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活動介入對於老年人工作記憶之成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音樂活動介入對於老年人工作記憶之成效"

Copied!
2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屏東⼤學⾳樂學系 碩⼠論⽂. ⾳樂活動介入對於⽼年⼈⼯作記憶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Music Activities Intervention for Promoting Working Memory Ability of Elderly. 指導教授:張乃⽂ 博⼠ 學⽣姓名:廖冠渝 中華民國 107 年 七 ⽉ .

(2)

(3)

(4) 中⽂摘要 由於國內⾼齡⼈⼜不斷攀升,社會相對應的照顧需求與負擔快速增加,⽼年 ⼈的相關研究亦顯重要︔再者, ⾳樂是⼈類共通語⾔, 參與⾳樂活動對⽼年⼈⽽⾔ 更能在肢體⽇漸衰退時, 仍保持與⼈互動、情感交流以及認知學習的機會與媒 介。然其中⾳樂應⽤於⽼年⼈的認知記憶研究相較前兩者為少, 故本研究主要⽬ 的為瞭解⾳樂活動介入對⽼年⼈⼯作記憶之影響。故本研究主要⽬的為瞭解⾳樂 活動介入對⽼年⼈⼯作記憶之影響。 本研究對象為南部某護理中⼼65歲(含)以上⽼年⼈,且無記憶及精神相關 診斷,共計19位。內容以兩組實驗對照⽅式,數據收集以標準化測驗魏氏成⼈智 ⼒量表第四版之記憶廣度、數-字序列與算術三項分測驗為研究⼯具,以描述性統 計及成對樣本t檢定統計分析⾳樂活動介入前、後,兩組受試者分別在⼯作記憶上 的表現差異︔質性部分則以訪談後⽂字稿、錄影觀察⽅式收集反應以及感受。 經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顯⽰,實驗組在記憶廣度、數-字序列之前後測及WM 量表總分(記憶廣度+數-字序列,記憶廣度+算術)前後測表現達顯著差異 (p< .01),順序背誦廣度、逆序背誦廣度、排序背誦廣度及WM總分及百分等級 前後測表現皆達顯著差異(p< .05)︔對照組可能因前後測僅間隔⼀個⽉,有測 驗之學習效果,導致記憶廣度原始總分前後測達顯著差異(p< .05),其餘數據 則皆未達顯著差異。質性⽅⾯,⼤多數實驗組受試者表⽰有良好感受及收穫,且 無受試者表⽰負⾯感受。 本研究結論為:⾳樂活動介入可提升⽼⼈的⼯作記憶能⼒,⽼⼈亦能從參與 過程中獲得正向⼼理感受︔本⽂亦提出研究發現並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年⼈⾳ 樂實務教學及政府制定長照休閒內容。 . 關鍵字:⽼年⼈、⾳樂活動、⼯作記憶、長照 !i.

(5) 英⽂摘要 As the ageing population growth, the needs of elderly care and social burdens of elderly health are rapidly increasing. The ageing-related issues become more important. More, music is a common language for all. Especially for elderly, participating into music activities becomes opportunities and means to maintain social interact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gnitive learning while physical condition is gradually decaying. However, the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music intervention for cognition is much less than it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mong the population.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usic activities intervention for prompting working memory ability of elderly.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included residents of nursing home in southern Taiwan and there is no diagnosis of memory and mental disorders among them in a total of 19.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one and control one, are compared. The quantific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t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by using Digit Span, Letter Number Sequencing and Arithmetic subtest of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IV.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air sample t test to analyze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o knowing feelings from about participating in music activities,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by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paired sample t tes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retest-posttest DS, LNS and the composites of WM(DS+LNS and DS+Arithmetic) measures were found (p< .01). The forward, backward and digit memory tests and WM (DS+LNS and DS+Arithmetic) percent measures were found (p< .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test-posttest. The DS data from control group measures were found (p< .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test-posttest. The reason may be that two test interval between only 4 weeks, the control subjects had impression on the test. Except for the DS subtest, other data did not r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5). Finding from the qualitative data for the study were most of th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no subjects had negative feelings. In conclusion, music activities intervention promotes working memory ability of elderly. Also, they gain positive experiences through music activities. Finally, the study propose interesting findings and the suggestions to future study, clinical music teaching, as well as developing long-term leisure contents of care for elderly. Key word: Elderly, Music Activity, Working Memory, Long-Term Care !ii.

(6) ⽬次 中⽂摘要 ……………………………………………………………………. i. 英⽂摘要 ……………………………………………………………………. ii. ⽬次 ………………………………………………………………………….. iii. 表次 ………………………………………………………………………….. v. 圖次 …………………………………………………………………….……. vii. 附錄 …………………………………………………………………….……. viii. 第⼀章 緒論………………………………………………………………...... 1. 第⼀節 研究動機…………………………………………………………..... 1. 第⼆節 研究⽬的與研究問題……………………………………………….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章 ⽂獻探討………………………………………………………………..... 13. 第⼀節 ⽼年⼈身⼼特質 …………………………………………………... 13. 第⼆節 ⽼年⼈社會資源需求相關議題……………………………........ 16. 第三節 ⼯作記憶能⼒…………………………………………................... 21. 第四節 ⾳樂活動應⽤於⽼年⼈⼯作記憶能⼒…………………………...... 27. 第三章 研究⽅法.………………………………………………………………... 33. 第⼀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法的選擇…………………………………………. 33. 第⼆節 研究歷程……………………………………………………………. 37.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1. 第四節 研究⼯具………………………………………………………….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7. 第六節 ⾳樂活動設計與實施………………………………………….........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3. 第⼀節 ⾳樂活動介入對⽼年⼈⼯作記憶能⼒之差異比較………………. 63. !iii.

(7) 第⼆節 受試者對於⾳樂活動介入之感受…………………………………. 8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7. 第⼀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97. 第⼆節 研究討論與建議…………………………………………..……....... 103. 參考⽂獻………………………………………………………………………...... 111. ⼀、中⽂部分……………………………………………………………...... 111. ⼆、外⽂部分……………………………………………………………...... 120. !iv.

(8) 表次 表 3-1. 實驗組受試者編碼與相關背景資料 ……………..………………. 表 3-2. 對照組受試者編碼及相關背景資料 ……………………………… 42. 表 3-3. 資料編碼說明表 ……………………………………..…………..… 49. 表 3-4. 衛福部友善關懷⽼⼈服務⽅案第⼆期計畫之友善關懷⽼⼈服務⽅. 42. 案⽬標………………………..………………………..……………… 50 表 3-5. ⾳樂活動整體設計概況表……………..........…..………………….... 表 3-6. 動物數數看課程規劃與進⾏內容 …………….…………………… 54. 表 3-7. 樂器模仿賽課程規劃與進⾏內容 …………………………………. 56. 表 3-8. 動物排排隊看課程規劃與進⾏內容 …………….…………………. 58. 表 3-9. 總複習課程進⾏內容 ………………….………………….………… 59. 表 3-10. 總複習評量調整 ………………….……………….………………… 59. 表 4-1-1.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之成對樣本檢定……………………………… 64. 表 4-1-2.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65. 表 4-1-3. 兩組受試者順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檢定 ………………..…… 66. 表 4-1-4. 兩組受試者順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67. 表 4-1-5. 兩組受試者逆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檢定 ………………….… 68. 表 4-1-6. 兩組受試者逆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69. 表 4-1-7. 兩組受試者排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檢定 ……………….…...... 70. 表 4-1-8. 兩組受試者排序背誦廣度題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71. 表 4-1-9. 兩組受試者數-字序列分測驗之成對樣本檢定 ................……...…. 73. 53. 表 4-1-10 兩組受試者數-字序列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74 表 4-1-11 兩組受試者算術分測驗之成對樣本檢定 ……………...................... 75 表 4-1-12 兩組受試者算術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76 表 4-1-13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數-字序列原始總分之成對樣本檢定........... 77 !v.

(9) 表 4-1-14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 78 表 4-1-15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 之成對樣本檢定 ……………………………………………..……… 79 表 4-1-16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 平均之成對樣本t檢定表 ……………………………………………. 81 表 4-1-17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算術原始總分之成對樣本檢定 ......……... 82 表 4-1-18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平均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83 表 4-1-19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算術)之成對 樣本檢定……………………………………………………………… 84 表 4-1-20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算術)平均之 成對樣本t檢定表……………………………………………………... 85 表 4-1-21 兩組受試者各項量化數據之組內成對樣本t檢定比較概況表........... 86 表 4-2-1. 實驗前受試者喜好之⾳樂活動………………….………………….. 91. 表 4-2-2. 實驗後受試者喜好之⾳樂活動 ……….………….………….……. 92. 表 4-2-3. 實驗前受試者喜好之⾳樂歌曲 ……….………….………….……. 93. 表 4-2-4. 實驗後受試者喜好之⾳樂歌曲 ……….………….………….……. 93. 表 4-2-5. 受試者喜好之⾳樂活動參與頻率 ……….………….………….…. 94. 表 5-1. 正向增強物類別……….………….………….….……….…………. 108. !vi.

(10) 圖次 圖 2-1 中央執⾏系統 ……………………………………………………….. 23.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4. 圖 3-2. 研究歷程圖 …………………………………………………………... 37. 圖 3-3. 實驗組受試者⾳樂活動參與情形…………………………........... 60. 圖 3-4. 本研究受試者使⽤樂器圖⽰…………………………..……………. 61. 圖 4-1.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前後測平均分數折線圖………………………. 65. 圖 4-2. 兩組受試者順序背誦廣度題平均分數折線圖 …....………………… 67. 圖 4-3. 兩組受試者逆序背誦廣度題平均分數折線圖 …...………………… 69. 圖 4-4. 兩組受試者排序背誦廣度題平均分數折線圖 .……………………... 圖 4-5. 兩組受試者數-字序列平均總分折線圖 ……………..……………… 73. 圖 4-6. 兩組受試者算術平均總分折線圖 …….......………………………… 75. 圖 4-7.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平均原始總分折線圖…………..... 78. 圖 4-8.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平均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數-字序. 71. 列)折線圖 …………………………………………………………… 80 圖 4-9.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平均原始總分折線圖…………… 82. 圖 4-10.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平均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算術)折 線圖…………………………………………………………………...... 84. !vii.

(11) 附錄 附錄……………………………………………………………….....……….......... 125 附錄⼀:研究歷程⽢梯圖………………………………………………....... 125 附錄⼆:評量⼯具………………………………………………………....... 126 附錄三:研究場域擺飾…………………………………………………....... 128 附錄四:訪談⼤綱………………………………………………….....…..... 129 附錄五:受試者同意書…………………………………………………...… 131 附錄六:簡易⼼智量表記錄紙…………………………………….…….... 133. 附錄七:⾳樂活動設計教案………………………………………………... 134 附錄八: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記憶廣度原始總分…………………....... 146 附錄九: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記憶廣度分測驗量表原始總分……...… 147 附錄⼗: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最長順序背誦廣度原始分數及累積百 分等級對照表………………………………………....... 148. 附錄⼗⼀: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最長逆序背誦廣度原始分數及累積 百分等級對照表…………………………................... 149. 附錄⼗⼆: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最長排序背誦廣度原始分數及累積 百分等級對照表…………………………………..…. 150. 附錄⼗三: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數-字序列分測驗量表原始分數前後 測對照表…………………………………………………...….. 151 附錄⼗四:實驗組及對照組受試者最長數-字序列廣度原始分數及百分 等級前奏測對照表…………………………………………… 152 附錄⼗五: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算數分測驗原始分數前後測對照表. 153. 附錄⼗六: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記憶廣度 +數-字序列)與百分等級對照表……………….................... 154. 附錄⼗七: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記憶廣度 +算數)與百分等級對照表…………………..............……… 155 附錄⼗八:訪談施測⼈員逐字稿…………………………......…………… 156 !viii.

(12) 附錄⼗九:⾳樂活動前受試者訪談逐字稿……………………......……… 158 附錄⼆⼗:⾳樂活動後受試者訪談逐字稿…………………….....……..... 219. !ix.

(13) 第⼀章 緒論 本研究要旨為探討⾳樂活動介入對於⽼年⼈⼯作記憶能⼒之影響,研究對象 以南部縣市某護理中⼼六⼗五歲(含)以上,無記憶且精神相關疾患診斷之⽼年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節說明研究動機,第⼆節為研究⽬的及研究問題,第 三節為相關名詞釋義,茲分述如下:. 第⼀節 研究動機 第⼀節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作說明,包含⼈⼜⽼化、⽼年⼈身⼼特質、 ⾳樂的重要性,共三項動機,以下將個別論述。. ⼀、⼈⼜⽼化 近年來,隨著科技⽇新⽉異,醫療發展與品質進步,⼈類平均壽命延長,以 及社會風氣的變異,婦女⽣育率普遍降低,全球出⽣率與死亡率皆逐年降低。⾃ 第⼆次世界⼤戰後的嬰兒潮世代陸續屆臨年⽼退休,全球年長者⼜比例逐漸增加 (羅梅青,2014)。在部分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都同樣⾯臨此問題,許多已開 發國家甚至已經被認為是⽼年社會(Yamazaki & Kimitoshi, et al., 2012)。世界衛 ⽣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簡稱WHO)網站上於 2012年「世界衛⽣⽇」 ⽂中就提到—⾃1980年以來,60歲以上⼈⼜的數量已經翻倍,⽽且預告未來五年 中,65歲(含)以上成年⼈的⼈數將會超過 5歲以下兒童⼈⼜數。. 1.

(14) 根據我國⾏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年8⽉)⼈⼜推估,並對照世界衛⽣ 組織之定義,在 1993年時,我國⽼年⼈⼜占總⼈⼜的比率已超過 7%,也就是在 1993年時臺灣就已成為⾼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國家。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我國於2018年3⽉,此比率已超過14%,正式邁入 ⾼齡社會(aged society),⾏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更推估在2025年時, 此比率更可能已達 20%,我國將成為超⾼齡社會國家(hyper-aged society)。有 鑑於此,「⾼齡社會」漸受到民眾與政府重視,為因應⼈⼜⾼齡化社會所產⽣的 相關問題,我國⾏政院於2016年九⽉⼆⼗九⽇通過「長期照顧⼗年計畫 2.0」 (簡稱長照 2.0),並於2017年⼀⽉⼀⽇起試辦長照2.0計劃(⾏政院,2018︔中 央通訊社,2016︔內政部統計處,2018)。 隨著⼈⼜⽼化,除了⽼年⼈因肢體功能退化的⾃身⽣活不便之外,有關⽼年 ⼈居家設備、外出交通、安養處所、福利制度、社會環境均須有所因應,這包括 家屬在照護⽼年⼈上的⾦錢、勞⼒負擔加重,社會勞動⼈⼒減少、醫療⽀出⼤幅 增加...等,影響的層⾯相當廣泛,因此⼈⼜⽼年化所造成的影響將成為非常明 顯、⽇益有感的全國國民負擔。 . ⼆、⽼年⼈身⼼特質 當⽣命的腳步逐漸放緩,因身體⽼化⽽在⽣活中所產⽣的不便則⽇益升⾼。 潘重規(1994)所著的《敦煌變⽂集》中太⼦〈成道經⼀卷〉中⼀段⽂字:. 遂出南⾨,忽爾⾏次,⾒⼀⽼⼈,髮⽩⾯皺,形容燋燋。遂遣⾞匿,問其⽼⼈,曲脊柱杖, 君是何⼈?⽼⼈答⽈:「我是⽼⼈。」太⼦問⽈:「何名⽼⼈?」⽼⼈答⽈:「眼闇都緣不弁⾊, ⽿聾⾼語不聞聲。 欲⾏三⾥⼆⾥時,四迴五迴頭歇吟。」.... 2.

(15) 意指有⼀天太⼦出巡時,在路上遇⾒了⼀名⽩髮蒼蒼、雞⽪鶴髮的⽼⼈,太 ⼦便叫⾞隊停下,並上前詢問⽼⼈:「你佝僂攜仗的樣⼦,你是誰呢︖」⽼⼈感 嘆地答道:「我是⽼⼈,⽿不聰,就算⾼聲地跟我說話也不⼀定聽的⾒︔⽬不明, 我雙眼視線模糊、視野黯淡無⾊。雙腳⾏動也不⽅便,如果想要⾛個兩⾥三⾥路, 途中則需要四次五次地頻頻休憩。」從⽂中能夠感同身受到⼀位年長者步入年邁 時,對於身體變化、退化的無奈,以及想要喜樂、健康終⽼的基本期待。 依照⼈的⾏為發展理論,如⽪亞傑(Jean 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剛出⽣的幼童從認知功能只憑感覺與 動作開始發展,到⼤約11歲左右就能夠有較抽象的思維和複雜的思考能⼒(張春 興,2016),⽼年⼈則為會隨著腦部退化,認知、思考能⼒逐漸衰退。⼈的動作 發展原則,是依循「中⼼到邊緣」的原則,越靠近軀幹的部分越早開始發展,越 遠的則越晚(王珮玲,2016),再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健全,⽼年⼈則是從 精細動作功能開始,逐⽇喪失。由上述可知,幼童的認知功能與肌⾁動作發展, 會⽇益健全與發達︔相反地,⽼年⼈則會隨著時⽇推移逐漸⽼化退步。 ⽣、⽼、病、死為每個⼈⽣命旅途中必經的四個階段,從出⽣的那⼀刻起, 就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認知等各項功能逐漸衰⽼、退化,進⽽影響了⽼年階 段的健康與⽣活品質。⽼化現象可能經由遺傳或環境因素作⽤所產⽣,如⽣活型 態,環境因⼦等都有可能影響⽼化,故⽼化通常與身體疾病並存(陳⼈豪、嚴崇 仁,2003)。趙安娜、⾼美玲及林壽惠(2004)的研究指出,在鄉村社區的⽼年 ⼈有87%患有⼀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其中以⾼⾎壓為⼤宗,其次依序為關節炎、 糖尿病、⽩內障與⼼臟病,⼤部分的長者都認為⾃⼰的身體不健康,⽽⾃覺健康 狀況能夠推論⽣活品質的好壞與否。 ⽼年階段可能⾯臨認知功能衰退、肢體運動能⼒遲緩、情緒表達、管理能⼒ 下降和社交範圍縮減等現象,這些狀況又是彼此牽引、相互影響,因此⽼年⼈的. 3.

(16) 身、⼼狀態是緊密相扣的,直接影響⽼年⽣活的品質,因此⽼化造成⽼年⼈身⼼ 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三、⾳樂的重要性 ⾳樂被認為是⼀種溝通的媒介,能夠破除⽂化、教育、語⾔或是情感上的障 礙,且不具威脅性,僅透由引發感覺、想法及和記憶,打開溝通及情緒宣洩的出 ⼜,且幾乎每個⼈都喜歡和喜歡⾳樂,無論歌曲演唱、樂器演奏、⾳樂創作,或 者只是聆聽,是⼤部分⼈都能接受且喜愛的(Cook, 1986),故⾳樂對於⼈類⽣ 活是相當重要的。以下將分述⾳樂的特性及⾳樂之應⽤。. (⼀)⾳樂特性 ⾳樂多元的⾊彩,作為⼈與⼈之間溝通、互動的媒介,藉由聲⾳傳遞和肢體 動作做連結,能夠幫助情感的建⽴,進⽽提升活動參與意願。蔡尚津、錢怡君與 林妍伶(2015)研究中指出,在⾳樂活動後,參與研究的受試者給予正向的回 饋,例如希望能夠將優美與喜愛的⾳樂融入在⾃身的⽣活中,讓⽣活中也能有平 靜的感覺,並且能夠讓枯燥乏味的⽣活增添⼀些⾊彩。另外,該研究受試者也提 到,透由⾳樂的介入,讓⾃⼰在情緒上能夠有所寄託,從中還增加了⾃信⼼,以 及能夠擁有被⽀持與被愛的感覺。 在Solé 等學者於2010年⼀項準實驗設計類型不等的前測與後測控制組設計實 驗中,其參與實驗對象為83名65歲以上長者,研究結果指出,受試者願意參與⾳ 樂活動的主要動機有⼆,⼀是社會交際因素,想要透由參與⾳樂活動擴展社交範 圍,例如受試者認為在過程中,能夠跟朋友共度美好的時光,還能夠與樂觀、快 樂的朋友共處以及結交、認識新的朋友,⼆則是認為參與⾳樂活動能夠對於⾃身. 4.

(17) 認知功能有所幫助,例如參與實驗的過程中能享受與⼈互動的樂趣、激發想像⼒ 與學習到新的知識等。 綜合上述說明及學者們的研究,⼤部份願意參與研究的⽼年⼈者對於參與⾳ 樂活動都抱持著正向、好的觀感,且認為參與⾳樂活動⾃身亦能有所收穫,由此 可知,普羅⼤眾對於⾳樂的接受度較⾼,可惜國內2016年開始試辦的長照2.0政策 中,擔任關鍵角⾊的相關⼈員包括照顧管理專員、照顧管理督導、居家服務督導 員、社會⼯作師、社會⼯作⼈員及醫事⼈員等,在其資格訓練課程中,並未包含 任何與⾳樂相關之技能訓練(衛⽣福利部,2016年6⽉3⽇b), 顯⽰對於⽼年⼈ 的應⽤較未受到重視及廣泛運⽤,此現象亦成為本研究動機之⼀。. (⼆)⾳樂應⽤ ⾳樂的基本要素有節奏(rhythm)、曲調(melody)、⾳⾼(pitch)、⾳⾊ (timbre)、⼒度(dynamics)、速度(tempo)和曲式(form)等,以上要素能 夠構成⾳樂的娛樂、藝術、教育、治療等性質。在范儉民(2014)學者的⾳樂教 學法⼀書中,將「⾳樂」的幾項意義做了闡述,分別為:「⾳樂是語⾔」、「⾳ 樂是數學」、「⾳樂是遊戲」、「⾳樂是藝術」、「⾳樂是⼈的⼼」,由此可知, ⾳樂有各式各樣的樣貌。⿈季左(1976)也曾說「⾳樂的本質是科學,⽬的是教 育,表現是藝術,⾳樂的內容是哲學」(引⾃范儉民,2014,p. 28)。 童斐(1976)在其《中樂尋源》中:「教育之⼤要,可別為兩端,⼀⽈之能 知增進,⼀⽈性情之涵養。兩者輕重之較,以涵養性情為尤亟。性情正,⽽後道 德正。道德正,⽽後智能之⽤,不⼊於匪僻。故古代教育,⼤部份為正性閑情之 事。正性閑情,莫善於樂。」在童先⽣這段⽂字中,也清楚傳達⾳樂對⼈們的重 要性(引⾃范儉民,2014,p. 10),也呈現⾳樂的多樣貌與多功能,以下將分述 ⾳樂在肢體、情緒及社交等不同⾯向的應⽤。. 5.

(18) 1. ⾳樂應⽤於肢體. 阿嬤不去海邊了 輕微中⾵不良於⾏ 各類海產都移動得⽐她還快 她吃⼒地⽤⼿搬腳 ⾯露無奈地抱怨著說 我這⽀腳真好命 擱愛⼈幫伊穿鞋. 引⾃王⼀穎(2015),退休⽣活. 在現今注重「健康養⽣」的時代,除了飲食的均衡,養成運動習慣也是重要 的,林頌凱於2013年發表⼀篇《持續運動,才能⼀輩⼦活跳跳》,由標題就可清 晰可⾒,肢體運動與⼈⼀⽣的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到了⽼年階段, 如何在體⼒及身體健康趨緩的時期還保有運動的動機及習慣,是保持健康的重要 因素之⼀。 張初穗(2000)認為⼤部份的⽼年⼈不太喜歡運動,因⽽可能導致⾎液循環 不好、體⼒不佳、容易疲倦和身⼼機能衰退等狀況,⽽⾳樂及⼀些節奏的活動能 夠幫助他們提升參與運動的意願,例如:⽇本養⽼院曾有項研究調查,研究的最 開始是設計⼀項「喊⼜號」的⽅式要⽼年⼈做體操,但這樣的模式參與⼈數只有 30%,後來改以「電⼦琴⾳樂」代替原先的喊⼜號,參與⼈數及提升到50%,⼤ 幅增加了20%,最後再修正改成做體操的同時有⾳樂伴奏,這項修正更⼤⼤提升 參與⼈數,達到99%的⽼⼈都願意參與。 ⾳樂應⽤於醫療也是⽼年⼈在需要接受⼀般治療⽅法時,如:物理治療、職 能治療,另外可考慮的媒介與⽅法。藉由⾳樂,病⼈⼀邊接受復健治療,⼀邊感 6.

(19) 受⾳樂的節奏、速度、⾳量等特質,來變化⾃⼰⾏揍的韻律、動作或呼吸。澳洲 知名⾳樂治療師 Bright認為透由⾳樂活動的介入,能夠幫助病⼈增加肢體的靈活 程度以及活動的範圍(徐綺苹,1997)。 ⾳樂活動中,因現今樂器的多樣性,因此在於⾳樂表現的⽅式也相當多樣, 林芳蘭(2003)⽂章提到使⽤樂器的⽅法,例如:當如使⽤⼿⿎時,演奏樂器者 能夠⽤⼿掌拍、可⽤⼿輕撫、可⽤⼿指抓⿎⾯,亦可拿⿎棒敲打⿎⾯等,演奏的 ⽅式相當多元、變化多端。⽽不同的樂器使⽤⽅式,亦能有不同的學習⽬標、不 同的訓練結果,這也是增加⽼年⼈維持使⽤⼿部功能的最佳⽅式。 綜合以上可以得知,應⽤⾳樂或設計的⾳樂活動於⽼年⼈之肢體,能夠增加 ⽼年⼈運動的意願及增加復健治療過程中的趣味性,進⽽幫助達到治療的⽬標或 是增進⽼年⼈整體的身體健康。. 2. ⾳樂應⽤於情緒. ⾳是聲⾳,樂是快樂 ⾳樂是快樂的聲⾳ ⾳樂能帶給⽼⼈快樂的每⽇⽣活。 (引⾃ 張初穗,2000,p.3). 林燕如等⼈(2011)表⽰,⾳樂對⼼理狀態能夠產⽣影響,是因為從⾳樂聲 響發出後,到⼈腦的聽覺和腦部判斷系統的過程中,⾳樂傳遞時所⾏經的路徑, 會經過⼈體的下視丘和邊緣系統,這是主導⼈類情緒以及情感反應的系統,再加 上⼈體內其他的激素變化,不僅產⽣了⽣理上的反應,也會直接或是間接地與⼼ 理相互產⽣影響。 不同的⾳樂有的不同的⾳域範圍、節奏變化以及和聲進⾏⽅式,⾳樂也有著 不同的表現⽅式。張乃⽂(2004)認為,無論是唱歌、演奏樂器或是聆聽現場演 7.

(20) 唱(奏)會,這樣的排遣消寂都是屬於⾳樂的娛樂性質,能夠讓⼈在短時間內進 ⾏情緒的轉移、將情緒發洩出來或是能夠讓⼈寄託情感,也就是說,平常就參與 娛樂性質的⾳樂活動,是⼀項保健身⼼的重要⽅法,因為⾳樂對⼤部份的⼈⽽⾔, 是相當容易獲得的娛樂⽅式之⼀。⿈⽟珠(2004)也認為,⾳樂的多樣化特質被 ⼈們認為能夠降低焦慮、轉移疼痛與不安的情緒,以及抒發情感等功能。 正因為⾳樂的多樣化,所以對⼈也有著豐富、多元的影響,特別是在於⼈的 情緒以及情境的部分,⾳樂亦能夠作為社會化⾏為的⼀種媒介,例如:透由「創 作⾳樂」產⽣情境,經由這樣的情境與他⼈產⽣互動,幫助⽼⼈減少孤單無助的 負⾯感覺,得到⾃在、舒適的⼒量(徐綺苹,1997)。 「聆聽⾳樂」亦能夠幫助⽼⼈對於時間與空間產⽣穩定的秩序感,因為⾳樂 的節奏有著穩定、規律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能夠幫助⽼年⼈減輕焦慮、不安的感 覺,緩和其混亂的情緒(張初穗,2000)。蔡振家和曾念⽣(2015)則認為,⾳ 樂中優美的⽚段,可能能夠幫助⾼齡者改善⼼情,例如減少失智症患者的躁動和 攻擊⾏為,⽽輕柔的⽚段,讓⼈感受如安慰與溫暖,則可能能夠減緩⽼年⼈的憂 鬱、焦慮和疼痛現象。在許多臨床研究中也發現,⾳樂能夠強化情緒表達、改善 焦慮、緊張的情緒和憂鬱、悲傷等⼼理問題(侯青雲,2005),因此,透由⾳樂 介入⽼年⼈的⽣活,能夠情緒和感情的部分能夠得到正⾯的感變。. 3. ⾳樂應⽤於社交 ⾳樂的應⽤範圍相當廣泛,包含社交部分,在臨床上也是相當有成效的。⾳ 樂的團體活動就是透由⾳樂,讓⽼年⼈在同⼀個環境中參與、融入活動。張初穗 (2000)⽂中提到,對於某些⽼年⼈,只要能夠讓他與其他⽼年⼈處在同⼀個空 間內、坐在⼀起,但不是到處徘徊、遊⾛的狀態,這樣對他就已經產⽣療效了。 徐綺苹(1997)表⽰,在⽇間照護中⼼的⼯作中,曾發現⼀種「The Talent Show」的⾳樂活動情境中,有很多的⽼⼈們為了想要能夠在其他⼈⾯前有所表 8.

(21) 現,就會刻意花⼼思的表現⾃⼰,有了這樣的發現,就能夠以此動機,引領他們 試著參與團體活動,並重拾創作感與創造⼒,還能夠激發他們再次參與的意願, 因此成功的⾳樂活動能夠幫助⽼年⼈們學習到技巧,許多在年輕時期意氣風發、 鴻圖⼤展的⽼年⼈們,因在⽼年時期患有疾病或退化因素,變得沒有⾃信⼼、喪 失⾃我的價值感,⽽在⾳樂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重新體驗、學習⾃⼰做決定,增 加⾃我的認同感,更能透由活動中歡樂愉悅的氛圍,激勵其求⽣的意志以及重建 或修復原有的社交能⼒。 拜當今科技⽂明所賜,現代⼈們的⽣活與⾳樂息息相關,有別古代時期,⾳ 樂⼤部份只限⽤於宗教⾳樂,或者皇宮貴族欣賞。當今⽂明社會中,⼈⼈皆能親 ⽽易舉地在⽣活中接觸⾳樂,並選擇⾃⼰所喜歡的⾳樂。⾳樂也受到廣泛的應⽤ 與推廣,除了⼤眾較常能接觸到的⾳樂展演以及從納入教育課綱中的⾳樂教育, 甚⾄還衍伸出⾳樂治療,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樂治療師運⽤⾳樂做為媒介,應⽤ 於復健醫療、特殊教育與⼼理治療領域之中,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對象。由上述可 ⾒,⾳樂的多⾯向與多功能,使得⾳樂能夠被應⽤的範疇已相當廣泛。. 9.

(22) 第⼆節 研究⽬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的 依據上述第⼀節之研究動機,列出本研究的⽬的如下: (⼀)透過實驗研究,探討⾳樂活動介入前後,⽼年⼈在⼯作記憶能⼒的差異。 (⼆)了解⾳樂活動後,⽼年⼈對於參與⾳樂活動的感受及想法。.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的,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分列如下: (⼀)⾳樂活動介入對於⽼年⼈在⼯作記憶測驗上的結果是否有差異︖ 1. ⾳樂活動介入對於⽼年⼈在記憶廣度分測驗的結果是否有差異︖ 2. ⾳樂活動介入對於⽼年⼈在數-字序列分測驗的結果是否有差異︖ 3. ⾳樂活動介入對於⽼年⼈在算數分測驗結果是否有差異︖ 4. ⾳樂活動介入前後,對於⽼年⼈在⼯作記憶整體表現有何不同︖ (⼆)⾳樂活動介入後,⽼⼈對於參與⾳樂活動的感受為何︖. 10.

(2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樂活動(Music Activities) ⾳樂活動的內容廣泛、多元,可靜可動,可唱可演也可欣賞。本研究所指之 ⾳樂活動為依據受試者背景與能⼒現況,設計與研究⽬的相關之⾳樂課程、活動 及內容。例如:樂曲演唱、⾳樂欣賞、樂器演奏及聲⾳的辨識、探索等,欲透過 ⾳樂為媒介,與受試者互動,以提升⼯作記憶能⼒。. ⼆、⽼年⼈(The Elderly) 本研究所指之⽼年⼈為根據我國衛⽣福利部(2016)⽼⼈福利法第2條之定 義,年滿65歲(含)以上的年長者為⽼⼈。. 三、⼯作記憶(Working Memory) ⼯作記憶為進⾏認知學習作業的過程中,對於訊息的儲存 (storage)與處 理 (process)的能⼒(顏秀樺,2016)。本研究所稱之⼯作記憶是為魏氏成⼈智 ⼒測驗第四版中,因數指數為⼯作記憶之分測驗(算數分測驗、數-字序列分測驗 及記憶廣度分測驗)之評量分數。. 11.

(24) 12.

(25) 第⼆章 ⽂獻探討 本章主旨在探究與分析⾳樂應⽤於⽼年⼈⼯作記憶能⼒之相關⽂獻,包含社 會資源負擔增加現象、⼯作記憶與⽼年⼈的關聯性及⾳樂應⽤於提升⽼年⼈⼯作 記憶能⼒。內容主要分成四節,第⼀節為⽼年⼈身⼼特質︔第⼆節為⽼年⼈社會 資源需求相關議題︔第三節為⼯作記憶能⼒︔第四節為⾳樂活動應⽤於⽼年⼈⼯ 作記憶能⼒。. 第⼀節 ⽼年⼈身⼼特質 隨著年歲增長,身體的各項功能漸漸衰退歷程中,包括⽣理、⼼理、認知及 社會⾏為等身⼼狀況,從原本的擁有的獨⽴⾃主能⼒開始依賴他⼈協助,不得不 改變以往習慣的⽣活模式, 到後期來甚至全然被照顧的質與量改變,此現象造成 ⽼化過程中的不適應與不便,進⽽影響⽼年⽣活的品質。 李世代(2000a)認為⽼年⼈身⼼特質是⼀項複雜的問題,其中牽涉到⽼化 與疾病,需有多⽅的角度,如⽣理疾患、⼼理因素、認知學習或家屬照護系統與 關愛等,了解造成其不適的可能,以解決問題。以下將⽼年⼈的身⼼特質分為⽣ 理特質、⼼理特質以及認知特質三個⾯向分別論述。. ⼀、⽼年⼈⽣理特質 因天⽣及後天的因素不同,在不同的對象上都有不同的⽼化現象,陳⼈豪及 嚴崇仁(2003)整理出不同⼈體系統所可能因⽼化所產⽣的改變。如⼼臟⾎管系 13.

(26) 統⾎壓⽅⾯,收縮壓與脈壓(pulse pressure)會隨著年齡⽽增加,也就是⾼⾎ 壓︔呼吸系統部分則是呼吸時需要更多的功(work),且對較為激烈的運動耐⼒ 變差︔免疫系統部分則會隨著⽼化,⾯對外來抗原時的反應會較差,也較容易罹 患感染症與惡性腫瘤。 ⽼年⼈的健康狀況較為複雜,李世代(2000a︔2000b)認為⽼年⼈的⽣理健 康可能為單純⽼化或者疾病使然,亦能為這兩項因素共同造成,也與性別、天⽣ 的體質及⽣活環境背景等因素有關。. ⼆、⽼年⼈⼼理特質 ⽼年⼈的⼈格特質與其個⼈動機(motive)、氣質(temperament)、特質 (traits)和社會⽂化與⽣活事件(sociocultural & life events)等息息相關(李世 代,2000b)。⼤部分年滿65歲的長者邁入退休階段,在退休後能夠安排⽣活內 容的時間就較為寬鬆,多了許多⾃由的時間,但同時也可能頓失原本⼯作性質的 社交圈。陳映潔(2014)認為屆齡中、⾼齡者,在⾯對社會角⾊轉換和⽣活時間 的增加時會感受到孤寂感,可能造成潛在⼼理健康問題。在晚年階段患有憂鬱症 ( depression)是很普遍的現象(Unützer et al., 2002),但在醫學上有時會被認 為是疾病的症狀⽽被忽視可能是少了退休後⽣活社交圈的經營(VanItallie, 2005)。 在國際學術研究中,⽼年⼈⼜的各項精神疾病相關研究裡以憂鬱症篇幅最多, 其比率⾼於失智症(董氏基⾦會,2018)。根據臺灣⾃殺防治協會⾃殺防治中⼼ (2018)統計資料,民國105年 65歲以上⼈⼜⾃殺死亡率為全年齡層中最⾼,每 ⼗萬⼈中有 32.3⼈(14歲以下為 0.2⼈︔15-24歲為 6.8⼈︔25-44歲為16.1⼈︔4564歲為 20.1⼈)。Unützer等⼈(2000)也認為造成⽼年⼈憂鬱的原因和殘障 (disability)、死亡(mortality)和⽣活品質的下降及健康照護的⾼花費相關。 14.

(27) 從上述統計數據及學者觀點可⾒,⽼年⼈的⼼理狀態可能因本身身體健康、 情緒管理或外在的經濟、家庭、社會事件等不同原因造成抑鬱的現象,發⽣比率 相較其他年齡層更為嚴重,且容易被認為是其他病症因素⽽被忽視,因此⽼年⼈ 的⼼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年⼈認知功能 ⼈類認知能⼒所涵蓋的功能甚廣,包含注意⼒、記憶⼒、語⾔能⼒、空間定 向能⼒、判斷及執⾏能⼒等(翁菁甫、林坤霈、詹鼎正,2014),⽽認知功能的 衰弱是⼈類⼼理功能中,⽼化現象最為明顯的⼀像能⼒,其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 長⽇益衰退(洪升呈,2005︔陳豐慈、張育愷,2012)。 隨著⾼齡⼈⼜的快速增加, 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速度⽇與俱增(顏啟 華,2010),有研究指出,⼤腦⽩質量(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顯著的降 低,智商分數也逐年顯著下降,由此研究可知,⽼化現象會使⼤腦⽩質量逐漸減 少,⽽⼤腦⽩質量與認知功能有密切相關,故可得知,⽼化現象會使認知功衰退 (Garde et al., 2000︔謝弘亮,2015)。. Unützer和 Bruce(2000)認為造成⽼年⼈憂鬱的原因和殘障(disability)、 死亡(mortality)和⽣活品質的下降及健康照護的⾼花費相關。由上述可⾒,造 成⽼年⼈⼼理健康問題的因素與⽼年⼈本身的⽣理狀態、認知能⼒及社會交際狀 況等環環相扣,⽼年⼈的身⼼狀況較為複雜,牽⼀髮⽽動全身,故⼈類在晚年階 段的身⼼健康為需要重視的議題。. 15.

(28) 第⼆節 ⽼年⼈社會資源需求相關議題 內政部統計處網站之數據中,截至民國 107年 5⽉⽌,臺灣 65歲(含)以上 ⽼年⼈⼜數為 3,331,377⼈,與總⼈⼜數比率為 14.13%,⽼化指數為 108.931(內 政部統計處,2018),我國已正式成為⾼齡社會。 因幼年⼈⼜下降與⽼年⼈⼜增加,⼈⼜扶養的結構逐漸轉變為「扶⽼為主, 扶幼為次之」,造成⼈⼜結構快速⽼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為⼆次⼤戰後的出⽣ 潮至今⼤多已進入⽼年階段,⼆為科技發達造就⼈類平均壽命⽇益增加與死亡率 降低,婦女的⽣產意願與出⽣嬰兒數皆⽇益減少則為三(陳啟彰,2010)。 由於以上三項造成⼈⼜結構⽼化的主要原因,⼈⼜⾼齡化的速度逐⽇增加, 普羅⼤眾⽇益重視銀髮族們於古稀之年後的⽣活品質,⾼齡化社會趨勢衍伸出的 相關社會負擔也相當受到關注,例如:社會資源負擔的增加、主要勞動⼈⼒資源 的減少以及社會扶養比例的增加等,以下分別闡述之:. ⼀、主要勞動⼈⼒資源的減少 王德睦、陳寬政(1991)認為⼈⼜⽼化是社會中⼈⼜轉型的必經過。隨著⼈ ⼜⽼化現象,社會中的主要勞動⼈⼒比例也隨之減少。以我國臺閩⼈⼜統計,15 歲至64 歲⼈⼜稱之為有⼯作能⼒的⼈⼜(林俊宏、王光正、徐慶柏,2010,p. 179), 也就是社會階層中的主要勞動⼈⼜,社會⼈⼜結構中的勞動⼈⼜會隨著 ⽼化現象受到受到影響,⼈⼜⽼化使退休⼈⼜增加,受扶養⽼年⼈⼜增加,青壯 年成為勞動⼈⼜的比率相對萎縮,食之者眾⽽⽣之者寡,呈現⽼化的趨勢(王德 睦、陳寬政,1991︔范光中、許永河,2010︔林俊儒,2007)。. 16.

(29) 社會⼈⼜呈現⽼化趨勢主要取決於勞動⼒的變化,勞動⼒的變化,是以出⽣ 量、死亡率和當前的勞動參與率變化三者合計⽽來,當出⽣的⼈數趨向停滯或者 減少,就會影響到之後成為勞動⼈⼜的⼈數,如出⽣量增加,就會造成往後勞動 ⼈⼜中的主要勞動⼒隨之成長(王德睦、陳寬政,1991)。⽬前臺灣的出⽣率⼤ 幅下降,⼈⼜⽼化速度⼤幅上升,導致年齡較⾼的勞動⼈⼜持續增長,年齡較⼩ 的勞動能⼒趨緩或衰退,造成勞動⼒⼈⼜的⽼化。 ⼈⼒資源是影響社會繁榮與否的重要因素之⼀,⽼化的⼈⼜比例越⼤,對於 整體社會的影響相對也隨之增加。⽼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退化,⽣ 產⼒逐⽇較少︔伴隨婦女⽣育率的快速下降,使後續進入勞動市場的⼈⼜⽇益減 少,故形成勞動⼒⼈⼜的⽼化趨勢,主要勞動⼈⼜的社會負擔加重。. ⼆、社會資源負擔的增加 ⽼年⼈⼜增加所造成的社會資源負擔依照影響的⾯向,分為兩種,⽼年長期 照護以及醫療照護負擔,以下分提出說明。. (⼀)長期照護負擔 「長期照護」⼀詞,指的是在⼀段長時間,在特定之照護場域地點中,提供 完整的照護服務給予身⼼功能不佳或失能者⽽須依賴他⼈幫助的對象,提供的服 務範圍包含⽣活、居住、醫療、保健、福祉⽀持等照護服務,⽬的在於維持或增 進身⼼功能,提升⾃我照顧及獨⽴⾃主的⽣活能⼒,減少其依賴程度,減輕⾃⼰、 家⼈、他⼈或社會之負擔,以及增進其尊嚴,例如:在家中、社區或是機構中, 提供喪失某些⽣活⾃理能⼒對象所需的服務,幫助他能夠擁有⾃理及常態⽣活的 能⼒(李世代,無⽇期)。 17.

(30) ⼈的身體,打從⼀出⽣開始,就持續不間斷地重複學習,無論認知功能抑或 肢體肌⾁,都變得⽇益發達、靈活︔但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化、遲鈍。⽼ 年時期,因身體的不靈敏,在⽇常⽣活中,會有許多不便利甚至危險,例如,在 照顧⽼年⼈時,常常都會被提醒要注意、避免⽼⼈摔跤。 根據我國衛⽣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年的統計數據,民國104 年65 歲以 上⽼⼈跌墜(落)標準化死亡率為,每 10 萬名⽼年⼈⼜中,就有2.3 ⼈︔⾃民國 96 年以來,65 歲以上⽼⼈跌墜(落)標準化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于婷(2017) 報導,國內⽼年醫學權威詹鼎盛醫師表⽰,⽼⼈會跌倒的因素複雜且可能性有很 多種,當⼈的年紀⼀⼤,身體就會跟著⽼化,包括眼睛視⼒、認知智⼒、神經功 能、平衡感等原本就擁有的能⼒都會隨著年齡增長⽽退化。 當⼀個⼈越接近⽼年,其照護⼯作就越重要,對於⽼⼈⾃身、照顧者家屬以 及政府,不論在於⼈⼒資源或是⾦錢開銷中,都是⼀項負擔。Kimberlyn(2011) 也認為,當⼀個⼈的年齡越⼤,所需要的健康照護資源可能就會越多。故⼈⼜結 構的⽼化現象,對於整體社會有相當重⼤的衝擊和影響,尤其在於健康照護⽅⾯ 的財政⽀出負擔,是最直接且龐⼤的壓⼒(羅梅青,2014)。. (⼆)醫療照護負擔 ⽼年⼈⼜除了在長期照顧⽅⾯的需求⽇與遽增,其身體疾病等因素也⼤幅加 重了全民健康保險及醫療照護體系之負擔(郭年真等⼈,2017)。因有部分⽼年 ⼈不只有罹患⼀種慢性疾病,可能還有其他的身體病症。在就醫⼈數的統計數據 中顯⽰,我國就醫⼈數最多的前20⼤疾病中,⼤多都是慢性疾病,例如:⾼⾎壓、 糖尿病、關節病變及⽩內障等,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年⼈當中,更有不少⼈是同 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2006年時我國有多重慢性疾病的⽼年⼈比率就⾼達 26%(魏允琳,2006)。. 18.

(31) 為因應⼈⼜快速⽼化,我國中央健保局從 2009年起,即開始推動整合性⾨ 診之照護計畫,為的就是能夠提升⽼年⼈⾨診中的服務的質與量,也就是期盼能 夠給予⽼⼈有更好的就醫品質和提升醫師的看診效率(江東亮、⽂⽻苹、謝嘉容, 2014)。⽽相關的配套措施,伴隨⽽來的就是更多的⽀出成本,因此⼈⼜⾼齡化 產⽣的醫療照護開銷,不僅⽌於⽼⼈⾃身與其照護⼈身上,更為政府及全民之負 擔。. 三、社會扶養比例的增加 所謂扶養⼈⼜或依賴⼈⼜是指0 ~14 歲以及65 歲以上的⼈⼜(林俊宏、王光 正、徐慶柏 ,2010),隨著近年來,我國婦女⽣產率下降,少⼦化趨勢對於社會 階層中的⽣產者⽽⾔,幼年⼈⼜之依賴負擔將逐漸減緩,但隨著⼈⼜⾼齡現象⽇ 益增加,⽣產者對⽼年⼈⼜的依賴負擔則將逐漸加重 ,扶養比例將會逐年增加。 根據⾏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2012)推計推估指出,2012年臺灣的扶養比例 為 34.7%,是歷年來的最低點,但隨後即逐年攀升,並推估至 2060年時,為 97.1%。也就是 2012年時,青壯年⼈⼜對於⽼年⼈⼜之扶養負擔⼤約為每 6.7個 青壯年⼈⼜扶養⼀位⽼年⼈⼜,⽽至 2060年時為 1.3個青壯年⼈⼜扶養 1位⽼年 ⼈⼜,扶養負擔⽇益增加。Po-Ren 等研究者(2011)認為,⽼年⼈⼜的照護相關 議題,已經不再只是⽼年⼈⾃身或是其家庭或家族的照護問題⽽已,⽽是整個社 會、國家,甚至全世界都需要正視的⼀個社會現象。 綜觀以上本章⽂獻論述,⼈⼜⽼化造成⼈民負擔和壓⼒⽇益增加,此社會現 象已非少數民眾所需⾯臨的問題,⽽是全球皆⾯臨的⼀項重要議題,如何有效地 減緩負擔是政府及民眾皆需重視的當今要務。在⽇益⾼齡化的社會,為保障⾼齡. 19.

(32) 者的權益及提升其福祉,⾼齡教育將成為重要課題(李百麟、王政彥,2016), ⽽提供⾼齡者教育機會,也能夠幫助接收知識和加強能⼒(McClusky,1971)。 ⽬前⽂獻中較少針對⾳樂應⽤於減輕社會中⽼年⼈⼜負擔之相關研究,特別 在⾳樂對於⽼年⼈⼯作記憶能⼒之研究更為缺乏,期望本研究能拋磚引⽟,為此 重要研究議題盡⼀⼰之⼒,以供後者參考。. 20.

(33) 第三節 ⼯作記憶能⼒ 本節旨為說明⼯作記憶能⼒及⼯作記憶與⽼年⼈之相關性。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節部分為⼯作記憶的內涵,第⼆部分為⼯作記憶對⽼年⼈的重要,以下分別 說明。. ⼀、⼯作記憶的內涵. ⼯作記憶(Working Memory,簡稱WM),是指在進⾏認知學習作業的過程 中,對於訊息的儲存 (storage)與處理 (process)能⼒,是⼀個多重或多元組成 (multiple components) 的認知處理系統(顏秀樺,2016)。⼯作記憶是⼈類在記憶 過程的其中⼀個階段,它與⼈類接收外部刺激後的操縱、合併、處理⽅式及過往 的經驗有關(林應秀,2016︔Repovš & Bresjanac, 2006︔Repovš & Baddeley, 2006),以⼯作記憶相關研究著名的英國⼼理學家 Baddeley(1992)認為,在⼈ 類的⼤腦系統中,有⼀塊個區塊稱之為「⼯作記憶」,這個區塊提供了訊息的暫 時儲存以及處理,並進⾏⼀些較複雜的認知任務,如:語⾔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學習(learning)、推理(reasoning)等。Vandervert(2015) 指出⼯作記憶是腦內系統的⼀個部分,它可以透由學習,達成較困難及有意志控 制(volitional-control)的要求。 ⼯作記憶短暫維持與處理各項資訊是⼀種短期認知系統,它具有不同的部⾨ 或是系統,且各⾃負責不同的處理需要。⼯作記憶的運作良好與否與⼤腦特定區 域有關(李慧慧,2006︔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2012︔林應秀,2016)。陳啟 彰(2010)研究提到這樣的能⼒是能夠經由⼀些特定的訓練,或是長時間進⾏某 些特定的練習,可達到維持、提升此認知能⼒。在⼯作記憶中,學習者可以做覆 21.

(34) 誦的⼯作,也就是把新接收到的訊息加以組織,使其產⽣內在聯結,並可⾃長期 記憶中提取舊有知識來到⼯作記憶中,使新舊知識互相融合,以產⽣外在聯結*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年6⽉26⽉)。 ⼯作記憶的容量也被定義為⼀種機制,這樣的機制可以控制、保持注意⼒, 以⾯對⼲擾或會令⼈分⼼的事物,因此⼯作記憶容量可反映⼈在「提取」與「保 留」這兩項⽬於注意⼒焦點(focus of attention),並忽略⼲擾,將⼲擾抑制於注 意⼒焦點之外的能⼒,因此⼯作記憶容量也被證實與許多認知作業有關(蔡涵如, 2008)。⼤腦持續保存訊息的容量有限,當訊息被接受後,⼀旦沒有適時的成功 編碼,之後又有新訊息進入時,原有的訊息將難以再被提取出(秦秀蘭, 2012)。 Baddeley(1992)依照不同的功能,將⼯作記憶總共分為三個互動的部⾨, 包含中⼼執⾏系統(central executive system),主要功能為負責、監控⼯作記憶 的執⾏系統,以及兩個次要的隸屬系統(slave system),兩個隸屬系統主要進⾏ 短暫的訊息處理和儲存 (temporary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分別 為語⾳迴圈(phonological loop)和視覺空間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兩個儲 存空間,如圖2-1。. 22.

(35) 主系統 次系統. 視覺空間模板 visuospatial sketchpad. 中⼼執⾏系統. 語⾳迴圈 phonological loop.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圖 2-1,中央執⾏系統 參考⾃ Baddeley (1992),Baddeley and Hitch working memory model 語⾳迴圈系統負責處理語⽂內容的⾳節迴路(articulary loop),語⾳迴圈系 統又分為⾳節儲存和⾳節處理兩個⼦系統,⼀為⾳韻儲存系統(phonological storage),這個⼦系統功能為⾳韻之儲存,在聽覺系統所接收到外部傳遞的⾳頻 訊息時,⽴即將訊息儲存、保留,如:當⽿朵接收到聲⾳或是他⼈的話語時,會 ⾃動將所接收到的資訊儲存。另⼀⼦系統為隱內覆誦系統(subvocal rehearsal), 這個⼦系統為⾳節處理系統,其功能在於處理聽覺系統所接收到的⾳頻,例如: 將接收到的⾳頻重複,進⾏複誦的運作機制,以避免訊息耗損消失或者減弱。視 覺空間模板則負責視覺空間記憶的描繪板(visuospatial sketch pad),亦分為兩個 ⼦系統,分別負責處理視覺及空間的訊息,兩個系統皆有獨⽴的儲存、維護、和 操作的功能(Baddeley, 1992︔Repovš & Baddeley, 2006)。. 在⼯作記憶三個主要次要系統之中,每個部⾨所負責的功能都不盡相同,分 別作業、負責處理⼈體不同的功能,因此⼯作記憶是⼀項複雜且重要的認知功能。 23.

(36)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觀點可知,⼯作記憶是認知功能中的⼀項重要能⼒,負責⼈類 「保留」和「處理」相關訊息的機制,這個機制的好壞與否與⼀個⼈的理解、學 習、推理及專注⼒息息相關,它負責的範圍包含了閱讀能⼒、推理能⼒、理解能 ⼒等,尤其在學習⾏為的時候,特別需要此機制的運作。. ⼆、⼯作記憶對⽼年⼈的重要 ⽼年⼈的記憶能⼒會隨著年紀增長⽇益減退,特別是⼯作記憶能⼒(Grady, 2012)。⼈⽣中的任何⼀個階段,⼈類的⽣活都會隨著科技及社會風氣不斷變 遷,需要時時接收新的刺激、學習與接受不同的事物,因此學習的能⼒對於⼈類 是相當重要的,學習的能⼒和⾏為又與⼯作記憶的能⼒息息相關。 根據Evans、Evans與Schmid(1989)對學習的階段,共分為六個階段,分別 是獲得(acquisition)、流暢(fluency)、精熟(proficiency)、維持 (maintenance)、類化(generalization)及調整(adaptation),其中獲得是指剛 開始學習新的事物或⾏為時接收訊息的階段︔流暢指在不斷地接收訊息後後增加 正確⾏為或是辨認事物的速率︔精熟為已學會之⾏為、知識達到熟練的程度︔維 持指在經歷⼀段時間之後,依然能夠維持對該⾏為或知識的記憶︔類化是將已學 會的⾏為應⽤於不同的環境刺激中,並能夠達到反應類化︔能夠調整學習到的技 能和知識,並應⽤於新的情境、環境或不同的問題之中則是調整(Evans & Evans & Schmid, 1989︔引⾃鈕⽂英,2015)。 良好的學習結果就是不僅要將學習的內容記得,還要能夠類化到不同的環境 和情境之中,這就是屬於⼯作記憶的範疇,除了要記得,還要能應⽤所學、執⾏ 其他⾏為反應。⼯作記憶是⼀種靈活且獨⽴的臨時存儲系統(Temporary Storage System),這個系統⽀撐著⼈類的思維能⼒,它會根據需要,來執⾏⼯作記憶任 24.

(37) 務,例如:⼯作記憶的能⼒對⼈類的語⾔能⼒處理也會有直接的影響 (Baddeley, 2003︔Repovš & Baddeley, 2006)。 語⾔是⼈類表達⾃我意識與想法的重要、基本媒介,⼤部份的⼈對於⽣活中 的不便、身體上的不適,亦或情緒上的不滿、不悅,皆會透由語⾔來表達、傳遞 給他⼈,特別是因年紀增長⽽產⽣衰⽼現象的⽼年⼈,須⾯臨與適應身體健康的 逐⽇衰弱,若語⾔的溝通能⼒又有所缺損時,對於⽣活品質的影響就更甚於其他 年齡者。 在⼀些較複雜的⼯作記憶廣度能⼒任務中,例如閱讀廣度(Reading Span) 和操作廣度(Operation Span),都已被證明,是在預測⼀些⾼階或低階的認知能 ⼒過程中,重要的評量與考量因素 (Unsworth, Fukuda, Awh & Vogel, 2014),故⼯ 作記憶左右了⼀個⼈的⽣活中⼤⼤⼩⼩的事情,品質好壞與否與⼯作記憶能⼒息 息相關,特別對於年長者的⽣活,⼯作記憶能⼒更是⼀項不可輕忽的能⼒。Barak 和Tsodyks(2014)也認為,⼯作記憶能⼒和⼀個⼈所有的⽇常⾏為,都有著密不 可分的關係。 在所有的認知功能中,會受到年齡因素影響的除了抑制性控制⼒、認知處理 速度、長期記憶,還有⼯作記憶的能⼒(林應秀,2016)。在⽼年⼈的⼯作記憶 部分,Salthouse(2005)認為,當⼯作記憶的能⼒隨著年齡增加⽽⽼化、衰退 時,⽼⼈能記住外部訊息的事物就會變得越來越少,判斷訊息的能⼒也會退步, 整體認知功能⽽⾔,處理訊息的能⼒和速度會有全⾯遲緩現象。 因⼯作記憶能⼒的逐漸遲緩退化,導致⽼年⼈往往漸漸無法維持原有的⽣活 品質,在以往熟悉的⽇常⽣活中,⽇益產⽣不便及困難(林應秀,2016),此現 象不僅增加了⽼年⼈⾃身和其照顧者的負擔,甚至對全民社會產⽣極⼤的壓⼒和 影響(王培寧、林克能、莊雅雲、劉秀枝,2000)。由此可⾒,⼯作記憶能⼒在 25.

(38) ⼈類整體認知功能中,確實佔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影響⽣活中的⾏為執⾏與認知 判斷能⼒,因此⼯作記憶能⼒的好壞與否、退化速度的快慢等等,亦是現今⽼⼈ 照顧與服務內容中相當重要的課題。 . 26.

(39) 第三節 ⾳樂活動應⽤於⽼年⼈⼯作記憶能⼒ 本節旨為探討⾳樂活動和⽼年⼈⼯作記憶能⼒之相關,共分為「⾳樂活動對 於⽼年⼈⼯作記憶能⼒之益處」與「⾳樂降低社會資源的負擔本」兩個部分,以 下分別論述之。. ⼀、⾳樂活動對於⽼年⼈⼯作記憶能⼒之益處. 根據我國⽼⼈福利法第⼀條說明,本法制定宗旨為「為維護⽼⼈尊嚴與健康, 延緩⽼⼈失能,安定⽼⼈⽣活,保障⽼⼈權益,增進⽼⼈福利」,第 26 條也明 ⽂訂定了「管機關應協調⽬的事業主管機關提供或⿎勵民間提供相關⽼⼈教育措 施」,其中條⽂提出的四項中包含了第⼆項「研發適合⽼⼈學習之教材」及第三 項「提供社會教育學習活動」(衛⽣福利部,2016)。 ⾳樂及⾳樂活動是⼀種對於⼈類感官的刺激(Sensory Stimulation)(張初 穗,2000)。「瑞⼠作曲家奈蓋利(Naegeli, H.G., 1773-1836)在西元1829年出版 的《⾳樂講義》(Vorlesungen ueber Musik)中提出其看法『⾳樂是聲⾳運⾏的遊 戲』,由此可⾒,⾳樂具有遊戲的功⽤,如果將⾳樂運⽤於教學活動之中,即能 夠獲得較好的成效(引⾃范儉民,2014,p.5)」。 ⾳樂對⼈的影響是同時、⽴即性的,且相當多元。⼈們常活在⾃⼰意識所創 造出來的情境之中,特別是⽼年⼈更容易從其成長的環境背景中創造情境,也因 為⾳樂或歌曲擁有時代和空間的意義,例如:創作的年代、作曲家以及演唱(奏) 的⼈、歌詞或樂曲的含義以及當初聆聽的地點等,因此利⽤⾳樂做為引導的媒介, 有時候甚至較利⽤⽂字與⼜語還來得更有效(張初穗,2000︔徐綺苹,1997), 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夠運⽤於研發學習的教材與提供社會教育學習的活動,⽬前 27.

(40) 已廣泛運⽤於幫助⽼年⼈,如肢體、記憶、情緒與社交等,以下說明應⽤⾳樂於 記憶。 「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有所變異」這項議題已被研究多年,其中在⼯作記 憶(Working Memory)、注意⼒(Attention)及作業轉換(Task Switching)等⾼ 級執⾏功能能⼒的相關研究中,年齡的增長與其能⼒變化的相關有顯著差異 (Grady, 2012)。 ⾳樂的聲⾳和所有聽覺信號(auditory signals)相同,聲⾳會隨著時間的推 移⽽漸漸展開,所以聽覺系統必須將所收到的聲⾳整合、排序,這樣的整合、轉 換作業被認為是⼀種⼯作記憶的機制,透由轉換過程⽽產⽣刺激,進⽽影響記憶 能⼒,學者們相關研究顯⽰,⾳樂能夠提升腦部⼯作記憶,即提升中央執⾏控制 系統的功能,⾳樂家在於⼯作記憶的能⼒較其他未受過專業訓練者來的優秀,且 ⾳樂訓練也具有修復神經損傷的功效(Lutz Jäncke, 2008︔Larry Vandervert, 2015︔Tumuluri, Hegde & Nagendra, 2017)。 另有相關研究指出,將⾳樂家腦部的額葉⽪層( Frontal Cortex )與非⾳樂 家的相比,有些部分不盡相同,例如:掌管包含⼯作記憶過程在內幾個重要功能 的區塊,⾳樂家灰⾊物質(Operculum)是較非⾳樂家來得多的(Sluming et al., 2007)。在陳啟彰(2010)的研究中指出,接受長期⾳樂訓練(平均時長為 6.1 年)的成⼈,相較於未接受⾳樂訓練的控制組成⼈⽽⾔,接受訓練者的記憶廣度 (Digit Span)和單字廣度測驗(Non-word Span Tests)的評量分數皆⾼於未受訓 練者。 有關⾳樂是否熟悉也影響到⼈們的學習,研究顯⽰受試者較熟悉⾳樂,能夠 促進個⼈意識(Self-consciousness)的認知能⼒(Arroyo-Anlló, Díaz & Gil, 2013)。養⽼院中有些⽼⼈因記憶能⼒退化,經常無法記得當天是否有吃午餐, 但是他們卻能夠記得在年輕時候所唱的歌曲歌詞(張初穗,2000),臨床研究中 也發現,⾳樂能夠增加記憶⼒,當⾳樂治療師彈奏⽼⼈所熟悉的歌曲時,,有些 28.

(41) 個案能夠隨著⾳樂哼唱出歌曲旋律,有的時候還能夠⼀字不漏地將歌詞⼀併唱出, 甚至可能還能可以分享有哪幾位歌⼿曾經演唱過那⾸曲⼦。(徐綺苹,1997︔侯 青雲,2005)。 由上述⽂獻可以知道,⾳樂是⼀項能夠幫助刺激⽼年⼈記憶功能的媒介,在 研究場域及臨床實務上皆有成效。. ⼆、⾳樂活動降低社會資源的負擔 ⾳樂有多元的樣貌以及多功能的特質,因應⼈⼜快速⽼化,如何重建活躍⽣ 產⼒的社會,成為現今政府當務之急。以下探討⾳樂活動對於社會資源負擔之益 處,並分為長期照護負擔以及醫療照護負擔。. (⼀)⾳樂活動可降低長期照護之負擔 陳維萍(2007)認為,對於提供⽼年⼈良好的照護環境,其中最根本的問題 是財務的來源,這也是最難以控制與解套的困難。 我國於2007年⾸度實施的⽼年⼈相關福利計畫「長照1.0」,其核⼼原則為 「在地⽼化」(衛⽣福利部,2016),也就是⽇本福利經濟學家丸尾真美在1984 年提出的理念,不僅能夠符合⽼年⼈熟悉的習俗民情、⽣活習慣,對於社會的經 濟成本⽽⾔,亦能夠減少財政⽀出(李青松、林歐貴英、陳若琳、潘榮吉, 2010),⽽⾳樂活動的彈性、多變化特質及能夠與丸尾真美(1984)提出的幾項 ⽼年⼈⽣活正常化基本措施呼應,如以下分別論述: 1. 避免對⽼年⼈採取隔離措施: ⾳樂活動的⽅式由⼀位帶領者引領參與者加入其設計的⾳樂活動,⾳樂活動 亦能夠以個別參與的⽅式設計,亦能夠以團體⽅式進⾏,不論參與活動的⼈數是 ⼀個⼈,或是多⼈,都將會由帶領者陪伴、引導參與⽼年⼈,與他們產⽣互動。 29.

(42) 甚至多⼈參與時,參與者之間也能夠有彼此交際交流的機會,增加⼈際互動。因 此,利⽤⾳樂活動介入⽼年⼈的⽣活中,非但不採取隔離的⼿法,反之能夠給予 ⽼年⼈更多⼈與⼈相處的刺激。 2. 盡量讓⽼年⼈⽣活在其較為熟悉的環境中 不同的⼈、不同的參與者都有不同的狀況與特質,故⾳樂活動的內容,都會 依照參與者的需求的事、時、地和物作適度的調整與設計,為個⼈或個別團體所 安排得個別化活動。其中「事」指的是活動的內容,「時」為活動總時長、活動 進⾏的時間點等,「地」則為活動進⾏的場域,例如⽼年⼈本身的住家、養護中 ⼼或者病房,物則指的是活動過程中所使⽤之道具、教具的穿插選⽤。 3. 增加⽼年⼈之間的社交互助 ⾳樂活動內容設計的部分,如透過團體合作的⽅式,能夠幫助⽼年⼈的⼈際 互動,例如,以樂器合奏的⽅式進⾏團體⾳樂活動,活動參與者可以獲得有別於 個別演奏樂器的樂趣︔以輪奏、齊奏或合奏的⽅式,參與的成員們則能夠感受與 他⼈不同的互動⽅式。透過⾳樂團體活動,⼤⼤地增加了⼈與⼈之間的互動機會, 還能夠在過程中學習與他⼈對話、溝通或是互動合作的社交模式(林芳蘭, 2003)。 所以不論參與⾳樂活動的對象是健康的社區的長者,或是住在醫療院所和養 護中⼼的⽼年⼈,歷年來皆有相關研究顯⽰,⾳樂活動的介入能夠強化認知功能、 控制問題⾏為、幫助穩定情緒、增加⼈際互動與提升表達與溝通的能⼒,尤其對 於患有憂鬱症或失智症的⽼年⼈,其成果更為顯著(林燕如、周桂如、張佳琪, 2011)。 以「在地⽼化」的理念融合⾳樂活動的⽅式,提供⽼年⼈的需求照護,不僅 減輕⽼年⼈本身及其照顧者的負擔,更是降低機構化程度,並且以預防的角度延 緩⽼年⼈認知功能或是肢體靈活度的⽼化速度,進⼀步降低⽼年⼈照顧之社會⽀ 出成本(李青松、林歐貴英、陳若琳、潘榮吉,2010)。 30.

(43) (⼆)⾳樂活動對於醫療照護之益處 ⾳樂的聲波是透由空氣或者其他介質傳遞到⽿朵,再經由⼈類的聽神經系統 傳遞到⼤腦,⾳樂訊息的傳遞可作⽤於⼤腦邊緣系統及下視丘系統,能夠刺激神 經內分泌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活化其功能,進⽽產⽣其他⽣理反應,使身體產 ⽣微妙的變化(林燕如、周桂如、張佳琪,2011)。 ⾳樂活動適⽤於所有願意接受、參與⾳樂的對象,活動內容會依據不同的對 象的需求設計,搭配不同的⾳樂元素,例如:⾳樂的節奏、⾳⾊的變化、 ⾳量的 ⼤⼩、速度的快慢、⾳⾼的⾼或低,設計者會運⽤不同的⾳樂元素融入活動之中, 將⾳樂所具備之特性有效地發揮,⾳樂的特性例如有:能夠提供多種⼈體感官的 刺激、豐富的結構性、易於激發情感以及能夠當作⼀項有效的增強物,透由不同 參與⾳樂的⽅式,像是聆聽、歌唱、說⽩、演奏樂器等⽅式,將社會、⽣活技能 之訓練融入於活動之中(張欣穎,2015︔鄭如晶,2007)。 ⾳樂活動呈現的⽅式多樣化,可以是被動的,例如聆聽︔也能夠是主動的, 例如歌唱、演奏(吳幸如、⿈創華,2013),應⽤於幼童,可幫助提升肢體、語 ⾔或是認知等功能。根據聯國衛⽣組織的統計,如提早接受有效的治療或訓練, 不僅可以幫助到孩童本身的成長,更可以減少社會成本和未來的醫療、教育等開 銷(陳適卿、施佑樺,2009)。 ⼤部份遲暮之年的長者都患有兩項以上的慢性疾病(魏允琳,2006)。從臨 床研究得知,⾳樂活動能夠促使⼈們放鬆肌⾁、降低⾎壓、減緩⼼跳和呼吸速率 以及降低疼痛指數,還能夠降低⼈體的基礎代謝率,因此,⾳樂活動被認為是安 全、有效的,且不具侵害性,並擁有醫療成效的⽅法(侯青雲,2005)。因此, 在專業⼈員的評估下,適度的讓⾳樂活動介入⽼年⼈的⽣活中,⼤多數都能夠降 低醫療⼿段或藥物的服⽤,達到獲得健康的⽬的,進⽽降低醫療照護部分的開銷。 31.

數據

表 4-1-14 兩組受試者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之成對樣本t檢定⼀覽 ……….… 78 表 4-1-15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 之成對樣本檢定  ……………………………………………..……… 79 表 4-1-16 兩組受試者⼯作記憶量表總分百分比(記憶廣度與數-字序列) 平均之成對樣本t檢定表  ……………………………………………
圖 2-1,中央執⾏系統
表 3-3 資料編碼說明表 研究者將以研究期間持續蒐集到的資料做建檔及完善地統整,並輔以參考⽂ 獻作為分析及推論結果之依據,以供研究過程與成果貼近事實。
編碼意義說明R研究者T1實驗組受試者⼀C1對照組受試者⼀A-T1實驗前實驗組受試者⼀的訪談內容。B-T1實驗後實驗組受試者⼀的訪談內容。A-C1 對照組受試者⼀之活動前訪談,第⼀個問題中的第⼀個回答E魏氏成⼈智⼒測驗第四版施測者()研究者補充說明……不清楚的話語~省略不相關的話語錄影 20180226 表⽰ 107年 2⽉ 26⽇的錄影紀錄內容
表 4-2–3 實驗前受試者喜好之⾳樂歌曲  (⼆)⾳樂活動後受試者喜好之⾳樂歌曲  為瞭解實驗組受試者在實驗後之⾳樂歌曲喜好,從⾳樂活動後訪談逐字稿中 可⾒,Q5.「這段時間我們上課有上過望春風、四季紅、⾬夜花、天⿊⿊、丟丟 銅、燒⾁粽、⽉夜愁、思慕的⼈、⽩牡丹跟農村曲,還有點仔膠,那你最喜歡哪 ⼀⾸︖」,其中有三⼈表時無特別喜好歌曲,最受喜愛的歌曲為思慕的⼈與望春 風。  表 4-2-4 實驗後受試者喜好之⾳樂歌曲 思慕的⼈⽩牡丹⽉夜愁望春風四季紅 燒⾁粽 無特別喜好實驗組受試者T1, T4T2, T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