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1 研究背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 1 研究背景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在此章中我們將說明本篇論文的研究背景、動機、以及目的,並概述本文各 章節的內容。

1. 1 研究背景

雖然現今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的系 統架構已經趨於完善,但在使用上所必須付出的通訊成本卻隨著通訊雙方的距離 以及通訊時間的長短而增加。而就電信業者的觀點來說,除了需要佈置龐大的電 信網路之外,數據交換機的成本及維護更是一大負擔。而每當電信業者欲推出新 的通訊服務時,都必須考慮現有硬體設備的支援狀況,以及更新軟、硬體設備所 必須多付出的時間以及人力成本,因此導致像中華電信這樣的一類電信業者難以 快速的推出創新的服務,或修改已經上線運作的系統缺失。

目前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 ,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所租售的網路頻寬大 多是以固定頻寬的定期收費制度,例如:包月制。如果單單僅利用像 ADSL 或是

Cable modem 之類的寬頻網路來傳輸文字訊息,則難免顯得大材小用。所以若能 利用既有的網路頻寬來傳輸更大量的資料以加強溝通的效率,則可以大大的提升 網路資源的附加價值。

(2)

第一章 緒論 近即時運算的速度將聲音以及影像經過擷取、壓縮、串流…等技術透過網路頻寬 傳送給另一方的使用者。因此,VoIP (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便可以針對上 述特點提供使用者另一個更經濟且多樣化的通訊選擇。

要達成 VoIP 的基本功能,除了要有適當的影音壓縮法則以及傳送串流資料的 即時傳輸協議(RTP , Real Time Transfer Protocol )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提供可 以透過固定帳號來尋找被呼叫者實際所在位址的通訊協定。目前可以提供 VoIP 功能的網路電話軟體大多是遵循 H.323 或是 SIP 這兩種標準協定運作。

H.323 最早的版本是由 ITU-T 國際電信聯盟在 1996 年所制定的規格,其特點 是提供了封包網路架構(Packet-Based Networks)上的多媒體通訊系統之標準,並為 IP 網路上的多媒體通訊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但是此協定最大的缺點是不支援 QoS (Quality of Service),所以無法確保連線的品質。而且建立連線所必須傳遞的 訊息內容是以 Binary-Mode 二進制編碼法則處理,所以相對的系統複雜性高,訊 息的內容也較難理解。

會談啟始協議(SIP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是一種網際網路多媒體通訊協 定,其最早的版本是在 1999 年由網際網路工程工作小組(IETF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所制定。由於 SIP 是屬於網路 OSI 7-Layer 中的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協議,所以可以選擇使用 TCP 或是 UDP 協議進行訊息的傳輸。

此外 SIP 的控制訊息內容是採用文本(Text-Mode)表示法,所以在系統設計以及訊

(3)

第一章 緒論

息解讀上都相對比較簡單,而且連線速度也優於以 H.323 為基礎協議的系統。

1. 2 研究動機

本論文之所以選用 SIP 作為系統運作的主軸,在於 SIP 的主要功能是讓使用者 可以單單藉由記住對方的帳號,便可透過 SIP 伺服器來找到該使用者位置。並且 在提出邀請後與該使用者初始以及建立一個簡單的會談,也可針對會談進行啟 始、調整以及中斷等控制。而透過 SIP 所建立會談之後,會談中的成員就可以透 過 SIP 伺服器來獲取對方的 IP 位址以及通訊埠並傳送各種資料,例如傳送串流的 多媒體資料。

由於 SIP 的內容已被標準化規範在 RFC-3261 中,而且訊息格式也容易理解,

所以目前在公眾網路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最常見的運用就是被實作在 VoIP 系統中以達成使用者的註冊、邀請以及結束對話…等功能。

隨著 SIP 相關應用軟體的日漸普遍,使得我們可以搜尋到各式各樣的伺服器端 以及使用者端程式,甚至是程式的開放性原始碼。也因為 SIP 已被標準規範,所 以無論我們得到的程式碼是由什麼組織,或是由什麼程式語言所編寫的,只要符 合 SIP 在 RFC-3261 中的規範,都可以互相溝通建立連線。

(4)

第一章 緒論

1.3 研究目的

在本論文中,首先我們著重於 SIP 在 VoIP 系統中的相關運用,我們研究並建 置以 SIP 為基礎網路架構的伺服器端系統,以及使用者代理程式(UA),進而組成 完整的網路電話架構。

SIP 除了可以用在網路電話(VoIP) 服務外,也可以做為在異質網路環境中的應 用行動管理機制。由於 SIP 是屬於 OSI 7-layer 中的應用層協議,所以只要底層的 網路環境能正常運作,無論使用者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環境,又或者是使用什麼 樣的終端裝置,都能成功的登入系統。

而 SIP 伺服器可以在使用者登入系統時,更新其帳號所相對應的實際位址資 料。所以無論使用者是否使用浮動網路位址(Mobile IP),SIP 伺服器都能紀錄使用 者最新的定址資料,進而幫助系統內的使用者單單透過固定帳號即可正確的呼叫 其他使用者。

在此,我們選用在 1999 年成立的組織 Vovida[1] (Voice , Video , and Data 取各 單字的前兩字元)所釋出的開放性原始碼 VOCAL [2] ( Vovida Ope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Library)來建立以 SIP 為基礎的伺服器端系統。

VOCAL 的優點如下所示:

(I) 符合標準 SIP 2.0 ( RFC-3261 )[3]規範的使用者端程式

(5)

第一章 緒論

(II) 是屬於類似 BSD ( Berkeley Software Development )的開放性原始碼 (III) 擁有 All-In-One 原始碼,方便使用者建立具備基本功能的 SIP 伺服器 (IV) 提供 Web-Based、JAVA-Based 兩種 GUI 方便對伺服器端系統進行操作

本論文中強調,我們之所以要架設屬於自己的 SIP 伺服器系統,主要就是為了 建立一個可以獨立運作的服務、管理機制,若再搭配可以相容於 SIP 系統的使用 者端程式,即可建設出一個完整的 VoIP 系統。除此之外,架設 SIP 伺服器系統也 能輔助我們在 SIP 使用者端程式及其網路多媒體相關應用上的研究。

由於 SIP 伺服器可以提供使用者透過他人帳號快速並且正確的找到其所在位 址並建立連線,所以我們希望能透過 SIP 伺服器的架設來統合各種終端裝置之間 的連線,如:SIP 電話、SIP UA、或是支援 SIP 協議的網路攝影機…等,進而將

SIP 達到更多應用。

如圖 1.1 所示,我們希望架設可以提供 SIP 服務的伺服器端系統,並在使用者 連線後可進行通聯記錄的功能。而在伺服器外部,我們希望可以透過 SIP 伺服器 的服務來連結有線以及無線的網路裝置。無論是透過有線或是無線的環境,只要 裝置可以存取網際網路資源,都可以向我們的伺服器提出註冊、邀請、以及中斷…

等 SIP 要求,進而達到與其他裝置的連線。如此一來便可建構出一個以 SIP 為基 礎連結而成的通訊系統架構。

(6)

第一章 緒論

圖 1.1 SIP 環境

(7)

第一章 緒論

1.4 全文架構

本篇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以下為各章的內容概述:

【第一章】緒論

說明本論文的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及本文架構。

【第二章】SIP 概論

簡介會談啟始協議(SIP),及其運作流程。

【第三章】SIP 伺服器系統之實現

介紹以 SIP 為基礎的伺服器 VOCAL 系統,及架設流程說明。

【第四章】SIP 使用者代理程式之介紹與安裝

介紹符合 SIP 規範之使用者端程式的介紹與安裝說明。

【第五章】測試結果與討論

包含了系統環境的說明及測試結果。

【第六章】未來展望

對於我們系統架設以及測試的總結,與未來的發展性。

數據

圖 1.1 SIP 環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顧客使用信用卡在線上付款時,只要輸入其卡號及有效期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想要設計一個具有兩個輸入G(gate閘控)和 D(data資料)以及一個輸出Q的閘控閂電 路。當G等於1時,在輸入D出現的二進位資料

a 全世界各種不同的網路所串連組合而成的網路系統,主要是 為了將這些網路能夠連結起來,然後透過國際間「傳輸通訊 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利用 Web Survey 來蒐集資料有許多的好處。許多研究者利用 Web Survey 進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於可以降低成本、即時的回覆。然而,Web Survey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流程指標產生 (功能面) 1.資料庫即時性 (如生產規格) 2.單據內容必要 性、功能性 3.表單方式. 流程指標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