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設計挑戰與架構選擇分析

2.3 ΔΣ-modulator 架構選擇與分析

根據 SATA-3.0 的規格要求,展頻的範圍必須控制在 5000ppm,這意味著當 開始展頻後,中心頻率要能從原本的6GHz,調降至 5.97GHz(6GHz×99.5%)。從 之前1.4 節的分析中,本論文決定採取對除頻器調變架構,作法就是改變除頻器 的除率,使其工作在 5.97GHz 的頻段。若以圖 2.1 的架構簡圖來說,VCO 產生 的 6GHz 時脈會先經過一個前置除頻器(Pre-scaler),先將頻率除二降為 3GHz,

然後再送入一個可控制除率的 Divider,使其最後的回授時脈能跟輸入時脈同頻 達到鎖相。以輸入的參考時脈為 25MHz 考量,那麼 Divider 的除率就要設定為 120(3GHz/120=25MHz)。若要將中心頻率降為 5.97GHz,則 Divider 的除率就要 改為119.4,換言之這必須是一個除小數的 Divider 架構。而在目前的除小數技術 中,又以 ΔΣ-modulator 的數位式架構最受歡迎,以下將會討論如何設計一個在 本次目標中完成除小數架構以達到降低EMI 的 ΔΣ-modulator。

首先本論文需要的除頻器是需要有除小數功能,一般會透過〝除率平均〞的 方式來完成,好比說目標是除10.5,那麼除頻器就可以工作在除 10 跟除 11 之間 平均切換達到效果。也就是說 ΔΣ-modulator 其實就是一種控制除頻器除率作平 均變化的電路。可以圖2.13 的電路來作說明。

latch X

Y

X+Y Cout

overflow x[n]

y[n]

e[n]

圖2.13 一階數位相位累加器

這是一個數位相位累加器,進位與否會決定 overflow 輸出是 0 還是 1,利用 這樣的變化搭配控制電路去改變divider 的除率。以除 10.2 為例,將 divider 的除 率先設定為10、因為希望除的小數值為 0.2,則將 0.2 輸入累加器,前四個週期 分別累加數值為 0.2、0.4、0.6、0.8,這四個週期的 overflow 輸出階為 0,因此 除率為10 不變;第五個週期累加值為 1,overflow 輸出為 1,則除率變為 11,透

當然在第一章序論也提到過,這種透過除率平均得到小數的方法一定會存在 量化誤差,因為對累加器來說,輸出只是輸入的一種推測,藉由0 或 1 的輸出平 均去逼近,但其實瞬間除率是不會等於平均除率的,而這中間的產生的誤差便稱 為量化誤差。以一階調變器來說,輸入0.2,在前四個週期的量化誤差是 0.2、0.4、

0.6、0.8 地規律增加,直到第五個週期才把量化誤差以輸出 1 的型式清空,但下 五個週期又會重覆一次這樣的循環,這樣規律性的變化將會形成小數指狀突波 (fractional spurs),這在射頻電路上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如何快速的消除量化誤 差 就 是 需 要 去 思 考 的 。 以 二 階 的 調 變 器 Z 轉 換 來 說:

Y

(

z

)=

X

(

z

)+

E

(

z

)⋅(1−

z

1)2,把第一級的量化誤差 E(z)當成第二級的輸入,

藉以累加第一級的 overflow 輸出,能將第一級的量化誤差消除;同理三階的調 變器又將第二級的量化誤差當成輸入:

Y

(

z

)=

X

(

z

)+

E

(

z

)⋅(1−

z

1)3,也消除了第 二級的誤差,對整體而言量化誤差經過了多級的消除,可以有效解決 fractional spurs 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增加 ΔΣ-modulator 的階數。

再以圖 2.15 來解釋,如果今天用一階的 ΔΣ-modulator 來做 119.4 的除小數,

overflow 只能做 0 跟 1 兩種切換,也就是說除頻器只能夠在 119 跟 120 兩種變化 作平均,那麼 PLL 產生的時脈就會固定在這兩種頻率上,所以在頻譜上能量都 集中在這兩個頻段上,用這樣的方式去算EMI reduction 會得到比較差的結果,

這代表原本的峰值功率跟展頻過後的最高功率相比,其實並沒有降低非常多。如 果將ΔΣ-modulator 的階數增加為二,則表示 overflow 可以輸出-1~2 四種變化,

除率也能夠在四種不同除數下做平均,讓能量能夠更平均的分布在四個頻段,當 然三階就能夠有八種變化,階數越多。能量就能夠越平均的分布,相對的對於降 低電磁干擾也就更有利。最理想的情況就是階數可以無限多階達到圖 2.16 所表 示的圖型,能量完美的平均分布在展頻範圍內,讓峰值功率有最大的降低。

frequency dB

frequency dB

(a) 一階 ΔΣ-modulator 頻譜分析 (b) 二階ΔΣ-modulator 頻譜分析

frequency dB

frequency dB

(c) 三階 ΔΣ-modulator 頻譜分析 (d) 多階ΔΣ-modulator 頻譜分析 圖2.15 不同階數的 ΔΣ-modulator 在頻譜分析

dB

frequency

PLL center frequency Ideal modulator

frequency

PLL center frequency Ideal modulator

圖2.16 理想的 ΔΣ-modulator 有最好的 EMI reduction

但事實上是不可能做出一個無限多階的 ΔΣ-modulator,除了電路穩定度上的 問題以外,面積的增加便是最大的設計限制。因此在 EMI reduction 以及 ΔΣ-modulator 的面積上就必須做取捨。表 2.2 是根據表 1.1 中同樣採取了 ΔΣ-modulator 的設計,但是卻是使用不同階數的 EMI reduction 比較表。

表2.2 根據表1.1 列出的論文中整理同樣使用 ΔΣ-modulator 的作品

Modulation type EMI reduction / RBW Modulation profile Order

[5] Divider 23.44dB / 10K Triangular 3

[6] Divider 20.3dB / 1k Triangular 3

[9] Divider 12.6dB / 100K Triangular N/A

[10] Divider 10dB / 100K Triangular N/A

[11] VCO & Divider 19.63dB / 10K Triangular 2

[12] Divider 14.5dB / 100K Chaotic PAM 1

[13] Divider 14.2dB / 100K Piecewise linear 3

*[14] Divider 15dB Triangular 2

*[15] Divider 17.3dB Triangular 2

[16] Divider 10dB / 100K Triangular 3

[17] VCO & Divider 10.14dB / 100K Triangular 2

[19] Divider 10dB / 100K Triangular N/A

[20] Divider 10dB / 100K Triangular 3

[21] Divider 10.48dB / 100K Triangular 1

[22] Divider 14.5dB / 100K Chaotic PAM 1

可以從表 2.2 其中觀察到兩個現象,首先看到隨著階數的增加,確實在 EMI reduction 的表現上是更好的(相同作品在 RBW=100K 理論上會比 RBW=10K 少 10dB,可用此法作不同設計的歸一化),這也印證了上述的分析。再來就是在調 變型式(Modulation Profile)的選擇上絕大多數的作品是選擇了規律性的三角波 (Triangular)調變,但是[12][22](這兩篇為同一篇)卻是選擇了亂數波型的調變 (Chaotic PAM),可以從圖 2.17 看出這兩種調變波形的差異。

圖2.17 Triangular 與 Chaotic PAM 兩種調變波形的比較

這兩種調變波形的差異,其實就是之前討論過的增加除頻器除率變化的亂度 以快速消去量化誤差,傳統上Triangular 的調變方法正是因為調變過於規律,所 以除率的改變也是規律性的導致頻譜能量太過集中在某些特定頻段,這也是為什 麼需要增加ΔΣ-modulator 的階數來改善 EMI reduction 的原因。而 Chaotic PAM 這種調變波形其變化是由亂數產生的,這表示除率不再是規律的變化,所以可以 看到[12][22]雖然 ΔΣ-modulator 的階數只有一階,但是 EMI reduction 卻是非常好 的,這便是亂數調變波形所帶來的好處。但是這兩種調變波形其實是一體兩面 的,因為雖然Triangular 需要增加 ΔΣ-modulator 的階數增加亂度,但是大多數作 品還是選擇這樣的作法這是因為架構非常簡單,而 Chaotic PAM 雖然減少了 ΔΣ-modulator 的階數,但其本身架構因為要產生亂數波型所以設計上其實會更加 困難,在面積消耗以及實際的效能表現也並沒有辦法勝過選擇 Triangular 的作 品,因此兩相比較之下,本論文還是選擇了架構簡單實現的Triangular 調變。

當確立調變波形後,便可以根據表 2.2 的結果與本論文實際電路面積消耗的 對照下建立表2.3 來選擇 ΔΣ-modulator 的階數,可以看到除了四階因為穩定性以 及面積暴增的問題導致目前沒有作品使用以外,其它一~三階都各有選擇。本論 文最後選擇了三階的ΔΣ-modulator。

表2.3 本論文選擇ΔΣ-modulator 階數的考量

max EMI reduction (paper results)

Modulation profile=triangular modulator order

RBW=10K RBW=100K

modulator area (by my design)

1 N/A 10.48dB 1x

2 19.63dB 10.14dB 2x

3 23.44dB 14.2dB 3X

4 N/A N/A >6x

原因是雖然一二階也能夠符合規格要求,且確實面積可以做到更小,但是考 量到 6GHz 時脈電磁干擾問題會更加嚴重,應該要在設計者能有餘力下盡量降 低,且若是選擇一二階的架構。除率的變化會太過規律,而這樣規律性的變化將 會形成小數指狀突波(fractional spurs),這在電路上是很嚴重的問題,最後在面積 的部份,因為已經利用Ring-VCO 取得了先天上的優勢,所以透過這樣的優勢讓 ΔΣ-modulator 可以選擇較高階的架構來增加品質。圖 2.18 便是最後選擇的三階 ΔΣ-modulator 電路架構圖,其 overflow 可以做 8 種輸出,除率也可以更亂數的選 擇以降低小數指狀突波問題,最後設計成能控制除頻器除率在116~123 等 8 種除 率改變,而它的Z 轉換可如式 2.4 表示。

3 1

) 1 ( ) ( ) ( )

( z = X z + E z ⋅ − z

Y

(式 2.4)

圖2.18 本論文所採用的三階 ΔΣ-modu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