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門禪經要用法》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五門禪經要用法》CBETA 電子版"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五門禪經要用法》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19

No. 619

五門禪經要用法

大禪師佛陀蜜多撰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坐禪之要法有五門。一者安般。二不淨。三慈心。四觀緣。五念佛。安般不淨二 門觀緣。此三門有內外境界。念佛慈心緣外境界。所以五門者。隨眾生病。若亂心多 者教以安般。若貪愛多者教以不淨。若瞋恚多者教以慈心。若著我多者教以因緣。若 心沒者教以念佛。若行人有善心已來。未念佛三昧者。教令一心觀佛。若觀佛時當至 心觀佛相好。了了分明諦了已。然後閉目憶念在心。若不明了者。還開目視極心明了

。然後還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如對真佛明了無異。即從座起跪白師言。我房中係念 見佛無異。師言。汝還本坐。係念額上一心念佛。爾時額上有佛像現。從一至十乃至 無量。若行人所見。多佛從額上出者。若去身不遠而還者。教師當知。此是求聲聞人

。若小遠而還者。求辟支佛人。若遠而還者。是大乘人。三種所出佛還近身。作地金 色。此諸佛盡入於地。地平如掌明淨如鏡。自觀己身明淨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

。得是境界已白師。師言。是好境界。此名初門觀也。師復教係念在心。然後觀佛。

即見諸佛從心而出。手執琉璃杖。杖兩頭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末後一 佛執杖在心正立而住。末後住佛迴身還入。先去諸佛盡來隨入。若小乘人入盡則止。

若大乘人入盡已。悉從身毛孔出滿於四海。上至有頂下至風際。如是照已還來入身如 淨琉璃。所以光明還來入身者。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即往白師。師言。此 名一切念處。以能生諸定故名為念處。亦初得此法。皆是諸佛弟子所得。非是邪道神 仙所見。上杖者定相也。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內凡夫境界相也

  師復更教言。汝從今捨前二觀。係心在齊。即受師教一心觀齊。觀齊不久覺齊有 動相諦視不亂。見齊有物猶如鴈卵其色鮮白。即往白師。師言。汝更視在處。如師所 教。觀已有蓮花。琉璃為莖。黃金為臺。臺上有佛結跏趺坐。第一佛齊中復有蓮花出 上復有佛結跏趺坐。如是展轉相出乃至大海。海邊末後第一佛。還入第二佛齊。第二 佛還入第三佛齊。如是展轉還入乃至人齊佛。令為一一佛入行人齊中已。行人自身諸 毛孔。遍出蓮花滿虛空中。猶如垂寶瓔珞。如是出生見諸蓮花盡入齊。行人爾時身體 柔軟輕悅。自見己身明淨如雜寶色。即以所見白師。師言。大善。汝好用心觀此身成 定相也。師教言。更觀齊中。即如教觀。見頂有五色光焰。見已白師。師言。更觀五 光有五瑞相。如教觀已。見有一佛在光明中結加趺坐。更觀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見

(2)

佛口中種種蓮花出。出已遍滿大地。更令觀五光中佛。一見佛齊中有五師子出。師子 出已。食所出諸花已。還入五光中佛齊中。師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從頂入。此名師子 奮迅三昧定相也

  行人復觀。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見金色已見齊中有物。圓如日月白而明 淨。見已白師。師言。更觀即見佛出。滿腋下及腰中有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見 四佛身。一一佛出無量圓日光。日光甚明淨。因諸日光。見四天下色。上至有頂下至 風際。悉皆明了。如見掌中無所罣礙。此名白淨解脫境界也。見如此已。還見四佛隨 出處還入。四佛入已。復見白焰諸光。前入後出後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 四種出入竟。見自身明淨。及水四邊圓滿淨光。此為名明淨境界。見此光已。名成念 佛三昧。在四禪中

  不淨門行者。善心來詣師所。未受法時。師教先使房中七日端坐。若有緣者。覺 身及齊有瞤動相。自見己身明了左足大指爪上有白露如珠。行者從座起。以所覺白師

。師教行人行住坐立相。其人內境界多者視占極高遠知緣外多。若一心徐步視占審諦 者知緣內。若外緣者教觀塚間死屍。見已還來在房中坐。自觀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

次觀房中諸人。漸漸令見白骨。次第相續至於大海。以何相故到大海緣見水波源。一 切骨人及己身盡著瓔珞。復見大水來灌其頂滿於己身。滿己身已令從足指出成血河。

此名為厭患三昧也

  復專念前見一切臥。唯有身在。以白師。師言。汝自觀分為五分。所以為五分者

。欲知內覺外覺為驗。身若能壞作五分了者。即知今則無有我。一一亦無我。心則若 住無我定門。若住定時盡見支節有刀出。諸刀刃皆有明焰出。此名無我智慧境界   復更係心白骨。自見骨上有明星出。四邊有金丸。星者明淨境界。金丸者智慧境 界。二十五此名白骨境界。滿也

  於十想中略出白骨相也。行人雖見白骨。於男女色故生愛心。欲除愛者應觀三十 六物。若觀時應係心額上。係心不久。見有明珠於額而現在前。不令墮落為心堅住故

。所以有此相者。現法流出故。如是不久。教令放已入地。入地已隨而觀之。明淨而 下過於地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及處處見凍凌過於風界。所以知者身體柔軟過於水界

。所以知者自見己身及處處有水上有泡出若到風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猶如虛空珠。

若尋空還來明淨光明隨珠而來。珠若出已入行人齊中。入已見三十六物明了無礙。行 人爾時得男女相定滿

  白骨觀法。白骨觀者。除身肉血筋脈都盡。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見 者。譬如癩人。醫語其人家。若令飲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白。作白銀 器盛血。語言飲乳此病必差。病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豈不見家中諸物悉是白 物。罪故見血。但當專心乳相。莫念是血也。如是七日便變為乳。何況實白而不能見

。即見骨人。骨人之中其心生滅相續如綖貫珠。如是所見及觀外身亦復如是。若心故 住精進不廢。如鑽火見烟穿井見泥得水不久。若心靜住開眼見骨。了了如水。澄清則

(3)

見面像。濁則不見

  觀佛三昧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故坐禪之人先當念佛。佛者能令人無 量罪微薄得諸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能侵近。念佛亦爾。諸 餘惡法不能嬈亂。若念佛者。佛不在世云何憶念。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如見 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復至肉髻。相相諦觀。還於靜處閉目思惟

。係心在像使不他念。若有餘緣攝之令還。心自觀察如意得見。是為得觀緣定。當作 是念。我亦不往像亦不來。而得見者由心定想住也。得觀佛定已。然後進觀生身。便 得見之。如對面無異也。人心馳散多緣惡法。當如乳母看視其子不令作惡。若心不住 當自責心。老病死苦常來逼切。若生天上著於妙欲。無有治心善法。若墮三惡苦惱怖 懅善心不生。今於此身當至心念佛。復作是念言。生在末世法欲滅盡。猶如打鼓開門 放囚。鼓聲漸止門閉一扇。豈不自知不求出獄也。過去無始世界生死已來。所更苦惱 萬端。今始受法未得成就。無常死賊常來侵害。經無數劫生死之苦。如是種種責心令 住於相。坐臥行步常得見佛。然後更進生身。得禪定已展轉則易生身觀。法身觀者既 以觀像心隨想成就。斂意入定即便得見。當因於像以念生身。觀云如坐於菩提樹下光 明顯照相好奇特。又如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說四諦法。又如耆闍崛山放大光明為諸大眾 說般若時。隨用一處係念在前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便見佛。舉身快樂貫徹骨髓。譬 如熱時得清涼池。寒得溫室。世間之樂無以為喻。法身觀者。已於空中見佛生身。當 因生身觀內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無量善業。如人先見金瓶後觀瓶 內摩尼寶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無比。無近無遠無難無易。無量世界悉如目前。無有 一法而不知者。一切諸法無所不了。是故行者。當常專念不令心散。若念餘緣攝之令 還。復次一切命過者。知當死時先失諸根。如投火坑。發聲至梵天。甚大怖畏無過死 賊。唯佛一人力能救拔。與種種人天涅槃之樂。復次一切諸佛。世世常為一切眾生故 不惜身命。如釋迦文佛為太子時。出遊觀看見一癩人。即勅醫言。當須不死人血飲之 髓塗之。乃可得差。太子念言。是人難得。設使有者復不可害。一差一死。即便以身 與之令治。佛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佛恩深重過於父母。假使一切眾生悉為一分。二 分之中當念佛。不應餘念。如是種種功德隨念行事。若此念成。斷除結縛。乃至可得 無生法忍。若於中間諸病起者。隨病服藥。若不得定。六欲天中豪尊第一。業行所致 宮殿自隨。或生諸佛前無不定也。如人藥和赤銅。若不成金不失於銀也

 觀十方諸佛法 

  念十方佛者。坐觀東方廓然大光。無諸山河石壁。唯見一佛結加趺坐舉手說法。

心明觀察光明相好畫然明了。係心在佛不令他緣。心若餘念攝之令還。如是見者便增 十佛。既見之後復增百佛千佛乃至無邊身。近者則使轉遠轉廣。但見諸佛光光相接。

心明觀察得如是者。迴想東南復如上觀。既得成已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既向方 方皆見諸佛已。當復一時并觀十方諸佛。一念所緣周遍得見。定心成就者。於定中見 十方諸佛皆為說法。疑網悉除得無生忍。若有宿罪因緣。不見諸佛者。當一日一夜六

(4)

時懺悔勸請隨喜。漸自得見。縱使勸請不為說法。是人心快樂身體安無患也  初習坐禪法 

  先教注意觀右脚大指上見洪脹。以意發抓却之。令黃汁流如膿血出。肌肉爛盡已 唯見白骨。盡見應廣教骨觀。若見滿一天下者宜教大乘。若見近者宜教小乘。教注意 觀鼻頭。憶想人身肌肉皆是父母精氣不淨所成。次觀齒白人身中唯此白骨耳。若見齒 長。若額上白者。即觀骨令身皆白。遠近如上。此人隨根深淺。若教時不能卒見白骨 者。教如常九想觀。令一月一秋修習。要見白骨乃前。若見眾生教觀慈心觀法教熟觀 白骨。若見餘物當語前人此亦好耳。且置是事但觀白骨。前當若久觀白骨。云我身中 覺煖教令續觀。見煖覺已安隱和悅者。此是煖法。次當教以意解白骨。令節節解散。

若見餘物。當令且置但觀白骨解離。久久觀之。若言我頂上火出。教令更觀。云我常 見頂上火出。身中安樂無有亂想。此是頂法

  次教注意令骨白淨已。分散飄落在地如雪。在地或如爛土。其上或有白光種種異 物。教更觀之。若言續見如是身中快樂。當語汝本時所愛人試憶念與作世事。彼觀已 言。我憶念人見之。但變作膿血不淨甚可惡見。次教觀身。如草束或如空韋囊。若言 我見自身如乾草束或如空韋囊。有火燒盡乃無有我。教令更觀。汝意起時從何處起。

滅時從何處滅觀之。觀者要言。我見卒覺起時從意起。滅時鼻頭滅。鼻頭滅時身中和 靜不覺有我。了了分明教觀頂上。言我見身長大頂上出水滿於身中令其極滿。齊中出 之流在前地。水出既盡。教更重下水。令身麁大。若言我見身大水滿其中出之水成大 池。教以酥灌頂令入身中。若言我以酥灌頂便身廣大。教諦觀之。若言觀須臾之間見 皮火起。火便熾然滿身中。以水滅之。令火滅盡快得穌息。教係意觀池。答言。我見 池中自然有樹樹生甘果。見此果已。若有眾生來飢餓求索。觀者見之。教即起慈便自 觀身。若言我觀自身盡膿血流出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食之既足各四向而去。教 自觀身及觀他身。若言便見眾多餓鬼來在身邊。飢餓所逼命如絲髮。即教以慈心以身 施之。若言我以身施之令得充足。教復更觀。若言我見無數眾生遶身四邊。若見此事 應教自觀身。若言我自見身不淨膿血。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既飽足已教令諦觀。

我見忽然火起燒諸罪人及其己身。在池水所有悉已都盡。復教諦觀見處。若言我見眾 生及池中水己身悉平復如故。觀眾生及其己身。若言我見自身乳出流下。在地眾生見 之不能得食由罪重故。教以慈心觀。若言我須臾之間乳化為膿。眾生飢急便食之。既 飽足已便見脚底。火然燒諸眾生忽然滅盡。行人見此事已。應教自發願更不受生。教 尋觀前池。若言我觀見水池池中蓮花樹枝葉茂盛。見此事已。自身入水叢樹邊坐。自 觀身中火出滿於池中。須臾之頃忽然火起。自燒己身及眾生。池水都盡尋教更觀。若 言我見池中忽然樹生枝葉茂盛出生甘果。行人見之。向樹食果。既飽足已。身心明淨 安隱快樂。教淨觀此池及其己身。若言須臾之間都已乾枯。行者見此破壞之相。心懷 怖恐即來白師。師應教身為苦本觀。令觀身使如泡沫。若言我見自身如泡沫及身出骨

。出已便以手摩如麵平以為地。尋復教觀令身如氣囊。若言我自觀如氣囊即變骨出。

(5)

其骨微細摩以塗地。其地青色。復教觀身。若言我觀自身微塵及身出骨。其骨絕黑摩 以為地。教自觀身及觀於地。答言。我觀其池蛇出身赤如火蛇來逼身。便變為火自燒 其身。如是七反。座中自然有水灑之。蛇身即滅。教復還觀身及觀於地。若言我觀須 臾之間自然光出高大明好。尋復觀身。若言我覺和適心意快樂無有懈息。自然光來遍 身滿七反。教自觀身。若言我便自見頂上有光似如雲蓋。其色如銀。具足此事應於初 道。亦名觀火竟

  次觀水大。教令觀身中何處有水。若言身中盡是水。教令更觀。若言我見水眼中 現者好。若不著汝觀頭已上。水何處出。若言我見水從眼中。復不墮地。眼如水沫。

頭中亦滿。師當問。汝見水何似。出時悉有何相。答言。我見頭中不溫不冷大好。若 言水溫。當知非真。復教更觀。要令水不溫不冷。乃是真相。教觀咽胸已。下至腹中 令見水滿。但莫令入臂脚中。水要頗梨色。若覺水溫。爾乃是真。餘者非真也。次觀 身中通臂脚。若言我見皆皮囊者相。又見水滿中舍及床座處。是水冷者爾乃是真。餘 者非真。若廣見水者大好。次觀水大從何處盡。若言我見水從我身中消盡。唯有空皮

。或如草束。火起燒盡了無有我也   觀水大竟

  次觀火大。教令觀齊四邊何處有火。若言我見齊上火起。或言從鼻中出。或言從 口中出。或言眼耳中出者。教令更觀。答言。我見鼻中五色光出其狀如絲。身中不溫 不冷。此則一法。教更觀之。若云我見火從頂上出。或言從下道出。教令更觀。云我 見火在頭上如雲蓋狀。或言在下如雲狀。身澹愉安隱。此則一法。教令更觀身。云我 見火從齊中出。喻如蓮花其色如金者大好。教令觀身中火。若言我行坐常見火。不但 唯坐時也。行時見火。似如人持火行。常在我前大明。乃應他人怪之而他人實不見。

而身常溫。此是一法。教更久觀之。云我見大海水其中有摩尼珠。其珠焰出如火。此 珠則是一法也

  觀火大法竟

  次觀風大。此風大其性細微。非條疏所解故不出。此四大是坐禪根本所由處。雖 多見餘相。要向此四觀也

  初教觀佛。先教坐定意。不令外念諸緣使人。然後將至好像前。令諦觀像相好分 明。然後安坐。教以心目觀此像相好。若言我見像分明是一事

  教自觀身令身安坐。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一佛至十佛。悉令明了是二事   教令諦自觀身漸安。教還觀佛。若言我見十佛至二十佛明了是三事

  教自觀身令身轉安淨。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二十佛至五十佛。明了如前是四事   教自觀身。令意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五十佛至百佛。相好如前是五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百佛至千佛。明了如前是六事

(6)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還教觀佛。若言我見二百佛至四百佛。明了勝前是七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四百佛至八百佛。相好轉明是八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還教觀佛。若言我見八百佛至千佛是九事

  從一佛至千佛。諦觀相好極令分明。還自觀身不淨膿血。即教作不淨觀。若見白 骨即作白骨觀。若見苦痛眾生即作慈心觀。若不見此事。還觀一佛至心懇惻求哀懺悔

。是初學家觀佛法。若趣住地應廣觀佛。若言我見一佛至百千萬乃至眾多佛。相好明 了是第十事

  教觀自身令身明淨。教還觀佛。發大誓願心生供養。言我見無量諸佛。於佛前自 然有花。便取供養悉令周遍。是十一事

  教自觀身令身明淨。還教觀佛。若言我如前見已心生歡喜。教至心觀佛念欲供養

。若言我見自然有花樹踊出上生種種雜色花自然。有人取此好花與我。供養散諸佛上

。普使周遍華故不盡。是十二事

  次教於佛邊坐。自觀己身極令明淨。還教觀從東方始。令意東行見無數佛。意乃 疲息。是十三事

  教前境界次東行。若言我意東行見無數佛滿於虛空無有邊際。意疲乃息。復更旋 意東行。要有限礙。乃住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是十四事

  教令自觀身中支節悉已明了。若言我見者。教還觀佛足下。若言我見佛足下雜光 明。然後還至四方。一切諸佛悉在光上蓮花中。是十五事

  教發觀佛喜心諦觀足下。若言我見佛足下光出至於大地無有邊際。教乘此光觀。

若言我見苦痛眾生無量無邊光所照處悉皆安樂。是十六事

  教觀自身令復轉明淨。教觀一佛齊中。若言我見佛齊中光出遍至四方極遠之處。

一切諸佛悉上光住。是十七事

  教尋光觀。若言我見無量人於光中現悉受決樂。是十八事

  教自觀身令極明淨。教還觀一佛兩乳。若言我見佛兩乳中自然光出遍至四方。一 切諸佛悉在光上。是十九事

  教尋光觀。若言我見此光中有無量人悉受快樂。是二十事

  教自觀身見身極明。教還觀一佛眉間。若言我見光從眉間出大如斗許。漸漸麁大 便上向去踊在空中。教令尋光觀。為隨何光上。意疲乃息。復更尋去。若言我尋去上 至無極到光所盡。是二十一事。二十二事本闕

  教尋此花佛從東方始。若言我見光著有無量細微光皆悉如觀。此光頭盡有化佛滿 於東方。中間相去或五步。教續東行觀之。若言我行見無量佛。意疲乃息。教續觀至 極違處。更見餘相乃至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是二十三事

  教自觀身。若言我自見身悉明淨喻如聚光。教令觀佛次第作禮供養。若言我見無 量諸佛行列。我持眾花次第灑散。供養諸佛悉令周遍。是二十四事

(7)

  教令觀此所供養花。若言我見花墮者在於佛邊便成花帳。行伍次第嚴好微妙。悉 皆如是。如是一切諸佛悉在帳中坐其床上。是二十五事

  教觀花帳。若言我見花帳漸漸高出。踊在空中合成一蓋覆一切佛。是二十六事   教觀自身。若言我見自身麁大喻如聚光。教還觀佛次第作禮悉令周遍仰觀於蓋。

若言我見上花蓋中有花臺下向七寶成中有花下以手承取。教散諸方供養諸佛悉令周遍

。是二十七事

  教向佛作禮求願已周。教令至心在於佛邊坐。若言我坐。須臾頃見地自然踊出七 寶臺色妙香好。便取供養一切諸佛是二十八事

  教自觀身極令明。教令明。教令於佛邊坐觀所供養花。若言我見此花在佛。足下 便成琉璃之座。次第行伍佛坐上。中間道陌悉皆上寶所成端直無比。是二十九事   教自觀身。若言我見身中更有小身。兩重而現內。見外明淨。教還觀佛。若言我 見一切諸佛來入一佛身中而不迫迮。是三十事竟

  觀佛事多。略出二十事。以教行者

  初教慈心觀法。先教懺悔。淨身口意至心懇惻發弘誓願。然後教坐。便心目自觀 己身。若言我見自身便觀他身。若言我見眾生苦痛在前。足下火然。成於火坑焚諸罪 人。身體膿爛血流成池。高聲大喚苦痛無量。復見四方有城圍遶。是名初事

  教發大願生憐愍心諦觀眾生。若言我罪見罪人為火所逼投膿血池。池中膿血便應 變為火坑燒諸罪人。苦痛無量便共號哭無寧息處。二事

  教令諦觀莫懷恐怖誓心救濟。教令人人代之乃至眾多。若言我人人代己。將著坑 上令得蘇息。三事

  教諦觀之。若言我見諸城門中有無量人。來投火坑復受苦痛。代之令出將至所安

。四事

  教令諦觀。若言我見諸門中人來不止受無量苦。我以慈心力便以自手捫摸此門。

門便破盡四壁盡破。五事

  教以慈觀之。若言我見諸治罪人心生憐愍。下淚如雨。以手接取灑散火坑火尋滅 盡。六事

  教更觀之。見火已滅唯有膿血盛滿大坑。自身出水以著池中。池血消盡其水澄清

。七事

  教令諦觀。若言我見池中生大花樹。眾生見此樹便來取之。教令飲之洗浴令身清 淨。八事

  教自上花臺上。若言我上花臺已見下眾生復欲得上。即挽上之著葉中。其花狹小 不相容受。我以手摩令花廣大得相容受。九事

  教自觀身明淨已。若言我并見諸罪人飢餓須食。生憐愍心。即於身邊便有飲食。

我便與之悉令飽足使得休息。諸人皆言離苦得樂。十事

(8)

  教令諦觀。花臺增長有數重出。我便尋上至第二重。身安坐已便喚下人。悉上花 臺快得安住。我生悲心於是花上所須之物飲食充飽。我以慈心即為說法。汝由宿世作 毒火燒人家種種惡業。今受此報。汝可懺悔滅除宿罪。十一事

  教生善心復登華臺。若言我已下重諸人亦上。所須與之令無所乏。須復為說法。

天上人間五道報應令心開解。十二事

  教尋花上。若言我已於花上為下重諸人。復欲得上我悉上之。復生喜心觀此花中

。便有自然金銀珍寶衣裳飲食所須之物。悉給與之。天諸伎樂自然而至。隨意所欲受 快樂已。便為說法。汝等善心始生果報尋至。封受此果報。十三事

  教增喜心乘華而上。若言已上華臺頭。在下諸人心生歡喜。尋後而上盡華頭。復 教觀花。若言我見華頭。我見華頭生大甘果香味具足。告諸人言。樹上有果可取食。

便如所言食得充足皆言快樂。十四事

  教觀華中。若言我見華中有七寶之臺自然而出。中有經卷名曰智慧。我即宣令一 切諸人。此中有經說三乘法。汝可作禮生恭敬心花香供養。復欲聽法。我便答言。燒 香散花供養已訖。復欲聽法。我便答言。我及眾會俱不清淨。如何可聞法者。令身心 清淨。即便受教。我語諸人悉令端坐。閉目一心除諸亂想。我亦如是。須臾之間身盡 明淨心意泰然。我即語之今當為汝說此妙法。至心聽受即便受教。我為說法令得聞法

。既聞法已於上空中有自然光明照此華臺。一切諸人便於四方悉令明淨。此諸人等見 光歡喜身輕踊躍。尋光而去。十五事

  教諦觀身。若言我自見身。光出遶身四邊其明轉盛。便自以手推此光明遠至四方

。有無量人尋光來至。我以慈心便給所須。令得充足無所乏少。便為說法令得信解。

歡喜受行。須臾之頃便踊身空中徘徊而去。十六事

  教諦觀華臺。若言我見華臺所有悉已去。都不得見四向清淨。於此事中境界亦多

。略出所有耳

  續教作慈心觀。先教以慈心自觀己身。見已了了便教觀苦痛眾生。若言我見四山 之中有大地獄。罪人滿中受大苦痛。須臾之頃忽然便有鐵蓋。覆諸罪人令不得現。初 事

  教以慈心發大誓願。我當救濟無量苦惱眾生令得解脫。即起慈心坐鐵蓋上破此鐵 蓋。若言我以此手破碎鐵蓋漸令破盡。便下向觀見諸罪人受大苦痛。有重鐵輪在人頭 上。或在身中或在足下或大或小。膿血流出苦痛無量。高聲大哭不可堪忍。復見無量 治罪之具治諸罪人。苦痛無量不可具說。二事

  復教發誓願。益增悲心觀之。若言我見此罪人心生憐愍淚下如雨。諸人小得休息

。三事

  教修慈心。代諸罪人將著高處。便得休息。須臾之間人人如是。四事

(9)

  教更觀之。若言我見地獄四邊高壟起中有膿血池。池中四處忽然火起燒諸罪人。

苦痛難忍號哭稱怨。若言我見此事生憐愍心。即於身邊手出清水。四向灑之令火漸滅 小得休息。五事

  教令更觀。若言我見山間有無量人來入地獄中。受諸苦痛不可稱計。我見此已心 生憐愍。便於池處立栰代諸罪人。將著栰上令得休息。人人如是六事

  教諦觀之。若言我見諸山間人來不絕受苦不斷。我以慈心力磨滅此山以為平地。

七事

  教以慈心。於此池上空中而坐。身出少水澍於池中。若言我於空中坐已。下水澍 池中。池中膿血四向出去其池澄清。須臾之頃於池四面便有火起。燒此膿血悉已都盡

。八事

  教以悲心。於池上坐四面諦觀。若言我見鐵輪毒害之具來至我座下成大臺。諸罪 人等各至四方安隱之處。我在臺上見下火起舉臺然盡。火四向去燒諸四方所到皆盡。

九事

  教觀池中。若言我見池中泉水廣大乃至四方無邊際。中生蓮華漸漸廣大覆此池上

。教在華中便四向觀。見池四邊有無量人欲來趣我。我教洗浴令身清淨。身清淨已於 花葉間便開少分。於下水上住於道陌間。令諸人等悉上花臺。十事

  教觀池四邊。若言我見池四邊便有樓閣自然而出與華相接。令諸人等趣此樓上快 得休息。各各自言。雖得樂既止息已。便索飲食無以與之。於十指頭出雨雨花為乳。

諸人等悉令足飽。是十一事

  教令觀花臺中。若言我見花臺中更有臺出。及四方樓俱更有重。廣大如前。我尋 上到已。於華葉間便開少分。設諸梯橙上諸人等。復著臺上四向趣樓隨來處東向三方 亦爾。復加悲心觀此華中。復有自然所須之物。與四方人令其充足。便為說法。是身 為苦無牢強者。皆由宿世犯五逆罪行惡所致。受此苦痛。今可懺悔。尋如所言即便懺 悔。是十二事

  教觀華臺。若言我華臺中更出重樓閣我便尋上。到已復作梯橙。諸人上已。各各 上樓休息已。我於華上便取飲食衣服所須之物。四向與之令無所少。便為說法。無量 利益便生信心。受持齋戒悉令奉行。十三事

  教令更觀花臺樓閣。若言我見花臺樓閣如前。生微妙勝前。我與諸人等如前尋上 重已。各共上樓。與諸人等便得充足令無所乏。復為說法。即便受教悉得利益。十四 事

  教生喜心諦觀花中。若言我華臺中樓閣如前生重。我與諸人悉共上已。我坐華上 心歡喜。須臾之頃見花臺樓。皆作金色七寶合成。於上便有無盡寶藏。衣服飲食微細 柔軟箜篌樂器。須隨意所欲得充足已。復為說法皆悉受行。十五事

(10)

  教更觀華臺中。若言我已見花臺中有樹踊出。高樓十丈枝葉茂盛生香美藥。自上 樹頭便下向觀。見下樓閣從下破落至五重。諸人惶怖各言苦哉。便尋花上在諸花中。

十六事

  教生憐愍救濟諸人。若言於花葉中挽諸人等上著花頭。便以甘果悉給與之令無所 乏便為說法。教修禪定滅諸惡身。心得清淨踊躍無量。飛行虛空隨意而去。十七事   教在花上四方遠觀。若言我見四方有光明雲蓋來趣我身。於時我身復光出與蓋相 接。我以手摩令廣大。十八事

  教即尋光從東方始。若言我尋光東行極遠。於此光中見無量人光中而來趣花所。

如是尋去到光住處乃自還來花。教次第行伍。給與衣食所須之物令得充足。便為說法

。隨意所應歡喜受行。身輕踊躍飛騰空中隨意而去。南西北方亦如是。十九事

  教觀身令廣大。滿於空中極明淨。復明見四方無量人來集身邊。我以慈心令入我 身中。入我身中已安止。須臾之頃有自然所須之物。隨意應施與諸人等令無所乏。各 得充足快樂安隱。便為說法。無量利益令得開解隨意而去二十事

  如是等極多。略受法者說此事耳。形疾有三品。風寒熱病為輕微。心心有三病患 體。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醫授以法藥。能受行者除生死病。令心決定專心不亂

。如人見賊安心定意牢自莊嚴賊自退散。亂心惡賊亦復如是。如是言曰血肉雖盡但皮 筋骨在不捨精進。如人燒身但欲救火更無餘計。出煩惱苦亦復如是。當忍五事苦患飢 渴寒熱瞋恨等。當避憒閙樂在靜處。所以者何。眾閙亂定如入刺林

  四無量觀法。求佛道者。當行四無量心。其心無量故功德亦無量。於一切眾生中 凡有三品。一者父母親里善知識等。二者怨賊惡人常欲惱害。三者中人不親不怨。行 者於此三品人中。慈心觀之當如親里。老者如父少者如子。常應修習如是慈心。人之 為怨以有惡緣。惡緣盡還成親。親怨無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後世成親。瞋恚之惡失 大利。失慈心者障礙佛道。是故應於瞋憎怨賊應視之如其親里。所以者何。由是怨賊 令我得佛。若使怨賊無惡於我。忍從何生。是則為我善知識。令我得忍辱波羅蜜。於 怨賊之中得慈心已。於十方眾生慈心愛念普遍一切。蜎 蠕動皆無安者。而起悲心也

。若見眾生得今世樂得生天樂賢聖道樂而起喜心。不見眾生有苦樂事。不愛不喜以慧 自御。雖緣眾生而起捨心。是名四無量心。於十方眾生慈遍滿故。名為無量。行者應 當修習是心。或時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於身上即應急除。若心馳散入於五欲。及為 五蓋所覆。當智慧精進之力攝持令還。修習慈心常念眾生。令得佛樂習之不息。便得 離五欲除五蓋。入初禪相者喜樂遍身。諸善法中生歡喜樂。見有種種微妙之色。是名 入佛道初門。禪定福德因緣得上四無量心已。於一切眾生忍辱不瞋。是名眾生忍。得 眾生忍已易得法忍。得法忍者。所謂諸法不生不滅畢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者。是名 無生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欲得佛道者應當如是修習。求初禪先習如是諸觀

。或觀不淨。或觀因緣。或念佛三昧。或安般。後得入諸定。求佛道者先習四無量心

。得入初禪則易。若利根人直求初禪者。觀於五欲種種過患。猶如火坑亦如廁屋。念

(11)

初禪地如清涼池臺觀等。五蓋則除便得初禪。如後利仙人初學禪時。道見死屍膖脹爛 臭。心諦觀之自見其身如彼不異。靜處專念便得初禪。佛在恒水邊坐禪。有寡聞比丘 問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迹多聞人自怪無所得而問於佛。

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持水淨洗。比丘如教。佛問。恒水多澡瓶水多。答言。恒 水不可為比。佛言。不以指洗。用水雖多無益也。行者當勤精進用智定指洗除心垢。

若不如是不能離苦也

  不淨觀法。貪瞋癡是眾病之本。愛身著欲則生瞋恚。顛倒所惑即是愚癡所覆故也

。於內外身愛著淨想。習之來久深著難遣。欲離貪欲當觀不淨。瞋由外起雖爾猶可制 之。如人破竹初節難破。既制貪欲餘二自息。不淨觀者當觀此身。生不淨處在胞胎中

。從不淨出薄皮覆之內純不淨。然四大變為飲食充實其內。自觀察從頭至足。薄皮裹 之內無一淨者。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略說則有三十六物。廣則無量。猶如農夫開倉。

善分別麻麥粟豆。行者深觀見此身倉。種種惡露三十六物。如實分別內身如此。當知 外身亦不異此。若心住相者。身體柔軟心神快樂。心若不住當自責心。我從無數劫來 隨順汝故。經歷三塗受無窮苦。從今日去我當供伏汝。汝且隨我。還攝其心令得成就

。若極其身者。當觀白骨。亦可入初禪。行者志求大乘。若命終隨意所欲生諸佛前。

若不爾者。必生兜率天得見彌勒。定無有疑也

  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禪過患內有喜樂。外有水災。三禪過患內有喘息 外有風災。四禪地中過患都盡三災不及

  二十五有。四天下。六欲天。四惡道。四禪地。大梵天。無色界。第四禪地有五 阿那含天。合二十五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觀不淨   背捨得解脫  欲竭即得定   若當逐講論  念欲轉熾盛 

.帝毘喻 (二合下同) 囉賀 (二合) 毘藥 (二合下同) 三藐三沒第毘藥 (二合) 曩莫阿哩夜 (二合) 嚩路 枳帝濕嚩 (二合) 囉也冐地薩怛嚩 (二合) 也摩訶薩怛嚩 (二合) 也摩訶迦嚕抳迦野.怛儞也 (二

五神通是以初禪以上的靜慮作為不共增上緣而 獲得。其中依第二禪以上獲得的神通才是無分 別心,才是符義的意現量。 【4】瑜伽現量是以

令德山大師改弦易轍,步入禪門。「過 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 可得。」念念不住,息息流變的心,不 住於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剎那剎那

寂靜念誦每與真言後字聲齊移一珠。於心真言句中去初後字。念誦之時勿令散亂。身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