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序論

1.5 整體論文組織架構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序論,介紹運用在 SATA-3.0 介面上的展頻電路 其功能與基本理論,再來說明目前常見的展頻技巧以及各種相關研究的發展現 況,並在其中找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以及設計挑戰。第二章則針對設計挑戰作架 構上的選擇分析,並以實際的電路模擬證明可行性。第三章為整體電路實現以及 模擬結果,第四章為晶片實作後的量測考量以及量測結果,最後在第五章會對本 論文的研究結果做結論。

第二章

設計挑戰與架構選擇分析

本章共分六個小節,首先 2.1 節會訂出目標 SSCG 整體的初步架構,再來 2.2 節將會針對Ring-VCO 如何提升中心時脈頻率到 6GHz,以及如何對抗製程變易 帶來的頻率漂移這兩項設計重點去做分析。2.3 節會介紹如何利用 ΔΣ-modulator 來完成除小數架構以達到降低電磁干擾的效果。2.4 節會說明展頻控制信號如何 以電路的方式產生。至於其它部份的電路架構,由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並非本 論文的重點,故會在2.5 節直接以引用出處的方式呈現。最後 2.6 節為本章的設 計結果總結。

2.1 規劃設計目標 SSCG 整體架構簡介

根據第一章序論的討論,可以初步將電路整體架構如圖 2.1 的規劃表示出 來。在這張架構圖裡可以看到上半部的部份就是一個 PLL 的電路,再搭配下半 部 實 現 展 頻 功 能 的 調 變 電 路 以 及 控 制 信 號 , 因 為 本 論 文 的 目 標 為 在 TSMC-0.18um 1P6M CMOS 製程下,完成一個可運用在 SATA-3.0 的 SSCG,且 採取用Ring-VCO 直接產生 6GHz 時脈,再搭配 ΔΣ-modulator 的調變電路改變除 頻器的除率來完成展頻功能。同時也希望最後整體的電路是全積體化的形式,故 將用來控制ΔΣ-modulator 的展頻控制信號(Control Signal)也以內部電路的實現一 起做在晶片裡。

PFD+CP+LF Ring-VCO

Divider Pre-scaler

Control

signal ΔΣ modulator

CML_buffer 6GHz output clock ref clock

fb clock

Spread Spectrum Function Circuit

PLL

圖2.1 初步規劃的目標SSCG 整體架構

2.2 運用在本論文內的 Ring-VCO 電路挑戰與設計分析

之前在 1.3 節分析了以 Ring-VCO 在產生固定高頻時脈的設計上會遭遇的兩 個主要問題,分別是如何提升中心頻率,以及MOS 元件特性受製程變異導致的 頻率偏移,以下便開始討論在面對這些困難時的設計方法。

2.2.1 Ring-VCO 如何提升中心時脈頻率到 6GHz

首先要滿足 SATA-3.0 的規格要求,就表示 Ring-VCO 在 TSMC-0.18um 1P6M 這個製程下,中心頻率要能夠達到 6GHz,但是從序論的介紹中已經說明了 Ring-VCO 的振盪頻率有著

τ

∝ ⋅

f N

1

的關係式,而延遲單元的延遲時間τ往往會 取決於 PMOS 的切換時間不夠快速而讓頻率上不去,當然從公式上分析,減少 延遲單元的級數N 也是個增加頻率的方法,不過根據 Barkhausen 振盪準則,電 路要能起振,N 至少要兩級以上,且現實設計上往往會因為多相位的需求或者是 架構穩定性這些的外部規格考量而增加 N 值。在這次的設計裡並沒有相位上的

特殊需求,不過若是以 N=2 級的架構去實現,其振盪產生的時脈效果不會比架 構更穩定的 N=3 級來的好,因此最後在穩定性以及頻率要求中,選取了串接 3 級延遲單元, 因此當 N 值確定後,要能提高頻率的方法就是縮減 τ。

而確定了提升頻率的主要關鍵後,針對以往有對這個議題做研究的各種 IEEE 論文去做分析,並且發現在[23]這篇研究中提出了一項很有效率的方法,它 提出縮減τ 的觀念叫做「負延遲之延遲單元」(Negative Skewed Delay Cell),基 本的理論可以用圖2.2 的電路來說明。

out

in

in'

(a) [23]提出基本Negative Skewed Delay Cell

off off off on

on off

on on

in=in'

in in'

out out

NMOS PMOS

conventional

skewed-delay

conventional

skewed-delay

(b) 時脈反應圖

圖2.2 用負延遲之延遲單元縮減τ 的基本理論

一般的 delay-cell 例如一個反相器,由於 PMOS 的速度較慢,比較 conventional 信號的in 端以及 out 端,就可以看到需要一段較長的反應時間讓 PMOS 導通或 關閉,而negative skewed delay cell 的想法是利用一個負延遲的效果使輸入訊號 in 變成 in’,這表示到達 PMOS 的輸入信號 in’會比 NMOS 的輸入信號 in 快,當 輸入點in 要由 high 變 low 的時候,in’已經提前變成 low 信號送給 PMOS 讓它反 應知道現在要turn on,等到 in 信號也送給 NMOS 的時候,PMOS 已經花了一段 時間反應,因此等於可以馬上跟上NMOS 的變化;同理的當輸入點 in 要由 low

變high 的時候,in’已經提前變成 high 信號送給 PMOS 讓它反應知道現在要 turn off。雖然 PMOS 要花的反應時間還是一樣那麼多,但是因為控制信號 in’的提前 輸入,讓PMOS 能夠在下一階段轉換之前就先反應,讓它能夠在 NMOS 動作時 馬上對應,整體來說就等於縮減了延遲時間τ 進而提高速度,使這樣的振盪器其 最高振盪頻率會比傳統的架構高。更進一步的,在[24]這篇研究中,以同樣的觀 念實現了一個Ring-VCO,架構如圖 2.3 所示。

Vcontrol Vdd

S+

S-P+

P-Out- Out+

M5 M1 M2M6

M3 M4

M7 M8

+ S+ Out-+ POut-+

- P-- SP-- Out+

+ S+ Out-+ POut-+

- P-- SP-- Out+

+ S+ Out-+ POut-+

- P-- SP-- Out+

(a) delay-cell (b) Ring-VCO

圖2.3 [24]所採用的 VCO 架構

這是一個採用負延遲技術的雙延遲路徑 Ring-VCO。(a)的電路為[24]所採用 的單一級延遲單元,可以看到PMOS 端的輸入為 S、NMOS 端的輸入為 P,並將 三級延遲單元串接成(b)的 VCO 架構。在(b)的電路圖中可以觀察到,每一級的 NMOS 的輸入 P 端都是接到前一級的輸出,但是在 PMOS 的輸入 S 端卻是接到 前兩級的輸出,對Ring-VCO 每一級的輸出時脈而言,其實頻率都是一樣的,只 有在相位上有差異,[24]就是利用了這樣的差異,讓相位比較提前的時脈當做控 制信號送給PMOS,實現了負延遲的觀念讓振盪頻率提升。

因為[24]利用這樣的方法所獲得的提升頻率結果是相當好的,所以本次設計 中也將引用這樣的架構來完成Ring-VCO。因此以下便對這樣的架構做了分析。

首先PMOS 對 M1、M2 形成一個 CMOS latch,而 M3、M4 的 NMOS 交互耦合 對這個latch 的閘級電壓做控制,當控制電壓 Vcontrol 降低時,latch 的力量也降 低,使得 PMOS 輸出的驅動電流增加,導致相位變化更容易,延遲時間縮減,

使得振盪頻率上升;反之Vcontrol 上升時,latch 的力量增加,相位變化更困難,

頻率自然就會降低,而振盪頻率的式2.1 可由圖 2.4 的 delay-cell 小電路模型推導。

圖2.4 本論文採用的delay-cell 小電路模型

最後這個 VCO 電路設計在 TSMC-0.18um 1P6M CMOS 製程下所獲得的 post-sim 模擬結果(layout 請參考圖 3.12) ,圖 2.5 為本論文 Ring-VCO 在 Typical-Typical(TT) 下 的 頻 率 對 電 壓 特 性 曲 線 。 它 的 曲 線 斜 率 值 (Kvco) 約 為 1GHz/V,表示說當控制電壓有一伏特的變化時,對應的頻率變化約為 1GHz。同 時也證明了它能符合一開始設計的目標,產生如圖2.6 的 6GHz 時脈。

Kvco VDD=1.8V

5 5.2 5.4 5.6 5.8 6 6.2

0.8 1 1.2 1.4 1.6 1.8

controll voltage (V)

fre qu en cy (G H z)

圖2.5 本論文Ring-VCO 的頻率對電壓特性曲線

圖2.6 本論文Ring-VCO 產生的 6GHz 時脈

圖2.7 本論文Ring-VCO 的 phase noise 模擬結果

Phase Noise; dBc/Hz, Relative Harmonic = 1

1 04 1 05 1 06 1 07

relative frequency (Hz)

− 20 . 0

− 40 . 0

−6 0 . 0

−8 0 . 0

− 10 0

− 1 20

( dBc/Hz ) (dBc/Hz)

M 0(1MHz, −87.44dBc/Hz)M 0(1MHz, −87.44dBc/Hz) M 0(1MHz, −87.44dBc/Hz) M 0(1MHz, −87.44dBc/Hz) M 0(1MHz, −87.44dBc/Hz)

relative frequency (Hz)

Voltages (lin)

200m 400m 600m 800m 1 1.2 1.4 1.6

Time (lin) (TIME)

9.955u 9.9552u 9.9554u 9.9556u

erivative=1.903871e+010 urrent Y=9.000000e-001 urrent X=9.955078e-006

Derivative=1.881003e+010 Current Y=9.000000e-001 Current X=9.955578e-006

*pll

而根據[25]理論式 2.2,本論文 Ring-VCO 其距離中心 1MHz offset 的理想 phase noise 為-95.6dBc/Hz,而圖 2.7 是實際用 Spectre-RF 模擬出來的結果,值約 為-87.44dBc/Hz。討論至此,本論文已經解決了如何提升 Ring-VCO 中心時脈頻 率到6GHz 的設計挑戰,而下一步,也就是如何對抗製程變易帶來的頻率漂移。

MHz offset at

Kvco VDD=1.8V

4

control voltage (V)

fr eque nc y ( G H z)

tt ss ff

圖2.8 本論文Ring-VCO 在不同 Corner 下頻率對電壓特性曲線

其實這是設計 Ring-VCO 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製程一定會有偏移,傳統解 決辦法會如圖2.9 一般,加大頻率對電壓特性曲線斜率。靠產生頻率的範圍夠大,

所以令它在每一種 Corner 下都能夠產生所需要的時脈。但這不見得是一種好的 解決方法,如圖所見曲線斜率這麼大,只要有一點點的電壓抖動,就會讓頻率有 巨幅的改變,所帶來的問題就是電路不穩定以及時脈抖動很高。同時因為要讓斜 率增加,在功率的消耗上也會提升不少。

frequency

voltage

ff tt ss 6GHz

ff tt

ss

圖2.9 加大頻率對電壓特性曲線斜率以滿足規格

事實上本論文有另外一種想法,因為根據[26],也就是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VLSI)設計理論來說,在開始進行設計電路之前,可以將電 路須承受變易條件訂為三種 : Supply Voltage、Operating Temperature、Process Variation,也就是所謂的 PVT 分析。其中 Process Variation 這一項其實是可以被 人為控制的,因為當晶片能夠大量製造商品化的時候,是可以指定特定的製程生 產線,令每一次的製程條件都設成一模一樣,這樣一來就可以令商品的 Process Variation 降到最小,而其中最重要的 Corner 變化,也就是本論文在意的參雜濃 度不同導致頻率漂移,根據[26]的理論可以將其等效為表 2.1 的 PVT 分析。

表2.1 PVT 環境變異的等效條件

Corner Voltage Temperature

F 1.98V(+10%) 0°C

T 1.8V(正常) 70°C

S 1.62V(-10%) 125°C

以目前常見的電源=1.8V 的設計為例,其實前面提到過,當 Corner 落在 FF 時,代表的是半導體參雜濃度過高而使得整體電流特性上升,換言之也可以將其 等效為電源上升,或者是溫度下降讓電子的移動率(Mobility)增加使其更易傳導 而提高電流;同樣的當Corner 落在 SS 時,代表的是半導體參雜濃度過低而使得 整體電流特性下降,也可以視為電源下降,或者是溫度上升讓電子的 Mobility 變小使其電流傳導困難而降低電流。透過這樣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其實晶片 Corner 改變是等同於外部環境電壓以及溫度這兩項變異。所以當晶片要實際量產 之前,都會附上一份統計資料,裡面紀錄了電壓以及溫度各變異多少時,所帶來 了晶片效能改變量,可以讓使用者根據不同環境下做調整讓晶片能正常工作。因 此本論文所設計的Ring-VCO 是採取了如圖 2.10 這樣的觀念。

frequency

voltage ff :

tt ss :

6GHz

frequency

voltage ff :

tt ss :

6GHz

圖2.10 以電壓方式改變電流讓曲線平移以滿足規格

因為 Corner Variation 對 Ring-VCO 來說其實就是 CMOS 電流的特性改變,

在之前的分析中本論文將其等效於溫度以及電源的改變,而真實的晶片工作情 況,溫度是無法被控制的,但是電源的供應卻是可以由操作者決定的。如果可以 透過一個外部偏壓,在FF 的時候降低 VCO 的電壓讓電流下降,或者是在 SS 的 時候提高VCO 的電壓讓電流上升,整體上來說就相當於增減電流讓曲線去作平 移,這樣就不用加大特性曲線斜率犧牲掉電路的穩定以及時脈抖動品質。

Kvco

4.5 5 5.5 6 6.5 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ontrol voltage (V)

frequency (GHz)

tt(VDD_VCO=1.8V) ss(VDD_VCO=2.2V) ff(VDD_VCO=1.6V)

圖2.11 VCO 在改變電源後控制電壓對振盪頻率關係圖

圖2.11 VCO 在改變電源後控制電壓對振盪頻率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