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旨為說明⼯作記憶能⼒及⼯作記憶與⽼年⼈之相關性。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節部分為⼯作記憶的內涵,第⼆部分為⼯作記憶對⽼年⼈的重要,以下分別 說明。

⼀、⼯作記憶的內涵

⼯作記憶(Working Memory,簡稱WM),是指在進⾏認知學習作業的過程 中,對於訊息的儲存 (storage)與處理 (process)能⼒,是⼀個多重或多元組成 (multiple components) 的認知處理系統(顏秀樺,2016)。⼯作記憶是⼈類在記憶 過程的其中⼀個階段,它與⼈類接收外部刺激後的操縱、合併、處理⽅式及過往 的經驗有關(林應秀,2016︔Repovš & Bresjanac, 2006︔Repovš & Baddeley, 2006),以⼯作記憶相關研究著名的英國⼼理學家 Baddeley(1992)認為,在⼈

類的⼤腦系統中,有⼀塊個區塊稱之為「⼯作記憶」,這個區塊提供了訊息的暫 時儲存以及處理,並進⾏⼀些較複雜的認知任務,如:語⾔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學習(learning)、推理(reasoning)等。Vandervert(2015)

指出⼯作記憶是腦內系統的⼀個部分,它可以透由學習,達成較困難及有意志控 制(volitional-control)的要求。

⼯作記憶短暫維持與處理各項資訊是⼀種短期認知系統,它具有不同的部⾨

或是系統,且各⾃負責不同的處理需要。⼯作記憶的運作良好與否與⼤腦特定區 域有關(李慧慧,2006︔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2012︔林應秀,2016)。陳啟 彰(2010)研究提到這樣的能⼒是能夠經由⼀些特定的訓練,或是長時間進⾏某 些特定的練習,可達到維持、提升此認知能⼒。在⼯作記憶中,學習者可以做覆

誦的⼯作,也就是把新接收到的訊息加以組織,使其產⽣內在聯結,並可⾃長期 記憶中提取舊有知識來到⼯作記憶中,使新舊知識互相融合,以產⽣外在聯結*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年6⽉26⽉)。

⼯作記憶的容量也被定義為⼀種機制,這樣的機制可以控制、保持注意⼒,

以⾯對⼲擾或會令⼈分⼼的事物,因此⼯作記憶容量可反映⼈在「提取」與「保 留」這兩項⽬於注意⼒焦點(focus of attention),並忽略⼲擾,將⼲擾抑制於注 意⼒焦點之外的能⼒,因此⼯作記憶容量也被證實與許多認知作業有關(蔡涵如,

2008)。⼤腦持續保存訊息的容量有限,當訊息被接受後,⼀旦沒有適時的成功 編碼,之後又有新訊息進入時,原有的訊息將難以再被提取出(秦秀蘭,

2012)。

Baddeley(1992)依照不同的功能,將⼯作記憶總共分為三個互動的部⾨,

包含中⼼執⾏系統(central executive system),主要功能為負責、監控⼯作記憶 的執⾏系統,以及兩個次要的隸屬系統(slave system),兩個隸屬系統主要進⾏

短暫的訊息處理和儲存 (temporary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分別 為語⾳迴圈(phonological loop)和視覺空間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兩個儲 存空間,如圖2-1。

圖 2-1,中央執⾏系統

參考⾃ Baddeley (1992),Baddeley and Hitch working memory model

語⾳迴圈系統負責處理語⽂內容的⾳節迴路(articulary loop),語⾳迴圈系 統又分為⾳節儲存和⾳節處理兩個⼦系統,⼀為⾳韻儲存系統(phonological storage),這個⼦系統功能為⾳韻之儲存,在聽覺系統所接收到外部傳遞的⾳頻 訊息時,⽴即將訊息儲存、保留,如:當⽿朵接收到聲⾳或是他⼈的話語時,會

⾃動將所接收到的資訊儲存。另⼀⼦系統為隱內覆誦系統(subvocal rehearsal),

這個⼦系統為⾳節處理系統,其功能在於處理聽覺系統所接收到的⾳頻,例如:

將接收到的⾳頻重複,進⾏複誦的運作機制,以避免訊息耗損消失或者減弱。視 覺空間模板則負責視覺空間記憶的描繪板(visuospatial sketch pad),亦分為兩個

⼦系統,分別負責處理視覺及空間的訊息,兩個系統皆有獨⽴的儲存、維護、和 操作的功能(Baddeley, 1992︔Repovš & Baddeley, 2006)。

在⼯作記憶三個主要次要系統之中,每個部⾨所負責的功能都不盡相同,分 別作業、負責處理⼈體不同的功能,因此⼯作記憶是⼀項複雜且重要的認知功能。

phonological loop visuospatial sketchpad

主系統

次系統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中⼼執⾏系統

語⾳迴圈 視覺空間模板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觀點可知,⼯作記憶是認知功能中的⼀項重要能⼒,負責⼈類

「保留」和「處理」相關訊息的機制,這個機制的好壞與否與⼀個⼈的理解、學 習、推理及專注⼒息息相關,它負責的範圍包含了閱讀能⼒、推理能⼒、理解能

⼒等,尤其在學習⾏為的時候,特別需要此機制的運作。

⼆、⼯作記憶對⽼年⼈的重要

⽼年⼈的記憶能⼒會隨著年紀增長⽇益減退,特別是⼯作記憶能⼒(Grady, 2012)。⼈⽣中的任何⼀個階段,⼈類的⽣活都會隨著科技及社會風氣不斷變 遷,需要時時接收新的刺激、學習與接受不同的事物,因此學習的能⼒對於⼈類 是相當重要的,學習的能⼒和⾏為又與⼯作記憶的能⼒息息相關。

根據Evans、Evans與Schmid(1989)對學習的階段,共分為六個階段,分別 是獲得(acquisition)、流暢(fluency)、精熟(proficiency)、維持

(maintenance)、類化(generalization)及調整(adaptation),其中獲得是指剛 開始學習新的事物或⾏為時接收訊息的階段︔流暢指在不斷地接收訊息後後增加 正確⾏為或是辨認事物的速率︔精熟為已學會之⾏為、知識達到熟練的程度︔維 持指在經歷⼀段時間之後,依然能夠維持對該⾏為或知識的記憶︔類化是將已學 會的⾏為應⽤於不同的環境刺激中,並能夠達到反應類化︔能夠調整學習到的技 能和知識,並應⽤於新的情境、環境或不同的問題之中則是調整(Evans & Evans

& Schmid, 1989︔引⾃鈕⽂英,2015)。

良好的學習結果就是不僅要將學習的內容記得,還要能夠類化到不同的環境 和情境之中,這就是屬於⼯作記憶的範疇,除了要記得,還要能應⽤所學、執⾏

其他⾏為反應。⼯作記憶是⼀種靈活且獨⽴的臨時存儲系統(Temporary Storage System),這個系統⽀撐著⼈類的思維能⼒,它會根據需要,來執⾏⼯作記憶任

務,例如:⼯作記憶的能⼒對⼈類的語⾔能⼒處理也會有直接的影響 (Baddeley, 2003︔Repovš & Baddeley, 2006)。

語⾔是⼈類表達⾃我意識與想法的重要、基本媒介,⼤部份的⼈對於⽣活中 的不便、身體上的不適,亦或情緒上的不滿、不悅,皆會透由語⾔來表達、傳遞 給他⼈,特別是因年紀增長⽽產⽣衰⽼現象的⽼年⼈,須⾯臨與適應身體健康的 逐⽇衰弱,若語⾔的溝通能⼒又有所缺損時,對於⽣活品質的影響就更甚於其他 年齡者。

在⼀些較複雜的⼯作記憶廣度能⼒任務中,例如閱讀廣度(Reading Span)

和操作廣度(Operation Span),都已被證明,是在預測⼀些⾼階或低階的認知能

⼒過程中,重要的評量與考量因素 (Unsworth, Fukuda, Awh & Vogel, 2014),故⼯

作記憶左右了⼀個⼈的⽣活中⼤⼤⼩⼩的事情,品質好壞與否與⼯作記憶能⼒息 息相關,特別對於年長者的⽣活,⼯作記憶能⼒更是⼀項不可輕忽的能⼒。Barak 和Tsodyks(2014)也認為,⼯作記憶能⼒和⼀個⼈所有的⽇常⾏為,都有著密不 可分的關係。

在所有的認知功能中,會受到年齡因素影響的除了抑制性控制⼒、認知處理 速度、長期記憶,還有⼯作記憶的能⼒(林應秀,2016)。在⽼年⼈的⼯作記憶 部分,Salthouse(2005)認為,當⼯作記憶的能⼒隨著年齡增加⽽⽼化、衰退 時,⽼⼈能記住外部訊息的事物就會變得越來越少,判斷訊息的能⼒也會退步,

整體認知功能⽽⾔,處理訊息的能⼒和速度會有全⾯遲緩現象。

因⼯作記憶能⼒的逐漸遲緩退化,導致⽼年⼈往往漸漸無法維持原有的⽣活 品質,在以往熟悉的⽇常⽣活中,⽇益產⽣不便及困難(林應秀,2016),此現 象不僅增加了⽼年⼈⾃身和其照顧者的負擔,甚至對全民社會產⽣極⼤的壓⼒和 影響(王培寧、林克能、莊雅雲、劉秀枝,2000)。由此可⾒,⼯作記憶能⼒在

⼈類整體認知功能中,確實佔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影響⽣活中的⾏為執⾏與認知 判斷能⼒,因此⼯作記憶能⼒的好壞與否、退化速度的快慢等等,亦是現今⽼⼈

照顧與服務內容中相當重要的課題。


第三節 ⾳樂活動應⽤於⽼年⼈⼯作記憶能⼒

本節旨為探討⾳樂活動和⽼年⼈⼯作記憶能⼒之相關,共分為「⾳樂活動對 於⽼年⼈⼯作記憶能⼒之益處」與「⾳樂降低社會資源的負擔本」兩個部分,以 下分別論述之。

⼀、⾳樂活動對於⽼年⼈⼯作記憶能⼒之益處

根據我國⽼⼈福利法第⼀條說明,本法制定宗旨為「為維護⽼⼈尊嚴與健康,

延緩⽼⼈失能,安定⽼⼈⽣活,保障⽼⼈權益,增進⽼⼈福利」,第 26 條也明

⽂訂定了「管機關應協調⽬的事業主管機關提供或⿎勵民間提供相關⽼⼈教育措 施」,其中條⽂提出的四項中包含了第⼆項「研發適合⽼⼈學習之教材」及第三 項「提供社會教育學習活動」(衛⽣福利部,2016)。

⾳樂及⾳樂活動是⼀種對於⼈類感官的刺激(Sensory Stimulation)(張初 穗,2000)。「瑞⼠作曲家奈蓋利(Naegeli, H.G., 1773-1836)在西元1829年出版 的《⾳樂講義》(Vorlesungen ueber Musik)中提出其看法『⾳樂是聲⾳運⾏的遊 戲』,由此可⾒,⾳樂具有遊戲的功⽤,如果將⾳樂運⽤於教學活動之中,即能 夠獲得較好的成效(引⾃范儉民,2014,p.5)」。

⾳樂對⼈的影響是同時、⽴即性的,且相當多元。⼈們常活在⾃⼰意識所創 造出來的情境之中,特別是⽼年⼈更容易從其成長的環境背景中創造情境,也因 為⾳樂或歌曲擁有時代和空間的意義,例如:創作的年代、作曲家以及演唱(奏)

的⼈、歌詞或樂曲的含義以及當初聆聽的地點等,因此利⽤⾳樂做為引導的媒介,

有時候甚至較利⽤⽂字與⼜語還來得更有效(張初穗,2000︔徐綺苹,1997),

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夠運⽤於研發學習的教材與提供社會教育學習的活動,⽬前

已廣泛運⽤於幫助⽼年⼈,如肢體、記憶、情緒與社交等,以下說明應⽤⾳樂於 記憶。

「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有所變異」這項議題已被研究多年,其中在⼯作記 憶(Working Memory)、注意⼒(Attention)及作業轉換(Task Switching)等⾼

級執⾏功能能⼒的相關研究中,年齡的增長與其能⼒變化的相關有顯著差異

(Grady, 2012)。

⾳樂的聲⾳和所有聽覺信號(auditory signals)相同,聲⾳會隨著時間的推 移⽽漸漸展開,所以聽覺系統必須將所收到的聲⾳整合、排序,這樣的整合、轉 換作業被認為是⼀種⼯作記憶的機制,透由轉換過程⽽產⽣刺激,進⽽影響記憶 能⼒,學者們相關研究顯⽰,⾳樂能夠提升腦部⼯作記憶,即提升中央執⾏控制 系統的功能,⾳樂家在於⼯作記憶的能⼒較其他未受過專業訓練者來的優秀,且

⾳樂訓練也具有修復神經損傷的功效(Lutz Jäncke, 2008︔Larry Vandervert, 2015︔Tumuluri, Hegde & Nagendra, 2017)。

另有相關研究指出,將⾳樂家腦部的額葉⽪層( Frontal Cortex )與非⾳樂 家的相比,有些部分不盡相同,例如:掌管包含⼯作記憶過程在內幾個重要功能 的區塊,⾳樂家灰⾊物質(Operculum)是較非⾳樂家來得多的(Sluming et al., 2007)。在陳啟彰(2010)的研究中指出,接受長期⾳樂訓練(平均時長為 6.1 年)的成⼈,相較於未接受⾳樂訓練的控制組成⼈⽽⾔,接受訓練者的記憶廣度

(Digit Span)和單字廣度測驗(Non-word Span Tests)的評量分數皆⾼於未受訓

(Digit Span)和單字廣度測驗(Non-word Span Tests)的評量分數皆⾼於未受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