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質化研究方法 本論文是採質化研究的方式來進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質化研究方法 本論文是採質化研究的方式來進行"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研究方法

本章第一節將針對質化研究的意義和特性做說明;其次第二節說明個 案研究現場;第三節交代筆者的立場及角色;最後第四節說明研究實施及 如何蒐集資料。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質化研究方法

本論文是採質化研究的方式來進行。因為教學的對象總是「人」,所有 教學的規劃、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在教育人的過程中追求最高的品質。

在質性研究當中,筆者不應只被視為資料的提供者,正因為質性研究 是一種以人為導向的研究,因此筆者需明瞭雙方互為主體性,尊重研究參 與者的想法及感受。

質性研究的特性,依照學者王文科(1994)的觀點,主要有下列五項

(一) 實際場域 (Actual settings)

以實際場域做為直接資料的來源,筆者的本身即是關鍵的工具:筆者 進入學校、家庭、社區及其他地方,並且待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現 場研究。不論筆者使用紙筆或是設備加以紀錄,資料都是在現場蒐集而來 的。

(2)

(二) 蒐集描述 (Descriptive)的資料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是就某個情境、社會背景、或關係 的特殊細節,提出詳細描述的研究。筆者將蒐集來的資料以文字或圖像的 形式呈現,而不是數字。這些資料包括訪談的謄寫稿,實地札記、照片、

錄影帶、個人文件、備忘錄,以及其他官方紀錄。

(三) 關注研究歷程(process)

質 性 研 究 關 注 的 重 點 在 活 動 或 事 件 的 發 展 歷 程 , 以 參 與 觀 察 法

(participant-observation method)進行,如課室中的教學活動,教師如何 將形式課程轉化為實質課程,師生如何互動,學生如何學等。

(四) 以歸納的(inductive)方式分析資料

在質性研究過程中,蒐集資料或尋求證據,並不是為了證實或否定在 研究之前所持的假設,而是將蒐集而來的資料形成觀念或理論。是將許多 相異的片段相互連結成集體的證據。

(五) 關注的重點在意義(meaning)

質性筆者關心「參與者的觀點」(Participant perspectives), 經常以人 為探究的對象,對於不同的人如何詮釋自己的經驗、賦予自己生活的意義 以及人們如何建構自己生活其中的社會,感到濃厚的興趣。筆者設定一些 策略與程序,方便從資料提供者的觀點來考量他們的經驗。

二、個案研究(Case-study research)

個案研究就是針對一個場所、單一個體、文件資料儲存庫、或某一事 件鉅細靡遺的檢視,也就是筆者謹慎選取一個或少數幾個個案來彰顯議 題,對之進行深入的質化分析研究。

「幾乎所有的質化研究都試圖根據對某些個案深入而且詳盡的知識,來建立 其代表性」。(Ragin,1994:92)。因個案研究的對象不是模糊抽象的概念,而

(3)

是具體的人、事、物、社團機構等,都是有名有姓、活生生的某個客觀事 物,藉由對個體歷程的描述,事件的前後因果才能更為清晰。尤其是對語 言教育上的研究,更有深刻的意義,可以全面認識語言教育的本質和規律。

在本研究中,主要是參與觀察法以及配合正式與非正式訪談,再加上 文件的探討,並把研究焦點放在某一特定的機構組織,將動態與複雜實踐 過 程 呈 現 出 來 。 首 先 , 筆 者 透 過 實 地 參 觀 與 課 室 觀 摩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及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ing)作為蒐集各種資料的主 要方式,第二步再將所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做一一的呈現,最後,根據資 料分析提出重要的發現及研究成果。

第二節 個案研究的選定

位 於 美 國 猶 它 州 普 若 佛 ( Prove,Utah ) 的 傳 教 士 訓 練 中 心 (The Prove-based Missionary Training Center, 以下簡稱 MTC),是由耶穌基督後 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所創辦的。耶 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目前在全世界設立了十七個傳教士訓練中心3,而本研 究之對象是位於猶他州 Provo 的傳教士訓練中心,它是十七個當中最大 的,也是以語言訓練著名,校園環境非常寧靜優美,寬廣的校園中可容納 四千位傳教士,硬體設備包括大型運動場、辦公室、餐廳、醫療診所、書 店、郵局、洗衣店、教室、會客室及宿舍等,共有十九棟建築物。

第三節 實施方式

本研究採以下方式進行:

3 17 個傳教士訓練分別位於:美國猶他(Prove, Utah, USA),英國(Preston, England) 阿根廷(Buenos Aires ,Argentina)、巴西(Sao Paulo, Brazil)、墨西哥(Mexico City, Mexico)、智利(Santiago, Chile)、哥倫比亞(Bogotá, Colombia)、秘魯(Lima, Peru)、

瓜地馬拉(Guatemala City, Guatemala)、紐西蘭(Hamilton, New Zealand)、菲律賓 (Manila, Philippines)、日本(Tokyo, Japan)、南韓(Seoul, South Korea)、多明尼 加(Santo Domingo, Dominican Republic)、西班牙(Madrid, Spain)、加納(Accra, Ghana)、南非(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4)

一、觀察

筆者很幸運地在 2004 年八月中旬取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所創辦的傳教士訓練中心(The Missionary Training Center, MTC)主管的同意後,進入該教會最大的傳教 士訓練中心,進行實地參觀與教學觀摩。一共觀察兩日,六個班級,每班 觀察 30 分鐘。從實地參觀中,觀察了中心環境及內部教學情形、行政運 作狀況等。包括教室、辦公室、大禮堂、教學資源大樓等等。在教學觀摩 方面,筆者將所見所聞以札記方式隨時進行紀錄。同時透過親自實地的在 觀察室,以中立客觀的方式進行觀察,儘量避免對教學情境造成干擾。此 參觀活動對於清楚瞭解課程的詳細內容、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反應和行 為、課室與課外活動及流程極有助益,期間並蒐集到若干詳細的一手資 料。最後並在下課後和老師進行非正式的訪談,以及對課室活動的進行、

學生的反應、老師的教學策略等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二、訪談

(一) 對象

對象包括在傳教士訓練中心的課程發展部主任、華語區主任、教師、

在目標語區(台灣)的十位傳教士與在台三位傳道部高級人員進行面對面 訪談及電話訪談。以下為十位傳教士之基本資料:

表二-1:訪談傳教士之個人背景資料

傳教士 國籍(州籍) 來台期間 已傳教地區 是否有本地同伴

E  1 美國加州 兩年 新店、板橋、羅東、松山、

台北

兩位

E  2 美國堪薩斯州 一年 羅東、北投、天母、楊梅、

士林

一位

E 3 美國猶它州 四個月 北投、樹林

E 4 美國猶它州 一個月 士林

E 5 美國猶它州 一年 花蓮、士林、三峽

(5)

E 6 美 國 印 第 安 那

半年多 淡水

E 7 美國猶它州 十個月 木柵、桃園、基隆、台北 無

E 8 美國猶它州 一年半 士林、中壢、台北

S 1 美國猶他州 三個 台北、士林 一位

S 2 美國密西根州 十個月 桃園、新店、中壢、天母、

士林

這十位傳教士除了在台北捷運站與傳教士不期之外‚筆者至台北傳道 部告知其身分及研究目的之後‚與傳教士約定訪談時間。為了使研究更具 有可信度及說服力,筆者在選擇訪談對象時,特別注意傳教士在台期間的 長短及性別。換句話說訪談對象從兩年期滿之傳教士及剛到台灣一個月之 傳教士‚另外也選擇了兩位女傳教士。

(二) 方式

訪談是為了明白參與者的看法,本研究中,筆者進行訪談時採用「半 結構訪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方式,事先擬定要訪問哪些題目(見 附錄二),在進行訪談時,保留較大彈性讓受訪者享有更多表達想法及意 見的空間,再從受訪者的想法及意見中找出其他可再進一步詢問的線索加 以發問。

三、錄製

不論是在課堂觀察或是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為觀察及訪問提供永久性 的紀錄,便於筆者在日後能進行反覆、詳細的研究,盡可能地進行各種型 式的紀錄,包括文字筆記、錄音。錄音4以教師、傳教士、傳道部高級人員 的訪談對象為主。

4由於傳教士訓練中心是個較特殊的場所,不隨意對外開放。筆者進行觀察時,規定不 能錄音及錄影。

(6)

四、文件分析

為補觀察及訪談的不足,筆者同時自傳教士訓練中心、台北及台中傳 道部收集相關教學文件及教學資源等以利研究分析。其文件如下:、

1.教師手冊5

2.中文課程辭典(Mandarin Discussion Dictionary)

3.中文研究指南(Intermediate Mandarin Vocabulary Study Guide)

4.中文研究指南第二冊(Intermediate Mandarin Vocabulary study Guide Book II)

5.宣講我的福音(中文版)

6.Preach My Gospel(英文版)

五、網際網路及電子郵件書信往來

拜網路科技先進之賜,許多資料與資訊可透過網路的搜尋引擎獲取。

由於摩門教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教友遍佈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媒體 即可獲得該組織的資料。

由於受限於時間及空間,筆者利用電子郵件與教師及華語區主任保持 書信往來,在研究過程中若產生任何的疑問,就可隨時發信,而且對方的 回應都是正面的,並且表達了高度及友善的合作意願。

第四節 筆者即研究工具

「筆者的背景及其與研究對象的相對位置均會影響觀照、詮釋的視野。社會 科學學界以動物筆者無法擁有一個向上帝般全知、全能的眼來審視全局,為清楚 地交代自己地立場,並如實地坦承限制是必須的」。(吳麗君,2000)

5 教師手冊其內容包括:第二語言教學觀、語言學習策略、學習成果評量查核、傳教士 語言訓練任務、中文課程表。

(7)

筆者何以關切這些主題?如何詮釋資料?或許和筆者一些背景因素有 關。以下將敘述筆者的相關研究訓練、學經背景及立場。

一、筆者學經歷背景

「中原語言中心」是筆者踏入華語教學的第一步,在語言中心接受師 資訓練,進而成為該中心的全職教師。從事華語教學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筆者對語言教學一直抱著非常高的興趣及熱忱;筆者並深信「教學相長」

這句話的含意,所以華語教學一路走來,讓筆者的視野更開闊。

2001 年,筆者考上了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遂有機會 進入學術領域入繼續進修。兩年多的語言研究訓練,讓筆者在華語文教學 的專業素養上更加提升,並幫助筆者瞭解目前國內外相關領域之走向。

教學對象及經驗方面,筆者於 1988 年起,除了歐美人士、日本人,美 國學校的華裔美籍學生之外,也在各大外商公司,擔負起華語文及文化的 傳播重任。2001 年至 2005 年擔任僑委會委託師大推廣部辦理華裔青年語 言研習班華文教師。2004 年到美國猶它州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以下簡稱 BYU) 擔任暑期中文教師。目前在師範大學國語中心

(Mandarin Training Center)擔任華語教師。

二、筆者的相關研究訓練

除上述之外,筆者早期在台北「中原語文中心」任教時,學生有些來 自「關渡基督書院」之教師,亦是宣教士。同時在 1994-1995 年曾在北投

「道生神學院」擔任訓練韓國傳教士的中文教師。也曾為「台北國際教會」

(Taipei International Church)的牧師及短宣的外籍傳教士教授中文。

筆者是一位基督徒,並且曾在「希望教會」(Hope of God Church)6 受教會的培訓成為教會的牧長之一。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炳,賜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 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

6 希望教會的總教會在泰國曼谷;在泰國有 1000 個教會;全世界現在有 25 個分教會。

(8)

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7(馬太福音 28:18-20)

「希望教會」根據這段經文,訂立教會的異象(Vision),這跟耶穌基 督後期聖徒教會派遣傳教士去傳福音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有基督徒都知道這是神的誡命,也是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不管是 哪一個基督教的教派,不管是差派傳教士還是訓練傳道人,或者有異象的 教會更會訓練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傳教士,積極傳福音,讓神的愛彰顯。

三、筆者的立場和角色

「一般質的筆者,在基本上即是一個學習者,要向現場的參與者學習他們觀 看世界的方式。」(吳麗君,2000)

雖然一般正統基督教將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視為異端、邪教並抨擊 該教的教義。但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始終抱持著學習的態度,而在角色 的扮演上盡量保持省思與工具式的(Reflective and instrumental)及謹慎、

謙遜的態度。

Patton(1995) 也 認 質 性 的 筆 者 應 具 有 同 理 的 中 立 ( empathic neutrality),意指任何筆者應不設定立場已證明一項特殊的觀點,或不操控 資料已獲致預先假定的事實;同理心所指的是在訪談時能夠考量和瞭解他 人的立場、地位、感受、經驗和世界觀。

筆者以所受的訓練與經驗做基礎,再加上對研究的個案對象有相關連 的背景,冀希能以對事物的觀察,探知傳教士訓練中心的組織中種種易見 或難察現象,真實地加以描述、分析或詮釋。

以宗教的立場來說,「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似乎不被列為正統的基 督教行列,但筆者只針對該傳教士訓練中心如何訓練傳教士語言上的訓練 及傳教士如何習得中文感興趣,至於宗教層面並不加以評論或表達其立 場。換言之,筆者以語言教學之學術立場來探討及分析此一論文。

7 希望教會的總教會在泰國曼谷,其異象(vision)是:Build strong biblical people to build the strong biblical churches in the world.(在世界上建立剛強及合乎 聖經的教會及訓練剛強及合乎聖經真裡的基督徒。)

(9)

第五節 研究歷程

本研究自初擬研究方向開始到論文撰寫完成,主要歷程以圖示並簡述 如下:

圖二- 1:研究歷程圖

一、 擬定研究主題

在指導教授的悉心引領和指點下,研究傳教士訓練中心如何訓練傳 教士為主軸,在美國期間,開始接觸本研究的主題及對象,因而產生 好奇,希望從事有關傳教士語言學習方面的研究。

(10)

二、確定研究主題研究現場和研究對象

在美國楊百翰大學暑假任教時期,因緣際會認識傳教士訓練中心任 教之教師8,多次詳談之後,確定了本研究之可能性。

三、建立研究關係,並展開前導性研究

筆者於在美時期(2004,6-8 月)每星期六上午至傳教士訓練中心以母 語者的身份擔任志工,初步瞭解傳教士訓練中心之部分課程,並慢慢 瞭解研究對象的特性及該組織的架構。

四、擬定研究計畫

確定研究現場及研究對象之後,筆者提出研究計畫(見附錄一),並 呈交至傳教士訓練中心之管理部門,獲得該組織的同意進行現場觀察 及訪談。

五、進入研究現場進行觀察

筆者於八月中旬至傳教士訓練中心分別訪談課程發展部主任及華語 區主任,並參觀傳教士訓練中心硬體及軟體設備。同時也觀摩了該中 心之文法教學、宗教課程教導、聽力教學、福音教導、任務教導、及 善用自己的語言等六種不同課型,每種課型各 30 分鍾。

六、蒐集研究資料

收集相關文件紀錄,以便日後研究分析。

七、整理及檢核資料

將觀摩記錄及所收集到的資料做分類整理及消化吸收,希冀能對日 後分析有所幫助。

八、進行訪談

筆者退出研究現場,經過資料整理及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設計出 針對傳教士在台傳教訪談題目。同時也訪談傳道部高級人員,訪談時

8此位教師是李維瀚(Jarad Lee)亦是筆者暑期班的學生,經由他引薦才順利進行此研 究,在此感謝。

(11)

除隨時記筆記之外,並徵求受訪者同意加以錄音。

九、整合階段

將訪談的資料與前一階段歸納、整理的論點加以整合。

十、理論探討並再次分析歸納資料

結合教學理論及學理的探討,將研究歷程所得的論點歸納出研究的 成果及貢獻。

十一、撰寫論文

對此項研究做一個全記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研究不同的、新的教學方法/模式 試教行動 Æ 分享經驗 Æ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壹、 創意動機及目的 貳、 作品特色與創意特質 參、 研究方法(過程) 肆、 依據理論及原理 伍、 作品功用與操作方式.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本研究將上述各文獻彙整如表 2.1,由表 2.1 可知賽局運用在採購與採購 上係以 Stackelberg

本研究在於國內汽車產業的經營策略之分析,藉由對已選定的個案進行仔 細地資料蒐集與分析,以期最終從中獲致結論。本研究方法,基本上依 Porter 競 爭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