深入探索個案在這樣教 育安置下,所經歷及獲得的學習經驗。因此,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整體

(4)

性設計的方式進行,利用文件檔案分析、長期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等方 式蒐集研究資料,了解個案的輔助性科技介入歷程、運用的相關因素及 其對個案的影響等。

三、 研究設計及流程

根據研究之待答問題及目的,本研究之研究設計及研究流程如下 圖所示(圖 3-1):

(5)

圖3-1研究設計及研究流程

研究目的 研究準備

研究問題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

經驗與真實現象

文獻探討

界定研究目的

1.輔助性科技介入的階段歷程為何?

2.輔助性科技運用的相關因素為何?

3.輔助性科技對個案的影響為何?

1.分析輔導紀錄

2.整理、分析訪談資料 1.整理、借用輔導記錄

2.訪談個案、家長及相關專業人員 確定研究問題

1.輔助性科技介入的階段歷程 2.輔助性科技運用的相關因素 3.輔助性科技對個案的影響

(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對象

小靈今年十八歲,是個充滿陽光氣息的少女。兩歲時發現罹患神經 纖維瘤,雖住院摘除亦無法有效控制其蔓延,七歲時惡化住院後,一直 帶著呼吸器維生,身體萎縮、四肢蜷曲,每天需抽痰數次,連房門都不 曾踏出一步。

初次見到小靈時他剛好九歲,身體嚴重萎縮變形,全身上下只有嘴 巴和眼睛能動,所以,整天只能躺在床上,看電視打發時間,還發明了 用筷子來點選遙控器的妙招。非常可愛。可惜,前兩位輔導老師見小靈 的障礙程度如此嚴重,便認為他不需要學習,甚至認為他無法學習,因 此,錯失了三年的黃金時間。但其實他個性活潑開朗且智力正常,只要 有適當的輔具協助,正常學習應該不成問題。就在這樣的認知下,我決 心教小靈識字,並且請來職能及物理治療師幫他復健,在眾人的協力 下,小靈開始有了特製輪椅、懸吊系統與組裝電腦,為了打電腦完遊戲,

他坐起來了,而且一坐就是兩個小時,身體狀況當然也好轉了。

小靈對畫圖及著色非常有興趣,早期他想要畫畫時,媽媽就替他頂 著板子,讓他用嘴咬著筆作畫,他對色彩非常敏銳、配色也很突出,著 色作品還曾經得過獎。另外,他也很喜歡收集電話卡、公車卡和捷運卡,

凡知道他嗜好的人,都會主動加入幫忙的行列,如今已有幾百張,而且 他記憶好又不貪心,凡是有重複的,馬上就認出來並送給別人分享。

在爸爸、媽媽及眾人的齊力協助下,小靈一直過著幸福快樂的日 子,現在有了懸吊系統及輔助科技的協助,小靈可以用雙手輕鬆操作的 操作電腦,在網路世界中悠遊自在,生活頓時有趣了起來。現在的她若 能突破失學困境繼續努力學習,生命的色彩必能更加豐富且瑰麗多姿。

(7)

二、訪談對象

針對研究問題,本研究之訪談對象如下(表 3-1):

表 3-1 研究訪談對象

訪談人員 關 係 背 景 說 明

媽媽 家庭成員 認真認命認份的家庭主婦,照顧家人無微 不至,每天晚上到冰果店上班五小時。

爸爸 家庭成員 現職區公所里幹事,治家嚴謹,認真守分,

一心學佛,生活儉樸,晚上負責照顧小靈。

小靈 研究對象 如前述

職能治療師(一) 專業人員

擔任學校系統治療師長達九年時間,擔任 分區小組長職務,經驗豐富,熱心服務,

長期義務協助個案製作副木。

職能治療師(二) 專業人員

最早接觸個案的專業人員,現職北區某大 學職能治療系教授,曾以個案為專案研究 對象,協助評估電腦學習輔具,至今仍持 續義務關心個案,對個案及家庭影響深遠。

物理治療師 專業人員

南部某大專院校復健科講師,對服務嚴重 肢體障礙者有獨特創見,研發懸吊系統及 特製學習桌,對個案具關鍵性影響,多次 北上義務協助新輪椅的調整與適應。

(前六年)在家

教育巡迴教師 個案管理員 本研究之研究者

(後兩年)在家

教育巡迴教師 個案管理員

某國立大學特殊教育系畢,為北區資源中 心聘任之代理教師,擔任個案最後兩年的 輔導工作,教個案利用語音輸入輔助學習。

(8)

第三節 研究場域

實地工作是質性研究最常用以蒐集資料的方式,研究者進入研究 對象或資訊提供者所處的自然環境中,以研究對象感到最自然、不受干 擾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已獲取第一手描述性資料,實地的場域就是研 究情境的所在(陳向明,2002)。

因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長期臥床,未曾出門上過學,故研究場域主 要在他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家中。小靈的家離捷運站走路只需三分鐘,

公車路線有十多條,交通十分便利。而相對於交通網路的四通八達,位 於雙拼公寓四樓(五樓有加蓋兩個房間)的住家,缺乏電梯設備,樓梯 老舊狹窄,對行動不便的她,無疑是雪上加霜。

四樓的室內面積約只有二十坪,但整理得井然有序。客廳中有一個 神明廳,爸媽膜拜虔誠,簡單的家具緊靠著牆壁排列,客廳兼具飯廳的 功能。兩個房間中一個屬於現正就讀大學的姊姊所有,一個則由小靈及 媽媽共有(爸爸住在頂樓加蓋的房家中)。廚房、浴室空間都不大,但 應有的設備及功能都齊全(圖3-2)。

小靈的房間中擺放一張由醫院借用的醫療床,天花板上釘著懸吊系 統的掛勾;床的右邊是租用的呼吸器,左邊是一個置物櫃,櫃上放著一 台十二吋的電視機,櫃中存放著小靈最喜歡的珍藏品(hallo kitty娃 娃、電話卡收集簿及精美首飾)。窗戶邊放置著媽媽的單人床,簡單的 床上只有一個枕頭及一張防蚊帳,床前小小的衣櫃裡有媽媽四季的服裝 及小靈的另類收藏(大型kitty娃娃)。緊鄰著客廳窗邊的是電腦桌,

桌子下面有一部電腦,桌上是一個十七吋的液晶螢幕及零星散布的學習 軟體,桌前放置的是特製的「海灣型」三角桌,桌面中間偏右是特殊開

(9)

關,下面放了一小張止滑墊,旁邊緊鄰的是軌跡滑鼠。三角桌前是一張 八年前用八萬元購得的特製輪椅,雖部分零件老舊、坐墊油已更換過兩 次,但經評估調整後尚合用。輪椅上方的天花板上釘著另一套懸吊系 統,有兩條鬆緊帶分別套住右手手臂及左手手腕。由於爸媽的精心經 營,家裡空間雖小功能卻很齊全,提供小靈學習上最大的協助(圖3-3)。

(10)

圖3-2 小靈家的環境配置圖

(11)

圖3-3 小靈的房間配置圖

(1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 研究者

研究者的專業知能、專業態度及熱誠都將對研究結果產生相當程 度的影響,故將研究者接觸研究領域與心理轉變的過程、背景與資歷介 紹如下:民國八十四年,台北市教育局在士林、雙園、景美及本校--潭 美國小各設立一個在家教育班,開始試辦在家教育的巡迴輔導工作。當 時本校共有三個特教班、六位特殊教育教師,除自足式特教班外,其餘 兩班是資源班,我在資源班任教剛滿兩年。突然被指定要成立在家教育 班,震撼了所有的特教老師,尤其是一直擔任補救教學(當時資源班的 定位)的我,更嚇得不敢出聲!無奈,因為同事們說我個性活潑有愛心、

親和力強又善於溝通,加上有育兒經驗又會開車,所以非我莫屬。

懷著忐忑不安與戒慎恐懼的心情,展開巡迴輔導的生涯。當時,在 家教育服務對象包括病童及身心障礙學生兩部分,我第一個訪視的個案 是校內在籍的學生,因罹患肝癌而申請在家教育,由於本來就熟識,當 我第一眼看到他帽子下光溜溜的頭頂,連一跟頭髮都不剩、瘦得只剩皮 包骨的四肢細長而無力、腹水使得肚子腫大如懷胎九月時,心中頓時震 撼激盪不已,手臂上的雞皮疙瘩久久無法消褪。勉強靠近床前,見他眼 神空洞而渙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藥水味,床頭的收音機傳頌著 緩慢深沈而規律的佛經,他安靜的躺在床上。本來就認識的媽媽說他很 乖,從不吵人,我的一顆心當場揪著、扭著,恨不得趕快逃離。

這樣的情形維持了一段時間,經常是媽媽哭,老師也哭,天性樂觀、

未曾經歷大悲大痛的我,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當時的我,每天出 門工作前,總要不斷自我建設,思索著如何面對不幸的學生及家長?所 幸,教育局提供了相關的輔導研習,自己也積極尋求成長,透過各種學

(13)

習管道及協助資源,促使心態發生轉變,不再消極的同情與悲憫,期許 自己每次到訪都能像一束陽光,帶來些許的溫暖及希望。

除此之外,不斷學習相關輔導知能,更是突破難關的重要關鍵。除 積極參加特殊教育相關之專業知能研習、科技輔具運用研習、物理及職 能治療相關課程研習外,更主動報名修習自閉症、語言障礙等第二專長 課程;另外,為了提升研究相關能力,除在研究所修習質性研究法之相 關學分外,並於研究計畫撰寫期間,參加教育局主辦之質性研究研習課 程長達五十一小時,期能客觀而真實的將小靈八年來的學習歷程忠實呈 現,提供相關人員參考。

二、 訪談題綱

本研究將利用正式與非正式的訪談上述相關人員來蒐集資料。為便利深 度訪談的進行,正式訪談題綱採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主要根據研究問題之設問,並參考輔導記錄及本研究之 文獻探討而來,針對個案的訪談則採取非正式對話方式進行。訪談題綱 共有三份(附錄二),分別為家庭成員訪談題綱、專業人員訪談題綱、

個案管理員訪談題大綱等。非正式訪談則指研究者在場域中偶然碰到的 事件、整理資料或就觀察紀錄中發現的疑問進行電話訪談。

三、 數位錄音機

數位錄音機為正式訪談時最被倚賴的研究工具,關乎研究資料蒐 集的成敗。在取得受訪者同意錄音並簽立同意書後,正式進行訪談,訪 談結束後,研究者將錄音內容轉譯成完整的訪談逐字稿,並加註當時現

(14)

場的氣氛、受訪者的臉部及身體表情、聲調等。最後利用電話、電子郵 件或親自與受訪者重新確認訪談資料的正確性。

四、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是當進行實地觀察時,沒有其他設備輔助情況下,紀錄 下當時觀察到的事件之用,如治療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到家服務時,研究 者也會到現場觀察,由於進行時間可能相當冗長,研究者用速記方式進 行摘要紀錄,或以代號或圖形替代紙筆紀錄,回家後再詳細整理後,請 個案或家長和研究者共同核對資料是否正確,供檔案資料分析時參考 用。

五、田野札記(field notes)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因此,需要時時省思,避 免任何偏誤 。研究者在每次訪談和觀察完後的心得,或者是靈光一現 的感受與想法,都將記錄在田野札記中,供論文整理或概念形成過程中 的參考與反思。

(1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管理

一、 資料蒐集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文件檔案:公開、私有 文件資料及相關文物等(二)深度訪談:家庭成員、相關專業人員、巡 迴輔導老師等(三)實地觀察:家庭成員互動情形、專業人員到家服務 的情形、個案居家學習狀況等。

(一)文件檔案

文件檔案的收集分成幾個方向:1.公開的文件:如媒體採訪的簡 報資料、公共電視晚間新聞影帶、電子報(相關人士發表於電子報上的 評論文章)等。2.私有的文件:輔導記錄(前八年部分存放在研究者處,

後兩年的紀錄向北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借用)、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作業單、各時期的照片、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醫院診斷記錄、學 籍卡、居家護理記錄卡等。3.其他文物(artifacts):hello kitty收 藏品、公車卡、電話卡、電腦繪圖作品、著色創作等。這些資料有助於 建構個案使用輔助性科技的歷程,讓研究者重新省思個案的輔導過程,

佐證訪談及觀察結果的客觀性。

(二)深度訪談

訪談是質性研究中最常被使用的資料收集方式,主要是收集描述 性資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實地觀察或文件資料分析合併進行。本 計畫根據研究目的,擬採用半結構式的方式進行深度訪談,對象包含家 庭重要成員、相關專業人員(物理治療師一位、職能治療師二位)、在

(16)

家教育巡迴輔導老師(個案管理員)等。研究對象部分則採取自由對話 方式進行兩次的訪談。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及輔導記錄初步分析結果,擬定訪談題綱,

列出可能涵蓋的問題範圍,保持開放的心胸及態度,積極傾聽,進行對 所有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工作,在獲得同意的情況下,使用數位錄音機錄 下整個訪談過程,轉譯成逐字稿(transcript),並與受訪者再次確認 後,做成訪談記錄。

(三)實地觀察

研究者長期與研究對象家庭相處,實地觀察經驗豐富,但缺乏相 關正式紀錄,擬於研究正式開始後補充。觀察重點在:(一)個案家庭 成員的相處模式:個案←→媽媽、個案←→爸爸,及家人間的互動(二)

專業人員到家服務的情形: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第一輔具資源中 心的服務團隊等(三)個案居家學習狀況:一般學習情形、輔助性科技 輔助學習情形、利用語音輸入(Via voice)輔助學習的情形、遠距溝 通系統(Skype)介入情形等。詳實紀錄觀察結果,除了解答研究問題 外,也提供其他研究方法的相關驗證。

二、 資料管理

本研究資料來源分成三大類型,分別為文件檔案資料(含輔導 記錄及田野札記)、訪談資料、觀察資料等,以下就本研究擬採取之 資料編號管理方式提出說明如下:

(一) 文件檔案

(17)

1.一般文件檔案編號方式:(例)

編號 文件檔案內容 備註

D-01 Lifecare 萊卡爾呼吸器保養合約書(86.07.10)

D-15 中國時報剪報資料(91.06.23)

D-20 台北市適齡國民在家教育申請書(91.09.03)

D-24 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申請書(90.10.12)

2.輔導記錄編號方式:輔導記錄將以實際輔導日期為編號。例如:「輔 891023」即為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之輔導記錄。

3.田野札記編號方式:以日期為編號依據。例如:「N-940315」即為民 國九十四年三月十五日之札記內容。

4.觀察記錄:以在研究場域的觀察日期編號,如「O-950208」即為九十 五年二月八日的觀察記錄。

(二)訪談資料

首先將訪談資料轉譯成逐字稿(transcript),再依訪談日期與對 象進行編號。舉例如下:

編 號 意 義 說 明

(I-m-950212) 即為95年2月12日,對個案媽媽進行訪談的資料

(I-t2-950310) 即為95年3月10日,對第二位巡迴教師訪談的資料

(I-pt-950408) 即為95年4月8日,對物理治療師進行訪談的資料

(I-ot2-950324) 即為95年3月24日,對第二位職能治療師訪談的資料

(I-cl-950423) 即為95年4月23日,對個案進行訪談的資料

(18)

第六節 資料分析

質性研究資料的分析就是一個概念化的過程(conceptualized process),將描述性資料就其內容所反應的意義,區分成不同的意義 單元,並賦予簡單代碼(codes)。其目的是將原始資料組織成概念類 別(conceptual categories),從中創造主題(topics)或概念(concepts)

作為分析的主要依據,開展出可以掌握的方向和脈絡。

對質性研究者而言,資料收集的工作其實結合了資料分析與資料 解釋兩個步驟,而資料分析的過程,即是運用編碼登錄(coding)的技 巧,逐步將一般概念發展成主軸概念的理論建構過程。基本上編碼登錄 過程包括三個步驟(潘淑滿,2003):

步驟一、開放性譯碼(opening coding)

透過文本資料的反覆閱讀,尋找重要關鍵字、詞或事件,並在旁 邊加以標記,形成特定的主題(topics)。此過程中研究者需要不斷的 自我發問並做比較,建立一些暫時性的概念符號。

步驟二、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從研究者已分析完成的主題資料中,綜合歸納或比較不同的符 碼,分析現象的條件、脈絡或互動的結果,找出各個主題間的脈絡

(context)關係,把資料重新組合再以資料做驗證,並進行範疇化

(categorizing)的動作,建構出主軸概念,進行更進一步概念與概念 間關連性的檢視。

(19)

步驟三、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

研究者收集完所有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之後,開始選擇可以 彰顯研究主題的主軸概念,決定諸多範疇間的核心範疇(core

category) ,再藉由核心範疇的性質與面向的分析,結合理論作為詮釋 研究問題的依據,最後仍需將理論雛型利用資料驗證,才可得到一個暫 時性的理論。

基本上,資料收集和分析的過程是反覆進行的,其過程的進展皆 須以實際蒐集和分析資料的成果與需求為依歸,且此資料的分析與收 集,都需通過研究倫理的考驗、研究參與者的檢核與研究者的反思等。

(20)

第七節 研究的信度及效度

傳統的實證主義量化研究,致力於「普遍法則的尋找」或「因果 假設的否證與統計推論」,信效度一直是驗證研究品質的判斷指標;而 質性研究則傾向關注於「社會事實的建構」與「人們在不同的文化社會 脈絡下的經驗和瞭解」,故其在研究價值與判斷標準無法用量化研究典 範所創造出的信效度標準來說明或涵蓋(胡幼慧,1996)。因此,Guba 等(1998)提出四個評價標準來判斷質性研究的嚴謹性,包括:可信度

(credibility)、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

(dependability)、確認定性(confirmability)等。本研究擬採取 下列幾種方法來確保個案研究的可信度及有效性:

一、與研究參與者共同檢核

此部分擬分兩步驟進行:首先,當研究者將訪談或觀察的資料譯 成逐字稿後,為了再次確認受訪者的想法,研究者會將分析的資料與受 訪者討論,以求資料分析的正確性。其次,當資料收集完成,在進行資 料分析與研究撰寫之前,邀請研究參與者提供回饋意見,期能充分把握 被研究個案的觀點與想法(潘淑滿,2003)。

二、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

將不同的資料來源或方法收集之資料,經由交叉檢核或驗證,可 提高資料詮釋與研究的可信性。本研究的三角交叉檢視包括:方法上的 三角交叉檢視、資料來源上的三角交叉檢視及評鑑者的三角交叉檢視。

方法上的三角交叉檢視,指的是蒐集資料的方法有深度的訪談、

(21)

實地觀察和文件檔案分析等,研究者可相互比對資料中所呈現的事實,

確認事實與經驗的本質及真相。資料來源的三角交叉檢視方面,本研究 擬蒐集資料的來源在訪談部分,研究參與者除了個案和家長外,另包括 輔導老師、職能及物理治療師等不同的專業人員;文件檔案來源部分,

則除了十年來完整的巡迴輔導記錄外,尚有家長提供的成長記錄、報 紙、電視採訪等不同途徑蒐集得到資料。透過多種管道的資料收集,有 助於研究的整體性與客觀性。評鑑者的三角交叉檢視部分,研究者邀請 兩位評鑑者加入,其一是研究者所服務學校的校長,甫從研究所畢業,

長期關心瞭解本研究對象,是適當人選。另一位則是剛與研究者一起參 加質性研究法研習的同事。研究過程的編碼分析都將與他們共同討論,

克服資料分析時可能產生的疏漏或偏見。

三、 長期參與

研究者必須長期參與整個研究過程,才能充分、完整掌握被研究現 象或行為之意義(潘淑滿,2003)。研究者與個案及其家庭接觸長達八 年時間,從個案九歲開始擔任其巡迴輔導教學工作,不斷關心、協助其 學習及生活,對個案的學習過程及生活型態相當瞭解,深獲家人支持與 信賴。

另研究者從事重度障礙者教學工作達十二年,長期鑽研重度障礙者 的教學知能,對其學習、生活及心理層面的服務需求,有相當程度的認 知。且工作環境需與相關專業人員接觸頻繁,對相關專業服務運作模式 及服務內容相當熟悉,對本研究之情境脈絡,能進行完整而豐富的描 述,充分掌握研究重點與事實真象,應可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及其可信 賴性。

(22)

四、 建立個案資料庫

Yin認為建立個案研究的資料庫可以顯著地增加整個研究的信度

(尚榮安譯,2001)。本研究個案家長非常重視及愛護其子女,從小到 大的各種學習成長記錄,都謹慎收藏。對研究助益良多。故本研究之資 料庫由個案之研究紀錄及檔案文件兩部份組成。個案研究紀錄包括:

1、正式與非正式的訪談記錄 2、觀察紀錄 3、訪談往返信件4、田野札 記等。紀錄分別以手寫、打字、錄音帶、錄影帶或影印稿等方式保存。

研究者將依探討的主題加以組織、分類,以利日後查證或檢核所需。個 案檔案文件則指在研究過程中所有與個案相關的文件檔案,包括輔導記 錄及家長提供的成長記錄, 研究者均將詳加註解,並標示資料的來源,

以便日後檢核、查證和分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

你可別小看這些不同的光線,它們不但各 具功能,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與環境至關緊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 人生在世的一個主要課題,便是了解事物間的 因果關係以及行為對周圍造成的影響,從而學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

一、工業革命與19世紀社會背景 二、工業革命對設計環境的影響 三、平面設計的新形式與新媒材

我們衷心感謝各協作學校的參與,並在實施的過程中與我們進行專業交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