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農村再生發展潛力評估機制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農村再生發展潛力評估機制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不動產經營系(所) 碩士論文. 農村再生發展潛力評估機制之研究 -以屏東縣為例 A Study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Rural Regeneration Development - in Ping-Tung County. 指導教授:張桂鳳 研 究 生: 陳 佳 鈴.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六. 月.

(2) A Study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Rural Regeneration Development in Ping-Tung County. Advisor: Dr. Kuei-Feng Chang By: Jia-Ling Chen.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Program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Pingtu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Pingtung, Taiwan, R.O.C. June, 2012.

(3) 0. 83. U 90. •#. TOI. @ ^. #. : ?i. I00S0C66. WW!. ^ ^ f ' ^ T ^ # ^ 0 83 ^ 9 0 ^ t > 0 I ^ # f - '. 4 *. :. If. W ^ V T ^ ^ ^ T S I.

(4) m$.m. m % n t#flwi -ttkx * -f 100. ^ *N£& :. 4-*£*tte4b #. 2. * -t * « t. ^m%Lm%±&faJLi&x. •. M i l. ^,H^. Xfmx t $L' JE#4#. ffr. t4L_t. 3: t -fit a. • @ J i ? ' J ^ X ^ i K J L ^ ^ ^ # * , t t * M 0 4 # - 06 Jj 28 H l # * i . ? ! | t X ^ H. mt A :. lSMi*». E-mail : lynn77326@hotmail.com.

(5) I. Z. U. 9. if. I 0 I. m. ^. : M. +. #. :Y*S-. 4f¥f* : ^. (4*0. W. ¥#W¥4»*»#KHt#JHn|riin(FB.

(6) 摘要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出現異常氣候頻率逐年升高,永續發 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極力推動之重點方向。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揭示" 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強調生活、生產與生態環境並重"的理想。農 村發展必須建立一個永續發展的機制,臺灣為落實農村永續發展的 理念,提出"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的觀念。 台灣農村人口嚴重外移,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不足,農村高齡化 等因素造成農村窳陋敗壞,農村社區生活機能低,使得農村產業環 境受到衝擊,急需整頓再生。又逢 2010 年「農村再生條例」通過, 政府將以三生並重與計畫導向之規劃,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 化再生,改善基礎生產條件,維護農村生態及文化,提升生活品質, 建設富麗新農村為主要目標。 為實現富麗新農村,需有賴完善的農村規劃建設,其農村建設 更需以完整之農村資源資料為規劃依據,探討既有農村相關人文、 自然、產業及文化資源等,俾使農村蛻變再生。 本研究可歸納以下結論: 1. 全體受訪者於「永續農村評估指標」 、 「社區現況條件」與「農村 發展潛力評價」之構念平均值皆為4以上,最高「農村發展潛力 評價」與最低「社區現況條件」,兩者間相差0.07範圍內,表示 皆為重要。 2. 另外,以問卷調查對象不同屬性作為分作變數,探討其看法之差 異性,結果顯示整體構念以「職業」作為分組變數,以職業為農 工業認同度最高;以「教育程度」作為分組變數,以教育程度為 國小以下之受訪者認同度最高。 3. 根據路徑分析結果,本研究假說皆成立。永續評估架構是會直接 影響農村發展潛力評價,或是要透過中介變數,即「社區現況條 件」而間接影響農村發展潛力評價。此外,社區現況條件亦是會 直接影響農村發展潛力評價。 關鍵字:農村再生、農村社區、發展潛力評估、永續發展.  . I   .

(7) Abstract The global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bnormal weather frequenc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 effort to promote the key directions. Nat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n reveal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ural development must be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ol, proposed "life, production, ecological concep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iwa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Rural industrial environment is under attack, because of Taiwan's rural population a serious reloc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rural aging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rural corrupt, low life function, the rural urgent need to rectify the regeneration. Rural Regeneration Act of 2010 , the Government will be juniors and try and project-oriented planning,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activation, to improve basic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maintain the rural ecology and cultu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building a rich and beautiful new rural as the main target. Achieve Wealthy rural, need to depend on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rural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 basis, to explore both rural and humanities, natural, industr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o that rural transformation regeneration.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ustainable rural assessment tool "," community condi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construct the average value were above in the 4 in all respondents. The highest and lowest, the aver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0.07,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recognition. (2) The different attributes of the survey as a grouping variabl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vie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pation" as the grouping variable, the level of occupation for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recognition; "education" as a grouping variabl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recognition. (3)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path analysis, the hypotheses are true. "The sustainable rural assessment tool "is a direct impact on " rur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 or " rur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 indirect effects through intervening variables" community conditions ". In addition, “community conditions " is a direct impact on " rur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 Keywords: Rural Regeneration,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   .

(8) 誌謝 感謝 恩師張桂鳳 副教授帶領學生對研究方向的導引,使本論文順利 完成,並提供多元實務學習的環境,增廣實務操作經驗,使學 生獲益良多,謹致由衷的謝意與敬意。 感謝 口試委員林豐瑞 副教授與周伯丞 副教授不吝賜教,於論文評 審時的指正與建議,使本文得以更完善。 感謝 賴碧瑩主任、鄭博文老師、白金安老師、李春長老師、呂宗盈 老師、黃名義老師,於研究所就讀期間,專業領域上對學生的 指導與教誨,讓學生獲益良多,學生謹記在心。 感謝 於行政事務上張富雄助教與胡怡如助教的協助。 感謝 好友咪咪與瑤瑤,於研究所期間患難與共,謝謝你們對我的關 照與協助,無論於喜怒哀樂情緒中,有你們的陪伴讓我倍感溫 暖。 感謝 研究室成員之亞男學長,怡君、慧雯、育真學姊照顧與課業上 的協助,及慧蓉、佩宸、詩婷、佩凡、詩雅學妹,佩慈、展晟 與欣佩的協助與陪伴。 感謝 同學小濱、維倫、進賢哥、韻芬、慧倩姊、瓊杏姊、張利大哥、 魯昌大哥、婕妤、俊凱、明維及其他同學,於學業生活上一路 上的協助與實務經驗分享。 感謝 敬愛的父母親傾盡心力對我的關愛與照顧,使我在物質與精神 生活上不虞匱乏專心於學業上,亦謝謝摯愛家人不時於我面對 困難,給予疼愛與包容,謝謝你們作為我堅實的後盾,衷心的 感謝與祝福。 最後,將這份喜悅與榮耀獻給我最摯愛的家人及朋友們。 陳佳鈴 謹誌於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不動產經營系研究所 2012 年 7 月 III   .

(9) 目錄 中英文摘要 誌謝 目錄 圖表目錄. I III IV VI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資料蒐集方法. 3. 1-3. 研究範圍. 5. 1-4.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文獻回顧 2-1. 2-2. 2-3. 2-4. 7. 永續發展. 7. 2-1-1. 全球永續觀念發展歷程. 7. 2-1-2. 永續社區. 9. 2-1-3. 永續建築環境評估指標. 22. 農村社區 2-2-1. 農村社區定義. 22. 2-2-2. 農村社區規劃之層面. 26. 28. 農村再生 2-3-1. 農村再生政策. 28. 2-3-2. 農村再生計畫. 35. 42. 綜效理論 IV .  . 11.

(10) 2-5. 44. 小結. 第三章研究方法. 45. 3-1. 研究架構. 46. 3-2. 研究假說. 46. 3-3. 研究設計. 49. 3-4. 樣本取得. 57. 第四章實證分析. 71. 4-1. 樣本結構分析. 71. 4-2. 敘述性統計. 73. 4-3. 信度分析. 75. 4-4. 變異數分析. 76. 4-4-1. 整體構念與領域變項之差異分析. 77. 4-4-2. 整體構念與個人變項之差異分析. 78. 4-4-3. 各構面與個人變項之差異分析. 83. 4-5. 相關分析. 87. 4-6. 路徑分析. 90. 4-7. 小結. 98. V   .

(1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01. 5-1. 結論. 101. 5-2.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111. 附錄一. 111. 附錄二. 120. VI   .

(12) 表目錄 表2-1永續社區之研究內容. 11. 表2-2 SBTool評估工具項目內容(2012年版). 14. 表2-3 LEED評估系統比較表. 16. 表2-4 EEWH家族共用指標部分(2012更新版). 19. 表2-5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 21. 表2-6社區定義說明彙整表. 23. 表2-7農村規劃整層面分析整理. 26. 表2-8農村發展規劃建設方案與農村永續發展目標之關係表. 28. 表2-9本研究初步展開之綜效相關文獻. 43. 表3-1操作性定義-永續農村評估指標. 51. 表3-2操作性定義-社區現況條件. 52. 表3-3操作性定義-農村發展潛力評價. 54. 表3-4永續農村評估指標之問卷題目. 54. 表3-5社區現況條件之問卷題目. 56. 表3-6農村發展潛力評價之問卷題目. 56. 表3-7問卷對象計畫發放情形. 58. 表3-8專家學者研究領域. 58. 表3-9社區基本資料. 59. 表4-1問卷發放分析. 71. 表4-2一般問卷樣本結構分佈表. 72. 表4-3敘述統計分析結果. 74. 表4-4整體構念與個別構面Cronbach’s α 值. 75. 表4-5領域別與整體構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77. 表4-6性別與整體構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78. 表4-7年齡與整體構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0. 表4-8職業與整體構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1. 表4-9教育程度與整體構念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2. 表4-10整體構念之相關分析結果. 87. 表4-11整體構念之相關分析結果-職業. 88. 表4-12各衡量構面之相關分析結果. 89. 表4-13農村再生發展潛力評價模型之迴歸分析模式摘要表. 92. 表4-14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整體環境改善及公共設施建設 93. (C1)之影響效果 VII   .

(13) 表4-15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個別宅院整建(C2)之影響效果 表4-16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產業活化(C3)之影響效果. 94 95. 表4-17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文化保存活用(C4)之影響效果. 96. 表4-18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生態保育(C5)之影響效果. 97. 表5-1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農村發展潛力評價之總效果. VIII   . 102.

(14) 圖目錄 圖1-1 研究範圍. 5. 圖1-2 研究流程圖. 6. 圖2-1國內與國外永續發展的歷程要點. 8. 圖2-2永續社區概念轉換-以「環境」優先圖. 10. 圖2-3永續建築評估工具的議題範圍圖. 13. 圖2-4 CASBEE建築環境效率BEE計算公式. 18. 圖2-5生態社區評估體系主要結構. 20. 圖2-6農村再生推動架構. 32. 圖2-7農村再生執行流程圖. 33. 圖2-8培根課程四階段課程目標. 34. 圖2-9農村再生相關法令. 35. 圖2-10農村再生計畫流程圖. 41. 圖2-11本研究議題. 44. 圖3-1本研究整體操作與分析流程. 45. 圖3-2本研究架構. 46. 圖3-3問卷設計圖. 49. 圖3-4屏東縣農村再生評估指標. 50. 圖3-5崇蘭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1. 圖3-6崇蘭社區蕭氏家廟文化園區. 61. 圖3-7中正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1. 圖3-8中正社區鄰里公園. 61. 圖3-9和興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2. 圖3-10和興社區屏東大主鋤農場. 62. 圖3-11頂柳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2. 圖3-12頂柳社區社區綠美化. 62. 圖3-13大洲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3. 圖3-14大洲社區社區綠美化. 63. 圖3-15永安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3. 圖3-16永安社區屏東市棒球場. 63. 圖3-17 華山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4. 圖3-18華山社區瑞光夜市. 64. 圖3-19 林邊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5. 圖3-20 林邊社區河濱公園. 65 IX .  .

(15) 圖3-21 塭豐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5. 圖3-22塭豐社區漁塭漁業. 65. 圖3-23燄溫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6. 圖3-24燄溫社區街景. 66. 圖3-25賴家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7. 圖3-26賴家社區日本神社遺跡. 67. 圖3-27 六根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7. 圖3-28六根社區楊家宗祠. 67. 圖3-29羌園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8. 圖3-30羌園社區人造景觀. 68. 圖3-31田中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8. 圖3-32田中社區京堂兆. 68. 圖3-33田道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69. 圖3-34田道社區麟洛火車站. 69. 圖3-35新田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70. 圖3-36新田社區濕地公園. 70. 圖3-37麟趾社區培根課程上課情形. 70. 圖3-38麟趾社區人造景觀. 70. 圖4-1路徑分析結果圖. 91. 圖4-2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直接或間接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整體環境改善及公共 93. 設施建設(C1)之路徑分析圖 圖4-3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直接或間接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個別宅院整建(C2). 94. 之路徑分析圖. 圖4-4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直接或間接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產業活化(C3)之路 95. 徑分析圖. 圖4-5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直接或間接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文化保存活用(C4) 96. 之路徑分析圖 圖4-6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直接或間接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生態保育(C5)之路. 97. 徑分析圖. 圖5-1永續農村評估指標透過社區現況條件對農村發展潛力評價之路徑分析總效 果圖 103. X   .

(16)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加上人類過度開發以致地球高溫化,酸 雨、森林枯竭、臭氧層破壞等異常氣候現象,出現頻率逐年升高,永 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極力推動之重點方向。永續發展基本意涵為" 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發展之需要"。近年來,永續 發展漸為大家所重視,其涵義至為廣泛,包括了環境、社會、經濟等 三個層面。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中,揭示了"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強調生活、 生產與生態環境並重"的理想。透過三生環境的均衡建設,進一步落 實永續發展。農村發展必須建立一個永續發展的機制,臺灣為落實農 村永續發展的理念,提出"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的觀念,農村永續 發展的目標才能落實。農村永續發展涉及層面範圍廣,首先必須促進 農村產業發展以活絡農村經濟,使村民所得及經濟獲得改善;其次加 強農村公共建設,以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使村民能夠安居樂業,促進 農村永續發展;第三維護農村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顯現農村生氣盎 然的景象使農村更具吸引力而永續發展;最後則應充實村民社會文化 方面的內涵,維護農村文物及傳統風貌,顯現農村的獨特風格而永續 發展(劉建哲,2010) 。 台灣發展過程中,都市的建設遠優於農村發展,拉大城鄉差距, 城鄉發展失衡。但台灣農村幅員分布廣闊,農村建設淩亂,過去無規 劃式成長,加上農村年輕人口嚴重外移,居住者多為老年人,在傳統 產業無人繼承的同時,農村呈現低收入、低就業的現象。藉由社區營 造計畫,可以發現這些老舊甚至偏遠地區的社區村落,其公共設施建 設不足、生活品質低落,生態環境破壞,景觀風貌喪失等農村窳陋敗 壞,生活機能低,使得農村產業環境受到衝擊,整體農村社區的發展 呈現分散、零散式的發展,缺乏統一整體規劃,即使農村社區本身擁 1   .

(17)  . 有豐富文化及產業特色,但皆未能顯現出來,急需整頓再生。 許多國家面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趨勢,紛紛將重建傳統特色之農 村列為重要之施政,2009 年政府推動「愛台 12 建設」於城鄉發展方 面,將推動農村再生,振興老舊及發展落後地區的經濟活力,打造城 鄉嶄新風貌。又逢 2010 年立法院已三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 ,政府 將以三生並重與計畫導向之規劃,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 改善基礎生產條件,維護農村生態及文化,提升生活品質,建設富麗 新農村為主要目標。  政府企圖透過「農村再生條例」制定改善農村諸多問題,解決缺 乏整合性農村發展政策,作為農村發展的法制基礎。農村再生條例提 及,以農村社區為計畫範圍,由農村社區在地組織或團體依據居民需 要,研提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計畫之「農村再生計畫」,並以社 區公約方式強化社區「自主管理」,鼓勵社區居民自發性提出農村再 生計畫,達到「由下而上」共同參與的治理目標。 多年來,政府對於農村基層建設與農村發展之投入,不遺餘力, 希冀改善農村地區的工作條件與生活水準,但是一則由於農村發展及 規劃理念模糊不清,導致盲目投資與資源浪費的情形嚴重;二則由於 缺乏農村規劃與建設的專責機構,致整體性與前瞻性之發展策略與規 劃不足,難免造成事倍功半與資源誤用等情事,影響國家社會經濟整 體之發展與進步。農村基礎建設與實質環境的改善,偏向於少數地區 的硬體建設,缺乏長期性、整體性與前瞻性的發展策略,法制化不足, 不易達成整體農村發展之目標,滿足村民生活改善之要求。然而,農 村再生計畫核心概念為希冀透過改善農村老舊、破敗生活空間,針對 農村不足的部份進行規劃與改善,創造一個適合兼具合理化及現代化 的農村生活。為實現富麗新農村,需有賴完善的農村規劃建設,其農 村建設更需以完整之農村資源資料為規劃依據,探討既有農村相關人 文、自然、產業及文化資源等,俾使農村蛻變再生。 從前期張桂鳳(2011)已導入永續觀點運用於屏東縣農村社區評 估系統研究,但未探討農村社區資源,故本研究延續前期研究建置之 「低碳農村評估架構」為基礎,導入農村社區資源環境獨特性,進一 2   .

(18)  . 步探討農村基礎條件的自然環境、生活文化與產業經濟等評估構面之 影響程度,符合不同特徵條件限制之下的農村社區發展,調整農村居 住水準及產業政策,助於農村競爭優勢,同時提供公部門農村再生發 展潛力評價之基礎,打造屏東縣農村社區發展潛力評價模型。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所述: 1. 探討國內外永續建築環境評估工具應用於屏東縣農村社區達 成永續目標操作之適用性。 2. 探討不同屬性問卷調查對象對農村發展潛力評估看法之差異 性。 3. 探討農村社區追求永續發展透過農村社區的生活、文化、自 然、產業等環境條件,研擬農村社區未來發展方向之定位。 4. 探討導入永續發展概念,有效提昇農村再生計畫推動可行性, 落實農村社區實質發展。 5. 研擬屏東縣農村社區之農村再生發展潛力評價模型,作為公 部門推動農村再生參考。. 1-2 資料蒐集方法 一、文獻回顧法 文獻回顧法又稱為歷史文獻法(Documentary Historical Method) 是系統蒐集與客觀評鑑過去事實的資料,能考驗有關事件的因果、成 效或趨勢,以利瞭解過去及預測未來(陳建和,2002) 。本研究利用 文獻資料對相關的理論以及國內外文獻,修正相關研究的貢獻和不足 之處,並以國內外相關之研究成果,作為論文架構、假說建立與問卷 題項之參考依據。 二、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以 Likert 五點尺度量表作為問卷調查架構,探討永續農村 評估架構對農村發展潛力評價之影響,以永續農村評估架構為基礎, 3   .

(19)  . 希望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農村社區對於考量農村社區基礎現況環 境下,對農村社區發展潛力評價的觀點看法。 三、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架構與假設,針對蒐集之資料,以 SPSS 第 12 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與檢定步驟,包含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相關、 徑路分析法等分析探討。 (一)敘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 包含填答樣本的次數、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了解樣本基本 特性分布之情形。並以描述性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平均數及 標準差分析,以瞭解填答樣本在各變項的一般反應,來分析問項的整 體情況。 (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信度(Reliability)」,係指該測量工具所衡量的結果是否具有 穩定性(Stability)或一致性(Consistency) ,即一個測量工具在測量 某持久性心理特質的一致性或穩定性。 在信度方面,則根據榮泰生(2006)指出的信度評估標準:總量表 Cronbach’s α 值大於或等於 0.70 以上時,屬於高信度;Cronbach’s α 值介於 0.35 到 0.70 之間時,屬於尚可;Cronbach’s α 值小於 0.35 時 則為低信度,作為本研究量表的信度篩選標準。 (三)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採用 Pearson 相關分析,用來測量二個變項間的關係強度,用皮 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取得不同變項之間的相關係數(γ) ,作為衡量 二個變項之間關聯程度之指標,亦即檢定虛無假設之相關性假設,其 相關測度值應介於–1 和+1 之間,相關係數之絕對值愈大,代表兩變 項間的相關愈高;當其值等於零或接近零時,則表示兩變項間彼此沒 有關係存在。 (四)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針對受訪者個人屬性變項,以變異數分析檢定受訪者個人 4   .

(20)  . 屬性變項於「永續農村評估指標」、「社區現況條件分析」及「農村 發展潛力評價」衡量構念及各構念之衡量構面有無顯著差異。此研究 統計方法主要在探討其在區間尺度變項上之差異情形,用以比較及檢 定不同個人特徵等,於各研究構面上之差異性,觀察 P 值是否達到顯 著水準(如 P<0.1 則代表顯著差異、P<0.05 為非常顯著差異、P< 0.01 表極顯著差異)。 (五)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 為驗證出變數之間的相互因果關係及方向性,根據所搜集的資料 利用多元迴歸方法的強迫進入法加以分析檢定,以求迴歸係數的方法 求取每一路徑之路徑係數,並以路徑圖來說明各變數間可能的因果關 係。.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選定範圍以參與 100 年度南部地區加速培根計畫之屏東 縣屏東市、麟洛鄉、林邊鄉、佳冬鄉合計 17 農村社區之培根學員作 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如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範圍 5   .

(21)  . 1-4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方法建立 研究範圍、.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蒐集與回顧 研究範圍與流程. 文獻蒐集與回顧. 永續發展 農村再生. 研究內容  研究動機與目的之 確立  研究範圍與流程之 確立.  藉由文獻探討,確 立後續問卷設計 之基礎依據. 農村社區 綜效理論.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 問卷設計 研究對象. 實證分析. 數據統計 問卷分析. 結論與建議. 實證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1-2 研究流程圖 6 .  .  研究方法、架構與假 說之確立  農村再生發展潛力 評估機制之問卷內 容擬定.  應用資料分析方 法為信度分析、相 關分析、變異數分 析與路徑分析  研究架構與假說 之驗證分析  整合專家所評定 農村再生發展潛 力評估機制之適 宜項目與基準  後續研究建議.

(22)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將探討永續發展、農村社區、農村再生、綜效理論等面向 進行分析。 2-1 永續發展 2-1-1全球永續觀念發展歷程 國際間陸續針對環境、都市、建築之未來發展發表宣言,同時積 極召開永續、生態、綠、健康建築相關的國際研討會,會議中除訂定 其相關內容,也確立出未來的發展方向。綜觀國際趨勢,未來建築的 發展勢必與永續、生態、環境、健康等議題息息相關。 人類自 1960 年代即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隨即於1962年北歐國 家論述發表《寂靜的春天》引爆永續建築議題;1970年代石油能源危 機等,為了經濟考量而犧牲了健康的條件,也造成許多疾病的發生, 地球環保意識初步覺醒;1972年聯合國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人 們對環境污染現象有了高度重視,永續建築議題正式被提案討論。 1983 年在聯合國會議中正式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討論永續建築的議題。至1987年的「蒙特婁公約」針對地球保護層一 臭氧開被破壞,影響全球人類生計之問題,開始真正對全球性課題進 行討論與執行。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廬召開之地球高峰會,發表了 「里約宣言」,會議中所提出的「21 世紀議程」,再度對地球環境 已產生全球性氣候變遷發出警訊。 1995年土耳其伊斯坦堡「城市高峰會」、1997年日本「京都議定 書」,2002年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之地球高峰會等,無一不為下一世 代人類生活環境的發展進行研討與準備。探討議題由消極保護的「環 保」、「省能」,邁向積極因應的「永續」、「生態」。如圖2 -1所 示,有關永續發展概念之形成與應用方向。. 7   .

(23)  . 時間. 國外. 國內. 在斯德哥爾摩提出人類環境大會宣言. 1972. 國際間提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地球 村概念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提 出 Our Common Future  Brundtland 報告,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 強調代際公平(正義)的理念。並在 42 屆 聯合國大會通過,正式定義永續發展係指 『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 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 1980 1986. 1987. 地球高峰會,發表里約環境和發展宣言, 19 92地球高峰會,發表里約環境和發展宣 並提出 21 世紀議程(Agenda 21)  言,並提出 21 世紀議程(Agenda 21)  行政院成立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  1994 日本「京都議定書」. 1996 1997 1999. 行政院核定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改組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將永續台灣評量系統計畫納入永續台 灣願景與策略  完成台灣 21 世紀議程,包含 5 大篇及 22 個領域 . 2000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WSSD plan of Implementation)提出五大優先之議題: 水資源、能源、人類健康、農業與生物多 樣性 . 20 02完成台灣永續發展計畫,共列管 297 項 完成台灣永續發展宣言及台灣永續指 標系統並發布評比結果 . 2003. 台灣永續指標系統包含 6 大領域 42 項指標. 2003~2005 2006. 擬定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草案 . 2008. 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 2009. 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包含 12 個面向、41 個議 題及 99 項指標  第二(新)版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包含 12 個面 向、41 個議題及 94 項指標  經建會提出各部會辦微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方案標準作業程序  2012. 2010. 地球高峰會,訂定一份新的國際環境協 定,並將引導國際對永續發展的政策行動. 圖 2-1 國內與國外永續發展的歷程要點 . 8   .

(24)  . 2-1-2永續社區 永續社區的理念起源於人類對於居住環境得關切與思考,不僅是 滿足目前的需求,更顧及下一世代的生存發展空間,在三生系統的向 度下,彼此相容共存。首先回溯永續社區形成之背景,在人類長期以 來對於環境破壞的反省中,以生態的概念投入於規劃領域的範疇,重 新思考環境所蘊含得價值與意義,使得生態規劃的新思維典範應運而 生。 然而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永續社區僅是概念性的討論缺乏實質性 的內容,使得各領域之論述產生分歧。因此,透過文獻之整理與回顧, 整合歸納出永續社區的內涵,探究其達成目標的途徑,並作為後續研 究之基礎核心。 一、永續社區之內涵 永續社區(sustainable community)最初概念出現於1992年在里 約高峰會《21世紀議程》(Agenda 21)中,此議程中重要的議題為 社會的永續性(social sustainability),強調人類未來的發展必須能確 保人們享有充分的收入、健康、教育及其他如選擇的自由、個人尊嚴、 社會正義等。於是永續社區的概念正式發生,它是一種為維持經濟效 率、環境整合、及社會公平(Young,1992)下的社區發展模式,以 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社會永續三邊體(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作 為其發展基礎。經濟永續強調經濟的多元性與和環境的相容性,環境 永續強調健康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而社會永續則強調社會正義, 此三面向間是互相連帶也互相影響,這是永續社區強調三者「均衡發 展」的中庸精神。 由於永續社區的範疇廣泛,因不同地方居民需求與資源特性有所 差異,故難以定義永續社區。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包括有以永續發 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者,如:Barton(2000)、Beatley(1998)、ODPM (2004)、Roseland (2000)、SustainableSeattle (1998)、李永展(2005a)、 吳綱立(2005);另外從綠建築及生態社區角度切入者,如:林憲德 (1997)、內政部建研所(2004);亦有從環境共生角度社區切入者,如 9   .

(25)  . 日本環境共生住宅推進協議會(1998),或是綜合多重角度者,如:經 建會(2004)。綜合相關文獻,本研究將永續社區定義為:向地球取用 最少自然資源、產生最少廢棄物,並能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民眾參與 及社區治理,讓居民與未來子孫以及地球環境皆能維持可持續發展的 社區。但永續社區隨地區環境及社區需求的改變,不斷的由居民及規 劃者共同來界定,而真正的永續社區應是一個處於動態平衡的社區, 其會隨著環境及居民需求的改變,不斷的進行自我調整。 永續發展強調自然生態及其開發程度間的平衡關係,亦即追求生 態的永續性(盧誌銘、黃啟峰,1995),而人類的居住環境乃生態系統 與自然循環的一部份,唯有自然與生活共存才是追求永續的最適途徑 (賴奕錚,2003)。在現實情況中為了突顯面面俱到的永續社區發展(林 伯勳等,2001),常易造成奠基於環境之特質遭致模糊與侵擾,於是 此時堅持以「環境優先」為根本訴求的生態社區,便成為永續社區最 好的代言人。如圖2-2所示。 環境. 經濟 社會. 社會. 環境. 經濟. 圖 2-2 永續社區概念轉換-以「環境」優先圖 資料來源:江哲銘(2004). 生態社區與永續社區共同目標皆為追求人與環境共生共存,而差 異性在於關注角度之不同。生態社區,是永續社區的概念被提出之後 而發展出來的操作模式,它聚焦了社區龐雜營造中先期的工作方向, 十分明確地將生態的設計注入社區的想像與作法當中,認為人類無法 脫離自然生態的基礎,唯有與環境之間和諧共存才能維持自然系統的 運作正常,才能達到永續,所以永續社區是一種概念的架構,而生態 社區則是一種操作的方法,具有「社區生態化」的想像,是從生態的 角度來落實永續社區的目標(倪進誠等,2004)。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將永續社區之研究內容如表2-1所示:  10   .

(26)  . 表2-1永續社區之研究內容  年 學者 1992. Young. 1995. 盧誌銘、黃啟峰. 1997. 1998 1998 2000 2001. 林憲德 日本環境共生住 宅推進協會 Beatley SustainableSeattle Barton 林伯勳、李永展. 2003. 賴奕錚. 2004 2004 2004. ODPM 經建會 內政部建研所 倪進誠、林冠 慧、張長義 吳綱立. 1998. 2004 2005. 研究內容 以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社會永續三邊體概念作為 其發展基礎角度切入 強調自然生態及其開發程度間的平衡關係,亦即追 求生態的永續性,以生態社區角度切入 從綠建築及生態社區角度切入 從環境共生角度社區切入 以永續發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 以永續發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 以永續發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 以環境優先為根本訴求的生態社區角度切入 自然與生活共存才是追求永續的最適途徑,以環境 共生角度切入 以永續發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 綜合多重角度切入 從綠建築及生態社區角度切入 具有社區生態化的想像,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落實永 續社區的目標 以永續發展及社區規劃角度切入. 2-1-3 永續建築環境評估指標 一、永續評估指標之發展歷程 張桂鳳 (2004)指出永續評估工具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且已經 有完整的成果與應用。然而各國依據其地域的特性與文化,發展出適 合其所需求的評估指標。 目前許多國家及國際性組織已著手建立永續建築評估工具與指 標,並有完整的成果與應用,相繼擬定指標建立之準則架構,以做為 評估模型建立之共通基礎,提供其他國家發展出適合其環境特性、經 濟、社會文化等需求之評估指標(張桂鳳,2005)。 因此,所謂的評估工具應涵蓋何種之議題面向與範圍,才可為基 本的、合理的建構模型之判斷基礎呢?Cole在1999年提出永續建築評 估工具的議題範圍,主要包括「評估基準」、「時間」、「規模」等 的面向,如圖2-3所示。茲分述如下: 11   .

(27)  . (一)「評估基準」面向 包括從環境評估以評估基準方面為參考軸所擴展考慮的部分,區 分為生態課題(資源利用、生態負荷等等),和人類方面課題(室內環境 品質、經濟成本等等),可進一步細分為:可定量的、明確清楚定義 之評估性能項目,例如:能源使用、水的利用等等,及定性的評估性 能的項目,例如:生物多樣性的衝擊等等。 (二)「時間軸」面向 涵蓋生命週期評估方法。在環境研究領域內,已採取生命週期評 估的觀點,作為選擇材料,構件和維修比較等描述建築物環境評估方 法的一個合理基礎。因此以生命週期評估方法為基礎,建構成建築環 境評估工具之性能評估項目,為一種適合的方式,但非全部的評估項 目適於每一階段的評估內容,而依每一階段的需求考量調整其評估準 則。 (三)「規模(尺度)」面向 「規模(尺度)」面向,是以建築物本體為中心,包括“大於建 築物規模”及“小於建築規模”之範圍。然而,除了具備前述之範圍外, 應將整體建築物再延伸發展至社區的、區域的等規模之評估探討,雖 然目前仍在發展中,但此部分是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為評估規 模是關鍵性的影響建築環境性能,也是永續性的必要之先決條件。因 此「評估基準」、「時間」、「規模」等的面向為基本的、合理的永 續建築評估工具選定之判斷基礎。. 12   .

(28)  . 圖 2-3  永續建築評估工具的議題範圍圖  資料來源:張桂鳳(2005) . 從1990年,評估工具發展亦隨著環境議題的重視,有關永續設計 與高性能建築物的觀點,逐漸於國際建築市場上被接納。對於新建建 築物及舊有建築物評估,可透過各種評估工具以輔助設計者、使用者 及決策者作最佳化之規劃設計,所以許多國家皆擁有多種評估工具, 以為特定使用者及滿足特殊的需求分析。 探討永續建築物評估工具之研究很多,從1999年Crawley和Aho、 2001 年 Todd,J.A. , 到 2002 年 Yokoo 與 Murakami( 村 上 周 三 教 授 ) 在 SBTool 2012永續建築國際會議之發表論文等,其主要評估工具包括: 英國建築研究機構推行BREEAM1、國際會議GBTool(GBA)2、美國綠 建築協會LEED3、日本CASBEE4及國際標準組織ISO/TS 21931-1。 一、永續建築評估指標工具 (一)SBTool 1.發展背景                                                         1 2. 3 4.  . 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 GBA 為 1998 年由 Larsson 和 Cole 在綠建築國際會議所提出的評估工具,透過 SB2000、SB 二 次會議討論,成為永續建築國際會議主導之評估工具,更名為「GBTool」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CASBE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  13 .

(29)  . SBTool 的前身為GBTool,為1996年由加拿大環境資源部召開之 綠建築挑戰(Green Building Challenge)國際會議中、來自十幾個國家的 代表團體共同討論研商所提出之評估架構,並以軟體工具進行評估; 此後每年皆召開會議進行意見交流並持續更新,並於2002年移交給 iiSBE進行管理與發展,目前已推出2012年版。    2.評估內容 2006年國際標準組織對於建築物「環境性能」評估方法,正式宣 告ISO21930規範標準,以定量化方式測定建築物對環境性能之影響, 並明確地指出評估項目須包含基地開發、環境負荷、能源使用、資源 消耗、建築物品質、室內環境品質、經濟成本等考量因子。透過標準 化之建築物環境評估架構,可作為溝通不同領域、區域介面之橋樑。 一個完備的永續建築量測工具或評估系統,可提供建築物的定量 化之綜合訊息,反應不同生命週期階段對環境、社會與經濟之影響, 並協助如何確認與解決問題之所在,減少建造及營運維護管理之成本, 例如SBTool。操作者能夠透過加權計算過程,適用於不同國家、地區 及環境條件,並可顯現出區域特及執行問題的相對重要性呈現,是一 套能顯現出地區狀況之自我評估工具,如表2-2所示。 表 2-2 SBTool 評估工具項目內容(2012 年版) 分類. 評估範圍與內容. 評估細項. S. 基地選擇、可提供的服務、 基地選擇、可提供的服務、基地的特點。 與基地的特點. A. 基地的再生與發展、都市設 基地的再生與發展、都市設計、基礎設 計和基礎設施 施和服務。. B. 能源與資源消耗. 建築物生命週期中主要能源總合,但不 含再生能源、設備用電需求尖峰時段、 再生能源、材料、飲用水。. C. 環境負荷.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其他氣體的排放、 固體和液體的廢棄物、基地的衝擊、地 區性的衝擊。. D. 室內環境品質. 室內空氣品質、通風、溫度和溼度、採 光與照明、噪音與音響控制。. 14   .

(30)  . 表 2-2 SBTool 評估工具項目內容(2012 年版) (續) 分類. 評估範圍與內容. 評估細項. E. 服務品質. 設備運作期間的安全性、功能性和效 率、操作性、設備系統的因地適宜性、 代替性設備系統考量、維持基本機能運 作性。. F. 社會與經濟面. G. 成本與經濟方面. 社會、感知、文化和遺產。 成本與經濟。 資料來源:iiSBE(2012). (二)LEED 1.發展背景 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GBC)於1993年成立,基於既有建築技 術與專家群所發展出一系列應用於美國綠建築的評價方法,在 1995年提出研究開發能源及環境領導計畫(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簡稱LEED,目的在提供非住宅建築環 保性能之標準化查核工具,滿足美國建築市場對綠建築評定的要 求,提升建築環境與經濟成長(張桂鳳,2005;李淑娟,2007)。 LEED於1998年發表第一版的LEED1.0評估工具;2002年提 出LEED2.1版內容包含商業建築、重大更新和高層住宅建築管理 更新,LEED3.0版,目前還在制定中。LEED評估系統目前最新 版本為V3版。 2.評估內容 LEED評估系統主要特色係以建築物生命周期的觀點來探討 建築性能整體表現並依據建築物類型而有不同的評估方式,如: LEED-NC 5 、LEED-EB:O&A 6 、LEED-School 7 、LEED-CS 8 、 LEED-CI9、LEED-ND10…等,分別對新建、既有建築、商業、 學校、醫療、與辦公空間之結構體、內部裝修進行評估,其中                                                         5 LEED-NC(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新建商業建築或主要更新之建築評估。 6 LEED-EB: O&M(LEED for Existing Building : Operation & Maintenance),無通過 LEED 相關認證之既有建築,或已通過 其他 LEED 認證之既有建築尋求再認證。 7 LEED-School,新設校園,其基礎為 LEED-NC 系統。 8 LEED-CS(Core & Shell),與 LEED-CI 為互補系統,評估新建或既有建築之辦公空間的結構體。 9 LEED-CI(Commercial Interiors),與 LEED-CS 為互補系統,評估辦公空間之租賃內裝。 10 LEED-ND(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區域性之社區發展評估。 . 15   .

(31)  . LEED-ND是以區域性為範圍的評估系統,有別於其他評估方式, 可適用於社區、鄰里範圍。美國LEED建築評估體系較重視能源 與大氣之效率管理,次之為基地永續性與室內環境品質,而 LEED-ND區域性評估則是鼓勵地區緊密性發展,重視公共交通 基礎設施與日常交通工具的替代選擇,希冀有效降低肥胖、心臟 病與高血壓,以改善整體社會心理健康層面。 LEED2009主要評估內容分別為永續性基地經營(Sustainable Sites)、水資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能源與大氣層(Energy & Atmosphere)、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 Resources)、室內環境品 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創新設計(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與區域優先(Regional Priority)等七大評估群。其主要依據 各評估群進行環境影響之綜合評斷,再依據各評估群每個評估項 目以「得點」方式給分,再合計總分,最後依據「得分點數」予 以分級,其「分級制度」可分為,認可40-49分、銀級50-59分、 金級60-79分、白金級80分(含)以上。(Chang, K.F,2007;郭怡君 等,2008;LEED,2009)。 表2-3 LEED評估系統比較表 系 LEED LEED LEED LEED LEED LEED LEED LEED LEED 評 統 估 項目 NC EB CI CS SC RE HE HO ND 永續的基地 ● ● ● ● ● ● ● ● ● 水資源利用 ● ● ● ● ● ● ● ● ● 效率 能源與 ● ● ● ● ● ● ● ● ● 大氣層 材料與資源 ● ● ● ● ● ● ● ● ● 室內環境 ● ● ● ● ● ● ● ● ● 品質 創新設計 ● ● ● ● ● ● ● ● ● 區域優先 ● ● ● ● ● ● ● ● 有計畫的選 ● ● 址和連結 鄰近區域類 ● 型 &設計 感知教育 ● -. 16   .

(32)  . (三)CASBEE 1.發展背景 2002年Murakami教授等陸續發表了CASBEE評估工具之相 關研究,CASBEE一時成為新興的國際性之「建築環境綜合性能 評估系統」,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是日本結合產官學研等為加速 國內永續建築成長,參考永續建築國際會議所推行GBTool之經 驗,結合產、官、學研共同合作發展;2002年開始操作,2011 年為最新版本。 2.評估內容 CASBEE 以 建 築 環 境 效 率 BEE (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即單位環境負荷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評估建築 物對外環境產生負荷的影響,做為永續建築物的評估基準。其計 算方式:分子Q為假想封閉區域範圍內之「建築物環境品質與性 能」(Build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 Performance);分母L為假 想封閉區域範圍外之「建築物的外部環境負荷」(Building Environmental Loadings)。如圖2-4所示,其計算方式:分子Q包 括Q1室內環境(Indoor Environment)、Q2服務性能(Quality of Service)、Q3基地環境範圍內之室外環境(Outdoor Environment) 等三個評估項目;分母L有L1能源(Energy)、L2資源與材料 (Resource & Materials:) 、L3基地環境範圍外等三個評估項目。 適用於新建與舊建建築物;適用之建築類型,包括辦公建築、學 校、商店、餐廳、醫療、旅館、集合及單棟住宅等。 評估方式與項目,則會依其規劃設計、施工完工及使用更新 等不同階段而修正調整,2010年版之設計階段之評估項目與內定 權重值,此評估方法亦適用於複合用途之建築物,以各種使用用 途別分別計算評估結果,再以各用途樓地板面積之比率,加權計 算其評估結果。. 17   .

(33)  . BEE =. Build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 Performanc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Loadings. 圖 2-4 CASBEE 建築環境效率 BEE 計算公式. 評估結果之認證制度,依據BEE結果,採用分級制度,評估 範圍在0 ~5,分為S、A、B+、B-、C五級,<0.5是C最差,0.5 ~1是B-為普通;1~1.5是B+,1.5~3是A;>3是S為極佳。 (四)台灣綠建築九大指標 台灣綠建築最早於1999年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目的為綠色 建築政策簡化、量化,提出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CO2減量、 廢棄物減量、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等七大指標,曾以「消耗最少地 球資源,排放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作綠色建築草創時期之定義。於 綠色建築評估機制啟動三年後,近百件綠色建築評審案件中,此七大 指標體系被發現許多有待改進的缺失,各方學者專家亦提出增列新指 標之要求。有鑑於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2003年版「綠建築解說與 評估手冊」中,在上述七大指標系統之外,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 與「室內環境指標」,組成九大評估指標系統,成為台灣目前綠色建 築評估的主軸。 台灣綠色建築宣導策略,此九大指標被歸納為生態Ecology(含 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等三指標)、節能Energy Saving(日 常節能指標)、減廢Waste Reduction(含CO2及廢棄物減量二指標)、 健康Health(含室內環境、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等三指標)等四大 範疇,因此將「綠色建築」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 此體系又被稱為「EEWH系統」 。所謂EEWH系統或九大指標之內容、 命名、排序,乃是考量永續發展各環境議題的比重平衡,其指標次序 依據環境尺度由大至小而排列,各指標間並無輕重緩急之關係。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擴大綠建築評估於不同綠建築類型,決定 將 1999 年以來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定位為最基本通用的綠 18   .

(34)  . 建築基本型,並於 2011 年正式改編為「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 (EEWH-BC)11,以做為其他類型評估體系之發展平台,同時於 2009 年開發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社區類」(EEWH-EC)12,又於 2010 年 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廠房類」(EEWH-GF)13以及「綠建築評估手冊 -舊建築改善類」(EEWH-RN)14,另於 2011 年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 -住宿類」(EEWH-RS)15,一共形成五種「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建 構完成我國初步的「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 2011 年新公告的四類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盡量依循執行十年 的 EEWH-BC 經驗,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大範疇來設計, 其共用指標部分如表 2-4 所示。 表2-4 EEWH家族共用指標部分(2012更新版) 專用綠建築評估系統 四大範疇. 生態 E. 節能 E 減廢 W. 健康 H. 九大指標. EEWH -BC. EEWH -RS. EEWH -GF. EEWH -RN. EEWH -EC. 1.生物多樣性指標. ●. ●. -. ●. ●. 2.綠化量指標. ●. ●. ●. ●. ●. 3.基地保水指標. ●. ●. ●. ●. ●. 4.日常節能指標. ●. -. -. ●. -. 5.CO2 減量指標. ●. ●. ●. ●. -. 6.廢棄物減量指標. ●. ●. ●. ●. -. 7.室內環境指標. ●. -. -. ●. -. 8.水資源指標. ●. -. -. ●. -. 9.汙水垃圾改善指標. ●. -. -. ●. -. 資料來源: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為因應行政院「生態市綠建築推動方案」之推行,期待將「綠建 築政策」推廣至「生態城市政策」,此評估系統乃參考國內既有建築 EEWH評估系統與既有生態都市之研究成果,結合美國的LEED-ND                                                         11. GREEN BULIDING EVALUATION MANUAL for BASIC VERSIO GREEN BULIDING EVALUATION MANUAL for ECO-COMMUNITY 13 GREEN BULIDING EVALUATION MANUAL for FACTORY 14 GREEN BULIDING EVALUATION MANUAL for BUILDING RENOVAYTION 15  GREEN BULIDING EVALUATION MANUAL for Residential BULIDING  19  12.  .

(35)  . 與日本的CASBEE-UD關於生態社區的評估方式,同時考量國情、社 會發展與未來理想生態社區之內外在要求,建立了我國的「生態社區 評估系統」,此評估系統即簡稱為EEWH-EC(ECO-COMMUNITY)。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的目的,在於是兼顧社區的「生態品質」與「社 區機能」。所謂「生態品質」包括一般動植物的生態與地球環保、人 類永續生存的內容,所謂「社區機能」則包括生活上「最基本的」方 便、健康、舒適、效率、安全、文化之機能。之所以用「最基本的」 用語來描述「社區機能」 ,是因為如今地球環境危機已危及人類文明, 若當「生態品質」與「社區機能」有所矛盾時,「社區機能」不應無 限擴張人類的慾望與奢華,應以「最基本的」需求來成全「生態品質」, 才是本生態社區評估系統的目標。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EEWH-EC之評估內容包括生態(Ecology)、 節能減廢(Energy conservation & Waste reduction)、健康舒適(Health & comfort) 、社區機能(Service function)與治安維護(Crime prevention) 等五大範疇,其中前三項為「物理環境」評估範疇,後兩項為「社區 環境」評估範疇,其架構及項目如圖2-5及表2-5所示。. 生態 E E W H ︱ E C. 物理環境. 健康舒適 節能減碳 社區機能. 社區環境 治安維護. 圖 2-5 生態社區評估體系主要結構 . 20   .

(36)  . 表2-5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 軸向 說明 大指標 以生物多樣性作 生物多樣性指標 為首要的評估要 項。另外包含綠化 量、水循環與生物 生態 多樣性同為綠建 綠化量 (E) 築中評估綠地環 境之指標,有「質」 與「量」互補之功 水循環 能。 節能建築 原則上延續綠建 築的認證,另外加 上同為節能減碳 重點之綠色交通 節能 與人性步行空 減碳 間,著重在六個面 (EW) 向:節能建築、綠 色交通、人性步行 空間、減廢、社區 照明節能、再生能 源等。. 綠色交通. 減廢. 社區照明節能 創新節能措施實機 再生能源 資源再利用實機 碳中和彌補措施 都市熱島. 健康 舒適 (H). 評估社區健康舒 適最重要的工作 友善人性步行空間 在於減緩都市熱 島效應,進一步降 低生活中的各種 污染源。包含微氣 候與公害污染。 公害污染. 21   . 分項指標 ■生態綠網 ■小生物棲地 ■植物多樣性 ■土壞生態 ■照明光害 ■生物移動障礙 ■CO 固定量 ■基地保水 ■社區雨水中水系統 ■街廓用電等級 ■綠建築數量 ■捷運 ■公車 ■社區公車或制度化社區汽車共 乘系統 ■自行車道 ■自行車停車場 ■建築結構輕量化 ■3R 建材、生態建材 ■共同歷史記憶就建築保存或舊 建築再利用之建築物 ■營建汙染(非新社區免評估) ■過量設計路燈 ■自行提出實機證明 ■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 ■自行提出實機證明 ■造林、棲地復育、綠能生產 ■戶外通風 ■戶外遮雨遮陰 ■地面蒸發冷卻 ■地物輻射減量 ■陸橋;地下道 ■步道/廣場/門廳之去高差設計 ■斜坡/階梯之扶手裝置 ■戶外休息座椅區 ■人行步道 ■過境道路 ■噪音源 ■交通震動 ■畜牧汙染 ■河川汙染 ■飲水汙染 ■下水道汙染 ■空氣污染 ■土壤汙染.

(37)  . 表2-5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續) 軸向 說明 大指標 文化教育設施. 社區 機能 (S). 治安 維護 (C). 社區機能主要針 對 住 宅 社 區 外 圍 運動休閒設施 所提供之生活功 能。包含文化教育 生活便利設施 設施、運動休閒設 施、生活便利設 社區福祉 施、社區福祉、社 區意識等。 社區意識 治安維護目的在 於確保生態社區 居家安全,以防範 空間特徵 犯罪於未然,提高 治安於無形的建 築與都市之空間 計畫為主。包含空 防範設備與守望相助 間特徵與防範設 備與守望相助. 分項指標 ■公立國小 ■圖書館 ■社區活動中心/文康中心 ■社區公園 ■兒童遊戲場 ■綠地/綠色空間■老人活動空間 ■其他活動空間 ■購物 ■飲食 ■醫療 ■交通 ■老人照護 ■社區托嬰 ■幼兒園 ■共同歷史記憶舊建築保存 ■自然景觀資源 ■社區產業 ■社區參與 ■住宅類型 ■犯罪角落 ■入侵住家之攀爬物 ■街道維安特徵 ■鄰地維安狀態 ■公設監視器(含警方、區公所 裝置) ■社區管理與社區巡守隊 ■社區四周娛樂場所. 綜觀上述文獻,本研究整合永續建築環境評估工具,如LEED、 CASBEE 、SBTool及綠建築九大指標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適當 調整評估項目,訂定永續農村評估架構評估內容,其內容包括生態、 節能減碳、健康舒適、社區服務機能、安全防災、農業產業等項,爾 後作為本研究擬定問卷題項之主要來源。. 2-2 農村社區 2-2-1 農村社區定義 農村是一個多元且複雜的社會經濟結構體,而農村社區是最基本 的一種「社區」形式。長久以來,農村社區一直是以都市附屬品的型 態存在於現行的城鄉規劃理念之中,在這樣的規劃理念所進行的農村 發展模式,往往造成整體農村環境的規劃與經營上的缺漏,從土地利 22   .

(38)  . 用的觀點來說,農村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非都市土地」,而農村基 於其本身的資源特色,在區域性生態體系上擔任著極重要的「平衡」 與「生產」角色。從最原始的農業發展轉變到現在休閒農業的興起, 台灣農業已從「量」提升到「質」的發展。 所謂農村社區可依據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第三條之定義為: 「指依區域計畫法劃定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之鄉村區、農村聚落及原 住民聚落。」而農村再生條例第三條之定義為:「指非都市土地既有 一定規模集居聚落及其鄰近因整體發展需要而納入之區域,其範圍包 括原住民於地區。」 一、社區定義 「社區」 (community)一詞源自拉丁文“commune"而來。林瑞 穗、林萬億(1996)研究,在臺灣「社區」一詞與人們熟悉的生活單 位「村」 、 「庄」 、 「社」 、 「寮」 、 「厝」 、 「埔」等非常近似,是一種較本 土的說法。各方學者陸續對「社區」提出不同的定義,整理如表2-6。 表2-6. 社區定義說明彙整表. 年代. 研究者或團體. 社區的定義說明. Mckenzie. 社區是民眾參與及民主學習最為直接、最生活化的 地方,也是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特殊活動、生產、 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的綜合展現。社區是起源於人 類群居本性的一些特徵和人類本身的基本需求,是 人類自己選擇生存環境、控制和改變生存環境所形 成的實際狀態。. 1925. 1955. 1960. 1970. 社區是一個團體、一種生活過程、一個社會體系、 George -Hillery, 一個地理區域、一種意識上的存在、各種社會態度 的綜合體、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一個共同追求的 Jr. 生活目標、和一種自給自足的地方社會。 社區是功能上相關的一群人,於某時期生活在某一 地域,分享一共同的文化,被安排在一社會結構之 B.Mercer 內,感覺自身具備一個團體所應有之獨特性與獨存 性而表現出來。 社區是行動者之一集體,並為社區加上「歸屬感 Parsons ( sense of belonging) 」作為特徵。. 23   .

(39)  . 表2-6. 社區定義說明彙整表(續). 年代. 研究者或團體. 1974. 1980. 1985. 1985 1989. 1992. 1993. 社區的定義說明 社區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上的群體,對於促進他們 Hiemstra 一般日常生活的需求有相同態度。 1 、社區是地理界限的人口集團的概念:住於某一 法定地方邊界的人口群。 2 、社區為互動關聯的社會體系的概念:某一地理 徐震 區域內的社會組織系統。 3 、社區為基層自治的行動單元的概念:地方性具 某種自治自決權力的基層政治單元。 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 徐震 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社區的構成包括:居民地區、 共同關係、社區組織、社區意識。 一定地區區域內的人、其社會性活動及現象之總 文崇一、葉啟政 稱。社區的構成包括:一群人、一定的地理範圍、 人的社會性。 社區是多面向的概念,需要分別從各種不同觀點來 Chekki 進行研究理解。 視社區為都市內之若干地區,大至包括整個市鎮, 小至幾個鄰里單元所組成之地區;每一社區由一群 人,具有同業情操、興趣與利益,在一特定地域內, 利用公共設施與公共設備,構成都市發展之基本單位。 錢學陶(都市計 它包含兩個特徵:l、地理界限與實質環境同質的特 畫學) 徵;2、社區文化的共同性,具有自助互助行動的行 為。社區是集居營求社會生活的一種有機性組織, 時常發生變遷及持續發展擴張,有些地區則呈現衰 落的現象,為防止無計畫的蔓延與頹敗,須有效而 適當的計畫之。 專業者都市改革 某種居住空間領域的形成、居民共識形成及建立、 居民形成的組織及運作,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起點。 組織. 1993. 林振春. 1994. 陶番瀛. 1995. 范霖珮. 1995. 謝宏昌. 1995. 陳其南. 是一個地理位置,是一種心理互動的團體組織、是 一個包含各單位功能的系統。 社區是由人構成,包含社區互動、地理區域及共同 關係三個重要概念。 民政局依行政界限索劃設的地區,其構成包括:居 民、一特定的地區、居民的歸屬感、地區組織、社 區活動場所。 「社會生態」 ,是居民集體心裡意識的認同及地域的 規範。 社區是定住空間的範圍,居民主體、認同、共識、 共同體是社群的對象、自然、產業、設施、空間、 活動與居民是社區生命的要素。 24 .  .

(40)  . 表2-6. 社區定義說明彙整表(續). 年代. 研究者或團體. 1996. 1997 1999 1999. 1999. 2003 2004. 2005. 2007. 社區的定義說明. 內政部社區發展 經鄉(鎮、市、區)社區主管機關劃定,且為依法 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 工作綱要第二條 動區域(地緣地區) 。 一群人能分享彼此經驗和生存的目的,有共同的興 Brookfiled 趣和需求,受社會相同情境影響,對社區教育有共 同的焦點。 宮崎清 社區,乃是各自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 文建會台灣社區 社區本質不可侷限於空間或建築單位,而是一種社 會性的共同體。 總體營造軌跡 社區(Community)是指一群人居住於一特定範團 內,而且他們共享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利益,其範團 從獨立自主的農村主區以至於「人類社區」 ,從市鎮 的「社區」 ,到郊外開發者所開闢的「社區」 。 「社區」 營建署出版專業 與「里鄰」不同,不僅含有地理上的關係,還需要 用語 它的成員對該地區、他們彼此間,以及成為一個社 區本體的自我意識等方面的認定。 社區之構成要素包括:居民、特定的地域、地區從 屬威、集體行動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的文化及 社會體系及各專門部分的互賴與分工等六大要素。 社區是一群人,他們覺知共同的需求和問題,有著 Tett,L,Crowther, 認同感和共同的目標感。 J,O,Hara ,P. 內政部社區營造 指直轄市、縣(市)行政區內,就特定公共議題, 並依一定程序確認,經由居民共識所認定之空間及 條例草案第二條 社群範圍。 蔡宏進《社區原 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象的總 稱。它包含了三大要素:一群人、一定的地理範圍、 理》 人的社會性,包括其社會意識、關係及活動的總稱。 「社區」跟鄰里、應頭、村落、以集居在特定地理 範圍中,只是社區是近年來才開始使用,部落一樣, 指的是一群人是由英文 community 翻譯過來的,字 面上有兩種意涵: (l)社群:沒有地理空問的範圍, 曾旭正 只要分散在各地的一彼此問有共同關懷、行動的標 的,形成「生命共同」的認同感,即之為社群,最 常見的是各類的社團當代透過網路連結而形成的同 好,更是社群的典型。(2)社區:彼此間形成生命 共同體,而且在地理上又集聚在一起的一群人。 資料來源:建研所,2003;宋金山,2007;鄭凱文,2010. 25   .

(41)  . 2-2-2 農村規劃之層面 陳武雄(2009)台灣地區長期缺乏對既有農村分布、資源、文化、 環境與生活品質等之全面性資料,做為農村區域發展規劃之參考依據, 農委會將進行長期性的農村資源調查,全面建立檔案,然後分別給予 改善、保育及維護,讓個別農民或社區無法保存維護的農村文物得以 留存,再配合社區居民所提出的發展願景,使農漁村發展成為深具人 文特色之所在。 董建宏(2009)指出更關鍵的問題是,在長期缺乏對台灣農村整 體綜合資料深入且廣泛的調查,僅僅只有仰賴農委會每年的農業統計 調查,是不足以協助政府與相關學者專家,制定出對於農村發展與再 生的重要政策。如同社會科學界的重要訓示:沒有基礎調查,就無法 理解世界。通過對於農村社經與空間資源的詳實且廣泛的調查,我們 才有可能擬定更完整、更具前瞻意義的農村再生計畫。 「永續社區」的經營是需要有充沛的資源為後盾,「以資產為基 礎 的 社 區 發 展 模 式 ( 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l, ABCD model)」之受到重視與強調(Green&Haines,2008) ,即是對 於資源之不可或缺關注。當然模式的資源並非侷限財務或有形的資源, 它也關注到人力、組織與天然經濟的資源,這種資源的多寡對社區能 力的建構,以及對於社區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其絕對的影響力。 農村是一個多元且複雜的社會經濟結構體,而農村社區是最基本 的一種「社區」形式,但台灣農村長期缺乏對農村分布、資源、文化、 環境與生活等之全面性資料,根據前者文獻表示社區資源為社區發展 與規劃應加以調查與重視,作為農村發展規劃之參考依據,因此本研 究針對社區資源項目,彙整其他相關文獻之社區現況條件評估項目如 表 2-7。 表 2-7 農村規劃整層面分析整理 項目. A. B. 人戶數(人口、人數、戶數). ●. ●. 信仰. ●. ●. 面積. ● 26 .  . C. D. E. F. G.

(42)  . 表 2-7 農村規劃整層面分析整理(續) 項目 A. B. 族群. ●. 地形、地勢. ●. 水文、藍帶. ●. C. D. E. F. G. ● ●. ●. ●. 綠帶(綠地). ●. ●. ●. 具特色動植物. ●. ●. ● ●. 氣候(氣象). ●. ●. ●. 土地利用(土地使用). ●. ●. ●. 公共(公用)設施. ●. ●. ●. 交通運輸. ●. ●. ●. 社區特色活動(民俗節慶). ●. ●. 農產業資訊(產業發展、型態). ●. ●. ●. ● ●. 社會福利照顧. ●. ●. ● ●. ●. ●. ● ●. ●. 水土保持與防災設施 災害. ●. ●. 產銷組織 住宅使用. ●. ● ●. 地質土壤 自然景觀、自然資源、景觀資 源、休閒遊憩資源. ●. 生態景觀、生態腹地、生態資 源、特殊景觀 文化景觀、歷史人文、人文設 施、特殊建築、特殊景觀、民俗 文物、歷史建築、古蹟、寺廟. ●. ●. ●. ●. ●. ●. ●. ●. ●. ●. ●. ●. ●. ●. ●. ●. ●. ●. ●. 人的資源. ●. 註: 1.表中符號代表:A:推動農村再生作業手冊 V1.4;B:農村社區範圍劃定及調查分類系統;C: 屏東縣政府農村再生總體規劃成果報告書;D:農村社區土地重劃規劃原則;E:曾子寧(2009) ; F:吳凰君(2010);G:屏東縣農村再生規劃計畫 2.表中符號「●」表示該文獻指出社區現況條件具備左列項目。. 綜合上述文獻彙整,社區資源現況條件以公共設施、農產業資訊、 自然資源、生態景觀資源、人文歷史資源為共通性高,本研究以客觀 意識排除社區資源中人之資源,因變動性大,故以社區既有自然環境 為其評估項目,訂定社區現況條件評估內容,其內容包括社會人文、 生活設施、產業經濟、自然環境、生態資源。 27   .

(43)  . 2-3 農村再生 2-3-1 農村再生政策 臺灣在二十世紀初之都市化風潮及工商蓬勃發展趨勢下,人口大 量往都市集中,造成農村人口外移嚴重,居住之高齡者相對較多,農 村之建設及公共設施不足,造成農村發展嚴重落後,生活機能明顯低 落,又因過去政府較少投入農村人文營造等軟體建設,致農村生活及 文化特色逐漸喪失。2009 年政府推動「愛台 12 建設」 ,於城鄉發展 方面,將推動農村再生,振興老舊及發展落後地區的經濟活力,打造 城鄉嶄新風貌。鑑於臺灣農村長期缺乏有計畫及系統性來協助整體發 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 2008 年起擬訂「農村再生條例」 ,並於 2010 年 8 月 4 日公告施行,政府將以三生並重與計畫導向之規劃,促進農 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改善基礎生產條件,維護農村生態及文 化,提升生活品質,建設富麗新農村為主要目標。 一、農村發展規劃建設與農村永續發展目標之關係 回顧相關農村政策,於 1973 年政府開始一連串之農村專案計畫, 如農村綜合發展環境改善計畫、農村更新計畫、農村改善五年計畫方 案、農宅及農村社區環境改善計畫、農村社區更新計畫、改善農漁村 社區環境實施計畫、建設富麗農漁村計畫、農村新風貌計畫、新故鄉 社區營造計畫、農村再生發展補助規劃研提、農村再生活化及體驗活 動補助研提、農村再生建設研提,以及目前正在推行之磐石行動─新 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農村再生計畫等,如表 2-8 所示。 表 2-8 農村發展規劃建設方案與農村永續發展目標之關係表. 農村綜合發展 示範村. 實施 期間. 1973 ~. 計畫名稱. 1979. 計畫內容. 永續農村目標. 生產面: 1. 擴大農場經營規模 中國農村 1. 改善農業發展條件 復興聯合 2. 農事、四健、家政三 2. 訓練村民農業生產之相 委負會、台 部門聯合輔導 關技能 灣省政府 3. 生產、生活環境之改 3. 支援農業發展,促 農林廳 善 進現代化生產. 28   . 主辦機關.

(44)  . 表 2-8 農村發展規劃建設方案與農村永續發展目標之關係表(續). 農村社區更新 計畫. 改善農漁村社 區環境實施計 畫. 建設富麗農漁 村. ~ ~. 1982 1985. 1985 ~. 農宅及農社區 環境改善計畫. 1985. 1991. 1987 ~. 農宅改善五年 計畫方案. 1979. 1991. 1991 ~. 現代化農村發 展計畫. 實施 期間. 1997. 1998 ~. 計畫名稱. 2000. 計畫內容. 永續農村目標. 主辦機關. 生產面: 1. 改善農業發展條件 2. 訓 練 村 民 農業 生 產 之相關技能 3. 支援農業發展,促進 現代化生產. 行政院農業 發 展委員 會、台灣省 政府農林廳. 生活面: 1. 農宅新建貸款 1. 將 舊 有 或 較 具 農 村 2. 農宅整建貸款 特色的農宅及建集 3. 補助 低 收 入 農 戶 整 物加以改裝再利用 修 2. 協 助 建 立 維 護 農 村 4. 農宅改善示範 風貌的觀念. 行政院農業 發 展委員 會、台灣省 政 府農林 廳、住都處. 1. 農宅改善(含新建、 生活面: 整建、補助低收入戶 1. 將 舊 有 或 較 具 農 村 特色的農宅及建築 整建) 2. 農宅周邊環境改善 物加以改裝再利 (巷道、排水溝、環 2. 配 合 週 遭 傳 統 農 村 景觀與風貌,並且兼 境美化、綠化等小型 顧生態維護的要求 工程). 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台 灣省政府住 都處. 生活面: 1. 嚴 格 規 定 村 莊 新 舊 1. 農村社區地籍重整 建築的興建或修繕 交換分合 以及聚落之發展 2. 公共設施規劃建設 2. 將 舊 有 或 較 具 農 村 3. 住宅整建 特色的農宅及建築 物加以改裝再利用. 行政院農業 委會、台灣 省之政府地 政處. 1. 2. 3. 4.. 農村領導人才培育 農民心理建設 農村生活環境改善 農業生產設施改善. 1. 農漁村綜合發展規 生活面: 1. 將 舊 有 或 較 具 農 村 劃及建設 2. 農漁村社區更新規 特色的農宅及建築 劃及建設 物加以改裝再利用 3. 農民住宅輔建 2. 配合週遭傳統農村之 4. 農漁村社區實質環境改 景觀與風貌,並且兼 善 顧生態維護的要求. 1. 農漁村綜合發展規 劃及建設 2. 農漁村社區更新規 劃及建設 3. 農民住宅輔建 4. 農漁村社區實質環境改 善 5. 原住民地區農村綜 合發展建設 6. 發展農漁產業文化 7. 發展休閒及都市農 業. 29   . 生活面: 1. 將 舊 有 或 較 具 農 村 特色的農宅及建築 物加以改裝再利用 3. 配 合 週 遭 傳 統 農 村 之景觀與風貌,並且 兼顧生態維護的要 求 文化面: 農村建築物之更新與 利用,並顧及社會歷史 之鄉土文化層面 生產面: 創造新的非農業就業 機會,促進農村其他產 業之發展,以增加農村 之就業機會. 行政院農業 委員、台灣 省政府農林 廳、水保局、 漁業局、各 改良場、地 政處、原住 民事務委員 會 精省前: 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台 灣省政府農 林廳、水保 局、漁業局、 各改良場、 地政處、原 住民事務委 員會 精省後: 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漁 業署、中部 辦公室、水 保局、內政 部中部辦公 室、各改良場.

(45)  . 表 2-8 農村發展規劃建設方案與農村永續發展目標之關係表(續). 新故鄉社區營 造計畫. 農村再生發展 補助規劃研提. ~. 2000 2004. 2004 ~. 農村新風貌計 畫. 實施 期間. 2008. 2009 ~. 計畫名稱. 2010. 計畫內容. 永續農村目標. 1. 農村聚落重建 2. 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3. 協助建構農村新生 活圈/集村農舍 4. 塑造農村聚落綠色 建築特色. 1. 台灣社區新世紀推 動機制 2. 內發型地方產業活 化 3. 社區風貌營造/營 造農村新風貌 4. 文化資源創新活用 5. 原住民新部落運動 6. 新客家運動-活力 客庄 · 再現客家 7. 健康社區福祉營造 1. 整體規劃地區勘選 評估調查 2. 籌辦農村再生社區 整體規劃委託計 畫,依規遴選規劃團 隊辦理 3. 辦理規劃項目、內 容,請參照農村再生 社區整體規劃章節 目錄 4. 督導規劃之執行、考 核、進度控管 5. 協助資料蒐集、居民 座談協調、及會勘等 工作 6. 辦理各期簡報之審 查及成果報告驗收 7. 協助未來能導入農 村再生發展區. 30   . 生活面: 1. 配合週遭傳統農村 之景觀與風貌,並 且兼顧生態維護的 要求 2. 維護農村傳統風貌 與獨特風格的目標 3. 協助建立維護農村 風貌的觀念 生態面: 1. 增設社區公共休憩 設施外,並且加以 植栽及綠美化 2. 注重農村生態與景 觀,創造水源涵 養、空氣流通以及 能源維護的農村生 態環境 生活面: 嚴格規定村莊新舊建 築的興建或修繕以及 聚落之發展 生產面: 參與農村發展建設工 作 文化面: 以社區文化與歷史聯 繫村民的成情、凝聚 農村社區意識. 促進農村地區之活化 再生,運用整合性規 劃概念,建立未來導 入農村再生發展區之 機制. 主辦機關. 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中部 辦公室、水保 局、內政部中 部辦公室. 行政院經 濟建設委 員會. 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 水土保持 局 .

數據

圖 2-3  永續建築評估工具的議題範圍圖 
表 4-12 各衡量構面之相關分析結果  構面  A1  A2  A3  A4  A5  A6  B 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生態  1 A2節能減碳  0.737** 1  (0.000) A3健康舒適  0.684** 0.655**  1  (0.000) (0.000)  A4社區服務機能  0.640** 0.770**  0.627**  1 (0.000) (0.000)  (0.000)  A5安全防災  0.610** 0.6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ccording to a team at Baycrest’s 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 in Canada, 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a delayed onset of the symptoms of Alzheimer ’s and other

The objectives of this Distinguished Project is to incorporate various efforts regarding assessment aspects in bo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Enginnering fields to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 ecological capacity of 0.003367 / M 2 is a transient population control standards, the survey by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that the present facilities

It is always not easy to control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complex problems and high-elevation oper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SC)

Since the research scop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in Taiwan is broad and complicated, based on theori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anwan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is the simple folk of the Hakka is rural, how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reat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refore, self-written low-carbon diet course designed by our team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in sixth-grade students were well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fall events, has been the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the future is often shown in the accident, our country over 65 years old 10.76%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