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個人的食品消費動機與其消費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一個人的食品消費動機與其消費意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Baudrillard(1968)所提出的符號性消費 (Symbolic Consumption ),於現代消費的 趨勢已走入符號消費的時代,人對於商品的消費,已不再僅是基於物質性的因素,

而是消費商品的象徵意義,人也可能透過符號的消費帶來「自我的認同感」(陳 坤宏 1995)。由此在他們生活中也存在著「平日吃超商便當,假日住高檔飯店」

的消費型態,比起儲蓄他們更熱衷於生活中自我實現面向上的投入,其中在這個 消費型態下未婚者又比已婚者要來的明顯,由此迷你家庭人口的消費型態擺脫

「俗夠大碗」的思維轉而著重生活偏好與商品的價值上,因此在他們身上亦可見 存在著廉價與高級商品交替性消費與使用之情況(大前研一 2011),這也是你迷 家庭人口在消費行為上與其他家庭型態存在的最大差異之一。

承前所述,一個人為主的「迷你家庭」消費型態極具多元性,然而在滿足生活 中多面向需求的消費行為上,「飲食」性消費與每天的生活是最緊密相關,故其 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飲食消費的樣貌亦會更直接地呈現出家庭型態的改變 所帶來之影響,因此,本研究將更聚焦於一個人在平日的飲食消費上,所呈現出 來的行為與樣貌的探討。一個人的家庭對於同種食品在消費和選擇行為上,偏好 僅有傳統包裝份量 1/2 或 1/3 的小包裝食品,這種消費模式與偏好來自於一股家 庭與生活型態變遷風潮下所產生出的新消費型態。而便利超商從一根香蕉、單人 份量的蔬菜、切半的南瓜和個人化的便當餐食等,這些小份量的鮮食、微波食品、

麵包以及處理過的生鮮蔬菜等,皆滿足一個人家庭基於方便、多樣化以及一次性 餐食完畢之特性,簡言之,如此將更強化迷你家庭人口的購買動力,也加深他們 於日常生活中,在飲食消費上對便利超商之倚賴性。

第二節 一個人的食品消費動機與其消費意義

Maslow(1954)在需求層次理論中論及,人有生理、安全、愛與歸屬感、自尊、

產生出不同的生活型態(Hawkins et al. 1992 ),因而在生活中對於同一層次的需求 會激發出不同的需要,據此個人的日常飲食消費將會由於家庭規模大小直接對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遂至今日,臺灣已正式進入現代化的社會,工作類型的改變、工作時間的拉 長與家庭結構的轉變等因素皆改變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包含沒有足夠的時間親 手烹煮餐食,坐下來好好用餐更視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同時家庭規模逐漸走向 小型化,面對一個人吃飯的機會也會來愈高,因此飲食文化由傳統的家庭式合菜 逐漸由個人份的即時微波食品、鮮食便當等所取代,以契合一個人的獨特飲食需 求,顯見食品消費轉向以「個人」為主,此時個人的角色和意識被凸顯,自身的 價值與個人的權利為優先,更強調出「個人」重要性的增加。

在整個社會變遷下,餐食習慣和食品消費型態相繼轉變,顯示人從「集體主 義」過渡到「個人主義」的發展,在消費行為上也有別於傳統,尤其對於一個人 居住者而言,這樣的變革更為明顯,所蘊含的意義也大為不同,「吃」以及食品 消費這件事情,已可能不再具有維繫家庭關係與傳統的意涵,剩下的儘可能只是 一種生活風格,以符合一個人生活的便利性和最基本的生理性需求,便利商店也 正好提供這樣類型的食品消費。

便利超商所販售的個人化餐食趨向多元、多樣化以及具高搭配性的特質,說 明鮮食的消費除了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以外,更可能是一種展現自我的途徑。好 比便利超商多元的鮮食食品以及推廣個人風格的消費,其所主打的即是多樣的小 份量食品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和需求作自由組合,透過選擇的高自主性使個體擁 有獨立與獨特性,以形成個人風格的餐食,如此也同時滿足了一個人居住者對於 小份量與用餐新鮮感的需求。消費個人化的形成事實上與整個社會的變遷,而促 使生活型態的改變有所相關,商品趨向多元與多樣化發展是其最大的表徵之一,

因此未來種個人化的消費意識將只會愈趨明顯(Beck 1992),尤其是在一人居住的 人口身上更容易察覺到。

正向意義 (Douglas and Baron 1979:59-60),也就是說「消費」可能不僅僅是消費 商品的功能性,以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還可能涉及符號性消費甚至是炫耀性消 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透過社會階層化的觀點檢視消費行為,則不同的 階層者他們擁有不同的消費模式,同時也藉由消費行為的差異建立自己獨有的生 活風格,並區隔出階層間的差異,如炫耀性消費。在從事炫耀性消費的行為上,

其消費意義不僅在於商品本身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其目的在於獲得聲望與地位的 維持,存在於背後的消費觀念與動機主要來自財富的彰顯與相互競爭和比較心態 上,並藉由炫耀性的消費行為凸顯出個人於社會結構中不凡的地位(Corrigan 1997)。另外,某些特定的商品或空間具有其代表的符號意義,如星巴克的咖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