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者以一位高等技職校院成人學生教師又是成人學生的身分進行本研 究,期待能透過研究者十餘年教學現場的觀察及成人學生的生命經驗,深入瞭解 高等技職校院進修部成人學生持續學習歷程並建構成人持續學習的初步理論模 式。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壹、以建構理論作為研究典範

一、對「知識」與「理解」所採取的視角(vision)

Guba 與 Lincoln(1985, 1989)提出建構理論研究典範主要目的是要取代長期 以來強調客觀、理性及經驗主義的實證科學研究典範。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家們 致力於消除不確定性,以嚴謹的實驗設計與統計控制減少誤差,訂定研究假設,

透過系統、邏輯的方式以檢証假設的真實性,重視推論的有效性,對於誤差採取 減低、控制及忽視的方式以為因應。

建構主義論者認為沒有任何一種知識是永恆的真理,知識是需要被質疑、被 反駁的,而真理也只有存在於特定對象或特定的文化脈絡中才有意義(Lincoln, 1990) 。因此,社會現象的本質絕非如實證主義論者所言,只是一種真實世界的「再 現經驗」而已,此意義建構的過程已經隱含了多重建構的結果(Guba, 1998;

Schwandt, 1998, 引自潘淑滿,2003) 。因此,研究者主要的目的並非在找出日常

生活中各種現象或行動真實的本質,而是在說明與詮釋這些經驗與行動是如何被

建構的。這種意義的建構過程主要是建立在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之間,透過不斷

(2)

的對話與辯證過程來達成。

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知識(knowledge)與理解(understanding)可以有非常 多元的形式(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15) ,不管是實證主義或是建構主義都是 一種理解的「視角」 。研究者認為成人學生因為所處社會情境、文化結構及背景的 差異而更增添其複雜性,僅藉由統計方法的操控,求取「普同」的現象之意義不 大,因為,脫離個體的生命經驗與主觀解釋的資料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研究 者認同建構主義典範,認為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之間是一種合作建構意義的過 程,唯有紮根在研究參與者主觀經驗的資料上所建立起來的結果才賦有價值與意 義。

二、大學成人持續學習主題之研究方法分析

為了瞭解「成人持續學習」主題之研究方法,研究者以西文資料庫中蒐集大 量社會科學及教育期刊的「 EBSCOhost」及「ProQuest」之博士學位論文,以關 鍵字「adult student、persistence、qualitative」及「adult student、persistence、

quantitative」進行搜尋,發現結果如表 3-1-1 及表 3-1-2:

表 3-1-1 西文資料庫「成人持續學習」研究法比較 EBSCOhost ProQuest

質化 9 18

量化 9 9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

表 3-1-2 西文資料庫「成人持續學習」研究分佈時間表

年 來源 2004-06 2000-03 1996-99 1992-95 1991 以前 總計 ProQuest 3 6 2 4 3 18 質

化 EBSCOhost 3 2 2 1 1 9 ProQues 1 3 3 1 1 9 量

化 EBSCOhost 2 2 0 2 3 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表 3-1-1 及 3-1-2 可知,在「ProQuest」資料庫中搜尋發現,採質化研究取 向探討成人持續學習主題的博士論文有 18 篇,量化研究有 9 篇;由「EBSCOhost」

資料庫中則質化及量化各搜尋到 9 篇。進一步分析這些論文出現的時間發現,質 化研究取向有逐漸增加甚至超越量化的現象,顯示,國外有關成人持續學習的研 究,使用質化取向深入瞭解成人學生主觀的生命經驗已經成為研究成人主題的趨 勢。

國內研究部分,有關成人持續學習或輟學的研究僅有五篇(王世璋,1999;

江綺雯,1994;陳訓祥,1988;陳彩鳳,2004;劉信吾,1986)。其中僅陳訓祥 是針對正式學位之專科學校夜間部學生進行調查,其餘都是空中學校或是非學位 的研究。從研究方法來看,這幾篇研究除了陳彩鳳之外,其餘皆採量化研究。陳 訓祥的研究模式對退學的解釋量過低,僅 8.69%,之後江綺雯在 1994 年根據此模 式應用於高雄市民學苑成人輟學的調查也發現預測力過低。顯示這些模式建構未 能掌握成人學習的核心要素,徒然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似乎意義不大。而陳彩鳳雖 以質化研究,深入訪談八位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國立空中大學學習的經驗、

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但是,她的研究著重在非學位之學習障礙及因應策略,對象 也僅以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為主。

由上述國內外對於成人持續學習或是輟學研究的方法分析可知,受建構主義

(4)

典範的影響,國外以質化方式進行成人持續學習的研究已經成為趨勢。國內由於 相關研究本就有限,量化研究的結果顯示無法掌握影響成人學生學習的核心要 素,質化研究則僅以非學位之多重角色婦女為對象,因此本研究採建構主義觀點,

以質化研究取向進行,深入研究技職校院進修部成人學生持續學習的經驗。

三、國外採實證主義建構或驗證學生輟學理論模式的不足

綜觀國外解釋學生輟學的理論模式中,最廣為採用的是 Tinto 及 Bean &

Metzner 的模式,重視學生在學校之學術及人際成果的滿意度。這些理論模式都 是採實證主義,經由嚴謹的研究設計,訂定假設,蒐集資料,最後經統計考驗而 確立。各種理論模式都只限定在它的研究範圍及變項之內,雖然理論模式都經實 徵研究證實,但是,卻都顯得不夠周全,各有其侷限之處,如 Tinto 的理論應用 在成人學生上則明顯忽略了外在因素的影響。另外,在跨文化的使用上,理論的 應用常受到很大的限制與質疑。

社會科學的研究因「人」在社會情境中的複雜性,使得「因果」研究不似自 然科學容易控制與推論。近二十年來由於統計方法的進步,陸續有許多學生輟學 模式的研究採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的統計方法,

嘗試驗證理論模式,如 Loppnow(1989)、Cabrera 等人(1992a,1993)、Sandler

(1998, 2000a, 2000b,2001,2002)等。進一步檢視這些理論模式的差異可知,這些 模式其實大同小異,僅藉由部份變項的增減,利用結構方程模式檢證模式的「適 配性」 (fit) ,因此,研究結果僅能說明模式是否適配,卻無法證明模式的完整性。

而此藉由操控研究變項的過程,將資料化約為數字,利用統計方法考驗數字與數 字的關聯,並據此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推論,這種將主觀經驗簡化為數字的實證 主義受到建構主義強烈的質疑。

因此,採實證主義所建構或驗證的理論模式有其限制,且在東西文化差異的

(5)

情勢之下,西方社會所建構的理論模式,是否適用於我國大學成人學生上,可能 需要更多相關研究投入,初期欲建構適於國內高等技職校院成人持續學習的模式 仍以質化研究為較佳途徑。

貳、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成人學生持續學習歷程之主觀經驗,並建構初步成人 持續學習理論模式。經由第二章文獻分析探討,本研究之初步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圖 3-1-1 的研究架構,是依據 Schlossberg、Waters 與 Goodman(1995)的 轉變理論,指出影響轉變的四個因素(情境、自我、支持及策略)及進入、穿越 及揮別的轉變歷程,並參酌 Bean 與 Metzner(1985)及 Tinto(1975, 1993)等持 續學習理論模式及相關研究,初步建構「進入」 、 「穿越」及「持續學習」三個階 段以呈現成人學生持續學習的歷程。

進入 穿越 持續學習

圖 3-1-1 初步研究架構圖

初步研究架構中的歷程及各因素內涵說明如下:

一、進入階段

準備進入學習之前包含兩方面,一為「自我特徵」 ,包括參與動機及心理障礙;

自我 特徵 情境

身心狀況 校園經驗 外在因素

心理調適

學習結果

持續決定

(6)

另一方面則是所處的「情境」因素,包括想要進修的時間點、是否在個人控制的 範圍之內、先前是否曾有類似的學習經驗及支持系統等。上述的「自我特徵」及

「情境」都是影響成人決定是否參與進修的因素。

二、穿越階段

穿越階段是指成人學生進入校園後,首先會面臨「身心狀況」 、 「校園經驗」

及「外在因素」間的衝擊,個人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則會影響「心理調適的結果」

及「學習結果」 。在成人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及生活經驗的不同,兩個階段之間 是反覆進行,彼此互相影響的關係。

穿越階段的各因素說明如下: 「身心狀況」包括個體的心理狀態、生理障礙、

心理類型及學習心態等,這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校園經驗」包括人際經驗、

課業學習經驗及校園環境與服務經驗等; 「外在因素」是指工作、家庭、經濟及支 持系統等外在因素; 「心理調適結果」為歷經前述階段的衝擊並採取因應策略後,

心理調適的結果。

三、持續學習階段

當成人學生進入校園後適應學生角色或是滿意學習結果,則會持續學習,如

無其他生活事件發生影響學習則可能持續至完成學業, 「學習結果」是指學業成績

的表現、個人目標達成與成長。

(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參與者的學校背景脈絡與特質

一、辦學理念及行政組織

本研究所在之學校成立於 1968 年,迄今近四十年,初期設立機械工程、電 機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等四科,為「工業專科學校」。1982 年設立二年制 夜間部,1994 年增設二專企管、國貿、銀保三科,並更名為「工商專科學校」,

1999 年改制為「技術學院」,「夜間部」改名為「進修部」,並設立二技「在職 專班」機械、電機、電子、土木四系。九十學年度增設航空電子、航空機械、資 訊管理三系。九十一學年度設立日間部電子工程研究所、四技航空管理系。九十 二學年度新竹分部正式招收航空機械系、航空電子系、航空管理系等共三個系科 十班學生,並設立日間部機電光工程研究所。其後陸續成立生物科技系、食品科 學系…等新系及研究所,迄今共有十八個系及六個研究所碩士班。

學校的辦學理念為落實技職教育,強化實務能力、推動校外實習,重視專題製

作;創新工商科技,增設研究所、成立高科技軟硬體中心、創新教學、學程化課 程;推展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倫理及服務觀念、加強學生生涯規劃、自治、領導 及面對壓力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強化導師功能。目前學生總數八千餘人,將來除 了原有的工程與技術為導向的系科繼續發展外,並計畫向工程學院、商管學院、

航空學院,以及民生學院等相關系科、學院、研究所發展。

目前該校共有日間部、進修部、進修學院及進修專校等多元部制,且有台北

及新竹兩個校區。研究參與者學校行政單位組織如圖 3-2-1 所示,由圖 3-2-1 中可

知,以成人學習為主的教育分屬推廣教育中心、進修部、進修學院及進修專校等

單位。

(8)

圖 3-2-1 研究參與者學校行政單位組織圖

二、學校環境及發展重點

本研究學校位於台北縣市交界,屬台北市的範圍,學校位處於山腳下,多數 校舍依山坡而建以致校內樓梯很多,遭受許多學生抱怨,尤其天雨路滑,樓梯常 成為隱形危機。學校鄰近科學園區,可惜的是因位處市郊,捷運未能直接抵達,

必須仰賴接駁車,因此,在學生上下學時間,除了商請市公車加開接駁車之外,

學校也會安排校車至捷運站接送學生。由於學校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進修部學生 多騎機車或是開車上學,因此對停車位的需求極高。所幸學校對面有一公墓,附 近有較大的停車空間,可供學生停車,但是仍有所不足,以致部分學生為趕赴上 課而違規停車,需時時擔心車子遭拖吊。

新竹校區 (分部)

台北校區 (校本部)

再 生 能 源 中 心

長 晶 中 心

校 長

副 校 長 附設進修學校

附設進修專校

(9)

該校目前設有台北及新竹兩個校區,96 學年第一學期的學生人數,台北校區 有 6,924 人,新竹校區 1,793 人,全校人數共計 8,717。以台北校區而言,各部制 學生人數如表 3-2-1 所示。由表中可知,該校日間部以傳統學生為主的學生人數 有 2,838 人,佔總人數之 41%,進修部學生有 2,455 人,佔 35.5%,進修學院及專 校學生數為 1,631 人,佔 23.5%。合計以招收成人學生為主之進修部、進修學院 及進修專校之學生比例達 59%,遠超過日間部傳統學生,可見,該校早已洞察先 機,注意到傳統學生終將日益減少的趨勢,利用位於都會區的地理優勢,轉以成 人教育為學校發展的重點。

表 3-2-1 96 學年第一學期研究學校各部制學生人數分配表

校區 台北校區 部合計

部 學制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研究所 7 144

二技 9 262 四技 53 2400 日間部

二專 1 32

102 2,838

(41%)

研究所 0 0

二技 30 1,085 四技 25 966 進修部

(含在職專班)

二專 13 404

68 2,455

(35.5%)

研究所 0 0

二技 17 715

四技 0 0

進修學院/專 校

二專 22 916

39 1,631

(23.5%)

校區小計/全校總計 209 6,924 209 6,924

資料取自 96 年 12 月 17 日

(10)

三、進修部發展概況

該校目前台北校區進修部招生的系所共有電機、電子、機械、建築、土木、

工管、企管、國貿、財金及資管等十系,涵蓋工商領域,招生的學制包括二專、

二技、四技、研究所及在職專班等,相當多元。 自 91-95 學年度進修部學生人數 統計如表 3-2-2。

由表 3-2-2 中可知,該校二專人數呈現下降趨勢,改以補充四技學生,因此,

四技學生有增加的趨勢。進修部學生的主力以二技學生為多,自 95 學年度開始,

也招收碩士在職班學生。整體而言,該校進修部學生的人數呈現下滑的趨勢,2004 年度達到高峰有 3,586 人,95 學年度則下降至 2,722 人,96 學年度更下降至 2,455 人。然而,進修部學生所占比例仍維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表 3-2-2 研究參與者學校 91-95 學年度進修部學生人數統計表

91 學年 92 學年 93 學年 94 學年 95 學年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二專 1526 816 1196 677 884 618 449 280 319 135

二專專班

___ ___ ___ ___ 78 181 79 154 62 136 四技 64 27 87 56 252 75 414 116 554 145 二技 512 622 408 377 431 319 449 297 458 259

二技專班

___ ___ 207 159 437 311 446 315 385 309

碩士專班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8 2 小計 2,102 1,456 1,929 1,351 2,082 1,504 1,837 1,162 1,786 986 總計 3,567 3,280 3,586 2,999 2,77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資料取自 2007 年 12 月 15 日)

為配合學生希望盡速完成學業的期待,進修部各學制的修業年限與日間部相

(11)

同,即二技、四技的修業時程仍規劃為兩年及四年,因此,課程安排較為集中。

上課時間以週一至週五晚上 6:30 到 9:50,每晚最多可排四節課。

研究學校進修部近兩學年學生的休退學比率如表 3-2-3 所示,由表 3-2-3 可 知,分析 94 及 95 兩個學年度的休退學情形發現,第一學期的休退學率遠高於第 二學期,學年的休退學率分別為 9.8%及 13%,與表 1-1-1 之 94 學年度大專院校 學生休退學統計表中進修部學生的休退學比率接近。比較最近兩學年的休退學情 形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其原因值得深究。

表 3-2-3 94-95 學年度研究學校進修部學生休退學率

學年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平均休退學率 94 188 106 9.8%

95 224 137 1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資料取自 2007 年 12 月 15 日)

四、學校行政服務概況

研究參與者學校進修部設主任一人,掌理進修教育相關事宜,分設教務、學 生事務、總組等組,各組置組長一人。教務組除組長一人外,有組員四人;學務 組除組長外,有組員三人;總務組有組長一人,組員一人,總計行政人員共 12 人。

教務組的業務主要有課務,如加退選、課程安排等及註冊,如學籍、成績、

修退學等兩大部分。學務組的業務主要有下列:解決同學環境上的問題、困難,

如助學貸款、減免學雜費或急難救助等;處理同學的缺曠課記錄,學生曠課一節 扣操行 0.5 分,曠課達 45 節者退學處分;使同學們與學校更親近,目前僅輔導其 組成「同學代表學生會」 (簡稱學生會)及「交通服務隊」等二社團,推動學藝、

文康及交通服務等活動,並作為學校與同學間之溝通管道;關心同學們的身心健

(12)

康問題,除了聘有護士駐校外,並有專業諮商心理師及義務輔導老師,提供學生 心理輔導。

各班級置導師ㄧ名,負責輔導學生出缺席及相關學習事務。導師每學期都須 參與日間部學務處舉辦的「導師輔導知能」研習,以增進導師輔導能力。由於學 校實施點名制度,學生請假需經過導師簽核。一學期共計有兩次的班會時間,為 週一第一節課,平時排有課程,逢班會時間則停課。

貳、研究參與者的選取

本研究旨在探究台北市都會區某技職校院進修部成人學生持續學習的歷 程。因此,研究對象為該技職校院的進修部成人學生,採立意取樣,選取十位在 校高年級學生(含 95 學年度的畢業生)為研究參與者,為進行反例比較也選取 兩位輟學生進行深度訪談,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及步驟如下:

一、邀請研究參與者的標準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進修部成人學生持續學習的歷程,因此,持續學習生至 少須就學滿一年以上,即以各學制的二年級以上學生為主,而輟學者則不受此 限。取樣的方式,參考 Guba 與 Lincoln(1989)的建議採最大變異取樣,亦即要 精心找到變異的個案與反例個案。另外也參酌 Johnson 在 1990 年提出的建議,採 向度取樣,即先列出會影響的諸向度,然後再選出具代表性的個案(張芬芬譯,

2005) ,直到理論飽和。

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之後,本研究根據性別與主修、婚姻、年齡取樣,茲說 明如下:

(一)性別與主修

本研究學校招生的科系大致可分為「商管」及「科技」兩大類,主修領域

與學生性別有極大關係,商管科系以女性為多,科技類則以男性為主。根據表

(13)

3-2-2 該校 91-95 學年度進修部學生人數統計表可知,95 學年度男女學生的比例 約為 3:2,研究參與者依此性別比例為選取參考原則,十二位研究參與者中,

男性有七位,女性五位,研究參與者來自各科系。

(二)婚姻

研究學校未婚的學生仍佔大多數。因此,本研究參與者的選取以未婚為主。

依據文獻,婚姻及子女是影響成人學生持續學習重要因素,因此,亦邀請幾位已 婚或有子女者參加,以豐富樣本的多樣性。選取結果共計有七位未婚者,五位已 婚者,其中有兩位研究參與者分別各有兩位子女,一位研究參與者在進修過程中 懷孕生子。

(三)年齡

本研究係以 25 歲以上的成人學生為對象,選取結果研究參與者的年齡介於 26 歲至 46 歲之間,27 歲以下有四位、29-33 歲有六位、40 歲以上有兩位,研究 參與者涵蓋青壯年的年齡層。

二、研究參與者的邀請及選取

選取研究參與者的步驟如下:

(一) 決定協同研究者

在研究學校,研究者徵求一位瞭解該校脈絡及文化的資深教師作為協同研究 者,協助檢核資料並提供諮詢。研究者先向協同研究者充分說明本研究的目的、

希望她能提供的協助及討論、邀請研究參與者考量的標準,並徵求同意參與協同

本研究。

(14)

(二)推薦研究參與者

首先尋求研究學校進修部教師或導師推薦研究參與者,除了先向推薦者說明 研究目的及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之外,並請推薦者先與準備推薦的學生連絡,說 明研究概況,取得學生同意後再將推薦名單交給研究者。研究者接獲推薦名單後 再進一歩與被推薦者聯繫,寄送研究相關資料(研究參與者選取表及訪談大綱)

請他詳閱再決定是否參與本研究。

(三)決定研究參與者

由推薦的研究參與者中,先請他們填寫「研究參與者選取表」 (見附錄一) , 再根據填答結果,並參酌上述性別及主修、年齡、婚姻等個人特徵的考量,選定 研究參與者,徵求他們參與的同意後,最後再確定本研究參與者的名單。

三、研究參與者介紹

本研究參與者共有十二位,五位已婚,七位未婚,參酌 Gould(1978)的成 年期發展模式,依年齡分佈大約可分成三個不同發展階段,包括 27 歲以下、29-33 歲、40 歲以上。在訪談過程中發現不同年齡及性別者的經驗有所不同,為讓閱讀 者容易辨識研究參與者所屬發展階段,在命名方面作區隔,27 歲以下者冠以「小」

字,如「小凱」 ;29-33 歲者冠以「阿」字,如「阿萍」;40 歲以上者有兩位,分 別為「霖哥」及「華姐」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概況如表 3-2-4 所示。

小凱(男,26 歲,未婚,畢業前休學,二技資管系)

小凱來自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也是職業婦女,現在已經 退休,家中還有一個哥哥,也是五專畢業,當完兵再唸進修部二技。受到哥哥的 影響,他也循著哥哥進修之路。原本他唸的學校離家太遠,所以轉學回這所專科

(電子科畢業)的母校就讀。因為做電腦維修的工作時間不穩定,經常七、八點

(15)

才下班,以致常因太累而蹺課,加上他是轉學生,與班上同儕互動少,也曾發生 不愉快,所以,一年級下學期轉學進來後就曾想休學,因家人反對而作罷。在二 技畢業前一個月,他評估自己可能會遭到學退(連續兩學期二分之一學分不及 格) ,所以瞞著家人辦理休學。訪談過程中對於是否回來復學充滿猶疑,他對資管 系興趣缺缺,反而對應用外文系表達高度興趣。小凱認為自己在學校是一隻孤鳥,

與同學生疏,生活中也沒有好朋友。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小凱的的心理類型為「ISTP」 ,表示他的個性內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對生活方面則偏愛自然、

隨意。這種類型者可能會在一件事情還沒做完就開始另一件事,較優柔寡斷,方 向不明。

小功(男,26 歲,已婚,四技工管三年級休學)

小功的父母開設貨運行,家庭環境原本優渥,高職資訊科畢業後升學無著,

除了當兵前曾在汽車修理廠工作一年之外,都是在家中的貨運行協助一些雜務。

退伍後考到工管系就讀,成績平均分數約 70 分,只有英文曾被當一次。大三寒假 家裡的貨運行因為母親失誤,造成周轉不靈,他跟太太計算的結果估計大約要七 年才能還清所有債務,在家中遭遇此重大意外之後,他也無心繼續唸書,選擇休 學到貨運行做司機,先協助家裡度過難關。對於班上的同儕關係他並不滿意,認 為小團體太多,對老師的評價極高,尤其是導師。他希望在家中經濟穩定後可以 回來復學,完成學業。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小功的的心理類型為「ISTP」 ,表示他的個性內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對生活方面則偏愛自然、

隨意。

(16)

小甄(女,26 歲,已婚,一子,二技財金系畢)

小甄二專讀的是夜間部會計系,畢業後兩年在同學的鼓勵下來進修二技,對 於夜間上課還蠻能適應。由於學校離她上班的公司很近,放學後她先生會來學校 接她,方便性高。一年級暑假時結婚,寒假生子。由於原本的會計工作份量重很 累,懷孕後就轉換到先生友人開設的公司工作,比較輕鬆,才得以兼顧課業。生 產完後婆婆曾建議她休學,可是因為只剩一學期就可畢業而婉拒。她的個性非常 內向,所幸在學校結交一群個性開朗的好朋友,她覺得受益良多,上學很愉快,

成績也不錯。幸運的是,孩子一直都是婆婆照顧,畢業前只有假日才接回孩子,

讓她能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小甄認為進修最大的收獲是結交一群好友,帶動 個性內向的她,所以即使對財金專業興趣不大,也肯定學習。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小甄的的心理類型為「ISTJ」 ,表示她的個性內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 活,潛在的缺點為過於嚴謹,缺乏創新。

小君(女,27 歲,未婚,二技企管系四年級)

小君的家庭環境並不好,國中時父親因病無法工作,家中經濟全靠母親,有一 個弟弟正就讀研究所。因為家庭環境不好,所以高職開始就一直讀夜校,白天工 作,自給自足。她認為父母重男輕女,相較於自己的求學路,弟弟則是一路順風 唸到研究所也未曾打工。雖然父母曾要求她不要讀二技,可是她認為女人當自強,

要充實自己的能力為未來做準備。進修後因為工作過於勞累,難以兼顧課業而辭

去專職工作。可是後來的求職路不順,甚至連工讀生的工作都難以找到,讓她深

刻體驗到進修中求職的困難,期末前小君終於找到工作,雖然待遇不高,卻寥勝

於無。失業時她只能靠以前工作的積蓄做生活費,學費則辦理助學貸款,即使如

此,還是覺得要堅持下去,完成學業。

(17)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小君的的心理類型為「ESTJ」 ,表示她的個性外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 活。

小邦(男,27 歲,未婚,四技電機三年級)

小邦是家中老么,父親希望他們如果對唸書沒興趣,至少要有一技之長,所 以家中兄姐都是就讀技職體系。高職讀的是夜間部汽俢科,白天在一家電子工廠 工作,退伍後還是回到電子廠工作,累積了 9 年的工作經驗。受到週遭同學的影 響,他希望進修四技,可是遭到老闆反對,在力爭無效之下,還是義無反顧選擇 進修的路。開學後老闆卻開始給予種種刁難,將他降為工讀生,年資歸零,在忍 無可忍之下,一年級下學期辭職離開。對於得來不易的進修機會非常珍惜,跨科 系就讀雖然讓他在學習初期受到極大考驗,可是他努力不懈,成績一直保持前幾 名。目前的生活主要仰賴過去積蓄,因為進修中專職工作難找,還好住在家裡可 以節省許多開銷,這也是他當初選擇該校進修的主要考量,離家近。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小邦的的心理類型為「ESTJ」 ,表示個性外向,比較注 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活。

阿奇(男,32 歲,未婚,二技企管畢)

阿奇二專讀電子科,畢業後從事電子零件業務工作迄今。業務工作並不重視 學歷,況且他已經有不錯的基礎了,選擇進修主要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做準備。選 擇跨科系就讀企管系主要是因為長期做業務的關係,他希望能增進這方面的專業 知識。由於缺乏基礎,所以初期的學習適應很辛苦,所幸得到友人及同儕的協助 才順利適應。就讀期間因為友人介紹轉換工作,當時既要適應新工作,還要進修,

難以兼顧而興起休學的念頭,後來因為導師的鼓勵與開導而打消。他是個習慣訂

定目標,做事有規劃的人,完成大學學位是結婚前的目標,不希望影響家庭生活。

(18)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阿奇的的心理類型為「ENTJ」 ,表示他的個性外向,

比較重視靈感、創新,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活。

阿彪(男,33 歲,已婚,四技資管畢)

阿彪是來自花蓮的原住民,父母都是高學歷,哥哥是醫生,姐姐僅專科肄業 卻懂六國語言,目前在美國工作,一家人都傑出優異。國中時認為父親偏愛成績 優異的哥哥而叛逆,畢業後即獨自離家到台北工作,做過許多廚工、搬運工等勞 力工作,吃苦當吃補。服役時受到長官的賞識,提拔他去接受士官訓,受訓過程 卻因學歷低而飽受歧視(受士官訓需高中畢業,他識破格任用) ,深感自己學歷太 低。退伍後,受到父親的鼓勵,開始進修高職、四技,成績都很優異,每學期都 獲取原民會的高額獎學金(1.5-2 萬元)。他很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希望以後能效 法父親終身學習的精神,計畫明年進修碩士班,對未來充滿期待與活力。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阿彪的的心理類型為「ESTJ」 ,表示他的個性外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 活。

阿萍(女,30 歲,未婚,二技資管畢)

阿萍是二專資管科畢業,在法律事務所做系統維護,長期忙碌的工作讓她想 轉職。曾想參加郵政人員考試,卻因未具大學學歷而被拒在外,深感挫折。受到 同事進修的影響而有了進修的念頭,因為是資管系的本科生,工作上也符合進修 專業,有互利的效果,在學習上輕鬆愉快。由於個性活潑,二年級時擔任班代,

與教師及同儕關係都很好。學習頗為認真,習慣將上課筆記整理成電子檔案,方

便學習也能與同儕分享,學業成績不錯。最大的意外收穫是在班上找到未來人生

的伴侶,計劃明年結婚,這個進修過程對她而言真是值回票價,收穫豐碩。

(19)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阿萍的的心理類型為「ESFJ」 ,表示她的個性外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偏愛有 計劃、有組織的生活。

阿宗(男,29 歲,未婚,二技機械四年級)

阿宗任職於某國營事業,穩定的工作讓他行有餘力起了進修的念頭,因緣際 會回到二專就讀的母校讀二技。第一學期班上許多同學因為工作的關係陸續休 學,現在只剩二十位同學,同儕情誼還不錯。學習過程中,因為學校的課程較新,

而公司的工作還是以傳統機械為主,所以實用性不高,可是他不在意,因為完成 大學學歷是主要的目標。阿宗自認為基礎不好,初期學習難免有些困難,所幸同 學是互相學習的好對象,同儕互助學習是他們應對課業的重要資源,也是最佳利 器。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阿宗的的心理類型為「INTJ」 ,表示他的個性內向,比 較重視靈感、創新,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活。

潛在的缺點為過於嚴謹,缺乏創新。

阿錦(女,31 歲,已婚,有二子,二技財金四年級)

阿錦來自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雖然有一個姐姐,可是高職畢業後即離家

出走,早已失聯,所以她可算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國中畢業後,父母認為女孩子

不需要讀太多書,所以只好晚上讀夜校,白天工作,自食其力。畢業後,她繼續

進修空中商專,期間歷經結婚、生子,總共讀了七年才畢業。先生才剛完成大學

學歷不久,在先生的鼓勵之下她才來進修,而母親願意協助照顧兩個孩子也是大

功臣。原本希望能在孩子進小學前完成學業,以便能全力照顧孩子的課業。可惜

因故延遲一年,現在兒子已經就讀小一,也讓她傷透腦筋。學習過程中曾因為眩

(20)

暈、工作忙碌、課業壓力而苦不堪言,所幸在教師及同儕的支持之下安然度過,

讓她深為感動。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心理類型為「ISTJ」 ,表示她的個性內向,比較注意 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活。潛 在的缺點為過於嚴謹,缺乏創新。

霖哥(男,46 歲,未婚,二技財金系畢)

霖哥任職於壽險公司,為高階的經理職。來進修是為了彌補童年的缺憾,因 為童年是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國中時父親早逝,他是家中的老大,下有幾個妹妹,

即使想念書也不敢說出口。所以自高職起就開始半工半讀,自給自足。二專讀的 是電子科,進修二技因為工作關係而跨科系就讀財金系,由於缺乏基礎能力,加 上早已遠離課業,初期的適應端賴自力救濟,以堅強的意志力撐過,也獲得不錯 的成績。他認為讀書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或許明年還會繼續進修研究所,因 為沒有結婚的打算,進修也算是充實現在的生活。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霖哥的的心理類型為「ESTJ」 ,表示他的個性外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 活。

華姐(女,40 歲,已婚,二專電子畢)

華姐任職於科技公司的研發部門,因為工作能力受肯定,在工作上頗能發揮。

受到先生進修的鼓勵,加上過去曾因學歷不足而喪失跳槽的良機,因此,毅然決 然回來進修,重啟中斷十幾年的學習之路。一年級時,兩個兒子分別就讀國中、

小學階段,在先生的支持與協助下,先生父代母職負起照顧的責任,家務方面也

很幫忙,共同分擔,讓她沒有後顧之憂。因為進修與工作能相配合,因此,在學

(21)

習的過程中能樂在其中,也得到許多友誼。畢業成績優異,在老師的鼓勵之下,

決定繼續進修二技,完成大學學歷,以補她心中的痛。

MBTI 的施測結果顯示華姐的的心理類型為「ESTJ」 ,表示她的個性外向,比 較注意實際具體的情況,偏向以理性客觀的方式思考,偏愛有計劃、有組織的生 活。

表 3-2-4 本研究參與者概況表

姓名 年 性 婚 年 工作 學制 科系 目前 備 註 齡 別 姻 資 收入 教育 狀況 MBTI

小凱 26 男 未 2 3 萬 二技 資管 休學 ISTP 休學

小功 26 男 已 2 4 萬 四技 工管 休學 ISTP 休學 小甄 26 女 已 5 3-4 萬 二技 財金 畢業 ISTJ 一子(幼兒)

小君 27 女 未 9 2-3 萬 二技 企管 大四 ESTJ 小邦 27 男 未 9 4 萬 四技 電機 大三 E STJ

阿奇 32 男 未 9 4 萬以上 二技 企管 畢業 ENTJ 阿彪 33 男 已 15 3-4 萬 四技 資管 畢業 ESTJ 阿萍 30 女 未 10 4.5 萬 二技 資管 畢業 ESFJ 阿宗 29 男 未 10 3.3 萬 二技 機械 大四 INTJ

阿錦 31 女 已 15 2-3 萬 二技 企管 大四 ISTJ 二子(兒童)

霖哥 46 男 未 25 4 萬以上 二技 財金 畢業 ESTJ 華姐 40 女 已 20 4 萬 二專 電子 畢業 ESTJ

二子(青春期)

(22)

第三節 研究實施過程

壹、 前導性研究

自從決定研究主題之後,研究者即利用上課的機會,參與觀察,完成文獻分 析後,並設計開放性問卷瞭解學生的學習經驗,再據此設計初步的訪談大綱,進 行前導性訪談。

一、參與觀察

研究者同時也任教進修部的通識課程,授課班級包括四技(二、三年級) 、二 技及二技在職專班二年級等,在課堂上即觀察進修部成人學生上課的各種情形,

如出缺席、作業、課堂參與、考試成績…等,並與學生討論校園學習相關的經驗,

瞭解他們的想法、困難與期待。

二、形成前導性初步訪談大綱

質性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工具就是研究者本身。研究初期,閱讀並分析文 獻資料之後,編擬「大學成人學生學習經驗問卷」 (附錄一) ,並於任教的班級(二 技及四技通識選修課,含各科系學生,人數約 100 人)說明研究目的,經徵詢學 生同意後,請他們填答開放式問卷,並提供修正意見。根據學生意見及填答結果 修改訪談大綱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完成初步訪談大綱(附錄二)定稿。

三、前導性深度訪談

根據初步訪談大綱進行前導性訪談,進行此前導性訪談的目的除了要瞭解與

修正訪談大綱的有效性及適切性外,還能幫助研究者熟悉訪談程序,以利正式研

究的進行。因此,邀請一位持續學習學生(在學生)進行前導性訪談,訪談前先

再次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倫理,並請研究參與者簽署「訪談同意書」 (請見附錄

(23)

四) 。訪談時間約兩小時,採全程錄音。訪談後盡速完成謄寫訪談逐字稿、抽取要 素並完成詮釋文,逐字稿、要素稿及詮釋文。之後,再根據前導性訪談結果修正 訪談大綱,送請指導教授審閱並討論後形成正式訪談大綱(附錄三) 。

貳、研究實施經過

本研究正式實施後,以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法,實施過 程說明如下:

一、參與觀察

研究者長期擔任進修部的通識課程,研究進行期間每週有兩班的通識課,再 者,研究者在研究學校任教近二十年,對學校脈絡瞭解極深。將近四個月資料蒐 集期間研究者幾乎每天晚上都留在學校,因此,不管是基於過去長期任教的觀察 所得,或是研究期間接觸成人教師、導師、行政人員及成人學生,研究者藉由實 地的參與觀察能更深入瞭解成人學生在校園的動態。

二、深度訪談

選定研究參與者後,即先以電話連絡,決定訪談的時間及地點,另外也先以 e-mail 將訪談大綱及訪談同意書寄給研究參與者參閱,以減少他因狀況不明而產 生不安與焦慮。研究參與者中除了阿萍在研究者家中(因為她的工作地點在研究 者住家附近)進行訪談之外,其餘都在所研究學校的「個別諮商室」進行,以確 保安靜不受干擾。

接下來即依定稿的訪談題綱進行訪談,訪談前研究者會先再次說明研究目的

及研究倫理,並請研究參與者簽署「訪談同意書」 ,每位研究參與者訪談的時間費

時二至四小時,依個人資料豐富性而不同。訪談時雖有訪談大綱,但是,研究者

(24)

和諧的氣氛中,讓研究參與者能安全、愉快的去回顧其學習歷程。當有語意或前 後因果不清時,再請研究參與者進一步說明釐清。訪談過程中,謹守研究倫理,

不涉及與研究主題無關之個人隱私探討,如果研究參與者感到不舒服或是不願意 回答的問題,可以拒絕回答或是拒絕繼續受訪,研究者將尊重其意願。所幸,整 個訪談的進行都很順利,未有遭到拒絕的情形,實際完成十三位研究參與者訪談,

最後因經驗重複而剔除一位。為達到理論飽和,研究者也利用進修部上課機會,

與學生討論研究議題,瞭解是否有其他經驗出現,以確保理論飽和。

三、MBTI 及認知發展量表施測

為避免影響訪談時間,心理類型(MBTI)量表請研究參與者帶回去填寫,附 上回郵信封請他們寄回。持續及畢業的研究參與者都在一週內完成並寄回,兩位 輟學的小凱及小功都是在研究者以電話再三催促下才寄回,費時一個多月。麥爾 畢瑞斯類型指標(MBTI)係由 Isabel Briggs Myers 所著,Kirby 及 Myers 修訂。

本研究使用之版本為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出版社(Australian Psychologists Press)特

許發行之中文版。

(25)

第四節 研究的信實度

信度與效度是傳統的實證主義量化研究判定的標準,由於實證主義要尋找一 種普遍的法則,以客觀測量進行邏輯推論,找到客觀的真理。而質性研究重視的 不是「客觀性」 、 「普遍性法則」 、 「統計推論」 、 「因果假設的否証」 ,質性研究重視 的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 、 「個體在其文化脈絡之下,經驗的意義與詮釋」 (胡 幼慧、姚美華,1996) ,因此,質性研究的效度要從脈絡下互動、意義與解釋的角 度來界定,不適合以量化研究的「信度」 、 「效度」作為檢驗的工具。

由實證主義典範到建構主義典範,Lincoln 與 Guba 於 1985 年提出「信實度」

(trustworthy) ,以回應實證主義者對質性研究信度、效度的質疑,並省思研究倫 理層面。Lincoln 與 Guba (1999)提出評估「信實度」的標準有:可信度

(credibility)、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確實性

(confirmability)。Lincoln 與 Guba 在 1999 年所提出評估「信實度」的標準,相

關方法整理如表 3-4-1。

(26)

表 3-4-1 建立信實度方法摘要表

評估標準 方法 可信度 1.可增加研究可信度的方法

(1) 長期涉入(prolonged engagement)

(2) 持續觀察(persistent observation)

(3) 三角檢正(triangulation)

2.同儕檢核(peer debriefing)

3.反例個案分析(negative case analysis)

4.參考適切性(referential adequacy)

5.研究參與者檢核(member check)

可轉換性 6.厚實描述(thick description)

可靠性 7a. 對於理論是否紮根於資料,有可靠性檢核(dependability audit) ,並有檢核追蹤紀錄

確實性 7b. 有可確認性檢核(conformability audit),並有檢核追蹤紀錄 其他 8. 反思日誌

資料來源:Lincoln 與 Guba(1999: 430)

本研究將參酌 Lincoln 與 Guba 在 1999 年所提之評估信實度的標準,除了長 期進駐前文已經說明,不再赘述外,其餘各項方法包括研究參與者檢核、三角檢 証、同儕檢核、反例個案分析、厚實描述、撰寫反思日誌及撰寫訪談手札等方式 以確保研究的信實度,將分述如下:

壹、研究參與者檢核

在研究過程中除了將深度訪談的逐字稿及詮釋文送請研究參與者檢閱是否正

確無誤外,如有錯誤或紀錄不清之處則依據研究參與者的意見修正。本研究之逐

(27)

字稿及詮釋文經各研究參與者檢核後,詮釋文部份,所有研究參與者都同意研究 者的詮釋,逐字稿經檢核僅發現些微出入,如科系「企管系誤植為財金系」 。詮釋 文範例(請見附錄六-八)及檢核表(請見附錄五)如附錄。

貳、三角檢証

本研究為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參考 Denzin( 1978 )的觀點,從使用的理論、

研究參與者選取及資料蒐集方法等都盡量符合多重資料來源,以便對研究現象事 實的瞭解能更為周全。將分項說明之:

一、 理論來源多重

本研究經由第二章的文獻整理與分析,採用了包括 Schlossberg、Waters 與 Goodman(1995)的轉變理論、Tinto 的整合理論及 Bean 與 Metzner 的成人輟學 模式。因此,本研究是參酌數個理論模式而來,非單一理論來源。

二、 研究參與者推薦來源多重

研究參與者的推薦來源包括導師、任課教師、行政主管等多重來源,對於研 究參與者的選取過程有一定的標準及程序,非隨意選擇。

三、資料蒐集方法多重

資料蒐集的方法包括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在參與觀察中可瞭解學校的相關

措施及學生學習情形,而深度訪談則是主要蒐集資料的方法,另外,並向推薦者

瞭解研究參與者的學業成績、上課出缺席情形等,作多元資料檢証,以免除單一

資料來源的偏差。

(28)

叁、同儕檢核

在研究參與者就讀學校,研究者獲取一位瞭解該校脈絡及文化的資深教師作 為協同研究者,進行資料分析時,請協同研究者協助檢核,以便能確實掌握核心 要素及學校脈絡背景。本研究的協同研究者是一位副教授,她具有心理學博士學 位,專精質性研究,也長期任教進修部的通識課程,對進修部成人學生相當熟悉 與瞭解。進行的方式為先與協同檢核者進行資料分析程序及方式的演練,再隨機 抽取一份訪談逐字稿,分別進行資料分析,再進行核對,對於雙方不一致的地方 則進行討論直至達成共識。希望藉此同儕檢核可避免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減少資 料分析的誤差。

肆、厚實敘寫

對大多數的質化研究而言,真實是有「時」 、 「空」 、 「人」的歷史、地域、文 化、社會階層脈絡及意涵,因此,必須蒐集時、空、人各層次的資料來說明分析 及詮釋此現象,此即厚實敘寫(胡幼慧,1996:273)。本研究採取厚實敘寫,詳 細描述研究參與者學習歷程中的情境背景、學習經驗、學校及所處環境等,以幫 助讀者能將此研究結果應用於有類似特徵的他處,有助於研究結果的可轉換性

(transferability)。

伍、反例個案分析

本研究為瞭解成人學生持續學習的歷程,因此,選取在學的高年級學生或

2006 年度甫完成學位的畢業生進行訪談。為進行反例比較,也邀請兩位輟學生成

為研究參與者,以釐清持續生與輟學生在學習經驗上的差別,作反例比較。

(29)

陸、撰寫訪談手札

每次訪談結束,都盡快撰寫訪談手札,內容包括現場的情境脈絡、訪談過程 及訪談中的感受、想法及觀察,並反思訪談過程的心得及出現的問題等。撰寫訪 談手札可協助思考研究問題及發展方向,並有助於檢視訪談過程,以利訪談順利 進行。

柒、撰寫反思日誌

由於研究者同時也是技職校院進修部的教師,此「局內人」的角色雖然能深

入瞭解技職校院脈絡,具有長期觀察成人學生的優勢,但是,卻也有可能因此而

涉入個人主觀的看法,甚至造成有些研究參與者可能基於對教師的權威身分而不

便拒絕或無法坦然說出心理真實感受的現象。另外,研究者「成人」學生的學習

經驗,也可能不自覺的以個人經驗而影響訪談的方向。因此,研究期間都持續撰

寫反思日誌,協助研究者自我覺察,反思研究過程中的個人主觀,以增進研究的

信實度。

(30)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壹、資料整理

本研究資料整理的工作主要包括深度訪談的紀錄及參與現場觀察紀錄。說明 如下:

一、訪談逐字稿

訪談前都先徵求研究參與者的同意,進行全程錄音。訪談完成後,則盡快謄 寫訪談的逐字稿,逐字稿的謄寫全部由研究者個人完成,一方面於撰寫過程中可 再一次檢視是否有遺漏或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也可加深對資料敏感度。

二、參與觀察紀錄

參與觀察紀錄的內容包括學校的環境、教學設施、師生互動、同儕互動及教 學現場等。資料整理階段則反覆重複閱讀,並摘記重點與主題,這些資料可用來 檢驗或對照研究參與者的學習經驗。

三、麥爾畢瑞斯類型指標(MBTI)測驗計分

麥爾畢瑞斯類型指標(MBTI)為標準化測驗,測驗題數總計 94 題,計分方 式及結果解釋皆依測驗指導手冊進行。

貳、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是在一開始蒐集資料就展開,研究過程中,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同 時持續進行,直到理論飽和。資料分析的過程是指對龐大雜亂的資料進行分析、

歸納及詮釋,以形成核心概念。分析的過程中,Strauss 與 Corbin 在 1998 年曾提

(31)

出幾個具體的重點: (1)要有焦點;(2)必須巨細靡遺;(3)研究者須聽出研究 參與者在說什麼及如何說,亦即必須考慮研究參與者對某些問題主觀解釋態度;

(4)分析過程中需不斷的問問題,有些是一般的問題,有些則必須仔細推敲; (5)

資料彼此間是相關的,不能單從一次訪談或一個個案來做結論(吳芝儀、廖梅花 譯,2001)。本研究參酌上述重點進行資料分析,其過程說明如下:

一、反覆閱讀原始資料,找出有意義的句子

完成資料紀錄及整理之後,即隨時反覆閱讀文本,並找出有意義的句子,將 重要的敘述句後以紅色括弧標示岀主題,這個過程可以增加研究者對資料的熟悉 度及整體感。

二、開放性編碼

開放性編碼是對資料編碼最早的步驟,閱讀文本時在文本中找出關鍵字、關 鍵事件或是主題。由逐行或逐字的分析,找出不同類別,接下來進行整句或整段 的編碼,最後則進行整份文件的分析,由小的關鍵字而至大的概念,進行分析。

編碼的方式以描述性(如教學設備、課程規劃…等)或是主題性(外在因素)方 式進行。

三、將資料依性質分類,以進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主要目的為針對開放編碼階段的零碎資料進一步分類。研究者在此 過程中以概念的性質進行概念的歸類,每個類別代表一種現象,各類別之間的關 係也正是研究者關心的問題。

四、形成核心的主題

研究者開始選擇可以代表研究主題的主軸概念,作為研究問題詮釋的概念。

此時主要工作是找出核心類別(core category),具體的技巧包括撰寫個案故事摘

述、由描述進入概念化、使用圖表、回顧研究過程的札記等。當核心主題出現則

(32)

予以命名,如自我。

五、以第三人稱改寫成訪談詮釋文

完成訪談及逐字稿後,則反覆閱讀文本,找出重要主題及時間次序,再將逐 字稿依其時間次序及主題,經由研究者的理解及詮釋之後,以第三人稱改寫成訪 談詮釋文,以呈現本研究的重要內涵及概念。

叁、資料引用的呈現

本研究採 Wolcott 在 1990 年所提出的「交錯分析方式」來撰寫研究報告。此 即,對於研究結果的呈現將採一邊呈現資料、一邊分析資料的交錯分析方式進行,

讓這種「分析-資料」不斷的交替方式,來呈現研究現象的意義(潘淑滿,2003)。

引用訪談資料時會縮排,加「」框並且變更字體的方式以作為辨識。為方便閱讀

者理解資料來源,引用的訪談資料,下方將標示訪談來源及訪談時間,例如: (阿

彪:2007/05/20)。

(33)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反思

壹、研究倫理

為顧及研究參與者及研究學校的權益,本研究謹遵「隱私與保密」 、 「告知後 同意」 、 「不涉入與研究主題無關之個人隱私」及「互惠關係」等原則,以符合研 究倫理。

隱私是指私人領域中不可被公開的資訊,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規定: 「除非有 事先約定,否則自研究參與者所獲得的資訊都是機密的。」因此,都必須做到保 密。本研究謹遵嚴格保密的原則,在進行資料蒐集之前,就主動告知研究參與者,

其姓名及可供辨識身分訊息的處理方式,對於任何有關人名、地名或其他可被辨 識的訊息都將刪除,採「匿名」原則。為尊重研究參與者的隱私,也避免對研究 學校造成困擾,因此,對於研究參與者完全以代稱,如小功、阿錦進行,文中不 涉及地點或公司名稱以免被辨識。

對任何以「人為主體的研究」 (any type of human research)來說,「告知後同 意」原則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因此,決定參與時就必須簽署一份書面 的同意書,之後,如果研究參與者想要終止研究關係,也都隨時可以終止。 「告知 後同意」主要的目的是讓研究參與者能被充分告知其權利的相關訊息,以便能做 出最適當的選擇。研究參與者須充分了解的訊息包括研究內容與目的、他將會被 要求什麼、可能的風險與收穫、資料處理過程的保密措施、中途撤銷同意權、讓 研究參與者充分瞭解研究者的身分等(潘淑滿,2003) ,本研究謹遵「告知後同意」

原則,於訪談進行前即請研究參與者簽定,以利研究進行。

以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為達成研究目的的主要方式,在訪談過程中尊重研 究參與者的意願,不強迫研究參與者訴說他不想談的隱私,也不涉入與研究主題 無關之其他個人隱私。

研究過程中,研究參與者往往需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參與研究中,接受訪談、

(34)

確認逐字稿的正確性…等,甚至還要討論有關個人的隱私。對研究者而言,該 如何表達謝意呢?由於研究者具有心理諮商專業的背景及訓練,於訪談過程中 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傾聽研究參與者的敘說,協助其釐清學習的歷程,如有需 要並提供相關訊息,以利其解決問題,為研究參與者增能,如華姐表示有學習 英語的需求,研究者主動向語言中心主任查詢後告知相關資源,提供她參考。

阿錦對於兒子小學新生學習適應及女兒幼稚園教育問題而苦惱不已,研究者也 適時提供相關知能,協助她解決困擾。

再者,訪談中,研究者也適度分享個人身為成人學生的經驗,以交換心得,

提供研究參與者較寬廣的視角。於研究完成後,研究者會撰寫「MBTI」施測結 果及解釋,郵寄給每位研究參與者,幫助他們瞭解自我。因此,研究者與研究 參與者之間為互惠關係,研究者可藉此完成研究,而研究參與者也可增進自我 瞭解及問題解決。

貳、研究者角色

在研究過程中,既是「成人學生」 ,也是「成人教師」 ,還是一個「研究者」,

研究進行之前原本有些擔心會因「局內人」角色涉入過深而造成研究的盲點,研 究開始後欣喜的發現這些角色可提供我從不同的視角去觀看研究參與者的經驗,

獲得更為寬廣的認識及理解。隨著每位研究參與者學習歷程的敘說,一再反思對 照自己的學習經驗,可是令人驚訝的是,即便大學部與博士班的學習差異極大,

其間許多經驗、掙扎及學習期待卻是相通的。

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記得開學後的選課幾乎是陷入一片混亂,對修課規定 一知半解,對課程安排更是茫然,最後是在迷糊中完成選課。回想起來如果當時 能有學長姐主動關懷指導可能會更好,雖然所裡安排有「學業指導老師」 ,可是,

在入學初期尤其是選課方面其實學長姐的經驗會更實用。由於自身的體驗,當小

(35)

君提到希望學長姐能提供選課諮詢時,我深有同感,誰說成人學生就不需要學長 姐的協助?

除了入學前面臨心理的掙扎及處境的多重考量外,入學後第一學期的心情真 的像阿萍所說的「憂喜參雜」 ,喜的是終於如願重返學習路,感覺自己就像一塊乾 枯的海綿一樣,亟待吸滿知識活水,憂的是中斷學習十幾年,學習技巧生疏,不 免懷疑自己是否能持續下去,這種既忐忑不安,又有些驕傲自己能重回大學學習,

心情的轉變確實蠻複雜。幸虧有老師的鼓勵、同儕的支持及家人的協助才能安度 這個不穩定的適應期。所以當小凱說到他轉學過來後,在班上形單影隻就像一隻 孤鳥而有休學念頭時,聽了既心疼也深為同情,那種孤單的感覺很難受吧。

相較於研究參與者的工作對進修的限制,大學教師的進修顯得優厚許多,除 了不需每天下班後趕上課較沒有時間壓力之外,學校提供「進修假」 ,讓進修者不 需疲於奔命,也能名正言順參與進修。所以,當小邦提到因進修而被降職為工讀 生,多位研究參與者也因擔心公司反對而隱瞞進修時,這種不友善的職場環境令 人憂心,要如何邁向終身學習?

衝擊成人學生學習的變數很多,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原因表面上是社會趨勢,

實際上根本的原因是個人「夢想的追尋」 。記得三年前讀小學四年級的小女兒以抱 怨的口氣質問我「都已經有工作了,為何還要去唸書?」 。這句話點岀自己內在追 尋夢想的渴盼,這種動力來源與霖哥在完成「蛋糕吃到飽」後,要再挑戰「讀書 讀到怕」的夢想一樣,人生因夢想而美麗支撐著許多成人追尋學習。

度過了初期的適應之後,接下來是比較穩定的階段,博士資格考試,三大科

七小科的考試科目,對已有年紀的成人是極大的挑戰,像是哈利波特中「火盃的

考驗」一般,資格考正是考驗我們最弱的記憶力,那段準備應考的歲月真是如阿

萍所說「生不如死」 ,也經歷了霖哥及華姐「讀不勝讀」的痛苦,幸虧最後在老師

的鼓勵及同儕互相支持之下總算順利度過。

(36)

面對孩子的需求時,仍不免感到愧疚與罪惡,可見,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已在 不知不覺中內化為自我價值信念的一部分,即使覺察也難以擺脫。這種對自己疏 於照顧家庭的內疚感在阿錦及華姐的身上都可看到,可見,有母職的成人學生學 習更為艱辛,常須鑲嵌在先生的支持下才能順利進行。

研究過程中「成人教師」的角色對研究是一大助力,少數研究參與者甚至是 研究者過去教過的學生,但是,選取他們非經研究者刻意安排,而是由教師或導 師推薦,在充分說明本研究目的並澄清研究者的角色之後,他們自願參加。在研 究訪談過程中,除了小君剛開始在談論教師的教學經驗時有些忌諱,一再向研究 者確認保密性之外,其餘都順利進行,研究者也主動澄清,他們都表示不會有顧 慮。對於小君的擔心,研究者除了再次澄清研究目的及研究倫理之外,也提醒可 僅描述事件及感受,不需呈現老師姓名,經過說明之後她終於能打開心房,暢所 欲言,訪談進行了近四小時才結束。

研究者認為「成人教師」角色並未干擾研究資料客觀性的例證之二為,研究 者任教的課程採「遠距教學」 ,又是通識教育的老師,研究參與者在談及課程教學 時幾乎一面倒認為「遠距教學」沒有效果,同學幾乎都是掛網「跑紀錄」 (上課紀 錄)而已,通識課向來被認定是營養學分,所以遠距上課大受歡迎,他們能毫不 避諱的坦承以告,可見,研究者的教師身分並未造成干擾。

總之,研究者「成人學生」的角色能更貼近研究參與者的主觀經驗,深入理 解他們的心情感受,有助於正確詮釋他們的經驗。當然,也可能因此陷入研究者 主觀的危機中,所以除了撰寫反思日誌幫助覺察之外,與協同研究者及指導教授 的討論都可以將此風險減至最低。另外, 「成人教師」角色雖然有利於資料蒐集,

卻也可能干擾研究資料的信實度,因此,研究前更細緻的聯繫過程及訪談中不斷

澄清研究倫理、研究目的,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是非常重要。

(37)

叁、研究歷程的反思

記得在提出研究計劃前進行一個前導性研究,該研究參與者的學習歷程可說 是「天時、地利、人和」 ,一路順風,未曾有大波瀾。當時研究者真是有些混亂,

因為對照自己的學習經驗岀入極大,截然不同,在指導教授的提醒下,赫然發現 必須對自己成人學生的角色有更多覺察及省思,避免將自身經驗類推至研究中,

此經驗對日後正式研究的進行幫助極大,可避免陷入個人的主觀經驗中。

正式研究開始,初期研究參與者的邀請並不順利,由於正值暑假,研究者由 輟學名單中選取可能的研究參與者,以電話聯繫,獲同意後再寄發資料。費了許 多心力之後,終於訪談了小凱及小功。訪談完兩位輟學的研究參與者之後,為了 方便研究參與者填寫及可參考性,修正了「研究參與者選取表」 ,全部改為選擇題。

研究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尋找「輟學生」與「持續生」參與本研究的難度大 不同。輟學生尋求不易,甚至因現今詐騙集團四處行騙,電話邀約還曾被誤以為 詐騙集團,所以後來持續生的邀請都先請推薦者聯繫說明,學生同意後再以 e-mail 傳送研究資料,最後再以電話邀約,果然順利許多。持續生或畢業生參與研究的 意願遠高於輟學生,對後續資料檢核,乃至 MBTI 及認知量表的填寫,配合度都 極高,反觀兩位輟學的研究參與者托拖拉拉,他們學習時的行事風格可能也與參 與研究相同,這正巧給本研究一個最佳的佐證,性格決定命運。

訪談中,在傾聽研究參與者的經驗之餘,也時時會與自我經驗對話,以提高 對資料的敏感度。所以,當小錦提到希望趁孩子還小時趁早進修,以便日後能全 心照顧孩子的課業,她的經驗不同於研究者與華姐是等孩子較大可以放心時才去 進修,所以剛聽到會有些詫異,後來深入瞭解發現長輩是照顧孩子最重要的資源。

為了避免過度陷入在個人學習經驗中,研究過程中時時省思,提高覺察的敏感度 是非常重要的。

在熟悉的學校進行研究可能會陷入「局內人」的主觀,為看到自己的主觀,

(38)

除了撰寫反思日誌之外,也經常與學校同僚、指導教授討論,獲取更寬廣的視角。

研究者期待不僅是完成個人的研究,也能藉此研究發現提供研究學校參考,因此,

研究過程中,部分研究參與者提出的問題研究者會盡快反應給研究學校相關單位 處理,如體育設施的開放時間及圖書館的使用需求等,也都獲得相關主管友善的 回應,此為本研究的意外收穫,也是因為研究者深入瞭解研究學校的脈絡所具有 的優勢。

資料分析及寫作是最為困難的部分,如何將龐雜的資料抽絲剝繭,理出脈絡

確實考驗著智慧,期間曾有低潮,令人沮喪幾乎想放棄,在指導教授的細心指導

與鼓勵之下才度過危機。在分析及寫作過程中,靜下心深入理解研究參與者的經

驗後,顛覆了許多過去長期以來的刻版印象,對他們更充滿敬意,也對自己身為

成人教師更加忐忑,因為他們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內心那一把檢驗老師的尺是很

嚴格的。回顧這個研究歷程的收穫豐碩,由研究參與者身上學習很多,在競爭激

烈的社會中,他們的學習路走來坎坷卻堅毅,誰說他們的競爭力會比不上名校的

草莓族!

數據

表 3-1-2  西文資料庫「成人持續學習」研究分佈時間表  年  來源  2004-06 2000-03 1996-99 1992-95 1991 以前  總計  ProQuest    3    6    2    4    3   18 質 化  EBSCOhost    3    2    2    1    1    9  ProQues    1    3    3    1    1    9 量 化  EBSCOhost    2    2    0    2    3    8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並整合「 顧客關係管理」,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機械行業對「顧 客關係管理」的認知與狀況。 在前述的基礎下, 探討企業實施顧 客關係管理在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