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樂活動(Music Activities)

⾳樂活動的內容廣泛、多元,可靜可動,可唱可演也可欣賞。本研究所指之

⾳樂活動為依據受試者背景與能⼒現況,設計與研究⽬的相關之⾳樂課程、活動 及內容。例如:樂曲演唱、⾳樂欣賞、樂器演奏及聲⾳的辨識、探索等,欲透過

⾳樂為媒介,與受試者互動,以提升⼯作記憶能⼒。

⼆、⽼年⼈(The Elderly)

本研究所指之⽼年⼈為根據我國衛⽣福利部(2016)⽼⼈福利法第2條之定 義,年滿65歲(含)以上的年長者為⽼⼈。

三、⼯作記憶(Working Memory)

⼯作記憶為進⾏認知學習作業的過程中,對於訊息的儲存 (storage)與處 理 (process)的能⼒(顏秀樺,2016)。本研究所稱之⼯作記憶是為魏氏成⼈智

⼒測驗第四版中,因數指數為⼯作記憶之分測驗(算數分測驗、數-字序列分測驗 及記憶廣度分測驗)之評量分數。

第⼆章 ⽂獻探討

本章主旨在探究與分析⾳樂應⽤於⽼年⼈⼯作記憶能⼒之相關⽂獻,包含社 會資源負擔增加現象、⼯作記憶與⽼年⼈的關聯性及⾳樂應⽤於提升⽼年⼈⼯作 記憶能⼒。內容主要分成四節,第⼀節為⽼年⼈身⼼特質︔第⼆節為⽼年⼈社會 資源需求相關議題︔第三節為⼯作記憶能⼒︔第四節為⾳樂活動應⽤於⽼年⼈⼯

作記憶能⼒。

第⼀節 ⽼年⼈身⼼特質

隨著年歲增長,身體的各項功能漸漸衰退歷程中,包括⽣理、⼼理、認知及 社會⾏為等身⼼狀況,從原本的擁有的獨⽴⾃主能⼒開始依賴他⼈協助,不得不 改變以往習慣的⽣活模式, 到後期來甚至全然被照顧的質與量改變,此現象造成

⽼化過程中的不適應與不便,進⽽影響⽼年⽣活的品質。

李世代(2000a)認為⽼年⼈身⼼特質是⼀項複雜的問題,其中牽涉到⽼化 與疾病,需有多⽅的角度,如⽣理疾患、⼼理因素、認知學習或家屬照護系統與 關愛等,了解造成其不適的可能,以解決問題。以下將⽼年⼈的身⼼特質分為⽣

理特質、⼼理特質以及認知特質三個⾯向分別論述。

⼀、⽼年⼈⽣理特質

因天⽣及後天的因素不同,在不同的對象上都有不同的⽼化現象,陳⼈豪及 嚴崇仁(2003)整理出不同⼈體系統所可能因⽼化所產⽣的改變。如⼼臟⾎管系

統⾎壓⽅⾯,收縮壓與脈壓(pulse pressure)會隨著年齡⽽增加,也就是⾼⾎

壓︔呼吸系統部分則是呼吸時需要更多的功(work),且對較為激烈的運動耐⼒

變差︔免疫系統部分則會隨著⽼化,⾯對外來抗原時的反應會較差,也較容易罹 患感染症與惡性腫瘤。

⽼年⼈的健康狀況較為複雜,李世代(2000a︔2000b)認為⽼年⼈的⽣理健 康可能為單純⽼化或者疾病使然,亦能為這兩項因素共同造成,也與性別、天⽣

的體質及⽣活環境背景等因素有關。

⼆、⽼年⼈⼼理特質

⽼年⼈的⼈格特質與其個⼈動機(motive)、氣質(temperament)、特質

(traits)和社會⽂化與⽣活事件(sociocultural & life events)等息息相關(李世 代,2000b)。⼤部分年滿65歲的長者邁入退休階段,在退休後能夠安排⽣活內 容的時間就較為寬鬆,多了許多⾃由的時間,但同時也可能頓失原本⼯作性質的 社交圈。陳映潔(2014)認為屆齡中、⾼齡者,在⾯對社會角⾊轉換和⽣活時間 的增加時會感受到孤寂感,可能造成潛在⼼理健康問題。在晚年階段患有憂鬱症

( depression)是很普遍的現象(Unützer et al., 2002),但在醫學上有時會被認 為是疾病的症狀⽽被忽視可能是少了退休後⽣活社交圈的經營(VanItallie, 2005)。

在國際學術研究中,⽼年⼈⼜的各項精神疾病相關研究裡以憂鬱症篇幅最多,

其比率⾼於失智症(董氏基⾦會,2018)。根據臺灣⾃殺防治協會⾃殺防治中⼼

(2018)統計資料,民國105年 65歲以上⼈⼜⾃殺死亡率為全年齡層中最⾼,每

⼗萬⼈中有 32.3⼈(14歲以下為 0.2⼈︔15-24歲為 6.8⼈︔25-44歲為16.1⼈︔45-64歲為 20.1⼈)。Unützer等⼈(2000)也認為造成⽼年⼈憂鬱的原因和殘障

(disability)、死亡(mortality)和⽣活品質的下降及健康照護的⾼花費相關。

從上述統計數據及學者觀點可⾒,⽼年⼈的⼼理狀態可能因本身身體健康、

情緒管理或外在的經濟、家庭、社會事件等不同原因造成抑鬱的現象,發⽣比率 相較其他年齡層更為嚴重,且容易被認為是其他病症因素⽽被忽視,因此⽼年⼈

的⼼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年⼈認知功能

⼈類認知能⼒所涵蓋的功能甚廣,包含注意⼒、記憶⼒、語⾔能⼒、空間定 向能⼒、判斷及執⾏能⼒等(翁菁甫、林坤霈、詹鼎正,2014),⽽認知功能的 衰弱是⼈類⼼理功能中,⽼化現象最為明顯的⼀像能⼒,其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 長⽇益衰退(洪升呈,2005︔陳豐慈、張育愷,2012)。

隨著⾼齡⼈⼜的快速增加, 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速度⽇與俱增(顏啟 華,2010),有研究指出,⼤腦⽩質量(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顯著的降 低,智商分數也逐年顯著下降,由此研究可知,⽼化現象會使⼤腦⽩質量逐漸減 少,⽽⼤腦⽩質量與認知功能有密切相關,故可得知,⽼化現象會使認知功衰退

(Garde et al., 2000︔謝弘亮,2015)。

Unützer和 Bruce(2000)認為造成⽼年⼈憂鬱的原因和殘障(disability)、

死亡(mortality)和⽣活品質的下降及健康照護的⾼花費相關。由上述可⾒,造 成⽼年⼈⼼理健康問題的因素與⽼年⼈本身的⽣理狀態、認知能⼒及社會交際狀 況等環環相扣,⽼年⼈的身⼼狀況較為複雜,牽⼀髮⽽動全身,故⼈類在晚年階 段的身⼼健康為需要重視的議題。

第⼆節 ⽼年⼈社會資源需求相關議題

內政部統計處網站之數據中,截至民國 107年 5⽉⽌,臺灣 65歲(含)以上

⽼年⼈⼜數為 3,331,377⼈,與總⼈⼜數比率為 14.13%,⽼化指數為 108.931(內 政部統計處,2018),我國已正式成為⾼齡社會。

因幼年⼈⼜下降與⽼年⼈⼜增加,⼈⼜扶養的結構逐漸轉變為「扶⽼為主,

扶幼為次之」,造成⼈⼜結構快速⽼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為⼆次⼤戰後的出⽣

潮至今⼤多已進入⽼年階段,⼆為科技發達造就⼈類平均壽命⽇益增加與死亡率 降低,婦女的⽣產意願與出⽣嬰兒數皆⽇益減少則為三(陳啟彰,2010)。

由於以上三項造成⼈⼜結構⽼化的主要原因,⼈⼜⾼齡化的速度逐⽇增加,

普羅⼤眾⽇益重視銀髮族們於古稀之年後的⽣活品質,⾼齡化社會趨勢衍伸出的 相關社會負擔也相當受到關注,例如:社會資源負擔的增加、主要勞動⼈⼒資源 的減少以及社會扶養比例的增加等,以下分別闡述之:

⼀、主要勞動⼈⼒資源的減少

王德睦、陳寬政(1991)認為⼈⼜⽼化是社會中⼈⼜轉型的必經過。隨著⼈

⼜⽼化現象,社會中的主要勞動⼈⼒比例也隨之減少。以我國臺閩⼈⼜統計,15 歲至64 歲⼈⼜稱之為有⼯作能⼒的⼈⼜(林俊宏、王光正、徐慶柏,2010,p.

179), 也就是社會階層中的主要勞動⼈⼜,社會⼈⼜結構中的勞動⼈⼜會隨著

⽼化現象受到受到影響,⼈⼜⽼化使退休⼈⼜增加,受扶養⽼年⼈⼜增加,青壯 年成為勞動⼈⼜的比率相對萎縮,食之者眾⽽⽣之者寡,呈現⽼化的趨勢(王德 睦、陳寬政,1991︔范光中、許永河,2010︔林俊儒,2007)。

社會⼈⼜呈現⽼化趨勢主要取決於勞動⼒的變化,勞動⼒的變化,是以出⽣

量、死亡率和當前的勞動參與率變化三者合計⽽來,當出⽣的⼈數趨向停滯或者 減少,就會影響到之後成為勞動⼈⼜的⼈數,如出⽣量增加,就會造成往後勞動

⼈⼜中的主要勞動⼒隨之成長(王德睦、陳寬政,1991)。⽬前臺灣的出⽣率⼤

幅下降,⼈⼜⽼化速度⼤幅上升,導致年齡較⾼的勞動⼈⼜持續增長,年齡較⼩

的勞動能⼒趨緩或衰退,造成勞動⼒⼈⼜的⽼化。

⼈⼒資源是影響社會繁榮與否的重要因素之⼀,⽼化的⼈⼜比例越⼤,對於 整體社會的影響相對也隨之增加。⽼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退化,⽣

產⼒逐⽇較少︔伴隨婦女⽣育率的快速下降,使後續進入勞動市場的⼈⼜⽇益減 少,故形成勞動⼒⼈⼜的⽼化趨勢,主要勞動⼈⼜的社會負擔加重。

⼆、社會資源負擔的增加

⽼年⼈⼜增加所造成的社會資源負擔依照影響的⾯向,分為兩種,⽼年長期 照護以及醫療照護負擔,以下分提出說明。

(⼀)長期照護負擔

「長期照護」⼀詞,指的是在⼀段長時間,在特定之照護場域地點中,提供 完整的照護服務給予身⼼功能不佳或失能者⽽須依賴他⼈幫助的對象,提供的服 務範圍包含⽣活、居住、醫療、保健、福祉⽀持等照護服務,⽬的在於維持或增 進身⼼功能,提升⾃我照顧及獨⽴⾃主的⽣活能⼒,減少其依賴程度,減輕⾃⼰、

家⼈、他⼈或社會之負擔,以及增進其尊嚴,例如:在家中、社區或是機構中,

提供喪失某些⽣活⾃理能⼒對象所需的服務,幫助他能夠擁有⾃理及常態⽣活的 能⼒(李世代,無⽇期)。

⼈的身體,打從⼀出⽣開始,就持續不間斷地重複學習,無論認知功能抑或 肢體肌⾁,都變得⽇益發達、靈活︔但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化、遲鈍。⽼

年時期,因身體的不靈敏,在⽇常⽣活中,會有許多不便利甚至危險,例如,在 照顧⽼年⼈時,常常都會被提醒要注意、避免⽼⼈摔跤。

根據我國衛⽣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年的統計數據,民國104 年65 歲以 上⽼⼈跌墜(落)標準化死亡率為,每 10 萬名⽼年⼈⼜中,就有2.3 ⼈︔⾃民國 96 年以來,65 歲以上⽼⼈跌墜(落)標準化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于婷(2017)

報導,國內⽼年醫學權威詹鼎盛醫師表⽰,⽼⼈會跌倒的因素複雜且可能性有很 多種,當⼈的年紀⼀⼤,身體就會跟著⽼化,包括眼睛視⼒、認知智⼒、神經功 能、平衡感等原本就擁有的能⼒都會隨著年齡增長⽽退化。

當⼀個⼈越接近⽼年,其照護⼯作就越重要,對於⽼⼈⾃身、照顧者家屬以 及政府,不論在於⼈⼒資源或是⾦錢開銷中,都是⼀項負擔。Kimberlyn(2011)

也認為,當⼀個⼈的年齡越⼤,所需要的健康照護資源可能就會越多。故⼈⼜結 構的⽼化現象,對於整體社會有相當重⼤的衝擊和影響,尤其在於健康照護⽅⾯

的財政⽀出負擔,是最直接且龐⼤的壓⼒(羅梅青,2014)。

(⼆)醫療照護負擔

⽼年⼈⼜除了在長期照顧⽅⾯的需求⽇與遽增,其身體疾病等因素也⼤幅加 重了全民健康保險及醫療照護體系之負擔(郭年真等⼈,2017)。因有部分⽼年

⼈不只有罹患⼀種慢性疾病,可能還有其他的身體病症。在就醫⼈數的統計數據 中顯⽰,我國就醫⼈數最多的前 20⼤疾病中,⼤多都是慢性疾病,例如:⾼⾎壓、

糖尿病、關節病變及⽩內障等,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年⼈當中,更有不少⼈是同 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2006年時我國有多重慢性疾病的⽼年⼈比率就⾼達 26%(魏允琳,2006)。

為因應⼈⼜快速⽼化,我國中央健保局從 2009年起,即開始推動整合性⾨

診之照護計畫,為的就是能夠提升⽼年⼈⾨診中的服務的質與量,也就是期盼能 夠給予⽼⼈有更好的就醫品質和提升醫師的看診效率(江東亮、⽂⽻苹、謝嘉容,

2014)。⽽相關的配套措施,伴隨⽽來的就是更多的⽀出成本,因此⼈⼜⾼齡化 產⽣的醫療照護開銷,不僅⽌於⽼⼈⾃身與其照護⼈身上,更為政府及全民之負 擔。

三、社會扶養比例的增加

所謂扶養⼈⼜或依賴⼈⼜是指0 ~14 歲以及65 歲以上的⼈⼜(林俊宏、王光

所謂扶養⼈⼜或依賴⼈⼜是指0 ~14 歲以及65 歲以上的⼈⼜(林俊宏、王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