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一個人的困境

正向意義 (Douglas and Baron 1979:59-60),也就是說「消費」可能不僅僅是消費 商品的功能性,以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還可能涉及符號性消費甚至是炫耀性消 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透過社會階層化的觀點檢視消費行為,則不同的 階層者他們擁有不同的消費模式,同時也藉由消費行為的差異建立自己獨有的生 活風格,並區隔出階層間的差異,如炫耀性消費。在從事炫耀性消費的行為上,

其消費意義不僅在於商品本身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其目的在於獲得聲望與地位的 維持,存在於背後的消費觀念與動機主要來自財富的彰顯與相互競爭和比較心態 上,並藉由炫耀性的消費行為凸顯出個人於社會結構中不凡的地位(Corrigan 1997)。另外,某些特定的商品或空間具有其代表的符號意義,如星巴克的咖啡

(Christakis and Fowler 2009),不過,在社會變遷之下,不可避免的愈來愈多人以 一個人獨居的方式生活,儘管不否認過去也可能有獨居的人口存在,但是現在一

許多人總把一個人與孤獨/寂寞這個詞彙做連結,但是 Klinenberg(2013)卻有 不同的看法,認為其實只要是人都可能會陷入孤獨/寂寞,包含與家人共同居住 者,孤獨的生產與其生活的型態以及社會、人際間的互動關係的質較為密切,或 者可以說寂寞是伴隨著日常生活的例行化而生之,一種來自於現代個人日常生活 的貧乏(江逸之 2006),顯見一個人獨居的樣態並不一定會引發孤獨/寂寞。除此 之外,其他負面的字眼,如「怪異的」、「可能有問題」等等,皆會加深對於一 個人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並且 Goffman (1963) 提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一個人將會被預設為,社會上較為弱勢的一群人,也因此,在其他面向的身分或

如在消費面向上,他們或許會透過消費行為以隱瞞自己獨居的情況(Klinenberg 2013),也就是說表現在食品消費上,顯而易見地可以從其消費行為中見,像是 份針對美國、澳洲、德國、法國、瑞典、英國以及日本的研究報告─「Single Living:

How Atomisation - The Rise of Singles and One-person Households - Is Affecting Consumer Purchasing Habits」,以人口學的角度,剖析一個人崛起時代中對於消 費的影響,提出相似的看法,認為在一個人家庭崛起的時代,他們所需要的商品、

家具、設備等規格正逐步縮小,包含與飲食最為相關的冰箱在內,即便一個人獨 居者,再食材、食物上的消費習慣,以買回家食用(Buying for the home)為主,但 對於電冰箱的需求仍以小冰箱的需求為最大。此外,在食品消費上,也偏好購買 一個人份量的食品(Single portion foods)以及降低備餐與用餐時間的即食食品

9(Ready meals),而方便快速的麵包、漢堡也是受一個人歡迎的食品,整體而言,

就這分報告來看,一個人的消費仍就是講求簡單且快速的消費,然而,值得注意 的一點是,食品消費的習慣,他們偏好買回家,而非外食。

9 該研究報告更把微波爐視為一個人獨居者的必需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然而,如前所述,不論是歐美或日本,目前對於一個人的食品需求,皆認為 消費原則以簡單、快速為主,然而不管是一個人、簡單或快速等字眼,都與華人 在飲食上的文化相衝突,自古以來,皆將吃飯視為一等一的重要活動,在天大的 事情都不可耽擱「吃飯」,但在於社會環境與經濟結構的改變,生活型態也不復 以往,伴隨之的飲食習慣也難以維繫。而在改變的同時,我們還為轉變成一個人 的成熟社會,也即消費市場與環境還無法跟隨上一個人的需求,目前臺灣除了便 利超商提供一個人系列的小份量食品/食材消費,普遍的餐廳卻很少供應一個人 的餐點,此外,在超市等地食材的購買上,譬如米、魚等食材,普遍並未存有為 了一個人分量設計的包裝,這些獨居者也經常礙於分量過大的問題,而在特定食 物的消費上卻步,簡言之,在一個人甫經崛起的近幾年,一個人獨居的生活,除 了遭受到刻板與汙名化的挑戰外,生活中要達到契合一個人的飲食消費與徹底滿 足獨居的需求才是最為嚴峻的考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