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如何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一直是教育學者研究的目標,因此,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如何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一直是教育學者研究的目標,因此,"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的主題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就之影響-國中學生學習理 化科之狀況分析之研究,本章將就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 究目的一一說明,並就本研究所需之特定名詞加入解釋,說明本研究 的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如何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一直是教育學者研究的目標,因此,

許多從事科學教育研究的學者們一直在思索提高科學學習成效的可 能性,以促進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而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以 前,雖然已經分別從教材改革、教學法的改變、師資培育等各方面來 著手,然而除了上面這些會影響學生的因素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因素 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

科學在整個國家的發展上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學生而

言,學校中的科學教育可能是幫他們奠下基礎的主要管道。但是,很

多學生在國小剛剛接觸自然科學時還顯得相當有興趣,學習意願很

高,但是等到學生國中開始正式接觸國二理化課程後,他們漸漸開始

失去學習的動機,視理化學習為畏途,到底是那種東西使得學生開始

(2)

Covington(1984)在其提出的「自我價值論」(self-worth theory) 中提到,學生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動機的強度會隨著年級的升高 而減低,在學校經過長期的考試成敗經驗之後,會逐漸認同「能力」

而不認同「努力」 ,因此造成學習動機降低。這是學校教育中一個顯 而易見的反教育效果,許多學生在學校待的越久,反而越來越沒有學 習動機,對課業也越來越失去興趣。另外,有些研究顯示,在學校環 境的學習氣氛下,學生們對學習所設定的目標只是一種在乎別人評 價,和別人比較的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不是一種真正為了 成長而學習的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Elliott & Dweck,1988)。

甚至有些學生在長期各科學業的失敗經驗下,產生逃避學習的現象 (Dweck ,1986). Bruner(1960)說過每個人天生都具有好奇與好勝的 動機,而因為這兩種動機,人也不斷努力地學習著。也就是說,所有 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初,在好奇與好勝動機的驅動下,應該都具備對學 校課業產生興趣的潛力。那麼何以在經過學校教育之後,學生卻逐漸 對課業失去興趣?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習到底是模彷還是複製?還是刺激增進學

習?這些相關的問題,歷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從來沒有定論,但是我

們可以肯定的說,外在的刺激是會改變學習的,如果是不好的刺激可

能導致學生不想學,因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是因崇拜老師,

(3)

致使學生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而從學習的心態來看,國中生的學 習的目的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學校或是為了迎合父母師長的期望?有沒 有學生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學習。我們做一件事,常常因為有興趣,

而能從中獲得快樂;我們做一件事,常常因為有興趣,而能持之以恆,

學習也是一樣,我們若能將學習當作一種興趣,自然能從中獲得快 樂,如何達到這一個目標就是我們所希望達成的。

班級是學生最能直接、深切感受的環境,因此過去有關學習環 境的研究大多偏重探討的班級氣氛。因為研究方式和重點的不同,學 者們對班級氣氛產生不一定相同的定義,但是總而言之,過去探討班 級氣氛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心理學觀點:探討班級內成員的需 求、經驗、情感關係等內在的心靈活動。二、社會學角度:探討班級 成員的人際關係、角色、地位和期望,以及在班級結構和組織;過去 學習環境相關研究大多針對班級中,由師生與同儕之間的互動所形成 的社會心理環境進行探討。然而,學習環境的內涵是否可以只從社會 心理環境面向便可完整的描述?還有哪些學習環境面向能促進學生主 動學習知識。

教育發展的趨勢主張學習者需要負起更多學習責任,學習者有

較多的責任,使學習者能積極的學習(蕭錫錡、梁麗珍,2001)。而學

生在埋首苦讀之際,很少去思考如何學、怎麼讀,而學校的教育目標

(4)

就是要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培育學生成為有效率的學習者,有效的 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學 得更好。在國中、小學期間,學校和老師很少有系統的教導學生如何 學習,與其給他一條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所以,有必要讓學校 和老師知道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以及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學習策略(胥彥 華,1989)。

動機是行為的原動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如 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增進其知能及學習 態度。Pintrich 等人(1989)經過詳實的文獻回顧後,認為學習策略 的使用必須有動機的激勵才能發生作用。學生的學習如果只是為了考 試考高分,而沒有豐富的學習動機,那麼在踏出校門之後,自然就會 中斷學習,只有在具備有充份學習動機的情況下,才能不斷的學習,

充實自己追求成長。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學習動機理論為基礎,研究 國中生在理化科方面的學習狀況, 以及他們的學習動機及成就的關 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 探討影響國中生理化科學習之因素。

(二) 探討學習動機與理化學習成就之關係。

(三) 探討不同影響理化學習因素與理化學習成就之關係。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為:

(一) 六種學習動機分量有那些?

(二) 學習動機的六種分量與理化科成就之關係?

(三) 影響理化學習的因素有那些?

(四) 找出影響理化學習的因素之重要先後順序。

(五) 找出影響理化學習的因素與學習動機之關係?

(六) 找出影響理化學習的因素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名詞釋義如下:

一、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致學習 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對學習而言,

動機能使學習者產生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的「學習動機量表」是參考吳靜吉、程炳林(1992) 所修訂的「激勵的學習策略(MSLQ)」量表中的動機量表以及多 元動機工具(Uguroglu Schiller & Walber,1981)、數學學習動 機量表(王明慧,1996)、 Lee(1989)以及相關文獻(林熙禎,1996) 探討而設計,編成 28 題的問卷,其內容包括有學習目標導向、

表現目標取向、價值、興趣、自我效能及學習態度等六個分量 表。

二、 學習成就:

本研究所稱的學習成就是指研究對象於九十三學年度第

一學期理化三次學期成績的平均,再將分數轉換成 Z 分數而得。

(7)

三、 影響學習的因素:

本研究中的影響學習的因素係參考很多學者之前的研 究,將前人整理出來的因素整合之後。研究者將這些比較有趣的 因素分成三個向度,第一個是個別差異的方面,將它分為性別的 差異、自我價值、個人的學習方式、個人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

自信心; 第二個是學習環境方面,分別為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方 式、家長的教育程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第三個是個別與外界 交互作用形態方面,分別為同儕之間的合作、同儕之間的競爭、

同儕之間的期望。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的對象班級的性質為常態、男女合班。考量不 同地區、不同學校或班級各有其特色。故本研究的結 果只適合做為類似樣本的推論,不宜過度引申。

二、

本研究只取眾多影響學習因素的一部分、對於沒有討

論的部分並未探討。只討論理化科的學習部分,其他

學科因為學科屬性的差異,因此研究結果不宜過度類

化到其他學科上。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6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學校如何善用 資源為教育工 作及學習過程 中製造成功與 快樂..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高中課程會多元化;讓學生有第二次機會而設計的其他教育 課程(例如毅進計劃及在中學試行的類似計劃),會因應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