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指讀與閱讀流暢度
與理解之間的橋樑,流暢的閱讀者在閱讀時,其識字與理解是同時發生的
(Smith-Burk, Pinnell, Jackson, Wey, Hambright, 2002)。Hudson、Lane 與 Pullen
(2005)認為閱讀流暢是優秀讀者的特徵之一,而缺乏流暢是較差讀者的普遍特色, 他們會以較吃力且支離破碎的方式專注在字詞層次上的解碼,導致理解文章變得困 難。研究者根據上述文獻說明「閱讀流暢度」的重要性為:閱讀流暢度為影響閱讀 理解能力重要的因素,當識字能夠自動化,閱讀文章時就能夠流暢,閱讀速度自然 而然增快。
二、 閱讀流暢度要素
讀者要能達到良好的閱讀理解,閱讀流暢度為重要因素之一。Samuels(1979)
認為閱讀技巧流暢之後,理解力會隨著提升。國外學者對閱讀流暢度所包含的要素 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基本要素需包含正確解碼、認字自動化與適當的音韻情感表 達(Allington, 1983; Chall, 1996; Dowhower, 1991; Kuhn & Stahl, 2004; Hapstak &
Tracey, 2007; Nichols, Rupley, & Rasinski, 2009),此學者認為缺乏其中一項要求便 會妨礙朗讀的流暢,其中的解碼是指正確發出字音的能力,即單字與聲音的連結
(Chard & Osborn,1999)。另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Samuels(2006)認為閱讀流暢 包含了識字正確率、閱讀速度、情感表達這三個內涵。Hudson、Mercer與Lane(2000)
亦認為教師觀察學生的口語閱讀流暢表現時,應考慮閱讀過程之認字正確性
(accuracy)、閱讀速度(rate / speed)及抑揚頓挫或情感表達(prosody / expression), 這是因為流暢的讀者能夠長時間維持良好的閱讀成效,即使一段時間沒有練習依然 保留此項閱讀能力,能不費吹灰之力的閱讀,且能將此技能用在不同的文本上。
各文獻所指之解碼的正確性與識字正確性的解釋相近,皆意指讀者能夠正確的 讀出文字讀音或是識得文字的字形,而正確率則是指全文朗讀後的正確文字數比 率;認字自動化與朗讀速度的解釋較為相近,意指讀者能以適當速度朗讀;韻律特 徵與情感表達則是指讀者能運用適當的使用音韻特徵,如重音、音調,以及適當的 斷句。
三、 閱讀流暢度的評量
閱讀流暢度要素是評量讀者流暢度的指標(胡永崇,2007;Hudson, Lane, &
Pullen, 2005;White, 1995),研究者將各學者對閱讀流暢度的評量方式歸納為單一向
度評量與整體表現評量兩類方式。單一向度主要是各別評量讀者的認字正確性、朗 讀速度與情感表現(或稱抑揚頓挫);整體表現評量則是以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的朗 讀表現(如是否一個字一個逐字朗讀或是能運用3~4個字詞為朗讀單位)為評量指 標。
(一) 單一向度評量
單一向度評量分為認字正確性、朗讀速度與情感表達,分述如下:
1、 認字正確性
字詞閱讀的正確性,意指正確辨識或文字解碼的能力(Hudson, Lane, & Pullen, 2005)。閱讀流暢的讀者通常在單字辨識上是正確而快速的,故識字正確性是閱讀 流暢的重要成分之一。計算認字正確性的方法為:計算全文正確字數,亦即從學生 口語閱讀的文章裡計算每一百字中錯誤量,採分析錯誤閱讀(misread)字詞以決定 正確字詞的字數的方式(Hudson, Lane, & Pullen, 2005;White, 1995),例如以每一 百字計算正確字數,例如100個字錯了55個字,其正確字數為45個字,正確率則
為45%;而認字的錯誤率計算方法為:總計讀者朗讀該篇文本期間所犯的錯誤後,
除以文本的總字數,即可得到朗讀的錯誤率。Gillett與Temple(1986)將正確率與 閱讀能力以朗讀正確字數的百分比區分為:
(1) 獨立水準(independent level):讀者朗讀之正確率在97%到100%之間,且 能在不需要協助的情況下閱讀文本
(2) 教學水準(instructional level):讀者朗讀之正確率在 90%到96%之間,通
常能在老師或是家長的協助下閱讀文本。
(3) 挫折水準(frustration level):讀者在朗讀之正確率小於 90%,即使有了協
助,閱讀文本的工作仍顯得太有挑戰性而無法閱讀。一旦學生的正確率低於 90%,也可以看出該文本對讀者來說過於困難,可能造成讀者對閱讀有挫敗 的感覺,而影響閱讀的學習。
在測量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為施測者的主觀判定而出現測驗落差,可先設立 判定標準,而正確字的判定方法參考各學者之論點分別說明之(Hudson, Lane, &
Pullen, 2005; Jennings, Caldwell, & Lerner, 2006 ; Rasinski, 2007):
(1) 凡由讀者主動且正確依順序讀出文本之文字,皆為正確字。
(2) 若是經由指導者或他人提示才正確讀出者則不列入正確字, 但讀錯立即自 行更正者則列為正確字。
(3) 若是同一文本內有重複同一文字且皆唸對者,則僅計1字正確;重複讀錯二 次亦僅記1字錯誤,且兩字皆不列入正確字。
(4) 斷詞錯誤但讀音正確者仍計為正確,例如「全國-人民-皆自由」讀成「全- 國人民-皆自由」,則仍計為正確字7字。
(5) 不管是否符合前後文意,若非出現在文本內的文字,包含自行添加、略讀文
本上的字,或文字順序錯置(如家人錯唸為人家不計)、替代等皆不列為正 確字數,如特別開心替代唸為非常開心,則計為正確字2個字(開心)。
本研究測量幼兒之閱讀流暢度表現之正確字與正確率,當幼兒可以正確唸讀的 字數越多時,其閱讀流暢度的表現應有更好的表現。因此,本研究將假設閱讀流暢 與識字之間有密切的正向關係。
2、 朗讀速度
朗讀速度是閱讀流暢度測量指標之一。識字不只要正確,識字的速度也要快,
亦即達到識字自動化,對閱讀才會有幫助(LaBerge & Samuels, 1974)。Allington
(1983)指出自動化文字辨識是閱讀流暢與否的關鍵因素,他認為自動化文字辨識 是讀者成為閱讀流暢者的重要階段。Rasinski(2009)也認為識字自動化最常以「閱 讀速度」來測量,讀者處理文本的速度可以作為其文字解碼自動化的指標。LaBerge 與 Samuels(1974)則是進一步將識字自動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 錯誤期:讀者在字彙辨識方面有錯誤。
(2) 正確期:讀者可以正確認出字來,但需要集中注意力才可以。
(3) 自動期:讀者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也能正確認出字來。
各學者測量朗讀速度所採用的方法不一。一般最常採用「讓讀者大聲朗讀文章 一分鐘,並記錄正確認讀文字的數量」,因為時間是測量朗讀是否流暢的方法
(Hartman & Fuller, 1997; White, 1995; Wood, 2006)。Hasbrouck與Tindal(2006)指 出朗讀速度是由讀者大聲朗讀未曾朗讀過的文本一分鐘,並由教師紀錄與計時,扣 除唸錯誤的字以計算每分鐘正確字數(words correct per minute, WCPM)。另有學 者Hudson、Lane與Pullen(2005)認為測量朗讀速度是由字詞閱讀自動化與閱讀連
貫文章的速度兩者所組成,評量自動化的方式包括視覺唸詞測驗與解碼速度測驗,
閱讀速度則透過計時閱讀來測量。陳惠琴(2006)表示閱讀速度的測驗通常是根據 學生的學習階段或閱讀程度,找出兩篇以上符合讀者能力的文本讓讀者朗讀,並由 施測者計時,當讀者讀完文本後,施測者統計平均每分鐘朗讀字數與平均朗讀正確 字數。在測量閱讀流暢度時,與文本相關之探討文獻有王梅軒(2003)與陳惠琴(2006)
的研究,其指出教師使用口語閱讀流暢度時的最少有效篇數為兩篇,兩篇文本之測 量即可有效測量學生之閱讀能力。根據以上文獻,本研究採用兩篇文本,其朗讀速 度計算以平均每分鐘朗讀字數(如120秒能正確認讀150字,則150/120*60=75即代表 每分鐘正確認讀字數)與平均朗讀正確字數計算(如全文正確字數200個字,讀者花 了50秒完成,其朗讀速度為每秒4個字,每分鐘240個字)。
3、 情感表達
為了能夠全面的評量流暢度,在測驗學生的朗讀韻律時,最好能由受過訓練的 老師聆聽學生朗讀,並且在學生朗讀時給予情感表現或朗讀韻律表現評分(Rasinski,
2009),因為情感表達也是閱讀流暢整體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情感表達應該要納入
閱讀流暢的測量中。Topping(2006)則認為將情感表達的因素考慮進去,可以避免 學童認為閱讀流暢就是一昧的追求快速,而不顧理解。國內學者林翠玲(2007)編 制「閱讀流暢力評量表」,此評量表以速度、平順度及意義的表現為評分的三個向度, 各分項的評分由 1 到 4 分,三個分項的分數加總後則表示為該學生閱讀流暢表現 的分數,如表2-3-1。
表2- 3-1 閱讀流暢力評量表 分數 指標
一:意義的表達
4分 ◎能讀出長的、有意義的段落,且能表達出聲調和文本的結構。
◎幾乎所有的分句能符合作者的涵義和目的。
◎能讓評分者了解內容或敘述。
◎雖然出現一些錯誤或反覆,但能適當且明確的表達大部分內容。
◎能掌握主要的意義,並且自我修正大部分錯誤。
◎能注意文本的符號(標點符號、句子的段落)。
3分 ◎能讀出較短的短語,且大部分能表達聲調和文本的結構。
◎雖有時部分分句表現不穩定,然而大部分能符合作者的涵義和目
的。
◎大致上能讓評分者了解內容或敘述。
◎大部分能符合文本的意義,且有一些自我修正的行為。
◎會斷斷續續地注意文本的符號。
2分 ◎主要讀出短的、2-3 個字的段落,且是一個字接一個字的讀。
◎分句可能是不恰當的,改變了作者的涵義和目的。
◎會讓評分者難以了解內容或敘述。
◎當出現表達和聲調十,嘗試不適當或笨拙的。
◎很少注意文本的符號。
1分 ◎一個字接一個字的讀,可能是或可能不是恰當的。
◎讀時斷續且不斷停頓使得意義不易理解
◎很少自我修正。
二:平順度
4分 ◎聽起來平順,適當的停頓。
3分 ◎聽起來平順,偶爾停頓(包括返回、解決困難字的斷句、和結構 的困惑),但很快能修正。
表2- 3-2閱讀流暢力評量表(續)
2分 ◎聽起來不穩定,偶爾平順,有許多停頓、遲疑、和重複。
1分 ◎猶豫的、不穩定的,持續停頓、遲疑、和重複。
三:速度
4分 ◎適當的表達文本
3分 ◎速度不一致,但一般是適當的
2分 ◎緩慢的、艱難的,偶有一些適當的表達 1分 ◎非常緩慢,非常不流暢
採自林翠玲(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 及閱讀理解之影響。
(二) 整體表現評量
單一向度評量是採個別評量認字正確性、朗讀速度與情感表達的方式,尚有一 種評量方式為整體表現評量。整體表現評量是評量整體流暢程度,例如NAEP使用 四點量表作為朗讀整體流暢表現的指標,以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提出 的四點量表作為讀者流暢表現的指標。其四個層級分別為:
1. Level 1-逐字讀,偶爾會兩、三個字一起讀。部份字需要拼音。斷句很多
錯誤,且有很多不恰當停頓。唸讀時,沒有韻律與語調,聽起來非常費力。
2. Level 2-兩個字或三、四個字一起讀。少數字需要拼音,在較長的句子中
會發生斷句錯誤,遇到不熟悉的字就會停頓。唸讀時,少有韻律與語調的出 現,聽起來是很不順暢的。
3. Level 3-可以讀三、四個字以上的詞組群。只有1、2個字需要拼音或不識
得。斷句很少錯誤,停頓次數不多。唸讀時,有韻律與語調的出現,聽起來 有些不順暢。
4. Level 4-可以讀大量且有意義的詞組群。沒有拼音,斷句幾乎沒有錯誤,
沒有停頓。唸讀時有適當韻律與語調,聽起來是平順而且流暢的。
國內學者洪采菱(2008)修改NAEP(2000)的口語閱讀量表,自編「閱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