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梁皇寶懺》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梁皇寶懺》研究"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16 如學禪師佛教文化博碩士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摘述

《梁皇寶懺》研究

釋堅如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本研究來自筆者對《梁皇寶 懺》1滿懷喜愛和疑惑。自出家以 來,常住道場不定時禮拜《梁皇寶 懺》,作為僧眾修學禮懺,或帶領 信眾祈福報恩。禮拜《梁皇寶懺》

能解冤釋結,消除業障,也因其法 緣最廣、文詞最美、功德最深、功 用最大,所以深得「懺王」之美名,

令佛教徒特別喜愛並不畏辛苦地 禮拜。《梁皇寶懺》的形成,多數 人皆認為是梁武帝為救拔善嫉的 郗氏而親閱佛經製成,亦有文獻指 出此懺是因梁武帝因感六根易造 罪,而思維懺罪意涵,延請真觀法 師遍覽諸經後編撰而成。其真正撰 者,引發筆者好奇。

而在唸誦經文時,發現《梁皇 寶懺》十卷中,常以「法數」來引 題,文句對襯優美,讀來令人心生 歡喜與悲切。例如第一卷,所用的 名詞皆是「一」,如:一音說法、

一乘佛法,一切無礙人,皆從一道 一門,而出生死海;一乘圓頓教,

皆因一相一味,而證涅槃山;而在 第二卷,就以「二」的名相帶出其 義,來闡述佛家懺悔的思想。經文 意義深入人心,禮懺對象涵蓋甚 廣,上至國王、帝王、人民、父母、

師長、上中下座、善惡知識、諸天 諸仙、護世四王;下含:龍神八部、

幽顯靈衹、十方一切怨親及非怨 親、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及各眷屬 等。隨著大眾異口同聲的唱誦,洗 滌煩惱塵垢,頓覺身心舒暢,並感 受佛門浩瀚及慈悲濟度眾生之精 神。

在禮拜《梁皇寶懺》時,仍不 免產生諸多疑惑,例如:作者為何 在《佛說佛名經》2只挑選一千七百 八十九尊佛號為禮拜之對象,其 中,每次禮懺皆以「南無彌勒佛」

為首,以「南無觀世音菩薩」為尾,

而非如《慈悲水懺法》3、《慈悲藥 師寶懺》4皆以「毗盧遮那佛」為首,

其用意何在?其次,在佛教經典 中,因果文學不乏其數,《梁皇寶 懺》為何獨鍾於《罪業報應教化地 獄經》和《佛說雜藏經》來說明三 世因果,勸化世人莫以小惡而為

之,是否具有任何特殊隱喻?將這 些隱喻置入經文,整體結構有何意 義?以及如何影響《梁皇寶懺》於 日常生活的運用?經文言簡意賅,

引發筆者好奇故事之原委,故而從 原經典中找出故事原典,進一步探 究它的源流始末。

為何佛教徒喜歡禮拜《梁皇 寶懺》甚於其他懺法?除相信禮 懺能令亡者獲得超渡,生者亦可 得到無量功德或消災解厄外,禮 懺的心態是否落入迷信?現代佛 教經懺若不能好好體現原意,是 否流入商業行為,以價計酬,喪 失製懺者之原意,此種傾向將把 佛教導向興盛或者滅亡?基於以 上種種疑問,經筆者查閱許多相 關資料,發現學界和教界人士對

《梁皇寶懺》各持不同觀點,各種 問題陸續浮現,促使筆者不想再 盲目的拜懺,希望深入研究《梁 皇寶懺》的製懺因緣及內容,尤 其是供養讚及總括讚引用的經典 意涵,例如第五卷的供養讚中:

「青瓜、紅柿、阿梨樣,荔枝、龍 眼堪供養,菴摩羅果世無雙。」有 的是常見的水果,有的是不知名的 果實,如果就依文隨意唱過就算 了,是得不到拜懺效果的。唯有理 解為何要引用這些水果的因緣及 時代背景,及懺文中引用之佛教名 相,在禮懺時才能依文觀想,得到 拜懺的功效。

本研究的目的,希望佛教徒在 誦經禮懺時能深入理解義理,得到 身心靈的安頓與意境提升,加強因 果觀念的意識,因為《梁皇寶懺》

具備許多因果故事,並給予方法,

如同卷三:「為人大富,從佈施中 來;為人長壽,從持戒中來;為人 端正,從忍辱中來。」5人們希望 得到富貴,需要經常做些佈施工 作,濟助貧窮或需要幫助者,而不 是依賴偷盜、搶劫、行非法之事而 得到的富有,因為仍逃不過自我良 心的譴責;《梁皇寶懺》不只是教 導我們犯罪了如何懺悔得清淨,還 指引我們如何將懺文之意運用在 日常生活中,若要獲得好果報,就

(2)

須種植善因,這種觀念引導人們朝 著正能量的光明大道,遠離人生的 無望或導致身心的分裂。

當筆者禮拜《梁皇寶懺》時,

認為除了可以超薦亡者,甚至還能 讓生者得到消災、解厄、和祈福功 德;然而,學界卻有人認為它是假 藉梁武帝之名所成,兩極化的差 異,應如何界定它的地位與價值?

本論文的研究面向,將著重於《梁 皇寶懺》整體經典結構意義,與其 中懺悔滅罪要義的探討,希望能夠 釐清若干疑點並認知《梁皇寶懺》

對社會帶來的價值和影響。

《梁皇寶懺》屬於懺法之一種,

懺法本身是作為一種實踐的法門,

把已有的佛教教義融入儀式,再表 達出來的一種實踐成果。因此,它 背後必定隱藏了非常深刻的文化背 景與心理需求。而研究過程如何尊 重既有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把他 人的成果使用在自己研究中?因 此,研究懺法,研究者本身需要具 有綜合技能。6就筆者而言,除本身 略涉佛典外,常住寺院舉辦梁皇法 會,必須親身參與禮懺儀式,以親 身體驗的背景探討本論題,並引用 印順法師提出的「以佛法研究佛 法」,從前人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 討。在個人修持或佛教徒們禮誦《梁 皇寶懺》時,能更加瞭解經文義理,

真正達到禮懺的功效。

《梁皇寶懺》在每卷結束前以 出懺玄文及總括讚,綜述前所讀誦 之長行。本文前六章依序論述《梁 皇寶懺》作者、懺本解析、懺悔本 意、南朝禮懺之風氣及禮懺之益 等,綜結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乃因筆者每次禮 拜《梁皇寶懺》時都被懺文詞意深 刻,文詞優美,讚句鏗鏘有力而感 動。同時亦產生諸多疑問,諸如:

禮拜佛名之意義為何?每次誦完一 段長行後,禮佛時皆以「南無彌勒 佛」為首,以「南無觀世音菩薩」

為尾,而非一般懺法以「毗盧遮那 佛」等過去七佛為首?懺文引用諸 多譬喻故事,歷述地獄劫難,讀來 令人汗毛直豎,而故事中所犯的過 錯與現實生活環境太貼切,也引發 筆者對故事本末的好奇。諸如上 述,引發筆者想研究《梁皇寶懺》

的動機,並以用「以佛法研究佛法」

之方式,從《大正藏》各經論,找 回懺文原來意義,日後拜懺能更清 楚懺文之意義,及應發菩提心,以 達自他兩利。

第 二 章 論 述 懺 悔 滅 罪 的 涵 義。首先闡明「懺悔」一詞之由來 與原意,再依懺法歸類為三項,依

項目之解釋,得知《梁皇寶懺》乃 依取相懺之作法,依大乘經典禮拜 諸佛名號、隨文發露、勸請、隨喜、

發願、迴向等,要以實際的親力親 為,依法懺悔,《梁皇寶懺》即融 合大乘佛教的事懺和理懺。

研究《梁皇寶懺》需先瞭解其 時代背景及禮懺風氣,所以在第二 章也先就梁武帝製的〈金剛波若懺 文〉、〈摩訶波若懺文〉,和簡文 帝製的〈六根懺文〉、〈悔高慢文〉

及沈約的〈懺悔文〉略作論述。

第三章論述《梁皇寶懺》作者 與結構。

第一節先論《梁皇寶懺》的緣 起,此懺雖製於梁代,但現行流通 版則於元代作了修補。接著解析製 懺的作者何以是真觀法師,並說明 寶誌禪師擔任製懺發起人之緣由。

第二節是《梁皇寶懺》懺本的 結構,將十卷四十品的懺文,依序 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形式解釋,

比較《淨住子淨行法》結構上的差 異,總結《梁皇寶懺》強調「素食」、

「孝道」及「神明不滅」論,主張 出家僧眾應勤修此懺悔法門;而〈淨 住子淨行法〉則是重視依戒律精神 修持,原是設計給在家菩薩布薩的 儀式。

第三節論述《梁皇寶懺》禮拜之 佛名意義及依據,引諸經論說明為何 要禮拜過去七佛、三十五佛、五十三 佛及賢劫千佛;以及禮拜的諸佛菩薩 所發的願力。

第四章分析《梁皇寶懺》供養 讚、入懺文、出懺文及總括讚的結 構,這四種前、後方便法,未收錄 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中,可見 是後人加上的。畢竟懺文多屬文言 文,理解已是不易,又加上法會時 大眾同誦,實在來不及思考懺文原 意,所得到的效果有限。所以祖師 大德後來加了入懺文和出懺文,用 以讚佛功德、莊嚴道場,自陳罪業,

虔誠懺悔及功德回向;隨著懺文調 身、調心、調息,達到禮懺的效果。

出懺的功能是指懺悔的功課已經圓 滿,而向佛菩薩回向證明。

其次,在入懺文前還有一首「供 養讚」。《梁皇寶懺》十卷儀文中,

依序以佛教中常用的供養品約有 香、花、燈、塗、果、茶、食、寶、

珠、衣等十種供品,代表不同的功 德及象徵意義,以讚頌三寶種種功 德來供養諸佛菩薩,祈請佛菩薩降 臨壇場,加持會眾,而獻上歡喜至 誠之意。就如初次到他人家裡拜 訪,有事請教,藉伴手禮表達誠摯 懇切之意。《梁皇寶懺》每卷懺文 圓滿時皆有個尾讚,亦稱為「總括

(3)

讚」。把這一卷的大意,提綱挈領、

畫龍點睛的將重點指引出來。總括 讚最後並分別依卷數稱揚十地菩薩 名號。

第五章論《梁皇寶懺》的因果 故事,先分析徐立強的研究成果,

發現《梁皇寶懺》的譬喻故事不只 二十八條,因而重新整理論述,分 別就《梁皇寶懺》卷三、卷四的儀 文中,比較《梁皇寶懺》與《報應 教化地獄經》引用了十七個故事、

《佛說雜藏經》引用九個故事、《經 律異相》引用四個故事,和《雜阿 含經》的一個故事,共計三十一個 故事。若再加上卷一引用《護口經》

一則故事,強調口業之易犯難持,

則整部《梁皇寶懺》共有三十二個 故事。而故事的事由多以不信三 寶、不孝父母、傷害眾生、烹煮食 肉、飲酒鬥亂為主要過失。

比對過程,發現《梁皇寶懺》

引用諸經時,不僅在文字有所變 化,連犯罪對象也將原本的俗多僧 少,改成僧多俗少,用以約制當時 的僧眾,以保帝王之威望。

第六章論《梁皇寶懺》對現代 社會的價值與影響,則從古代經教 懺法的發展,審視現代佛教經懺之 盛行,從早期僧眾以禮懺為自修法 門,到後來以經懺為經營寺院之 道,早已失去禮懺法門的原意,所 以闢此章節探究其利弊得失,並提 出改進之建議,從而討論《梁皇寶 懺》對現代社會的價值與影響,回 歸原始拜懺的解怨釋結、消災解厄 的目的,而不是存著功利主義或求 功德的心態,重新回歸到自己生命 的清淨本性,勇於面對過錯,提醒 自己不再造做罪業,這才是懺悔的 精神。並以當前社會亂象為例,思 考為何在豐衣足食、資訊發達的時 代中,人們的心靈卻日益焦慮不 安,情緒容易失控呢?如果藉由宣 揚《梁皇寶懺》的教義及因果法 則,相信犯罪會逐漸降低,所以《安 士全書》云:「信因果者,其心常 畏,畏則不敢為惡;不信因果者,

其心常蕩,蕩則無所忌憚。一人畏 而行一善,萬人即增萬善;一人蕩 而造一惡,萬人即增萬惡。故曰人 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 因果,大亂之道也。」7外在環境 讓人心不安而感到痛苦,種種不祥 之氣瀰漫世間。吾人欲求福反得 禍,欲避苦卻為苦所逼,如果多數 人能信仰宗教,相信因果,就能化 戾氣為祥雲,轉苦緣為樂果。

近幾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很 多人適應不良,迷失本心,隨機殺 人的事件層出不窮,歹徒兇殘的殺

害無辜路人,行徑令人髮指,而隨 機殺人的目標很多是以沒有能力 反抗的幼童為主,造成父母擔憂臺 灣治安無法讓孩子平安長大。面對 層出不窮的天災,如地震、海嘯、

颱風、水災;及人為災害,如氣爆、

隨機殺人、恐怖攻擊、食安問題、

病毒孳生等負能量的事件時,身為 三寶弟子,會以「因果業報」來解 釋,但因果關係極其複雜。就算用 目前最大最精密的電腦,也難以運 算,況且又牽涉到過去、現在、未 來三世!我等凡夫眾生肉眼實難 看清,故不能亂做評論。但卻能從 佛法的修持改變自己,化解冤業。

1 《梁皇寶懺》即《慈悲道場懺法》, 惟《大正藏》第 45 冊無供養讚、

入懺、出懺、總括讚、回向讚,以 及入懺前的壇場灑淨等儀文。今以 世樺之《金山御製梁皇寶懺》為底 本。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簡稱為

「《梁皇寶懺》」。(臺北:世樺國際 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4 月版)。 2 元 魏 . 菩 提 流 支 譯 :《 佛 說 佛 名 經》,《大正藏》第 14 冊,頁 114 上-268 上。

3 未著姓名:《慈悲水懺法》,《大正 藏》第 45 冊,頁 967 下-978 中。

4 未著姓名:《慈悲藥師寶懺》,《卍 續藏》第 74 冊,頁 572 下。

5 《梁皇寶懺》,頁 196-197。

6 黃夏年,〈《中國佛教懺法研究》評 述〉(《世界宗教研究》卷一,2005 年 1 月),頁 150。

7 周安士著:《安士全書》(臺北市:

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898 年 10 月),頁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此份申請單為『非研究類申請單』 ,若有要研究發表,請改送研究類申請單,若之後造 成 IRB

所以試圖通過研究佛法尋求超越時空和文化文明的佛法深意,澄清 佛陀真實所要說的意思,探討針對所有的文化和時代可以宣講的佛

人 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 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 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 經創造性地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 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佛教學術研究,最初頗受日本的影響。如本世紀初葉蔣維喬的《中國佛教 史》 、黃懺華的《中國佛教史》 、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經過革命後,把佛教中國化、簡單化後,才有中國的理學。」 6 禪宗的繁盛是以唐代全國統一的大勢為時代背景的。惠能創立

首先,由於兩岸政治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兩地人間佛教的 理論與實踐形態方面存在一定的地方性差異。相對於大陸,台灣的

人物、佛教哲學、區域佛教、佛教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其中佛教史的研究尤為突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