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別說明 本研究的進行方式及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過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分別說明 本研究的進行方式及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過程"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六部份來書寫,分為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參與者、研 究時間、研究資料、資料的分析步驟及舉例、研究信賴度。分別說明 本研究的進行方式及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過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為求對主題有深入的瞭解與探討,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 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蒐集資料。質性的研究目的乃針對人們主觀意 識、經驗的現象作研究對象及內容,藉之發展出對世界之詮釋及了 解﹔且假定人們所主觀所意識到的經驗中,存在一些本質,及現象的 核心意義,而研究者針對不同人的經驗進一步運用嚴謹的方法,加以 整理、分析和比較,以了解現象的本質、經驗中的共通性。質性研究 善於描述現象的特質、意義、能掌握研究對象所表達的主觀意義,且 又能產生豐富詳盡的資料等特性,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因此選擇質性 研究法作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蒐集治療師團 體心理治療經驗資料的方式來進行探究,希望透過深入訪談及長期觀 察下跟受訪者互動,收集到深度的個人經驗資料,為理解心理治療師 的經驗,研究者將自己置身在精神科日間病房的團體心理治療情境 中,參與觀察心理治療師帶領一個精神病患人際互動心理治療團體,

每週一次,經驗歷時一年之團體歷程。從團體治療情境及會後討論之 參與觀察、正式深度訪談治療師中廣泛收集研究資料,之後再進行觀 察及訪談內容之分析工作。

(2)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參與者有協同研究者、研究訪談者、謄稿者、資料分析 者等,有關其背景及其訓練資料說明如下。

一、協同研究者----治療師

在研究目的、資料豐富程度等因素的考量下,本研究依下列向度 選擇協同研究者:

1.因研究須進行多次深入訪談,為比較快進入某種開放性的分享,研 究者以認識的心理治療師作為優先考量。

2.研究目的在理解心理治療師的團療治療經驗,選擇的協同研究者需 親自參與過三年以上的團體心理治療。

(一)治療師的背景

本研究邀請典型且能提供豐富資料的心理治療師參與本研究的 進行。本研究協同研究者為某公立醫院精神科的心理治療師。治療師 為一男性精神科主治醫師,年齡約在 38 至 42 歲之間,從事醫療系統 心理治療工作近十二年,一直使用精神分析取向為其理論背景,帶領 本研究之團體心理治療將近六年的時間,治療師經驗團體的互動並與 研究者就治療中的情境進行對話,訪談中治療師多次提及自己面對團 體治療的種種挫折心情,也分享著一個治療師面對僵局的種種心路歷 程,其中反應個人的生命態度。過程中在冷靜的敘說中仍有著情緒的 波動及轉折感動,過程中感受著心理治療師有話要說的意圖。

(3)

(一) 研究者和治療師的關係

當進入一個研究場域進行觀察研究時,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維持怎 樣的關係會影響到研究的順利進行與否以及觀察的結果,因而於此說 明研究者與治療師的關係。

研究者首先在 2003 年 11 月是因研究所課程需要而進入精神科病 房團體心理治療情境進行短期觀察,之後 2004 年 1 月研究者開始在 醫院實習,並先後以觀察員及協同治療師的身份參與團體,在這過程 中治療師同時是研究者的實習督導。2004 年 7 月正式邀請治療師參與 本研究,經治療師同意後,研究者與治療者形成研究者與資深團體心 理治療師的研究關係。但是由於研究者與本研究的治療師同時有督導 與被督導的關係,因此不可避免在研究關係中存在著權威及權力的議 題,針對此點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提高自己是否受到此關係的影響的 覺察,同時希望公開跟治療師就此進行討論。雖然研究過程治療師以 平等的方式與研究者互動,不過在整個研究過程勢必要面對督導與被 督導關係這個無可避免的影響之存在,儘量維持在彼此一定程度的信 任關係的基礎下有覺察地進行研究上必要的自由的發問及對話。

二、研究訪談者、謄稿者與資料分析者

本研究的訪談者、謄稿者及資料分析者由研究者自行擔任。以下 對研究者的相關訓練背景及經驗說明如下:

研究者大學就讀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於大四期間在北市療見 習,研究所期間於北市醫院精神科門診跟診並接案,對精神科病房工 作有初步的接觸經驗。大學畢業之後不管是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或在

(4)

近五年來研究者專注於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有關的進修,定期 參加國內外之研討會及專業課程,最近連續三年參加由北市療精神科 醫師帶領之精神分析文獻閱讀團體,目前仍持續進行中,此外,並定 期參與由台灣精神分析學會辦理之學術活動。平時也在有精神分析理 論背景的心理治療師督導下從事個別諮商工作,平均每週約有 16 小 時從事個別及團體諮商工作。大學及研究所階段修習各種諮商專業課 程,研究者熟悉訪談的同理、傾聽、問問題、摘要、引導及澄清回應 技巧。在碩二時修習質化研究相關課程,對質的研究精神及方法上有 初步的了解,同時與採用質性研究的其他研究者討論,並閱讀相關質 性研究報告及書籍以增進質性研究的能力。

(5)

第三節 研究時間

研究者於 92 年 11 月到 12 月間以團體觀察員身分來到團體心理 治療情境之中進行團體前導性觀察。之後 93 年 1 月到 93 年 12 月以 研究者身份來到團體心理治療情境之中進行團體及團體會後討論之 觀察,並在 93 年 9 月到 93 年 12 月中七次團體後立即跟治療師進行 對話訪談,收集治療者之資料。研究期間大事紀如表 3--1。

表 3-1 研究期間大事紀

時間(期間) 事件 92 年 11 月 17 日 進入團體

92.11---92.12 進行團體前導性觀察 93.01---93.09 建立研究關係

進行團體及團體會後討論之觀察 93.09---93.12 繼續進行團體及團體會後討論之觀察

與治療師進行訪談共七次,收集資料 93 年 12 月 27 日 離開團體及研究訪談關係

(6)

第四節 研究資料

質性研究除了採取對話、訪談的方式獲取資料外,也可以運用文 件資料分析,如日誌、信件、報導、會議紀錄、受訪者發表的文章等。

而這些資料乃是由個體或群體在生活世界中發生的一連串大小事件 所組構而成,所以應辨識生活史事件構成的要素,以利研究的訪談或 資料蒐集、分析。

本研究之研究資料以深度訪談治療師之資料為主,伴隨參與觀察 而輔以相關文件的收集,透過多元資料來源增進對主題的了解,也藉 此相互檢證。為深入了解心理治療師面對精神病患的團體心理治療的 僵局經驗,研究者在資料收集上採取以訪談為主,伴隨參與觀察團體 及團體會後討論,輔以收集治療師相關文件等三種方式。

一、正式訪談逐字稿

本研究之正式訪談在 93 年 9 月到 93 年 12 月中七次團體後立即 跟治療者進行對話訪談,收集治療者之資料,正式訪談以錄音方式進 行,事後由研究者本人轉譯成逐字稿。正式訪談資料編號一覽表如表 3-2。

3-2 正式訪談資料編號一覽表

次別 日期 訪談時間數 資料編號 1 93.09.20 27 分 FI1930920

2 93.10.04 39 分 FI2931004 3 93.10.18 41 分 FI3931018 4 93.11.01 69 分 FI4931101 5 93.11.22 59 分 FI5931122 6 93.12.06 66 分 FI6931206 7 93.12.27 112 分 FI7931227

(7)

二、參與觀察紀錄

每次觀察團體之後,會後會討論過程參與觀察,以治療困境及其 詮釋轉化歷程為觀察的焦點。將觀察結果紀錄在研究者之研究筆記。

筆記中之材料輔佐訪談之不足。研究筆記除了紀錄觀察治療師的治療 過程及討論過程,研究者也紀錄個人經驗到什麼?在研究過程,研究 者的轉變是什麼?研究者的學習是什麼?其中包括正式訪談中研究 者和治療師的互動情形﹔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的感受、心得、自我察 覺和反思等。

三、治療師相關文件

跟研究主題相關的治療師文件也在研究者的收集範圍,徵求治療 師的同意影印存放,並適時提供對治療師了解的佐證。本研究收集之 相關文件一覽表如表 3--3。

表 3--3 相關文件一覽表

編 號 說 明

D1 日間身心照護中心簡介 D2 人際互動團體契約書

D3 精障者的就業輔導之經驗及反思之文件 D4 從七信使談起之文件

(8)

第五節 資料的分析步驟與舉例

本節將說明有關研究資料的整理及編號方式及研究資料分析步 驟,並舉例說明如何進行資料的分析。

一、資料整理與編號

研究者將蒐集的資料分為「正式訪談紀錄」「團體觀察紀錄」「觀 察團體討論紀錄」和「相關文件」等四類。研究者仔細傾聽錄音帶內 容,並將訪談內容轉錄為文字稿,即為訪談文本,配合省思札記,充 分了解訪談文本的意義與整體脈絡關係。將訪談文本加以編碼分類,

包括受訪者、主題、訪問焦點等,以利資料分析使用。正式訪談紀錄 以 Formal Interview 字首 FI 為代碼,資料蒐集的訪談次別日期作為編 號的依據,受訪者陳述以 Narrator 的字首 N 代表為此資料第幾句的敘 說。觀察團體以 Observation Group 字首 OG 為代碼,觀察團體會後 會討論以 Observation Meeting 字首 OM 為代碼,資料蒐集的日期作 為編號的依據,相關文件以 Document 字首 D 為代碼,「相關文件」

則以資料出現的順序依序編號。資料編號的說明範例,見表 3-4。

表 3-4 資料編號之說明範例

編 號 說 明

FI4931101 93 年 11 月 1 日第四次正式訪談治療者

FI4931101N11 93 年 11 月 1 日第四次正式訪談治療者第 11 句敘說 OG930807 93 年 8 月 7 日現場參與團體的觀察紀錄

OM930807 93 年 8 月 7 日現場參與會後討論的觀察紀錄 D 3 第 3 份相關文件

(9)

二、資料分析步驟

本研究面對龐雜的原始資料,為了能達成任務,研究者採取以下 的步驟進行分析:如表 3-5

表 3— 5 資料整理與分析步驟

1. 謄寫逐字稿,反覆閱讀逐字稿以獲得整體感 2. 標示重要句子

3. 從文本中進行初層主題編碼

4. 確認初層主題間的相互關係並形成核心主題 5. 進行整份文本印象的整理

6. 掌握意義

7. 書寫與研究歷程反省

(一)謄寫逐字稿,反覆閱讀逐字稿以獲得整體感:將數位式錄音筆 內之內容如實轉謄為逐字稿,反覆閱讀以進入治療師的世界 中,經驗他的生命歷程及感受。

(二)標示重要句子:研究者從訪談文本中尋找符合研究問題有關的 重要句子,並加以畫線、標註或列出。在反覆閱讀逐字稿後,

對主題有一個粗略的雛形。

(三)從治療師的文本中進行初層主題編碼:反覆閱讀訪談逐字稿、

觀察紀錄,並劃出關鍵字句,在逐字稿右側預留的欄位中,記 下該段話語的關鍵意義,並加以編碼。例如:研究者以「治療 師經驗無意義感」作為初層主題編碼。如表 3-6。

(10)

表 3-6 治療師文本初層主題編碼範例

核心主題 初層主題編碼 重要句子 治 療 僵 局

--- 無 意 義

在團體中經驗成員的 無意義感

治療師經驗無意義感

病房工作團隊的無意 義感

被無意義感卡住

無意義是指什麼?講短今天的過程 對他的意義,講長一點就是在醫院這 兩三年有何意義,放更長一點這一輩 子的意義,從小到大,生病住院可能 不太會好,這樣的生命到底有何意 義 。 這 種 感 覺 會 不 斷 重 複 出 現 。

(FI4931101N09)

經常我也接受投射認同,我也接受沒 意義,被淹沒,團體三個月,責任盡 了,交給下一個。(FI4931101N10)

我的同事覺得帶中心團體沒有成就 感,士氣是很低的,所以從一個主管 對說我想改變中心的文化及氣氛。我 想做做看,之前對團體的感覺跟他們 一樣,想把時間混過去,很想可以不 要這樣子撐。現在看來是大家都認同 成員拋出來的無意義。完全降服在無 效中。(FI4931101N13)

團體過程中只付出,沒有收穫,我是 沒有辦法思考的。(FI3931018N10)

連結 鼓勵成員試著對抗內 心的分裂機轉跟其他 成員連結

我想指出一些現象,語言表達對一 些人來說好像沒有感覺,但我建議 大家去聽大家在說什麼。做這個練

(11)

治療者促進成員間對 話讓成員感到跟別人 的連結

治療師以人與人之間 平等互動表達我們是 互相影響的關聯性

習就是在對抗內心的東西,內心無 形的東西,將自己與別人分開。走 出來,試著聽懂別人在表達什麼。

沒有心思聽別人,是因為被自己的 問題佔滿或太快起分別心,只聽到 我們之間不同點,沒聽到彼此共同 的地方,給自己多聽多想的機會,

這 是 一 種 能 力 , 需 要 去 練 習 。

(OG921208)

工作過程在建立我跟他的連結,及幫 他整理自己內在各部分,包括在團體 中促進對話,讓他跟團體連結更好,

他一個沒有意義的發言,藉我這治療 者讓他的發言是對團體有意義的,讓 其他人感覺到跟他的連結,讓自己感 到跟別人的連結,感覺那個 here and now,我們就是在這裡一起工作,屬 於同一個團體,一起分享經驗的。

(FI6931206N09)

或許有成員會覺得為何治療者會因 為成員沒有回應而感到挫折,在互動 中我試著去邀請成員給我回應,我也 在跟成員要,這過程與成員以平等方 式互動,我相信這關係對成員是有意 義的。我可以選擇不重視他們,不把 他們當成我重要的客體,我也不會感

(12)

治療師的工作在幫成 員逐漸連結自己各部

治療師表達連結對他 的意義

我相信他們有收到。(OM930719 )

我在團體內試著找連結,連結與別人 的關係,也與自己身上的部份或自己 過去的某部分連結。人需要不斷整合 自己。個案需要治療師記得他,記得 他說過的話,因為個案的自我無法整 合,容易碎掉,個案需要在你心中找 到他自己。(OM930105)

連結有很多意義,連結帶給我的意義 感是很豐富的,連結有很多層面,做 一個治療者本身內在的部分的自我 連結,原我、自我及超我的關係,所 要壓抑潛抑掉的東西可否去意識,代 表人格中每個部分的力量可否去掌 握了解,內在對話狀況是怎樣,當治 療者本身這些部分越來越被意識之 後,自我分析能力就會變好,自己 人格比較 consistent 整合一點,當 你內在整合比較好之後,跟人連結就 比較好,從我身上看到的,我比較跟 人 有 些 連 結 , 連 結 更 豐 富 一 點 。

(FI6931206N08)

(四)確認初層主題間的相互關係並形成核心主題:研究者歸納初層 主題間的關係,以找出核心主題,核心主題可以被一個理論先 行定義或是用常識先進行假設。理想的核心數目以及核心主題 可以有多廣,端視研究目的以及實務上的考量。核心主題來自

(13)

於敘說者的言說內容,研究者必須找出之間的關係並決定核心 主題,讓呈現出內容的統一性,並讓不同讀者感受到意義。

(五)研究者進行整份文本印象的整理:研究者就個人所理解的含意 及脈絡予以摘要,並且針對主題做深入的綜合理解與詮釋,建 構治療師僵局經驗之發展歷程及分析其影響因素。

(六)掌握意義:研究者自治療師的文本中,探究跟研究主題有關的 問題及意涵。

(七)研究報告書寫與研究歷程反省:研究者在資料分析結束後,統 整各項資料以進行研究報告之撰寫,並反思研究歷程中個人的 體驗。

(14)

第六節 研究信賴度

Mishler(1990)認為傳統信度(reliability)的觀念並不適合應用於質 性研究,而傳統的效度(validation)概念運用在質性研究上則需要被重 新定義:質性研究有效性(validation)指的應該是,「是否具有信賴度 (trustworthiness)」,信賴度指的是將過程放入社會的世界裡去看,並 不應是強調客觀上的真實(truth)。

Lincoln(1995,引自許育光,民 89)認為從建構主義思考,「值 得信任」(trustworthiness)乃是質化研究的效度重點,並提出確實性、

可轉換性、可靠性和可確認性四個研究進行上可考慮的標準,如表 3— 7:

表 3— 7 質化研究值得信任度的重點

實証主義典範<--->建構主義典範

(嚴謹度) (值得信任度)

研究方法學之標準

• 內部效度

• 外部效度

• 信度

• 客觀性

類似方法學之標準

• 確實性、可信性

• 可轉換性

• 可靠性

• 可確認性

研究之真實性/倫理標準

• 公平性

• 真實性

許育光(民 89)提出在進行此類研究過程中,文本寫成可採取的 方法和研究者應考慮的要項,包括:

(1)清晰的轉錄受訪者所陳述的敘說資料,以逐意稿的呈現,以 及對脈絡清楚的交代和深厚的描述,來提高詮釋的「確實性」

與「可信性」

(2)在每個生命故事的詮釋進行上,提出多個角度的詮釋,用不同 的、可替換的詮釋觀點來看同樣的歷程,以能兼具「可轉換

(15)

性」

(3)對於每個片段的生命故事探求之間的「相關」與「連續」,詮 釋必須能圓融的說通每一個片段之間的關連,並能具備完整的

「內在一致性」和「可靠性」

(4)將所醞釀形成的詮釋觀點,與文本(受訪者)進行溝通、協商和 調整是詮釋進行上最重要的,因為必須要能確定自己所說的 是他的故事,並且以相互賦予意義的協商歷程來達成「可確 認性」

為求研究資料的可信賴性,研究者依據上述文獻提供的幾個觀念 作為研究者檢證資料信效度的依歸,也就是研究者從下列方式儘量去 回應文獻中所提確實性、可轉換性、可靠性和可確認性四個研究進行 上可考慮的標準,以增進本研究的信效度。

一、多元資料檢核訪談內容的一致性

研究者蒐集多元資料,包括訪談、觀察、文字資料,並且訪談的 資料達到飽和(redundancy)反覆出現類似的內容才停止訪談。除了正 式訪談之外,研究者還運用參與團體觀察、參與會後會討論以及文件 資料,以藉由不同方式的資料收集檢核訪談內容的一致性,務求研究 資料的嚴謹性。

二、與治療師討論以達成「可確認性」

與本研究之協同研究者— 治療師討論,與之進行再度對話、核 對、討論、回饋、補充與勘誤,以增加對話效度。與治療師進行溝通、

協商和調整是詮釋進行上重要的,因為必須要能確定自己所說的是他

(16)

三、檢核詮釋以能兼具「可轉換性」

本研究的研究者在進行訪談之前閱讀相關文獻,以增進對此主題 的敏感度,並於本研究結論撰寫、詮釋的過程中與研究者之指導教 授、博士班學姐以及專長質性研究的昔日同事進行討論,進行檢核,

讓本研究的詮釋更能兼具「可轉換性」

四、清晰的轉錄受訪者所陳述的敘說資料以提高「確實性」

本研究報告中,研究者清晰地轉錄受訪者所陳述的敘說資料並描 述資料的分析步驟及詮釋的形成與進行過程,冀望使研究進行過程能 更透明,以盡力達到提高詮釋的「確實性」與「可信性」

五、自我省思

值得信賴的知識除了依據研究過程和文本寫作的專業性訓練 外,也需要作者深切反省自己的知識論假設、價值觀、田野中的權力 關係與研究過程中的倫理議題。研究者持續地反省出現的問題,在訪 談的過程中隨時摘記自己的反思與感觸,以作為理解及詮釋文本時的 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首先,在前言對於為什麼要進行此項研究,動機為何?製程的選擇是基於

利用 Web Survey 來蒐集資料有許多的好處。許多研究者利用 Web Survey 進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於可以降低成本、即時的回覆。然而,Web Survey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 RFID 安全性的研究,2003 年首先由 Weis 等 學者提出了 RFID 認證協定之論文,開啟了 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