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重要發現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重要發現與討論

近幾年以來,臺灣「單身家戶」的比例愈趨增長,在社會中已穩定佔有一定 數量的人口群,「一個」人在特有的「家庭」與生活型態之下,形塑出一個人的 消費模式並凸顯出他們獨有的消費型態,其中在食、衣、住、行中的消費,又屬

「食」是最為基本且重要的,而其食品消費的行為與模式,也將呼應出人口變遷 所帶來的改變。當前臺灣的食品或餐飲銷售業,已逐漸感知到這樣的變化,故開 始改變食品的包裝與販售的形式,例如家樂福旗下的便利購,將食品包裝與份量 縮小化,以契合一個人的需求,而這樣的食品與販售的形式,是過去未曾發生過 的,過往的消費者也不太可能去消費如此迷你份量的食物。但隨著現代都市與工 業的高度發展,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個人意識的發芽,接促使一個人生活的上 班族和學生族群的增加,開啟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一人飽便全家飽的型態」,故 他們在食品的消費上,對於食品的需求與消費模式,皆顛覆了以往我們的想像與 習慣,在「一個」人族群逐漸的增加下,不僅促成當下零售業的改變;在人口不 斷的增長下,同時也代表著未來此種食品消費的模式將擴大,一個人正悄悄地改 變我們生活的世界。

本研究將是由食品消費的角度作切入,討論臺灣面對一個人的崛起,其消費 場域的現況,從日常的飲食、到下廚食材的消費行為,本研究也假設,一個人在 面對不同規模的零售商店,其消費行為與內容上將會有所差異,此外,在訪談的 過程中,更進一步挖掘,身為「一個」人的族群,由於家庭和生活型態的特殊性,

而面臨到不少的消費困境等,而這也直接性的影響到一個人的食品消費模式,透 過前述多個面向都將呈現出,「一個人的食品消費行為模式」的藍圖,也意味著

「ready to eat」的消費模式,直接省略了其他的備餐時間,顯示出一個人的族群 在食品消費上,將原先的便利性更進一步提升到「高度便利」的需求,由此本研

有自己的需求與消費意識,不再隸屬於家庭之下,美國社會學家 E.Klinenberg (2013)曾道,當這些單數已成複數時,我們將不可忽略他們的存在與重要性。

美國社會學家 E.Klinenberg (2013)曾道,當這些單數已成複數時,我們將不可忽 略他們的存在與重要性。

五、延伸討論

研究者在此想提出一個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不僅是一個研究建議,更是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究者在撰寫論文中所想討論的延伸議題,也即是「一個人」、「群體主義」和「個 人主義」之間的關聯。

就一個人的消費而言,不論是對於鮮食的消費抑或是食材的消費,從一個人 的消費型態來看,總是呈現出對於個人消費意識的重視,這點同時也可以藉由餐 食型態的改變看得出來。以往傳統上,臺灣人總會透過親手烹煮的方式為家人準 備一桌的佳餚,並且習慣一家人坐下來共享美食,吃著各式熱騰騰「合菜」的同 時,巧妙的也維繫了群體共居和共同生活的傳統(蘇俐穎 2012:222),由此可見,

吃飯其實並非是「為吃而吃」,而是有更高一層的意義在,也即代表者一種社交 活動的進行(唐振常 1999)。這個時候在社會中,人類將會優先重視群體利益,

強調群體的約束力,將個人視為群體中的一部分,而非是一個有強烈自我意識的 個體(Hui 1988;Kim et al 1994;Triandis 1995 ;Oyserman and Kemmelmeier 2002),

居住安排上也以群體共居為主,比如大家庭或是三代同堂的主幹家庭等,據此推 論在食品消費上應主要以大份量為主,一同齊享的合菜餐食也會較受大眾的歡迎,

由此顯示,過往主要以「集體主義文化」為發展的核心。但這卻與現代人的生活 核心與消費模式有所差異,特別是「一個人」的家庭,在消費行為與消費的樣態 上,皆呈現出「個人主義」的表徵,而這種群體主義、個人主義與一個人三找之 間的關係,更可以成為未來在相關議題上的研究方向。

相關文件